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定要这件事审问个清清楚楚。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会上把曹娇娇送回家,李延庆便急匆匆赶回了御史台,还好,他没有迟到,御史台的午休刚刚结束。“上午有什么事情吗”走进官房李延庆便问道。刘方连忙道:“御史出去没多久,刑部顾郎中便来了,他听说你不在,可能下午会再来。”“他有什么事”“具体没说,听说你不在就走了。”李延庆点点头,便回到自己座位上坐下,这时,莫俊拿着一份卷宗走过来笑道:“小娘子送回去了”“总算送回去了,回头我要给她祖父说一说,不能让这小娘乱跑,让她养成习惯了,隔三差五就跑来御史台,事情都乱套了。”“我发现这小娘很喜欢李御史。”李延庆心中苦笑一声,冤大头谁不喜欢,自己慷慨大方,舍得给她花钱,她当然喜欢自己。虽然他也很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但喜欢归喜欢,若曹娇娇动不动就跑来御史台,他可受不了。“御史,这是卑职整理的近五年案件目录,都在这里了。”莫俊将厚厚的卷宗放在李延庆桌上,这是御史台五年来不了了之的案子,一共十三件,李延庆看了看问道:“你觉得有问题吗”“有四桩案子卑职觉得可以考虑重审,其余案子就算重审也没有意义了。”李延庆并没有追问为什么重审已经没有意义,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也不会不了了之。“先放在这里,我回头再慢慢细看。”莫俊行一礼便退下去了,李延庆取过卷宗,找出莫俊标注可以重审的四个案件,他大概看了看,基本上都是地方官员投诉遭遇各种不公,这也是御史台遇到的最多案子,每年一次的提拔或者调动后,便会引来大量官员揭发控诉,令人头大,但偏偏又不能置之不理。不过这种案件大部分都是由御史台的察院经手,由监察御史负责,李延庆的台院倒接手不多,而接手的案子也基本上作为不了了之处理。李延庆对第四个案子倒有点兴趣,居然是秦桧弹劾王黼削减太学,以至天下读书人无以为食,弹劾时间是在太学生游行示威之前这让李延庆心中生出一个念头,不管是这份弹劾书也好,学生示威也好,是不是秦桧在向蔡京递交投名状如果真是这样,这个秦桧倒颇有眼光,看出蔡京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时,外屋传来说话声,是刑部郎中顾逸群的声音,李延庆便将卷宗暂时放到一边,起身迎了出来。“真是很抱歉,上午让顾郎中白跑一趟。”“没什么,今天来御史台正好还有别的事情,不算白跑”李延庆将顾逸群请到房内坐下,顾逸群笑道:“有个新案子,想先和你沟通一下。”李延庆笑了起来,“不会是太学生请愿那桩案子吧”“李御史说得一点没错,就是这桩案子。”顾逸群见李延庆脸色有点不太情愿,连忙摆手道:“事情不是李御史想的那样,我们并没有打算把案子扔给御史台,而是郑皇后亲自过问这个案子,官家由此下发手谕,要求三司会审此案”李延庆点点头,“看样子这次是由刑部牵头,对吧”“正是如此,因为案子在刑部手中,所以这一次就由刑部牵头,然后由御史台和大理寺正协同审案。”李延庆沉吟一下道:“但要御史中丞先批下此案,我才能接手”“这是当然,上午我已经把案子卷宗和批单转给你们主簿了,他会交给邓中丞审批,然后我想和你商议一下,看看什么时候我们三方碰一下头,一起探讨一下案情。”“我都可以”“要不就明天下午吧在刑部审微堂,李御史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现在就去通知大理寺。”所谓御史中丞审批只是走一下形式,并不影响审案,李延庆想了想,明天并没有什么安排,便点头答应了。“那就明天下午吧午休结束后我们就过来,如果我实在来不了,就让莫主事过来。”“那也可以,只是了解一下案情,不是正式协商。”顾逸群告辞走了,应哥儿进来收拾走茶盏,就在这时,主簿刘信快步走了进来,“李御史回来了吗”“我在”李延庆在里屋回应道。刘信走进里屋笑道:“我来特地来通知一下,明天举行临时大朝,李御史也要参加,可别睡过头了。”李延庆一愣,“不是说五品以下不用参加早朝吗”“规矩没有变,但明天上朝名单中包括了侍御史,所以我要赶紧通知你们,我还要去通知别人,李御史别忘记就是了。”正常朝会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但明天是十二月初五,属于临时朝会,一般会有专门议题。按照惯例,如果朝会没有特殊通知,一般都是大夫以上官员参加,也就是从五品以上,但临时朝会有专门议题,一般就会列出要求参加朝会的特殊官员,这样一些有重要职权的中低层官员也有机会参加大朝了。侍御史就属于这次朝会名单上特别列出的要求参会人员,李延庆也将第一次参加朝会。宋朝早朝和唐朝一样,卯时一刻开始,也就是凌晨五点半,五更不到李延庆便早早起来了,但也只比他平时早半个时辰。今天给李延庆梳头的却是扈青儿,思思这些天有点感恙,身体不适,无法早起服侍夫郎,扈青儿便自告奋勇早早起来。“青儿,你居然这么早起得来”李延庆笑道。扈青儿撇撇嘴说:“你忘记自己当年让你每天五更起床跑步是谁要求的我爹爹会对我网开一面告诉你,我每天五更必须起床练武,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年。”“你也是跑步”“我不跑步,但要游水,每天在梁山泊内游水二十里,冬天结冰了,我爹爹就会在冰面上每隔三百步打一个锅盖大的洞给我呼吸,要是稍微游错路线就会没命。”“你游错过吗”扈青儿用梳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以为站在你身后的是女水鬼吗”“是我说错话了。”李延庆歉然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有一次我真游错了,错过了一个冰洞,足足潜水六百步,不知肚子里灌了多少水,差点淹死,我爹爹把我狠狠臭骂一顿,然后再也没有错过。”扈青儿熟练地给他扎好发髻,又替他戴上官帽,今天李延庆穿的是六品绯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里面的一条缎子上缀了两排共六条银鱼,这也是四品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一种赏赐身份,并非真正官阶,但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李延庆匆匆吃过早饭,时间便到五更了,“好了,我要出发了”李延庆最后检查一遍,没有发现遗漏,便对青儿笑道:“今天辛苦你了,好好照顾思思姐,我先走了。”“走就走呗干嘛非要强调两遍。”扈青儿嘟囔着将李延庆送出大门,门口张虎和杨光已经牵马等了一会儿了,李延庆翻身上马,笑着向扈青儿挥了挥手,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十二月的五更还是一片漆黑,月朗星稀,天空格外晴朗,一轮半月如小船般在青黑色的大海中游荡,清辉洒下,给京城抹上了一层淡淡银色。京城很多官宦人家也点亮了灯,大街上骑马的人并不多,马车也不多,大多是一辆辆牛车,车辕上挂着橘红色的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大多是跑步跟随。刚开始官员很少,不过进了朱雀门后,李延庆就进入内城御街,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断有官员从各个路口加入,渐渐地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足有千余人。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象李延庆这种低品官只有两人跟随。可如果看到有上百人跟随一辆马车,而且随从衣服光鲜,个个身材高大,那么马车中官员十有八九是三品以上高官。“延庆”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李延庆忽然听见旁边有叫他。他一回头,这才发现旁边行驶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长满了皱纹的笑脸,正是太子少保、校检兵部尚书、右卫上将军曹评。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中李延庆连忙催马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上将军”“延庆,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正是不过一些基本的规则卑职已经知晓。”曹评看了一眼李延庆腰间的银鱼袋,笑着点点头,既然知道把获赐的银鱼袋挂上,说明他是知道规则的。曹评又道:“昨天我那个孙女又给你添麻烦了。”“节假日我很愿意带她逛街,只是平时不太方便。”李延庆含蓄地告诉曹评,要管束好孙女,不要再让她闯御史台了。“是啊其实我府上管得很严,凭她一个人是出不了府门,昨天是她兄长曹性擅自带她出门,昨天晚上我已经狠狠将他责骂一顿,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另外,延庆为她花的钱,我会如数补还。”李延庆微微一笑,“给她买点东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谈钱的事情了。”曹评颇为歉然,他想了想道:“这个月初十我有个家宴,都是一些亲朋好友来参加,人数很少,不知延庆能否赏脸”李延庆稍稍犹豫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既然上将军开口,延庆怎敢不来”曹评呵呵一笑,“走吧别耽误朝会了。”李延庆向他抱拳行一礼,催马继续向宣德门而去到了宣德门,除了宰相可以坐轿继续前行外,其他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直到过了北廊,这里有宰执下马牌,宰相也要下马步行了,不过穿过北廊便是大庆广场,这里是上朝的临时等候区。现在距离上朝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大庆广场内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之多,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议论着什么。虽然李延庆能获得梁师成、蔡京等人的青睐,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脉还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种圈子中,他暂时还游离在外,就连刑部侍郎梁中书、大理寺卿郑智这些认识的高官,看见李延庆时也不过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和身边人闲聊。“李御史”终于有人叫他了,李延庆一转身,却见是顶头上司邓雍跑了过来,“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临时大朝,没有能及时通知你。”“刘主簿已经告诉我了。”“他只是告诉你今天要上朝,却没有告诉你早朝的内容。”李延庆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职有关”“也不是直接和你有关,和御史台有关系。”邓雍向两边看了看,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天子决定要加强监军,准备设第二监军,负责监察军队后勤物资,准备把这个职权交给御史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严重,军队消耗就是无底洞,这次备战征辽,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质、粮食军饷难以计数,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我是听到一些内部消息,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相国打算推出当十钱,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李延庆暗暗叹息,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小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居然还要推出当十钱,他曾经见过蔡京推出的当五钱,所谓当十钱就是大钱,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李延庆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李延庆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庆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庆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白时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应“我不跑步,但要游水,每天在梁山泊内游水二十里,冬天结冰了,我爹爹就会在冰面上每隔三百步打一个锅盖大的洞给我呼吸,要是稍微游错路线就会没命。”“你游错过吗”扈青儿用梳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以为站在你身后的是女水鬼吗”“是我说错话了。”李延庆歉然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有一次我真游错了,错过了一个冰洞,足足潜水六百步,不知肚子里灌了多少水,差点淹死,我爹爹把我狠狠臭骂一顿,然后再也没有错过。”扈青儿熟练地给他扎好发髻,又替他戴上官帽,今天李延庆穿的是六品绯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里面的一条缎子上缀了两排共六条银鱼,这也是四品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一种赏赐身份,并非真正官阶,但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李延庆匆匆吃过早饭,时间便到五更了,“好了,我要出发了”李延庆最后检查一遍,没有发现遗漏,便对青儿笑道:“今天辛苦你了,好好照顾思思姐,我先走了。”“走就走呗干嘛非要强调两遍。”扈青儿嘟囔着将李延庆送出大门,门口张虎和杨光已经牵马等了一会儿了,李延庆翻身上马,笑着向扈青儿挥了挥手,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十二月的五更还是一片漆黑,月朗星稀,天空格外晴朗,一轮半月如小船般在青黑色的大海中游荡,清辉洒下,给京城抹上了一层淡淡银色。京城很多官宦人家也点亮了灯,大街上骑马的人并不多,马车也不多,大多是一辆辆牛车,车辕上挂着橘红色的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大多是跑步跟随。刚开始官员很少,不过进了朱雀门后,李延庆就进入内城御街,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断有官员从各个路口加入,渐渐地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足有千余人。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象李延庆这种低品官只有两人跟随。可如果看到有上百人跟随一辆马车,而且随从衣服光鲜,个个身材高大,那么马车中官员十有八九是三品以上高官。“延庆”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李延庆忽然听见旁边有叫他。他一回头,这才发现旁边行驶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长满了皱纹的笑脸,正是太子少保、校检兵部尚书、右卫上将军曹评。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中李延庆连忙催马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上将军”“延庆,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正是不过一些基本的规则卑职已经知晓。”曹评看了一眼李延庆腰间的银鱼袋,笑着点点头,既然知道把获赐的银鱼袋挂上,说明他是知道规则的。曹评又道:“昨天我那个孙女又给你添麻烦了。”“节假日我很愿意带她逛街,只是平时不太方便。”李延庆含蓄地告诉曹评,要管束好孙女,不要再让她闯御史台了。“是啊其实我府上管得很严,凭她一个人是出不了府门,昨天是她兄长曹性擅自带她出门,昨天晚上我已经狠狠将他责骂一顿,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另外,延庆为她花的钱,我会如数补还。”李延庆微微一笑,“给她买点东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谈钱的事情了。”曹评颇为歉然,他想了想道:“这个月初十我有个家宴,都是一些亲朋好友来参加,人数很少,不知延庆能否赏脸”李延庆稍稍犹豫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既然上将军开口,延庆怎敢不来”曹评呵呵一笑,“走吧别耽误朝会了。”李延庆向他抱拳行一礼,催马继续向宣德门而去到了宣德门,除了宰相可以坐轿继续前行外,其他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直到过了北廊,这里有宰执下马牌,宰相也要下马步行了,不过穿过北廊便是大庆广场,这里是上朝的临时等候区。现在距离上朝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大庆广场内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之多,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议论着什么。虽然李延庆能获得梁师成、蔡京等人的青睐,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脉还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种圈子中,他暂时还游离在外,就连刑部侍郎梁中书、大理寺卿郑智这些认识的高官,看见李延庆时也不过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和身边人闲聊。“李御史”终于有人叫他了,李延庆一转身,却见是顶头上司邓雍跑了过来,“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临时大朝,没有能及时通知你。”“刘主簿已经告诉我了。”“他只是告诉你今天要上朝,却没有告诉你早朝的内容。”李延庆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职有关”“也不是直接和你有关,和御史台有关系。”邓雍向两边看了看,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天子决定要加强监军,准备设第二监军,负责监察军队后勤物资,准备把这个职权交给御史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严重,军队消耗就是无底洞,这次备战征辽,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质、粮食军饷难以计数,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我是听到一些内部消息,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相国打算推出当十钱,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李延庆暗暗叹息,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小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居然还要推出当十钱,他曾经见过蔡京推出的当五钱,所谓当十钱就是大钱,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李延庆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李延庆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庆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庆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白时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应“我不跑步,但要游水,每天在梁山泊内游水二十里,冬天结冰了,我爹爹就会在冰面上每隔三百步打一个锅盖大的洞给我呼吸,要是稍微游错路线就会没命。”“你游错过吗”扈青儿用梳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以为站在你身后的是女水鬼吗”“是我说错话了。”李延庆歉然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有一次我真游错了,错过了一个冰洞,足足潜水六百步,不知肚子里灌了多少水,差点淹死,我爹爹把我狠狠臭骂一顿,然后再也没有错过。”扈青儿熟练地给他扎好发髻,又替他戴上官帽,今天李延庆穿的是六品绯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里面的一条缎子上缀了两排共六条银鱼,这也是四品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一种赏赐身份,并非真正官阶,但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李延庆匆匆吃过早饭,时间便到五更了,“好了,我要出发了”李延庆最后检查一遍,没有发现遗漏,便对青儿笑道:“今天辛苦你了,好好照顾思思姐,我先走了。”“走就走呗干嘛非要强调两遍。”扈青儿嘟囔着将李延庆送出大门,门口张虎和杨光已经牵马等了一会儿了,李延庆翻身上马,笑着向扈青儿挥了挥手,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十二月的五更还是一片漆黑,月朗星稀,天空格外晴朗,一轮半月如小船般在青黑色的大海中游荡,清辉洒下,给京城抹上了一层淡淡银色。京城很多官宦人家也点亮了灯,大街上骑马的人并不多,马车也不多,大多是一辆辆牛车,车辕上挂着橘红色的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大多是跑步跟随。刚开始官员很少,不过进了朱雀门后,李延庆就进入内城御街,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断有官员从各个路口加入,渐渐地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足有千余人。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象李延庆这种低品官只有两人跟随。可如果看到有上百人跟随一辆马车,而且随从衣服光鲜,个个身材高大,那么马车中官员十有八九是三品以上高官。“延庆”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李延庆忽然听见旁边有叫他。他一回头,这才发现旁边行驶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长满了皱纹的笑脸,正是太子少保、校检兵部尚书、右卫上将军曹评。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中李延庆连忙催马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上将军”“延庆,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正是不过一些基本的规则卑职已经知晓。”曹评看了一眼李延庆腰间的银鱼袋,笑着点点头,既然知道把获赐的银鱼袋挂上,说明他是知道规则的。曹评又道:“昨天我那个孙女又给你添麻烦了。”“节假日我很愿意带她逛街,只是平时不太方便。”李延庆含蓄地告诉曹评,要管束好孙女,不要再让她闯御史台了。“是啊其实我府上管得很严,凭她一个人是出不了府门,昨天是她兄长曹性擅自带她出门,昨天晚上我已经狠狠将他责骂一顿,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另外,延庆为她花的钱,我会如数补还。”李延庆微微一笑,“给她买点东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谈钱的事情了。”曹评颇为歉然,他想了想道:“这个月初十我有个家宴,都是一些亲朋好友来参加,人数很少,不知延庆能否赏脸”李延庆稍稍犹豫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既然上将军开口,延庆怎敢不来”曹评呵呵一笑,“走吧别耽误朝会了。”李延庆向他抱拳行一礼,催马继续向宣德门而去到了宣德门,除了宰相可以坐轿继续前行外,其他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直到过了北廊,这里有宰执下马牌,宰相也要下马步行了,不过穿过北廊便是大庆广场,这里是上朝的临时等候区。现在距离上朝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大庆广场内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之多,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议论着什么。虽然李延庆能获得梁师成、蔡京等人的青睐,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脉还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种圈子中,他暂时还游离在外,就连刑部侍郎梁中书、大理寺卿郑智这些认识的高官,看见李延庆时也不过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和身边人闲聊。“李御史”终于有人叫他了,李延庆一转身,却见是顶头上司邓雍跑了过来,“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临时大朝,没有能及时通知你。”“刘主簿已经告诉我了。”“他只是告诉你今天要上朝,却没有告诉你早朝的内容。”李延庆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职有关”“也不是直接和你有关,和御史台有关系。”邓雍向两边看了看,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天子决定要加强监军,准备设第二监军,负责监察军队后勤物资,准备把这个职权交给御史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严重,军队消耗就是无底洞,这次备战征辽,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质、粮食军饷难以计数,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我是听到一些内部消息,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相国打算推出当十钱,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李延庆暗暗叹息,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小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居然还要推出当十钱,他曾经见过蔡京推出的当五钱,所谓当十钱就是大钱,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李延庆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李延庆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庆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庆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白时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应“我不跑步,但要游水,每天在梁山泊内游水二十里,冬天结冰了,我爹爹就会在冰面上每隔三百步打一个锅盖大的洞给我呼吸,要是稍微游错路线就会没命。”“你游错过吗”扈青儿用梳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以为站在你身后的是女水鬼吗”“是我说错话了。”李延庆歉然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有一次我真游错了,错过了一个冰洞,足足潜水六百步,不知肚子里灌了多少水,差点淹死,我爹爹把我狠狠臭骂一顿,然后再也没有错过。”扈青儿熟练地给他扎好发髻,又替他戴上官帽,今天李延庆穿的是六品绯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里面的一条缎子上缀了两排共六条银鱼,这也是四品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一种赏赐身份,并非真正官阶,但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李延庆匆匆吃过早饭,时间便到五更了,“好了,我要出发了”李延庆最后检查一遍,没有发现遗漏,便对青儿笑道:“今天辛苦你了,好好照顾思思姐,我先走了。”“走就走呗干嘛非要强调两遍。”扈青儿嘟囔着将李延庆送出大门,门口张虎和杨光已经牵马等了一会儿了,李延庆翻身上马,笑着向扈青儿挥了挥手,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十二月的五更还是一片漆黑,月朗星稀,天空格外晴朗,一轮半月如小船般在青黑色的大海中游荡,清辉洒下,给京城抹上了一层淡淡银色。京城很多官宦人家也点亮了灯,大街上骑马的人并不多,马车也不多,大多是一辆辆牛车,车辕上挂着橘红色的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大多是跑步跟随。刚开始官员很少,不过进了朱雀门后,李延庆就进入内城御街,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断有官员从各个路口加入,渐渐地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足有千余人。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象李延庆这种低品官只有两人跟随。可如果看到有上百人跟随一辆马车,而且随从衣服光鲜,个个身材高大,那么马车中官员十有八九是三品以上高官。“延庆”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李延庆忽然听见旁边有叫他。他一回头,这才发现旁边行驶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长满了皱纹的笑脸,正是太子少保、校检兵部尚书、右卫上将军曹评。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中李延庆连忙催马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上将军”“延庆,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正是不过一些基本的规则卑职已经知晓。”曹评看了一眼李延庆腰间的银鱼袋,笑着点点头,既然知道把获赐的银鱼袋挂上,说明他是知道规则的。曹评又道:“昨天我那个孙女又给你添麻烦了。”“节假日我很愿意带她逛街,只是平时不太方便。”李延庆含蓄地告诉曹评,要管束好孙女,不要再让她闯御史台了。“是啊其实我府上管得很严,凭她一个人是出不了府门,昨天是她兄长曹性擅自带她出门,昨天晚上我已经狠狠将他责骂一顿,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另外,延庆为她花的钱,我会如数补还。”李延庆微微一笑,“给她买点东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谈钱的事情了。”曹评颇为歉然,他想了想道:“这个月初十我有个家宴,都是一些亲朋好友来参加,人数很少,不知延庆能否赏脸”李延庆稍稍犹豫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既然上将军开口,延庆怎敢不来”曹评呵呵一笑,“走吧别耽误朝会了。”李延庆向他抱拳行一礼,催马继续向宣德门而去到了宣德门,除了宰相可以坐轿继续前行外,其他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直到过了北廊,这里有宰执下马牌,宰相也要下马步行了,不过穿过北廊便是大庆广场,这里是上朝的临时等候区。现在距离上朝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大庆广场内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之多,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议论着什么。虽然李延庆能获得梁师成、蔡京等人的青睐,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脉还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种圈子中,他暂时还游离在外,就连刑部侍郎梁中书、大理寺卿郑智这些认识的高官,看见李延庆时也不过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和身边人闲聊。“李御史”终于有人叫他了,李延庆一转身,却见是顶头上司邓雍跑了过来,“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临时大朝,没有能及时通知你。”“刘主簿已经告诉我了。”“他只是告诉你今天要上朝,却没有告诉你早朝的内容。”李延庆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职有关”“也不是直接和你有关,和御史台有关系。”邓雍向两边看了看,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天子决定要加强监军,准备设第二监军,负责监察军队后勤物资,准备把这个职权交给御史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严重,军队消耗就是无底洞,这次备战征辽,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质、粮食军饷难以计数,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我是听到一些内部消息,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相国打算推出当十钱,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李延庆暗暗叹息,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小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居然还要推出当十钱,他曾经见过蔡京推出的当五钱,所谓当十钱就是大钱,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李延庆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李延庆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庆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庆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白时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应“我不跑步,但要游水,每天在梁山泊内游水二十里,冬天结冰了,我爹爹就会在冰面上每隔三百步打一个锅盖大的洞给我呼吸,要是稍微游错路线就会没命。”“你游错过吗”扈青儿用梳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以为站在你身后的是女水鬼吗”“是我说错话了。”李延庆歉然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有一次我真游错了,错过了一个冰洞,足足潜水六百步,不知肚子里灌了多少水,差点淹死,我爹爹把我狠狠臭骂一顿,然后再也没有错过。”扈青儿熟练地给他扎好发髻,又替他戴上官帽,今天李延庆穿的是六品绯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里面的一条缎子上缀了两排共六条银鱼,这也是四品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一种赏赐身份,并非真正官阶,但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李延庆匆匆吃过早饭,时间便到五更了,“好了,我要出发了”李延庆最后检查一遍,没有发现遗漏,便对青儿笑道:“今天辛苦你了,好好照顾思思姐,我先走了。”“走就走呗干嘛非要强调两遍。”扈青儿嘟囔着将李延庆送出大门,门口张虎和杨光已经牵马等了一会儿了,李延庆翻身上马,笑着向扈青儿挥了挥手,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十二月的五更还是一片漆黑,月朗星稀,天空格外晴朗,一轮半月如小船般在青黑色的大海中游荡,清辉洒下,给京城抹上了一层淡淡银色。京城很多官宦人家也点亮了灯,大街上骑马的人并不多,马车也不多,大多是一辆辆牛车,车辕上挂着橘红色的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大多是跑步跟随。刚开始官员很少,不过进了朱雀门后,李延庆就进入内城御街,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断有官员从各个路口加入,渐渐地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足有千余人。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象李延庆这种低品官只有两人跟随。可如果看到有上百人跟随一辆马车,而且随从衣服光鲜,个个身材高大,那么马车中官员十有八九是三品以上高官。“延庆”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李延庆忽然听见旁边有叫他。他一回头,这才发现旁边行驶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长满了皱纹的笑脸,正是太子少保、校检兵部尚书、右卫上将军曹评。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中李延庆连忙催马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上将军”“延庆,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正是不过一些基本的规则卑职已经知晓。”曹评看了一眼李延庆腰间的银鱼袋,笑着点点头,既然知道把获赐的银鱼袋挂上,说明他是知道规则的。曹评又道:“昨天我那个孙女又给你添麻烦了。”“节假日我很愿意带她逛街,只是平时不太方便。”李延庆含蓄地告诉曹评,要管束好孙女,不要再让她闯御史台了。“是啊其实我府上管得很严,凭她一个人是出不了府门,昨天是她兄长曹性擅自带她出门,昨天晚上我已经狠狠将他责骂一顿,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另外,延庆为她花的钱,我会如数补还。”李延庆微微一笑,“给她买点东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谈钱的事情了。”曹评颇为歉然,他想了想道:“这个月初十我有个家宴,都是一些亲朋好友来参加,人数很少,不知延庆能否赏脸”李延庆稍稍犹豫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既然上将军开口,延庆怎敢不来”曹评呵呵一笑,“走吧别耽误朝会了。”李延庆向他抱拳行一礼,催马继续向宣德门而去到了宣德门,除了宰相可以坐轿继续前行外,其他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直到过了北廊,这里有宰执下马牌,宰相也要下马步行了,不过穿过北廊便是大庆广场,这里是上朝的临时等候区。现在距离上朝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大庆广场内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之多,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议论着什么。虽然李延庆能获得梁师成、蔡京等人的青睐,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脉还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种圈子中,他暂时还游离在外,就连刑部侍郎梁中书、大理寺卿郑智这些认识的高官,看见李延庆时也不过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和身边人闲聊。“李御史”终于有人叫他了,李延庆一转身,却见是顶头上司邓雍跑了过来,“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临时大朝,没有能及时通知你。”“刘主簿已经告诉我了。”“他只是告诉你今天要上朝,却没有告诉你早朝的内容。”李延庆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职有关”“也不是直接和你有关,和御史台有关系。”邓雍向两边看了看,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天子决定要加强监军,准备设第二监军,负责监察军队后勤物资,准备把这个职权交给御史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严重,军队消耗就是无底洞,这次备战征辽,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质、粮食军饷难以计数,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我是听到一些内部消息,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相国打算推出当十钱,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李延庆暗暗叹息,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小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居然还要推出当十钱,他曾经见过蔡京推出的当五钱,所谓当十钱就是大钱,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李延庆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李延庆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庆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庆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白时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应“我不跑步,但要游水,每天在梁山泊内游水二十里,冬天结冰了,我爹爹就会在冰面上每隔三百步打一个锅盖大的洞给我呼吸,要是稍微游错路线就会没命。”“你游错过吗”扈青儿用梳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以为站在你身后的是女水鬼吗”“是我说错话了。”李延庆歉然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有一次我真游错了,错过了一个冰洞,足足潜水六百步,不知肚子里灌了多少水,差点淹死,我爹爹把我狠狠臭骂一顿,然后再也没有错过。”扈青儿熟练地给他扎好发髻,又替他戴上官帽,今天李延庆穿的是六品绯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里面的一条缎子上缀了两排共六条银鱼,这也是四品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一种赏赐身份,并非真正官阶,但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李延庆匆匆吃过早饭,时间便到五更了,“好了,我要出发了”李延庆最后检查一遍,没有发现遗漏,便对青儿笑道:“今天辛苦你了,好好照顾思思姐,我先走了。”“走就走呗干嘛非要强调两遍。”扈青儿嘟囔着将李延庆送出大门,门口张虎和杨光已经牵马等了一会儿了,李延庆翻身上马,笑着向扈青儿挥了挥手,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十二月的五更还是一片漆黑,月朗星稀,天空格外晴朗,一轮半月如小船般在青黑色的大海中游荡,清辉洒下,给京城抹上了一层淡淡银色。京城很多官宦人家也点亮了灯,大街上骑马的人并不多,马车也不多,大多是一辆辆牛车,车辕上挂着橘红色的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大多是跑步跟随。刚开始官员很少,不过进了朱雀门后,李延庆就进入内城御街,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断有官员从各个路口加入,渐渐地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足有千余人。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象李延庆这种低品官只有两人跟随。可如果看到有上百人跟随一辆马车,而且随从衣服光鲜,个个身材高大,那么马车中官员十有八九是三品以上高官。“延庆”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李延庆忽然听见旁边有叫他。他一回头,这才发现旁边行驶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长满了皱纹的笑脸,正是太子少保、校检兵部尚书、右卫上将军曹评。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中李延庆连忙催马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上将军”“延庆,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正是不过一些基本的规则卑职已经知晓。”曹评看了一眼李延庆腰间的银鱼袋,笑着点点头,既然知道把获赐的银鱼袋挂上,说明他是知道规则的。曹评又道:“昨天我那个孙女又给你添麻烦了。”“节假日我很愿意带她逛街,只是平时不太方便。”李延庆含蓄地告诉曹评,要管束好孙女,不要再让她闯御史台了。“是啊其实我府上管得很严,凭她一个人是出不了府门,昨天是她兄长曹性擅自带她出门,昨天晚上我已经狠狠将他责骂一顿,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另外,延庆为她花的钱,我会如数补还。”李延庆微微一笑,“给她买点东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谈钱的事情了。”曹评颇为歉然,他想了想道:“这个月初十我有个家宴,都是一些亲朋好友来参加,人数很少,不知延庆能否赏脸”李延庆稍稍犹豫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既然上将军开口,延庆怎敢不来”曹评呵呵一笑,“走吧别耽误朝会了。”李延庆向他抱拳行一礼,催马继续向宣德门而去到了宣德门,除了宰相可以坐轿继续前行外,其他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直到过了北廊,这里有宰执下马牌,宰相也要下马步行了,不过穿过北廊便是大庆广场,这里是上朝的临时等候区。现在距离上朝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大庆广场内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之多,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议论着什么。虽然李延庆能获得梁师成、蔡京等人的青睐,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脉还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种圈子中,他暂时还游离在外,就连刑部侍郎梁中书、大理寺卿郑智这些认识的高官,看见李延庆时也不过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和身边人闲聊。“李御史”终于有人叫他了,李延庆一转身,却见是顶头上司邓雍跑了过来,“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临时大朝,没有能及时通知你。”“刘主簿已经告诉我了。”“他只是告诉你今天要上朝,却没有告诉你早朝的内容。”李延庆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职有关”“也不是直接和你有关,和御史台有关系。”邓雍向两边看了看,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天子决定要加强监军,准备设第二监军,负责监察军队后勤物资,准备把这个职权交给御史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严重,军队消耗就是无底洞,这次备战征辽,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质、粮食军饷难以计数,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我是听到一些内部消息,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相国打算推出当十钱,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李延庆暗暗叹息,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小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居然还要推出当十钱,他曾经见过蔡京推出的当五钱,所谓当十钱就是大钱,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李延庆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李延庆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庆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庆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白时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应“我不跑步,但要游水,每天在梁山泊内游水二十里,冬天结冰了,我爹爹就会在冰面上每隔三百步打一个锅盖大的洞给我呼吸,要是稍微游错路线就会没命。”“你游错过吗”扈青儿用梳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以为站在你身后的是女水鬼吗”“是我说错话了。”李延庆歉然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有一次我真游错了,错过了一个冰洞,足足潜水六百步,不知肚子里灌了多少水,差点淹死,我爹爹把我狠狠臭骂一顿,然后再也没有错过。”扈青儿熟练地给他扎好发髻,又替他戴上官帽,今天李延庆穿的是六品绯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里面的一条缎子上缀了两排共六条银鱼,这也是四品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一种赏赐身份,并非真正官阶,但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李延庆匆匆吃过早饭,时间便到五更了,“好了,我要出发了”李延庆最后检查一遍,没有发现遗漏,便对青儿笑道:“今天辛苦你了,好好照顾思思姐,我先走了。”“走就走呗干嘛非要强调两遍。”扈青儿嘟囔着将李延庆送出大门,门口张虎和杨光已经牵马等了一会儿了,李延庆翻身上马,笑着向扈青儿挥了挥手,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十二月的五更还是一片漆黑,月朗星稀,天空格外晴朗,一轮半月如小船般在青黑色的大海中游荡,清辉洒下,给京城抹上了一层淡淡银色。京城很多官宦人家也点亮了灯,大街上骑马的人并不多,马车也不多,大多是一辆辆牛车,车辕上挂着橘红色的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大多是跑步跟随。刚开始官员很少,不过进了朱雀门后,李延庆就进入内城御街,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断有官员从各个路口加入,渐渐地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足有千余人。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象李延庆这种低品官只有两人跟随。可如果看到有上百人跟随一辆马车,而且随从衣服光鲜,个个身材高大,那么马车中官员十有八九是三品以上高官。“延庆”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李延庆忽然听见旁边有叫他。他一回头,这才发现旁边行驶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长满了皱纹的笑脸,正是太子少保、校检兵部尚书、右卫上将军曹评。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中李延庆连忙催马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上将军”“延庆,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正是不过一些基本的规则卑职已经知晓。”曹评看了一眼李延庆腰间的银鱼袋,笑着点点头,既然知道把获赐的银鱼袋挂上,说明他是知道规则的。曹评又道:“昨天我那个孙女又给你添麻烦了。”“节假日我很愿意带她逛街,只是平时不太方便。”李延庆含蓄地告诉曹评,要管束好孙女,不要再让她闯御史台了。“是啊其实我府上管得很严,凭她一个人是出不了府门,昨天是她兄长曹性擅自带她出门,昨天晚上我已经狠狠将他责骂一顿,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另外,延庆为她花的钱,我会如数补还。”李延庆微微一笑,“给她买点东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谈钱的事情了。”曹评颇为歉然,他想了想道:“这个月初十我有个家宴,都是一些亲朋好友来参加,人数很少,不知延庆能否赏脸”李延庆稍稍犹豫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既然上将军开口,延庆怎敢不来”曹评呵呵一笑,“走吧别耽误朝会了。”李延庆向他抱拳行一礼,催马继续向宣德门而去到了宣德门,除了宰相可以坐轿继续前行外,其他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直到过了北廊,这里有宰执下马牌,宰相也要下马步行了,不过穿过北廊便是大庆广场,这里是上朝的临时等候区。现在距离上朝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大庆广场内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之多,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议论着什么。虽然李延庆能获得梁师成、蔡京等人的青睐,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脉还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种圈子中,他暂时还游离在外,就连刑部侍郎梁中书、大理寺卿郑智这些认识的高官,看见李延庆时也不过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和身边人闲聊。“李御史”终于有人叫他了,李延庆一转身,却见是顶头上司邓雍跑了过来,“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临时大朝,没有能及时通知你。”“刘主簿已经告诉我了。”“他只是告诉你今天要上朝,却没有告诉你早朝的内容。”李延庆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职有关”“也不是直接和你有关,和御史台有关系。”邓雍向两边看了看,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天子决定要加强监军,准备设第二监军,负责监察军队后勤物资,准备把这个职权交给御史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严重,军队消耗就是无底洞,这次备战征辽,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质、粮食军饷难以计数,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我是听到一些内部消息,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相国打算推出当十钱,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李延庆暗暗叹息,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小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居然还要推出当十钱,他曾经见过蔡京推出的当五钱,所谓当十钱就是大钱,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李延庆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李延庆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庆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庆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白时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应“我不跑步,但要游水,每天在梁山泊内游水二十里,冬天结冰了,我爹爹就会在冰面上每隔三百步打一个锅盖大的洞给我呼吸,要是稍微游错路线就会没命。”“你游错过吗”扈青儿用梳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以为站在你身后的是女水鬼吗”“是我说错话了。”李延庆歉然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有一次我真游错了,错过了一个冰洞,足足潜水六百步,不知肚子里灌了多少水,差点淹死,我爹爹把我狠狠臭骂一顿,然后再也没有错过。”扈青儿熟练地给他扎好发髻,又替他戴上官帽,今天李延庆穿的是六品绯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里面的一条缎子上缀了两排共六条银鱼,这也是四品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一种赏赐身份,并非真正官阶,但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李延庆匆匆吃过早饭,时间便到五更了,“好了,我要出发了”李延庆最后检查一遍,没有发现遗漏,便对青儿笑道:“今天辛苦你了,好好照顾思思姐,我先走了。”“走就走呗干嘛非要强调两遍。”扈青儿嘟囔着将李延庆送出大门,门口张虎和杨光已经牵马等了一会儿了,李延庆翻身上马,笑着向扈青儿挥了挥手,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十二月的五更还是一片漆黑,月朗星稀,天空格外晴朗,一轮半月如小船般在青黑色的大海中游荡,清辉洒下,给京城抹上了一层淡淡银色。京城很多官宦人家也点亮了灯,大街上骑马的人并不多,马车也不多,大多是一辆辆牛车,车辕上挂着橘红色的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大多是跑步跟随。刚开始官员很少,不过进了朱雀门后,李延庆就进入内城御街,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断有官员从各个路口加入,渐渐地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足有千余人。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象李延庆这种低品官只有两人跟随。可如果看到有上百人跟随一辆马车,而且随从衣服光鲜,个个身材高大,那么马车中官员十有八九是三品以上高官。“延庆”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李延庆忽然听见旁边有叫他。他一回头,这才发现旁边行驶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长满了皱纹的笑脸,正是太子少保、校检兵部尚书、右卫上将军曹评。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中李延庆连忙催马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上将军”“延庆,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正是不过一些基本的规则卑职已经知晓。”曹评看了一眼李延庆腰间的银鱼袋,笑着点点头,既然知道把获赐的银鱼袋挂上,说明他是知道规则的。曹评又道:“昨天我那个孙女又给你添麻烦了。”“节假日我很愿意带她逛街,只是平时不太方便。”李延庆含蓄地告诉曹评,要管束好孙女,不要再让她闯御史台了。“是啊其实我府上管得很严,凭她一个人是出不了府门,昨天是她兄长曹性擅自带她出门,昨天晚上我已经狠狠将他责骂一顿,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另外,延庆为她花的钱,我会如数补还。”李延庆微微一笑,“给她买点东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谈钱的事情了。”曹评颇为歉然,他想了想道:“这个月初十我有个家宴,都是一些亲朋好友来参加,人数很少,不知延庆能否赏脸”李延庆稍稍犹豫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既然上将军开口,延庆怎敢不来”曹评呵呵一笑,“走吧别耽误朝会了。”李延庆向他抱拳行一礼,催马继续向宣德门而去到了宣德门,除了宰相可以坐轿继续前行外,其他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直到过了北廊,这里有宰执下马牌,宰相也要下马步行了,不过穿过北廊便是大庆广场,这里是上朝的临时等候区。现在距离上朝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大庆广场内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之多,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议论着什么。虽然李延庆能获得梁师成、蔡京等人的青睐,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脉还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种圈子中,他暂时还游离在外,就连刑部侍郎梁中书、大理寺卿郑智这些认识的高官,看见李延庆时也不过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和身边人闲聊。“李御史”终于有人叫他了,李延庆一转身,却见是顶头上司邓雍跑了过来,“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临时大朝,没有能及时通知你。”“刘主簿已经告诉我了。”“他只是告诉你今天要上朝,却没有告诉你早朝的内容。”李延庆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职有关”“也不是直接和你有关,和御史台有关系。”邓雍向两边看了看,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天子决定要加强监军,准备设第二监军,负责监察军队后勤物资,准备把这个职权交给御史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不是因为国库空虚严重,军队消耗就是无底洞,这次备战征辽,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质、粮食军饷难以计数,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我是听到一些内部消息,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相国打算推出当十钱,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李延庆暗暗叹息,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小民的生计将更加艰难,居然还要推出当十钱,他曾经见过蔡京推出的当五钱,所谓当十钱就是大钱,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李延庆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李延庆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庆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庆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白时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