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下了城墙。笑我迟迟不开炮嘿嘿,我韩跃从来都不是傻逼第289章 太子和魏王,同时阴韩跃“好,打得好,打得漂亮”李世民哈哈狂笑,爽朗的笑声不断回荡,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目光落在朝堂中间跪地汇报的红翎急使身上,几大世家的族长脸色都不太好看。泾阳侯又出功绩了,而且还是天大功绩。自两晋五胡乱华开始,到大隋两代皇帝,中原一直忍受草原欺压,百姓大量被掳掠北上,充为汉奴做牛做马,客死他乡者不知凡几。历经四朝七代人,无数仁人志士想要救回汉奴,然而从未成功过。因为异族很凶残,你来发兵救人,我立马就砍了汉奴。中原志士投鼠忌器,有时候明明可以打赢一场局部战争,但却在异族屠杀同胞的恐吓下徒然撤退。截止大唐立国贞观四年之初,草原上的汉奴足足有十五万人,这个数次是所有汉家儿郎心中最刺痛的地方。然而现在,这个刺痛没有了。泾阳侯,又是泾阳侯,那个还有两年才能及冠的少年,自他横空出世,所行所举看似浪荡,然而行事之间却凸显着远超常人的指挥。沈阳城一战,灭突厥骑兵八千。沈阳城一战,灭高句丽骑兵五千。这个战绩不算辉煌,大唐有的是将军能打出这种战绩,但是若要在这场战役中再加上解救汉奴十五万,那可就要阵惊天下了。真的是震惊天下。可以想象,当韩跃解救十五万汉奴重获新生的消息传遍中原之时,他的声望必然宛如插上了翅膀,从此一飞冲天,收获无数赞誉。无论儒家愿不愿意,将来撰写史书之时,必然要给韩跃重重记上一笔。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目光炯炯,皇帝盯着下面跪着的红翎急使喝道:“你速速禀告,将沈阳城战事详细说来,朕要听整个过程,一丝一毫都不能泄露。”“谨遵命”红翎急使单膝跪地,恭敬向李世民施了一礼。皇帝要听战事,正好他的职责也是汇报,这位红翎急使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当时乃是入夜二更,突厥和高丽同时发兵来袭,草原一方乃是颉利亲自出征,他和高句丽各出骑兵三万,六万大军驱使十五万汉奴百姓,此举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以百姓当做抵抗炮火的人墙,迫使我家侯爷不敢下令开炮。”“好毒辣的手段”李世明眼神一冷,虽然明知道战争已经赢了,心中仍然感觉担忧,低声道:“沈阳城只有五千兵力,若是真被攻破城门,后果不堪设想。”“陛下圣明”红翎急使恭敬一声,接着又道:“当时事态十分危急,汉奴们不断接近城墙,因为后面有突厥督战队斩杀威胁,所以汉奴们开始用弓箭射击攻城。城头十几位国公极力催促侯爷开炮,然而我家侯爷却迟迟不动,无论谁来劝他,他只回答一句,下面是汉家同胞”李世民缓缓点头,面上带着赞许之色。朝班中忽然响起一声嗤笑,有人低声道:“沽名钓誉,他最后还不是开炮了”“闭嘴”皇帝暴喝一声,冷冷道:“不想听可以滚出去,再让朕见到你插话试试看。”说话那人打了个哆嗦,悄悄向后挪了几步。红翎急使继续诉说,将沈阳城战事一点一滴说出,由于皇帝要听细节,他便将韩跃在城头的神情表现,老程等人的焦躁不安,还有王凌云语言攻心之事全都说出。朝堂重臣听得面面相觑,当听到最后韩跃的几策浮出水面之时,就算是他的对头也忍不住喝了一声采。当听到十五万汉奴接近了城墙,城头大炮忽然震天响去,然而炮弹却炸向突厥和高丽骑兵之时,朝中十几个大将都攥了攥拳头。这位红翎急使很会说话,搁在后世简直能去讲评书,一番战事让他讲得生动顿挫,简直将当日沈阳城的场景重现出来。众人听得如痴如醉,红翎急使却忽然大声道:“最后我家侯爷站在城头放声大喝,汉奴同胞不要怕,昂起胸膛来,今夜你们在我的庇护之下。那一声大喝响彻整个战场,侯爷虽然是少年,望之却似天神,他身上迸发出的那种庇护之威,小人这一辈子都无法忘掉”朝臣们面面相觑,脑海中不由抽象出一个画面:少年站在城墙之上,下面是十五万衣衫褴褛的汉奴,汉奴后面是数万穷凶极恶的异族骑兵。百姓们慌张无助,少年迎风高喝,城头火炮齐鸣,一战之下异族灰飞烟灭,十五万汉奴哭喊震天,面带感激跪在城墙之下。“唉”儒臣之中忽然有人发出一声轻叹,喃喃道:“强者风范,强者风范呐”自古以来,圣人教化天下,强者庇护族人,仅凭解救十五万同族这一件事,韩跃就能跻身当世强者之列。如此巨大的荣耀谁不想要世家想要,勋贵想要,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更想要。“父皇”李承乾突然越众而出,恭声道:“十五万汉奴在草原受尽苦楚,如今已经脱离突厥屠刀,如何安置这批同族堪称我大唐目前头等大事,儿臣在此请命,愿意划出名下一百座农庄,专门供养这些受苦受难的同胞。”李世民哈哈一笑,赞道:“承乾不错,你能体察百姓,朕心中很是高兴。”李承乾大为兴奋,连忙恭声道:“儿臣乃是大唐储君,汉家百姓即是父皇您麾下之民,也是儿臣麾下之民。为国为民乃是君之职责,儿臣必然要将这些同族解救于水火之中,让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这话有点不太对劲了,通篇不提韩跃的功劳,渐渐开始把自己塞到事件主角上去,细听李承乾这话,分明是刻意忽视韩跃解救之功,重点宣扬安置百姓的重要性。摘果子,这是赤裸裸的摘果子,偏偏心向韩跃的一帮国公皆在东北,如今朝堂上留下的大臣不是世家出身就是儒家子弟,竟无一人出来说句公道话。“父皇,还请您下旨准允,并派红翎急使飞扑东北,让那个韩跃尽早护送汉奴归家”他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偷偷观察一眼李世民,随即语带所指道:“东北乃是苦寒风霜之地,汉奴们经年遭受磨难,眼看终于有了回家希望,却被韩跃扣住不放,儿臣觉得此人行事十分不妥。他扣住这批汉奴不放,分明是为了博取名声,如此置汉奴苦难于不顾,实在令人担忧”“是么那么承乾你呢你又是为了什么”李世民淡淡一笑。李承乾郑重道:“儿臣乃是一国储君,自然不会贪图名声,儿臣只想献出一百座农庄,让那些汉奴满足归家心愿,从此过上安稳生活。”李世民随意拍了拍龙椅扶手,笑眯眯道:“承乾吾儿,终于也长大了”他这话似是夸赞,又似是别有所指,李承乾一时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光往两侧朝臣微微一扫。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帮人,纷纷出言赞叹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称国之储君典范。臣等为陛下贺,我大唐有此贤德储君,臣等为陛下庆贺。”李承乾趁机道:“父皇,还请速速下旨,斥令韩跃放归汉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儿臣身为储君勉强可做,他一个侯爷还没有资格。”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飘忽,他看着这个十五岁都不到的儿子,忽然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意味深长道:“东北虽然苦寒,但却建有当世第一大城,韩跃生性仁厚,汉奴的生活未必就会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绝了李承乾的请求。太子被拒绝,最开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岁,李泰却只有十四岁,然而这个十四岁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聪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当众夸奖,隔三岔五就有封赏赐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泾阳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称泾阳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泾阳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经告诫儿臣说,只要是泾阳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发现母后说的一点不差。”李泰很聪明,真的很聪明,这小子开口就怼李承乾,话语之间却无限推崇韩跃。果然李世民听了龙颜大悦,称赞道:“青雀不错,你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见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书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会散朝后便让人拿来,算是给你的赏赐。”皇帝当众宣布赏赐,这就是宠爱的一种表现,李泰笑嘻嘻行礼,故作呆萌道:“儿臣感谢父皇,总是给我古书,让我能懂圣人之语。”李世民“嗯”了一声,他现在心情不错,忍不住询问李泰道:“青雀不妨说说,对待汉奴之事该如何处理朕知道你虽然年纪尚幼,然而胸中自有乾坤,来来来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当是朕对你饱学圣人之言的一次测验”“汉奴之事很简单,交给泾阳侯便可”李泰一脸坚定。满朝文武都是一愣,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魏王明明也觊觎皇位,怎么会将汉奴拱手让人这分明是资敌嘛。第290章 我杀了好几万突厥人“你让朕把汉奴交给韩跃”李世民也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李承乾,转头打趣李泰道:“太子一心想要汉奴,青雀为何不帮他进言”“大哥有私心,但是泾阳侯没有”李泰小脸上显出很郑重的样子,看似呆萌小儿,又似崇拜韩跃,大声道:“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一行一举无不为民。他改良水车造福天下,培育地瓜养育众生,一座关外互市每年为大唐创造几百万财富,养活了数十万百姓。如今又建设了沈阳城,十五万汉奴正好可以牧养。”李世民哈哈大笑,点头赞道:“青雀所言正合朕意,既然你极力推举,那么朕便同意你之请求,将十五万汉奴留在东北。”李泰笑嘻嘻道:“十五万可不够啊父皇,儿臣听说沈阳城建设极其雄伟,其规格足有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可是能够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城。”他刻意将“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句话咬得极重,言语之中已经凸显出险恶之意。偏偏李世民目光悄悄一闪,皇帝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反而直接问道:“青雀到底是何意思不妨跟朕明说,小小年纪也学会绕弯子,该打。”“嘻嘻”李泰吐了吐舌头,他见李世民并不在意沈阳城大小,心中虽然很是失望,脸上却一点没有表露出来,恭敬回答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再发河北山东之民五十五万出关”“再发百姓出关”李世民微微怔住。“是啊”李泰一脸萌呆笑容,憨厚道:“如今沈阳城有三十万百姓和十五万汉奴,父皇可再发五十五万百姓过去,给泾阳侯凑足一百万之数。”好大的气魄,好大的口吻,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泰,意味深长道:“如今东北才刚起步,若是征发如此之众过去,百万人同时要吃要喝,韩跃背负的压力会很大啊。”“父皇勿须担忧,泾阳侯一心为民,百万人又如何,他肯定养的起”李泰笑得很甜。满朝之臣面面相觑,有那聪明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李泰的打算,这是要拿人口拖死韩跃啊。上百万人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庞大的人口突然抛出来让人养活,便是大唐户部都有些发憷。偏偏李世民却猛然一笑,哈哈道:“青雀说的很对,朕便采纳你之进言,再发五十五万百姓出关”皇帝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在这个小儿子胖胖的脸蛋上扫了一扫,淡淡道:“你猜的一点没错,他肯定能养得起。”说完此话猛然一甩袍袖,轻喝道:“退朝”皇帝龙行虎步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朝臣。太子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鼻子里发出不屑轻哼,淡淡说道:“青雀常以熟读圣人之言自夸,你可曾记得书中有一句话”“大哥还请不吝赐教”李泰笑嘻嘻拱手,表现的彬彬有礼。李承乾呸了一口,冷哼道:“大忠似奸,诚为可笑,父皇目光如炬,你那些手段太稚嫩了一点。”太子说完这话,转身也出了朝堂。李泰脸上一直挂着呆萌微笑,他静静站在朝堂之中,目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然后又目送满朝大臣离去,直到所有人都出了宫殿,他才缓缓转过了脑袋,目光炯炯盯着朝堂上的龙椅。“太子大哥可惜都是假的,你注定只是个老二”这小子喃喃自语,胖嘟嘟的脸上忽然显出一丝阴冷,森然道:“我却不想当老三,关外那个人的威胁,比你大”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心机诚为可怕。他再次看了龙椅一眼,忽然转身出了上朝的宫殿,胖敦敦的身躯站在宫殿门口,负手眺望远方,似乎想穿越千山万水,一直看到东北沈阳城的景象。沈阳城现在很忙,城中到处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清理积雪。持续四五天的暴雪终于停了,然而天气越发显得寒冷。自古民间就有谚语,叫做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但是却有生活经验,总结的东西一向很准。按照后世理论来说,下雪的时候冰核凝聚会释放热量,所以天气不算冷。化雪需要吸纳热量,自然感觉更加严寒。不过再怎么严寒,也挡不住百姓李世民随意拍了拍龙椅扶手,笑眯眯道:“承乾吾儿,终于也长大了”他这话似是夸赞,又似是别有所指,李承乾一时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光往两侧朝臣微微一扫。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帮人,纷纷出言赞叹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称国之储君典范。臣等为陛下贺,我大唐有此贤德储君,臣等为陛下庆贺。”李承乾趁机道:“父皇,还请速速下旨,斥令韩跃放归汉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儿臣身为储君勉强可做,他一个侯爷还没有资格。”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飘忽,他看着这个十五岁都不到的儿子,忽然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意味深长道:“东北虽然苦寒,但却建有当世第一大城,韩跃生性仁厚,汉奴的生活未必就会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绝了李承乾的请求。太子被拒绝,最开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岁,李泰却只有十四岁,然而这个十四岁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聪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当众夸奖,隔三岔五就有封赏赐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泾阳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称泾阳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泾阳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经告诫儿臣说,只要是泾阳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发现母后说的一点不差。”李泰很聪明,真的很聪明,这小子开口就怼李承乾,话语之间却无限推崇韩跃。果然李世民听了龙颜大悦,称赞道:“青雀不错,你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见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书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会散朝后便让人拿来,算是给你的赏赐。”皇帝当众宣布赏赐,这就是宠爱的一种表现,李泰笑嘻嘻行礼,故作呆萌道:“儿臣感谢父皇,总是给我古书,让我能懂圣人之语。”李世民“嗯”了一声,他现在心情不错,忍不住询问李泰道:“青雀不妨说说,对待汉奴之事该如何处理朕知道你虽然年纪尚幼,然而胸中自有乾坤,来来来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当是朕对你饱学圣人之言的一次测验”“汉奴之事很简单,交给泾阳侯便可”李泰一脸坚定。满朝文武都是一愣,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魏王明明也觊觎皇位,怎么会将汉奴拱手让人这分明是资敌嘛。第290章 我杀了好几万突厥人“你让朕把汉奴交给韩跃”李世民也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李承乾,转头打趣李泰道:“太子一心想要汉奴,青雀为何不帮他进言”“大哥有私心,但是泾阳侯没有”李泰小脸上显出很郑重的样子,看似呆萌小儿,又似崇拜韩跃,大声道:“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一行一举无不为民。他改良水车造福天下,培育地瓜养育众生,一座关外互市每年为大唐创造几百万财富,养活了数十万百姓。如今又建设了沈阳城,十五万汉奴正好可以牧养。”李世民哈哈大笑,点头赞道:“青雀所言正合朕意,既然你极力推举,那么朕便同意你之请求,将十五万汉奴留在东北。”李泰笑嘻嘻道:“十五万可不够啊父皇,儿臣听说沈阳城建设极其雄伟,其规格足有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可是能够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城。”他刻意将“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句话咬得极重,言语之中已经凸显出险恶之意。偏偏李世民目光悄悄一闪,皇帝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反而直接问道:“青雀到底是何意思不妨跟朕明说,小小年纪也学会绕弯子,该打。”“嘻嘻”李泰吐了吐舌头,他见李世民并不在意沈阳城大小,心中虽然很是失望,脸上却一点没有表露出来,恭敬回答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再发河北山东之民五十五万出关”“再发百姓出关”李世民微微怔住。“是啊”李泰一脸萌呆笑容,憨厚道:“如今沈阳城有三十万百姓和十五万汉奴,父皇可再发五十五万百姓过去,给泾阳侯凑足一百万之数。”好大的气魄,好大的口吻,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泰,意味深长道:“如今东北才刚起步,若是征发如此之众过去,百万人同时要吃要喝,韩跃背负的压力会很大啊。”“父皇勿须担忧,泾阳侯一心为民,百万人又如何,他肯定养的起”李泰笑得很甜。满朝之臣面面相觑,有那聪明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李泰的打算,这是要拿人口拖死韩跃啊。上百万人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庞大的人口突然抛出来让人养活,便是大唐户部都有些发憷。偏偏李世民却猛然一笑,哈哈道:“青雀说的很对,朕便采纳你之进言,再发五十五万百姓出关”皇帝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在这个小儿子胖胖的脸蛋上扫了一扫,淡淡道:“你猜的一点没错,他肯定能养得起。”说完此话猛然一甩袍袖,轻喝道:“退朝”皇帝龙行虎步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朝臣。太子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鼻子里发出不屑轻哼,淡淡说道:“青雀常以熟读圣人之言自夸,你可曾记得书中有一句话”“大哥还请不吝赐教”李泰笑嘻嘻拱手,表现的彬彬有礼。李承乾呸了一口,冷哼道:“大忠似奸,诚为可笑,父皇目光如炬,你那些手段太稚嫩了一点。”太子说完这话,转身也出了朝堂。李泰脸上一直挂着呆萌微笑,他静静站在朝堂之中,目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然后又目送满朝大臣离去,直到所有人都出了宫殿,他才缓缓转过了脑袋,目光炯炯盯着朝堂上的龙椅。“太子大哥可惜都是假的,你注定只是个老二”这小子喃喃自语,胖嘟嘟的脸上忽然显出一丝阴冷,森然道:“我却不想当老三,关外那个人的威胁,比你大”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心机诚为可怕。他再次看了龙椅一眼,忽然转身出了上朝的宫殿,胖敦敦的身躯站在宫殿门口,负手眺望远方,似乎想穿越千山万水,一直看到东北沈阳城的景象。沈阳城现在很忙,城中到处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清理积雪。持续四五天的暴雪终于停了,然而天气越发显得寒冷。自古民间就有谚语,叫做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但是却有生活经验,总结的东西一向很准。按照后世理论来说,下雪的时候冰核凝聚会释放热量,所以天气不算冷。化雪需要吸纳热量,自然感觉更加严寒。不过再怎么严寒,也挡不住百姓李世民随意拍了拍龙椅扶手,笑眯眯道:“承乾吾儿,终于也长大了”他这话似是夸赞,又似是别有所指,李承乾一时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光往两侧朝臣微微一扫。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帮人,纷纷出言赞叹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称国之储君典范。臣等为陛下贺,我大唐有此贤德储君,臣等为陛下庆贺。”李承乾趁机道:“父皇,还请速速下旨,斥令韩跃放归汉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儿臣身为储君勉强可做,他一个侯爷还没有资格。”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飘忽,他看着这个十五岁都不到的儿子,忽然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意味深长道:“东北虽然苦寒,但却建有当世第一大城,韩跃生性仁厚,汉奴的生活未必就会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绝了李承乾的请求。太子被拒绝,最开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岁,李泰却只有十四岁,然而这个十四岁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聪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当众夸奖,隔三岔五就有封赏赐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泾阳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称泾阳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泾阳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经告诫儿臣说,只要是泾阳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发现母后说的一点不差。”李泰很聪明,真的很聪明,这小子开口就怼李承乾,话语之间却无限推崇韩跃。果然李世民听了龙颜大悦,称赞道:“青雀不错,你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见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书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会散朝后便让人拿来,算是给你的赏赐。”皇帝当众宣布赏赐,这就是宠爱的一种表现,李泰笑嘻嘻行礼,故作呆萌道:“儿臣感谢父皇,总是给我古书,让我能懂圣人之语。”李世民“嗯”了一声,他现在心情不错,忍不住询问李泰道:“青雀不妨说说,对待汉奴之事该如何处理朕知道你虽然年纪尚幼,然而胸中自有乾坤,来来来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当是朕对你饱学圣人之言的一次测验”“汉奴之事很简单,交给泾阳侯便可”李泰一脸坚定。满朝文武都是一愣,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魏王明明也觊觎皇位,怎么会将汉奴拱手让人这分明是资敌嘛。第290章 我杀了好几万突厥人“你让朕把汉奴交给韩跃”李世民也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李承乾,转头打趣李泰道:“太子一心想要汉奴,青雀为何不帮他进言”“大哥有私心,但是泾阳侯没有”李泰小脸上显出很郑重的样子,看似呆萌小儿,又似崇拜韩跃,大声道:“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一行一举无不为民。他改良水车造福天下,培育地瓜养育众生,一座关外互市每年为大唐创造几百万财富,养活了数十万百姓。如今又建设了沈阳城,十五万汉奴正好可以牧养。”李世民哈哈大笑,点头赞道:“青雀所言正合朕意,既然你极力推举,那么朕便同意你之请求,将十五万汉奴留在东北。”李泰笑嘻嘻道:“十五万可不够啊父皇,儿臣听说沈阳城建设极其雄伟,其规格足有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可是能够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城。”他刻意将“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句话咬得极重,言语之中已经凸显出险恶之意。偏偏李世民目光悄悄一闪,皇帝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反而直接问道:“青雀到底是何意思不妨跟朕明说,小小年纪也学会绕弯子,该打。”“嘻嘻”李泰吐了吐舌头,他见李世民并不在意沈阳城大小,心中虽然很是失望,脸上却一点没有表露出来,恭敬回答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再发河北山东之民五十五万出关”“再发百姓出关”李世民微微怔住。“是啊”李泰一脸萌呆笑容,憨厚道:“如今沈阳城有三十万百姓和十五万汉奴,父皇可再发五十五万百姓过去,给泾阳侯凑足一百万之数。”好大的气魄,好大的口吻,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泰,意味深长道:“如今东北才刚起步,若是征发如此之众过去,百万人同时要吃要喝,韩跃背负的压力会很大啊。”“父皇勿须担忧,泾阳侯一心为民,百万人又如何,他肯定养的起”李泰笑得很甜。满朝之臣面面相觑,有那聪明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李泰的打算,这是要拿人口拖死韩跃啊。上百万人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庞大的人口突然抛出来让人养活,便是大唐户部都有些发憷。偏偏李世民却猛然一笑,哈哈道:“青雀说的很对,朕便采纳你之进言,再发五十五万百姓出关”皇帝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在这个小儿子胖胖的脸蛋上扫了一扫,淡淡道:“你猜的一点没错,他肯定能养得起。”说完此话猛然一甩袍袖,轻喝道:“退朝”皇帝龙行虎步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朝臣。太子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鼻子里发出不屑轻哼,淡淡说道:“青雀常以熟读圣人之言自夸,你可曾记得书中有一句话”“大哥还请不吝赐教”李泰笑嘻嘻拱手,表现的彬彬有礼。李承乾呸了一口,冷哼道:“大忠似奸,诚为可笑,父皇目光如炬,你那些手段太稚嫩了一点。”太子说完这话,转身也出了朝堂。李泰脸上一直挂着呆萌微笑,他静静站在朝堂之中,目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然后又目送满朝大臣离去,直到所有人都出了宫殿,他才缓缓转过了脑袋,目光炯炯盯着朝堂上的龙椅。“太子大哥可惜都是假的,你注定只是个老二”这小子喃喃自语,胖嘟嘟的脸上忽然显出一丝阴冷,森然道:“我却不想当老三,关外那个人的威胁,比你大”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心机诚为可怕。他再次看了龙椅一眼,忽然转身出了上朝的宫殿,胖敦敦的身躯站在宫殿门口,负手眺望远方,似乎想穿越千山万水,一直看到东北沈阳城的景象。沈阳城现在很忙,城中到处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清理积雪。持续四五天的暴雪终于停了,然而天气越发显得寒冷。自古民间就有谚语,叫做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但是却有生活经验,总结的东西一向很准。按照后世理论来说,下雪的时候冰核凝聚会释放热量,所以天气不算冷。化雪需要吸纳热量,自然感觉更加严寒。不过再怎么严寒,也挡不住百姓李世民随意拍了拍龙椅扶手,笑眯眯道:“承乾吾儿,终于也长大了”他这话似是夸赞,又似是别有所指,李承乾一时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光往两侧朝臣微微一扫。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帮人,纷纷出言赞叹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称国之储君典范。臣等为陛下贺,我大唐有此贤德储君,臣等为陛下庆贺。”李承乾趁机道:“父皇,还请速速下旨,斥令韩跃放归汉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儿臣身为储君勉强可做,他一个侯爷还没有资格。”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飘忽,他看着这个十五岁都不到的儿子,忽然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意味深长道:“东北虽然苦寒,但却建有当世第一大城,韩跃生性仁厚,汉奴的生活未必就会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绝了李承乾的请求。太子被拒绝,最开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岁,李泰却只有十四岁,然而这个十四岁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聪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当众夸奖,隔三岔五就有封赏赐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泾阳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称泾阳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泾阳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经告诫儿臣说,只要是泾阳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发现母后说的一点不差。”李泰很聪明,真的很聪明,这小子开口就怼李承乾,话语之间却无限推崇韩跃。果然李世民听了龙颜大悦,称赞道:“青雀不错,你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见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书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会散朝后便让人拿来,算是给你的赏赐。”皇帝当众宣布赏赐,这就是宠爱的一种表现,李泰笑嘻嘻行礼,故作呆萌道:“儿臣感谢父皇,总是给我古书,让我能懂圣人之语。”李世民“嗯”了一声,他现在心情不错,忍不住询问李泰道:“青雀不妨说说,对待汉奴之事该如何处理朕知道你虽然年纪尚幼,然而胸中自有乾坤,来来来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当是朕对你饱学圣人之言的一次测验”“汉奴之事很简单,交给泾阳侯便可”李泰一脸坚定。满朝文武都是一愣,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魏王明明也觊觎皇位,怎么会将汉奴拱手让人这分明是资敌嘛。第290章 我杀了好几万突厥人“你让朕把汉奴交给韩跃”李世民也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李承乾,转头打趣李泰道:“太子一心想要汉奴,青雀为何不帮他进言”“大哥有私心,但是泾阳侯没有”李泰小脸上显出很郑重的样子,看似呆萌小儿,又似崇拜韩跃,大声道:“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一行一举无不为民。他改良水车造福天下,培育地瓜养育众生,一座关外互市每年为大唐创造几百万财富,养活了数十万百姓。如今又建设了沈阳城,十五万汉奴正好可以牧养。”李世民哈哈大笑,点头赞道:“青雀所言正合朕意,既然你极力推举,那么朕便同意你之请求,将十五万汉奴留在东北。”李泰笑嘻嘻道:“十五万可不够啊父皇,儿臣听说沈阳城建设极其雄伟,其规格足有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可是能够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城。”他刻意将“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句话咬得极重,言语之中已经凸显出险恶之意。偏偏李世民目光悄悄一闪,皇帝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反而直接问道:“青雀到底是何意思不妨跟朕明说,小小年纪也学会绕弯子,该打。”“嘻嘻”李泰吐了吐舌头,他见李世民并不在意沈阳城大小,心中虽然很是失望,脸上却一点没有表露出来,恭敬回答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再发河北山东之民五十五万出关”“再发百姓出关”李世民微微怔住。“是啊”李泰一脸萌呆笑容,憨厚道:“如今沈阳城有三十万百姓和十五万汉奴,父皇可再发五十五万百姓过去,给泾阳侯凑足一百万之数。”好大的气魄,好大的口吻,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泰,意味深长道:“如今东北才刚起步,若是征发如此之众过去,百万人同时要吃要喝,韩跃背负的压力会很大啊。”“父皇勿须担忧,泾阳侯一心为民,百万人又如何,他肯定养的起”李泰笑得很甜。满朝之臣面面相觑,有那聪明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李泰的打算,这是要拿人口拖死韩跃啊。上百万人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庞大的人口突然抛出来让人养活,便是大唐户部都有些发憷。偏偏李世民却猛然一笑,哈哈道:“青雀说的很对,朕便采纳你之进言,再发五十五万百姓出关”皇帝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在这个小儿子胖胖的脸蛋上扫了一扫,淡淡道:“你猜的一点没错,他肯定能养得起。”说完此话猛然一甩袍袖,轻喝道:“退朝”皇帝龙行虎步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朝臣。太子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鼻子里发出不屑轻哼,淡淡说道:“青雀常以熟读圣人之言自夸,你可曾记得书中有一句话”“大哥还请不吝赐教”李泰笑嘻嘻拱手,表现的彬彬有礼。李承乾呸了一口,冷哼道:“大忠似奸,诚为可笑,父皇目光如炬,你那些手段太稚嫩了一点。”太子说完这话,转身也出了朝堂。李泰脸上一直挂着呆萌微笑,他静静站在朝堂之中,目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然后又目送满朝大臣离去,直到所有人都出了宫殿,他才缓缓转过了脑袋,目光炯炯盯着朝堂上的龙椅。“太子大哥可惜都是假的,你注定只是个老二”这小子喃喃自语,胖嘟嘟的脸上忽然显出一丝阴冷,森然道:“我却不想当老三,关外那个人的威胁,比你大”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心机诚为可怕。他再次看了龙椅一眼,忽然转身出了上朝的宫殿,胖敦敦的身躯站在宫殿门口,负手眺望远方,似乎想穿越千山万水,一直看到东北沈阳城的景象。沈阳城现在很忙,城中到处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清理积雪。持续四五天的暴雪终于停了,然而天气越发显得寒冷。自古民间就有谚语,叫做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但是却有生活经验,总结的东西一向很准。按照后世理论来说,下雪的时候冰核凝聚会释放热量,所以天气不算冷。化雪需要吸纳热量,自然感觉更加严寒。不过再怎么严寒,也挡不住百姓李世民随意拍了拍龙椅扶手,笑眯眯道:“承乾吾儿,终于也长大了”他这话似是夸赞,又似是别有所指,李承乾一时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光往两侧朝臣微微一扫。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帮人,纷纷出言赞叹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称国之储君典范。臣等为陛下贺,我大唐有此贤德储君,臣等为陛下庆贺。”李承乾趁机道:“父皇,还请速速下旨,斥令韩跃放归汉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儿臣身为储君勉强可做,他一个侯爷还没有资格。”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飘忽,他看着这个十五岁都不到的儿子,忽然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意味深长道:“东北虽然苦寒,但却建有当世第一大城,韩跃生性仁厚,汉奴的生活未必就会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绝了李承乾的请求。太子被拒绝,最开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岁,李泰却只有十四岁,然而这个十四岁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聪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当众夸奖,隔三岔五就有封赏赐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泾阳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称泾阳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泾阳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经告诫儿臣说,只要是泾阳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发现母后说的一点不差。”李泰很聪明,真的很聪明,这小子开口就怼李承乾,话语之间却无限推崇韩跃。果然李世民听了龙颜大悦,称赞道:“青雀不错,你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见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书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会散朝后便让人拿来,算是给你的赏赐。”皇帝当众宣布赏赐,这就是宠爱的一种表现,李泰笑嘻嘻行礼,故作呆萌道:“儿臣感谢父皇,总是给我古书,让我能懂圣人之语。”李世民“嗯”了一声,他现在心情不错,忍不住询问李泰道:“青雀不妨说说,对待汉奴之事该如何处理朕知道你虽然年纪尚幼,然而胸中自有乾坤,来来来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当是朕对你饱学圣人之言的一次测验”“汉奴之事很简单,交给泾阳侯便可”李泰一脸坚定。满朝文武都是一愣,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魏王明明也觊觎皇位,怎么会将汉奴拱手让人这分明是资敌嘛。第290章 我杀了好几万突厥人“你让朕把汉奴交给韩跃”李世民也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李承乾,转头打趣李泰道:“太子一心想要汉奴,青雀为何不帮他进言”“大哥有私心,但是泾阳侯没有”李泰小脸上显出很郑重的样子,看似呆萌小儿,又似崇拜韩跃,大声道:“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一行一举无不为民。他改良水车造福天下,培育地瓜养育众生,一座关外互市每年为大唐创造几百万财富,养活了数十万百姓。如今又建设了沈阳城,十五万汉奴正好可以牧养。”李世民哈哈大笑,点头赞道:“青雀所言正合朕意,既然你极力推举,那么朕便同意你之请求,将十五万汉奴留在东北。”李泰笑嘻嘻道:“十五万可不够啊父皇,儿臣听说沈阳城建设极其雄伟,其规格足有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可是能够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城。”他刻意将“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句话咬得极重,言语之中已经凸显出险恶之意。偏偏李世民目光悄悄一闪,皇帝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反而直接问道:“青雀到底是何意思不妨跟朕明说,小小年纪也学会绕弯子,该打。”“嘻嘻”李泰吐了吐舌头,他见李世民并不在意沈阳城大小,心中虽然很是失望,脸上却一点没有表露出来,恭敬回答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再发河北山东之民五十五万出关”“再发百姓出关”李世民微微怔住。“是啊”李泰一脸萌呆笑容,憨厚道:“如今沈阳城有三十万百姓和十五万汉奴,父皇可再发五十五万百姓过去,给泾阳侯凑足一百万之数。”好大的气魄,好大的口吻,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泰,意味深长道:“如今东北才刚起步,若是征发如此之众过去,百万人同时要吃要喝,韩跃背负的压力会很大啊。”“父皇勿须担忧,泾阳侯一心为民,百万人又如何,他肯定养的起”李泰笑得很甜。满朝之臣面面相觑,有那聪明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李泰的打算,这是要拿人口拖死韩跃啊。上百万人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庞大的人口突然抛出来让人养活,便是大唐户部都有些发憷。偏偏李世民却猛然一笑,哈哈道:“青雀说的很对,朕便采纳你之进言,再发五十五万百姓出关”皇帝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在这个小儿子胖胖的脸蛋上扫了一扫,淡淡道:“你猜的一点没错,他肯定能养得起。”说完此话猛然一甩袍袖,轻喝道:“退朝”皇帝龙行虎步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朝臣。太子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鼻子里发出不屑轻哼,淡淡说道:“青雀常以熟读圣人之言自夸,你可曾记得书中有一句话”“大哥还请不吝赐教”李泰笑嘻嘻拱手,表现的彬彬有礼。李承乾呸了一口,冷哼道:“大忠似奸,诚为可笑,父皇目光如炬,你那些手段太稚嫩了一点。”太子说完这话,转身也出了朝堂。李泰脸上一直挂着呆萌微笑,他静静站在朝堂之中,目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然后又目送满朝大臣离去,直到所有人都出了宫殿,他才缓缓转过了脑袋,目光炯炯盯着朝堂上的龙椅。“太子大哥可惜都是假的,你注定只是个老二”这小子喃喃自语,胖嘟嘟的脸上忽然显出一丝阴冷,森然道:“我却不想当老三,关外那个人的威胁,比你大”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心机诚为可怕。他再次看了龙椅一眼,忽然转身出了上朝的宫殿,胖敦敦的身躯站在宫殿门口,负手眺望远方,似乎想穿越千山万水,一直看到东北沈阳城的景象。沈阳城现在很忙,城中到处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清理积雪。持续四五天的暴雪终于停了,然而天气越发显得寒冷。自古民间就有谚语,叫做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但是却有生活经验,总结的东西一向很准。按照后世理论来说,下雪的时候冰核凝聚会释放热量,所以天气不算冷。化雪需要吸纳热量,自然感觉更加严寒。不过再怎么严寒,也挡不住百姓李世民随意拍了拍龙椅扶手,笑眯眯道:“承乾吾儿,终于也长大了”他这话似是夸赞,又似是别有所指,李承乾一时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光往两侧朝臣微微一扫。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帮人,纷纷出言赞叹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称国之储君典范。臣等为陛下贺,我大唐有此贤德储君,臣等为陛下庆贺。”李承乾趁机道:“父皇,还请速速下旨,斥令韩跃放归汉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儿臣身为储君勉强可做,他一个侯爷还没有资格。”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飘忽,他看着这个十五岁都不到的儿子,忽然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意味深长道:“东北虽然苦寒,但却建有当世第一大城,韩跃生性仁厚,汉奴的生活未必就会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绝了李承乾的请求。太子被拒绝,最开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岁,李泰却只有十四岁,然而这个十四岁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聪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当众夸奖,隔三岔五就有封赏赐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泾阳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称泾阳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泾阳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经告诫儿臣说,只要是泾阳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发现母后说的一点不差。”李泰很聪明,真的很聪明,这小子开口就怼李承乾,话语之间却无限推崇韩跃。果然李世民听了龙颜大悦,称赞道:“青雀不错,你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见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书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会散朝后便让人拿来,算是给你的赏赐。”皇帝当众宣布赏赐,这就是宠爱的一种表现,李泰笑嘻嘻行礼,故作呆萌道:“儿臣感谢父皇,总是给我古书,让我能懂圣人之语。”李世民“嗯”了一声,他现在心情不错,忍不住询问李泰道:“青雀不妨说说,对待汉奴之事该如何处理朕知道你虽然年纪尚幼,然而胸中自有乾坤,来来来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当是朕对你饱学圣人之言的一次测验”“汉奴之事很简单,交给泾阳侯便可”李泰一脸坚定。满朝文武都是一愣,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魏王明明也觊觎皇位,怎么会将汉奴拱手让人这分明是资敌嘛。第290章 我杀了好几万突厥人“你让朕把汉奴交给韩跃”李世民也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李承乾,转头打趣李泰道:“太子一心想要汉奴,青雀为何不帮他进言”“大哥有私心,但是泾阳侯没有”李泰小脸上显出很郑重的样子,看似呆萌小儿,又似崇拜韩跃,大声道:“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一行一举无不为民。他改良水车造福天下,培育地瓜养育众生,一座关外互市每年为大唐创造几百万财富,养活了数十万百姓。如今又建设了沈阳城,十五万汉奴正好可以牧养。”李世民哈哈大笑,点头赞道:“青雀所言正合朕意,既然你极力推举,那么朕便同意你之请求,将十五万汉奴留在东北。”李泰笑嘻嘻道:“十五万可不够啊父皇,儿臣听说沈阳城建设极其雄伟,其规格足有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可是能够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城。”他刻意将“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句话咬得极重,言语之中已经凸显出险恶之意。偏偏李世民目光悄悄一闪,皇帝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反而直接问道:“青雀到底是何意思不妨跟朕明说,小小年纪也学会绕弯子,该打。”“嘻嘻”李泰吐了吐舌头,他见李世民并不在意沈阳城大小,心中虽然很是失望,脸上却一点没有表露出来,恭敬回答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再发河北山东之民五十五万出关”“再发百姓出关”李世民微微怔住。“是啊”李泰一脸萌呆笑容,憨厚道:“如今沈阳城有三十万百姓和十五万汉奴,父皇可再发五十五万百姓过去,给泾阳侯凑足一百万之数。”好大的气魄,好大的口吻,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泰,意味深长道:“如今东北才刚起步,若是征发如此之众过去,百万人同时要吃要喝,韩跃背负的压力会很大啊。”“父皇勿须担忧,泾阳侯一心为民,百万人又如何,他肯定养的起”李泰笑得很甜。满朝之臣面面相觑,有那聪明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李泰的打算,这是要拿人口拖死韩跃啊。上百万人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庞大的人口突然抛出来让人养活,便是大唐户部都有些发憷。偏偏李世民却猛然一笑,哈哈道:“青雀说的很对,朕便采纳你之进言,再发五十五万百姓出关”皇帝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在这个小儿子胖胖的脸蛋上扫了一扫,淡淡道:“你猜的一点没错,他肯定能养得起。”说完此话猛然一甩袍袖,轻喝道:“退朝”皇帝龙行虎步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朝臣。太子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鼻子里发出不屑轻哼,淡淡说道:“青雀常以熟读圣人之言自夸,你可曾记得书中有一句话”“大哥还请不吝赐教”李泰笑嘻嘻拱手,表现的彬彬有礼。李承乾呸了一口,冷哼道:“大忠似奸,诚为可笑,父皇目光如炬,你那些手段太稚嫩了一点。”太子说完这话,转身也出了朝堂。李泰脸上一直挂着呆萌微笑,他静静站在朝堂之中,目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然后又目送满朝大臣离去,直到所有人都出了宫殿,他才缓缓转过了脑袋,目光炯炯盯着朝堂上的龙椅。“太子大哥可惜都是假的,你注定只是个老二”这小子喃喃自语,胖嘟嘟的脸上忽然显出一丝阴冷,森然道:“我却不想当老三,关外那个人的威胁,比你大”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心机诚为可怕。他再次看了龙椅一眼,忽然转身出了上朝的宫殿,胖敦敦的身躯站在宫殿门口,负手眺望远方,似乎想穿越千山万水,一直看到东北沈阳城的景象。沈阳城现在很忙,城中到处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清理积雪。持续四五天的暴雪终于停了,然而天气越发显得寒冷。自古民间就有谚语,叫做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但是却有生活经验,总结的东西一向很准。按照后世理论来说,下雪的时候冰核凝聚会释放热量,所以天气不算冷。化雪需要吸纳热量,自然感觉更加严寒。不过再怎么严寒,也挡不住百姓李世民随意拍了拍龙椅扶手,笑眯眯道:“承乾吾儿,终于也长大了”他这话似是夸赞,又似是别有所指,李承乾一时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光往两侧朝臣微微一扫。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帮人,纷纷出言赞叹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称国之储君典范。臣等为陛下贺,我大唐有此贤德储君,臣等为陛下庆贺。”李承乾趁机道:“父皇,还请速速下旨,斥令韩跃放归汉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儿臣身为储君勉强可做,他一个侯爷还没有资格。”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飘忽,他看着这个十五岁都不到的儿子,忽然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意味深长道:“东北虽然苦寒,但却建有当世第一大城,韩跃生性仁厚,汉奴的生活未必就会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绝了李承乾的请求。太子被拒绝,最开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岁,李泰却只有十四岁,然而这个十四岁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聪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当众夸奖,隔三岔五就有封赏赐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泾阳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称泾阳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泾阳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经告诫儿臣说,只要是泾阳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发现母后说的一点不差。”李泰很聪明,真的很聪明,这小子开口就怼李承乾,话语之间却无限推崇韩跃。果然李世民听了龙颜大悦,称赞道:“青雀不错,你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见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书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会散朝后便让人拿来,算是给你的赏赐。”皇帝当众宣布赏赐,这就是宠爱的一种表现,李泰笑嘻嘻行礼,故作呆萌道:“儿臣感谢父皇,总是给我古书,让我能懂圣人之语。”李世民“嗯”了一声,他现在心情不错,忍不住询问李泰道:“青雀不妨说说,对待汉奴之事该如何处理朕知道你虽然年纪尚幼,然而胸中自有乾坤,来来来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当是朕对你饱学圣人之言的一次测验”“汉奴之事很简单,交给泾阳侯便可”李泰一脸坚定。满朝文武都是一愣,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魏王明明也觊觎皇位,怎么会将汉奴拱手让人这分明是资敌嘛。第290章 我杀了好几万突厥人“你让朕把汉奴交给韩跃”李世民也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李承乾,转头打趣李泰道:“太子一心想要汉奴,青雀为何不帮他进言”“大哥有私心,但是泾阳侯没有”李泰小脸上显出很郑重的样子,看似呆萌小儿,又似崇拜韩跃,大声道:“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一行一举无不为民。他改良水车造福天下,培育地瓜养育众生,一座关外互市每年为大唐创造几百万财富,养活了数十万百姓。如今又建设了沈阳城,十五万汉奴正好可以牧养。”李世民哈哈大笑,点头赞道:“青雀所言正合朕意,既然你极力推举,那么朕便同意你之请求,将十五万汉奴留在东北。”李泰笑嘻嘻道:“十五万可不够啊父皇,儿臣听说沈阳城建设极其雄伟,其规格足有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可是能够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城。”他刻意将“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句话咬得极重,言语之中已经凸显出险恶之意。偏偏李世民目光悄悄一闪,皇帝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反而直接问道:“青雀到底是何意思不妨跟朕明说,小小年纪也学会绕弯子,该打。”“嘻嘻”李泰吐了吐舌头,他见李世民并不在意沈阳城大小,心中虽然很是失望,脸上却一点没有表露出来,恭敬回答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再发河北山东之民五十五万出关”“再发百姓出关”李世民微微怔住。“是啊”李泰一脸萌呆笑容,憨厚道:“如今沈阳城有三十万百姓和十五万汉奴,父皇可再发五十五万百姓过去,给泾阳侯凑足一百万之数。”好大的气魄,好大的口吻,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泰,意味深长道:“如今东北才刚起步,若是征发如此之众过去,百万人同时要吃要喝,韩跃背负的压力会很大啊。”“父皇勿须担忧,泾阳侯一心为民,百万人又如何,他肯定养的起”李泰笑得很甜。满朝之臣面面相觑,有那聪明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李泰的打算,这是要拿人口拖死韩跃啊。上百万人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庞大的人口突然抛出来让人养活,便是大唐户部都有些发憷。偏偏李世民却猛然一笑,哈哈道:“青雀说的很对,朕便采纳你之进言,再发五十五万百姓出关”皇帝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在这个小儿子胖胖的脸蛋上扫了一扫,淡淡道:“你猜的一点没错,他肯定能养得起。”说完此话猛然一甩袍袖,轻喝道:“退朝”皇帝龙行虎步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朝臣。太子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鼻子里发出不屑轻哼,淡淡说道:“青雀常以熟读圣人之言自夸,你可曾记得书中有一句话”“大哥还请不吝赐教”李泰笑嘻嘻拱手,表现的彬彬有礼。李承乾呸了一口,冷哼道:“大忠似奸,诚为可笑,父皇目光如炬,你那些手段太稚嫩了一点。”太子说完这话,转身也出了朝堂。李泰脸上一直挂着呆萌微笑,他静静站在朝堂之中,目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然后又目送满朝大臣离去,直到所有人都出了宫殿,他才缓缓转过了脑袋,目光炯炯盯着朝堂上的龙椅。“太子大哥可惜都是假的,你注定只是个老二”这小子喃喃自语,胖嘟嘟的脸上忽然显出一丝阴冷,森然道:“我却不想当老三,关外那个人的威胁,比你大”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心机诚为可怕。他再次看了龙椅一眼,忽然转身出了上朝的宫殿,胖敦敦的身躯站在宫殿门口,负手眺望远方,似乎想穿越千山万水,一直看到东北沈阳城的景象。沈阳城现在很忙,城中到处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清理积雪。持续四五天的暴雪终于停了,然而天气越发显得寒冷。自古民间就有谚语,叫做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但是却有生活经验,总结的东西一向很准。按照后世理论来说,下雪的时候冰核凝聚会释放热量,所以天气不算冷。化雪需要吸纳热量,自然感觉更加严寒。不过再怎么严寒,也挡不住百姓李世民随意拍了拍龙椅扶手,笑眯眯道:“承乾吾儿,终于也长大了”他这话似是夸赞,又似是别有所指,李承乾一时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光往两侧朝臣微微一扫。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帮人,纷纷出言赞叹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称国之储君典范。臣等为陛下贺,我大唐有此贤德储君,臣等为陛下庆贺。”李承乾趁机道:“父皇,还请速速下旨,斥令韩跃放归汉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儿臣身为储君勉强可做,他一个侯爷还没有资格。”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飘忽,他看着这个十五岁都不到的儿子,忽然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意味深长道:“东北虽然苦寒,但却建有当世第一大城,韩跃生性仁厚,汉奴的生活未必就会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绝了李承乾的请求。太子被拒绝,最开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岁,李泰却只有十四岁,然而这个十四岁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聪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当众夸奖,隔三岔五就有封赏赐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泾阳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称泾阳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泾阳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经告诫儿臣说,只要是泾阳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发现母后说的一点不差。”李泰很聪明,真的很聪明,这小子开口就怼李承乾,话语之间却无限推崇韩跃。果然李世民听了龙颜大悦,称赞道:“青雀不错,你年纪虽然不大,然而见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书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会散朝后便让人拿来,算是给你的赏赐。”皇帝当众宣布赏赐,这就是宠爱的一种表现,李泰笑嘻嘻行礼,故作呆萌道:“儿臣感谢父皇,总是给我古书,让我能懂圣人之语。”李世民“嗯”了一声,他现在心情不错,忍不住询问李泰道:“青雀不妨说说,对待汉奴之事该如何处理朕知道你虽然年纪尚幼,然而胸中自有乾坤,来来来不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当是朕对你饱学圣人之言的一次测验”“汉奴之事很简单,交给泾阳侯便可”李泰一脸坚定。满朝文武都是一愣,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魏王明明也觊觎皇位,怎么会将汉奴拱手让人这分明是资敌嘛。第290章 我杀了好几万突厥人“你让朕把汉奴交给韩跃”李世民也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李承乾,转头打趣李泰道:“太子一心想要汉奴,青雀为何不帮他进言”“大哥有私心,但是泾阳侯没有”李泰小脸上显出很郑重的样子,看似呆萌小儿,又似崇拜韩跃,大声道:“儿臣纵观泾阳侯行事,一行一举无不为民。他改良水车造福天下,培育地瓜养育众生,一座关外互市每年为大唐创造几百万财富,养活了数十万百姓。如今又建设了沈阳城,十五万汉奴正好可以牧养。”李世民哈哈大笑,点头赞道:“青雀所言正合朕意,既然你极力推举,那么朕便同意你之请求,将十五万汉奴留在东北。”李泰笑嘻嘻道:“十五万可不够啊父皇,儿臣听说沈阳城建设极其雄伟,其规格足有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可是能够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城。”他刻意将“长安城五倍之大”这句话咬得极重,言语之中已经凸显出险恶之意。偏偏李世民目光悄悄一闪,皇帝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反而直接问道:“青雀到底是何意思不妨跟朕明说,小小年纪也学会绕弯子,该打。”“嘻嘻”李泰吐了吐舌头,他见李世民并不在意沈阳城大小,心中虽然很是失望,脸上却一点没有表露出来,恭敬回答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再发河北山东之民五十五万出关”“再发百姓出关”李世民微微怔住。“是啊”李泰一脸萌呆笑容,憨厚道:“如今沈阳城有三十万百姓和十五万汉奴,父皇可再发五十五万百姓过去,给泾阳侯凑足一百万之数。”好大的气魄,好大的口吻,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泰,意味深长道:“如今东北才刚起步,若是征发如此之众过去,百万人同时要吃要喝,韩跃背负的压力会很大啊。”“父皇勿须担忧,泾阳侯一心为民,百万人又如何,他肯定养的起”李泰笑得很甜。满朝之臣面面相觑,有那聪明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李泰的打算,这是要拿人口拖死韩跃啊。上百万人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庞大的人口突然抛出来让人养活,便是大唐户部都有些发憷。偏偏李世民却猛然一笑,哈哈道:“青雀说的很对,朕便采纳你之进言,再发五十五万百姓出关”皇帝说到这里微微一停,目光在这个小儿子胖胖的脸蛋上扫了一扫,淡淡道:“你猜的一点没错,他肯定能养得起。”说完此话猛然一甩袍袖,轻喝道:“退朝”皇帝龙行虎步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朝臣。太子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鼻子里发出不屑轻哼,淡淡说道:“青雀常以熟读圣人之言自夸,你可曾记得书中有一句话”“大哥还请不吝赐教”李泰笑嘻嘻拱手,表现的彬彬有礼。李承乾呸了一口,冷哼道:“大忠似奸,诚为可笑,父皇目光如炬,你那些手段太稚嫩了一点。”太子说完这话,转身也出了朝堂。李泰脸上一直挂着呆萌微笑,他静静站在朝堂之中,目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然后又目送满朝大臣离去,直到所有人都出了宫殿,他才缓缓转过了脑袋,目光炯炯盯着朝堂上的龙椅。“太子大哥可惜都是假的,你注定只是个老二”这小子喃喃自语,胖嘟嘟的脸上忽然显出一丝阴冷,森然道:“我却不想当老三,关外那个人的威胁,比你大”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心机诚为可怕。他再次看了龙椅一眼,忽然转身出了上朝的宫殿,胖敦敦的身躯站在宫殿门口,负手眺望远方,似乎想穿越千山万水,一直看到东北沈阳城的景象。沈阳城现在很忙,城中到处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清理积雪。持续四五天的暴雪终于停了,然而天气越发显得寒冷。自古民间就有谚语,叫做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但是却有生活经验,总结的东西一向很准。按照后世理论来说,下雪的时候冰核凝聚会释放热量,所以天气不算冷。化雪需要吸纳热量,自然感觉更加严寒。不过再怎么严寒,也挡不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