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冻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冻了(1 / 2)

郭珺如今的势力范围大约已经有一个扬州那么大了。

多年扩张之下,让他统治着超过六百万的土著居民和七十万左右魏人,拥有常备军队约四万人。

不仅如此,他还在摸索中建立了一套制度。

一套方便让少数人成为统治集团统治多数人的邪恶制度。

首先,让魏人高高在上成为一等公民,享有种种特权,比如受教育权、考试权,还有经济上的利益。

于是魏人群体对他拥有最强的向心力和忠诚,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而他的主要官员和军队就来源于此。

其次,早期主动投降合作的土著居民们成为西蜀国的二等公民。

这一部分土著居民包括注辇国、哲罗国等早期和郭珺接触的国家之中的带路党、原先的权贵们。

在郭珺消灭哲罗国注辇国等国家的时候,他们主动投降、带路,甚至反戈一击,促成了母国的崩塌。

因为他们的合作让郭珺成功吞并他们的母国,从而得到了这样的地位。

除了魏人之外,他们就是最高贵的阶层,他们也拥有一系列的特权。

比如可以当中低级官吏,可以加入统治阶级,子弟可以参军,享有和魏人士兵一样的待遇,甚至可以和魏人通婚,还能和魏人一起剥削压迫下面的层级。

可以说是最欢迎也是最愿意接受魏人统治的一群人,为了郭珺的统治,为了西蜀国政权,他们可谓是殚精竭虑。

接下来就是那些后续兼并战争之中先后投降没有主动对抗的本地土著。

抵抗者失败之后,这些人看到了魏军的强大,他们畏惧,不敢对抗,于是主动放下武器投降,算是功劳。

但是因为投降的时间比较晚,没赶上二等公民们带路的热潮,所以只能屈居三等公民。

这群人人数最多,作为三等公民,也有一定的人身权利。

他们基本上都是务农者,承担赋税和重要的徭役,同时也可以作为魏军的仆从军和辅兵出征,立下一定的功劳,享有一定的权利。

但是他们不能和一二等公民通婚,也不能接受教育,更不能当官,没有上升途径,只能一辈子生产、工作,当工具人。

尽管如此,他们的地位一样比下面的层级要高。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贱民了。

他们在郭珺的征服战争中进行了抵抗,努力战斗,不投降,对魏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杀伤,所以没有被宽恕的可能。

抵抗失败之后,这群人和他们的后代、追随者全部被打为贱民,成为最低贱的人群。

这些人被剥夺一切人身权利,活的如猪狗一般,苦苦劳作,被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什么地方。

和四十年前东汉帝国治理下的普通农民一模一样。

不过就算是这群人之中,根据抵抗烈度的高低程度,郭珺还人为给他们划分了层次等级,在第四等的贱民之中还划分出三个层级。

不同的层级对应的劳动责任不同。

相对较高的层级可以从事一些较为轻松的活计,比如为高等层次服务,进入权贵之家做做家政之类的。

下等的则是脏活累活苦活要命的活儿无处不做,采矿啊苦力啊之类,他们是主要的劳动力。

为了进一步监督、压榨他们,郭珺还专门从贱民之中的前两个层级选人监督管理,稍有问题,就把他们也打入最底层的下等人。

这一套规则相当的狡猾、残酷、卑劣、肮脏。

但是不得不说,这很有效果。

魏人数量很少,若不纳入本地人协助统治,说不准什么时候政权就要被推翻了。

为了不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暴动以影响西蜀国的稳定,郭珺在摸索中建立了这样的统治秩序。

通过学习郭鹏对付降民们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法,确保魏人的统治地位不动摇,郭珺思虑良久,亲自观察民情,甚至参考了这帮人原先的生活形态,定下了这一统治秩序。

郭珺给七十万魏人建立了学校,吸纳所有适龄人进入学校学习,同时也接纳二等公民们的子女进入学校,和魏人一起学习。

让他们说汉话,学汉字,穿汉服,通婚,吃一样的食物,用一样的餐具,生活习惯全面汉化。

一系列的特权待遇让他们自我感觉高高在上,很快成为精神魏人,转而协助郭珺的统治集团,帮助他们统治、压迫土著们。

这不仅缩减了郭珺需要付出的统治成本,还增加了他的统治收益。

而为了消灭土著们可能进行的反抗,一旦什么地方发生暴乱,则立刻出兵镇压。

然后把主要组织者杀掉,剩下的参与者全部装船卖到魏国本土去消化掉。

不仅缓解了矛盾,还能赚钱——魏帝国本土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实在是很大。

统治秩序定下之后,郭珺还特意写信询问自己的兄长和父亲,他的这套规则里还有什么漏洞。

郭瑾看了以后叹为观止,认为这样一来,西蜀国的稳定和扩张将相对容易,魏人的地位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通过对母国的联络和学习,确保一二等公民在武力和智力上的优势,断绝下层通过教育获得提升的可能,封死教育途径,采取愚民弱民之策,把他们变成单纯的生产工具。

如此一层压着一层,一层想要做点什么,只能针对上一层,而无法针对最什么,默默点头答应,随后,便开始准备外出封国。

郭鹏在郭珩离开之前见了他一面,没多说什么,只说了让他注意身体,若有战事不要贪功冒进,若遇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

郭珩很失望的表情,似乎没有从郭鹏嘴里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语,但是郭鹏并没有多说什么。

郭鹏已经不想多说什么了。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好事,有人离开,就有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

兴元九年正月,郭承志的长子诞生了。

郭鹏非常高兴,亲自去看望自己的重孙,把自己最常佩戴的一块玉送给了他,还亲自给他起了一个【小虎】的小名,希望他可以像小老虎一样成长的威猛壮硕。

新生命的到来让郭鹏和曹兰都非常高兴,隔三差五就去郭承志的宫里看望重孙,喜不自胜。

升级做了爷爷的郭瑾也为此感到些许的放松。

有了这件开心的事情,或许能冲淡郭鹏一直以来的低落情绪,对于他的身体也有好处。

前些日子因为过于悲伤,郭鹏病了一阵,让郭瑾十分紧张,好在很快就治愈了。

大医馆的人连连称赞郭鹏身体强壮,说他一定可以长命百岁。

郭鹏却很不待见大医馆的人,对他们没有好脸色,很快就把他们赶走了——程昱去世以后,郭鹏一直都很不待见大医馆的人。

话虽如此,郭鹏的身体尚且还过得去。

郭瑾于是可以全身心投入政务之中,一边推进货币改革的事情,一边思考对盐铁专卖的局面该不该做出改变。

程昱去世以后,郭鹏完全丧失了对政治的兴趣,郭瑾的求助他一概不发表言论,让他自己解决。

至于学部,每一项工作布置下去都需要很长时间去落实,并不需要郭鹏时时刻刻都盯着。

他现在把兴趣转移到了农业部门,尤其是农具和肥料研发的部门,时不时就往这些地方跑,搞得这两个部门的官员总是很紧张,不知道太上皇到这里到底是要干什么的。

郭瑾也有些疑惑,不知道郭鹏天天往这些地方跑是为什么。

郭鹏一脸【你完全不懂】的表情指着郭瑾的脑子。

“你啊,尽管玩弄你的权术好了,跟你说,你再怎么玩弄权术,也比不过这些东西能给你带来的收益,这才是最重要的!你不仅要让大家吃饱,还要让粮食有更多更大量的富余才可以啊。”

郭瑾不明白郭鹏为什么这样说,很多朝臣也不明白,权当郭鹏是一时兴起,没当回事儿。

但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兴元九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寒潮来的比往年要早,以至于一些靠北边的地区的粮食产量受到了影响。

秋收之后,河北北部地区一些郡县向朝廷报告这个事情,引起了农部尚书诸葛瑾的注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