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图 www.zaohuatu.com规则系学霸 !
赵奕对张祁灿、黄钟、阮文烨无法快速理解新的列式,早就有心里准备了,因为难度实在太高了。
理论内容都是他研究出来的,但其中好多使用的《因果律》以及其他能力,好多小细节都被跳过,想慢慢推导再理解,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赵奕对内容的理解,也是基于因果思维,以逻辑思维去慢慢推导,内容就实在太多了。
这大概也因为有关空间的理论,都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整理。
现在能学到的数学、物理,都有很多的公式和定义,等于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学习,而不用追究每个公式、定义的来源。
空间的理论就不同了。
因为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整理,里面的内容都需要从基础去理解,只要稍微有所拓展就变得非常复杂,更不用说他最新的研究涉及到十三个复杂列式,每一个列式的求解,都是一个‘小数学猜想’的难度。
如果让理论组的几个人,一起去对内容进行理解,几个月、一年时间,也不一定能全部弄明白。
在去往理论组驻地的路上,赵奕就在思考‘系统性整理’的问题,‘系统性整理’有个好处就是,整理了以后,其他人基于结论(公式和定义)去学习,也能够参与研究中,而不是连基础都弄不名表。
坏处是……
内容很容易泄露出去!
一大堆复杂的推导、计算内容,就算全部都泄露出去,其他人想弄懂也是很不容易的,大概需要最没有难度,最初的反重力装置,就是他独自设计出来的,只需要了解一些相关设备情况,就足以完成设计了。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赵奕每天花在设计上三个小时,就完成了一份‘最小装置设计图’。
最小,就是直径两米左右。
直径仅仅左右,绝对是非常惊人的,但装置设计并不完善,内部运转存在几处‘缺陷点’,无法形成完善的回路,就导致空间阻隔开启后,会一直存在光子能量逸散,而且能量逸散速度会越来越快。
当能量逸散达到一定程度后,空间阻隔就无法继续维持。
如果是持续开启空间罩的情况下,不止需要消耗大量的装置能量,内部光子能量逸散的速度,也会跟着大大增加,让装置开启时间更短。
“如果采用高功率的小型光束,密集型的构造,大概也只能支持半个小时吧?”
“开启空间罩,最多十分钟……”
“但是,优点是,以为几个能量泄露点,更有利于空间吸收,开启空间罩的速度加快,最快只需要十几秒……”
“这种最小型的反重力装置,或许可以用在航空领域?”
“当火箭推进器,效果应该不差。”
……
在完成了最小型反重力装置设计后,赵奕就把设计提交了上去,至于怎么应用就看高层决策,让其他部门去考虑了。
他还是呆在理论组,一边给其他人做讲解,一边关注一下,空间数学基础理论的整理工作。
这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
反重力团队的实验取得重大进展,新建造的‘可悬浮反重力装置’,实验取得了成功,装置上升到了一千米高空,并悬浮了一个小时左右。
这项实验的成功意义非凡。
当大型的反重力装置上升到高空,就可以收集到很多的基础数据,比如周围空气上升对装置的影响,高空风力的影响等等。
这些都是为建造空中堡垒打基础,有更多的实验数据,才能设计出更完善的空中堡垒。
当实验成功的消息传来,董利华还和高层一起来到了理论组,他主要是来找阮文烨,询问一下新的理论研究进展,看是否可以应用起来。
高层领导则是和赵奕谈一下,小型反重力装置的问题。
“这个装置确实可以用在航空领域。”高层领导说道,“我找过专家咨询过,可以大大提升火箭推进器的性能,但具体怎么设计、应用,还需要更多的论证和实验。”
“另外,也可以用在军事上,两米的直径,甚至可以用在导弹技术上。”
这方面高层领导真是随口说了一句,赵奕则是思考着说道,“用在导弹技术,效果肯定非常高,能开启空间罩,就不能被锁定。”
“但如果是导弹,只要速度足够快,就不会被锁定,并不需要开启空间罩,还是要用在发射的推进上,能让导弹设计的更庞大,升的更高,但是在下落过程中,反重力反倒会成为阻碍。”
“有上升就够了!”
高层领导笑道,“导弹技术,尤其是远程洲际导弹,最重要的就是推进上升过程。”
“如果能载重更大,上升的更高,下落就不存在技术难关了。”
导弹,最主要就是上升,导弹到达最高点以后,依靠燃料推进和重力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快能达到十几马赫甚至几十马赫。
如果速度已经达到二十马赫,任何的防空系统都会形同虚设。
所以导弹上升高度、载重,以及保证上升过程不被锁定等技术才是最重要的,下落突袭过程的难度,相对就要小太多了。
赵奕和高层领导聊了一阵子,又和董利华说起了新的成果。
董利华听得非常激动,“赵院士,你的意思是,反重力装置能设计的更小,而且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