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贞观纵横> 分节阅读 1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0(1 / 1)

一定会杀了李密的。”李二听完李承言的话,绝的心理还好受一些,然后对着李承言说道:“不是有机会,是不惜任何代价他李密势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计,这件事情尽快解决”李承言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自家老爹现在越来越威严了,恐怕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李二已经看得透彻,若不是估计自己的面子,恐怕早就收到他的手里了。“是,孩儿回去就办,还请耶耶宽心。”“哼知道就好。”父子俩第一次用这种非常正式的奏对格局说话,可见李二的怒火已经上升到了某种地步。已经大半年没有看过长孙了,还没到门口,就远远的传来了一阵阵小孩欢笑的声音,李承言微微一笑,然后跨步进了院子。“大兄”银铃般的声音骤然响起,然后就看见一个身穿粉红色宫裙的小女孩朝着自己扑了过来。李承言弯腰抱起兕子,然后就听见长孙的声音想起:“承言回来了”“恩,阿娘,回来了。”“看你,又瘦了不少,”长孙现在不过是三十几岁的样子,身材高挑,站在李承言的身前笑眯眯的看着李承言。“嘻嘻,阿娘倒是越来越年轻了,若是旁人看见,还以为咱们是姐弟俩呢。”李承言嘻嘻哈哈的说着俏皮话,长孙轻拧了李承言一把,招呼李承言坐下。兕子犹自在李承言的怀里带着,紧紧的抓着李承言的脖子不撒手,在李承言的耳边说了一堆李承言走后长安城里的趣事,说道高兴的地方还自己嘻嘻的直笑。小白越发的健壮了,如今已经跟以前的小白差不多,只不过是胖了许多,白色的毛发随着走动轻轻地抖着,煞是好看,小白从来就不喜欢李承言,看着李承言在院子里,理也不理就跑到长孙的身后趴下。“阿娘,最近耶耶好像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李承言想起李二刚才的话有些不对劲,然后就想问问长孙,谁知道长孙轻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也是个不省心的,现在大臣都说,草原上的那座城太过好费钱才,有些得不偿失了,你父皇听不下去,就跟他们吵了一架,这都好几天了。”这事李承言还真不知道,不过想想也是,将近二十万人一下子都进了草原,草原上不同于美洲,美洲虽然是莽荒之地,单好在物产丰富,就算是开发也不会耗费太大的力气,草原不一样,毕竟草原不止是汉人一个不落,吐谷浑,突厥人,还有西面的西域诸国,这样的条件下就已经注定了草原是一块是非之地,不管是战争从那面开始,草原一定会首当其冲。李承言重重的叹了口气,说实话现在李承言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除了农耕,放牧,也只有草原上的资源能勉强补贴一下草原的运营,草原是一块宝地,但是这块宝地的开发需要海量的钱财,这就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事情,从一城一地,到一连串的军事防御,民生建筑,这根开发一块莽荒也差不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朝臣看不到草原的未来,这倒不是说他们眼光浅,而是从开没有人这么做过。草原的收益就是矿产还有牛羊,这些东西朝臣知道,他们不在乎你的城池能不能围护的下去,他们看到的是这座城池能不能给朝廷带来足够的利益,至少现在朝臣看不见草原的利益在哪里。“慢慢来吧,总会有办法的,如今箭在弦上,若是放弃,损失只会更大。”让李承言放弃草原的计划那是痴人说梦话,李承言的计划是长远的,民族融合不是说你通婚就会融合,最重要的是生存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互相影响。“这些事情我不好插嘴,不过凡事多听听大臣的意见总是不会错的,古人常说求同存异,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就算是你再聪明,你聪明的过天下人”长孙是一个好母亲,也是一个好皇后,她总是用最理智的办法去影响这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两个人,长孙也是聪明的,因为他知道朝臣跟李承言的冲突点在哪里,求同存异看似是一句不经心的话,但是她就是要用这种办法告诉李承言,这大唐不止是李家的大唐。“孩儿知道了,眼看就要秋收了,草原那边有侯伯伯看着,不会出乱子,我就在长安好好的陪您几天,顺便也歇歇。”长孙看着李承言欣慰的说道:“想通了就好,有些事情急不来,去陪陪你父皇说说话吧,最近你父皇也是憋闷坏了。”第一百七十一章:人为的工业革命社会的进步是依靠这不断的创新,就像十六世纪的英国,或许是轻轻的一脚,就踢开了有个时代的开始,就像哈格里夫斯,这个男人踢翻了他妻子的纺纱机,然后整个时代就开始变革了,大批大批的货物被产生了出来,然后就有了滞销,滞销带来的民众的恐慌,还有资本家的破产。有了这些之后,政府就开始救援,然后就出现了倾销,又因为利益的不平均,然后就有了战争,战争使科技不断的提升,然后就有了现在的一切。这些话李承言自然不会跟李二说,说了李二也不明白,所以李承言选择了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这个时代的产品倾销是多么的可怕。当然,先知的好处就是绕过了许多不必要走的弯路,就像现在的李承言,因为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情,就会尽力的去避免他,前世的工业革命给了李承言很大的启发,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是这个国家是否富强的标志,大唐从不缺少勤奋的人,也不缺少聪的人,他们缺少的只是发展前的那临门一脚,而李承言,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李承言第一次郑重其事的叫来了整个长安的官员,当然还有他的父亲,这不是朝会只是一次简单的例会,但是这个会议必定预示着整个大唐将会以一种从没有预见的轨迹行驶。“诸位大人,承言此次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一件要是,事关大唐国运,承言不敢擅专,还要请各位拿个主意。”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个霸道的太子,李承言做事需要别人给他拿主意么什么时候李承言也学会了商议国家大事长孙无忌跟诸位大臣都是失笑不已,第一次看见高傲的李承言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口气根自己这些人说话,以前虽然言语恭敬,但是话语间那种高高在上的气质,总是在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以前的李承言想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而现在的李承言,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太子但说无妨,可是后悔在草原上建城了这个可是没办法,城已经建了,总不能花大价钱去拆了他吧。”李承言知道褚遂良在奚落自己,在建城之前褚遂良就是最反对自己建城的,不过这种反对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单纯的观念差异。所以李承言对这种奚落不是很在意。“褚公,并非是如你所说,草原上的城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在将来,诸位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草原,当然此事倒是也与草原有些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为不是正经的朝会,大臣虽然拘谨,但是并没有朝会的那种紧张气氛,李承言的话让众人更是疑惑。长孙无忌出班对着李承言用很轻松地语气说道:“殿下,有事直说便是,毕竟不是休沐日,免得误了公事。”李承言站在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到:“既然如此,那小子倒是卖弄了。”“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格物乃是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石,格物就是万物至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就不断的在格物,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牛耕人力,从原来的的木抢木剑,到现在的精铁刀剑,全部都是格物之功,他让我们更有效率的生产,让我们极大的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李承言用大学中的格物作为后面话的开篇,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是接下来李承言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知诸位可还记得司马老祖在玉山开书院的事情,原本以为诸位会极力反对,没想到诸位不止会答应家师在玉山传授纵横之学,而且竟然还让百家进了庙堂,着实除了我的预料。”李承言一句话说完,就听见孔颖达用带着几分调笑,几分严肃的声音说道。“原来在太子眼里,我儒家之人竟然如此的不能容人待下朝之后老夫定要与你理论理论,”“哈哈,还有我”“还有我”众人听完孔颖达调笑,都是跟着凑热闹,李承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用讨饶的语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儒,何必跟我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不过调笑归调笑,想必这墨家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从冶铁到开矿,从农耕到住行,诸位应该都有感触。”“确实如此,”李二好奇的看着李承言接话道,不过李二似乎越听越糊涂了,就听李承言又说道。“万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我们先拿水泥说。一开始水泥坊诸位应该还有印象,从碎石,到下窑,全部都是人力所为,不止费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成产成本,但是现在呢有了水轮的碎石机,有了铁轨,有了石炭,一窑水泥的成本堪堪达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生产水平的提高,若是我们把这件事情用到别处,是不是也会提升一定的生产效率昨夜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找一种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办法,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大唐的丝绸,布匹,正所谓衣食住行,衣是第一重要的,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熟练的女工一月只能生产一匹布,就在银币流通之前,捐已经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了,这就证明了布匹的重要性,所以我想用机器代替人力来织布。”李二终于明白李承言要说什么了,不过李二还是有些不明白,织布而已,用得着用这么大的阵仗么来说么李二正在想着就听李承言有说道。“不过凡事总是有个利弊,接下来的事情还请诸位仔细的听好,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极大的刺激市场,原本的小作坊就会被冲击,会导致他们破产,这是损失的第一批人,不过会有另一批用新式机器坊布的人得到巨大的实惠,然后他们的成产的布匹会渐渐的流入市场,然后他们会招工,所以就会有大批的工人被招入作坊,这就造成了。”李承言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接嘴到:“在作坊赚的钱要比种田得到的多,所以种田的人就会大量的流入工坊。”李二的话一说完,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第一百七十二章:国事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中,农永远是国家的基石,而工商业,只是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人们吃饱肚子之后,现在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了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铁的规则,所以李承言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凡事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耕与工商的发展关系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工商业要永远让步于农耕,不能本末倒置,按着李承言所说的意思,那么未来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像。李承言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毕竟想要把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变成工业文明的国度,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之所以现在说出来,只是因为李承言想要给庙堂之上的这些大人们提个醒,李承言又要捣乱了,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李二紧锁着眉头细细的思索着什么,但是总是没有个头绪,所以就出言对李承言说道:“承言,既然这件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就看看你的想法。”李二从来不相信李承言是那种脑袋一热就会冲动的人,按着以往的情况,李承言至少已经想到了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果不其然,李承言朝着李二躬身一礼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可能要十几年,所以诸位大人有的是时间去讨论,或者找出一个稳定的办法,当然我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块试验田。”魏征问道:“何为试验田”“就像前些年单将军在岭南试验那些双季稻的时候的田地,我们可以找一个相对贫困的州县,还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州县,两个县同时试验这种新式的织机,若是成功,那么就可以推广,若是失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若是成功了,咱们在看看能不能推广开,诸位意下如何”李承言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州一县的地方怎么能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比先不说到时候的产量多寡,就是说市场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么大的销量都是未知数,不过李承言有着他自己的理由。“诸位大人,承言此次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一件要是,事关大唐国运,承言不敢擅专,还要请各位拿个主意。”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个霸道的太子,李承言做事需要别人给他拿主意么什么时候李承言也学会了商议国家大事长孙无忌跟诸位大臣都是失笑不已,第一次看见高傲的李承言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口气根自己这些人说话,以前虽然言语恭敬,但是话语间那种高高在上的气质,总是在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以前的李承言想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而现在的李承言,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太子但说无妨,可是后悔在草原上建城了这个可是没办法,城已经建了,总不能花大价钱去拆了他吧。”李承言知道褚遂良在奚落自己,在建城之前褚遂良就是最反对自己建城的,不过这种反对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单纯的观念差异。所以李承言对这种奚落不是很在意。“褚公,并非是如你所说,草原上的城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在将来,诸位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草原,当然此事倒是也与草原有些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为不是正经的朝会,大臣虽然拘谨,但是并没有朝会的那种紧张气氛,李承言的话让众人更是疑惑。长孙无忌出班对着李承言用很轻松地语气说道:“殿下,有事直说便是,毕竟不是休沐日,免得误了公事。”李承言站在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到:“既然如此,那小子倒是卖弄了。”“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格物乃是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石,格物就是万物至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就不断的在格物,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牛耕人力,从原来的的木抢木剑,到现在的精铁刀剑,全部都是格物之功,他让我们更有效率的生产,让我们极大的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李承言用大学中的格物作为后面话的开篇,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是接下来李承言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知诸位可还记得司马老祖在玉山开书院的事情,原本以为诸位会极力反对,没想到诸位不止会答应家师在玉山传授纵横之学,而且竟然还让百家进了庙堂,着实除了我的预料。”李承言一句话说完,就听见孔颖达用带着几分调笑,几分严肃的声音说道。“原来在太子眼里,我儒家之人竟然如此的不能容人待下朝之后老夫定要与你理论理论,”“哈哈,还有我”“还有我”众人听完孔颖达调笑,都是跟着凑热闹,李承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用讨饶的语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儒,何必跟我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不过调笑归调笑,想必这墨家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从冶铁到开矿,从农耕到住行,诸位应该都有感触。”“确实如此,”李二好奇的看着李承言接话道,不过李二似乎越听越糊涂了,就听李承言又说道。“万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我们先拿水泥说。一开始水泥坊诸位应该还有印象,从碎石,到下窑,全部都是人力所为,不止费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成产成本,但是现在呢有了水轮的碎石机,有了铁轨,有了石炭,一窑水泥的成本堪堪达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生产水平的提高,若是我们把这件事情用到别处,是不是也会提升一定的生产效率昨夜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找一种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办法,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大唐的丝绸,布匹,正所谓衣食住行,衣是第一重要的,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熟练的女工一月只能生产一匹布,就在银币流通之前,捐已经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了,这就证明了布匹的重要性,所以我想用机器代替人力来织布。”李二终于明白李承言要说什么了,不过李二还是有些不明白,织布而已,用得着用这么大的阵仗么来说么李二正在想着就听李承言有说道。“不过凡事总是有个利弊,接下来的事情还请诸位仔细的听好,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极大的刺激市场,原本的小作坊就会被冲击,会导致他们破产,这是损失的第一批人,不过会有另一批用新式机器坊布的人得到巨大的实惠,然后他们的成产的布匹会渐渐的流入市场,然后他们会招工,所以就会有大批的工人被招入作坊,这就造成了。”李承言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接嘴到:“在作坊赚的钱要比种田得到的多,所以种田的人就会大量的流入工坊。”李二的话一说完,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第一百七十二章:国事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中,农永远是国家的基石,而工商业,只是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人们吃饱肚子之后,现在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了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铁的规则,所以李承言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凡事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耕与工商的发展关系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工商业要永远让步于农耕,不能本末倒置,按着李承言所说的意思,那么未来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像。李承言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毕竟想要把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变成工业文明的国度,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之所以现在说出来,只是因为李承言想要给庙堂之上的这些大人们提个醒,李承言又要捣乱了,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李二紧锁着眉头细细的思索着什么,但是总是没有个头绪,所以就出言对李承言说道:“承言,既然这件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就看看你的想法。”李二从来不相信李承言是那种脑袋一热就会冲动的人,按着以往的情况,李承言至少已经想到了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果不其然,李承言朝着李二躬身一礼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可能要十几年,所以诸位大人有的是时间去讨论,或者找出一个稳定的办法,当然我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块试验田。”魏征问道:“何为试验田”“就像前些年单将军在岭南试验那些双季稻的时候的田地,我们可以找一个相对贫困的州县,还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州县,两个县同时试验这种新式的织机,若是成功,那么就可以推广,若是失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若是成功了,咱们在看看能不能推广开,诸位意下如何”李承言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州一县的地方怎么能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比先不说到时候的产量多寡,就是说市场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么大的销量都是未知数,不过李承言有着他自己的理由。“诸位大人,承言此次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一件要是,事关大唐国运,承言不敢擅专,还要请各位拿个主意。”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个霸道的太子,李承言做事需要别人给他拿主意么什么时候李承言也学会了商议国家大事长孙无忌跟诸位大臣都是失笑不已,第一次看见高傲的李承言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口气根自己这些人说话,以前虽然言语恭敬,但是话语间那种高高在上的气质,总是在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以前的李承言想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而现在的李承言,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太子但说无妨,可是后悔在草原上建城了这个可是没办法,城已经建了,总不能花大价钱去拆了他吧。”李承言知道褚遂良在奚落自己,在建城之前褚遂良就是最反对自己建城的,不过这种反对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单纯的观念差异。所以李承言对这种奚落不是很在意。“褚公,并非是如你所说,草原上的城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在将来,诸位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草原,当然此事倒是也与草原有些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为不是正经的朝会,大臣虽然拘谨,但是并没有朝会的那种紧张气氛,李承言的话让众人更是疑惑。长孙无忌出班对着李承言用很轻松地语气说道:“殿下,有事直说便是,毕竟不是休沐日,免得误了公事。”李承言站在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到:“既然如此,那小子倒是卖弄了。”“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格物乃是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石,格物就是万物至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就不断的在格物,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牛耕人力,从原来的的木抢木剑,到现在的精铁刀剑,全部都是格物之功,他让我们更有效率的生产,让我们极大的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李承言用大学中的格物作为后面话的开篇,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是接下来李承言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知诸位可还记得司马老祖在玉山开书院的事情,原本以为诸位会极力反对,没想到诸位不止会答应家师在玉山传授纵横之学,而且竟然还让百家进了庙堂,着实除了我的预料。”李承言一句话说完,就听见孔颖达用带着几分调笑,几分严肃的声音说道。“原来在太子眼里,我儒家之人竟然如此的不能容人待下朝之后老夫定要与你理论理论,”“哈哈,还有我”“还有我”众人听完孔颖达调笑,都是跟着凑热闹,李承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用讨饶的语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儒,何必跟我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不过调笑归调笑,想必这墨家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从冶铁到开矿,从农耕到住行,诸位应该都有感触。”“确实如此,”李二好奇的看着李承言接话道,不过李二似乎越听越糊涂了,就听李承言又说道。“万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我们先拿水泥说。一开始水泥坊诸位应该还有印象,从碎石,到下窑,全部都是人力所为,不止费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成产成本,但是现在呢有了水轮的碎石机,有了铁轨,有了石炭,一窑水泥的成本堪堪达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生产水平的提高,若是我们把这件事情用到别处,是不是也会提升一定的生产效率昨夜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找一种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办法,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大唐的丝绸,布匹,正所谓衣食住行,衣是第一重要的,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熟练的女工一月只能生产一匹布,就在银币流通之前,捐已经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了,这就证明了布匹的重要性,所以我想用机器代替人力来织布。”李二终于明白李承言要说什么了,不过李二还是有些不明白,织布而已,用得着用这么大的阵仗么来说么李二正在想着就听李承言有说道。“不过凡事总是有个利弊,接下来的事情还请诸位仔细的听好,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极大的刺激市场,原本的小作坊就会被冲击,会导致他们破产,这是损失的第一批人,不过会有另一批用新式机器坊布的人得到巨大的实惠,然后他们的成产的布匹会渐渐的流入市场,然后他们会招工,所以就会有大批的工人被招入作坊,这就造成了。”李承言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接嘴到:“在作坊赚的钱要比种田得到的多,所以种田的人就会大量的流入工坊。”李二的话一说完,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第一百七十二章:国事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中,农永远是国家的基石,而工商业,只是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人们吃饱肚子之后,现在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了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铁的规则,所以李承言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凡事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耕与工商的发展关系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工商业要永远让步于农耕,不能本末倒置,按着李承言所说的意思,那么未来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像。李承言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毕竟想要把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变成工业文明的国度,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之所以现在说出来,只是因为李承言想要给庙堂之上的这些大人们提个醒,李承言又要捣乱了,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李二紧锁着眉头细细的思索着什么,但是总是没有个头绪,所以就出言对李承言说道:“承言,既然这件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就看看你的想法。”李二从来不相信李承言是那种脑袋一热就会冲动的人,按着以往的情况,李承言至少已经想到了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果不其然,李承言朝着李二躬身一礼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可能要十几年,所以诸位大人有的是时间去讨论,或者找出一个稳定的办法,当然我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块试验田。”魏征问道:“何为试验田”“就像前些年单将军在岭南试验那些双季稻的时候的田地,我们可以找一个相对贫困的州县,还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州县,两个县同时试验这种新式的织机,若是成功,那么就可以推广,若是失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若是成功了,咱们在看看能不能推广开,诸位意下如何”李承言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州一县的地方怎么能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比先不说到时候的产量多寡,就是说市场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么大的销量都是未知数,不过李承言有着他自己的理由。“诸位大人,承言此次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一件要是,事关大唐国运,承言不敢擅专,还要请各位拿个主意。”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个霸道的太子,李承言做事需要别人给他拿主意么什么时候李承言也学会了商议国家大事长孙无忌跟诸位大臣都是失笑不已,第一次看见高傲的李承言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口气根自己这些人说话,以前虽然言语恭敬,但是话语间那种高高在上的气质,总是在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以前的李承言想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而现在的李承言,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太子但说无妨,可是后悔在草原上建城了这个可是没办法,城已经建了,总不能花大价钱去拆了他吧。”李承言知道褚遂良在奚落自己,在建城之前褚遂良就是最反对自己建城的,不过这种反对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单纯的观念差异。所以李承言对这种奚落不是很在意。“褚公,并非是如你所说,草原上的城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在将来,诸位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草原,当然此事倒是也与草原有些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为不是正经的朝会,大臣虽然拘谨,但是并没有朝会的那种紧张气氛,李承言的话让众人更是疑惑。长孙无忌出班对着李承言用很轻松地语气说道:“殿下,有事直说便是,毕竟不是休沐日,免得误了公事。”李承言站在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到:“既然如此,那小子倒是卖弄了。”“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格物乃是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石,格物就是万物至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就不断的在格物,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牛耕人力,从原来的的木抢木剑,到现在的精铁刀剑,全部都是格物之功,他让我们更有效率的生产,让我们极大的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李承言用大学中的格物作为后面话的开篇,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是接下来李承言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知诸位可还记得司马老祖在玉山开书院的事情,原本以为诸位会极力反对,没想到诸位不止会答应家师在玉山传授纵横之学,而且竟然还让百家进了庙堂,着实除了我的预料。”李承言一句话说完,就听见孔颖达用带着几分调笑,几分严肃的声音说道。“原来在太子眼里,我儒家之人竟然如此的不能容人待下朝之后老夫定要与你理论理论,”“哈哈,还有我”“还有我”众人听完孔颖达调笑,都是跟着凑热闹,李承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用讨饶的语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儒,何必跟我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不过调笑归调笑,想必这墨家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从冶铁到开矿,从农耕到住行,诸位应该都有感触。”“确实如此,”李二好奇的看着李承言接话道,不过李二似乎越听越糊涂了,就听李承言又说道。“万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我们先拿水泥说。一开始水泥坊诸位应该还有印象,从碎石,到下窑,全部都是人力所为,不止费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成产成本,但是现在呢有了水轮的碎石机,有了铁轨,有了石炭,一窑水泥的成本堪堪达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生产水平的提高,若是我们把这件事情用到别处,是不是也会提升一定的生产效率昨夜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找一种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办法,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大唐的丝绸,布匹,正所谓衣食住行,衣是第一重要的,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熟练的女工一月只能生产一匹布,就在银币流通之前,捐已经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了,这就证明了布匹的重要性,所以我想用机器代替人力来织布。”李二终于明白李承言要说什么了,不过李二还是有些不明白,织布而已,用得着用这么大的阵仗么来说么李二正在想着就听李承言有说道。“不过凡事总是有个利弊,接下来的事情还请诸位仔细的听好,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极大的刺激市场,原本的小作坊就会被冲击,会导致他们破产,这是损失的第一批人,不过会有另一批用新式机器坊布的人得到巨大的实惠,然后他们的成产的布匹会渐渐的流入市场,然后他们会招工,所以就会有大批的工人被招入作坊,这就造成了。”李承言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接嘴到:“在作坊赚的钱要比种田得到的多,所以种田的人就会大量的流入工坊。”李二的话一说完,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第一百七十二章:国事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中,农永远是国家的基石,而工商业,只是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人们吃饱肚子之后,现在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了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铁的规则,所以李承言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凡事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耕与工商的发展关系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工商业要永远让步于农耕,不能本末倒置,按着李承言所说的意思,那么未来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像。李承言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毕竟想要把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变成工业文明的国度,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之所以现在说出来,只是因为李承言想要给庙堂之上的这些大人们提个醒,李承言又要捣乱了,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李二紧锁着眉头细细的思索着什么,但是总是没有个头绪,所以就出言对李承言说道:“承言,既然这件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就看看你的想法。”李二从来不相信李承言是那种脑袋一热就会冲动的人,按着以往的情况,李承言至少已经想到了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果不其然,李承言朝着李二躬身一礼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可能要十几年,所以诸位大人有的是时间去讨论,或者找出一个稳定的办法,当然我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块试验田。”魏征问道:“何为试验田”“就像前些年单将军在岭南试验那些双季稻的时候的田地,我们可以找一个相对贫困的州县,还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州县,两个县同时试验这种新式的织机,若是成功,那么就可以推广,若是失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若是成功了,咱们在看看能不能推广开,诸位意下如何”李承言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州一县的地方怎么能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比先不说到时候的产量多寡,就是说市场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么大的销量都是未知数,不过李承言有着他自己的理由。“诸位大人,承言此次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一件要是,事关大唐国运,承言不敢擅专,还要请各位拿个主意。”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个霸道的太子,李承言做事需要别人给他拿主意么什么时候李承言也学会了商议国家大事长孙无忌跟诸位大臣都是失笑不已,第一次看见高傲的李承言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口气根自己这些人说话,以前虽然言语恭敬,但是话语间那种高高在上的气质,总是在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以前的李承言想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而现在的李承言,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太子但说无妨,可是后悔在草原上建城了这个可是没办法,城已经建了,总不能花大价钱去拆了他吧。”李承言知道褚遂良在奚落自己,在建城之前褚遂良就是最反对自己建城的,不过这种反对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单纯的观念差异。所以李承言对这种奚落不是很在意。“褚公,并非是如你所说,草原上的城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在将来,诸位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草原,当然此事倒是也与草原有些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为不是正经的朝会,大臣虽然拘谨,但是并没有朝会的那种紧张气氛,李承言的话让众人更是疑惑。长孙无忌出班对着李承言用很轻松地语气说道:“殿下,有事直说便是,毕竟不是休沐日,免得误了公事。”李承言站在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到:“既然如此,那小子倒是卖弄了。”“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格物乃是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石,格物就是万物至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就不断的在格物,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牛耕人力,从原来的的木抢木剑,到现在的精铁刀剑,全部都是格物之功,他让我们更有效率的生产,让我们极大的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李承言用大学中的格物作为后面话的开篇,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是接下来李承言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知诸位可还记得司马老祖在玉山开书院的事情,原本以为诸位会极力反对,没想到诸位不止会答应家师在玉山传授纵横之学,而且竟然还让百家进了庙堂,着实除了我的预料。”李承言一句话说完,就听见孔颖达用带着几分调笑,几分严肃的声音说道。“原来在太子眼里,我儒家之人竟然如此的不能容人待下朝之后老夫定要与你理论理论,”“哈哈,还有我”“还有我”众人听完孔颖达调笑,都是跟着凑热闹,李承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用讨饶的语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儒,何必跟我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不过调笑归调笑,想必这墨家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从冶铁到开矿,从农耕到住行,诸位应该都有感触。”“确实如此,”李二好奇的看着李承言接话道,不过李二似乎越听越糊涂了,就听李承言又说道。“万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我们先拿水泥说。一开始水泥坊诸位应该还有印象,从碎石,到下窑,全部都是人力所为,不止费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成产成本,但是现在呢有了水轮的碎石机,有了铁轨,有了石炭,一窑水泥的成本堪堪达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生产水平的提高,若是我们把这件事情用到别处,是不是也会提升一定的生产效率昨夜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找一种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办法,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大唐的丝绸,布匹,正所谓衣食住行,衣是第一重要的,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熟练的女工一月只能生产一匹布,就在银币流通之前,捐已经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了,这就证明了布匹的重要性,所以我想用机器代替人力来织布。”李二终于明白李承言要说什么了,不过李二还是有些不明白,织布而已,用得着用这么大的阵仗么来说么李二正在想着就听李承言有说道。“不过凡事总是有个利弊,接下来的事情还请诸位仔细的听好,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极大的刺激市场,原本的小作坊就会被冲击,会导致他们破产,这是损失的第一批人,不过会有另一批用新式机器坊布的人得到巨大的实惠,然后他们的成产的布匹会渐渐的流入市场,然后他们会招工,所以就会有大批的工人被招入作坊,这就造成了。”李承言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接嘴到:“在作坊赚的钱要比种田得到的多,所以种田的人就会大量的流入工坊。”李二的话一说完,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第一百七十二章:国事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中,农永远是国家的基石,而工商业,只是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人们吃饱肚子之后,现在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了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铁的规则,所以李承言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凡事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耕与工商的发展关系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工商业要永远让步于农耕,不能本末倒置,按着李承言所说的意思,那么未来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像。李承言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毕竟想要把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变成工业文明的国度,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之所以现在说出来,只是因为李承言想要给庙堂之上的这些大人们提个醒,李承言又要捣乱了,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李二紧锁着眉头细细的思索着什么,但是总是没有个头绪,所以就出言对李承言说道:“承言,既然这件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就看看你的想法。”李二从来不相信李承言是那种脑袋一热就会冲动的人,按着以往的情况,李承言至少已经想到了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果不其然,李承言朝着李二躬身一礼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可能要十几年,所以诸位大人有的是时间去讨论,或者找出一个稳定的办法,当然我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块试验田。”魏征问道:“何为试验田”“就像前些年单将军在岭南试验那些双季稻的时候的田地,我们可以找一个相对贫困的州县,还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州县,两个县同时试验这种新式的织机,若是成功,那么就可以推广,若是失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若是成功了,咱们在看看能不能推广开,诸位意下如何”李承言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州一县的地方怎么能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比先不说到时候的产量多寡,就是说市场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么大的销量都是未知数,不过李承言有着他自己的理由。“诸位大人,承言此次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一件要是,事关大唐国运,承言不敢擅专,还要请各位拿个主意。”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个霸道的太子,李承言做事需要别人给他拿主意么什么时候李承言也学会了商议国家大事长孙无忌跟诸位大臣都是失笑不已,第一次看见高傲的李承言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口气根自己这些人说话,以前虽然言语恭敬,但是话语间那种高高在上的气质,总是在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以前的李承言想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而现在的李承言,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太子但说无妨,可是后悔在草原上建城了这个可是没办法,城已经建了,总不能花大价钱去拆了他吧。”李承言知道褚遂良在奚落自己,在建城之前褚遂良就是最反对自己建城的,不过这种反对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单纯的观念差异。所以李承言对这种奚落不是很在意。“褚公,并非是如你所说,草原上的城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在将来,诸位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草原,当然此事倒是也与草原有些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为不是正经的朝会,大臣虽然拘谨,但是并没有朝会的那种紧张气氛,李承言的话让众人更是疑惑。长孙无忌出班对着李承言用很轻松地语气说道:“殿下,有事直说便是,毕竟不是休沐日,免得误了公事。”李承言站在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到:“既然如此,那小子倒是卖弄了。”“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格物乃是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石,格物就是万物至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就不断的在格物,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牛耕人力,从原来的的木抢木剑,到现在的精铁刀剑,全部都是格物之功,他让我们更有效率的生产,让我们极大的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李承言用大学中的格物作为后面话的开篇,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是接下来李承言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知诸位可还记得司马老祖在玉山开书院的事情,原本以为诸位会极力反对,没想到诸位不止会答应家师在玉山传授纵横之学,而且竟然还让百家进了庙堂,着实除了我的预料。”李承言一句话说完,就听见孔颖达用带着几分调笑,几分严肃的声音说道。“原来在太子眼里,我儒家之人竟然如此的不能容人待下朝之后老夫定要与你理论理论,”“哈哈,还有我”“还有我”众人听完孔颖达调笑,都是跟着凑热闹,李承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用讨饶的语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儒,何必跟我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不过调笑归调笑,想必这墨家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从冶铁到开矿,从农耕到住行,诸位应该都有感触。”“确实如此,”李二好奇的看着李承言接话道,不过李二似乎越听越糊涂了,就听李承言又说道。“万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我们先拿水泥说。一开始水泥坊诸位应该还有印象,从碎石,到下窑,全部都是人力所为,不止费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成产成本,但是现在呢有了水轮的碎石机,有了铁轨,有了石炭,一窑水泥的成本堪堪达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生产水平的提高,若是我们把这件事情用到别处,是不是也会提升一定的生产效率昨夜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找一种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办法,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大唐的丝绸,布匹,正所谓衣食住行,衣是第一重要的,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熟练的女工一月只能生产一匹布,就在银币流通之前,捐已经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了,这就证明了布匹的重要性,所以我想用机器代替人力来织布。”李二终于明白李承言要说什么了,不过李二还是有些不明白,织布而已,用得着用这么大的阵仗么来说么李二正在想着就听李承言有说道。“不过凡事总是有个利弊,接下来的事情还请诸位仔细的听好,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极大的刺激市场,原本的小作坊就会被冲击,会导致他们破产,这是损失的第一批人,不过会有另一批用新式机器坊布的人得到巨大的实惠,然后他们的成产的布匹会渐渐的流入市场,然后他们会招工,所以就会有大批的工人被招入作坊,这就造成了。”李承言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接嘴到:“在作坊赚的钱要比种田得到的多,所以种田的人就会大量的流入工坊。”李二的话一说完,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第一百七十二章:国事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中,农永远是国家的基石,而工商业,只是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人们吃饱肚子之后,现在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了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铁的规则,所以李承言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凡事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耕与工商的发展关系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工商业要永远让步于农耕,不能本末倒置,按着李承言所说的意思,那么未来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像。李承言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毕竟想要把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变成工业文明的国度,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之所以现在说出来,只是因为李承言想要给庙堂之上的这些大人们提个醒,李承言又要捣乱了,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李二紧锁着眉头细细的思索着什么,但是总是没有个头绪,所以就出言对李承言说道:“承言,既然这件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就看看你的想法。”李二从来不相信李承言是那种脑袋一热就会冲动的人,按着以往的情况,李承言至少已经想到了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果不其然,李承言朝着李二躬身一礼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可能要十几年,所以诸位大人有的是时间去讨论,或者找出一个稳定的办法,当然我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块试验田。”魏征问道:“何为试验田”“就像前些年单将军在岭南试验那些双季稻的时候的田地,我们可以找一个相对贫困的州县,还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州县,两个县同时试验这种新式的织机,若是成功,那么就可以推广,若是失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若是成功了,咱们在看看能不能推广开,诸位意下如何”李承言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州一县的地方怎么能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比先不说到时候的产量多寡,就是说市场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么大的销量都是未知数,不过李承言有着他自己的理由。“诸位大人,承言此次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一件要是,事关大唐国运,承言不敢擅专,还要请各位拿个主意。”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个霸道的太子,李承言做事需要别人给他拿主意么什么时候李承言也学会了商议国家大事长孙无忌跟诸位大臣都是失笑不已,第一次看见高傲的李承言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口气根自己这些人说话,以前虽然言语恭敬,但是话语间那种高高在上的气质,总是在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以前的李承言想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而现在的李承言,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太子但说无妨,可是后悔在草原上建城了这个可是没办法,城已经建了,总不能花大价钱去拆了他吧。”李承言知道褚遂良在奚落自己,在建城之前褚遂良就是最反对自己建城的,不过这种反对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单纯的观念差异。所以李承言对这种奚落不是很在意。“褚公,并非是如你所说,草原上的城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在将来,诸位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草原,当然此事倒是也与草原有些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为不是正经的朝会,大臣虽然拘谨,但是并没有朝会的那种紧张气氛,李承言的话让众人更是疑惑。长孙无忌出班对着李承言用很轻松地语气说道:“殿下,有事直说便是,毕竟不是休沐日,免得误了公事。”李承言站在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到:“既然如此,那小子倒是卖弄了。”“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格物乃是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石,格物就是万物至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就不断的在格物,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牛耕人力,从原来的的木抢木剑,到现在的精铁刀剑,全部都是格物之功,他让我们更有效率的生产,让我们极大的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李承言用大学中的格物作为后面话的开篇,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是接下来李承言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知诸位可还记得司马老祖在玉山开书院的事情,原本以为诸位会极力反对,没想到诸位不止会答应家师在玉山传授纵横之学,而且竟然还让百家进了庙堂,着实除了我的预料。”李承言一句话说完,就听见孔颖达用带着几分调笑,几分严肃的声音说道。“原来在太子眼里,我儒家之人竟然如此的不能容人待下朝之后老夫定要与你理论理论,”“哈哈,还有我”“还有我”众人听完孔颖达调笑,都是跟着凑热闹,李承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用讨饶的语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儒,何必跟我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不过调笑归调笑,想必这墨家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从冶铁到开矿,从农耕到住行,诸位应该都有感触。”“确实如此,”李二好奇的看着李承言接话道,不过李二似乎越听越糊涂了,就听李承言又说道。“万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我们先拿水泥说。一开始水泥坊诸位应该还有印象,从碎石,到下窑,全部都是人力所为,不止费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成产成本,但是现在呢有了水轮的碎石机,有了铁轨,有了石炭,一窑水泥的成本堪堪达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生产水平的提高,若是我们把这件事情用到别处,是不是也会提升一定的生产效率昨夜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找一种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办法,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大唐的丝绸,布匹,正所谓衣食住行,衣是第一重要的,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熟练的女工一月只能生产一匹布,就在银币流通之前,捐已经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了,这就证明了布匹的重要性,所以我想用机器代替人力来织布。”李二终于明白李承言要说什么了,不过李二还是有些不明白,织布而已,用得着用这么大的阵仗么来说么李二正在想着就听李承言有说道。“不过凡事总是有个利弊,接下来的事情还请诸位仔细的听好,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极大的刺激市场,原本的小作坊就会被冲击,会导致他们破产,这是损失的第一批人,不过会有另一批用新式机器坊布的人得到巨大的实惠,然后他们的成产的布匹会渐渐的流入市场,然后他们会招工,所以就会有大批的工人被招入作坊,这就造成了。”李承言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接嘴到:“在作坊赚的钱要比种田得到的多,所以种田的人就会大量的流入工坊。”李二的话一说完,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第一百七十二章:国事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中,农永远是国家的基石,而工商业,只是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人们吃饱肚子之后,现在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了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铁的规则,所以李承言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凡事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耕与工商的发展关系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工商业要永远让步于农耕,不能本末倒置,按着李承言所说的意思,那么未来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像。李承言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毕竟想要把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变成工业文明的国度,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之所以现在说出来,只是因为李承言想要给庙堂之上的这些大人们提个醒,李承言又要捣乱了,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李二紧锁着眉头细细的思索着什么,但是总是没有个头绪,所以就出言对李承言说道:“承言,既然这件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就看看你的想法。”李二从来不相信李承言是那种脑袋一热就会冲动的人,按着以往的情况,李承言至少已经想到了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果不其然,李承言朝着李二躬身一礼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可能要十几年,所以诸位大人有的是时间去讨论,或者找出一个稳定的办法,当然我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块试验田。”魏征问道:“何为试验田”“就像前些年单将军在岭南试验那些双季稻的时候的田地,我们可以找一个相对贫困的州县,还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州县,两个县同时试验这种新式的织机,若是成功,那么就可以推广,若是失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若是成功了,咱们在看看能不能推广开,诸位意下如何”李承言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州一县的地方怎么能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比先不说到时候的产量多寡,就是说市场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么大的销量都是未知数,不过李承言有着他自己的理由。“诸位大人,承言此次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一件要是,事关大唐国运,承言不敢擅专,还要请各位拿个主意。”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个霸道的太子,李承言做事需要别人给他拿主意么什么时候李承言也学会了商议国家大事长孙无忌跟诸位大臣都是失笑不已,第一次看见高傲的李承言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口气根自己这些人说话,以前虽然言语恭敬,但是话语间那种高高在上的气质,总是在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以前的李承言想一个急于求成的孩子,而现在的李承言,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太子但说无妨,可是后悔在草原上建城了这个可是没办法,城已经建了,总不能花大价钱去拆了他吧。”李承言知道褚遂良在奚落自己,在建城之前褚遂良就是最反对自己建城的,不过这种反对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单纯的观念差异。所以李承言对这种奚落不是很在意。“褚公,并非是如你所说,草原上的城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在将来,诸位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草原,当然此事倒是也与草原有些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为不是正经的朝会,大臣虽然拘谨,但是并没有朝会的那种紧张气氛,李承言的话让众人更是疑惑。长孙无忌出班对着李承言用很轻松地语气说道:“殿下,有事直说便是,毕竟不是休沐日,免得误了公事。”李承言站在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到:“既然如此,那小子倒是卖弄了。”“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格物乃是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石,格物就是万物至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就不断的在格物,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牛耕人力,从原来的的木抢木剑,到现在的精铁刀剑,全部都是格物之功,他让我们更有效率的生产,让我们极大的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李承言用大学中的格物作为后面话的开篇,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是接下来李承言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知诸位可还记得司马老祖在玉山开书院的事情,原本以为诸位会极力反对,没想到诸位不止会答应家师在玉山传授纵横之学,而且竟然还让百家进了庙堂,着实除了我的预料。”李承言一句话说完,就听见孔颖达用带着几分调笑,几分严肃的声音说道。“原来在太子眼里,我儒家之人竟然如此的不能容人待下朝之后老夫定要与你理论理论,”“哈哈,还有我”“还有我”众人听完孔颖达调笑,都是跟着凑热闹,李承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用讨饶的语气说道:“诸位都是大儒,何必跟我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不过调笑归调笑,想必这墨家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从冶铁到开矿,从农耕到住行,诸位应该都有感触。”“确实如此,”李二好奇的看着李承言接话道,不过李二似乎越听越糊涂了,就听李承言又说道。“万事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我们先拿水泥说。一开始水泥坊诸位应该还有印象,从碎石,到下窑,全部都是人力所为,不止费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成产成本,但是现在呢有了水轮的碎石机,有了铁轨,有了石炭,一窑水泥的成本堪堪达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生产水平的提高,若是我们把这件事情用到别处,是不是也会提升一定的生产效率昨夜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找一种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办法,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大唐的丝绸,布匹,正所谓衣食住行,衣是第一重要的,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熟练的女工一月只能生产一匹布,就在银币流通之前,捐已经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了,这就证明了布匹的重要性,所以我想用机器代替人力来织布。”李二终于明白李承言要说什么了,不过李二还是有些不明白,织布而已,用得着用这么大的阵仗么来说么李二正在想着就听李承言有说道。“不过凡事总是有个利弊,接下来的事情还请诸位仔细的听好,生产效率提升之后,会极大的刺激市场,原本的小作坊就会被冲击,会导致他们破产,这是损失的第一批人,不过会有另一批用新式机器坊布的人得到巨大的实惠,然后他们的成产的布匹会渐渐的流入市场,然后他们会招工,所以就会有大批的工人被招入作坊,这就造成了。”李承言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接嘴到:“在作坊赚的钱要比种田得到的多,所以种田的人就会大量的流入工坊。”李二的话一说完,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第一百七十二章:国事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中,农永远是国家的基石,而工商业,只是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人们吃饱肚子之后,现在的大唐虽然强大,但是还没有到了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铁的规则,所以李承言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荒谬,凡事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耕与工商的发展关系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工商业要永远让步于农耕,不能本末倒置,按着李承言所说的意思,那么未来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像。李承言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毕竟想要把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变成工业文明的国度,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之所以现在说出来,只是因为李承言想要给庙堂之上的这些大人们提个醒,李承言又要捣乱了,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李二紧锁着眉头细细的思索着什么,但是总是没有个头绪,所以就出言对李承言说道:“承言,既然这件事情是你说出来的,就看看你的想法。”李二从来不相信李承言是那种脑袋一热就会冲动的人,按着以往的情况,李承言至少已经想到了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果不其然,李承言朝着李二躬身一礼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可能要十几年,所以诸位大人有的是时间去讨论,或者找出一个稳定的办法,当然我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块试验田。”魏征问道:“何为试验田”“就像前些年单将军在岭南试验那些双季稻的时候的田地,我们可以找一个相对贫困的州县,还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州县,两个县同时试验这种新式的织机,若是成功,那么就可以推广,若是失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若是成功了,咱们在看看能不能推广开,诸位意下如何”李承言的话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州一县的地方怎么能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比先不说到时候的产量多寡,就是说市场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么大的销量都是未知数,不过李承言有着他自己的理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