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方正国和林凤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家里这套别墅虽然比不上申城的君庭,但也足够宽大。
餐厅就能直接坐下这二三十人。
该说不说的,在老方家富裕起来的这两年里,茅坝的年味都浓郁了许多。
在方歆还没出生的上世纪那几年,茅坝年味儿很浓,反正大家都穷,各家老人也多。
还有一些拜年的规矩,方年都记得自己磕过头拜年。
新世纪初,首先是周边煤矿忽然被管制取缔,一多半青壮年没了活,然后老一辈接连去世。
其中就有方年的爷爷,方俊华的爷爷等一众年过六十五的老人。
再加上贫困以及外出务工,年味一下就淡了。
不像方年童年那样,从小年前开始,一直到元宵才结束过年。
这两年因为方年家里富裕了,也不吝啬招待规格,有了人气,再加上吃吃喝喝,年味一下就浓郁起来。
“……”
丰盛的晚餐过后,长辈们摆起桌子嗑着瓜子打着牌在唠几句收成。
基本上是以方正国为首。
茅坝这边九成九的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壮劳动力能有活干,全仰仗方正国。
甚至包括向阳的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
有方年在背后出力,又有朱建斌以及桐凤当康公益基金工作人员在,方正国不缺活干。
起码未来五年内是不缺。
五年以后……
时代早就变了,可以不用只卖苦力。
“……”
年轻一辈也张罗着摆起了牌桌。
方年本欲成为看客,但拗不过大家的盛情,得姓一回送。
“……”
上了牌桌子,话题很快就聊开了。
方枚作为茅坝年轻一辈年纪最大的那个,多少还是会关心些不一样的事情。
心思并没太放在牌局上。
不露声色的提出了问题:“方年,你在复旦上大学,见多识广,跟我们说说看未来做什么比较有前途?”
“听说讲,叔叔去做包工头也是你去年提议的。”
“……”
方年还没开口,方俊华先接过了话头:“去年讲是要去培训机构学软件或者网络。”
“你去了吗?”方凌飞插了句嘴——他是看客,从小就不喜欢打牌。
方俊华随意道:“没去,我哪有那个闲钱? 现在打工也不错了,一个月两千多快三千。”
“怎么不去呢?”
“我本来就不喜欢读书,你们晓得哒? 现在怎么可能读的进。”
“……”
“我是想存两年钱再看看能不能开个小店子。”
“……”
说半天? 方枚才发现方年没吱声:“方年? 我是问你呢,讲一讲咩,毕竟你可是茅坝万年不出的大学生。”
“枚姐你太看得起我了? 未来前途这种事情怎么说得准。”方年无奈道。
“的用处。
至少有些事情她根本就没想过。
“……”
…………
南方冬天冷得很。
就算烤着火,再有空调制热,大家也不乐意一直持续,牌局就结束得早。
九点出头便已各自散去。
方年大概是在牌桌上送了两千来块。
赢钱……
赢是能赢,他手气蛮不错的,但没必要,太欺负人了。
也就是回了老家,总算是方年而不是方总,可以图一乐。
“方年!”
刚把行李提溜回房,林凤的喊声就从楼下传来,方年心道了声果然。
真是难为林凤女士从傍晚到现在这几个小时了。
“诶,我在,马上下来了。”
“……”
林凤女士简单收拾完家里,把大门一关,再把通往客厅的门一关。
方年连忙正襟危坐,老实道:“您吩咐。”
“该说说了吧?”林凤声音淡淡的,充满着认真的味道。
方正国……
老方家的小事情哪里轮得到他开口?
早有分工的好不啦!
至于老方家如何区分大事、小事,自然也是林凤女士说了算的。
方歆……
方歆已经睡了。
冬季天冷,睡得早。
迎着林凤的目光,方年轻笑道:“其实只是些小事,之前没说清也是有一些担心,毕竟稍微有点夸张。”
“去年,哦,就是09年暑假那会,其实我兜里的钱就那么仨瓜两枣,不过资产差不多有数千万……”
“我还是一样样跟您说清。”
说着,方年清了清嗓子,掰着指头道:“《我想有钱》这本书呢,大概一共到手的收益有个七八千万的样子,我算它一个亿把。”
“以前叫贪好玩,现在叫当康的这家游戏公司,你们也都听说过,历次融资之后,我还有30%的股份,比关总还多一点,她的首富算的是我们两加起来的身家;
所以……这部分可以看作是我有350亿的身家,但这不是个人资产,变现难度非常大,一般而言,也就是分个红……
比如前阵子分2010年的钱时,到我手上大概是10个亿。”
这时方年已经竖起了两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