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天敦倒不是放心不下高桥南的临场指挥,之前在辽东驻守的时候,他就已经将一线阵地的指挥权交给了高桥南,而事实证明这个大胆的决策没有问题,高桥南作为战地指挥官的表现也从未让他失望过。他之所以要去到阵地上,不是打算收回高桥南的指挥权,而是要看看新近列装的一些武器装备在战斗中的具体效果,以及清军对于这种阵地攻防战是否有什么新的战术。
当下唯一能让清军将领们感到庆幸的是,海汉似乎并未打算派兵出击,将清军逐离这个区域,所以他们仍有机会从这里打开突破口——前提是得用更多的人命来开路才行。
当然了,他们这个时候或许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所有的战机可能都是敌人作战方案的一部分。基地北线的防御工事部署方案是由钱天敦带着工兵部队在实地勘察之后制定的,其实所谓的薄弱环节,也只是海汉军有意留出的一个口子,好让清军能够看到突破防线的希望,才会向战场投入更多的兵力。
实际上清军为了把握住这个所谓的战机,不得不影响有限,倒是从后方向火线运送弹药的民夫队伍中有不少人中箭受伤。
海汉军虽然提前为火线上的堑壕作战位置搭建了预防弓箭攻击的的那样十分高效。
这个血肉磨盘在将第二批的清军屠戮殆尽的时候,清军阵营终于鸣金收兵了。清军投入作战的前后两批人马共计四千骑兵、三千步兵,但最终安然撤回的人马大概就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这场战斗结束后,光是游荡在海汉阵地前的无主战马就多达数百匹之多。
清军将领其实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交战环境可能是海汉有意设下的圈套,但还是抱着以力破巧的侥幸心理,指望靠着兵力优势和士卒武勇来突破海汉设下的防线。可惜的是他们对自己和海汉军战力的判断都有所偏差,这七千多人马投入战场之后并没能起到预计的效果,伤亡之大还是其次,关键是死伤了这么多人之后仍然没有看到突破防线的希望,这才是对清军最大的打击。
趁着清军主动撤兵的当口,王汤姆建议钱天敦让自己的陆战队上前换防部分阵地,以便让独立团的作战部队能够轮换着休息。钱天敦也没有推辞,很爽快地同意了王汤姆的建议,将东线阵地交给了陆战队看防。而原本驻守东线的连队则是先到中路换下了刚才防御压力最大的部队,让其先回到基地内进行休整。
王汤姆没有让陆战队去中路抢独立团的战斗位置,是因为两军在作战计划中早有分工,大同江基地的防御战主要交给独立团来完成,陆战队只担任候补。而之后从海上赶去北边拦截落败清军的作战,那就是由陆战队唱主角了,所以当下虽然对激烈的交战场面有些手痒,王汤姆依然还是让自己的嫡系部队安心扮演配角,将主舞台交给独立团来表演。
海汉阵地外的绵延百米的尸堆倒是成了难题,如今时值盛夏,虽然这个纬度的气温不算太高,但这些清军尸首如果长时间堆在阵地外面,要不了几天就会开始腐化,到时候不免对守军会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这刚停战不久,尸堆里还有很多活着的伤兵在挣扎着往外爬,天空中便已经有大群的乌鸦盘旋降落,准备开始要享受这顿“大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