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夏疏桐对于前世的这个婆婆是提不起半点好感的。前世她嫁给秋正南后,冯氏便一直觉得她配不起她的儿子,只是她面上做得滴水不漏,夏疏桐那时心思单纯,哪里看得出来她的不满,直到后来她外祖母、也就是冯氏的婆婆叶氏在夏馥安归来中风了之后,冯氏就变脸了,撕下了和善婆婆的伪装,后面秋正南能娶到夏馥安,她这个婆婆可是“功不可没”。
那一夜,她不小心撞见秋正南和夏馥安二人在书房偷情,她哭着跑去找她主持公道。那时公公不在定安,外祖母也病重,她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这个婆婆了,可冯氏却道哪个男人不是三妻四妾,还说秋正南和夏馥安本来就是青梅竹马,隐骂她拆散了二人 ,害得她儿子这几年来失魂落魄。她当时气不过顶了几句嘴,冯氏却斥责她是妒妇,不敬婆母,犯了七出之二,言下之意就是随时可以休弃她,她当时害怕被休弃,也不敢再多言,只能哭着跑开了。
在这之后,秋正南和夏馥安二人越来越明目张胆,甚至当着她跟冯氏的面也无半点避讳。他们四个人在一起吃饭,冯氏和秋正南只将夏馥安当成了媳妇,一个劲儿的给她夹菜,她这个明媒正娶的却像个外人一样。这么几次过后,她也不肯去和他们同桌用膳了,他们三人更好,如同一家三口。她满腹委屈,却无人可诉说,舅舅远在天边,外祖母又卧病在床,她不敢刺激她。
想到前世种种,夏疏桐对冯氏心生厌恶,可是现如今,冯氏却是外祖母眼中贤惠的儿媳,母亲眼中敬爱的大嫂,也是舅舅相敬如宾的妻子,她只能“爱屋及乌”,将她当长辈敬待了。
其实这一世,只要她父母健在,不管舅舅在不在京城,外祖母能不能说上话,冯氏也不会为难她,二人想来是能和平相处的。
是以夏疏桐现在对上她,面色是半点厌恶都不显,只如寻常般带着些拘谨落了坐。
坐下后,一旁的梅清怡倒是凑了过来,娇声道:“桐桐,好久没见啦。”她说完看着夏疏桐,夏疏桐也打量起她来。
没想到小时候的梅清怡长得这么漂亮,五官精致,面颊还有些婴儿肥,看起来十分讨人喜欢。只不过长大后,她的五官却不受控制地长开了,失了幼时的精致,变得有些凶,模样顶多只能算是清丽了。
梅清怡看了夏疏桐半日,歪头道了一句,“你好像变漂亮了。”就感觉,脸蛋好像圆润了一些,饱满了起来,看起来不像以前那样干瘪。
夏疏桐对此腼腆一笑,心道:可是长大后的你变丑了好多啊,难道真是相由心生?梅清怡前世是喜欢秋正南的,只是夏疏桐一直住在庄子里,不知道此事。在她回来后,梅清怡还主动同她交好,只是在知道她跟秋正南订亲后就变了,刚开始她还不知道,直到梅清怡那次让她在宴席上出了一次丑,在那之后她才看清了她的为人。
同梅清怡打过招呼后,夏疏桐低下了头,忍不住想看看秋一诺,她装作不经意间看了过去,不料正对上了秋一诺投来的目光,像是被他抓了个正着,夏疏桐慌忙低下了头。
“二妹妹,”坐她对面的夏馥安忽然开口,将石桌上的一盘冰镇荔枝推到了她跟前,对她颇有些讨好地笑道,“你试试这荔枝,很好吃的!”说完看向了秋氏,见秋氏冲她微微一笑,夏馥安当即对夏疏桐笑得更加灿烂了。
在娘亲的面前,她就对她好一点呗,说不定娘会看在二人亲密起来的份上,早点解了她的禁足呢。
夏疏桐冲她感激一笑,面色诚恳道:“谢谢大姐姐。”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呀。
连翘在一旁净了手,上前来给她剥荔枝吃,夏疏桐只意思下吃了两颗。
冯氏看在眼中,对秋氏笑道:“姐妹间相亲相爱的,这样子多好呀,我就喜欢你们这儿孩子多热热闹闹的,要是让母亲见了,指不准多高兴呢!”又对夏疏桐道,“桐桐,有机会可要和安安去我们护国公府里玩!”
夏疏桐对此腼腆一笑,并不答话,冯氏不过说的场面话,她身为小孩子都不会当真。
冯氏又笑道:“一阵子没见,这丫头真漂亮了许多,五官都长开了。”
夏疏桐听了她这话,恰到好处地害羞了一下。
冯氏又和秋氏聊了起来,夏疏桐见终于没人注意到她了,她才偷偷地抬起头来,想要瞧一眼冯氏身后的秋一诺,却又发现秋一诺也在看她。
夏疏桐不由得心一跳,这秋一诺干嘛老是看她,难道是一直惦记着自己欠他五百两子,想问她什么时候还?夏疏桐想到这心突然就慌了,秋一诺今年不过才十岁,小孩子心直口快,等一下他不会突然就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问她欠的五百两什么时候还吧?一想到这,夏疏桐只觉得自己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来了。
她连忙抬起头来,冲秋一诺镇定一笑,用眼神告诉他:欠你的银子我很快就会还的。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