“这个,难道是叫做‘围点打援’?”陆臻睁大了眼睛,有些结巴地说道。
会用兵法的倭寇?那还是倭寇吗?
秦绾深深地皱起了眉,其实大海之上一望无际,并不适合设置伏兵,就看这个距离,如果东华要撤兵,那些倭寇连马后灰都吃不上。然而,现在撤兵,就等于要坐看渔村的百姓被倭寇屠杀。
“歼灭那边的倭寇,来得及吗?”陆臻自语道。
“很难。”秦绾看了好一会儿,还是叹了口气。
这些倭寇悍不畏死,仿佛有一种吃了这顿没下顿,得逍遥时且逍遥的疯狂决绝,加上分散在不小的村庄内,想要将其全歼,花费的时间绝对不少。
“那怎么办?”陆臻急道。
秦绾没有回答,眯起了眼睛看着海平线的方向。
白色的风帆更清晰了些,几乎能看见船只的模样。
“七条船,按照以往的规模,当有三四千人。”一个暗卫开口道。
摄政王府三千亲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断然不至于在这点兵力的攻击下就失守,然而,前后夹击,就算能胜,恐怕也是残胜,在这里损失太大,不值得。
“恐怕,倭寇原本想引出的,是锦川城的守军。”秦绾说道。
他们是今天刚刚抵达的,这些倭寇出发前应该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支军队的存在,可锦川城剩下五千守军,就算出击,到底,不过是一场小冲突,没必要就把自己放在危险的位置上。
另一边,在村庄里围剿倭寇余党的徐鹤等人也看见了不远处冲天而起的火线。
“小鹤子,这不对啊。”叶随风来到他身边,疑惑道,“阿宁烧船不至于弄出这么大动静。”
徐鹤出身江州军,随着聂禹辰也算久经沙场,到底经验丰富些,立刻说道:“恐怕是用来拦截来自海上的援兵的,我们的动作要加快些了。”
“了解。”叶随风朝他比了个手势。
·
海上。
最中间的大船上,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头用生硬的中原话回头呵斥:“怎么回事?”
他身后的一个中年文士用扇柄敲着自己的掌心,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慢慢地开口道:“不是锦州军。”
字正腔圆的中原官话,而且这相貌一看就和倭寇不太一样。
“嗯?”老头似乎也说不出太复杂的字眼,只用语气表示自己的疑问。
“应对迅速准确,余啸没那个本事。”中年文士回答得也很简略,为了让人能听懂,还放满了语速,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出来的。
“是谁?”老头问道。
中年文士微微皱了皱眉,沉默不语。援军?可东华的水军绝对没有这么快就到达,其他军队的话,明明东华已经不可能再负担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了,而且,要用火线拖延时间,说明这支军队人数不多……
难道是——禁军?
一瞬间,中年文士的心跳都快了几分。
禁军一般不会离开京城,除非,是那个人亲自来了!如果能在锦州除掉李暄……只要想想,他就觉得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诱惑。
“怎么办?”老头说道。
“绕过去,全速登岸,他们人少。”中年文士脸色发红,急促地说道。
老头闻言,顿时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话,船上的水手们全数动了起来。
然而,岸上的火线铺开了足有两公里,也不知道是用什么东西引火才烧得这么厉害。虽然火线并不是完全连续的,可也没有哪一段空间能容纳七艘大船,只能全体转换了方向,一直绕到最右边靠岸。
“小心,船。”中年文士提醒了一句。
老头点点头,指派了一条船上的人留守原地,自己带人下船。
不远处,一艘船还在燃烧,即使站在上风口,吹过来的风都是滚烫的。
老头抹了把脸上的汗,带着队伍迅速转移,中年文士也赶紧跟上。他是文人,也不像这些彪悍的海盗身强体健,被烤了这么一会儿已经感觉肺里都要燃烧起来似的。
这个地方距离渔村已经有些距离,等他们赶到的时候,村内一片死寂。
“跑了?”老头狠狠地把掉在地上的一个竹编筐子踢飞出去。
中年文士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尽管知道被拖延了这么多时间,足够让东华军从容撤退,但终究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只是现实显然没那么美好。
忽然间,几个倭寇从一间民房里出来,兴奋地挥舞着手上的一根银簪子,大喊着什么。
老头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一丝贪婪,一挥手,顿时,两千多倭寇嗷嗷大叫着涌进了寂静的渔村。
中年文士神色不动,也没说什么。
东华军带着幸存的百姓撤退就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还有时间收拾细软,这些海外的蛮子忍了这么久,若不让他们抢劫一番,恐怕就会对自己有所不满了。
老头大约是自恃身份,并没有亲自和士卒一起往里冲,而是慢慢顺着村道走进去。
几个倭寇跑过来,叽里咕噜说了一阵,在前面带路,最后来到一座青砖瓦房面前。
这渔村看起来不算很穷困,但饶是如此,这座青砖瓦房也算得上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了,估计是村长住的地方。
底下的倭寇显然也懂规矩,留了最好的给首领。
“请。”老头生硬地一摆手。
中年文士脸上的肌肉抽了抽,心里直想骂人。这矮子当自己也是匪寇之流吗?居然邀请他一起抢劫渔民!然而,他也明白,若是自己的行动太格格不入,这些日子好不容易攒下的信任就会付诸流水,当下,他只能深吸了一口气,硬是忍了下去,只打算到时候随便拿样东西算了。
屋子不大,外间的堂屋一看就没什么值钱的,左边是厨房,老头指了两个亲卫去瞧瞧有什么可以搬走的,自己和中年文士以及另外两个亲兵进了右边的卧室。
门帘被粗暴地掀开,然而,一步跨进内室的几人顿时傻了眼。
女人?
一个很漂亮的女人,穿着打扮明显和朴素的渔村不搭调,看到他们,居然还笑了笑。
青天白日的,但两个亲卫甚至吓得打了个寒战,手里的刀也差点掉在地上。
不会是见鬼了吧?刚刚被屠杀过的渔村里,怎么会出现一个这么诡异的女人!
“果然是条大鱼。”秦绾的目光落在老头后面的中年文士身上,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
“快走!”中年文士瞬间从开始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只喊了一句,一转身,就想夺门而逃。
秦绾一挑眉,连动都没动一下。
“呯!”房梁上落下一道身影,中年文士一声没吭就倒在地上。
“别喊。”秦绾微笑着指了指地上的人。
老头脸上的肌肉一阵抽动,果然没出声。背后的人太可怕了,他相信自己只要喊一声,虽然可以通知外面的手下,但自己肯定逃不过。最后这个女人死不死他不知道,但他自己是死定了。
秦绾很满意,她最喜欢惜命的敌人了,尤其这个老头似乎还懂一些中原话。
“阿宁,带走。”秦绾吩咐了一句。
“是。”顾宁毫不犹豫地出手,点点了老头的穴道,随即长剑出鞘,两道血线飙起,那两个亲卫顿时死得不能再死。
“好了,动作快。”秦绾亲自动手掀起了床板,下面竟然是一个黑黝黝的地道入口。
顾宁一手一个抓起老头和中年文士,先把人丢进地道,随即自己也跳了下去。
秦绾走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把头,本来就已经很恐惧了,突然间出现的火光映照出一张女人的脸,就算长得再漂亮也能把人吓昏的。
秦绾叹了口气,顺手灭了火折子。这条土制的地道很简陋,连个通风系统都没有,火折子会加速消耗空气,而她也没带上夜明珠、荧光石之类的东西,只能摸黑走路。
好在地道不算很长,走了一盏茶时分就到了出口。
顾宁小心翼翼地搬开上面用来遮挡洞口的盖子,先跳了上去。
“终于回来了!”
“王妃呢?没事吧?”等候在侧的徐鹤等人赶紧围上来。
“没事。”顾宁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赶紧拽着绳子先把俘虏拉上来。
“这个是……中原人?”陆臻惊讶道。
“该千刀万剐!”顾宁愤愤地道。
“行了,赶紧撤离。”秦绾也跳上来,深呼吸吐尽了体内的浊气。
也就她和顾宁这种内家高手才能在这种地道里轻松走个来回,普通人没准要半途就窒息憋死过去。可就是这样一条简陋的密道,却是渔村的先人为了从倭寇刀下保命而挖掘的。而事实上,这次通过地道也确实逃出来了不少人。只能说,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坚强。
“百姓都安置好了吗?”秦绾问道。
“朔夜护送他们前往另一个靠近内陆的村子了。”陆臻答道,“听那个村长说,两个村子的人大多是姻亲,会收留他们的,过两个月等倭寇退了再回家。”
“行,我们也撤,那些倭寇人不少,硬拼不划算,先回去审审这两个家伙再说。”秦绾指了指地上的俘虏。
“是!”徐鹤立即叫了两个士兵把人像是麻袋一样丢上马。
这个密道的出口其实就在之前秦绾登上的丘陵后面,所以渔村里的倭寇看不见他们,回去的时候虽然无法隐藏行踪,可李暄这支亲卫军全是轻骑,就算看见了,倭寇的两条腿也追不上马。
“回城!”徐鹤一声大喝。
除掉朔夜带走的五百人,两千五百士卒迅速列队,仿佛一道银色的洪流,滚滚而过。
渔村的倭寇已经发现了尸体和首领的失踪,正急得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在村里乱撞,听到动静一窝蜂地冲出来,举着刀哇哇乱叫,但也只能望马兴叹。
轻骑兵一路疾驰,就在远远能看见锦川城墙的时候,迎面而来一支步兵,大约两千人左右。
“王妃可在?”唯一一个骑马的将领模样的虬髯汉子大喊道。
“王妃无恙,是锦州军?”徐鹤拍马上前。
“锦州军偏将赖成德。”虬髯汉子在马上拱了拱手,“柴大人听闻倭寇来袭,王妃竟然出了城,生恐有失,特命末将前来接应。”
说话间,语气里很明显带出一股不满,似乎是因为秦绾给他们增添了麻烦。
“军报到达锦川起码已经一个时辰,赖将军来得倒真是及时。”徐鹤忍不住讽刺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