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疏桐动作一顿,悄声走了过去,小心翼翼趴在屏风上,屏住呼吸凝神偷听他们说话。
夏知秋这边已经掌握了当年与婴房相关的十八人的踪迹,除了龙嬷嬷之外,余下十七个人都还在城中,当中有十二人还在他们夏府做工,为了不惊动旁人,他今夜只暗中召集了其中八人前来问话,在问询过这八人后,得到的信息量已经足够了。
华嬷嬷回忆,当年夏馥安和夏疏桐二人出生那晚,下半夜时她曾腹痛出过一次大恭,离开了约莫一柱香时间。另外那两个守夜的奶娘和夏婆子三人也召来问询了,刚开始的时候没发现异常,可后来夏婆子忽然想起一件事,她当时好像在华嬷嬷出去后打了个盹,只一下子就醒了;再问两个奶娘,一个奶娘不确定那晚她有没有睡着过,因为是看守刚出生的婴孩,也不能说话吵闹,长夜漫静,偶尔阖下眼是情理之中的事,至于睡没睡着,却是记不得了;另一个吕奶娘倒是记得自己睡了一会,还说也不知怎么就睡了过去,她眯了一会儿眼醒来后,好像还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像是檀香味,可婴房里怎么能点香呢?她正欲追究,再一嗅,却闻不到了,便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经了以上信息,夏知秋他们猜测,如果华嬷嬷不在,而其余三人都迷糊睡了一会儿,那剩下的龙嬷嬷便有了作案的时间,是以,现在龙嬷嬷的嫌疑最大。可若说作案动机,他们却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龙嬷嬷为什么要这么做?
夏知秋怕吵醒里间的夏疏桐,压低声音对秋氏道:“我觉得龙嬷嬷是关键之处,我本想亲自去枣子庄走一趟,可这几日手上公务实难抽身,我打算派郑管家跟谢管事两人去一趟,将龙嬷嬷带回来。”
秋氏想了想,道:“若真是龙嬷嬷所为,那派人去将她带回来,不是还给了她时间想好借口托辞了吗?如何能审问得出真相?最好是出其不备,到了之后当场就询问她。”
夏知秋道:“不怕,我已经想好了说辞,就说当年杀害二弟的山贼官府已经擒到,请她前来一辩。”当年夏知冬陪史氏回去江南崩丧的路上,在山中遭遇山贼不幸罹难,当时活下的只有史氏和龙嬷嬷,龙嬷嬷因去林中出恭躲过这一劫,史氏则被夏知冬藏在马车长椅之下,侥幸活命。
秋氏点了点头,“这倒可以,只是你派去的人选不太合适,郑管家和谢管事都是你心腹,这二人向来随你左右,你派二人同时出动,只怕她会觉得这事是与我们长房相关。”
“夫人提醒的是,那?”
“你派谢管事去即可,再让我大哥拨一个会武的人假扮官差一同前去。”
“好。”
“今晚就去的话,明晚可能回来?”秋氏问道。
夏知秋寻思片刻,道:“今晚赶路去,明儿天亮就能到枣子庄,白日行车方便,傍晚当能回到城里。”
“枣子庄……”夏疏桐趴在屏风后,喃喃开口,只觉得这个地名听起来有些耳熟。
忽地,夏疏桐脑海中回响起她四婶洪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那是夏知秋死后她四婶娘家人来吊丧时,四婶同娘家人哭诉的一句话——你说好端端的跑枣子庄去做什么啊……
夏疏桐惊得眼皮一跳,枣子庄那个地方穷乡僻壤的,她爹去做什么?她爹一直在翰林院当职,不可能会去那种地方出外差。夏疏桐忽然生起一个可怜的念头,如果当年,她爹是去找龙嬷嬷的呢?带着他的两个心腹郑管家和谢管事去找龙嬷嬷问询当年之事,可是却在回来途中遇了难……
当时马车上有几个人?除了他们三个,龙嬷嬷会不会也在?只是马车坠崖,尸骨无存,这点已经不得而知了。
夏疏桐被这个想法吓得脸色惨白,紧紧地抱住了自己的头,拼命回忆起前世秋氏在灵堂上抱着她哭的情形,当时秋氏扳她的脸了,想要抬起她的头来,她是想要看看自己的模样吗?可是当时的她对秋氏莫名的亲近很是抗拒,不肯抬头看她。
夏疏桐脑海中那个可怕的想法越来越清晰,如果说,当年她爹娘已经在怀疑她的身份了呢?可是他们却都……死了!
夏疏桐无声泪流,她爹娘是因为发现她的身份才死的吗?那不是意外啊,那是人为啊!如果真的是因为发现她的身份才死的,那这些可怕的事情到底是谁做的?史氏吗?可史氏一个深居简出的内宅妇人,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吗?她不知道……她头好痛……
当夏疏桐意识到夏知秋和秋氏二人已经谈完话,正往里间走来的时候,她已经来不及做出反应了,就这么泪流满面地看着屏风后拐进来的二人。
二人皆面露诧异,秋氏还有些慌乱,“桐桐你……你什么时候醒了?”刚刚二人的谈话她都听到了吗?听到了多少?
相较之下,夏知秋要淡定许多,只是俯下身来轻轻擦掉她的眼泪,轻声问,“怎么哭成这样?”
夏疏桐回过神来,啜泣道:“桐桐……做恶梦了。”她声音颤抖着,唇色还有些惨白。
秋氏蹲下来,心疼地抱住了她,轻轻顺着她小小的背,柔声哄道:“没事的,伯……”秋氏那声“伯母”已自称不出来,改口道,“我在呢,我在。”
夏疏桐紧紧地抱住了她,哭出声来,她不是她伯母,她是她娘啊。
秋氏心疼得不行,以为夏疏桐第一次在外面过夜害怕了,毕竟这护国公府对她来说极其陌生,就连原本应该跟她关系十分亲密的自己,对她来说也是有些陌生的。
秋氏心生懊悔,二弟妹性子看起来虽十分和气,但实际上却是个很难亲近的人,跟谁都亲密不起来,连带着夏疏桐都跟府里的人都有些生疏。她身为府中当家主母,既要执掌中馈,又要与定安城内诸多夫人打交道,还得照顾自己的夫君跟女儿,自然没那么多时间拉下脸去讨好亲近二房的,以至于如今想和桐桐亲近些,都无从下手。
秋氏正悲凄着,忽然听到夏疏桐肚子“咕噜”叫了一声,夏疏桐这肚子叫得不合时宜,却正好缓解了现场的氛围,秋氏温柔问道:“桐桐肚子饿了?”
夏疏桐有些尴尬地点了点头。今晚她一心牵挂着画像之事,而且是跟冯氏、秋正南、夏馥安三个人一起用膳,不由得想起前世同桌用膳时被他们三人齐心挤兑的情形,根本都吃不下饭,只勉强扒了几口饭,这会儿肚子饿得慌。
“想吃什么?”夏知秋问道,神色温柔得不得了。
夏疏桐吸了吸鼻子,道:“桐桐想喝粥,还有吃糕点。”因为刚刚哭过的原因,这会儿鼻子有些难受,她想拿帕子擦一下鼻涕,却发现这会儿身上穿的是寝衣,没带帕子,便抬起手背擦了一下鼻子,谁知道手背擦过,却拉出了一条长长的清涕来。
夏疏桐红了脸,下意识想将鼻涕擦掉,便将手背到了身后擦在了腰后,做完这个动作她身子一僵,这样子不是很邋遢吗?她刚刚这个动作还就这么落入了她爹娘眼中,他们两个会不会觉得她是个很不爱干净的孩子?夏疏桐一下子有些手足无措。
好在秋氏也不嫌弃她,只笑了笑,掏出帕子来帮她擦了眼泪,又用帕子轻轻捏住她鼻子,让她擤鼻涕。夏疏桐不好意思,接过帕子来背过身去,自己擦了擦鼻子,脏帕子用过,也不敢还给她了。
夏知秋出去吩咐丫环们准备粥点来,同时也去安排谢管事他们去枣子庄的事。秋氏则带夏疏桐洗了把脸净了个手,将她收拾干净了,又忍不住伸手轻轻给她拨了拨柔软的鬓发,满眼心疼。
粥点很快就上来了,粥类有南瓜小米粥和青菜肉沫粥、还有几样水果粥,糕点有绿豆凉糕、蜂蜜枣泥糕、桂花香糕等等,摆了满满的小圆桌,几乎都快放不下了,夏疏桐这会儿腹中饥饿,不免看得垂涎三尺。
秋氏柔声道:“时间仓促,也没什么好吃的,你看看喜欢吃哪个,都可以试一试。”
夏疏桐舔了舔唇,看着几样水果粥,有些发馋问道:“这是什么粥啊?”
其实这水果粥,前世的时候她有在长房吃到过,不过史氏是从来都不吃水果粥的,她也就没在自己院子吃过。
秋氏一一给她介绍着,“这个是鲜荔糯米粥,加了冰糖,吃起来甜甜糯糯的,补气养胃;这个是山楂梗米粥,吃起来酸酸的,软软糯糯,现在吃也很开胃……”
夏疏桐觉得,哪怕是不看这几样色香味俱全的粥点,光是听秋氏柔柔地讲述,她都忍不住食指大动了。
秋氏见她一副垂涎三尺的模样,便将这几样水果粥都给她舀了小半碗试试。夏疏桐也不用她喂,自己一小勺一小勺地吃着,一滴都没洒出来,末了,还用了一块蜂蜜枣泥糕。
她还想再拿一块桂花香糕的时候,秋氏问了一句,“还吃得下吗?这么晚了,不要吃那么多哦。”都这个时辰了,她担心她吃多积食。
夏疏桐一听,连忙收回了手,低下头来。
秋氏见状,有些紧张道:“不是我的意思是说现在这么晚了,待会儿你还要睡觉,怕你吃撑了睡觉的时候会不舒服,如果桐桐还没吃饱的话那就多吃点,没关系,等下我们再散步消消食好不好?”秋氏说着,忙将桂花香糕给她递了过来。
夏疏桐咬了咬唇,低声道:“我娘说,吃饭要吃七分饱……”
秋氏点了点头,正想说史氏说得对,谁知夏疏桐又接着道:“可是桐桐一直吃不饱。”刚刚吃粥的时候,她特意吃得很慢,就是在想对策,她怕她爹娘不肯要回她,或者对要回她还有些迟疑,所以她必须要让爹娘知道史氏对她不好,尽快将她接回身边才行。
果然,秋氏听到夏疏桐这句话脸色一变,“一直吃不饱?桐桐这话是什么意思?”
夏疏桐低声道:“我娘说女孩子不要吃太多,将来长胖了就不好看了。”
秋氏一听,心中忍不住发火,她真没想到二弟妹竟然是这样教孩子,桐桐现在才多大,就跟她说这个?小孩子胖点又有什么关系?
二弟妹自己瘦成若柳扶风,怎么还要教得孩子也像她那样?她自己身子虚弱有多少病痛她还不知道吗?秋氏心中气归气,可是这会儿当着夏疏桐的她也不便发作出来,便压下情绪浅笑哄道:“小孩子要长胖点才可爱,这样才讨人喜欢呀,而且你现在这个年纪胖点没关系,等你将来长大了自然会抽条瘦下来,桐桐现在实在太瘦了,你要多吃点,这样长胖一点将来才会变得漂漂亮亮的。”
夏疏桐闻言撇了撇嘴,叹了口气,颇有些认命地摇头道:“没办法的,桐桐长不胖的,将来长大了也只会很瘦很瘦,就像我娘一样。”
“为什么?”秋氏不解问道。
夏疏桐抬起头来,看着秋氏认真道:“因为桐桐是早产儿啊!我娘说我比姐姐早出生两个月,将来注定要瘦瘦的,比姐姐长得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