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原来也是个土匪头子。
李长安摇摇头,只是问道:“有茶水么?”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打了老僧一个措手不及,他愣了许久,才从腰间解下一个水囊,抛了过来。
李长安接过来,抬手就往嘴里灌进去,早起赶路,是有些口干舌燥。
老僧瞧他喝得畅快,不禁问道:“道长既然知晓我是绿林中人,为何还如此泰然自若?”
李长安瞄了他一眼,没有答话,只是突然拔剑。
这一下,仿佛捅了马蜂窝,亭子周遭的灌木草丛下,忽然冒出百十号持刀挎剑的匪徒,许多匪徒手中还张着弓弩,粗粗数下来,怕不下百张。只要一声令下,就能把亭子里的人射成蜂窝。
可这百十号匪徒刚冒出头来,李长安却又施施然收剑归鞘,又举起水囊往口中灌了一大口。方才剑拔弩张的匪徒们不禁面面相觑,真是站出来不是,缩回去也不是。
看着老僧的气度,以及听他的话语,这人不是所谓的架金梁就是架金梁团伙的头目,这样的土匪头子,知晓李长安的厉害后,怎么可能不做准备呢?
“玄霄道长果然名不虚传!”
老僧点头赞叹几声,摆手让匪徒们收起阵仗,说道:
“又让道长笑话了,实不相瞒……”老僧脸上露出笑容,“我们本意是要在此伏杀道长!”
李长安没有半点动容,只把水囊抛掷回去,抹了把嘴巴,问道:“为何又变了主意?”
若是,还想要伏杀李长安,老僧也不会出现在亭子里了。
“我那老兄弟不自量力,幸得道长剑下留情。”老僧抱拳一拜,“如此恩德,我等又怎么能恩将仇报呢?”
李长安嗤笑一声,拿目光扫了眼走出埋伏的匪徒,意思不言而喻。
老僧却是笑了起来。
“我只是来请道长到我的兰若盘恒一阵,聊表谢意。至于这些小子……”老僧笑得坦荡,“不过是担心我的安危,毕竟我辈中人,谁又敢孤身出现在玄霄道长面前呢?”
能把这种话说得如此坦荡,也算是一种本事呢。李长安慢悠悠往周边看了几眼,匪徒们已经合围了上来,把亭子周遭堵了个水泄不通,虽然都已把武器收起来,但百十双眼睛却牢牢钉在李长安身上。怕是只要稍有动作,迎接他的就是乱刀斩作肉泥!
可是……
“若是现在动手,在被杀之前,能拼死对方多少人呢?”
李长安脑中这个想法一闪而灭。他无意识地用手搭着剑柄,只这个动作,就让现场的气氛紧张得似要凝结起来,离得近的土匪脑门上更是蒙上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李长安从思绪中回转过来,扫了眼这帮紧张到快要“走火”的匪徒们,嗤笑一声不加理会,只是面向老僧。
“有肉么?”
“昨日刚猎的麋鹿。”
“有酒么?”
“正有一批陈年好汾酒。”
“既然有好酒好肉。”李长安笑道,“那这个客人我也只好当一次了!”
…………………………
百十号土匪拥着李长安到了一处寺庙。
进了庙门,老僧又将他带入一间偏殿。
偏殿里菩萨被撤了个干净,却在如来佛祖的宝座上立了个关公像,神像脑门上不伦不类道:“令公子灵台清明,不像沾了邪祟。”
老僧楞了一下,忽的又大笑起来,神态间露出几分大盗的峥嵘。
“道长说笑了,有我架金梁在此,哪儿个妖孽敢来作祟!”
李长安瞄了他一眼,什么话也没说。
他说得没错,但凡沙场大将、绿林巨寇大多煞气冲天,寻常妖魔根本不敢靠近。李长安不通望气之术,也看不到煞气,但这架金梁号称河北道绿林总瓢把子,煞气想必足得很。
此时,老僧却突然叹息起来,这倒让李长安起了几分兴趣,这人一直都在江湖大佬和老和尚的做派间来回切换,叹气还是头一遭。
“也不瞒着道长,我还有个名字,叫做徐崇道。”
“徐崇道?徐大善人?”李长安惊呼一声。
不怪他大惊小做,要是换了其他人在此,恐怕连下巴都得掉下来。即便李长安在这方世界来的时日不久,但“徐崇道”这三个字也是如雷贯耳。
这位可是人称河北道第一巨富,同时也是河北道第一善人。南方遭了水灾他捐钱,北方遭了旱灾他捐钱,朝廷兵变他捐钱,突厥寇边他也捐钱,平时修桥铺路、扶危济贫更是多不胜数。李长安路上常听人说——活不下去,就去投奔徐大善人!
没想到,大善人竟是大土匪,捐出去的钱全是抢来的!
老僧双手合十,念了个“阿弥陀佛”,才继续说道:
“这行当做得久了,也有了些余财,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我也老了,深感自己罪孽深重,就想着退出来金盆洗手,痛改前非,平日里也多行善积德……”
李长安双目低垂,权当他是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