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心里清楚,葛有信想打发他回去。其实板材也不放心家里,家里还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况且老三板胡缠上了来喜的闺女,那个雀儿可是个狐狸精,第一天离了郭宇村,第二天一个人就来找板胡,板胡娘倒也想得开,巴不得白捡一个儿子媳妇,反正上一辈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当下就让板胡和雀儿住在一起。那雀儿倒也乖巧,娘一声爹一声叫的老俩口晕乎。可是板材不糊涂,他知道来喜的心很沉,不恨敲板材一锤子才怪,所以板材看见来喜找****来,就装着上茅房从柴门里溜出,来到歪脖子树下正好遇见了葛有信三人,于是跟上葛有信来到黄河岸边。这阵子板材倒有些后悔,不知道老婆子怎样应对“缠倒驴”(骂人的方言)来喜。
眼看着板材离开他们远去,张三、牛二和葛有信看着黄河对岸的鹰咀发怔,夕阳西下,白云绕在山腰,不禁想起了那条暗道。三个人原来的使命是动员郭麻子投奔八路军,想不到郭麻子东渡黄河受困,从这里北上葫芦渡需要两天时间,两天以后谁知道战争会是个什么结局,三个人决定选择就近的地方渡河,渡过河以后去找八路,寻找机会帮助郭麻子突围。
太阳驮上了西山,黄河里倒影着无数个太阳,正月底的黄河清澈见底,像一个温顺的少女,这种现象也只有黄河解冻时才有。看那一行白鹤在黄河岸边的沙滩上觅食,谁也不会相信这里正硝烟弥漫,进行着一场殊死的战争。
转瞬间天空昏暗下来,对岸山上的枪声不断,三个人漫无边际地朝北行走,繁星满天,看那黄河中心好像有一个白点在飘游,似人?似物?大家站在黄河岸边端详了许久。张三看那白点飘上对岸,毅然断定肯定是有人偷渡!可是偷渡黄河的为什么只有一人?为什么到黄河对岸不见有人接应?难道说黄河上真有什么神灵?有关伏羲和女娲在黄河岸边制造人类的传说由来已久,今夜,该不是女娲显灵?
没有月亮的夜晚,黑暗中站久了,周围的一切逐渐清晰,看那白点站起身,沿着对岸的悬崖峭壁,如履平地一般地行走,牛二断言:肯定是神仙显灵!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人类的始祖受到了惊扰,他们不可能不去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黄河儿女!
葛有信却相信那是一只失散的白鹤,在心里默默地替白鹤祝福。其实,三个人都没有猜对,那个白点正是何仙姑,何仙姑没有什么宏才大略,她只是来拯救自己的丈夫。
那是一段传奇,被黄河儿女编成神话流传至今,黄河两岸的神话多不胜数,从那段历史中走过来的抗战老兵们深信不疑,当年在黄河岸边神出鬼没的白毛大仙就是女娲转世。这片土地经历了太多的外族入侵,每一寸土地都浸透阵亡者的血渍,然而那些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却世代相传,警示后人不可忘记那血雨腥风的过去。
葛有信他们决定,就从这里渡河,因为这里有神仙保佑。从凤栖出发时三个人就做好了过河的准备,带了一瓶子烧酒,正月月底的河水虽然渗骨冰凉,流速却不是那么湍急,大家轮流喝了几口烧酒,顿觉浑身发热,三个人把衣服和枪支:“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睡觉,待体力恢复以后再给你们布置新的任务”。
后来听说,葛有信他们那次遇到的首长就是徐海东大将,党中央决定在山西创立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徐海东司令员具体负责,接到郭麻子的队伍被鬼子围困的情报以后,徐司令员连夜挥师南下,一边组织对鬼子的阻击,一边联系南面的友军,抗战初期****和八路军配合尚可,在山西的战场上常常互通情报互相配合。
可是一连几天不见南边的友军行动,徐司令员判断,一定是有人对吕军长实施掣肘!国民党内部的斗争日趋白热化,有人公开宣示对日本休兵,认为抗战必亡,保住半壁江山是上策。蒋委员长虽然不再“攘外安内”,可是在抗日的问题上仍然摇摆不定,加之对长安兵谏耿耿于怀,正好被一帮子休战论者利用。
有人主张抗战,有人主张求和,刘师长冒着丢纱帽的风险增援郭团长,而吕军长却多了一层考虑。主帅的犹豫不决导致了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反观共产党的抗日民族同一阵线深得人心,上下步调一致,在敌人的大后方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使得鬼子腹背受敌。
徐司令员根据掌握的情报,决定在靠近转马沟的地方向鬼子发起进攻,开辟新战场,因为转马沟煤矿是鬼子们的命脉,转马沟战争一打响,那个叫做宫本的日本指挥官不得不抽出兵力回防。这一招果然有效,前几天八路军游击队在太原方向佯动,都没有引起鬼子们的重视,因为太原有鬼子的重兵把守,可是转马沟是鬼子的经济命脉,一旦有失,宫本将难辞其咎。宫本把指挥刀举过头不清,你们朝前走吧,不远处就是杨大哥和郭团长的营地”。
东北方向的枪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样子徐司令员跟鬼子们拼上了。葛有信他们走了不远,来到一处倒塌的茅屋前边,看见杨九娃正跟一个****长官指挥部队从一处暗道撤离。
葛有信抬头看山,鹰咀就离他们不远。
杨九娃上前跟张三、牛二和葛有信握手,把三人介绍给钱营长,钱营长知道他们三个是八路军,对三人举起了大拇指,称赞八路军够朋友讲义气,假如不是八路在北边阻击鬼子,郭团长跟杨九娃的撤离不会这么顺利。
葛有信告诉钱营长,东北方向的阻击战是徐司令员亲自指挥。钱营长肃然起敬,接着问杨九娃:“你们怎么认识”?杨九娃拍拍张三、牛二的肩膀,说:“我们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
张三和牛二左右瞅瞅,问道:“怎么不见郭团长”?杨九娃回答:“郭团长负伤了,已经先行撤离,这阵子说不定已经到了河西”。
葛有信突然看见了一个白衣老人,豁然开朗,知道昨晚攀上悬崖的就是这位老人,走上前去想对老人表示敬意,猛然间惊呆了,这位老人看起来竟是那样的熟悉,这不是何仙姑是谁?看样子那些哨兵所说的女人就是这位何仙姑,那么何仙姑怎么能发现这条暗道?看样子这暗道不止一人知道,看见那些士兵们从暗道的入口处鱼贯而入,暗道的另外一个出口在那里?这暗道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自然界总蕴藏着许多无法解开的秘密。算了,想那么多作甚?葛有信想到了徐司令员,八路军的阻击部队是不是也应当从这里撤退?葛有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三和牛二,两人说应当找杨九娃商议。杨九娃听完三个人的表述,立即表示:“你们赶快去跟徐司令员联络,我负责在这里坚守,这条暗道通行的能力有限,大部队从这里撤退还是有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