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发本来还想在凤栖住几天,还想去探望外公四愣子,他还没有见到他的女儿和最小的儿子。郭全发走时他最小的儿子郭文义才三岁,现在也应该才十岁多一点。女儿郭文秀今年应该是十六岁,郭全发还想跟同父异母兄弟郭全中叙旧,终究岁月如梭,发生过的往事对两个人来说不应该忘记。可是刚才跟崔秀章的一场纠葛闹腾的郭全发心里很受伤。郭全发几乎什么都没有考虑,从骡马大店牵出坐骑,催马扬鞭,一路狂奔,上了驴尾巴梁才有点后悔,郭全发这是跟自己赌气!
山路静悄悄,夕阳无限好,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熟悉。走骡背上驮着药材,爷爷郭子仪把七岁的郭全发抱上骡背,郭全发两条小腿在驮笼外边晃荡,爷爷身穿对襟褂子、黑灯笼裤子、打着绑腿,手执柳木条子一边赶着骡子进城一边唱着山歌:
这山看见那山高,
那山有一树好樱桃。
樱桃好吃树难栽,
山歌好唱口难开……
郭全发听得心里酣醉,也咿咿呀呀地唱:
一颗麦、俩颗麦,
倒磨:“叔,我来给咱擀面。”
郭全发诧异:“你是谁家媳妇?我怎么没有见过你?”
小媳妇回答:“我叫板兰根,我爹叫板材。疙瘩叔叫我过来。疙瘩叔还说,你如果不嫌弃,咱们两个就过到一起。”
这个疙瘩,尽给人添乱!郭全发说:“孩子,我的儿子跟你的年龄一般大,不能那样做,惹人笑话。”
岂料板兰根却说:“我不嫌,叔吔,你就行行好,把我收下。我跟你一样,也受尽了凄惶。我给你做饭、给你暖炕、给你倒尿盆,还能——给你生娃。”
郭全发啼笑皆非,这简直就像演戏!可是世上事就那么蹊跷,那一天年翠英也带着女儿郭文秀和最小的儿子郭文义,赶两头骡子,回到郭宇村。年翠英一直等了一个多月,年翠英还等郭全发来接她回村,年翠英还没有想好究竟跟郭全发过还是跟崔秀章过,但是年翠英必须回来,年翠英跟郭全发有五个子女。
年翠英还在骡子身上驮着一只褡裢,褡裢里装着两千银元,这些银元原来就属于郭家所有,郭子仪走内蒙以前寄存在亲家年天喜(叫驴子)那里,以后年天喜遭遇了一场天火,那两千多银元一直埋在年家庄的地底下不见天日,那一年年翠英和新婚的年贵元去年家庄给爹娘上坟,在老宅院的残墙断垣下发现了一个深坑……
年翠英把骡子拴在门前的拴马石上,然后带着两个子女走进熟悉的老宅院,看郭全发已经把老宅院翻修一新,从心里佩服郭全发过日子的狠劲。
可是娘仨走进屋子,看见了尴尬的一幕,只见一个年轻媳妇正在给郭全发做饭,炕上睡着一个小孩子。
什么都不用解释,事情已经非常明白。年翠英带着两个孩子转身就走。郭文秀走到院子里,又翻身进屋。给老爹爹郭全发唾了一脸!
娘仨走出郭家宅院,年翠英把两千银元倒在大门口,把两个孩子扶上骡子,出了郭宇村走到歪脖树下,年翠英哇一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