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想让丁世平去电报局给伊万诺夫那俩货发个电报,可是想到丁世平不会英语,只得自己去。
他突然间觉得,自己也许真的需要一个秘书。
他发了两封同样的电报,只有一句,“a dog catch one of your business!”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打电报的姑娘被李和这句话逗笑了。
“japan?”
“no!”李和摇摇头坚定的道,“chinese。”
姑娘不再笑了。
李和无所谓的耸耸肩,交完钱就走人。只要他是中国人,首富又能怎么样?即使全世界都知道他是首富,他在别人眼里也无非就是一堆穷鬼里面的异类。
他一个首富,并不能向世界证明什么。
按别人的想法,蛇鼠一窝,他跟他所有的中国人能有什么区别呢,并不会赢得多大的尊重,哥哥要走,心里总不能那么自在。
“要舍得花钱,不差你钱。”李和还是不厌其烦的交代。
“我不是小孩子。”
来的时候是一长串的人,回去的只有李和带着丁世平两个人,郭冬云还在整合收购业务,而沈道如已经买上瘾头,一时歇不下来。他找李和追加资金,被李和拒绝,只能凭着手里那么点有限的现金,精挑细选,再也耍不动阔气。
在飞机上从上空俯视伦敦,李和对丁世平道,“这才有发达国家的样子。”
他虽然嫉妒,可是他不得不承认,伦敦的夜景非常漂亮,从高空中俯瞰,它就像一块巨大的奶酪磨碎机,夜晚在灯光装饰下更加夺目。
每个地方都相隔很近,每个地方的延伸都美得很。
丁世平也同样感叹,“你说,咱们什么时候也能这么漂亮?”
“亚洲四小龙你知道的,有三个是华人社会,都是供着一个祖宗,脑子都差不多,他们都能发展的很好,我们自然也是一样能发展的好。”其实不夸张的说,这三个华人社会的物质成功,倒是一定程度刺激了后来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后来中国经济崛起,更使华人社会中文化自觉空前高涨起来,与“五四”前后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卑感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个历史长存的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必须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国以其高速发展的经济、雄厚的军事实力、举世闻名的智力资源和科技潜力,以及由包括“四小龙”在内的华人社会,用实力证明,儒家文化并不是需要淘汰的文化,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飞机降落在香港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钟。
“李先生,辛苦。”只有吴师傅一个人来接机。
“家里可好。”李和坐在后座上,累的不想再开车。
“很好。”吴师傅笑着回了。
“老吴,你来我家有四年了吧?”李和揉揉眼睛,突然想起来问道。
吴师傅边开车边道,“四年三个月零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