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杨济顿了顿,压低声音:“若尉迟氏败亡,天子或杞王必然以关中势力为根本,若杞王能掌大权,关陇势力日后便为世子之资,大王恐怕争不过,所以还请及早争取河北势力,或称山东豪杰,以成就霸业。”说到这里,他起身郑重行礼:“大王,世事如棋,宁失一子,莫失一先,规划方略,定要考虑河北。”第六十五章 雷猴上午,朝日东升,海风拂面,番禺成外海港内,宇文温正在看海景,虽然海风吹来了咸味和腥味,但这对他来说不是问题。在番禺的日子很无聊,没有女人,而海鲜吃太多真会得痛风,所谓食、色,性也,这两样都没了,宇文温只觉得自己空虚起来。高温天气,去哪里都是一身汗,晚上蚊子又多,根本看不下书分散注意力,所以宇文温只能趁着早上天气还算凉爽,跑来海边看风景。上一次来海边有奇遇,不过这一次他可不是来碰运气,纯粹是散散心,昨日杨济一凡长篇大论,说得宇文温热血澎湃,不过一个时辰后便“退热”,今日,他要好好回味一番。事有轻重缓急,杨济劝宇文温注意争取河北,或者提防河北出现不可预知势力,论据充分,论点可以接受,但具体实施,言之尚早。若跨不过尉迟氏这个大坑,什么规划都是白日做梦,不过眼光放长远些倒没错,若有问鼎天下之意,那么就要有自己的地盘,黄州还是局限太大,所以选一个新地方很关键。围棋有“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说,若将中原形容为一个大棋盘,那么形胜之地便是四角,一个势力想要逐鹿中原,最好能选其中一角作为起家资本。所谓四角,就是以下四块区域:山河四塞之关中,驾驭六合之河北,东南形胜之江表江南,山川险固之巴蜀。众观中国历史,四角之中属上乘的是关中、河北,江表和巴蜀总是稍逊一筹,因为江表和巴蜀实际上合适闭门自守,而不是逐鹿中原。这个时代的江表,经济、人口远远比不过中原,而长江天堑虽然是最大的屏障,但长江防线绵延千里,如同一字长蛇阵,两端很难及时互相救援。一旦被北方势力同时派兵进攻荆襄、江州和江表,这三个地方只能各自为战,本来国力就不足以全线维持重兵,很容易被各自击破。而沿着长江一字排开的国土,即便没有外敌,内部也很容易出问题,朝廷在下游的建康,那么坐镇中上游荆襄之地的方面主帅,基本上和土皇帝没区别。南朝晋、宋、齐、梁的无数惨痛经验教训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历史上统一中原结束南北对峙的是北朝隋国,而不是南朝陈国。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江表因为有长江天堑所以相对安全,但同时隐患重重,而另一“角”的蜀地,只需要守住长江峡口和汉中,就能闭门自守,结果就是人家打不进来,你也打不出去。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要和整个中原比人口和经济是比不过的,正如蜀汉耗不过曹魏,在蜀地闭门自守的势力若迟早要完,毕竟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没有困守。所以要争天下,关键在于关中与河北,就在十余年前,周国和齐国便是这样的态势,而占据江表的陈国,不过是无助的绵羊,等着关中与河北这两头猛虎决出胜负后,来将自己的小命收走。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一统局面,有两次是关中势力获胜,那就是秦汉、隋唐,可想而知在这个时代,关中是王霸基业的首选,那么注定轮不到宇文温去占。他现在不是棋手,而是一枚棋子,即便和普通棋子不同,但依旧是棋子,所以棋子是没资格决定如何下棋的,关中轮不到他,河北同样轮不到他。关中要地是长安,河北要地是邺城,若日后宇文家击败尉迟家,这两个地方都不太可能是他坐镇,因为还有杞王世子宇文明在前头,届时搞不好宇文温还得在山南蹲着,守护发家的基业。即便是最好的形势下,宇文温基本都没机会,更别说其他形势下会如何了,所以虽然被杨济说得热血澎湃,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地盘是其次,关键是人,争霸天下靠的是军队,制定方略的是有眼光的谋士,没了这两样,光有地盘没什么用。高齐不光占据了河北,还有河东、河南,那又如何宇文泰入关中时,关中早已残破,是先打了几个胜仗,把东魏拒之门外,然后苦心经营多年才有了家底。河南四战之地,按说不适合作为起家的地盘,可东汉末年的曹操,就是先在河南站稳脚跟,把河北袁绍干掉,宇文温当然不敢拿自己和曹操比,但这件事说明,地盘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想的很明白,只要继续练兵,有了更强大的军队,就不怕没地盘。然后该吃吃该喝喝,该睡觉就睡觉,昨夜宇文温没有辗转反侧而是睡得不错,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想多无易,还无端端多掉头发,何苦来哉宇文温在海边无所事事,光看海景也看腻了,决定来个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他身着便服,一般人不会知道其身份,但鱼龙白服很危险,所以侍卫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不想在微服私访时突发意外,在码头和几个小流氓起争执,然后被其一刀捅死,所以这次出来呼啦啦跟着五十名侍卫,有刀有弓箭还内穿环锁铠。我有这么多爪牙在身边,就问你们怕不怕有这么多人跟着,傻瓜都知道他的来头不小,故而宇文温想要体察民情,就得低调些,他示意通事及两名侍卫跟在左右,其余人等在不远处策应,自己哼着小曲向码头上忙碌的人们走去。番禺就是后世的广州,虽然宇文温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番禺方言是不是后世的粤语,但觉得应该差不多,他在那个时代虽然不精通粤语,但毕竟耳濡目染多了,鹦鹉学舌还是会一些的。宇文温信心满满的认为,这时的番禹方言即便不是粤语,但也是粤语的前身,所以他怎么着都绕开通事,和当地人沟通一二。和蔼的笑容,真诚的目光,宇文温笑盈盈向着一艘停在码头的海船走去,有几个年轻人背对着他,正在和人交谈,而船上水手忙碌着似乎是要卸货。这几个人黑头发黄皮肤,宇文温认为对方应该是岭表沿海土著,肯定不是番商,所以正好聊聊天,不过不知何故,宇文温总觉得那海船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不以为意,走到那几个年轻人后面几步距离,干咳一声,开口打招呼:“雷猴”见着那几人转过头来,宇文温酝酿着接下来要说的粤语词汇,然而当他看清了几位的样貌,瞳孔一缩,脱口而出:“你地黑哩度住乜”第六十六章 捆绑一座酒坛大小的珊瑚,被人小心翼翼的包上棉絮和碎纸条,然后同样小心翼翼的装进铺着碎纸屑的木箱,周法明在一旁看着,大气都不敢出。待得装箱完毕打上封条,周法明对身边一人说到:“那就有劳田镖头了。”那人个子不高但十分结实,向周法明行礼:“周郎君请放心,货物必定安全送抵鄂州。”镖队的马车满载货物缓缓动起来,周法明和其他将士目送这些马车离开,上面的货物可都是他们在番禹采购的奇珍异宝,运回黄州后,那可是翻几倍的利润。“行了,大家回营休息,莫要担心那么多,黄州镖行,有什么信不过的”周法明让将士们散去,他转到自己的营帐里,将一封家书交给即将跟随镖队去鄂州的部曲。“你们几个路上机灵些,镖队总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发现什么不对,赶紧提醒田镖头。”“是,三郎君,还请三郎君多保重身体,我等从鄂州启程过来时,主母千叮咛万嘱咐,岭表烟瘴之地,千万要保重。”“知道,你们赶紧去和镖队汇合吧。”部曲背上行囊告辞,周法明亲自送他们出军营,沿途看着士兵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代售”、“进货”,一种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买卖的。君子固穷,耻于言利,这段话周法明再熟悉不过,他觉得一支军队若是经商做买卖,恐怕迟早要烂掉,可宇文温的歪理邪说却让周法明大开眼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宇文温认为逐利是人性,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样,堵是堵不住的。逐利的“利”,不仅是做买卖的利润,也可以是功名利禄,良田美眷,大家投军上阵杀敌,为的不就是凭借军功封妻荫子么,这样的逐利就很正常。军队经商当然是大忌,但换一个思路,若是将其当做替代烧杀抢掠的福利,既让大家能尝到一些甜头,又能保证军纪,何乐而不为如此歪理邪说,周法明说不过宇文温,而宇文温为了防止经商腐蚀将士,也防止被人找茬告黑状,采取了特别的手段。理论上,周法明和刚才那座珊瑚没直接关系,因为作为官军将领,虽然不是和敌国做买卖,但作战期间明目张胆大采购总是不好,所以和其他将士一般,是“委托代售”。岭南道行军从江州湓口打到交州龙编,数千里的征程,不可能随身带着大量钱财,即便是凭借奖赏或者分来的战利品,也无法在番禹大肆采购海外奇珍,所以靠的是乡亲。官军打到哪里,乡亲就跟到哪里,当然这乡亲都是商贾,为征战在外的将士们解了许多燃眉之急。凡是在黄州西阳城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出征时会登记造册,然后能以此作为担保,在番禹向随军的黄州商贾借钱,以此为本钱购买各种奇珍异宝。会有镖队帮忙托运货物回黄州,当然这是要计入收费的。运回黄州的货物如果是自家用,那就由妻子或者父母领走,如果需要出售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可以委托“代售”,保底价格可以在番禹就谈好。甚至连如何与当地人做买卖,都有黄州商贾帮忙,当然这都需要计费,而借款的“额度”要根据各人每月军饷来定。能承担这种业务的商贾,是特定的那几位,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据说这几位都有黄州的大东家们作保,信誉十分可靠。第一批办理相关“业务”的将士,已经发了一笔财,譬如在番禹采购价不到千文一枚的干鳆鱼,在黄州能卖到四千文以上,扣掉运费等各种费用,即便加上“委托代售”的费用,也能有不错的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在西阳由自己的家人“提现”,也可以“返还”到身在番禹的本人身上,作为再次进货的本钱。如此贴心的业务,让将士们十分激动,虽然有一部分利润被借钱或者“代售”的商贾赚走,但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方承诺“保底”,那么分走一些利润也很正常。而那些没有在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央着有存折并登记在册的同袍“帮帮忙”,当然,作为日兴昌柜坊“小股东”之一的周家,其三郎君周法明肯定不需要以自己的军饷来换“借款额度”。他实在是佩服宇文温的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以牺牲黄州商团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让利,也有变相为日兴昌“揽存”的用意。而这种做法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把将士们牢牢捆在黄州这一艘船上,不会有人轻易背叛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以黄州士兵为骨干的军队,即便某个将领起了心思要对西阳王不利,他还得顾忌士兵会不会跟着自己走,而随军提供借款的商贾,还有各个镖行,可以从这种模式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阳王如此行事,难怪黄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想到这里,周法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街道上一群人骑马疾驰,其中一人是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周法明还没来得打招呼,只见对方已经呼啸而过,恍惚间,周法明似乎在队伍中看见个熟面孔。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在番禹莫非是我看错了周法明如是想,看看四周,没发现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或者其手下的身影,他放了心,决定装做没看见。。。。。。。房间内,皮肤黝黑的张鱼,连带着几位同样被晒得发黑的同伴,十分激动的坐在宇文温面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番禺遇见郎主。“不要激动,喝杯茶,慢慢说张鱼,你来说就行,如果有错漏的,其他人补充。”“郎主啊,这茶好苦啊”“这是岭表的凉茶,专门祛火祛湿,苦是苦,但喝多了就习惯了”宇文温笑眯眯的说着,随后话锋一转:“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不在倭国博多,大老远跑到这里来了”“郎主,此事说来话长”第六十七章 妹子说来话长,张鱼要说的话确实很长,他于去年夏秋之际,带领船队从黄州西阳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入海,然后横渡黑水洋抵达倭国博多港,开始新一轮海贸。张鱼船队直接与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苏我氏交易,对方用白银、硫磺充当货款,当然筹集大量的白银和硫磺需要时间,所以张鱼在博多等到年末北风起时才扬帆返航。横渡黑水洋接近中原沿海时,张鱼船队发现有大规模船队南下,他们意识到那是周国开始进攻陈国,而长江下游流域将化镖队的马车满载货物缓缓动起来,周法明和其他将士目送这些马车离开,上面的货物可都是他们在番禹采购的奇珍异宝,运回黄州后,那可是翻几倍的利润。“行了,大家回营休息,莫要担心那么多,黄州镖行,有什么信不过的”周法明让将士们散去,他转到自己的营帐里,将一封家书交给即将跟随镖队去鄂州的部曲。“你们几个路上机灵些,镖队总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发现什么不对,赶紧提醒田镖头。”“是,三郎君,还请三郎君多保重身体,我等从鄂州启程过来时,主母千叮咛万嘱咐,岭表烟瘴之地,千万要保重。”“知道,你们赶紧去和镖队汇合吧。”部曲背上行囊告辞,周法明亲自送他们出军营,沿途看着士兵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代售”、“进货”,一种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买卖的。君子固穷,耻于言利,这段话周法明再熟悉不过,他觉得一支军队若是经商做买卖,恐怕迟早要烂掉,可宇文温的歪理邪说却让周法明大开眼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宇文温认为逐利是人性,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样,堵是堵不住的。逐利的“利”,不仅是做买卖的利润,也可以是功名利禄,良田美眷,大家投军上阵杀敌,为的不就是凭借军功封妻荫子么,这样的逐利就很正常。军队经商当然是大忌,但换一个思路,若是将其当做替代烧杀抢掠的福利,既让大家能尝到一些甜头,又能保证军纪,何乐而不为如此歪理邪说,周法明说不过宇文温,而宇文温为了防止经商腐蚀将士,也防止被人找茬告黑状,采取了特别的手段。理论上,周法明和刚才那座珊瑚没直接关系,因为作为官军将领,虽然不是和敌国做买卖,但作战期间明目张胆大采购总是不好,所以和其他将士一般,是“委托代售”。岭南道行军从江州湓口打到交州龙编,数千里的征程,不可能随身带着大量钱财,即便是凭借奖赏或者分来的战利品,也无法在番禹大肆采购海外奇珍,所以靠的是乡亲。官军打到哪里,乡亲就跟到哪里,当然这乡亲都是商贾,为征战在外的将士们解了许多燃眉之急。凡是在黄州西阳城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出征时会登记造册,然后能以此作为担保,在番禹向随军的黄州商贾借钱,以此为本钱购买各种奇珍异宝。会有镖队帮忙托运货物回黄州,当然这是要计入收费的。运回黄州的货物如果是自家用,那就由妻子或者父母领走,如果需要出售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可以委托“代售”,保底价格可以在番禹就谈好。甚至连如何与当地人做买卖,都有黄州商贾帮忙,当然这都需要计费,而借款的“额度”要根据各人每月军饷来定。能承担这种业务的商贾,是特定的那几位,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据说这几位都有黄州的大东家们作保,信誉十分可靠。第一批办理相关“业务”的将士,已经发了一笔财,譬如在番禹采购价不到千文一枚的干鳆鱼,在黄州能卖到四千文以上,扣掉运费等各种费用,即便加上“委托代售”的费用,也能有不错的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在西阳由自己的家人“提现”,也可以“返还”到身在番禹的本人身上,作为再次进货的本钱。如此贴心的业务,让将士们十分激动,虽然有一部分利润被借钱或者“代售”的商贾赚走,但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方承诺“保底”,那么分走一些利润也很正常。而那些没有在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央着有存折并登记在册的同袍“帮帮忙”,当然,作为日兴昌柜坊“小股东”之一的周家,其三郎君周法明肯定不需要以自己的军饷来换“借款额度”。他实在是佩服宇文温的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以牺牲黄州商团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让利,也有变相为日兴昌“揽存”的用意。而这种做法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把将士们牢牢捆在黄州这一艘船上,不会有人轻易背叛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以黄州士兵为骨干的军队,即便某个将领起了心思要对西阳王不利,他还得顾忌士兵会不会跟着自己走,而随军提供借款的商贾,还有各个镖行,可以从这种模式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阳王如此行事,难怪黄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想到这里,周法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街道上一群人骑马疾驰,其中一人是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周法明还没来得打招呼,只见对方已经呼啸而过,恍惚间,周法明似乎在队伍中看见个熟面孔。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在番禹莫非是我看错了周法明如是想,看看四周,没发现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或者其手下的身影,他放了心,决定装做没看见。。。。。。。房间内,皮肤黝黑的张鱼,连带着几位同样被晒得发黑的同伴,十分激动的坐在宇文温面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番禺遇见郎主。“不要激动,喝杯茶,慢慢说张鱼,你来说就行,如果有错漏的,其他人补充。”“郎主啊,这茶好苦啊”“这是岭表的凉茶,专门祛火祛湿,苦是苦,但喝多了就习惯了”宇文温笑眯眯的说着,随后话锋一转:“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不在倭国博多,大老远跑到这里来了”“郎主,此事说来话长”第六十七章 妹子说来话长,张鱼要说的话确实很长,他于去年夏秋之际,带领船队从黄州西阳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入海,然后横渡黑水洋抵达倭国博多港,开始新一轮海贸。张鱼船队直接与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苏我氏交易,对方用白银、硫磺充当货款,当然筹集大量的白银和硫磺需要时间,所以张鱼在博多等到年末北风起时才扬帆返航。横渡黑水洋接近中原沿海时,张鱼船队发现有大规模船队南下,他们意识到那是周国开始进攻陈国,而长江下游流域将化镖队的马车满载货物缓缓动起来,周法明和其他将士目送这些马车离开,上面的货物可都是他们在番禹采购的奇珍异宝,运回黄州后,那可是翻几倍的利润。“行了,大家回营休息,莫要担心那么多,黄州镖行,有什么信不过的”周法明让将士们散去,他转到自己的营帐里,将一封家书交给即将跟随镖队去鄂州的部曲。“你们几个路上机灵些,镖队总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发现什么不对,赶紧提醒田镖头。”“是,三郎君,还请三郎君多保重身体,我等从鄂州启程过来时,主母千叮咛万嘱咐,岭表烟瘴之地,千万要保重。”“知道,你们赶紧去和镖队汇合吧。”部曲背上行囊告辞,周法明亲自送他们出军营,沿途看着士兵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代售”、“进货”,一种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买卖的。君子固穷,耻于言利,这段话周法明再熟悉不过,他觉得一支军队若是经商做买卖,恐怕迟早要烂掉,可宇文温的歪理邪说却让周法明大开眼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宇文温认为逐利是人性,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样,堵是堵不住的。逐利的“利”,不仅是做买卖的利润,也可以是功名利禄,良田美眷,大家投军上阵杀敌,为的不就是凭借军功封妻荫子么,这样的逐利就很正常。军队经商当然是大忌,但换一个思路,若是将其当做替代烧杀抢掠的福利,既让大家能尝到一些甜头,又能保证军纪,何乐而不为如此歪理邪说,周法明说不过宇文温,而宇文温为了防止经商腐蚀将士,也防止被人找茬告黑状,采取了特别的手段。理论上,周法明和刚才那座珊瑚没直接关系,因为作为官军将领,虽然不是和敌国做买卖,但作战期间明目张胆大采购总是不好,所以和其他将士一般,是“委托代售”。岭南道行军从江州湓口打到交州龙编,数千里的征程,不可能随身带着大量钱财,即便是凭借奖赏或者分来的战利品,也无法在番禹大肆采购海外奇珍,所以靠的是乡亲。官军打到哪里,乡亲就跟到哪里,当然这乡亲都是商贾,为征战在外的将士们解了许多燃眉之急。凡是在黄州西阳城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出征时会登记造册,然后能以此作为担保,在番禹向随军的黄州商贾借钱,以此为本钱购买各种奇珍异宝。会有镖队帮忙托运货物回黄州,当然这是要计入收费的。运回黄州的货物如果是自家用,那就由妻子或者父母领走,如果需要出售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可以委托“代售”,保底价格可以在番禹就谈好。甚至连如何与当地人做买卖,都有黄州商贾帮忙,当然这都需要计费,而借款的“额度”要根据各人每月军饷来定。能承担这种业务的商贾,是特定的那几位,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据说这几位都有黄州的大东家们作保,信誉十分可靠。第一批办理相关“业务”的将士,已经发了一笔财,譬如在番禹采购价不到千文一枚的干鳆鱼,在黄州能卖到四千文以上,扣掉运费等各种费用,即便加上“委托代售”的费用,也能有不错的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在西阳由自己的家人“提现”,也可以“返还”到身在番禹的本人身上,作为再次进货的本钱。如此贴心的业务,让将士们十分激动,虽然有一部分利润被借钱或者“代售”的商贾赚走,但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方承诺“保底”,那么分走一些利润也很正常。而那些没有在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央着有存折并登记在册的同袍“帮帮忙”,当然,作为日兴昌柜坊“小股东”之一的周家,其三郎君周法明肯定不需要以自己的军饷来换“借款额度”。他实在是佩服宇文温的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以牺牲黄州商团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让利,也有变相为日兴昌“揽存”的用意。而这种做法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把将士们牢牢捆在黄州这一艘船上,不会有人轻易背叛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以黄州士兵为骨干的军队,即便某个将领起了心思要对西阳王不利,他还得顾忌士兵会不会跟着自己走,而随军提供借款的商贾,还有各个镖行,可以从这种模式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阳王如此行事,难怪黄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想到这里,周法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街道上一群人骑马疾驰,其中一人是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周法明还没来得打招呼,只见对方已经呼啸而过,恍惚间,周法明似乎在队伍中看见个熟面孔。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在番禹莫非是我看错了周法明如是想,看看四周,没发现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或者其手下的身影,他放了心,决定装做没看见。。。。。。。房间内,皮肤黝黑的张鱼,连带着几位同样被晒得发黑的同伴,十分激动的坐在宇文温面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番禺遇见郎主。“不要激动,喝杯茶,慢慢说张鱼,你来说就行,如果有错漏的,其他人补充。”“郎主啊,这茶好苦啊”“这是岭表的凉茶,专门祛火祛湿,苦是苦,但喝多了就习惯了”宇文温笑眯眯的说着,随后话锋一转:“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不在倭国博多,大老远跑到这里来了”“郎主,此事说来话长”第六十七章 妹子说来话长,张鱼要说的话确实很长,他于去年夏秋之际,带领船队从黄州西阳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入海,然后横渡黑水洋抵达倭国博多港,开始新一轮海贸。张鱼船队直接与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苏我氏交易,对方用白银、硫磺充当货款,当然筹集大量的白银和硫磺需要时间,所以张鱼在博多等到年末北风起时才扬帆返航。横渡黑水洋接近中原沿海时,张鱼船队发现有大规模船队南下,他们意识到那是周国开始进攻陈国,而长江下游流域将化镖队的马车满载货物缓缓动起来,周法明和其他将士目送这些马车离开,上面的货物可都是他们在番禹采购的奇珍异宝,运回黄州后,那可是翻几倍的利润。“行了,大家回营休息,莫要担心那么多,黄州镖行,有什么信不过的”周法明让将士们散去,他转到自己的营帐里,将一封家书交给即将跟随镖队去鄂州的部曲。“你们几个路上机灵些,镖队总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发现什么不对,赶紧提醒田镖头。”“是,三郎君,还请三郎君多保重身体,我等从鄂州启程过来时,主母千叮咛万嘱咐,岭表烟瘴之地,千万要保重。”“知道,你们赶紧去和镖队汇合吧。”部曲背上行囊告辞,周法明亲自送他们出军营,沿途看着士兵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代售”、“进货”,一种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买卖的。君子固穷,耻于言利,这段话周法明再熟悉不过,他觉得一支军队若是经商做买卖,恐怕迟早要烂掉,可宇文温的歪理邪说却让周法明大开眼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宇文温认为逐利是人性,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样,堵是堵不住的。逐利的“利”,不仅是做买卖的利润,也可以是功名利禄,良田美眷,大家投军上阵杀敌,为的不就是凭借军功封妻荫子么,这样的逐利就很正常。军队经商当然是大忌,但换一个思路,若是将其当做替代烧杀抢掠的福利,既让大家能尝到一些甜头,又能保证军纪,何乐而不为如此歪理邪说,周法明说不过宇文温,而宇文温为了防止经商腐蚀将士,也防止被人找茬告黑状,采取了特别的手段。理论上,周法明和刚才那座珊瑚没直接关系,因为作为官军将领,虽然不是和敌国做买卖,但作战期间明目张胆大采购总是不好,所以和其他将士一般,是“委托代售”。岭南道行军从江州湓口打到交州龙编,数千里的征程,不可能随身带着大量钱财,即便是凭借奖赏或者分来的战利品,也无法在番禹大肆采购海外奇珍,所以靠的是乡亲。官军打到哪里,乡亲就跟到哪里,当然这乡亲都是商贾,为征战在外的将士们解了许多燃眉之急。凡是在黄州西阳城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出征时会登记造册,然后能以此作为担保,在番禹向随军的黄州商贾借钱,以此为本钱购买各种奇珍异宝。会有镖队帮忙托运货物回黄州,当然这是要计入收费的。运回黄州的货物如果是自家用,那就由妻子或者父母领走,如果需要出售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可以委托“代售”,保底价格可以在番禹就谈好。甚至连如何与当地人做买卖,都有黄州商贾帮忙,当然这都需要计费,而借款的“额度”要根据各人每月军饷来定。能承担这种业务的商贾,是特定的那几位,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据说这几位都有黄州的大东家们作保,信誉十分可靠。第一批办理相关“业务”的将士,已经发了一笔财,譬如在番禹采购价不到千文一枚的干鳆鱼,在黄州能卖到四千文以上,扣掉运费等各种费用,即便加上“委托代售”的费用,也能有不错的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在西阳由自己的家人“提现”,也可以“返还”到身在番禹的本人身上,作为再次进货的本钱。如此贴心的业务,让将士们十分激动,虽然有一部分利润被借钱或者“代售”的商贾赚走,但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方承诺“保底”,那么分走一些利润也很正常。而那些没有在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央着有存折并登记在册的同袍“帮帮忙”,当然,作为日兴昌柜坊“小股东”之一的周家,其三郎君周法明肯定不需要以自己的军饷来换“借款额度”。他实在是佩服宇文温的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以牺牲黄州商团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让利,也有变相为日兴昌“揽存”的用意。而这种做法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把将士们牢牢捆在黄州这一艘船上,不会有人轻易背叛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以黄州士兵为骨干的军队,即便某个将领起了心思要对西阳王不利,他还得顾忌士兵会不会跟着自己走,而随军提供借款的商贾,还有各个镖行,可以从这种模式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阳王如此行事,难怪黄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想到这里,周法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街道上一群人骑马疾驰,其中一人是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周法明还没来得打招呼,只见对方已经呼啸而过,恍惚间,周法明似乎在队伍中看见个熟面孔。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在番禹莫非是我看错了周法明如是想,看看四周,没发现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或者其手下的身影,他放了心,决定装做没看见。。。。。。。房间内,皮肤黝黑的张鱼,连带着几位同样被晒得发黑的同伴,十分激动的坐在宇文温面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番禺遇见郎主。“不要激动,喝杯茶,慢慢说张鱼,你来说就行,如果有错漏的,其他人补充。”“郎主啊,这茶好苦啊”“这是岭表的凉茶,专门祛火祛湿,苦是苦,但喝多了就习惯了”宇文温笑眯眯的说着,随后话锋一转:“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不在倭国博多,大老远跑到这里来了”“郎主,此事说来话长”第六十七章 妹子说来话长,张鱼要说的话确实很长,他于去年夏秋之际,带领船队从黄州西阳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入海,然后横渡黑水洋抵达倭国博多港,开始新一轮海贸。张鱼船队直接与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苏我氏交易,对方用白银、硫磺充当货款,当然筹集大量的白银和硫磺需要时间,所以张鱼在博多等到年末北风起时才扬帆返航。横渡黑水洋接近中原沿海时,张鱼船队发现有大规模船队南下,他们意识到那是周国开始进攻陈国,而长江下游流域将化镖队的马车满载货物缓缓动起来,周法明和其他将士目送这些马车离开,上面的货物可都是他们在番禹采购的奇珍异宝,运回黄州后,那可是翻几倍的利润。“行了,大家回营休息,莫要担心那么多,黄州镖行,有什么信不过的”周法明让将士们散去,他转到自己的营帐里,将一封家书交给即将跟随镖队去鄂州的部曲。“你们几个路上机灵些,镖队总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发现什么不对,赶紧提醒田镖头。”“是,三郎君,还请三郎君多保重身体,我等从鄂州启程过来时,主母千叮咛万嘱咐,岭表烟瘴之地,千万要保重。”“知道,你们赶紧去和镖队汇合吧。”部曲背上行囊告辞,周法明亲自送他们出军营,沿途看着士兵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代售”、“进货”,一种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买卖的。君子固穷,耻于言利,这段话周法明再熟悉不过,他觉得一支军队若是经商做买卖,恐怕迟早要烂掉,可宇文温的歪理邪说却让周法明大开眼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宇文温认为逐利是人性,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样,堵是堵不住的。逐利的“利”,不仅是做买卖的利润,也可以是功名利禄,良田美眷,大家投军上阵杀敌,为的不就是凭借军功封妻荫子么,这样的逐利就很正常。军队经商当然是大忌,但换一个思路,若是将其当做替代烧杀抢掠的福利,既让大家能尝到一些甜头,又能保证军纪,何乐而不为如此歪理邪说,周法明说不过宇文温,而宇文温为了防止经商腐蚀将士,也防止被人找茬告黑状,采取了特别的手段。理论上,周法明和刚才那座珊瑚没直接关系,因为作为官军将领,虽然不是和敌国做买卖,但作战期间明目张胆大采购总是不好,所以和其他将士一般,是“委托代售”。岭南道行军从江州湓口打到交州龙编,数千里的征程,不可能随身带着大量钱财,即便是凭借奖赏或者分来的战利品,也无法在番禹大肆采购海外奇珍,所以靠的是乡亲。官军打到哪里,乡亲就跟到哪里,当然这乡亲都是商贾,为征战在外的将士们解了许多燃眉之急。凡是在黄州西阳城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出征时会登记造册,然后能以此作为担保,在番禹向随军的黄州商贾借钱,以此为本钱购买各种奇珍异宝。会有镖队帮忙托运货物回黄州,当然这是要计入收费的。运回黄州的货物如果是自家用,那就由妻子或者父母领走,如果需要出售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可以委托“代售”,保底价格可以在番禹就谈好。甚至连如何与当地人做买卖,都有黄州商贾帮忙,当然这都需要计费,而借款的“额度”要根据各人每月军饷来定。能承担这种业务的商贾,是特定的那几位,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据说这几位都有黄州的大东家们作保,信誉十分可靠。第一批办理相关“业务”的将士,已经发了一笔财,譬如在番禹采购价不到千文一枚的干鳆鱼,在黄州能卖到四千文以上,扣掉运费等各种费用,即便加上“委托代售”的费用,也能有不错的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在西阳由自己的家人“提现”,也可以“返还”到身在番禹的本人身上,作为再次进货的本钱。如此贴心的业务,让将士们十分激动,虽然有一部分利润被借钱或者“代售”的商贾赚走,但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方承诺“保底”,那么分走一些利润也很正常。而那些没有在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央着有存折并登记在册的同袍“帮帮忙”,当然,作为日兴昌柜坊“小股东”之一的周家,其三郎君周法明肯定不需要以自己的军饷来换“借款额度”。他实在是佩服宇文温的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以牺牲黄州商团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让利,也有变相为日兴昌“揽存”的用意。而这种做法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把将士们牢牢捆在黄州这一艘船上,不会有人轻易背叛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以黄州士兵为骨干的军队,即便某个将领起了心思要对西阳王不利,他还得顾忌士兵会不会跟着自己走,而随军提供借款的商贾,还有各个镖行,可以从这种模式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阳王如此行事,难怪黄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想到这里,周法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街道上一群人骑马疾驰,其中一人是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周法明还没来得打招呼,只见对方已经呼啸而过,恍惚间,周法明似乎在队伍中看见个熟面孔。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在番禹莫非是我看错了周法明如是想,看看四周,没发现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或者其手下的身影,他放了心,决定装做没看见。。。。。。。房间内,皮肤黝黑的张鱼,连带着几位同样被晒得发黑的同伴,十分激动的坐在宇文温面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番禺遇见郎主。“不要激动,喝杯茶,慢慢说张鱼,你来说就行,如果有错漏的,其他人补充。”“郎主啊,这茶好苦啊”“这是岭表的凉茶,专门祛火祛湿,苦是苦,但喝多了就习惯了”宇文温笑眯眯的说着,随后话锋一转:“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不在倭国博多,大老远跑到这里来了”“郎主,此事说来话长”第六十七章 妹子说来话长,张鱼要说的话确实很长,他于去年夏秋之际,带领船队从黄州西阳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入海,然后横渡黑水洋抵达倭国博多港,开始新一轮海贸。张鱼船队直接与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苏我氏交易,对方用白银、硫磺充当货款,当然筹集大量的白银和硫磺需要时间,所以张鱼在博多等到年末北风起时才扬帆返航。横渡黑水洋接近中原沿海时,张鱼船队发现有大规模船队南下,他们意识到那是周国开始进攻陈国,而长江下游流域将化镖队的马车满载货物缓缓动起来,周法明和其他将士目送这些马车离开,上面的货物可都是他们在番禹采购的奇珍异宝,运回黄州后,那可是翻几倍的利润。“行了,大家回营休息,莫要担心那么多,黄州镖行,有什么信不过的”周法明让将士们散去,他转到自己的营帐里,将一封家书交给即将跟随镖队去鄂州的部曲。“你们几个路上机灵些,镖队总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发现什么不对,赶紧提醒田镖头。”“是,三郎君,还请三郎君多保重身体,我等从鄂州启程过来时,主母千叮咛万嘱咐,岭表烟瘴之地,千万要保重。”“知道,你们赶紧去和镖队汇合吧。”部曲背上行囊告辞,周法明亲自送他们出军营,沿途看着士兵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代售”、“进货”,一种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买卖的。君子固穷,耻于言利,这段话周法明再熟悉不过,他觉得一支军队若是经商做买卖,恐怕迟早要烂掉,可宇文温的歪理邪说却让周法明大开眼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宇文温认为逐利是人性,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样,堵是堵不住的。逐利的“利”,不仅是做买卖的利润,也可以是功名利禄,良田美眷,大家投军上阵杀敌,为的不就是凭借军功封妻荫子么,这样的逐利就很正常。军队经商当然是大忌,但换一个思路,若是将其当做替代烧杀抢掠的福利,既让大家能尝到一些甜头,又能保证军纪,何乐而不为如此歪理邪说,周法明说不过宇文温,而宇文温为了防止经商腐蚀将士,也防止被人找茬告黑状,采取了特别的手段。理论上,周法明和刚才那座珊瑚没直接关系,因为作为官军将领,虽然不是和敌国做买卖,但作战期间明目张胆大采购总是不好,所以和其他将士一般,是“委托代售”。岭南道行军从江州湓口打到交州龙编,数千里的征程,不可能随身带着大量钱财,即便是凭借奖赏或者分来的战利品,也无法在番禹大肆采购海外奇珍,所以靠的是乡亲。官军打到哪里,乡亲就跟到哪里,当然这乡亲都是商贾,为征战在外的将士们解了许多燃眉之急。凡是在黄州西阳城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出征时会登记造册,然后能以此作为担保,在番禹向随军的黄州商贾借钱,以此为本钱购买各种奇珍异宝。会有镖队帮忙托运货物回黄州,当然这是要计入收费的。运回黄州的货物如果是自家用,那就由妻子或者父母领走,如果需要出售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可以委托“代售”,保底价格可以在番禹就谈好。甚至连如何与当地人做买卖,都有黄州商贾帮忙,当然这都需要计费,而借款的“额度”要根据各人每月军饷来定。能承担这种业务的商贾,是特定的那几位,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据说这几位都有黄州的大东家们作保,信誉十分可靠。第一批办理相关“业务”的将士,已经发了一笔财,譬如在番禹采购价不到千文一枚的干鳆鱼,在黄州能卖到四千文以上,扣掉运费等各种费用,即便加上“委托代售”的费用,也能有不错的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在西阳由自己的家人“提现”,也可以“返还”到身在番禹的本人身上,作为再次进货的本钱。如此贴心的业务,让将士们十分激动,虽然有一部分利润被借钱或者“代售”的商贾赚走,但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方承诺“保底”,那么分走一些利润也很正常。而那些没有在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央着有存折并登记在册的同袍“帮帮忙”,当然,作为日兴昌柜坊“小股东”之一的周家,其三郎君周法明肯定不需要以自己的军饷来换“借款额度”。他实在是佩服宇文温的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以牺牲黄州商团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让利,也有变相为日兴昌“揽存”的用意。而这种做法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把将士们牢牢捆在黄州这一艘船上,不会有人轻易背叛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以黄州士兵为骨干的军队,即便某个将领起了心思要对西阳王不利,他还得顾忌士兵会不会跟着自己走,而随军提供借款的商贾,还有各个镖行,可以从这种模式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阳王如此行事,难怪黄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想到这里,周法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街道上一群人骑马疾驰,其中一人是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周法明还没来得打招呼,只见对方已经呼啸而过,恍惚间,周法明似乎在队伍中看见个熟面孔。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在番禹莫非是我看错了周法明如是想,看看四周,没发现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或者其手下的身影,他放了心,决定装做没看见。。。。。。。房间内,皮肤黝黑的张鱼,连带着几位同样被晒得发黑的同伴,十分激动的坐在宇文温面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番禺遇见郎主。“不要激动,喝杯茶,慢慢说张鱼,你来说就行,如果有错漏的,其他人补充。”“郎主啊,这茶好苦啊”“这是岭表的凉茶,专门祛火祛湿,苦是苦,但喝多了就习惯了”宇文温笑眯眯的说着,随后话锋一转:“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不在倭国博多,大老远跑到这里来了”“郎主,此事说来话长”第六十七章 妹子说来话长,张鱼要说的话确实很长,他于去年夏秋之际,带领船队从黄州西阳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入海,然后横渡黑水洋抵达倭国博多港,开始新一轮海贸。张鱼船队直接与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苏我氏交易,对方用白银、硫磺充当货款,当然筹集大量的白银和硫磺需要时间,所以张鱼在博多等到年末北风起时才扬帆返航。横渡黑水洋接近中原沿海时,张鱼船队发现有大规模船队南下,他们意识到那是周国开始进攻陈国,而长江下游流域将化镖队的马车满载货物缓缓动起来,周法明和其他将士目送这些马车离开,上面的货物可都是他们在番禹采购的奇珍异宝,运回黄州后,那可是翻几倍的利润。“行了,大家回营休息,莫要担心那么多,黄州镖行,有什么信不过的”周法明让将士们散去,他转到自己的营帐里,将一封家书交给即将跟随镖队去鄂州的部曲。“你们几个路上机灵些,镖队总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发现什么不对,赶紧提醒田镖头。”“是,三郎君,还请三郎君多保重身体,我等从鄂州启程过来时,主母千叮咛万嘱咐,岭表烟瘴之地,千万要保重。”“知道,你们赶紧去和镖队汇合吧。”部曲背上行囊告辞,周法明亲自送他们出军营,沿途看着士兵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代售”、“进货”,一种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买卖的。君子固穷,耻于言利,这段话周法明再熟悉不过,他觉得一支军队若是经商做买卖,恐怕迟早要烂掉,可宇文温的歪理邪说却让周法明大开眼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宇文温认为逐利是人性,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样,堵是堵不住的。逐利的“利”,不仅是做买卖的利润,也可以是功名利禄,良田美眷,大家投军上阵杀敌,为的不就是凭借军功封妻荫子么,这样的逐利就很正常。军队经商当然是大忌,但换一个思路,若是将其当做替代烧杀抢掠的福利,既让大家能尝到一些甜头,又能保证军纪,何乐而不为如此歪理邪说,周法明说不过宇文温,而宇文温为了防止经商腐蚀将士,也防止被人找茬告黑状,采取了特别的手段。理论上,周法明和刚才那座珊瑚没直接关系,因为作为官军将领,虽然不是和敌国做买卖,但作战期间明目张胆大采购总是不好,所以和其他将士一般,是“委托代售”。岭南道行军从江州湓口打到交州龙编,数千里的征程,不可能随身带着大量钱财,即便是凭借奖赏或者分来的战利品,也无法在番禹大肆采购海外奇珍,所以靠的是乡亲。官军打到哪里,乡亲就跟到哪里,当然这乡亲都是商贾,为征战在外的将士们解了许多燃眉之急。凡是在黄州西阳城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出征时会登记造册,然后能以此作为担保,在番禹向随军的黄州商贾借钱,以此为本钱购买各种奇珍异宝。会有镖队帮忙托运货物回黄州,当然这是要计入收费的。运回黄州的货物如果是自家用,那就由妻子或者父母领走,如果需要出售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可以委托“代售”,保底价格可以在番禹就谈好。甚至连如何与当地人做买卖,都有黄州商贾帮忙,当然这都需要计费,而借款的“额度”要根据各人每月军饷来定。能承担这种业务的商贾,是特定的那几位,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据说这几位都有黄州的大东家们作保,信誉十分可靠。第一批办理相关“业务”的将士,已经发了一笔财,譬如在番禹采购价不到千文一枚的干鳆鱼,在黄州能卖到四千文以上,扣掉运费等各种费用,即便加上“委托代售”的费用,也能有不错的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在西阳由自己的家人“提现”,也可以“返还”到身在番禹的本人身上,作为再次进货的本钱。如此贴心的业务,让将士们十分激动,虽然有一部分利润被借钱或者“代售”的商贾赚走,但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方承诺“保底”,那么分走一些利润也很正常。而那些没有在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央着有存折并登记在册的同袍“帮帮忙”,当然,作为日兴昌柜坊“小股东”之一的周家,其三郎君周法明肯定不需要以自己的军饷来换“借款额度”。他实在是佩服宇文温的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以牺牲黄州商团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让利,也有变相为日兴昌“揽存”的用意。而这种做法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把将士们牢牢捆在黄州这一艘船上,不会有人轻易背叛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以黄州士兵为骨干的军队,即便某个将领起了心思要对西阳王不利,他还得顾忌士兵会不会跟着自己走,而随军提供借款的商贾,还有各个镖行,可以从这种模式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阳王如此行事,难怪黄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想到这里,周法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街道上一群人骑马疾驰,其中一人是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周法明还没来得打招呼,只见对方已经呼啸而过,恍惚间,周法明似乎在队伍中看见个熟面孔。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在番禹莫非是我看错了周法明如是想,看看四周,没发现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或者其手下的身影,他放了心,决定装做没看见。。。。。。。房间内,皮肤黝黑的张鱼,连带着几位同样被晒得发黑的同伴,十分激动的坐在宇文温面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番禺遇见郎主。“不要激动,喝杯茶,慢慢说张鱼,你来说就行,如果有错漏的,其他人补充。”“郎主啊,这茶好苦啊”“这是岭表的凉茶,专门祛火祛湿,苦是苦,但喝多了就习惯了”宇文温笑眯眯的说着,随后话锋一转:“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不在倭国博多,大老远跑到这里来了”“郎主,此事说来话长”第六十七章 妹子说来话长,张鱼要说的话确实很长,他于去年夏秋之际,带领船队从黄州西阳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入海,然后横渡黑水洋抵达倭国博多港,开始新一轮海贸。张鱼船队直接与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苏我氏交易,对方用白银、硫磺充当货款,当然筹集大量的白银和硫磺需要时间,所以张鱼在博多等到年末北风起时才扬帆返航。横渡黑水洋接近中原沿海时,张鱼船队发现有大规模船队南下,他们意识到那是周国开始进攻陈国,而长江下游流域将化镖队的马车满载货物缓缓动起来,周法明和其他将士目送这些马车离开,上面的货物可都是他们在番禹采购的奇珍异宝,运回黄州后,那可是翻几倍的利润。“行了,大家回营休息,莫要担心那么多,黄州镖行,有什么信不过的”周法明让将士们散去,他转到自己的营帐里,将一封家书交给即将跟随镖队去鄂州的部曲。“你们几个路上机灵些,镖队总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发现什么不对,赶紧提醒田镖头。”“是,三郎君,还请三郎君多保重身体,我等从鄂州启程过来时,主母千叮咛万嘱咐,岭表烟瘴之地,千万要保重。”“知道,你们赶紧去和镖队汇合吧。”部曲背上行囊告辞,周法明亲自送他们出军营,沿途看着士兵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代售”、“进货”,一种荒诞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买卖的。君子固穷,耻于言利,这段话周法明再熟悉不过,他觉得一支军队若是经商做买卖,恐怕迟早要烂掉,可宇文温的歪理邪说却让周法明大开眼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宇文温认为逐利是人性,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样,堵是堵不住的。逐利的“利”,不仅是做买卖的利润,也可以是功名利禄,良田美眷,大家投军上阵杀敌,为的不就是凭借军功封妻荫子么,这样的逐利就很正常。军队经商当然是大忌,但换一个思路,若是将其当做替代烧杀抢掠的福利,既让大家能尝到一些甜头,又能保证军纪,何乐而不为如此歪理邪说,周法明说不过宇文温,而宇文温为了防止经商腐蚀将士,也防止被人找茬告黑状,采取了特别的手段。理论上,周法明和刚才那座珊瑚没直接关系,因为作为官军将领,虽然不是和敌国做买卖,但作战期间明目张胆大采购总是不好,所以和其他将士一般,是“委托代售”。岭南道行军从江州湓口打到交州龙编,数千里的征程,不可能随身带着大量钱财,即便是凭借奖赏或者分来的战利品,也无法在番禹大肆采购海外奇珍,所以靠的是乡亲。官军打到哪里,乡亲就跟到哪里,当然这乡亲都是商贾,为征战在外的将士们解了许多燃眉之急。凡是在黄州西阳城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出征时会登记造册,然后能以此作为担保,在番禹向随军的黄州商贾借钱,以此为本钱购买各种奇珍异宝。会有镖队帮忙托运货物回黄州,当然这是要计入收费的。运回黄州的货物如果是自家用,那就由妻子或者父母领走,如果需要出售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可以委托“代售”,保底价格可以在番禹就谈好。甚至连如何与当地人做买卖,都有黄州商贾帮忙,当然这都需要计费,而借款的“额度”要根据各人每月军饷来定。能承担这种业务的商贾,是特定的那几位,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据说这几位都有黄州的大东家们作保,信誉十分可靠。第一批办理相关“业务”的将士,已经发了一笔财,譬如在番禹采购价不到千文一枚的干鳆鱼,在黄州能卖到四千文以上,扣掉运费等各种费用,即便加上“委托代售”的费用,也能有不错的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在西阳由自己的家人“提现”,也可以“返还”到身在番禹的本人身上,作为再次进货的本钱。如此贴心的业务,让将士们十分激动,虽然有一部分利润被借钱或者“代售”的商贾赚走,但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方承诺“保底”,那么分走一些利润也很正常。而那些没有在日兴昌柜坊存钱的将士,央着有存折并登记在册的同袍“帮帮忙”,当然,作为日兴昌柜坊“小股东”之一的周家,其三郎君周法明肯定不需要以自己的军饷来换“借款额度”。他实在是佩服宇文温的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以牺牲黄州商团一部分利润为前提的让利,也有变相为日兴昌“揽存”的用意。而这种做法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把将士们牢牢捆在黄州这一艘船上,不会有人轻易背叛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以黄州士兵为骨干的军队,即便某个将领起了心思要对西阳王不利,他还得顾忌士兵会不会跟着自己走,而随军提供借款的商贾,还有各个镖行,可以从这种模式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阳王如此行事,难怪黄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想到这里,周法明不由得感慨万千。街道上一群人骑马疾驰,其中一人是身着便服的宇文温,周法明还没来得打招呼,只见对方已经呼啸而过,恍惚间,周法明似乎在队伍中看见个熟面孔。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在番禹莫非是我看错了周法明如是想,看看四周,没发现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或者其手下的身影,他放了心,决定装做没看见。。。。。。。房间内,皮肤黝黑的张鱼,连带着几位同样被晒得发黑的同伴,十分激动的坐在宇文温面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番禺遇见郎主。“不要激动,喝杯茶,慢慢说张鱼,你来说就行,如果有错漏的,其他人补充。”“郎主啊,这茶好苦啊”“这是岭表的凉茶,专门祛火祛湿,苦是苦,但喝多了就习惯了”宇文温笑眯眯的说着,随后话锋一转:“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不在倭国博多,大老远跑到这里来了”“郎主,此事说来话长”第六十七章 妹子说来话长,张鱼要说的话确实很长,他于去年夏秋之际,带领船队从黄州西阳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入海,然后横渡黑水洋抵达倭国博多港,开始新一轮海贸。张鱼船队直接与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苏我氏交易,对方用白银、硫磺充当货款,当然筹集大量的白银和硫磺需要时间,所以张鱼在博多等到年末北风起时才扬帆返航。横渡黑水洋接近中原沿海时,张鱼船队发现有大规模船队南下,他们意识到那是周国开始进攻陈国,而长江下游流域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