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溰有宁崎亲自陪同讲解,而其他朝鲜学员限于身份,自然就享受不到这么高的待遇了,不过外交部还是为他们配备了解说人员,向他们介绍新世界号的情况。当然这群参观者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来海汉学造船技术的几名学员,提出的很多问题是连讲解者都难以回答的,比如这艘船到底有多重,这么多的钢铁构件是如何连接拼装起来,为什么不用更易加工的木材来建造它等等。
李溰倒是并不关心这艘船到底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因为他很清楚这种造船技术并非目前的朝鲜所能掌握,就算海汉人愿意教,那我们目前还没遇到能在海上一战的真正对手,对我国而言现阶段实在没有必要去费这么多事。”
李溰恍然道:“我明白了,这就是杀鸡毋须用牛刀的道理了!”
海汉海军现有的实力的确已经在东亚地区首屈一指,即便是来自西方的几个海洋殖民国家,在这一地区的海上武装也远不及海汉。所以现阶段即便海汉手上掌握有制造更先进战舰的技术,也依然还是选择了维持现状,海军仍以风帆战舰为主力,只在少数战舰上装备了蒸汽动力系统。
而在大型战舰上安装蒸汽动力系统,也不完全是为了在作战中进一步扩大船只的性能优势,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培训相关的技术人才。毕竟能使用和维护大型蒸汽机和动力推进系统的人才,在海汉军中也并不算多,而且军方也需要提前做好技术人才的储备,为今后真正的蒸汽铁甲舰入役提前做准备。
当然了,实际上海汉海军中已经有一艘准铁甲舰黑鲨号在秘密服役,并且还参加了数次作战行动,但碍于各种客观原因,黑鲨号并没有再继续建造后续舰只,目前只是作为海军的一艘特殊的训练舰,用于调校船用动力引擎、试验新型舰载武器和培训作战人员。不过黑鲨号与李溰想象之中的钢铁战船,就根本不是一回事了。
但李溰的理解也算是歪打正着,海汉现在由于摊子铺得太大,扩张速度过快,军费开支已经上涨到不得不加以控制的程度,虽然更换先进的装备有助于部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但就当下的国际局势而言,海汉军的确没有必要急于在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上投入巨资。
真正来到这艘船上之后,众人便发现其实还不如远观时受到的冲击大,甲板上很多地方都已经可以看到斑驳的铁锈,常年停靠海边被海水海风侵蚀的痕迹非常清晰。而且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大则大矣,但只能停在码头不动,关于它在海上航行的雄姿就只能全靠脑补,这就不免让人感觉有点泄气了。
虽说这艘船对海汉国有着十分特别的纪念意义,但对参观这艘船的外国贵宾来说,这更像是一个锈迹斑斑的历史遗迹。而作为外国人,其实也很难理解这艘船对海汉统治阶级的特殊意义,他们只知道这是海汉人从故国带出来的众多物品中个头最大的一件,仅此而已。
这一批参观者当中真正略微了解到这艘船意义所在的,恐怕也只有李溰了了,在宁崎的陪同解说之下,他倒是意识到了这艘船的存在体现了海汉超越时代的造船技术,而且因为海上武装舰队的战斗力优势巨大,海汉似乎根本就不打算在现阶段启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海汉依然会在其海军所及的活动范围内扮演海上霸主的角色。
当然了,这对朝鲜而言可以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就意味着海汉将能够继续充当朝鲜的海上庇护者,无需担心别国从海上对自己发动侵略。
造大铁船的技术的确很先进,但李溰不会将其选为自己的留学课目。所以在参观完下船之后,宁崎向他问及观后感时,李溰很直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贵国的造船术的确厉害,但建造这种大铁船已经超出我国所能效仿的范围,我也只能当个看客了。”
离开港口之后,宁崎又带着这帮朝鲜人去了胜利港火车站。毫无疑问,停在港口动弹不得的大铁船,肯定不如奔驰在铁道上的火车更具视觉冲击力。
眼见长长的火车从远处吐着白烟呼啸而来,感受到脚下的地皮都在微微颤动,李溰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每个到过三亚的人都会提及火车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也的确很难相信世间会有这样一种奇特的存在,海汉人的奇思妙想真是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竟然能制造出这样的钢铁猛兽。
“世子,请吧!”看到李溰明显走神的表情,宁崎就知道这个参观环节已经获得了极好的效果。与过去那些第一次看到火车的外国政要一样,李溰在这种工业奇迹面前也不免有些失态。
李溰回过神来,随宁崎一起缓缓走近火车头,发现这车头上上下下果然都是精铁所制,心中不禁感叹海汉的冶铁能力——用精铁造车铺路,这得要消耗多少资源才能做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