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0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05(1 / 1)

d十四章 时局“官军收复襄平,这辽东的事情,那就算定了,接下来”“田兄,这捷报上不是说,官军攻拔辽东城么襄平”“嗨,襄平是原本的名字,那可是汉时起辽东郡的郡治,高句丽鼠辈窃据中原故土,做贼心虚,才改名辽东城来来来,干了这杯酒”使邸内,扬州总管司马田六虎,正与其他同僚一道,招待来自交州的客人,这些客人是以杜氾为首的交州士人豪强,刚结束长安之旅,经由扬州走海路回交州。天子当年尚在潜邸时,南征岭表交广,平定李万春等负隅顽抗势力,杜氾等当地豪强效命军前,自那以后,为大周经营交州献计献策,出力不少。此次杜氾等人奉诏入京,得天子封爵,各自成了公县公、候,又有官职散秩,朝廷以此褒奖忠义之士,所以,杜氾等人现在是公侯,算是朝廷命官。他们途径扬州,然后登船浮海南下,要广陵短暂逗留等候风信,扬州总管府的官员,当然要好好招待贵客。此刻,外面下着大雪,而宴客厅内因为开着“暖气”的缘故,温暖如春,主宾双方相谈甚欢,推杯换盏之际,已是酒过数巡。杜氾等人世居交州,虽然能说官话,但口音很重,一般中原人士大多听不太懂,需要靠着通事代为转译,所以席间有不少通事在座,但田六虎和杜氾等人交谈起来毫无障碍。当年天子南征,田六虎亦在军中效命,和杜氾等人打过照面,后来因为公干的缘故,多次前往交州,和杜氾等人愈发熟悉,对于交州口音的官话,倒也听得懂,还会说。此刻,他和故人相谈甚欢,时不时举杯,将杯中之物一饮而尽。说到时局,说到辽东捷报,大家感慨万千,一眨眼十年过去,当年大家都知道朝廷迟早要收复辽东,却一直都在做准备。如今辽东之役官军大获全胜,看起来似乎轻而易举,实际上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率军收复襄平的行军总管杨济,当年在岭表任广州总管,杜氾等交广人士,和这位杨总管打过交道,如今说起故人来,话题当然也不少。当然,仅靠这点交情,大家也就是酒肉朋友而已,但对于交广人士来说,杨济、田六虎等人可不同,和其他那些来自中原的官吏大不同。他们言谈举止之间,没有看不起岭表人士。岭表交广和中原相隔千山万水,位于长江南岸的江州人士,都被中原士人蔑称为“傒狗”,更靠南的岭表人士,则被蔑称为“狸獠”,这种侮辱性的称呼,是问谁受得了。虽说岭表地区如今已是周国治下,到岭表任职的中原官吏,不会当面侮辱当地人,但大家不是傻瓜,相处时间久了,能从对方的神态、语气里,感受到那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以及蔑视。这种情况,近年来好转许多,加上海贸大兴,大量中原船只往来南北之间,南北之间交流多了,许多误会也消除了。但人心隔肚皮,杜氾等交州豪强,不清楚那些笑眯眯的中原人士,是否面上说客套话,心里却在骂他们为“狸獠”,所以总是有一些隔阂。对于田六虎、杨济等“故人”却不会有这种感觉。杨济的夫人是高凉冼氏女,在广州总管任上又多有善政,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知道杨总管把大家当自己人,事实可比什么花言巧语都有说服力。而田六虎等“义兵”首领出身的官员,还有南洋贸易公司的大掌柜们,那是真的把杜氾等岭表豪强当自己人,一起做买卖一起发财,利益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可比什么交情都牢固。杜氾等交州豪强,如今一个个都是大种植园主,名下种植园的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是南洋贸易公司的“合作伙伴”,是“自己人”。交州总管府各地种植园每年都出产大量蔗糖、蔗酒还有稻米,源源不断输入中原,而来自中原的各种物产,也源源不断输入交州。其中就包括冰块。岭表交广地区气候炎热,高温高湿,本来没有冰块,千百年来日子也照过,但自从大家享受到冰块的妙处之后,已经离不开了。而冰块,大多是南洋贸易公司船队运来的,要多少有多少,价格又便宜。经由南洋贸易公司之手,岭表交广的豪强、大族可以靠着当地产出,获取大量的中原物产,维持富足、舒适、体面的生活,而种植园出产的蔗糖供不应求,有多少,南洋公司就收多少。各种商品的收购价、销售价,大家一起商量着定,不会让某一方吃亏,所以杜氾等大种植园主,对于商誉颇佳的南洋贸易公司,信任程度那是连年增加。开办种植园,需要大量奴工来干活,于是杜氾等人,实际上又是捕奴队的东主,交州大小豪强的捕奴队,把买卖都做到南中去了。以捕奴这一行当来说,田六虎和杜氾等人是同行,却没有同行相互竞争的水火不容。田六虎和其他来自山南地区的捕奴队东主,已经把买卖做到了桂州、容州、邕州总管府,和杜氾等“南方同行”一起,为南洋贸易公司提供充足奴工,甚至相互“匀货”,以协南洋贸易公司完成朝廷下的“订单”。因为“业务上”有密切往来,故而以田六虎为首的山南捕奴队东主们,和岭表交广的捕奴队东主们,其往来之密切,不是外人能够想象的。朝廷不忌讳捕奴行为,修永济渠、通济渠等大型水利工程,还有汉沔大开发,都从“商贾”手中购买大量生口作为奴工,以此避免过度征发百姓。而现在,随着辽东回归中原,又一场大买卖要开幕了,作为“买卖人”,当然要关注时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如今是以官员身份交谈,但谈得的内容却是买卖。“北司北洋贸易公司的简称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熬出头了,朝廷收复辽东,必然要大力经营,开荒嘛,条件艰苦,当然要靠奴工打头阵,所以,我听说听说哈,要的奴工至少是这个数”田六虎用手势比了个数字,杜氾等人看了眼睛一亮:“可辽东冬天不是天寒地冻么南方的生口到了那里,怕是熬不住”“无妨,习惯了就好,不是还有棉衣嘛还有热炕东征的官军之中,不也多有南方士兵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们可得赶紧备货”田六虎喝了一杯酒,又说:“北司那边,可备了不少货,但远远不够”“你是知道的,北司和倭国合作,在其北方大岛上捕捉毛人,这几年下来,总算打开局面,毛人生于苦寒之地,能耐冷,又不是辽东土著,用来开荒再合适不过““就是数量远远不够,还得南司这边补货,多多益善你们回去后,大掌柜必然要请过去详谈的”“这”杜氾等人有些纠结:“种植园总是不嫌多,一直都在开荒,人手怎么也不够你是知道的,桂管、邕管、容管地界,都开始办种植园了你们供货都来不及,怎么接单”“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许绍结束用餐,接过仆人准备好的旧报纸,从三年前起,一份份慢慢的翻看。他结束守孝回到府里没几日,就有天子派来的使者登门,为他带来了天子的诏令。天子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休息,待到来年春天,就要赶赴长安听候任用。作为天子潜邸元从,许绍有如此待遇,倒也在情理之中,他打算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让自己的状态恢复如初,所以在调理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免自己“落伍”。看报纸,就是了解时事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三年来,黄州出版的每一期报纸,府里都留了一份,按照日期存放,所以许绍现在借此可以“回顾”三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方方面面的消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许绍发现一件事,恰好打理茶叶买卖的掌柜在府里,他便让对方过来。见着人,许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如今茶叶的行情如何了”“回东主,如今这茶叶的行情,可是一言难尽”掌柜先开了个头,然后仔细向东主说起当前茶叶的行情。饮茶之风,自古以来只在南方盛行,而北人称之为“水厄”,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民间没有什么饮茶的习惯,所以茶叶在北方的销路一直不怎么样。但现在不同了,且不说别处,仅仅是相州邺城,每年对茶叶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按照商会的粗略统计,去年输入邺城的茶叶不分产地,已经不下八百万斤。这是个巨大的数“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许绍结束用餐,接过仆人准备好的旧报纸,从三年前起,一份份慢慢的翻看。他结束守孝回到府里没几日,就有天子派来的使者登门,为他带来了天子的诏令。天子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休息,待到来年春天,就要赶赴长安听候任用。作为天子潜邸元从,许绍有如此待遇,倒也在情理之中,他打算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让自己的状态恢复如初,所以在调理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免自己“落伍”。看报纸,就是了解时事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三年来,黄州出版的每一期报纸,府里都留了一份,按照日期存放,所以许绍现在借此可以“回顾”三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方方面面的消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许绍发现一件事,恰好打理茶叶买卖的掌柜在府里,他便让对方过来。见着人,许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如今茶叶的行情如何了”“回东主,如今这茶叶的行情,可是一言难尽”掌柜先开了个头,然后仔细向东主说起当前茶叶的行情。饮茶之风,自古以来只在南方盛行,而北人称之为“水厄”,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民间没有什么饮茶的习惯,所以茶叶在北方的销路一直不怎么样。但现在不同了,且不说别处,仅仅是相州邺城,每年对茶叶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按照商会的粗略统计,去年输入邺城的茶叶不分产地,已经不下八百万斤。这是个巨大的数“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许绍结束用餐,接过仆人准备好的旧报纸,从三年前起,一份份慢慢的翻看。他结束守孝回到府里没几日,就有天子派来的使者登门,为他带来了天子的诏令。天子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休息,待到来年春天,就要赶赴长安听候任用。作为天子潜邸元从,许绍有如此待遇,倒也在情理之中,他打算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让自己的状态恢复如初,所以在调理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免自己“落伍”。看报纸,就是了解时事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三年来,黄州出版的每一期报纸,府里都留了一份,按照日期存放,所以许绍现在借此可以“回顾”三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方方面面的消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许绍发现一件事,恰好打理茶叶买卖的掌柜在府里,他便让对方过来。见着人,许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如今茶叶的行情如何了”“回东主,如今这茶叶的行情,可是一言难尽”掌柜先开了个头,然后仔细向东主说起当前茶叶的行情。饮茶之风,自古以来只在南方盛行,而北人称之为“水厄”,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民间没有什么饮茶的习惯,所以茶叶在北方的销路一直不怎么样。但现在不同了,且不说别处,仅仅是相州邺城,每年对茶叶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按照商会的粗略统计,去年输入邺城的茶叶不分产地,已经不下八百万斤。这是个巨大的数“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许绍结束用餐,接过仆人准备好的旧报纸,从三年前起,一份份慢慢的翻看。他结束守孝回到府里没几日,就有天子派来的使者登门,为他带来了天子的诏令。天子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休息,待到来年春天,就要赶赴长安听候任用。作为天子潜邸元从,许绍有如此待遇,倒也在情理之中,他打算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让自己的状态恢复如初,所以在调理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免自己“落伍”。看报纸,就是了解时事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三年来,黄州出版的每一期报纸,府里都留了一份,按照日期存放,所以许绍现在借此可以“回顾”三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方方面面的消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许绍发现一件事,恰好打理茶叶买卖的掌柜在府里,他便让对方过来。见着人,许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如今茶叶的行情如何了”“回东主,如今这茶叶的行情,可是一言难尽”掌柜先开了个头,然后仔细向东主说起当前茶叶的行情。饮茶之风,自古以来只在南方盛行,而北人称之为“水厄”,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民间没有什么饮茶的习惯,所以茶叶在北方的销路一直不怎么样。但现在不同了,且不说别处,仅仅是相州邺城,每年对茶叶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按照商会的粗略统计,去年输入邺城的茶叶不分产地,已经不下八百万斤。这是个巨大的数“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许绍结束用餐,接过仆人准备好的旧报纸,从三年前起,一份份慢慢的翻看。他结束守孝回到府里没几日,就有天子派来的使者登门,为他带来了天子的诏令。天子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休息,待到来年春天,就要赶赴长安听候任用。作为天子潜邸元从,许绍有如此待遇,倒也在情理之中,他打算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让自己的状态恢复如初,所以在调理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免自己“落伍”。看报纸,就是了解时事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三年来,黄州出版的每一期报纸,府里都留了一份,按照日期存放,所以许绍现在借此可以“回顾”三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方方面面的消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许绍发现一件事,恰好打理茶叶买卖的掌柜在府里,他便让对方过来。见着人,许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如今茶叶的行情如何了”“回东主,如今这茶叶的行情,可是一言难尽”掌柜先开了个头,然后仔细向东主说起当前茶叶的行情。饮茶之风,自古以来只在南方盛行,而北人称之为“水厄”,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民间没有什么饮茶的习惯,所以茶叶在北方的销路一直不怎么样。但现在不同了,且不说别处,仅仅是相州邺城,每年对茶叶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按照商会的粗略统计,去年输入邺城的茶叶不分产地,已经不下八百万斤。这是个巨大的数“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许绍结束用餐,接过仆人准备好的旧报纸,从三年前起,一份份慢慢的翻看。他结束守孝回到府里没几日,就有天子派来的使者登门,为他带来了天子的诏令。天子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休息,待到来年春天,就要赶赴长安听候任用。作为天子潜邸元从,许绍有如此待遇,倒也在情理之中,他打算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让自己的状态恢复如初,所以在调理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免自己“落伍”。看报纸,就是了解时事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三年来,黄州出版的每一期报纸,府里都留了一份,按照日期存放,所以许绍现在借此可以“回顾”三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方方面面的消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许绍发现一件事,恰好打理茶叶买卖的掌柜在府里,他便让对方过来。见着人,许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如今茶叶的行情如何了”“回东主,如今这茶叶的行情,可是一言难尽”掌柜先开了个头,然后仔细向东主说起当前茶叶的行情。饮茶之风,自古以来只在南方盛行,而北人称之为“水厄”,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民间没有什么饮茶的习惯,所以茶叶在北方的销路一直不怎么样。但现在不同了,且不说别处,仅仅是相州邺城,每年对茶叶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按照商会的粗略统计,去年输入邺城的茶叶不分产地,已经不下八百万斤。这是个巨大的数“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许绍结束用餐,接过仆人准备好的旧报纸,从三年前起,一份份慢慢的翻看。他结束守孝回到府里没几日,就有天子派来的使者登门,为他带来了天子的诏令。天子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休息,待到来年春天,就要赶赴长安听候任用。作为天子潜邸元从,许绍有如此待遇,倒也在情理之中,他打算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让自己的状态恢复如初,所以在调理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免自己“落伍”。看报纸,就是了解时事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三年来,黄州出版的每一期报纸,府里都留了一份,按照日期存放,所以许绍现在借此可以“回顾”三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方方面面的消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许绍发现一件事,恰好打理茶叶买卖的掌柜在府里,他便让对方过来。见着人,许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如今茶叶的行情如何了”“回东主,如今这茶叶的行情,可是一言难尽”掌柜先开了个头,然后仔细向东主说起当前茶叶的行情。饮茶之风,自古以来只在南方盛行,而北人称之为“水厄”,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民间没有什么饮茶的习惯,所以茶叶在北方的销路一直不怎么样。但现在不同了,且不说别处,仅仅是相州邺城,每年对茶叶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按照商会的粗略统计,去年输入邺城的茶叶不分产地,已经不下八百万斤。这是个巨大的数“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许绍回到安陆城,这几日不时再城里散步,就发现了火轮船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陆城外的涢水,成了繁忙的航道,聚集在码头边上的火轮船、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成了安陆港的日常情景。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及各地的特产,在安陆城内邸店都有出售,三年前还算是昂贵食材的昆布海带,时不时会缺货,如今在安陆城里已是寻常可见的海产,售价低了许多。很多小食肆里,都有昆布相关菜色,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已入冬,安陆城里冒烟的烟囱多了许多,“暖气”在安陆城里的安装量大增,终日升腾的滚滚浓烟,使得天上飘落的雪花都沾上不少烟灰。许绍在城中只是随便转了转,就发现这三年时间,安陆城变了许多,变得更热闹了。他依稀记得,从自己小时候刚上蒙学时,直到自己出仕,将近十年时间,安陆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现在,不过三年时间,安陆城的变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许绍结束用餐,接过仆人准备好的旧报纸,从三年前起,一份份慢慢的翻看。他结束守孝回到府里没几日,就有天子派来的使者登门,为他带来了天子的诏令。天子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休息,待到来年春天,就要赶赴长安听候任用。作为天子潜邸元从,许绍有如此待遇,倒也在情理之中,他打算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让自己的状态恢复如初,所以在调理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一下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免自己“落伍”。看报纸,就是了解时事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三年来,黄州出版的每一期报纸,府里都留了一份,按照日期存放,所以许绍现在借此可以“回顾”三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方方面面的消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许绍发现一件事,恰好打理茶叶买卖的掌柜在府里,他便让对方过来。见着人,许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如今茶叶的行情如何了”“回东主,如今这茶叶的行情,可是一言难尽”掌柜先开了个头,然后仔细向东主说起当前茶叶的行情。饮茶之风,自古以来只在南方盛行,而北人称之为“水厄”,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民间没有什么饮茶的习惯,所以茶叶在北方的销路一直不怎么样。但现在不同了,且不说别处,仅仅是相州邺城,每年对茶叶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按照商会的粗略统计,去年输入邺城的茶叶不分产地,已经不下八百万斤。这是个巨大的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