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赵府所需的事情,她都会去做,而且是无怨无悔。或许是翟女感念赵鞅的救命之恩,或许是亲人已经丧失殆尽她无家可归。总之,从翟女进入赵府的那一刻起,她就默默的承受着一切。不言不语,不多事不参合;随叫随到,只做事不说话。若不是偶尔答应一声,或许赵府的所有人都会把她当做一个哑巴。日子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了,直到一年后的一天。这是一个下着雨的午后,晋国上军将赵鞅带着董安于等几个家臣出去参加大臣们之间的酒宴,一直到很晚。车驾快到府门口的时候,赵鞅突然对身边的几个人道:“你们几个随我一同前往下人的院子,一起看看这些下人们到底是怎么生活的。”都这么晚了,主公竟然要前往下人们住的地方在场的人都感到意外。意外归意外,但是主公已经说话了,其他人还能怎样呢只好命令车夫把主公带到下人们住的院子,其实这个院子距离主公的府邸也就是一墙之隔,目的就是为了照顾家主们方便一些。来到下人们居住的院子后,天已经黑了,董安于等人正要把下人们叫醒伺候主公,赵鞅见状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声张。赵府很大,下人们居住的院子也不小。赵鞅带人在里面转了一会便来到一座小屋前,在整个下人的院子里,唯有这间屋子是独立的,也是孤零零的。这自然令赵鞅感到有些意外,大着嘴巴问道,“这是谁在居住”董安于冷静的答道:“这是翟女的屋子。”翟女的屋子赵鞅楞了一会儿,随后踉踉跄跄的走向翟女居住的小屋,回身对董安于等人道:“你们回去吧,我今天晚上就在这里休息了。”众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吃惊的望着对方。唯有董安于一人一脸的平静。其实当赵鞅在战场上救下这个翟人女子的消息传到赵府之后,家宰家臣的头目董安于就在冥冥之中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有一天主公肯定会和这个戎狄女子发生点什么,于是便在下人的院子里专门给这个翟人的女子安排一间小屋。不过谁也不曾想到,结果会以这种形式出现。这一夜赵鞅没有出来。第二天,赵鞅像没事人一样继续上朝,回府后再也没有走进下人们的院子。似乎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模样。直到一年后的一天,家宰董安于走进了赵鞅的书房,仓促间显得有些不安,“主公,臣有一事要向主公禀报。”赵鞅疑惑的望着董安于,会有什么事情让他如此不安呢“你说吧”赵鞅平静的说道。“翟女有孩子了。”董安于既不安又有些惊喜的对赵鞅说道。翟女有孩子了赵鞅抬起眼睛不屑的望着董安于,“翟女有孩子与我何干”很显然时间这么长,赵鞅早就把那个跟自己睡过一觉的翟女给忘了。“主公,难道你忘了去年夏天的时候,你曾经临幸过那个翟国的公主吗”哦赵鞅仰起头,默默的想了一会,“嗯,是有这么回事,我记得那天我好像是喝醉了,这么说那个孩子是我的”“对,这个孩子正是主公的,而且还是一个男孩。”董安于继续道。男孩赵鞅一听是个男孩,立即来了精神,“男孩叫什么名字”“翟女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赵无恤。”赵无恤无恤赵鞅听罢,脸上立即露出不悦的神情。恤者,同情怜悯也。无恤,那就是没有人同情和怜悯的意思。别看这个翟女不言不语,其实心里跟明镜似得。用给孩子起名字的方式告诉赵鞅自己的处境。赵鞅稍稍显得厌恶的望着董安于,“她竟然给我的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诚心是跟我过不去吗”董安于没有直接回答赵鞅的话,而是说道:“主公,这个孩子毕竟是您的,我们总该给一点照顾是不”赵鞅黑着脸不再说话。虽然他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但是毕竟这个翟人女子生的是一个男孩。男孩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重要性非同一般,这不由得让赵鞅重视起来。“你觉着应该怎么办”许久,赵鞅无奈的说道。“臣的意思是既然这个翟女有了主公的孩子,就不应该让他继续在下人的院子居住了。要不给她和孩子调整一个地方,也好让她能够更好的照顾无恤。”董安于试探说道。“无恤,无恤,我不要听到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赵鞅在无形之中对这个翟女所生的孩子不感兴趣。给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分明是在嘲弄我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母子吗哼,作为家主,我没有杀掉这个身份低贱的女奴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我会给他们什么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也是自己的,赵鞅想了想后气呼呼的对董安于说道:“照顾可以照顾,但绝对不要把他们带到府里来,我不想见到他们。”这个董安于为难了,主公既然同意了照顾赵无恤母子,却又不愿意把他们带到府里,这该怎么办呢出了主公的书房,董安于便找到了另一位家臣姑布子卿,二人稍稍一商议,便在赵府花园的后面给赵无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们居住。这一呆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第三章 出身决定命运公元前500年春。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五年过去,当时的执政大臣士鞅死后,赵鞅也依次递进成为坐上了今天的位置,晋国的中军佐。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无恤,无恤,我不要听到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赵鞅在无形之中对这个翟女所生的孩子不感兴趣。给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分明是在嘲弄我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母子吗哼,作为家主,我没有杀掉这个身份低贱的女奴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我会给他们什么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也是自己的,赵鞅想了想后气呼呼的对董安于说道:“照顾可以照顾,但绝对不要把他们带到府里来,我不想见到他们。”这个董安于为难了,主公既然同意了照顾赵无恤母子,却又不愿意把他们带到府里,这该怎么办呢出了主公的书房,董安于便找到了另一位家臣姑布子卿,二人稍稍一商议,便在赵府花园的后面给赵无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们居住。这一呆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第三章 出身决定命运公元前500年春。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五年过去,当时的执政大臣士鞅死后,赵鞅也依次递进成为坐上了今天的位置,晋国的中军佐。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无恤,无恤,我不要听到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赵鞅在无形之中对这个翟女所生的孩子不感兴趣。给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分明是在嘲弄我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母子吗哼,作为家主,我没有杀掉这个身份低贱的女奴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我会给他们什么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也是自己的,赵鞅想了想后气呼呼的对董安于说道:“照顾可以照顾,但绝对不要把他们带到府里来,我不想见到他们。”这个董安于为难了,主公既然同意了照顾赵无恤母子,却又不愿意把他们带到府里,这该怎么办呢出了主公的书房,董安于便找到了另一位家臣姑布子卿,二人稍稍一商议,便在赵府花园的后面给赵无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们居住。这一呆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第三章 出身决定命运公元前500年春。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五年过去,当时的执政大臣士鞅死后,赵鞅也依次递进成为坐上了今天的位置,晋国的中军佐。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无恤,无恤,我不要听到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赵鞅在无形之中对这个翟女所生的孩子不感兴趣。给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分明是在嘲弄我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母子吗哼,作为家主,我没有杀掉这个身份低贱的女奴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我会给他们什么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也是自己的,赵鞅想了想后气呼呼的对董安于说道:“照顾可以照顾,但绝对不要把他们带到府里来,我不想见到他们。”这个董安于为难了,主公既然同意了照顾赵无恤母子,却又不愿意把他们带到府里,这该怎么办呢出了主公的书房,董安于便找到了另一位家臣姑布子卿,二人稍稍一商议,便在赵府花园的后面给赵无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们居住。这一呆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第三章 出身决定命运公元前500年春。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五年过去,当时的执政大臣士鞅死后,赵鞅也依次递进成为坐上了今天的位置,晋国的中军佐。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无恤,无恤,我不要听到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赵鞅在无形之中对这个翟女所生的孩子不感兴趣。给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分明是在嘲弄我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母子吗哼,作为家主,我没有杀掉这个身份低贱的女奴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我会给他们什么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也是自己的,赵鞅想了想后气呼呼的对董安于说道:“照顾可以照顾,但绝对不要把他们带到府里来,我不想见到他们。”这个董安于为难了,主公既然同意了照顾赵无恤母子,却又不愿意把他们带到府里,这该怎么办呢出了主公的书房,董安于便找到了另一位家臣姑布子卿,二人稍稍一商议,便在赵府花园的后面给赵无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们居住。这一呆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第三章 出身决定命运公元前500年春。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五年过去,当时的执政大臣士鞅死后,赵鞅也依次递进成为坐上了今天的位置,晋国的中军佐。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无恤,无恤,我不要听到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赵鞅在无形之中对这个翟女所生的孩子不感兴趣。给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分明是在嘲弄我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母子吗哼,作为家主,我没有杀掉这个身份低贱的女奴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我会给他们什么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也是自己的,赵鞅想了想后气呼呼的对董安于说道:“照顾可以照顾,但绝对不要把他们带到府里来,我不想见到他们。”这个董安于为难了,主公既然同意了照顾赵无恤母子,却又不愿意把他们带到府里,这该怎么办呢出了主公的书房,董安于便找到了另一位家臣姑布子卿,二人稍稍一商议,便在赵府花园的后面给赵无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们居住。这一呆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第三章 出身决定命运公元前500年春。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五年过去,当时的执政大臣士鞅死后,赵鞅也依次递进成为坐上了今天的位置,晋国的中军佐。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无恤,无恤,我不要听到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赵鞅在无形之中对这个翟女所生的孩子不感兴趣。给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分明是在嘲弄我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母子吗哼,作为家主,我没有杀掉这个身份低贱的女奴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我会给他们什么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也是自己的,赵鞅想了想后气呼呼的对董安于说道:“照顾可以照顾,但绝对不要把他们带到府里来,我不想见到他们。”这个董安于为难了,主公既然同意了照顾赵无恤母子,却又不愿意把他们带到府里,这该怎么办呢出了主公的书房,董安于便找到了另一位家臣姑布子卿,二人稍稍一商议,便在赵府花园的后面给赵无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们居住。这一呆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第三章 出身决定命运公元前500年春。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五年过去,当时的执政大臣士鞅死后,赵鞅也依次递进成为坐上了今天的位置,晋国的中军佐。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无恤,无恤,我不要听到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赵鞅在无形之中对这个翟女所生的孩子不感兴趣。给孩子起这么一个名字,分明是在嘲弄我没有好好照顾他们母子吗哼,作为家主,我没有杀掉这个身份低贱的女奴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我会给他们什么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也是自己的,赵鞅想了想后气呼呼的对董安于说道:“照顾可以照顾,但绝对不要把他们带到府里来,我不想见到他们。”这个董安于为难了,主公既然同意了照顾赵无恤母子,却又不愿意把他们带到府里,这该怎么办呢出了主公的书房,董安于便找到了另一位家臣姑布子卿,二人稍稍一商议,便在赵府花园的后面给赵无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们居住。这一呆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第三章 出身决定命运公元前500年春。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五年过去,当时的执政大臣士鞅死后,赵鞅也依次递进成为坐上了今天的位置,晋国的中军佐。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