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春秋狼烟> 分节阅读 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1 / 1)

不能处处挨打啊总要有反击的时候。”赵鞅虽然对赵无恤爱护兄弟这一点感到欣慰,但是作为赵氏的子弟总不能老是挨打的主啊赵无恤想了想道:“回父亲的话,我母亲说过,一个男人只有学会忍受才能够干大事。她一直在教育我要学会忍受别人的嘲讽、别人的冷眼、甚至是别人的欺凌。”哦听完赵无恤的回答,赵鞅愣住了。“这话你母亲说的”许久,赵鞅这才说道。“回父亲的话,这是我母亲说的。”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再次沉默了。因为刚听到这话的时候,赵鞅是生气的,毕竟赵无恤作为赵氏的子弟怎能一味地忍受别人的欺凌呢但仔细一想,若赵无恤不忍受,又能怎么样呢难道他一个输出的孩子刚刚一进赵府就跟自己的两个嫡子打得一塌糊涂吗想着,想着,赵鞅就来到了翟氏所居住的偏房。这是翟氏搬进赵府后,赵鞅第一次来到她的住所。见到赵鞅,翟氏还是一如既往的紧张和不安,“老爷,您来了,快请坐。”“嗯”赵鞅嗯了一声,并没有坐下,望了一眼翟氏对她说道:“明天起,我要带人前往封邑,这次出行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我会让姑布先生关照你和无恤的。”姑布子卿是赵府家臣的副宰,家宰董安于不在的时候,家臣的事情由他来操办。“谢谢老爷关心。”听到赵鞅临走前还想着关照自己,翟氏千恩万谢的说道。“嗯,好好照顾你和孩子吧。”说罢,赵鞅坐也没坐的就走出了翟氏的偏房。望着赵鞅和姑布子卿走远的身影,翟氏对赵无恤道:“孩子,看见了吧,你父亲还是想着我们的。”“可是,可是,赵罗他们为何还要欺侮我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赵氏的族人一样在一起用膳呢”赵无恤虽然能够感到父亲今日前来,确实是有意为之。但是一连串的问题还是让他有些不解。翟氏望着远方的天空,喃喃自语道:“孩子,一切都会有的。”第十二章 羊肠坂虎会府里的事情总算是安排完了,赵鞅终于可以带着董安于等人前往赵氏的封邑。他们沿着汾水谷地,一路向北而去。远离都城,大家都非常高兴,一路有说有笑,好不热闹。很快赵鞅的车架来到了一座不大的山前,山不算好高,但远远望去却很是陡峭。“这是什么地方”赵鞅指着山间的小道问道。“主公,这个地方名叫羊肠坂。”董安于到底是见多识广,赶紧回答道。“羊肠坂”赵鞅望着曲曲弯弯的小道直通山顶,脸上露出一点难色,要走出这条山道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龙不好今天晚上要在山间过夜了。一想到要在山里过夜,赵鞅李静命令所有的人加快脚步,驾车上山。越往上走,山道愈发的崎岖。赵鞅的车驾是不是的会陷进山间的泥泞里,随身所带的几个仆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还是不能把车架推出来。万般无奈之下,家臣们只好下车帮助推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把赵鞅的车驾推出了泥泞,看着一路上的泥泞,家臣们也不再上车,帮着赵鞅推车前行。见自己的家臣个个对自己如此忠诚,赵鞅心中甚是感激,“感谢诸位家臣了,有你么跟我一起同甘共苦,赵氏必将立于不败之地。”就在赵鞅千恩万谢的感谢诸位家臣的时候,突然看见不远处一个家臣扛着长戈,甩开臂膀摇头晃脑的走在了前面。“这是何人”赵鞅脸一沉问道:“这是何人”董安于回答道:“他名叫虎会。”“虎会”赵鞅想了想道:“哦,这个人我记得,好像是去年才来到我赵府的。我记得当时的他穷困潦倒,还是你推荐给我的。”“对,是老臣推荐给主公的。”“哼,一个刚来的家臣竟然如此不懂规矩,你们这些在赵府呆了多年的老臣都知道给本卿推车,你看看他一个新来的竟然扛着戈,摇头晃脑,一点规矩都没有。你去把他给我叫过来,我要当面质问他。”这样生气的对董安于道。“诺”不一会儿,虎会被叫到了赵鞅跟前。“你叫什么名字”“回主公的话,臣名叫虎会。”虽然从赵鞅的话里虎会听出了不悦,但他还是不卑不亢的回答道。“虎会,我切问你,我上这条坡的时候,臣子都出力帮助推车,惟独你不帮助我推车,扛着戈一边走路一边唱歌。你的眼里还有我这个家主吗”随后赵鞅气愤的质问道:“你说说你这是什么行为”“这是侮辱主公。”虎会答道。“哼,既然知道你这种行为是侮辱主公,那你说说身为臣子侮辱主公,该当何罪”虎会道:“身为臣子侮辱主公,罪该死上加死。”死上加死赵鞅一听这话有些不懂了,“死就死了,哪里还有什么死上加死。什么叫死上加死”虎会回答道:“死上加死就是自己被处死,妻子儿女也要被处死,就叫死上加死有点像后世的株连之罪。”随后虎会话音一转问道:“主公,您听说过身为家主侮辱臣子的事吗”嗯赵鞅愣住了,“我没听说过家主侮辱臣子的事情。说说身为家主侮辱了臣子,又会怎样”虎会把手中的长戈往地上一插说道:“身为家主侮辱了他的臣子,那么足智多谋的臣子就不会为他继续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就不会为他出使他国,能征善战的人就不会为他拼命战斗。主公试想一下,足智多谋的人不出谋划策,国家就危险了;能言善辩的人不出使他国,与他国邦交就断绝了;能征善战的人不拼命战斗,边境就要遭到侵犯。请问主公,您让这些有能力的家臣帮您推车,是不是在侮辱他们”虽然虎会的话有些牵强,不就是让你推个车吗,哪有那么严重后果但是虎会是一个执拗的人,在他看来家臣就是帮助主公出谋划策的,而不是帮主公推车的仆从。在虎会看来推车那是下人们干的事情,让家臣推车,那可是对他们的侮辱,当然就不愿意干了。听完虎会的话,赵鞅虽然生气,但也意识到虎会的话有那么几分道理,于是跳下车对诸位家臣道:“坐车时间长了,我也很难受啊我们一起走过眼前的这道山梁如何”说罢带着驾车一起向山上走去,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又是一望无际的汾水谷地,地势平坦,道路也宽阔了,赵鞅等人继续上车一路向北而去。很快大半天的路程就过去了。“主公,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封邑了。”指着前面不远处的的原野,董安于对赵鞅道。赵鞅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原野,一派生机昂然的收获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山的脚下,良田一块接着一块铺在辽阔的田野上,田野的旁边一条不大的河流沿着山边缓缓流过,最后流入汾水。此时庄稼已经成熟,农夫们正在收获庄稼。“好啊带着自己的封邑上,我就像回到家一样啊”来到自己的封邑上,赵鞅的心情一下子打好起来,“走走走,我们一起下车走走。”随后赵鞅跳下车,带着董安于等家臣一起走在自家的封邑上,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好想记得这座山名叫龙山来着。”望着北面不远处的山脉,赵鞅对董安于道。毕竟是自家的封邑,赵鞅多少还是记得的。“主公的记性真好,这座山确实叫龙山。从这儿往北就是盂邑,往南便是梗阳,山边的这条河流名叫晋水。背靠龙山,面临晋水,确实是我们赵氏封邑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啊”身边的董安于不由得赞叹道。赵鞅无语带人默默的走上身后的山岗,站定后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眯着眼缓缓的享受着这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刻。许久,赵鞅低沉着声音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这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筑城之地,若我赵氏在这里能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将来近可守远可攻,这里将会成为赵氏的根基之所在啊”“确实如此,主公若有此城,就不用再担心二卿以及他们在都城的势力了。”“嗯”一直以来,赵鞅所担心就是二卿在都城的势力太大,而自己的封邑又太远,不利于跟二卿的斗争。若在这里能够筑一座赵氏的城池,他什么就都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筑城,我没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城好筑,但是该由谁来筑城呢这个现实的问题再次难住了赵鞅。“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嗯赵鞅吃惊的转过头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董安于,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已年过六旬,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要知道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此事万万不可,我还是考虑别人的好。”听到赵鞅否决了自己,董安于有些急切的拱手说道:“主公,臣当然知道筑城辛劳,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臣为赵氏家臣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早就把赵氏当成了自己的家,身心都是赵氏的人了。还望主公莫要嫌弃,就让臣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听罢董安于的话,赵鞅紧紧地抓着他的手深情的说道:“先生对赵氏的恩情可比日月,可比天地,鞅这下有礼了。”说罢,赵鞅对董安于深深的拱手鞠躬拜道。董安于赶紧扶起赵鞅:“主公万万莫要如此,折煞老臣了。”赵鞅起身董安于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好,我信先生之言。”随后赵鞅道:“既然先生有意筑城,请问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董安于坚定的说道。“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第十三章 晋阳城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赵城晋阳。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嗯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说罢带着驾车一起向山上走去,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又是一望无际的汾水谷地,地势平坦,道路也宽阔了,赵鞅等人继续上车一路向北而去。很快大半天的路程就过去了。“主公,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封邑了。”指着前面不远处的的原野,董安于对赵鞅道。赵鞅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原野,一派生机昂然的收获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山的脚下,良田一块接着一块铺在辽阔的田野上,田野的旁边一条不大的河流沿着山边缓缓流过,最后流入汾水。此时庄稼已经成熟,农夫们正在收获庄稼。“好啊带着自己的封邑上,我就像回到家一样啊”来到自己的封邑上,赵鞅的心情一下子打好起来,“走走走,我们一起下车走走。”随后赵鞅跳下车,带着董安于等家臣一起走在自家的封邑上,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好想记得这座山名叫龙山来着。”望着北面不远处的山脉,赵鞅对董安于道。毕竟是自家的封邑,赵鞅多少还是记得的。“主公的记性真好,这座山确实叫龙山。从这儿往北就是盂邑,往南便是梗阳,山边的这条河流名叫晋水。背靠龙山,面临晋水,确实是我们赵氏封邑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啊”身边的董安于不由得赞叹道。赵鞅无语带人默默的走上身后的山岗,站定后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眯着眼缓缓的享受着这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刻。许久,赵鞅低沉着声音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这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筑城之地,若我赵氏在这里能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将来近可守远可攻,这里将会成为赵氏的根基之所在啊”“确实如此,主公若有此城,就不用再担心二卿以及他们在都城的势力了。”“嗯”一直以来,赵鞅所担心就是二卿在都城的势力太大,而自己的封邑又太远,不利于跟二卿的斗争。若在这里能够筑一座赵氏的城池,他什么就都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筑城,我没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城好筑,但是该由谁来筑城呢这个现实的问题再次难住了赵鞅。“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嗯赵鞅吃惊的转过头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董安于,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已年过六旬,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要知道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此事万万不可,我还是考虑别人的好。”听到赵鞅否决了自己,董安于有些急切的拱手说道:“主公,臣当然知道筑城辛劳,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臣为赵氏家臣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早就把赵氏当成了自己的家,身心都是赵氏的人了。还望主公莫要嫌弃,就让臣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听罢董安于的话,赵鞅紧紧地抓着他的手深情的说道:“先生对赵氏的恩情可比日月,可比天地,鞅这下有礼了。”说罢,赵鞅对董安于深深的拱手鞠躬拜道。董安于赶紧扶起赵鞅:“主公万万莫要如此,折煞老臣了。”赵鞅起身董安于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好,我信先生之言。”随后赵鞅道:“既然先生有意筑城,请问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董安于坚定的说道。“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第十三章 晋阳城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赵城晋阳。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嗯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说罢带着驾车一起向山上走去,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又是一望无际的汾水谷地,地势平坦,道路也宽阔了,赵鞅等人继续上车一路向北而去。很快大半天的路程就过去了。“主公,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封邑了。”指着前面不远处的的原野,董安于对赵鞅道。赵鞅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原野,一派生机昂然的收获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山的脚下,良田一块接着一块铺在辽阔的田野上,田野的旁边一条不大的河流沿着山边缓缓流过,最后流入汾水。此时庄稼已经成熟,农夫们正在收获庄稼。“好啊带着自己的封邑上,我就像回到家一样啊”来到自己的封邑上,赵鞅的心情一下子打好起来,“走走走,我们一起下车走走。”随后赵鞅跳下车,带着董安于等家臣一起走在自家的封邑上,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好想记得这座山名叫龙山来着。”望着北面不远处的山脉,赵鞅对董安于道。毕竟是自家的封邑,赵鞅多少还是记得的。“主公的记性真好,这座山确实叫龙山。从这儿往北就是盂邑,往南便是梗阳,山边的这条河流名叫晋水。背靠龙山,面临晋水,确实是我们赵氏封邑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啊”身边的董安于不由得赞叹道。赵鞅无语带人默默的走上身后的山岗,站定后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眯着眼缓缓的享受着这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刻。许久,赵鞅低沉着声音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这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筑城之地,若我赵氏在这里能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将来近可守远可攻,这里将会成为赵氏的根基之所在啊”“确实如此,主公若有此城,就不用再担心二卿以及他们在都城的势力了。”“嗯”一直以来,赵鞅所担心就是二卿在都城的势力太大,而自己的封邑又太远,不利于跟二卿的斗争。若在这里能够筑一座赵氏的城池,他什么就都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筑城,我没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城好筑,但是该由谁来筑城呢这个现实的问题再次难住了赵鞅。“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嗯赵鞅吃惊的转过头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董安于,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已年过六旬,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要知道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此事万万不可,我还是考虑别人的好。”听到赵鞅否决了自己,董安于有些急切的拱手说道:“主公,臣当然知道筑城辛劳,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臣为赵氏家臣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早就把赵氏当成了自己的家,身心都是赵氏的人了。还望主公莫要嫌弃,就让臣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听罢董安于的话,赵鞅紧紧地抓着他的手深情的说道:“先生对赵氏的恩情可比日月,可比天地,鞅这下有礼了。”说罢,赵鞅对董安于深深的拱手鞠躬拜道。董安于赶紧扶起赵鞅:“主公万万莫要如此,折煞老臣了。”赵鞅起身董安于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好,我信先生之言。”随后赵鞅道:“既然先生有意筑城,请问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董安于坚定的说道。“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第十三章 晋阳城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赵城晋阳。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嗯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说罢带着驾车一起向山上走去,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又是一望无际的汾水谷地,地势平坦,道路也宽阔了,赵鞅等人继续上车一路向北而去。很快大半天的路程就过去了。“主公,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封邑了。”指着前面不远处的的原野,董安于对赵鞅道。赵鞅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原野,一派生机昂然的收获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山的脚下,良田一块接着一块铺在辽阔的田野上,田野的旁边一条不大的河流沿着山边缓缓流过,最后流入汾水。此时庄稼已经成熟,农夫们正在收获庄稼。“好啊带着自己的封邑上,我就像回到家一样啊”来到自己的封邑上,赵鞅的心情一下子打好起来,“走走走,我们一起下车走走。”随后赵鞅跳下车,带着董安于等家臣一起走在自家的封邑上,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好想记得这座山名叫龙山来着。”望着北面不远处的山脉,赵鞅对董安于道。毕竟是自家的封邑,赵鞅多少还是记得的。“主公的记性真好,这座山确实叫龙山。从这儿往北就是盂邑,往南便是梗阳,山边的这条河流名叫晋水。背靠龙山,面临晋水,确实是我们赵氏封邑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啊”身边的董安于不由得赞叹道。赵鞅无语带人默默的走上身后的山岗,站定后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眯着眼缓缓的享受着这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刻。许久,赵鞅低沉着声音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这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筑城之地,若我赵氏在这里能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将来近可守远可攻,这里将会成为赵氏的根基之所在啊”“确实如此,主公若有此城,就不用再担心二卿以及他们在都城的势力了。”“嗯”一直以来,赵鞅所担心就是二卿在都城的势力太大,而自己的封邑又太远,不利于跟二卿的斗争。若在这里能够筑一座赵氏的城池,他什么就都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筑城,我没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城好筑,但是该由谁来筑城呢这个现实的问题再次难住了赵鞅。“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嗯赵鞅吃惊的转过头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董安于,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已年过六旬,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要知道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此事万万不可,我还是考虑别人的好。”听到赵鞅否决了自己,董安于有些急切的拱手说道:“主公,臣当然知道筑城辛劳,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臣为赵氏家臣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早就把赵氏当成了自己的家,身心都是赵氏的人了。还望主公莫要嫌弃,就让臣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听罢董安于的话,赵鞅紧紧地抓着他的手深情的说道:“先生对赵氏的恩情可比日月,可比天地,鞅这下有礼了。”说罢,赵鞅对董安于深深的拱手鞠躬拜道。董安于赶紧扶起赵鞅:“主公万万莫要如此,折煞老臣了。”赵鞅起身董安于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好,我信先生之言。”随后赵鞅道:“既然先生有意筑城,请问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董安于坚定的说道。“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第十三章 晋阳城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赵城晋阳。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嗯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说罢带着驾车一起向山上走去,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又是一望无际的汾水谷地,地势平坦,道路也宽阔了,赵鞅等人继续上车一路向北而去。很快大半天的路程就过去了。“主公,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封邑了。”指着前面不远处的的原野,董安于对赵鞅道。赵鞅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原野,一派生机昂然的收获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山的脚下,良田一块接着一块铺在辽阔的田野上,田野的旁边一条不大的河流沿着山边缓缓流过,最后流入汾水。此时庄稼已经成熟,农夫们正在收获庄稼。“好啊带着自己的封邑上,我就像回到家一样啊”来到自己的封邑上,赵鞅的心情一下子打好起来,“走走走,我们一起下车走走。”随后赵鞅跳下车,带着董安于等家臣一起走在自家的封邑上,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好想记得这座山名叫龙山来着。”望着北面不远处的山脉,赵鞅对董安于道。毕竟是自家的封邑,赵鞅多少还是记得的。“主公的记性真好,这座山确实叫龙山。从这儿往北就是盂邑,往南便是梗阳,山边的这条河流名叫晋水。背靠龙山,面临晋水,确实是我们赵氏封邑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啊”身边的董安于不由得赞叹道。赵鞅无语带人默默的走上身后的山岗,站定后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眯着眼缓缓的享受着这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刻。许久,赵鞅低沉着声音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这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筑城之地,若我赵氏在这里能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将来近可守远可攻,这里将会成为赵氏的根基之所在啊”“确实如此,主公若有此城,就不用再担心二卿以及他们在都城的势力了。”“嗯”一直以来,赵鞅所担心就是二卿在都城的势力太大,而自己的封邑又太远,不利于跟二卿的斗争。若在这里能够筑一座赵氏的城池,他什么就都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筑城,我没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城好筑,但是该由谁来筑城呢这个现实的问题再次难住了赵鞅。“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嗯赵鞅吃惊的转过头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董安于,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已年过六旬,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要知道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此事万万不可,我还是考虑别人的好。”听到赵鞅否决了自己,董安于有些急切的拱手说道:“主公,臣当然知道筑城辛劳,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臣为赵氏家臣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早就把赵氏当成了自己的家,身心都是赵氏的人了。还望主公莫要嫌弃,就让臣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听罢董安于的话,赵鞅紧紧地抓着他的手深情的说道:“先生对赵氏的恩情可比日月,可比天地,鞅这下有礼了。”说罢,赵鞅对董安于深深的拱手鞠躬拜道。董安于赶紧扶起赵鞅:“主公万万莫要如此,折煞老臣了。”赵鞅起身董安于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好,我信先生之言。”随后赵鞅道:“既然先生有意筑城,请问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董安于坚定的说道。“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第十三章 晋阳城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赵城晋阳。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嗯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说罢带着驾车一起向山上走去,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又是一望无际的汾水谷地,地势平坦,道路也宽阔了,赵鞅等人继续上车一路向北而去。很快大半天的路程就过去了。“主公,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封邑了。”指着前面不远处的的原野,董安于对赵鞅道。赵鞅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原野,一派生机昂然的收获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山的脚下,良田一块接着一块铺在辽阔的田野上,田野的旁边一条不大的河流沿着山边缓缓流过,最后流入汾水。此时庄稼已经成熟,农夫们正在收获庄稼。“好啊带着自己的封邑上,我就像回到家一样啊”来到自己的封邑上,赵鞅的心情一下子打好起来,“走走走,我们一起下车走走。”随后赵鞅跳下车,带着董安于等家臣一起走在自家的封邑上,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好想记得这座山名叫龙山来着。”望着北面不远处的山脉,赵鞅对董安于道。毕竟是自家的封邑,赵鞅多少还是记得的。“主公的记性真好,这座山确实叫龙山。从这儿往北就是盂邑,往南便是梗阳,山边的这条河流名叫晋水。背靠龙山,面临晋水,确实是我们赵氏封邑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啊”身边的董安于不由得赞叹道。赵鞅无语带人默默的走上身后的山岗,站定后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眯着眼缓缓的享受着这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刻。许久,赵鞅低沉着声音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这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筑城之地,若我赵氏在这里能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将来近可守远可攻,这里将会成为赵氏的根基之所在啊”“确实如此,主公若有此城,就不用再担心二卿以及他们在都城的势力了。”“嗯”一直以来,赵鞅所担心就是二卿在都城的势力太大,而自己的封邑又太远,不利于跟二卿的斗争。若在这里能够筑一座赵氏的城池,他什么就都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筑城,我没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城好筑,但是该由谁来筑城呢这个现实的问题再次难住了赵鞅。“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嗯赵鞅吃惊的转过头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董安于,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已年过六旬,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要知道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此事万万不可,我还是考虑别人的好。”听到赵鞅否决了自己,董安于有些急切的拱手说道:“主公,臣当然知道筑城辛劳,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臣为赵氏家臣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早就把赵氏当成了自己的家,身心都是赵氏的人了。还望主公莫要嫌弃,就让臣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听罢董安于的话,赵鞅紧紧地抓着他的手深情的说道:“先生对赵氏的恩情可比日月,可比天地,鞅这下有礼了。”说罢,赵鞅对董安于深深的拱手鞠躬拜道。董安于赶紧扶起赵鞅:“主公万万莫要如此,折煞老臣了。”赵鞅起身董安于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好,我信先生之言。”随后赵鞅道:“既然先生有意筑城,请问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董安于坚定的说道。“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第十三章 晋阳城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赵城晋阳。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嗯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说罢带着驾车一起向山上走去,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又是一望无际的汾水谷地,地势平坦,道路也宽阔了,赵鞅等人继续上车一路向北而去。很快大半天的路程就过去了。“主公,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封邑了。”指着前面不远处的的原野,董安于对赵鞅道。赵鞅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原野,一派生机昂然的收获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山的脚下,良田一块接着一块铺在辽阔的田野上,田野的旁边一条不大的河流沿着山边缓缓流过,最后流入汾水。此时庄稼已经成熟,农夫们正在收获庄稼。“好啊带着自己的封邑上,我就像回到家一样啊”来到自己的封邑上,赵鞅的心情一下子打好起来,“走走走,我们一起下车走走。”随后赵鞅跳下车,带着董安于等家臣一起走在自家的封邑上,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好想记得这座山名叫龙山来着。”望着北面不远处的山脉,赵鞅对董安于道。毕竟是自家的封邑,赵鞅多少还是记得的。“主公的记性真好,这座山确实叫龙山。从这儿往北就是盂邑,往南便是梗阳,山边的这条河流名叫晋水。背靠龙山,面临晋水,确实是我们赵氏封邑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啊”身边的董安于不由得赞叹道。赵鞅无语带人默默的走上身后的山岗,站定后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眯着眼缓缓的享受着这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刻。许久,赵鞅低沉着声音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这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筑城之地,若我赵氏在这里能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将来近可守远可攻,这里将会成为赵氏的根基之所在啊”“确实如此,主公若有此城,就不用再担心二卿以及他们在都城的势力了。”“嗯”一直以来,赵鞅所担心就是二卿在都城的势力太大,而自己的封邑又太远,不利于跟二卿的斗争。若在这里能够筑一座赵氏的城池,他什么就都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筑城,我没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城好筑,但是该由谁来筑城呢这个现实的问题再次难住了赵鞅。“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嗯赵鞅吃惊的转过头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董安于,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已年过六旬,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要知道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此事万万不可,我还是考虑别人的好。”听到赵鞅否决了自己,董安于有些急切的拱手说道:“主公,臣当然知道筑城辛劳,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臣为赵氏家臣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早就把赵氏当成了自己的家,身心都是赵氏的人了。还望主公莫要嫌弃,就让臣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听罢董安于的话,赵鞅紧紧地抓着他的手深情的说道:“先生对赵氏的恩情可比日月,可比天地,鞅这下有礼了。”说罢,赵鞅对董安于深深的拱手鞠躬拜道。董安于赶紧扶起赵鞅:“主公万万莫要如此,折煞老臣了。”赵鞅起身董安于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好,我信先生之言。”随后赵鞅道:“既然先生有意筑城,请问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董安于坚定的说道。“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第十三章 晋阳城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赵城晋阳。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嗯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说罢带着驾车一起向山上走去,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又是一望无际的汾水谷地,地势平坦,道路也宽阔了,赵鞅等人继续上车一路向北而去。很快大半天的路程就过去了。“主公,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封邑了。”指着前面不远处的的原野,董安于对赵鞅道。赵鞅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原野,一派生机昂然的收获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山的脚下,良田一块接着一块铺在辽阔的田野上,田野的旁边一条不大的河流沿着山边缓缓流过,最后流入汾水。此时庄稼已经成熟,农夫们正在收获庄稼。“好啊带着自己的封邑上,我就像回到家一样啊”来到自己的封邑上,赵鞅的心情一下子打好起来,“走走走,我们一起下车走走。”随后赵鞅跳下车,带着董安于等家臣一起走在自家的封邑上,连日来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我好想记得这座山名叫龙山来着。”望着北面不远处的山脉,赵鞅对董安于道。毕竟是自家的封邑,赵鞅多少还是记得的。“主公的记性真好,这座山确实叫龙山。从这儿往北就是盂邑,往南便是梗阳,山边的这条河流名叫晋水。背靠龙山,面临晋水,确实是我们赵氏封邑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啊”身边的董安于不由得赞叹道。赵鞅无语带人默默的走上身后的山岗,站定后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眯着眼缓缓的享受着这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刻。许久,赵鞅低沉着声音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这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筑城之地,若我赵氏在这里能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将来近可守远可攻,这里将会成为赵氏的根基之所在啊”“确实如此,主公若有此城,就不用再担心二卿以及他们在都城的势力了。”“嗯”一直以来,赵鞅所担心就是二卿在都城的势力太大,而自己的封邑又太远,不利于跟二卿的斗争。若在这里能够筑一座赵氏的城池,他什么就都不用担心了。“在这里筑城,我没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城好筑,但是该由谁来筑城呢这个现实的问题再次难住了赵鞅。“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嗯赵鞅吃惊的转过头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董安于,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已年过六旬,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要知道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此事万万不可,我还是考虑别人的好。”听到赵鞅否决了自己,董安于有些急切的拱手说道:“主公,臣当然知道筑城辛劳,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臣为赵氏家臣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早就把赵氏当成了自己的家,身心都是赵氏的人了。还望主公莫要嫌弃,就让臣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听罢董安于的话,赵鞅紧紧地抓着他的手深情的说道:“先生对赵氏的恩情可比日月,可比天地,鞅这下有礼了。”说罢,赵鞅对董安于深深的拱手鞠躬拜道。董安于赶紧扶起赵鞅:“主公万万莫要如此,折煞老臣了。”赵鞅起身董安于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好,我信先生之言。”随后赵鞅道:“既然先生有意筑城,请问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董安于坚定的说道。“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第十三章 晋阳城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赵城晋阳。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嗯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