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春秋狼烟> 分节阅读 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6(1 / 1)

甚是意外。“何为三利三不利,请先生明示”智申客气的问道。士茁指着对面的座位对智申说道:“大人请坐。”智申坐下后,士茁说道:“眼下晋国智氏有三利,一利是智氏承继智跞大人执政的功德,在晋国可谓是德高望重的世卿贵族,有极大的号召力,另外大人又担任着下军佐的位置,对于智氏的发展极为有利;这二利吗那就是智氏的封邑在晋国的南部,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而且地理位置重要,为晋国西进南出的必经之地,得此地进可以成王霸之业,退可以守护家园;三利是智氏上下团结,没有出现其他世卿中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悲惨局面。有此三利智氏距离成就王霸之业不远亦。”智申听着士茁的分析,不住的点头,就连站在旁边的智宵、智瑶等人也不由得对士茁的分析表示认可。就在众人准备听士茁的“三不利”时,士茁却重新坐下,继续喝了口酒,不再说话。站在一旁的智瑶的着急的问道:“愿闻先生的三不利是什么”士茁望了一眼智瑶“你不是要杀我吗还问我干嘛”智瑶尴尬的笑了笑:“智瑶有眼无珠,不识先生大才,还望赎罪。”说完智瑶拱手下拜。既然智瑶态度诚恳,士茁继续说道:“智氏的三不利对智氏的发展极为关键。一是智氏虽在晋国有着很深的根基,但是面对强大的赵氏,智氏始终只能处于陪衬的角色,难以展开拳脚施展抱负,也就是说赵氏不消弱,智氏就难以发展。”嗯智申等人愕然,不知道士茁这样一个外地人,为何对晋国的形势了解的如此精准。“二是在目前晋国四卿中智氏没有可以依靠的帮手,你们应该知道晋国四卿中韩赵两家百年来一直是相互提携,互为依托,魏氏又与韩氏关系密切,我想问一下智氏的帮手在哪里”士茁环顾了一下,智申、智宵、智瑶都摇了摇头,的确智氏在晋国确实没有帮手。“这第三不利对于智氏最为重要,那就是智氏没有杰出的人才辅佐。纵观今日智氏的核心人物除了智氏家族内的人员以外很难找到当今世上的名士辅佐,可以说智氏是文弱武强,这种格局很不利于家族的发展啊”说罢,士茁长长的叹了口气,“不知我分析的是否准确”“先生所言极是,智申深感钦佩。”智申说完站起身双手抱拳弯下身,对士茁说道:“智申及智氏所有成员诚恳邀请先生辅佐智氏,还望先生不要推辞。”智宵、智瑶、豫让等也抱拳说道:“还请先生不要推辞。”见智申等人如此诚恳,士茁也起身对着智申等人拜道:“周人士茁拜见主公。”智申双手扶起士茁道:“有了先生的辅佐,智氏一定会蒸蒸日上。店家,快准备雅间,我等要与先生一醉方休。”店家很快就为智申等人准备好了雅间,双方重新坐定后,智申问士茁:“请问先生师出何门”“周室苌弘。”此言一出,智氏皆惊,“这么说先生的老师是周王室的苌弘大夫。”士茁一脸平静道,“就是被赵鞅逼死的苌弘大夫。智大人担心了,害怕赵鞅因此加害于你”说完,士茁自顾自的喝酒,根本没有在意智申的表情。士茁是苌弘的学生对于赵鞅逼杀周王室苌弘的事情,智申是知道的,也知道赵鞅因此还差点要了命,于是有所担心的说道:“不是,不是。我怕他干什么”“智大人若是担心,士茁就此别过。”说罢士茁准备起身离席。智瑶上前,一把按住士茁,“先生莫走,我倒是觉着当下的智氏更需要像先生这样与赵氏有隙的有识之士。今日赵氏势大,我们不得不妥协以求存活,但赵鞅之后,谁将是晋国最大的家族尚不可知。今日我们收留先生,除了先生的大才之外,也可以借机试探一下赵鞅的反应,他若加以阻止就说明他有意打击我们智氏,从内心深处对智氏抱有敌意;若果他置之不理,那就说明他有容人之量,值得我们继续合作。父亲大人,我们没有必要战战兢兢仰人鼻息。”士茁抬眼望着智瑶,“智瑶公子有胆有识,前途不可限量,智氏有望亦”听完智瑶的话,智申也来了胆量,端起酒樽对士茁说道:“能够得到先生这样的高才为智氏效力乃是智氏的大幸,望先生竭忠尽智为智氏服务,智申敬先生一樽”说完,智申等人一起举樽庆贺士茁来到智府。绛都赵府。当家臣将苌弘的学生士茁成为智氏家臣的事情告诉赵鞅的时候,赵鞅并没有显得意外,淡淡说了声“知道了”就此了事。就这样,春秋末年著名的谋士士茁就进入到智府,成为智氏的家臣。第二十四章 建议士茁投奔智氏给智氏带来新鲜的血液,智氏上下都对这位经天纬地的大才佩服的五体投地,特别是智瑶更是没事就望士茁的院子里跑,聆听先生的教诲。这天,智瑶和豫让视察完军队又不约而同的来到士茁的院子,一进院子就看见士茁正在给花浇水,智瑶走上前道笑呵呵的说道:“先生累了,我来帮你浇水。”说罢也不管士茁同意不同意就直接拿过士茁手里的瓢,士茁一见如此就随他去,智瑶一边浇水一边给士茁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先生,今天我和豫让前去军队检查营房,发现好几个士兵都在营房里藏有吃不完的食物,我把他们狠狠的收拾了一顿,今后再发现私藏食物就军法伺候,看他们还敢不敢藏东西。”士茁拍了拍身上的土,随后坐在花园边的台阶上说道:“你有没有问这些藏东西的士兵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些士兵一定是从晋卫边境一带过来的。”“啊”站在一边的豫让听罢吃惊的说道:“先生说的不错,我问过他们大都是晋卫边境过来。”“那里遭了旱灾,他们的家里早就断了口粮,他们是想藏一点食物等到换休的时候带回家给家人吃的。你打了他们还收了他们的食物,还让他们的家人怎么活啊”智瑶一听,立即站起身,原来简单的表象背后还有如此深的原因,“那依先生之见,我该怎么处理此事”“这还要我说吗适当给他们发点东西,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家看一下父母,管保下次打仗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不要命的往前冲。”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诺”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记得。”“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卫国朝歌城内。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诺”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记得。”“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卫国朝歌城内。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诺”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记得。”“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卫国朝歌城内。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诺”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记得。”“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卫国朝歌城内。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诺”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记得。”“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卫国朝歌城内。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诺”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记得。”“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卫国朝歌城内。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诺”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记得。”“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卫国朝歌城内。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诺”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记得。”“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卫国朝歌城内。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