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英伦浩劫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三日清晨,英国首都伦敦郊外
一支前呼后拥、戒备森严的车队,在黎明的薄雾之中缓缓驶出伦敦,行驶在因为是战争时期而车辆格外稀少的空旷公路上,直趋伦敦西南方四十公里外的皇室禁地温莎堡而去。
出了伦敦市区之后,沿途景色尽是一派欧式田园风情。平整的硬质路面两旁都是嫩绿色的草坪,一群群的牛羊在上面悠闲地漫步。远一些的地方还散落着小片的葱郁森林和宁静的水塘湖泊,以及属于英国富豪贵族们的庄园别墅。在那些宁静的小镇里,时而可以听见尖翻就翻。哪怕是嘴上最为死硬的丘吉尔本人,也已经不敢再奢望一场光辉灿烂的全面胜利。
事实上,如果对手是拿破仑、威廉二世甚至希特勒,丘吉尔或许已经硬着头皮去准备要下跪求和了。
然而,这一次大英帝国的对手却是斯大林,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不死不休的阶级敌人。而且,此时的斯大林已经征服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又有核弹大杀器,在宣战前就已是胜券在握——因此,对于大英帝国而言,根本没有什么投降输一半的说法,只有向苏联人无条件投降,并且祈求宽恕和赦免的选项。
由于没法承受无条件投降的后果,丘吉尔觉得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直到打光最后一个印度人为止。
——好歹也是称霸地球二百年的七海王者,就算是搅屎棍也得有一点帝国的霸气和范儿!怎么能窝窝囊囊地贪生怕死呢?大英帝国哪怕是注定要毁灭,也要毁灭得轰轰烈烈才对啊!
问题在于,这仅仅是丘吉尔本人的看法,不代表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相反,有很多人认为,哪怕是无条件投降,也要比轰轰烈烈地毁灭来得强……虽然作为权力极大的战时首相,丘吉尔完全可以无视和压制这些懦夫的意见,但是,当乔治六世国王对待战争的斗志也开始动摇了之后,丘吉尔可就没法再坐视下去了。
——不管怎么说,丘吉尔也是国王的臣子,他的权力来自于国王的授予,理论上是随时可以收回的。
所以,在三战爆发和大舰队毁灭的第三天,丘吉尔就驱车赶往温莎城堡,游说国王支持他的战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