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寒门枭士>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26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268(1 / 1)

d寨主”从莘县到郓州须城县并不远,次日中午时分,宋江便接到了张岑的飞鹰快信,杨雄阵亡,这令宋江大惊失色,此时卢俊义已赶去齐州聚拢兵力,宋江心急火燎,急忙去找吴用商议对策。吴用的表情十分难看,短短十天时间,河北的兵力便锐减了一半,最后只剩下五千军队,却连对方具体有多少军队也不清楚,这几战打得稀里糊涂。半晌,吴用叹了口气说:“对方兵力集中,我们却兵力分散,所以对方才能各个击破,现在我们的兵力都集中在莘县,拒挡坚城而守,除非对方有数倍的兵力,否则他们攻不下县城,这样一来形成了对峙之势。”宋江这才明白了吴用的意思,他有些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军师不建议撤军回黄河南岸”“主要是五千兵力对我们意义并不大,可一旦撤回来,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河北失败,我担心会影响士气。”宋江负手走了几步,最终认可了吴用的思路,“军师说得对,官兵主力迟迟不来,就是在等我们河北兵败,士气受挫,他的大军杀来,在士气就占了优势,由此可见河北确实不能轻易放弃,不妨死守莘县,但我在考虑,我们要不要向河北增兵”吴用点点头,“可以增兵,再顺便把关胜调回来,张岑说他情绪低落,但不管是不是事实,莘县还是保留一个主将比较好,将军以为呢”“可以,就让张岑全权负责河北防御”宋江和吴用商议片刻,最终决定出兵五千军队支援莘县,并调二十艘五百石军船运载士兵过黄河。天还没有亮,汴京皇宫大庆殿内灯火通明,今天是三月初一,朝廷每月的朔望日会各举行一次大朝,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所有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往年的朝廷被蔡京把持,往往只是一种形式,众臣聚在一起,有事上奏,无事散朝,即使有朝务商议,也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基本上耗费不了多少时间,天不亮朝会便散去。但自从蔡京罢相,余深和白时中轮流主持大朝,情况便有所改善,一些比较重要的军政事务也开始在大朝中出现,比如二月初一讨论了上年各地灾情救助及现状,二月十五汇报了河北西北弓箭社的组建,三月初一又讨论了各地官仓的钱粮转运。今天是三月十五,朝会的重点便集中在讨伐梁山军的备战情况,按照计划,朝廷主力大军将于三月下旬开赴京东西路,进剿盘踞在山东北部各州的梁山乱匪。这是自从讨伐梁山军的旨意下达后,第一次讨论军队的备战情况。“启禀陛下,备战目前进展顺利,五天前已经结束了体力训练,现在正进行军阵训练,十天后可训练完成,军队在动员后便可开赴郓州剿匪。”种师道的声音雄壮有力,声音十分洪亮,令每一个朝官都感受到了他的信心,“除了军队外,各种物资粮草也已齐备,一百艘运输大船正停在五丈河上,一旦大军出发,船队也会随时起拨,微臣会按照计划准时出兵。”赵佶微微点头,又问道:“河北那边可有消息”几天前,朝廷接到了梁中书的奏疏,大名城危机已解,救援官军战力十分犀利,连败梁山军数阵,梁山军不得不龟缩于莘县,这个消息令屡战屡败的朝廷的十分兴奋,连天子赵佶也十分关注河北的情况。种师道上前禀报道:“启禀陛下,微臣昨天晚上接到最新战报,李延庆率军在博州聊城全歼三千梁山军,匪首杨雄被斩,至此,博州匪军已全军覆灭。”朝廷内顿时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赵佶精神大振,连忙道:“如此重大军情,为何不早报”“微臣是两个时辰前才收到,准备朝会结束就报给陛下”赵佶心情大好,点点头道:“几千军队就能纵横河北,杀得匪兵丢盔卸甲,真是朕的栋梁之才也,也是种老将军用人有方,应该重赏”这时,太子赵桓道:“父皇有所不知,李延庆在西夏就屡立大功,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对他实在不公,希望父皇能连同西夏战功一并封赏。”赵佶也想起了此事,便问道:“枢密院和御史台的调查可有结果”御史中丞程曦出列道:“御史台的调查已经结束,侍御史正在返回途中,据微臣得到的消息,李延庆确实有立功未报的情况。”“枢密院呢”高深出列奏道:“启禀陛下,枢密院的调查也已结束,姚仲平承认统计战功疏漏,导致部分将士战功未上报,其中就包括了李延庆,微臣今明两天会提交正式报告。”赵佶哼了一声,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不好发作,冷冷道:“三天之内御史台和枢密院必须提交正式报告,是谁漏报了战功,要严厉追查责任,不得姑息,退朝”说完,他一甩袖子,转身从侧门离去了,殿中少监高喊一声,“退朝”第四百零五章 临战之权种师道走出大殿,迎面见高深在前面等着他,种师道快步走了上去,“高知事在等我吗”高深点点头,“我要向老将军道歉”“为何”“其实我已经查到了李延庆被吞没军功的详细证据,姚仲平把李延庆的军功拆散,分别安在他侄子和几名心腹部将身上,李延庆的军功也就没有了。”种师道大怒,“他侄子姚骏根本没有去西夏,一直呆在太原,他怎地如此无耻”“但所有的军方文书记录中,他侄子都随军攻打西夏,出任情报司参军一职,倒是李延庆出任负责军马的主事参军,没有他任何功劳记录。”种师道气得眼前发黑,他和姚仲平共事八年,却从不知道他竟是如此卑劣的小人,就算他与李延庆有隙,不想给他功劳,也不该把自己的侄子冒功。高深又低声道:“我之所以在大朝上不揭穿,是因为此事牵涉甚大,怕引起朝廷内斗,所以请老将军谅解。”种师道暗暗哼了一声,什么怕引起朝廷内斗,他分明是怕得罪高俅和童贯,怕丢了自己的官帽,所以不敢揭露真相,想做和事佬。高深看出种师道的不满,连忙又道:“虽然有些事情不能明言,但我保证如实上报李延庆的功劳,不会有半点折扣,请老将军放心。”种师道知道这是高深能做到的最大让步了,便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高知事了。”“不客气,这是我份内之事。”种师道又想起一事,便道:“另外还有一事要请高知事帮忙。”“老将军请说”“是这样,李延庆在河北只有两千军马,恐怕很难全歼河北之敌,能不能请枢密院下令,让李延庆暂时有权调动大名府以及相州的乡兵。”高深有点为难,半晌道:“涉及调兵之事最好还是要得到官家批准,还是烦请老将军先向官家申请,一旦官家批下来,我立刻下令调兵。”“恐怕时间很急”“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时,一名宦官跑了过来,对种师道行一礼说:“老将军,天子有请”种师道连忙向高深行一礼,匆匆跟着宦官去了。不多时,种师道来到天子平时起居的移清殿,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天子请老将军进去”种师道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天子赵佶正坐在桌后沉思着什么事,他连忙上前施礼:老臣职参见殿下”“老将军平身”“谢陛下。”种师道站在在一旁,赵佶沉思片刻道:“李延庆之事让朕很为难啊”种师道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不好办了,赵佶将一本奏疏扔在桌上,“这是姚仲平刚刚送来的奏疏,他仔细解释了为什么不给李延庆请功的原因,李延庆是去年的进士,初封从八品承奉郎,一年后便升为从七品朝散郎,一年时间连升两级,这在朝廷中已经很罕见了,如果再算功劳,他至少要到正七品或者从六品了,当然是因为军功,但他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章法,一年就连升三级或者四级,恐怕会坏了官场规矩。”“可是微臣也是”“你和他不同”赵佶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有五十年的资历,再怎么升官也正常,但他只有一年,资历差点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请恕老臣无礼,一支军队有功不封赏,会寒将士的心啊”“所以朕才想和你商量,看看用别的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确实对社稷有功,朕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种师道心中无奈,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样沉默片刻,种师道只得回答道:“只有陛下有心,不管是怎么样的封赏,相信他都能理解。”赵佶点点头,又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一年内连升三级是朕的底线,朕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加封侍御史,赏金三千两,这就算他西夏功绩的嘉奖,至于平寇功劳,等剿匪结束后,朕再考虑具体的封官升赏。”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理想,但种师道心里也明白,李延庆一年内从从八品升为正七品已经不错了,官场上很多事情并不可能绝对公平,就算是天子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封赏,他必须再三权衡,这已是天子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老臣替李延庆谢陛下封赏”赵佶见种师道接受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你替朕转告李延庆,他的功劳朕已经记下了,等过几年他有了资历,朕再给加官进爵。”“老臣一定转告,另外老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你说,什么事”“陛下,李延庆在河北独立剿灭梁山乱匪,他手中只有两千军队,恐怕兵力略有不足,能否请陛下恩准,将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交给他统帅,这样他便可以从容调拨军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军队调动上,赵佶一点都不含糊,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点点头道:“可以给他临战之权,但只限于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其余军队不可随意调动。”“老臣谢陛下恩准”李延庆从博州撤军返回大名府,他并没有进驻大名城,而是驻营在距离莘县约四十里的故城镇,这里距离黄河码头也只有三十里,他们的补给物质已经抵达黄河码头,距离黄河稍近,也便于他们的物资运输。经历一场伏击战后,莘县的黄河码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座仓库烧成了一片白地,地上则有几堆焦黑色的粮食,一群鸟雀在烧焦的粮食上盘旋啄食。这时,十艘大船正停泊在码头上,数千民夫赶着大车来协助士兵们搬运粮草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和军需品在码头上堆积如一座小山。李延庆正站着一堆火器前翻看种师道给他送来的各种火器,他忽然发现十几个冬瓜大小的铁疙瘩,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让士兵去取来物质清册,他翻到火器一页,从上到下仔细查找,果然在最后一栏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震天雷十五枚这就是火药局新造出来的震天雷,虽然和他从前在西夏造的震天雷有点不太一样,当初他造的是南瓜形状,是圆形的,而这个却是冬瓜形状,椭圆形的,不过李延庆并不担心不能使用,火药局必然会经过大量试验,才会定出标准,再批量制造震天雷。有了这玩意,他就能直接炸塌莘县县城,他拍了拍光滑的铁壳,对几名士兵道:“先把这十五个黑家伙运回军营,千万小心一点”几名士兵牵了一辆牛车过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搬运震天雷。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低声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有个船老大说有重要情报。”“人在哪里带上来。”片刻,士兵将一名船夫带上来,船夫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我们刚刚从对岸过来,发现了一件有点异常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向将军汇报。”“你说,发现了什么事情”“小人在对岸发现有军队集结,就在码头上。”李延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码头上有船吗”“有几艘船,但都很小,装不了那么多人。”李延庆一直在考虑梁山军增兵河北的可能性,如果宋江决定不放弃河北,那肯定会向河北增兵,而且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就在这几天,虽然暂时没有船只,但很有可能是军队先集结,然后船只再从别处调来。他之前虽然利用梁山军分散各处的弱点,集中兵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梁山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把兵力集中一处,不会再轻易分散了,自己虽然有两千精兵,可一旦对方的兵力集结到一万,自己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这个情报非常重要而且及时,李延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办法,他沉思良久,又取过物质清册,仔细看了一遍,清册上果然“是这样,李延庆在河北只有两千军马,恐怕很难全歼河北之敌,能不能请枢密院下令,让李延庆暂时有权调动大名府以及相州的乡兵。”高深有点为难,半晌道:“涉及调兵之事最好还是要得到官家批准,还是烦请老将军先向官家申请,一旦官家批下来,我立刻下令调兵。”“恐怕时间很急”“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时,一名宦官跑了过来,对种师道行一礼说:“老将军,天子有请”种师道连忙向高深行一礼,匆匆跟着宦官去了。不多时,种师道来到天子平时起居的移清殿,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天子请老将军进去”种师道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天子赵佶正坐在桌后沉思着什么事,他连忙上前施礼:老臣职参见殿下”“老将军平身”“谢陛下。”种师道站在在一旁,赵佶沉思片刻道:“李延庆之事让朕很为难啊”种师道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不好办了,赵佶将一本奏疏扔在桌上,“这是姚仲平刚刚送来的奏疏,他仔细解释了为什么不给李延庆请功的原因,李延庆是去年的进士,初封从八品承奉郎,一年后便升为从七品朝散郎,一年时间连升两级,这在朝廷中已经很罕见了,如果再算功劳,他至少要到正七品或者从六品了,当然是因为军功,但他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章法,一年就连升三级或者四级,恐怕会坏了官场规矩。”“可是微臣也是”“你和他不同”赵佶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有五十年的资历,再怎么升官也正常,但他只有一年,资历差点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请恕老臣无礼,一支军队有功不封赏,会寒将士的心啊”“所以朕才想和你商量,看看用别的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确实对社稷有功,朕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种师道心中无奈,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样沉默片刻,种师道只得回答道:“只有陛下有心,不管是怎么样的封赏,相信他都能理解。”赵佶点点头,又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一年内连升三级是朕的底线,朕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加封侍御史,赏金三千两,这就算他西夏功绩的嘉奖,至于平寇功劳,等剿匪结束后,朕再考虑具体的封官升赏。”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理想,但种师道心里也明白,李延庆一年内从从八品升为正七品已经不错了,官场上很多事情并不可能绝对公平,就算是天子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封赏,他必须再三权衡,这已是天子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老臣替李延庆谢陛下封赏”赵佶见种师道接受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你替朕转告李延庆,他的功劳朕已经记下了,等过几年他有了资历,朕再给加官进爵。”“老臣一定转告,另外老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你说,什么事”“陛下,李延庆在河北独立剿灭梁山乱匪,他手中只有两千军队,恐怕兵力略有不足,能否请陛下恩准,将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交给他统帅,这样他便可以从容调拨军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军队调动上,赵佶一点都不含糊,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点点头道:“可以给他临战之权,但只限于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其余军队不可随意调动。”“老臣谢陛下恩准”李延庆从博州撤军返回大名府,他并没有进驻大名城,而是驻营在距离莘县约四十里的故城镇,这里距离黄河码头也只有三十里,他们的补给物质已经抵达黄河码头,距离黄河稍近,也便于他们的物资运输。经历一场伏击战后,莘县的黄河码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座仓库烧成了一片白地,地上则有几堆焦黑色的粮食,一群鸟雀在烧焦的粮食上盘旋啄食。这时,十艘大船正停泊在码头上,数千民夫赶着大车来协助士兵们搬运粮草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和军需品在码头上堆积如一座小山。李延庆正站着一堆火器前翻看种师道给他送来的各种火器,他忽然发现十几个冬瓜大小的铁疙瘩,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让士兵去取来物质清册,他翻到火器一页,从上到下仔细查找,果然在最后一栏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震天雷十五枚这就是火药局新造出来的震天雷,虽然和他从前在西夏造的震天雷有点不太一样,当初他造的是南瓜形状,是圆形的,而这个却是冬瓜形状,椭圆形的,不过李延庆并不担心不能使用,火药局必然会经过大量试验,才会定出标准,再批量制造震天雷。有了这玩意,他就能直接炸塌莘县县城,他拍了拍光滑的铁壳,对几名士兵道:“先把这十五个黑家伙运回军营,千万小心一点”几名士兵牵了一辆牛车过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搬运震天雷。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低声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有个船老大说有重要情报。”“人在哪里带上来。”片刻,士兵将一名船夫带上来,船夫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我们刚刚从对岸过来,发现了一件有点异常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向将军汇报。”“你说,发现了什么事情”“小人在对岸发现有军队集结,就在码头上。”李延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码头上有船吗”“有几艘船,但都很小,装不了那么多人。”李延庆一直在考虑梁山军增兵河北的可能性,如果宋江决定不放弃河北,那肯定会向河北增兵,而且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就在这几天,虽然暂时没有船只,但很有可能是军队先集结,然后船只再从别处调来。他之前虽然利用梁山军分散各处的弱点,集中兵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梁山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把兵力集中一处,不会再轻易分散了,自己虽然有两千精兵,可一旦对方的兵力集结到一万,自己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这个情报非常重要而且及时,李延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办法,他沉思良久,又取过物质清册,仔细看了一遍,清册上果然“是这样,李延庆在河北只有两千军马,恐怕很难全歼河北之敌,能不能请枢密院下令,让李延庆暂时有权调动大名府以及相州的乡兵。”高深有点为难,半晌道:“涉及调兵之事最好还是要得到官家批准,还是烦请老将军先向官家申请,一旦官家批下来,我立刻下令调兵。”“恐怕时间很急”“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时,一名宦官跑了过来,对种师道行一礼说:“老将军,天子有请”种师道连忙向高深行一礼,匆匆跟着宦官去了。不多时,种师道来到天子平时起居的移清殿,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天子请老将军进去”种师道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天子赵佶正坐在桌后沉思着什么事,他连忙上前施礼:老臣职参见殿下”“老将军平身”“谢陛下。”种师道站在在一旁,赵佶沉思片刻道:“李延庆之事让朕很为难啊”种师道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不好办了,赵佶将一本奏疏扔在桌上,“这是姚仲平刚刚送来的奏疏,他仔细解释了为什么不给李延庆请功的原因,李延庆是去年的进士,初封从八品承奉郎,一年后便升为从七品朝散郎,一年时间连升两级,这在朝廷中已经很罕见了,如果再算功劳,他至少要到正七品或者从六品了,当然是因为军功,但他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章法,一年就连升三级或者四级,恐怕会坏了官场规矩。”“可是微臣也是”“你和他不同”赵佶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有五十年的资历,再怎么升官也正常,但他只有一年,资历差点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请恕老臣无礼,一支军队有功不封赏,会寒将士的心啊”“所以朕才想和你商量,看看用别的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确实对社稷有功,朕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种师道心中无奈,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样沉默片刻,种师道只得回答道:“只有陛下有心,不管是怎么样的封赏,相信他都能理解。”赵佶点点头,又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一年内连升三级是朕的底线,朕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加封侍御史,赏金三千两,这就算他西夏功绩的嘉奖,至于平寇功劳,等剿匪结束后,朕再考虑具体的封官升赏。”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理想,但种师道心里也明白,李延庆一年内从从八品升为正七品已经不错了,官场上很多事情并不可能绝对公平,就算是天子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封赏,他必须再三权衡,这已是天子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老臣替李延庆谢陛下封赏”赵佶见种师道接受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你替朕转告李延庆,他的功劳朕已经记下了,等过几年他有了资历,朕再给加官进爵。”“老臣一定转告,另外老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你说,什么事”“陛下,李延庆在河北独立剿灭梁山乱匪,他手中只有两千军队,恐怕兵力略有不足,能否请陛下恩准,将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交给他统帅,这样他便可以从容调拨军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军队调动上,赵佶一点都不含糊,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点点头道:“可以给他临战之权,但只限于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其余军队不可随意调动。”“老臣谢陛下恩准”李延庆从博州撤军返回大名府,他并没有进驻大名城,而是驻营在距离莘县约四十里的故城镇,这里距离黄河码头也只有三十里,他们的补给物质已经抵达黄河码头,距离黄河稍近,也便于他们的物资运输。经历一场伏击战后,莘县的黄河码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座仓库烧成了一片白地,地上则有几堆焦黑色的粮食,一群鸟雀在烧焦的粮食上盘旋啄食。这时,十艘大船正停泊在码头上,数千民夫赶着大车来协助士兵们搬运粮草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和军需品在码头上堆积如一座小山。李延庆正站着一堆火器前翻看种师道给他送来的各种火器,他忽然发现十几个冬瓜大小的铁疙瘩,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让士兵去取来物质清册,他翻到火器一页,从上到下仔细查找,果然在最后一栏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震天雷十五枚这就是火药局新造出来的震天雷,虽然和他从前在西夏造的震天雷有点不太一样,当初他造的是南瓜形状,是圆形的,而这个却是冬瓜形状,椭圆形的,不过李延庆并不担心不能使用,火药局必然会经过大量试验,才会定出标准,再批量制造震天雷。有了这玩意,他就能直接炸塌莘县县城,他拍了拍光滑的铁壳,对几名士兵道:“先把这十五个黑家伙运回军营,千万小心一点”几名士兵牵了一辆牛车过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搬运震天雷。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低声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有个船老大说有重要情报。”“人在哪里带上来。”片刻,士兵将一名船夫带上来,船夫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我们刚刚从对岸过来,发现了一件有点异常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向将军汇报。”“你说,发现了什么事情”“小人在对岸发现有军队集结,就在码头上。”李延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码头上有船吗”“有几艘船,但都很小,装不了那么多人。”李延庆一直在考虑梁山军增兵河北的可能性,如果宋江决定不放弃河北,那肯定会向河北增兵,而且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就在这几天,虽然暂时没有船只,但很有可能是军队先集结,然后船只再从别处调来。他之前虽然利用梁山军分散各处的弱点,集中兵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梁山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把兵力集中一处,不会再轻易分散了,自己虽然有两千精兵,可一旦对方的兵力集结到一万,自己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这个情报非常重要而且及时,李延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办法,他沉思良久,又取过物质清册,仔细看了一遍,清册上果然“是这样,李延庆在河北只有两千军马,恐怕很难全歼河北之敌,能不能请枢密院下令,让李延庆暂时有权调动大名府以及相州的乡兵。”高深有点为难,半晌道:“涉及调兵之事最好还是要得到官家批准,还是烦请老将军先向官家申请,一旦官家批下来,我立刻下令调兵。”“恐怕时间很急”“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时,一名宦官跑了过来,对种师道行一礼说:“老将军,天子有请”种师道连忙向高深行一礼,匆匆跟着宦官去了。不多时,种师道来到天子平时起居的移清殿,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天子请老将军进去”种师道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天子赵佶正坐在桌后沉思着什么事,他连忙上前施礼:老臣职参见殿下”“老将军平身”“谢陛下。”种师道站在在一旁,赵佶沉思片刻道:“李延庆之事让朕很为难啊”种师道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不好办了,赵佶将一本奏疏扔在桌上,“这是姚仲平刚刚送来的奏疏,他仔细解释了为什么不给李延庆请功的原因,李延庆是去年的进士,初封从八品承奉郎,一年后便升为从七品朝散郎,一年时间连升两级,这在朝廷中已经很罕见了,如果再算功劳,他至少要到正七品或者从六品了,当然是因为军功,但他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章法,一年就连升三级或者四级,恐怕会坏了官场规矩。”“可是微臣也是”“你和他不同”赵佶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有五十年的资历,再怎么升官也正常,但他只有一年,资历差点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请恕老臣无礼,一支军队有功不封赏,会寒将士的心啊”“所以朕才想和你商量,看看用别的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确实对社稷有功,朕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种师道心中无奈,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样沉默片刻,种师道只得回答道:“只有陛下有心,不管是怎么样的封赏,相信他都能理解。”赵佶点点头,又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一年内连升三级是朕的底线,朕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加封侍御史,赏金三千两,这就算他西夏功绩的嘉奖,至于平寇功劳,等剿匪结束后,朕再考虑具体的封官升赏。”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理想,但种师道心里也明白,李延庆一年内从从八品升为正七品已经不错了,官场上很多事情并不可能绝对公平,就算是天子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封赏,他必须再三权衡,这已是天子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老臣替李延庆谢陛下封赏”赵佶见种师道接受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你替朕转告李延庆,他的功劳朕已经记下了,等过几年他有了资历,朕再给加官进爵。”“老臣一定转告,另外老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你说,什么事”“陛下,李延庆在河北独立剿灭梁山乱匪,他手中只有两千军队,恐怕兵力略有不足,能否请陛下恩准,将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交给他统帅,这样他便可以从容调拨军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军队调动上,赵佶一点都不含糊,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点点头道:“可以给他临战之权,但只限于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其余军队不可随意调动。”“老臣谢陛下恩准”李延庆从博州撤军返回大名府,他并没有进驻大名城,而是驻营在距离莘县约四十里的故城镇,这里距离黄河码头也只有三十里,他们的补给物质已经抵达黄河码头,距离黄河稍近,也便于他们的物资运输。经历一场伏击战后,莘县的黄河码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座仓库烧成了一片白地,地上则有几堆焦黑色的粮食,一群鸟雀在烧焦的粮食上盘旋啄食。这时,十艘大船正停泊在码头上,数千民夫赶着大车来协助士兵们搬运粮草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和军需品在码头上堆积如一座小山。李延庆正站着一堆火器前翻看种师道给他送来的各种火器,他忽然发现十几个冬瓜大小的铁疙瘩,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让士兵去取来物质清册,他翻到火器一页,从上到下仔细查找,果然在最后一栏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震天雷十五枚这就是火药局新造出来的震天雷,虽然和他从前在西夏造的震天雷有点不太一样,当初他造的是南瓜形状,是圆形的,而这个却是冬瓜形状,椭圆形的,不过李延庆并不担心不能使用,火药局必然会经过大量试验,才会定出标准,再批量制造震天雷。有了这玩意,他就能直接炸塌莘县县城,他拍了拍光滑的铁壳,对几名士兵道:“先把这十五个黑家伙运回军营,千万小心一点”几名士兵牵了一辆牛车过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搬运震天雷。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低声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有个船老大说有重要情报。”“人在哪里带上来。”片刻,士兵将一名船夫带上来,船夫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我们刚刚从对岸过来,发现了一件有点异常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向将军汇报。”“你说,发现了什么事情”“小人在对岸发现有军队集结,就在码头上。”李延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码头上有船吗”“有几艘船,但都很小,装不了那么多人。”李延庆一直在考虑梁山军增兵河北的可能性,如果宋江决定不放弃河北,那肯定会向河北增兵,而且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就在这几天,虽然暂时没有船只,但很有可能是军队先集结,然后船只再从别处调来。他之前虽然利用梁山军分散各处的弱点,集中兵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梁山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把兵力集中一处,不会再轻易分散了,自己虽然有两千精兵,可一旦对方的兵力集结到一万,自己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这个情报非常重要而且及时,李延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办法,他沉思良久,又取过物质清册,仔细看了一遍,清册上果然“是这样,李延庆在河北只有两千军马,恐怕很难全歼河北之敌,能不能请枢密院下令,让李延庆暂时有权调动大名府以及相州的乡兵。”高深有点为难,半晌道:“涉及调兵之事最好还是要得到官家批准,还是烦请老将军先向官家申请,一旦官家批下来,我立刻下令调兵。”“恐怕时间很急”“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时,一名宦官跑了过来,对种师道行一礼说:“老将军,天子有请”种师道连忙向高深行一礼,匆匆跟着宦官去了。不多时,种师道来到天子平时起居的移清殿,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天子请老将军进去”种师道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天子赵佶正坐在桌后沉思着什么事,他连忙上前施礼:老臣职参见殿下”“老将军平身”“谢陛下。”种师道站在在一旁,赵佶沉思片刻道:“李延庆之事让朕很为难啊”种师道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不好办了,赵佶将一本奏疏扔在桌上,“这是姚仲平刚刚送来的奏疏,他仔细解释了为什么不给李延庆请功的原因,李延庆是去年的进士,初封从八品承奉郎,一年后便升为从七品朝散郎,一年时间连升两级,这在朝廷中已经很罕见了,如果再算功劳,他至少要到正七品或者从六品了,当然是因为军功,但他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章法,一年就连升三级或者四级,恐怕会坏了官场规矩。”“可是微臣也是”“你和他不同”赵佶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有五十年的资历,再怎么升官也正常,但他只有一年,资历差点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请恕老臣无礼,一支军队有功不封赏,会寒将士的心啊”“所以朕才想和你商量,看看用别的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确实对社稷有功,朕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种师道心中无奈,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样沉默片刻,种师道只得回答道:“只有陛下有心,不管是怎么样的封赏,相信他都能理解。”赵佶点点头,又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一年内连升三级是朕的底线,朕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加封侍御史,赏金三千两,这就算他西夏功绩的嘉奖,至于平寇功劳,等剿匪结束后,朕再考虑具体的封官升赏。”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理想,但种师道心里也明白,李延庆一年内从从八品升为正七品已经不错了,官场上很多事情并不可能绝对公平,就算是天子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封赏,他必须再三权衡,这已是天子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老臣替李延庆谢陛下封赏”赵佶见种师道接受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你替朕转告李延庆,他的功劳朕已经记下了,等过几年他有了资历,朕再给加官进爵。”“老臣一定转告,另外老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你说,什么事”“陛下,李延庆在河北独立剿灭梁山乱匪,他手中只有两千军队,恐怕兵力略有不足,能否请陛下恩准,将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交给他统帅,这样他便可以从容调拨军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军队调动上,赵佶一点都不含糊,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点点头道:“可以给他临战之权,但只限于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其余军队不可随意调动。”“老臣谢陛下恩准”李延庆从博州撤军返回大名府,他并没有进驻大名城,而是驻营在距离莘县约四十里的故城镇,这里距离黄河码头也只有三十里,他们的补给物质已经抵达黄河码头,距离黄河稍近,也便于他们的物资运输。经历一场伏击战后,莘县的黄河码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座仓库烧成了一片白地,地上则有几堆焦黑色的粮食,一群鸟雀在烧焦的粮食上盘旋啄食。这时,十艘大船正停泊在码头上,数千民夫赶着大车来协助士兵们搬运粮草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和军需品在码头上堆积如一座小山。李延庆正站着一堆火器前翻看种师道给他送来的各种火器,他忽然发现十几个冬瓜大小的铁疙瘩,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让士兵去取来物质清册,他翻到火器一页,从上到下仔细查找,果然在最后一栏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震天雷十五枚这就是火药局新造出来的震天雷,虽然和他从前在西夏造的震天雷有点不太一样,当初他造的是南瓜形状,是圆形的,而这个却是冬瓜形状,椭圆形的,不过李延庆并不担心不能使用,火药局必然会经过大量试验,才会定出标准,再批量制造震天雷。有了这玩意,他就能直接炸塌莘县县城,他拍了拍光滑的铁壳,对几名士兵道:“先把这十五个黑家伙运回军营,千万小心一点”几名士兵牵了一辆牛车过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搬运震天雷。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低声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有个船老大说有重要情报。”“人在哪里带上来。”片刻,士兵将一名船夫带上来,船夫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我们刚刚从对岸过来,发现了一件有点异常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向将军汇报。”“你说,发现了什么事情”“小人在对岸发现有军队集结,就在码头上。”李延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码头上有船吗”“有几艘船,但都很小,装不了那么多人。”李延庆一直在考虑梁山军增兵河北的可能性,如果宋江决定不放弃河北,那肯定会向河北增兵,而且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就在这几天,虽然暂时没有船只,但很有可能是军队先集结,然后船只再从别处调来。他之前虽然利用梁山军分散各处的弱点,集中兵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梁山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把兵力集中一处,不会再轻易分散了,自己虽然有两千精兵,可一旦对方的兵力集结到一万,自己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这个情报非常重要而且及时,李延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办法,他沉思良久,又取过物质清册,仔细看了一遍,清册上果然“是这样,李延庆在河北只有两千军马,恐怕很难全歼河北之敌,能不能请枢密院下令,让李延庆暂时有权调动大名府以及相州的乡兵。”高深有点为难,半晌道:“涉及调兵之事最好还是要得到官家批准,还是烦请老将军先向官家申请,一旦官家批下来,我立刻下令调兵。”“恐怕时间很急”“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时,一名宦官跑了过来,对种师道行一礼说:“老将军,天子有请”种师道连忙向高深行一礼,匆匆跟着宦官去了。不多时,种师道来到天子平时起居的移清殿,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天子请老将军进去”种师道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天子赵佶正坐在桌后沉思着什么事,他连忙上前施礼:老臣职参见殿下”“老将军平身”“谢陛下。”种师道站在在一旁,赵佶沉思片刻道:“李延庆之事让朕很为难啊”种师道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不好办了,赵佶将一本奏疏扔在桌上,“这是姚仲平刚刚送来的奏疏,他仔细解释了为什么不给李延庆请功的原因,李延庆是去年的进士,初封从八品承奉郎,一年后便升为从七品朝散郎,一年时间连升两级,这在朝廷中已经很罕见了,如果再算功劳,他至少要到正七品或者从六品了,当然是因为军功,但他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章法,一年就连升三级或者四级,恐怕会坏了官场规矩。”“可是微臣也是”“你和他不同”赵佶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有五十年的资历,再怎么升官也正常,但他只有一年,资历差点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请恕老臣无礼,一支军队有功不封赏,会寒将士的心啊”“所以朕才想和你商量,看看用别的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确实对社稷有功,朕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种师道心中无奈,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样沉默片刻,种师道只得回答道:“只有陛下有心,不管是怎么样的封赏,相信他都能理解。”赵佶点点头,又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一年内连升三级是朕的底线,朕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加封侍御史,赏金三千两,这就算他西夏功绩的嘉奖,至于平寇功劳,等剿匪结束后,朕再考虑具体的封官升赏。”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理想,但种师道心里也明白,李延庆一年内从从八品升为正七品已经不错了,官场上很多事情并不可能绝对公平,就算是天子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封赏,他必须再三权衡,这已是天子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老臣替李延庆谢陛下封赏”赵佶见种师道接受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你替朕转告李延庆,他的功劳朕已经记下了,等过几年他有了资历,朕再给加官进爵。”“老臣一定转告,另外老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你说,什么事”“陛下,李延庆在河北独立剿灭梁山乱匪,他手中只有两千军队,恐怕兵力略有不足,能否请陛下恩准,将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交给他统帅,这样他便可以从容调拨军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军队调动上,赵佶一点都不含糊,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点点头道:“可以给他临战之权,但只限于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其余军队不可随意调动。”“老臣谢陛下恩准”李延庆从博州撤军返回大名府,他并没有进驻大名城,而是驻营在距离莘县约四十里的故城镇,这里距离黄河码头也只有三十里,他们的补给物质已经抵达黄河码头,距离黄河稍近,也便于他们的物资运输。经历一场伏击战后,莘县的黄河码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座仓库烧成了一片白地,地上则有几堆焦黑色的粮食,一群鸟雀在烧焦的粮食上盘旋啄食。这时,十艘大船正停泊在码头上,数千民夫赶着大车来协助士兵们搬运粮草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和军需品在码头上堆积如一座小山。李延庆正站着一堆火器前翻看种师道给他送来的各种火器,他忽然发现十几个冬瓜大小的铁疙瘩,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让士兵去取来物质清册,他翻到火器一页,从上到下仔细查找,果然在最后一栏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震天雷十五枚这就是火药局新造出来的震天雷,虽然和他从前在西夏造的震天雷有点不太一样,当初他造的是南瓜形状,是圆形的,而这个却是冬瓜形状,椭圆形的,不过李延庆并不担心不能使用,火药局必然会经过大量试验,才会定出标准,再批量制造震天雷。有了这玩意,他就能直接炸塌莘县县城,他拍了拍光滑的铁壳,对几名士兵道:“先把这十五个黑家伙运回军营,千万小心一点”几名士兵牵了一辆牛车过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搬运震天雷。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低声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有个船老大说有重要情报。”“人在哪里带上来。”片刻,士兵将一名船夫带上来,船夫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我们刚刚从对岸过来,发现了一件有点异常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向将军汇报。”“你说,发现了什么事情”“小人在对岸发现有军队集结,就在码头上。”李延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码头上有船吗”“有几艘船,但都很小,装不了那么多人。”李延庆一直在考虑梁山军增兵河北的可能性,如果宋江决定不放弃河北,那肯定会向河北增兵,而且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就在这几天,虽然暂时没有船只,但很有可能是军队先集结,然后船只再从别处调来。他之前虽然利用梁山军分散各处的弱点,集中兵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梁山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把兵力集中一处,不会再轻易分散了,自己虽然有两千精兵,可一旦对方的兵力集结到一万,自己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这个情报非常重要而且及时,李延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办法,他沉思良久,又取过物质清册,仔细看了一遍,清册上果然“是这样,李延庆在河北只有两千军马,恐怕很难全歼河北之敌,能不能请枢密院下令,让李延庆暂时有权调动大名府以及相州的乡兵。”高深有点为难,半晌道:“涉及调兵之事最好还是要得到官家批准,还是烦请老将军先向官家申请,一旦官家批下来,我立刻下令调兵。”“恐怕时间很急”“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时,一名宦官跑了过来,对种师道行一礼说:“老将军,天子有请”种师道连忙向高深行一礼,匆匆跟着宦官去了。不多时,种师道来到天子平时起居的移清殿,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天子请老将军进去”种师道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天子赵佶正坐在桌后沉思着什么事,他连忙上前施礼:老臣职参见殿下”“老将军平身”“谢陛下。”种师道站在在一旁,赵佶沉思片刻道:“李延庆之事让朕很为难啊”种师道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不好办了,赵佶将一本奏疏扔在桌上,“这是姚仲平刚刚送来的奏疏,他仔细解释了为什么不给李延庆请功的原因,李延庆是去年的进士,初封从八品承奉郎,一年后便升为从七品朝散郎,一年时间连升两级,这在朝廷中已经很罕见了,如果再算功劳,他至少要到正七品或者从六品了,当然是因为军功,但他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章法,一年就连升三级或者四级,恐怕会坏了官场规矩。”“可是微臣也是”“你和他不同”赵佶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有五十年的资历,再怎么升官也正常,但他只有一年,资历差点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请恕老臣无礼,一支军队有功不封赏,会寒将士的心啊”“所以朕才想和你商量,看看用别的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确实对社稷有功,朕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种师道心中无奈,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样沉默片刻,种师道只得回答道:“只有陛下有心,不管是怎么样的封赏,相信他都能理解。”赵佶点点头,又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一年内连升三级是朕的底线,朕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加封侍御史,赏金三千两,这就算他西夏功绩的嘉奖,至于平寇功劳,等剿匪结束后,朕再考虑具体的封官升赏。”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理想,但种师道心里也明白,李延庆一年内从从八品升为正七品已经不错了,官场上很多事情并不可能绝对公平,就算是天子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封赏,他必须再三权衡,这已是天子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老臣替李延庆谢陛下封赏”赵佶见种师道接受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你替朕转告李延庆,他的功劳朕已经记下了,等过几年他有了资历,朕再给加官进爵。”“老臣一定转告,另外老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你说,什么事”“陛下,李延庆在河北独立剿灭梁山乱匪,他手中只有两千军队,恐怕兵力略有不足,能否请陛下恩准,将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交给他统帅,这样他便可以从容调拨军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军队调动上,赵佶一点都不含糊,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点点头道:“可以给他临战之权,但只限于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其余军队不可随意调动。”“老臣谢陛下恩准”李延庆从博州撤军返回大名府,他并没有进驻大名城,而是驻营在距离莘县约四十里的故城镇,这里距离黄河码头也只有三十里,他们的补给物质已经抵达黄河码头,距离黄河稍近,也便于他们的物资运输。经历一场伏击战后,莘县的黄河码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座仓库烧成了一片白地,地上则有几堆焦黑色的粮食,一群鸟雀在烧焦的粮食上盘旋啄食。这时,十艘大船正停泊在码头上,数千民夫赶着大车来协助士兵们搬运粮草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和军需品在码头上堆积如一座小山。李延庆正站着一堆火器前翻看种师道给他送来的各种火器,他忽然发现十几个冬瓜大小的铁疙瘩,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让士兵去取来物质清册,他翻到火器一页,从上到下仔细查找,果然在最后一栏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震天雷十五枚这就是火药局新造出来的震天雷,虽然和他从前在西夏造的震天雷有点不太一样,当初他造的是南瓜形状,是圆形的,而这个却是冬瓜形状,椭圆形的,不过李延庆并不担心不能使用,火药局必然会经过大量试验,才会定出标准,再批量制造震天雷。有了这玩意,他就能直接炸塌莘县县城,他拍了拍光滑的铁壳,对几名士兵道:“先把这十五个黑家伙运回军营,千万小心一点”几名士兵牵了一辆牛车过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搬运震天雷。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低声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有个船老大说有重要情报。”“人在哪里带上来。”片刻,士兵将一名船夫带上来,船夫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我们刚刚从对岸过来,发现了一件有点异常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向将军汇报。”“你说,发现了什么事情”“小人在对岸发现有军队集结,就在码头上。”李延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码头上有船吗”“有几艘船,但都很小,装不了那么多人。”李延庆一直在考虑梁山军增兵河北的可能性,如果宋江决定不放弃河北,那肯定会向河北增兵,而且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就在这几天,虽然暂时没有船只,但很有可能是军队先集结,然后船只再从别处调来。他之前虽然利用梁山军分散各处的弱点,集中兵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梁山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把兵力集中一处,不会再轻易分散了,自己虽然有两千精兵,可一旦对方的兵力集结到一万,自己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这个情报非常重要而且及时,李延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办法,他沉思良久,又取过物质清册,仔细看了一遍,清册上果然“是这样,李延庆在河北只有两千军马,恐怕很难全歼河北之敌,能不能请枢密院下令,让李延庆暂时有权调动大名府以及相州的乡兵。”高深有点为难,半晌道:“涉及调兵之事最好还是要得到官家批准,还是烦请老将军先向官家申请,一旦官家批下来,我立刻下令调兵。”“恐怕时间很急”“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时,一名宦官跑了过来,对种师道行一礼说:“老将军,天子有请”种师道连忙向高深行一礼,匆匆跟着宦官去了。不多时,种师道来到天子平时起居的移清殿,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天子请老将军进去”种师道快步走进内殿,只见天子赵佶正坐在桌后沉思着什么事,他连忙上前施礼:老臣职参见殿下”“老将军平身”“谢陛下。”种师道站在在一旁,赵佶沉思片刻道:“李延庆之事让朕很为难啊”种师道心中一沉,他知道事情不好办了,赵佶将一本奏疏扔在桌上,“这是姚仲平刚刚送来的奏疏,他仔细解释了为什么不给李延庆请功的原因,李延庆是去年的进士,初封从八品承奉郎,一年后便升为从七品朝散郎,一年时间连升两级,这在朝廷中已经很罕见了,如果再算功劳,他至少要到正七品或者从六品了,当然是因为军功,但他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章法,一年就连升三级或者四级,恐怕会坏了官场规矩。”“可是微臣也是”“你和他不同”赵佶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有五十年的资历,再怎么升官也正常,但他只有一年,资历差点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请恕老臣无礼,一支军队有功不封赏,会寒将士的心啊”“所以朕才想和你商量,看看用别的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确实对社稷有功,朕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种师道心中无奈,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样沉默片刻,种师道只得回答道:“只有陛下有心,不管是怎么样的封赏,相信他都能理解。”赵佶点点头,又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一年内连升三级是朕的底线,朕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加封侍御史,赏金三千两,这就算他西夏功绩的嘉奖,至于平寇功劳,等剿匪结束后,朕再考虑具体的封官升赏。”虽然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理想,但种师道心里也明白,李延庆一年内从从八品升为正七品已经不错了,官场上很多事情并不可能绝对公平,就算是天子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封赏,他必须再三权衡,这已是天子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老臣替李延庆谢陛下封赏”赵佶见种师道接受了,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你替朕转告李延庆,他的功劳朕已经记下了,等过几年他有了资历,朕再给加官进爵。”“老臣一定转告,另外老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你说,什么事”“陛下,李延庆在河北独立剿灭梁山乱匪,他手中只有两千军队,恐怕兵力略有不足,能否请陛下恩准,将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交给他统帅,这样他便可以从容调拨军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军队调动上,赵佶一点都不含糊,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点点头道:“可以给他临战之权,但只限于大名府和相州的乡兵,其余军队不可随意调动。”“老臣谢陛下恩准”李延庆从博州撤军返回大名府,他并没有进驻大名城,而是驻营在距离莘县约四十里的故城镇,这里距离黄河码头也只有三十里,他们的补给物质已经抵达黄河码头,距离黄河稍近,也便于他们的物资运输。经历一场伏击战后,莘县的黄河码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座仓库烧成了一片白地,地上则有几堆焦黑色的粮食,一群鸟雀在烧焦的粮食上盘旋啄食。这时,十艘大船正停泊在码头上,数千民夫赶着大车来协助士兵们搬运粮草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和军需品在码头上堆积如一座小山。李延庆正站着一堆火器前翻看种师道给他送来的各种火器,他忽然发现十几个冬瓜大小的铁疙瘩,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让士兵去取来物质清册,他翻到火器一页,从上到下仔细查找,果然在最后一栏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震天雷十五枚这就是火药局新造出来的震天雷,虽然和他从前在西夏造的震天雷有点不太一样,当初他造的是南瓜形状,是圆形的,而这个却是冬瓜形状,椭圆形的,不过李延庆并不担心不能使用,火药局必然会经过大量试验,才会定出标准,再批量制造震天雷。有了这玩意,他就能直接炸塌莘县县城,他拍了拍光滑的铁壳,对几名士兵道:“先把这十五个黑家伙运回军营,千万小心一点”几名士兵牵了一辆牛车过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搬运震天雷。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低声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有个船老大说有重要情报。”“人在哪里带上来。”片刻,士兵将一名船夫带上来,船夫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我们刚刚从对岸过来,发现了一件有点异常的事情,觉得有必要向将军汇报。”“你说,发现了什么事情”“小人在对岸发现有军队集结,就在码头上。”李延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码头上有船吗”“有几艘船,但都很小,装不了那么多人。”李延庆一直在考虑梁山军增兵河北的可能性,如果宋江决定不放弃河北,那肯定会向河北增兵,而且从时间上推断,应该就在这几天,虽然暂时没有船只,但很有可能是军队先集结,然后船只再从别处调来。他之前虽然利用梁山军分散各处的弱点,集中兵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梁山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把兵力集中一处,不会再轻易分散了,自己虽然有两千精兵,可一旦对方的兵力集结到一万,自己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这个情报非常重要而且及时,李延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办法,他沉思良久,又取过物质清册,仔细看了一遍,清册上果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