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求生记> 分节阅读 1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2(1 / 1)

败了,又有什么打紧的。当下走到志文身前,按着记忆中的汉人礼节,双手抱拳道,“郑公子,我愿赌服输,以后但有差遣,无不听从。”“当真”志文问道。“当真”巴根凛然直立,异常严肃,脸色有些不好看,“你不相信我”“那好,”志文笑道,“我现在就有个差遣,你做是不做”“那还用说,尽管吩咐。”巴根拍着胸脯说道。“这附近有没有游牧的人家或是部落什么的”志文问道。“嗯,我想想,”巴根说道,“往南走的话,应该是没有了,你们当初过来的时候,我们部落恐怕是你们遇上的第一个罢。”“谁说要往南走了,”志文说道,“等会儿收拾收拾,咱们朝东边儿去。”“啊”志文话音一落,不仅是巴根,其他人都疑惑地看着他,纷纷问道:“不往南走了郑公子。”“不回张家口么哥。”“还要去哪儿玩”最后这个,是还没玩够的小英。正文 第248章 一路向东“我可一直没说过,这就回张家口啊”志文笑眯眯地回答大家,“咱们一路向东而去吧。”“向东”薛平低语,“再过去是科尔沁的范围,公子,你这是还想再去收些羊毛么”志文摇头,“这个季节,没多少羊毛,不收也罢。”那晋北八大粮商,想必要急着赶路,再慢腾腾地收羊毛,怕是跟不上。“你不是发了血誓,要与金人为敌么”志文转头问巴根。“是啊。”巴根迷茫地看着志文,不明白这与向东走有什么关系。“笨啊。”囡囡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往东走能到辽东,那里是金人老巢,你要找金人麻烦,去那里对付金人,难道不比在这儿好”别看囡囡只是粗通文墨,可她记性好,只凭孙大夫时不时地聊聊后金概况,还有老言和老三两个辽东遗民的只言片语,对后金的方位和情况也有了大致了解,此刻听志文说了这么几句话,立时就明白了她哥的心思。“对啊”巴根“啪”的在自己光头上一拍,“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到了辽东,杀几个金人解恨,难道还能把帐算到他们部落头上么随即看向志文,“郑公子,你怎么不早说,早知道你要去盛京找金人麻烦,我肯定是乐意之至的,哪里还会和你们别苗头。”眼中隐隐露出了感动之意。“别别别,我要是早些说,林远还能让你跟着我么”志文见不得他这副模样,帮巴根找金人麻烦只是顺手之劳,既能让他心中仇恨消解些,也能让他对自己等人更服气、更感激。但到辽东,志文有更重要的目的。刚刚预支给林远的那三十万斤粮食,对现在的志文来说算不得什么,但一想到涿鹿山要广招难民,以便纺线织布,而同时,在草原上,随着羊毛收购规模的扩大,粮食的消耗自然也会越来越惊人,这样一来,粮食就是多多益善了,要种的红薯土豆虽好,收获却是需要时间的。自从得知晋北八大粮商召开那达慕,迎接多尔衮,志文就觉得,他们肯定是又筹集到了一批粮食,否则的话,是万万不敢操办这些事情的。而多尔衮随后领兵西去,估计是到哪里吊打教训蒙古人去了,但范家这些人想必还要继续运粮到辽东,八大粮商新筹集的粮食,就又成了志文的目标。他虽然有些担心涿鹿山的羊毛不够用,但事已至此,志文又飞不回去,要是不够用的话,他就是赶回去,也已经过了天冷,需要穿的季节了,再说,这一次也没收多少羊毛,不如再干一票大的。不过这一回,志文却不打算在蒙古草原上动手了。那场那达慕上发生的一切,志文已经可以肯定,是蒙古人替自己背了黑锅,后金为此展开的报复。以蒙古如今的实力,想要就此事与后金撕破脸,却是力有未逮,既无强力领袖,各项实力也是远远不如,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特别是东部各部,早已经被后金驯服得如同一只忠犬,不过经此一事,多半能在蒙金之间埋根刺,特别是蒙古的中小部落,对后金尤其不满,那就值了。只是达林台自戕那一幕,志文见了,也有些不落忍,要是还在蒙古劫粮,这些部落还不知会被后金收拾成什么样呢,也与他的利益不符。要知道,现在达林台部已经和涿鹿山绑在一起了,他们遭受的损失,就是涿鹿山的损失。因此,志文决定,继续追踪范家商队,到了辽东再动手盗粮,这样一来,金人就是再有火,也不能往蒙古身上发了。要是可以的话,尽量在盛京动手,这样蒙古应该能逃过一劫,而且那黄台吉不是才从京畿发了一笔横财么,志文想看看,能不能到盛京去,在这些女真人身上打打秋风。不过这些打算,自然不能明说,志文只能另找借口,“我其实是想到盛京去,看看有没有什么买卖好做,探探路。”三个丫头个子矮,无人注意到她们在听到志文这句话时,都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她们三人,尤其是囡囡,对志文的本事很清楚,那晚亲眼见他神秘消失,第二天一早又很快出现,都不知道志文到底干了什么,成没成功。现在见志文提出要东去,再结合出塞后他们的行踪,似乎一直都是有意无意地吊在范家商队后面,对志文的心思,倒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咱们可说好了,”志文接着给巴根敲警钟,“想找金人麻烦,得我点头同意才行,要么不做,做就不能留下任何后患,知道吗”“要是出了什么事儿,我可没法跟林远交待,”志文接着说道,“这次去盛京,都是特意瞒着他的,他要知道我的真正目的地,肯定不会让你跟着我们的。”“知道了。”巴根忙不迭点头,阴沉了许多天的脸色,终于放晴了。志文又左右看了看柳才和海东青,这二位也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之人,也不能放松。果然,柳才双眼放光,摩拳擦掌,海东青则是残忍而冷酷地笑了笑,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柳大哥,海东青,我刚才的话可不是只说给巴根听的,你们也不能违背。”志文正色道。“志哥,你放心,我们出手,肯定是不留活口的,对吧,海东青。”柳才亲热地搂着海东青说道。海东青没有说话,伸手拍拍柳才的后背,表示同意。“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附近有没有牧民了吧”志文问巴根,好歹让这小子动动脑,不能脑子里尽是浆糊。巴根又懵了,他们去辽东与这附近的部落有何关系“笨呐。”囡囡早明白了志文的打算,再度对巴根的智商进行无情打击,“你看看咱们的衣服,再看看你们自己穿的衣服。”“哦我知道了”却是孟根抢先说了出来,试探性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找地方把身上的汉人服饰都换了,装扮成和我们一样的蒙古人,对吧”“哈哈,总算有个脑子够用的人了。”小英拍手笑道。我脑子不够用巴根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人,发现是小英后,急忙低下头,生怕被小英发现,刚才那一场打斗,已经让他心里有了阴影。他这时也明白过来,志文他们几个穿的汉人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行走,倒是不太碍事,但要去盛京的话,就太显眼了,还是换成蒙古人的衣物更方便。“行,咱们路上边走边找。”志文开始扑灭火堆,“然后到金人的老巢盛京去玩玩。”正文 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八千呢”周承志文又左右看了看柳才和海东青,这二位也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之人,也不能放松。果然,柳才双眼放光,摩拳擦掌,海东青则是残忍而冷酷地笑了笑,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柳大哥,海东青,我刚才的话可不是只说给巴根听的,你们也不能违背。”志文正色道。“志哥,你放心,我们出手,肯定是不留活口的,对吧,海东青。”柳才亲热地搂着海东青说道。海东青没有说话,伸手拍拍柳才的后背,表示同意。“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附近有没有牧民了吧”志文问巴根,好歹让这小子动动脑,不能脑子里尽是浆糊。巴根又懵了,他们去辽东与这附近的部落有何关系“笨呐。”囡囡早明白了志文的打算,再度对巴根的智商进行无情打击,“你看看咱们的衣服,再看看你们自己穿的衣服。”“哦我知道了”却是孟根抢先说了出来,试探性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找地方把身上的汉人服饰都换了,装扮成和我们一样的蒙古人,对吧”“哈哈,总算有个脑子够用的人了。”小英拍手笑道。我脑子不够用巴根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人,发现是小英后,急忙低下头,生怕被小英发现,刚才那一场打斗,已经让他心里有了阴影。他这时也明白过来,志文他们几个穿的汉人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行走,倒是不太碍事,但要去盛京的话,就太显眼了,还是换成蒙古人的衣物更方便。“行,咱们路上边走边找。”志文开始扑灭火堆,“然后到金人的老巢盛京去玩玩。”正文 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八千呢”周承志文又左右看了看柳才和海东青,这二位也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之人,也不能放松。果然,柳才双眼放光,摩拳擦掌,海东青则是残忍而冷酷地笑了笑,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柳大哥,海东青,我刚才的话可不是只说给巴根听的,你们也不能违背。”志文正色道。“志哥,你放心,我们出手,肯定是不留活口的,对吧,海东青。”柳才亲热地搂着海东青说道。海东青没有说话,伸手拍拍柳才的后背,表示同意。“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附近有没有牧民了吧”志文问巴根,好歹让这小子动动脑,不能脑子里尽是浆糊。巴根又懵了,他们去辽东与这附近的部落有何关系“笨呐。”囡囡早明白了志文的打算,再度对巴根的智商进行无情打击,“你看看咱们的衣服,再看看你们自己穿的衣服。”“哦我知道了”却是孟根抢先说了出来,试探性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找地方把身上的汉人服饰都换了,装扮成和我们一样的蒙古人,对吧”“哈哈,总算有个脑子够用的人了。”小英拍手笑道。我脑子不够用巴根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人,发现是小英后,急忙低下头,生怕被小英发现,刚才那一场打斗,已经让他心里有了阴影。他这时也明白过来,志文他们几个穿的汉人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行走,倒是不太碍事,但要去盛京的话,就太显眼了,还是换成蒙古人的衣物更方便。“行,咱们路上边走边找。”志文开始扑灭火堆,“然后到金人的老巢盛京去玩玩。”正文 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八千呢”周承志文又左右看了看柳才和海东青,这二位也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之人,也不能放松。果然,柳才双眼放光,摩拳擦掌,海东青则是残忍而冷酷地笑了笑,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柳大哥,海东青,我刚才的话可不是只说给巴根听的,你们也不能违背。”志文正色道。“志哥,你放心,我们出手,肯定是不留活口的,对吧,海东青。”柳才亲热地搂着海东青说道。海东青没有说话,伸手拍拍柳才的后背,表示同意。“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附近有没有牧民了吧”志文问巴根,好歹让这小子动动脑,不能脑子里尽是浆糊。巴根又懵了,他们去辽东与这附近的部落有何关系“笨呐。”囡囡早明白了志文的打算,再度对巴根的智商进行无情打击,“你看看咱们的衣服,再看看你们自己穿的衣服。”“哦我知道了”却是孟根抢先说了出来,试探性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找地方把身上的汉人服饰都换了,装扮成和我们一样的蒙古人,对吧”“哈哈,总算有个脑子够用的人了。”小英拍手笑道。我脑子不够用巴根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人,发现是小英后,急忙低下头,生怕被小英发现,刚才那一场打斗,已经让他心里有了阴影。他这时也明白过来,志文他们几个穿的汉人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行走,倒是不太碍事,但要去盛京的话,就太显眼了,还是换成蒙古人的衣物更方便。“行,咱们路上边走边找。”志文开始扑灭火堆,“然后到金人的老巢盛京去玩玩。”正文 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八千呢”周承志文又左右看了看柳才和海东青,这二位也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之人,也不能放松。果然,柳才双眼放光,摩拳擦掌,海东青则是残忍而冷酷地笑了笑,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柳大哥,海东青,我刚才的话可不是只说给巴根听的,你们也不能违背。”志文正色道。“志哥,你放心,我们出手,肯定是不留活口的,对吧,海东青。”柳才亲热地搂着海东青说道。海东青没有说话,伸手拍拍柳才的后背,表示同意。“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附近有没有牧民了吧”志文问巴根,好歹让这小子动动脑,不能脑子里尽是浆糊。巴根又懵了,他们去辽东与这附近的部落有何关系“笨呐。”囡囡早明白了志文的打算,再度对巴根的智商进行无情打击,“你看看咱们的衣服,再看看你们自己穿的衣服。”“哦我知道了”却是孟根抢先说了出来,试探性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找地方把身上的汉人服饰都换了,装扮成和我们一样的蒙古人,对吧”“哈哈,总算有个脑子够用的人了。”小英拍手笑道。我脑子不够用巴根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人,发现是小英后,急忙低下头,生怕被小英发现,刚才那一场打斗,已经让他心里有了阴影。他这时也明白过来,志文他们几个穿的汉人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行走,倒是不太碍事,但要去盛京的话,就太显眼了,还是换成蒙古人的衣物更方便。“行,咱们路上边走边找。”志文开始扑灭火堆,“然后到金人的老巢盛京去玩玩。”正文 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八千呢”周承志文又左右看了看柳才和海东青,这二位也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之人,也不能放松。果然,柳才双眼放光,摩拳擦掌,海东青则是残忍而冷酷地笑了笑,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柳大哥,海东青,我刚才的话可不是只说给巴根听的,你们也不能违背。”志文正色道。“志哥,你放心,我们出手,肯定是不留活口的,对吧,海东青。”柳才亲热地搂着海东青说道。海东青没有说话,伸手拍拍柳才的后背,表示同意。“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附近有没有牧民了吧”志文问巴根,好歹让这小子动动脑,不能脑子里尽是浆糊。巴根又懵了,他们去辽东与这附近的部落有何关系“笨呐。”囡囡早明白了志文的打算,再度对巴根的智商进行无情打击,“你看看咱们的衣服,再看看你们自己穿的衣服。”“哦我知道了”却是孟根抢先说了出来,试探性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找地方把身上的汉人服饰都换了,装扮成和我们一样的蒙古人,对吧”“哈哈,总算有个脑子够用的人了。”小英拍手笑道。我脑子不够用巴根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人,发现是小英后,急忙低下头,生怕被小英发现,刚才那一场打斗,已经让他心里有了阴影。他这时也明白过来,志文他们几个穿的汉人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行走,倒是不太碍事,但要去盛京的话,就太显眼了,还是换成蒙古人的衣物更方便。“行,咱们路上边走边找。”志文开始扑灭火堆,“然后到金人的老巢盛京去玩玩。”正文 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八千呢”周承志文又左右看了看柳才和海东青,这二位也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之人,也不能放松。果然,柳才双眼放光,摩拳擦掌,海东青则是残忍而冷酷地笑了笑,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柳大哥,海东青,我刚才的话可不是只说给巴根听的,你们也不能违背。”志文正色道。“志哥,你放心,我们出手,肯定是不留活口的,对吧,海东青。”柳才亲热地搂着海东青说道。海东青没有说话,伸手拍拍柳才的后背,表示同意。“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附近有没有牧民了吧”志文问巴根,好歹让这小子动动脑,不能脑子里尽是浆糊。巴根又懵了,他们去辽东与这附近的部落有何关系“笨呐。”囡囡早明白了志文的打算,再度对巴根的智商进行无情打击,“你看看咱们的衣服,再看看你们自己穿的衣服。”“哦我知道了”却是孟根抢先说了出来,试探性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找地方把身上的汉人服饰都换了,装扮成和我们一样的蒙古人,对吧”“哈哈,总算有个脑子够用的人了。”小英拍手笑道。我脑子不够用巴根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人,发现是小英后,急忙低下头,生怕被小英发现,刚才那一场打斗,已经让他心里有了阴影。他这时也明白过来,志文他们几个穿的汉人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行走,倒是不太碍事,但要去盛京的话,就太显眼了,还是换成蒙古人的衣物更方便。“行,咱们路上边走边找。”志文开始扑灭火堆,“然后到金人的老巢盛京去玩玩。”正文 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八千呢”周承志文又左右看了看柳才和海东青,这二位也是和后金有深仇大恨之人,也不能放松。果然,柳才双眼放光,摩拳擦掌,海东青则是残忍而冷酷地笑了笑,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柳大哥,海东青,我刚才的话可不是只说给巴根听的,你们也不能违背。”志文正色道。“志哥,你放心,我们出手,肯定是不留活口的,对吧,海东青。”柳才亲热地搂着海东青说道。海东青没有说话,伸手拍拍柳才的后背,表示同意。“现在知道我为什么问你这附近有没有牧民了吧”志文问巴根,好歹让这小子动动脑,不能脑子里尽是浆糊。巴根又懵了,他们去辽东与这附近的部落有何关系“笨呐。”囡囡早明白了志文的打算,再度对巴根的智商进行无情打击,“你看看咱们的衣服,再看看你们自己穿的衣服。”“哦我知道了”却是孟根抢先说了出来,试探性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找地方把身上的汉人服饰都换了,装扮成和我们一样的蒙古人,对吧”“哈哈,总算有个脑子够用的人了。”小英拍手笑道。我脑子不够用巴根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人,发现是小英后,急忙低下头,生怕被小英发现,刚才那一场打斗,已经让他心里有了阴影。他这时也明白过来,志文他们几个穿的汉人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行走,倒是不太碍事,但要去盛京的话,就太显眼了,还是换成蒙古人的衣物更方便。“行,咱们路上边走边找。”志文开始扑灭火堆,“然后到金人的老巢盛京去玩玩。”正文 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八千呢”周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