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1627崛起南海> 第1519章 利益当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9章 利益当先(1 / 1)

当然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战绩,海汉方面付出的代价也不可谓不大,除了天文数字一般的军费开支之外,驻扎在辽东的海汉军也已经出现了三位数的伤亡,这在海汉军过去的作战行动中是不多见的数字。

海汉军的特点是少而精,经验丰富,机动性强,火力猛,适合进行依托工事的防御战,或是攻敌不备的突击战,但如果战事进入到长期对峙局面,开始依靠消耗资源和人员的方式来进行战斗,对海汉这种兵力并不充裕,极度依赖后勤补给的军队而言就极为不利了。就算海汉军优势再大,在这种漫长的拉锯战中也难以避免出现伤亡。

不过这样的伤亡数字在梅生川和金尚宪耳中听来,却无异于雷鸣一般。海汉在辽东打了半年仗,战死者不过百人计,却取得了令他们只能仰望的战果。而看钱天敦描述这些数字的模样,却似乎对于这样的状况仍有不甚满意的地方,这让他们简直有些无法理解。要是大明或者朝鲜的军队能够打出这样的战绩,那肯定是举国欢庆,带兵大将的各种封赏自然全都不在话下了。

“对我国来说,伤亡巨大而回报太小的战争,根本就没有长期打下去的意义。”钱天敦沉着脸对两国使者说道:“如果没有支持我们将战争继续下去的动力,那么我们很快就会下达停战命令,今后不会再主动与后金军进行交战。”

钱天敦的表态可以说是相当明确了,就差没有说出“你们不结盟这边就停战”这样的话了。两国使者自然也就没法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梅金二人对视一眼,均是从对方脸上看到了一丝无奈的神色。

梅生川这个时候便不能再等金尚宪先出来表态,否则对方要是直接附和这姓钱的,一口答应下来,那岂不是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当下干咳一声道:“贵国出兵辽东,解救汉家黎民,本是义举。如今战局占优,就此放弃继续追击,岂不可惜了之前的数月奋战?”

钱天敦道:“梅大人既然说是义举,那我也打开天窗说亮话了,这该谈情义的部分,各位来战地考察之前其实就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如今在这个地方还能拿出来谈的,没有情义,只有利益了。如果没半点好处,难道我国将士就这么继续白白替贵国舍命作战?”

梅生川心道你海汉动用武力占去我大明的领土难道还不算好处?掳去了数以千计的辽东汉人难道不算好处?如今连东江镇这么一整支明军也给拐跑了,这还想要什么别的好处?

当然这种埋怨他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想,可不敢脱口而出,海汉人现在明显已经对进程缓慢的谈判感到不耐烦了,不能再在这个时候干出火上浇油的事。

海汉如果在辽东停战,明海汉是一个超乎大明想象的强大国家,但梅生川也还是和朝堂上大部分官员一样,认为这只是一个偏重于海贸的南方小国,只是善于蛊惑人心,以利诱人,才会在南方弄出了不小的局面。

但亲眼看过海汉军队之后,梅生川知道包括自己在内的大明高官都错得很厉害,这个小国比传闻中更加厉害,甚至让大明一时间很难拿出什么有效的反制措施,能让双方平等地进行谈判。

这个时候有士兵在钱天敦的示意下拿来了数具望远镜,分别发给了两国使臣及随从人员,然后教他们如何使用这种瞭望工具。

“从这里再往北大概五六里地,就是后金的控制区了。各位从望远镜里就能看到,后金在北方正在修筑的堡垒群。我们做过计算,如果他们保持现在的这种修筑速度,那么大概在年底之前就能把堡垒修到地峡防线的火力范围边缘了。”钱天敦用沉稳的声音向参观者们介绍着目前的战场态势:“一旦这样的堡垒群成了气候,我军今后再向北推进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而敌人想要的大概就是让我军止步于此,然后再腾出手去对付大明和朝鲜。”

两国使臣很快就学会了使用这种工具,事实上梅生川对望远镜并不是完全陌生,兵部早就有西方传教士进献的望远镜了,只是做工和视野的确不如海汉人的货色。

他们很快便从视野中确认,北方的原野上的确是有星星点点的小型堡垒建筑物分布,堡垒之间的间隔目测也就百丈左右,远处看过去的确非常密集。如果要通过战争手段将其一一摧毁,的确是要耗费不少工夫才行。很显然海汉人大概就是在对方使用了这种看似愚笨实则高明的应战手段之后,才会生出了停战的想法。

梅生川一边看一边也在想如果是明军遇上了这样的手段,要如何应战才能奏效。想来想去除了用大量兵力平推之外,似乎也没其他什么立竿见影的手段了。而海汉军伤亡三位数就已经开始叫苦不迭,又怎会舍得拿人命去填这堡垒阵。不过他还是认为海汉必然有某些应对之策,否则岂会坐视敌军就这么不停地往南修筑堡垒,只是海汉人为了拿停战来威逼大明和朝鲜就范,才会故意将眼下的局势形容得似乎已经无计可施的样子。

这天的巡视行动无惊无险,后金方面或许也是已经适应了海汉三不五时故意搞出来的这种场面,根本就没有再尝试组织野战攻势。看样子耿仲明也是安了心要搞堡垒铁桶阵,而不会再尝试在野战对决中与海汉争高下了。这对于以火力压制为主要攻击手段的海汉军来说,的确不是一个便于发挥战斗力的战场环境了。

而对于两国使臣来说,没能在火线上看到两军激战的场面,或多或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当然了,按照海汉人的说法,与后金军的交锋往往并不存在什么激战,几乎都是海汉军一边倒地压着对方打。光是想象这样的场面,就让两国使臣感到压力很大,毕竟在各自国家的战场上,他们的军队都曾经被后金军一边倒地压制过,又何曾想过如此强大的对手也会有被人蹂躏得还不了手的时候。

六月九日,三国代表终于再次坐到了谈判桌边,开始就结盟抗金的议题进行最后阶段的磋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