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第七百五十章 秘密协商中午时分,太学北门外的三元酒楼内,李延庆快步走进了一间雅室,雅室内坐着三人,除了李延庆的心腹幕僚莫俊外,另外两人则是太学生陈东和贾观。见李延庆走进房间,陈东和贾观连忙起身行礼,“参见李都统”李延庆笑着摆摆手,“让两位久等了,请坐”陈东和贾观坐下,李延庆也在主位上坐下,又问莫俊道:“军粮安排好了吗”“已经安排好了”李延庆点点头,对陈东及贾观笑道:“现在太学还有多少学生”“还有三千余人。”“其实请二位过来,是有一件事和两位商量。”李延庆沉吟一下道:“两位知道朝廷准备和金人议和之事吗”陈东和贾观对望一眼,一起摇头,“这件事我们从未听说。”李延庆叹口气,“现在我们在军事上已经占据上风,金人已经无法攻破京城,而是我派出的宋军火烧黎阳仓,烧毁金兵百万担草料,金兵已经撤军在即,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些官员开始叫嚣要和金兵议和,着实令人愤怒。”“那官家是什么态度”陈东又问道。“官家已听信谗言,一心议和,今天一早便派马政去金营和金人接触。”“都统制是希望太学生出面,阻止朝廷和金人议和吗”李延庆摇了摇头,“朝廷七成以上官员都赞成议和,光凭太学生已经无法阻止,我只是希望太学生能够站出来,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相信数十万京城民众也会支持你们。”陈东和贾观低声商议片刻,两人站起身道:“时间紧急,我们现在就回去动员太学生,争取明天一早上街游行”李延庆举起一杯酒,“国家大义面前,我敬二位一杯”两人向李延庆躬身行一礼,转身快步离去。待两人走远,莫俊才低声问道:“都统觉得他们能阻止议和吗”李延庆摇摇头,“七成以上的官员都赞成议和,天子更是铁了心,太学生和普通民众已经很难改变议和的决定。”“那都统为何还要”李延庆淡淡一笑,“太学生是一支很重要的政治资源,我在朝廷内毫无根基,如果这支政治资源能被我掌握,将来在关键时刻就能派上大用。”李延庆见莫俊还有些不解,便又笑着解释道:“我和陈东他们打交道已久,他们不会依附任何权贵,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象今天他们立刻答应示威,并非是给我面子,而是他们也同样反对议和,要想掌握这支政治资源,就得让他们和我有共同的立场,这就需要潜移默化的诱导,明天反对议和就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莫俊点点头,又问道:“都统觉得这次宋金议和能成功吗”李延庆微微叹息一声,“这一次金人的手腕非常高明,成功挑起了大宋内部的分裂,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一次谈判宋朝必将大获成功,这样一来,金人就成功让主和派上位。”“女真人会有这么深的心机”李延庆冷笑一声,“如果以为金人只是想体面撤退,那就太小看他们了,不过这次运作颇有谋略,对朝廷了解非常透彻,这应该是投降金人的宋朝官员在里面出谋划策。”莫俊也低低叹了口气,“我一直认为官家反对联金灭辽,积极主持战备,登基后一定会是个有为的明君,只是没想到他登基后还是一个软弱妥协的君主,都统居然效忠了这样一个君主,真的令人郁闷啊”李延庆见莫俊情绪低落,便拍拍他的胳膊安慰道:“不用这么沮丧,他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一直就很清楚,我们积极抗战并非是为某一个人效忠,而是不让京城百万民众沦落为金人任意屠宰的羔羊,我李延庆是为千千万万父老乡亲而战,绝不是某一个人家丁护院。”这番话令莫俊的心情舒畅了很多,他长长吐了口气,“都统说得对,我们是在保卫京城的百万民众,只要金兵进不了京城,那些主和大臣想邀功也好,想议和也好,随他们去闹”李延庆笑着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马政的归来俨如一针强效兴奋剂,使主张和谈的朝官们都异常激动,马政带来了金人愿意谈判解决战争的消息,也使被惨烈攻城战苦苦折磨的官员们终于看到了停战的希望。厌恶战争、反感血腥厮杀一向是文官的本性,这也是宋朝文官集团渴望从外交上获得和平、倾向于谈判的重要原因。入夜,御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白时中、吴敏、李邦彦和张邦昌四名主和派首领在和天子赵桓讨论明天谈判的细节。“陛下,微臣认为既然是对方主帅完颜斜也亲自和马少卿会谈,就足以说明金人对和谈十分重视,只要双方都适当让步,微臣相信金兵一定会在短时间完成撤军。”说话的是右相白时中,在蔡京时代,白时中只是一个摆设,仰附于蔡京的鼻息,现在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白时中也成了百官的领袖,他当仁不让地将自己的发言视为知政堂的声音,在其他相国面前尽显强势风格。白时中是求和派的领袖人物,百官签名的议和建议书就是他搞出来,得到了近七成朝官的响应,反过来,这份建议书在天子赵桓面前又成了他的强大资本。赵桓点点头,“白相公请继续说”白时中又回头问马政道:“请问马少卿,完颜斜也有没有向你暗示他们的需求”马政低头想了想道:“完颜斜也只是说,如果我们能满足他们的特殊条件,他们不仅会全面撤军,还会将幽云十六州交还给大宋,这是他最明确的说法。”虽然马政没有说特殊条件是什么,但所有人都知道,金人的特殊条件就是交出李延庆,但这显然不现实,莫说李延庆手握重兵,就算李延庆没有了军权,他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李延庆交出去,况且在座的相国们心里都明白,这只是金人的一个诱饵,真把李延庆交出去,金人也绝不会履行承诺,有了张觉的教训,金人过于美妙的承诺着实也不太让人相信了。白时中摆摆手,“有没有除了这个以外的暗示”“完颜斜也说他理解我们财政困难,他只希望能到一些合理的补偿,具体补偿他没有说。”白时中眼睛一亮,理解我们财政困难是他的原话”“正是”白时中顿时有点兴奋道:“陛下,既然完颜斜也有这句话,那就说明他不会在钱财补偿上狮子大开口,当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金银补偿金兵,卑职建议可以在岁币上适当让步,争取对方的全面撤军。”这时,李邦彦在一旁说:“白相公觉得对方一次性撤军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句话将白时中噎得哑口无言,他有些恼火道:“那依李相公的意思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预案,如果金兵肯一次性北撤当然好,但如果金兵不肯全面北撤,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些都要考虑到,既然不能太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保守,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哼李相公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这时,赵桓轻轻摆手道:“也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现在天气渐渐暖和,黄河也要逐渐解冻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求金兵先退到黄河以北,第二步再继续谈判退出河东路和河北路,至于第一步的退兵条件,只要不超过一百万两白银,朕都可以答应。”对赵桓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除京城的包围,恢复他真正的帝王身份,使他的诏书可以抵达大宋各地,使他能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皇权,将父皇的权力彻底夺回来。既然赵桓已经做了定论,大家都不再多言了,这时,赵桓又对张邦昌和马政道:“明天的谈判就拜托张相公和马少卿了”张邦昌的心中十分苦涩,官家竟然要求自己去金营谈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但眼下他又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桓点点头,“明天一早就动身,就像刚才朕所言,退兵条件只要在百万两银子内,张相公都可以答应,至于岁币,第二步再谈,先让金兵退到黄河以北。”“卑职遵旨”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对赵桓说了几句,赵桓眉头一皱,脸色露出不悦之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众人都退下了,赵桓却给吴敏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来。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桓和吴敏二人,吴敏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赵桓哼了一声,“刚才国子监那边传来消息,数千太学生正在连夜集结,准备明天一早上街游行,反对议和。”吴敏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桓回到位子坐下,冷冷问道:“这会是谁在后面指使,你想到了吗”吴敏沉默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李延庆所为。”“为什么不是他”“他真想阻止我们谈判,根本没有必要用太学生,直接挑起战火,什么谈判都没有了,而且他虽然是太学出身,但他在文官中的影响却不大,长期在外,太学生未必会买他的帐。”吴敏排除李延庆的借口并不是很充分,其实吴敏完全清楚,李延庆有能力动员太学生,但吴敏还是轻描淡写将他的影响力淡化,并不是因为吴敏和李延庆有多深厚交情,而是他有自己的私心,李延庆并不是他的政敌,他没必要在李延庆身上浪费这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自己的政敌身上狠狠插上一刀。“这件事李延庆逃不过关系,朕了解他,他擅于在背后出手,这件事就算不是他主导,也是他一手出谋划策。”赵桓显然不太相信吴敏的解释。吴敏沉默片刻道:“有件事微臣不敢明说,这两天微臣派人监视了李相国,微臣手下亲眼看见他的马车昨晚进了太学。”“什么”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恼火,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混蛋”吴敏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李相国行为或许有点偏激,但微臣相信他并不是为了私利。”“哼千方百计阻挠朕,朕最恨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朕一直认为他很正直,现在看来,朕真的看错了人”吴敏连忙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的一道喜色,他又缓缓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应该比较容易解决。”“你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堵住太学大门,不准太学生上街,另外微臣建议让张相国和马少卿今晚就出城,以免夜长梦多”赵桓负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令道:“传朕的口谕,立刻宣董平和姚平仲来见朕”一更时分,新宋门吱嘎嘎开启了,吊桥缓缓放下,三百骑兵盔甲鲜明,手执长矛列队在城门旁,这时,副都统董平亲自将和谈使张邦昌,副使马政以及十几名文官随从送到城门前,董平拱手道:“祝两位张相公旗开得胜,谈判成功”“多谢董将军,告辞了”张邦昌拱拱手,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后面随从纷纷跟上。董平随即命令三百名亲卫骑兵秘密护卫张邦昌和马政出了新宋城,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次日天刚亮,太学内便闹翻了天,五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厢军士兵手执大盾和木棒,将太学东西两座大门封锁得水泄不通。四千余名太学生手执反对议和的横幅正要出来太学,不料却被黑压压的士兵列队堵在大门内,大门前堆砌了一人高的泥沙袋,完全将大门堵死,使数千太学生无法出校门。太学生愤怒了,他们推到了泥沙袋,石块如雨点般地扔向士兵,士兵们举盾抵挡,这时,数百太学生抱着一根大木头,大喊着向士兵冲来,队伍一阵大乱,但撞木最终被士兵强行拦住,士兵们挥舞粗大的木棍劈头盖脸向太学生打去,数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上,被其他太学生救了回去。“无耻有种去打金兵”太学生们愤怒大吼:“你们只会镇压手无存铁的百姓,滚回去”五千士兵却丝毫不后退,又重新堆砌了沙袋墙。愤怒的太学生再次用砖头石块向士兵砸来,数百名太学生纷纷翻过沙袋,冲到队伍中,和士兵们撕打起来,太学大门外乱成一团,在太学西南角,学生领袖之一的贾观借助梯子翻过了高墙,向北城方向奔去半个时辰后,贾观在北城头上找到了李延庆,李延庆沉思良久,对贾观道:“我低估了朝廷议和的决心,为了大家安全,这次行动取消吧”“李都统的意思是说,议和使者已白时中顿时有点兴奋道:“陛下,既然完颜斜也有这句话,那就说明他不会在钱财补偿上狮子大开口,当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金银补偿金兵,卑职建议可以在岁币上适当让步,争取对方的全面撤军。”这时,李邦彦在一旁说:“白相公觉得对方一次性撤军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句话将白时中噎得哑口无言,他有些恼火道:“那依李相公的意思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预案,如果金兵肯一次性北撤当然好,但如果金兵不肯全面北撤,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些都要考虑到,既然不能太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保守,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哼李相公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这时,赵桓轻轻摆手道:“也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现在天气渐渐暖和,黄河也要逐渐解冻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求金兵先退到黄河以北,第二步再继续谈判退出河东路和河北路,至于第一步的退兵条件,只要不超过一百万两白银,朕都可以答应。”对赵桓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除京城的包围,恢复他真正的帝王身份,使他的诏书可以抵达大宋各地,使他能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皇权,将父皇的权力彻底夺回来。既然赵桓已经做了定论,大家都不再多言了,这时,赵桓又对张邦昌和马政道:“明天的谈判就拜托张相公和马少卿了”张邦昌的心中十分苦涩,官家竟然要求自己去金营谈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但眼下他又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桓点点头,“明天一早就动身,就像刚才朕所言,退兵条件只要在百万两银子内,张相公都可以答应,至于岁币,第二步再谈,先让金兵退到黄河以北。”“卑职遵旨”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对赵桓说了几句,赵桓眉头一皱,脸色露出不悦之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众人都退下了,赵桓却给吴敏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来。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桓和吴敏二人,吴敏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赵桓哼了一声,“刚才国子监那边传来消息,数千太学生正在连夜集结,准备明天一早上街游行,反对议和。”吴敏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桓回到位子坐下,冷冷问道:“这会是谁在后面指使,你想到了吗”吴敏沉默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李延庆所为。”“为什么不是他”“他真想阻止我们谈判,根本没有必要用太学生,直接挑起战火,什么谈判都没有了,而且他虽然是太学出身,但他在文官中的影响却不大,长期在外,太学生未必会买他的帐。”吴敏排除李延庆的借口并不是很充分,其实吴敏完全清楚,李延庆有能力动员太学生,但吴敏还是轻描淡写将他的影响力淡化,并不是因为吴敏和李延庆有多深厚交情,而是他有自己的私心,李延庆并不是他的政敌,他没必要在李延庆身上浪费这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自己的政敌身上狠狠插上一刀。“这件事李延庆逃不过关系,朕了解他,他擅于在背后出手,这件事就算不是他主导,也是他一手出谋划策。”赵桓显然不太相信吴敏的解释。吴敏沉默片刻道:“有件事微臣不敢明说,这两天微臣派人监视了李相国,微臣手下亲眼看见他的马车昨晚进了太学。”“什么”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恼火,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混蛋”吴敏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李相国行为或许有点偏激,但微臣相信他并不是为了私利。”“哼千方百计阻挠朕,朕最恨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朕一直认为他很正直,现在看来,朕真的看错了人”吴敏连忙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的一道喜色,他又缓缓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应该比较容易解决。”“你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堵住太学大门,不准太学生上街,另外微臣建议让张相国和马少卿今晚就出城,以免夜长梦多”赵桓负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令道:“传朕的口谕,立刻宣董平和姚平仲来见朕”一更时分,新宋门吱嘎嘎开启了,吊桥缓缓放下,三百骑兵盔甲鲜明,手执长矛列队在城门旁,这时,副都统董平亲自将和谈使张邦昌,副使马政以及十几名文官随从送到城门前,董平拱手道:“祝两位张相公旗开得胜,谈判成功”“多谢董将军,告辞了”张邦昌拱拱手,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后面随从纷纷跟上。董平随即命令三百名亲卫骑兵秘密护卫张邦昌和马政出了新宋城,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次日天刚亮,太学内便闹翻了天,五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厢军士兵手执大盾和木棒,将太学东西两座大门封锁得水泄不通。四千余名太学生手执反对议和的横幅正要出来太学,不料却被黑压压的士兵列队堵在大门内,大门前堆砌了一人高的泥沙袋,完全将大门堵死,使数千太学生无法出校门。太学生愤怒了,他们推到了泥沙袋,石块如雨点般地扔向士兵,士兵们举盾抵挡,这时,数百太学生抱着一根大木头,大喊着向士兵冲来,队伍一阵大乱,但撞木最终被士兵强行拦住,士兵们挥舞粗大的木棍劈头盖脸向太学生打去,数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上,被其他太学生救了回去。“无耻有种去打金兵”太学生们愤怒大吼:“你们只会镇压手无存铁的百姓,滚回去”五千士兵却丝毫不后退,又重新堆砌了沙袋墙。愤怒的太学生再次用砖头石块向士兵砸来,数百名太学生纷纷翻过沙袋,冲到队伍中,和士兵们撕打起来,太学大门外乱成一团,在太学西南角,学生领袖之一的贾观借助梯子翻过了高墙,向北城方向奔去半个时辰后,贾观在北城头上找到了李延庆,李延庆沉思良久,对贾观道:“我低估了朝廷议和的决心,为了大家安全,这次行动取消吧”“李都统的意思是说,议和使者已白时中顿时有点兴奋道:“陛下,既然完颜斜也有这句话,那就说明他不会在钱财补偿上狮子大开口,当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金银补偿金兵,卑职建议可以在岁币上适当让步,争取对方的全面撤军。”这时,李邦彦在一旁说:“白相公觉得对方一次性撤军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句话将白时中噎得哑口无言,他有些恼火道:“那依李相公的意思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预案,如果金兵肯一次性北撤当然好,但如果金兵不肯全面北撤,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些都要考虑到,既然不能太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保守,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哼李相公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这时,赵桓轻轻摆手道:“也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现在天气渐渐暖和,黄河也要逐渐解冻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求金兵先退到黄河以北,第二步再继续谈判退出河东路和河北路,至于第一步的退兵条件,只要不超过一百万两白银,朕都可以答应。”对赵桓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除京城的包围,恢复他真正的帝王身份,使他的诏书可以抵达大宋各地,使他能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皇权,将父皇的权力彻底夺回来。既然赵桓已经做了定论,大家都不再多言了,这时,赵桓又对张邦昌和马政道:“明天的谈判就拜托张相公和马少卿了”张邦昌的心中十分苦涩,官家竟然要求自己去金营谈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但眼下他又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桓点点头,“明天一早就动身,就像刚才朕所言,退兵条件只要在百万两银子内,张相公都可以答应,至于岁币,第二步再谈,先让金兵退到黄河以北。”“卑职遵旨”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对赵桓说了几句,赵桓眉头一皱,脸色露出不悦之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众人都退下了,赵桓却给吴敏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来。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桓和吴敏二人,吴敏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赵桓哼了一声,“刚才国子监那边传来消息,数千太学生正在连夜集结,准备明天一早上街游行,反对议和。”吴敏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桓回到位子坐下,冷冷问道:“这会是谁在后面指使,你想到了吗”吴敏沉默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李延庆所为。”“为什么不是他”“他真想阻止我们谈判,根本没有必要用太学生,直接挑起战火,什么谈判都没有了,而且他虽然是太学出身,但他在文官中的影响却不大,长期在外,太学生未必会买他的帐。”吴敏排除李延庆的借口并不是很充分,其实吴敏完全清楚,李延庆有能力动员太学生,但吴敏还是轻描淡写将他的影响力淡化,并不是因为吴敏和李延庆有多深厚交情,而是他有自己的私心,李延庆并不是他的政敌,他没必要在李延庆身上浪费这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自己的政敌身上狠狠插上一刀。“这件事李延庆逃不过关系,朕了解他,他擅于在背后出手,这件事就算不是他主导,也是他一手出谋划策。”赵桓显然不太相信吴敏的解释。吴敏沉默片刻道:“有件事微臣不敢明说,这两天微臣派人监视了李相国,微臣手下亲眼看见他的马车昨晚进了太学。”“什么”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恼火,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混蛋”吴敏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李相国行为或许有点偏激,但微臣相信他并不是为了私利。”“哼千方百计阻挠朕,朕最恨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朕一直认为他很正直,现在看来,朕真的看错了人”吴敏连忙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的一道喜色,他又缓缓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应该比较容易解决。”“你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堵住太学大门,不准太学生上街,另外微臣建议让张相国和马少卿今晚就出城,以免夜长梦多”赵桓负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令道:“传朕的口谕,立刻宣董平和姚平仲来见朕”一更时分,新宋门吱嘎嘎开启了,吊桥缓缓放下,三百骑兵盔甲鲜明,手执长矛列队在城门旁,这时,副都统董平亲自将和谈使张邦昌,副使马政以及十几名文官随从送到城门前,董平拱手道:“祝两位张相公旗开得胜,谈判成功”“多谢董将军,告辞了”张邦昌拱拱手,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后面随从纷纷跟上。董平随即命令三百名亲卫骑兵秘密护卫张邦昌和马政出了新宋城,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次日天刚亮,太学内便闹翻了天,五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厢军士兵手执大盾和木棒,将太学东西两座大门封锁得水泄不通。四千余名太学生手执反对议和的横幅正要出来太学,不料却被黑压压的士兵列队堵在大门内,大门前堆砌了一人高的泥沙袋,完全将大门堵死,使数千太学生无法出校门。太学生愤怒了,他们推到了泥沙袋,石块如雨点般地扔向士兵,士兵们举盾抵挡,这时,数百太学生抱着一根大木头,大喊着向士兵冲来,队伍一阵大乱,但撞木最终被士兵强行拦住,士兵们挥舞粗大的木棍劈头盖脸向太学生打去,数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上,被其他太学生救了回去。“无耻有种去打金兵”太学生们愤怒大吼:“你们只会镇压手无存铁的百姓,滚回去”五千士兵却丝毫不后退,又重新堆砌了沙袋墙。愤怒的太学生再次用砖头石块向士兵砸来,数百名太学生纷纷翻过沙袋,冲到队伍中,和士兵们撕打起来,太学大门外乱成一团,在太学西南角,学生领袖之一的贾观借助梯子翻过了高墙,向北城方向奔去半个时辰后,贾观在北城头上找到了李延庆,李延庆沉思良久,对贾观道:“我低估了朝廷议和的决心,为了大家安全,这次行动取消吧”“李都统的意思是说,议和使者已白时中顿时有点兴奋道:“陛下,既然完颜斜也有这句话,那就说明他不会在钱财补偿上狮子大开口,当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金银补偿金兵,卑职建议可以在岁币上适当让步,争取对方的全面撤军。”这时,李邦彦在一旁说:“白相公觉得对方一次性撤军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句话将白时中噎得哑口无言,他有些恼火道:“那依李相公的意思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预案,如果金兵肯一次性北撤当然好,但如果金兵不肯全面北撤,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些都要考虑到,既然不能太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保守,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哼李相公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这时,赵桓轻轻摆手道:“也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现在天气渐渐暖和,黄河也要逐渐解冻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求金兵先退到黄河以北,第二步再继续谈判退出河东路和河北路,至于第一步的退兵条件,只要不超过一百万两白银,朕都可以答应。”对赵桓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除京城的包围,恢复他真正的帝王身份,使他的诏书可以抵达大宋各地,使他能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皇权,将父皇的权力彻底夺回来。既然赵桓已经做了定论,大家都不再多言了,这时,赵桓又对张邦昌和马政道:“明天的谈判就拜托张相公和马少卿了”张邦昌的心中十分苦涩,官家竟然要求自己去金营谈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但眼下他又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桓点点头,“明天一早就动身,就像刚才朕所言,退兵条件只要在百万两银子内,张相公都可以答应,至于岁币,第二步再谈,先让金兵退到黄河以北。”“卑职遵旨”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对赵桓说了几句,赵桓眉头一皱,脸色露出不悦之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众人都退下了,赵桓却给吴敏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来。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桓和吴敏二人,吴敏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赵桓哼了一声,“刚才国子监那边传来消息,数千太学生正在连夜集结,准备明天一早上街游行,反对议和。”吴敏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桓回到位子坐下,冷冷问道:“这会是谁在后面指使,你想到了吗”吴敏沉默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李延庆所为。”“为什么不是他”“他真想阻止我们谈判,根本没有必要用太学生,直接挑起战火,什么谈判都没有了,而且他虽然是太学出身,但他在文官中的影响却不大,长期在外,太学生未必会买他的帐。”吴敏排除李延庆的借口并不是很充分,其实吴敏完全清楚,李延庆有能力动员太学生,但吴敏还是轻描淡写将他的影响力淡化,并不是因为吴敏和李延庆有多深厚交情,而是他有自己的私心,李延庆并不是他的政敌,他没必要在李延庆身上浪费这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自己的政敌身上狠狠插上一刀。“这件事李延庆逃不过关系,朕了解他,他擅于在背后出手,这件事就算不是他主导,也是他一手出谋划策。”赵桓显然不太相信吴敏的解释。吴敏沉默片刻道:“有件事微臣不敢明说,这两天微臣派人监视了李相国,微臣手下亲眼看见他的马车昨晚进了太学。”“什么”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恼火,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混蛋”吴敏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李相国行为或许有点偏激,但微臣相信他并不是为了私利。”“哼千方百计阻挠朕,朕最恨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朕一直认为他很正直,现在看来,朕真的看错了人”吴敏连忙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的一道喜色,他又缓缓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应该比较容易解决。”“你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堵住太学大门,不准太学生上街,另外微臣建议让张相国和马少卿今晚就出城,以免夜长梦多”赵桓负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令道:“传朕的口谕,立刻宣董平和姚平仲来见朕”一更时分,新宋门吱嘎嘎开启了,吊桥缓缓放下,三百骑兵盔甲鲜明,手执长矛列队在城门旁,这时,副都统董平亲自将和谈使张邦昌,副使马政以及十几名文官随从送到城门前,董平拱手道:“祝两位张相公旗开得胜,谈判成功”“多谢董将军,告辞了”张邦昌拱拱手,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后面随从纷纷跟上。董平随即命令三百名亲卫骑兵秘密护卫张邦昌和马政出了新宋城,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次日天刚亮,太学内便闹翻了天,五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厢军士兵手执大盾和木棒,将太学东西两座大门封锁得水泄不通。四千余名太学生手执反对议和的横幅正要出来太学,不料却被黑压压的士兵列队堵在大门内,大门前堆砌了一人高的泥沙袋,完全将大门堵死,使数千太学生无法出校门。太学生愤怒了,他们推到了泥沙袋,石块如雨点般地扔向士兵,士兵们举盾抵挡,这时,数百太学生抱着一根大木头,大喊着向士兵冲来,队伍一阵大乱,但撞木最终被士兵强行拦住,士兵们挥舞粗大的木棍劈头盖脸向太学生打去,数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上,被其他太学生救了回去。“无耻有种去打金兵”太学生们愤怒大吼:“你们只会镇压手无存铁的百姓,滚回去”五千士兵却丝毫不后退,又重新堆砌了沙袋墙。愤怒的太学生再次用砖头石块向士兵砸来,数百名太学生纷纷翻过沙袋,冲到队伍中,和士兵们撕打起来,太学大门外乱成一团,在太学西南角,学生领袖之一的贾观借助梯子翻过了高墙,向北城方向奔去半个时辰后,贾观在北城头上找到了李延庆,李延庆沉思良久,对贾观道:“我低估了朝廷议和的决心,为了大家安全,这次行动取消吧”“李都统的意思是说,议和使者已白时中顿时有点兴奋道:“陛下,既然完颜斜也有这句话,那就说明他不会在钱财补偿上狮子大开口,当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金银补偿金兵,卑职建议可以在岁币上适当让步,争取对方的全面撤军。”这时,李邦彦在一旁说:“白相公觉得对方一次性撤军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句话将白时中噎得哑口无言,他有些恼火道:“那依李相公的意思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预案,如果金兵肯一次性北撤当然好,但如果金兵不肯全面北撤,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些都要考虑到,既然不能太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保守,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哼李相公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这时,赵桓轻轻摆手道:“也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现在天气渐渐暖和,黄河也要逐渐解冻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求金兵先退到黄河以北,第二步再继续谈判退出河东路和河北路,至于第一步的退兵条件,只要不超过一百万两白银,朕都可以答应。”对赵桓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除京城的包围,恢复他真正的帝王身份,使他的诏书可以抵达大宋各地,使他能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皇权,将父皇的权力彻底夺回来。既然赵桓已经做了定论,大家都不再多言了,这时,赵桓又对张邦昌和马政道:“明天的谈判就拜托张相公和马少卿了”张邦昌的心中十分苦涩,官家竟然要求自己去金营谈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但眼下他又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桓点点头,“明天一早就动身,就像刚才朕所言,退兵条件只要在百万两银子内,张相公都可以答应,至于岁币,第二步再谈,先让金兵退到黄河以北。”“卑职遵旨”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对赵桓说了几句,赵桓眉头一皱,脸色露出不悦之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众人都退下了,赵桓却给吴敏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来。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桓和吴敏二人,吴敏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赵桓哼了一声,“刚才国子监那边传来消息,数千太学生正在连夜集结,准备明天一早上街游行,反对议和。”吴敏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桓回到位子坐下,冷冷问道:“这会是谁在后面指使,你想到了吗”吴敏沉默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李延庆所为。”“为什么不是他”“他真想阻止我们谈判,根本没有必要用太学生,直接挑起战火,什么谈判都没有了,而且他虽然是太学出身,但他在文官中的影响却不大,长期在外,太学生未必会买他的帐。”吴敏排除李延庆的借口并不是很充分,其实吴敏完全清楚,李延庆有能力动员太学生,但吴敏还是轻描淡写将他的影响力淡化,并不是因为吴敏和李延庆有多深厚交情,而是他有自己的私心,李延庆并不是他的政敌,他没必要在李延庆身上浪费这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自己的政敌身上狠狠插上一刀。“这件事李延庆逃不过关系,朕了解他,他擅于在背后出手,这件事就算不是他主导,也是他一手出谋划策。”赵桓显然不太相信吴敏的解释。吴敏沉默片刻道:“有件事微臣不敢明说,这两天微臣派人监视了李相国,微臣手下亲眼看见他的马车昨晚进了太学。”“什么”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恼火,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混蛋”吴敏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李相国行为或许有点偏激,但微臣相信他并不是为了私利。”“哼千方百计阻挠朕,朕最恨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朕一直认为他很正直,现在看来,朕真的看错了人”吴敏连忙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的一道喜色,他又缓缓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应该比较容易解决。”“你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堵住太学大门,不准太学生上街,另外微臣建议让张相国和马少卿今晚就出城,以免夜长梦多”赵桓负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令道:“传朕的口谕,立刻宣董平和姚平仲来见朕”一更时分,新宋门吱嘎嘎开启了,吊桥缓缓放下,三百骑兵盔甲鲜明,手执长矛列队在城门旁,这时,副都统董平亲自将和谈使张邦昌,副使马政以及十几名文官随从送到城门前,董平拱手道:“祝两位张相公旗开得胜,谈判成功”“多谢董将军,告辞了”张邦昌拱拱手,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后面随从纷纷跟上。董平随即命令三百名亲卫骑兵秘密护卫张邦昌和马政出了新宋城,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次日天刚亮,太学内便闹翻了天,五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厢军士兵手执大盾和木棒,将太学东西两座大门封锁得水泄不通。四千余名太学生手执反对议和的横幅正要出来太学,不料却被黑压压的士兵列队堵在大门内,大门前堆砌了一人高的泥沙袋,完全将大门堵死,使数千太学生无法出校门。太学生愤怒了,他们推到了泥沙袋,石块如雨点般地扔向士兵,士兵们举盾抵挡,这时,数百太学生抱着一根大木头,大喊着向士兵冲来,队伍一阵大乱,但撞木最终被士兵强行拦住,士兵们挥舞粗大的木棍劈头盖脸向太学生打去,数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上,被其他太学生救了回去。“无耻有种去打金兵”太学生们愤怒大吼:“你们只会镇压手无存铁的百姓,滚回去”五千士兵却丝毫不后退,又重新堆砌了沙袋墙。愤怒的太学生再次用砖头石块向士兵砸来,数百名太学生纷纷翻过沙袋,冲到队伍中,和士兵们撕打起来,太学大门外乱成一团,在太学西南角,学生领袖之一的贾观借助梯子翻过了高墙,向北城方向奔去半个时辰后,贾观在北城头上找到了李延庆,李延庆沉思良久,对贾观道:“我低估了朝廷议和的决心,为了大家安全,这次行动取消吧”“李都统的意思是说,议和使者已白时中顿时有点兴奋道:“陛下,既然完颜斜也有这句话,那就说明他不会在钱财补偿上狮子大开口,当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金银补偿金兵,卑职建议可以在岁币上适当让步,争取对方的全面撤军。”这时,李邦彦在一旁说:“白相公觉得对方一次性撤军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句话将白时中噎得哑口无言,他有些恼火道:“那依李相公的意思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预案,如果金兵肯一次性北撤当然好,但如果金兵不肯全面北撤,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些都要考虑到,既然不能太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保守,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哼李相公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这时,赵桓轻轻摆手道:“也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现在天气渐渐暖和,黄河也要逐渐解冻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求金兵先退到黄河以北,第二步再继续谈判退出河东路和河北路,至于第一步的退兵条件,只要不超过一百万两白银,朕都可以答应。”对赵桓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除京城的包围,恢复他真正的帝王身份,使他的诏书可以抵达大宋各地,使他能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皇权,将父皇的权力彻底夺回来。既然赵桓已经做了定论,大家都不再多言了,这时,赵桓又对张邦昌和马政道:“明天的谈判就拜托张相公和马少卿了”张邦昌的心中十分苦涩,官家竟然要求自己去金营谈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但眼下他又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桓点点头,“明天一早就动身,就像刚才朕所言,退兵条件只要在百万两银子内,张相公都可以答应,至于岁币,第二步再谈,先让金兵退到黄河以北。”“卑职遵旨”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对赵桓说了几句,赵桓眉头一皱,脸色露出不悦之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众人都退下了,赵桓却给吴敏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来。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桓和吴敏二人,吴敏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赵桓哼了一声,“刚才国子监那边传来消息,数千太学生正在连夜集结,准备明天一早上街游行,反对议和。”吴敏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桓回到位子坐下,冷冷问道:“这会是谁在后面指使,你想到了吗”吴敏沉默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李延庆所为。”“为什么不是他”“他真想阻止我们谈判,根本没有必要用太学生,直接挑起战火,什么谈判都没有了,而且他虽然是太学出身,但他在文官中的影响却不大,长期在外,太学生未必会买他的帐。”吴敏排除李延庆的借口并不是很充分,其实吴敏完全清楚,李延庆有能力动员太学生,但吴敏还是轻描淡写将他的影响力淡化,并不是因为吴敏和李延庆有多深厚交情,而是他有自己的私心,李延庆并不是他的政敌,他没必要在李延庆身上浪费这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自己的政敌身上狠狠插上一刀。“这件事李延庆逃不过关系,朕了解他,他擅于在背后出手,这件事就算不是他主导,也是他一手出谋划策。”赵桓显然不太相信吴敏的解释。吴敏沉默片刻道:“有件事微臣不敢明说,这两天微臣派人监视了李相国,微臣手下亲眼看见他的马车昨晚进了太学。”“什么”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恼火,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混蛋”吴敏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李相国行为或许有点偏激,但微臣相信他并不是为了私利。”“哼千方百计阻挠朕,朕最恨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朕一直认为他很正直,现在看来,朕真的看错了人”吴敏连忙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的一道喜色,他又缓缓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应该比较容易解决。”“你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堵住太学大门,不准太学生上街,另外微臣建议让张相国和马少卿今晚就出城,以免夜长梦多”赵桓负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令道:“传朕的口谕,立刻宣董平和姚平仲来见朕”一更时分,新宋门吱嘎嘎开启了,吊桥缓缓放下,三百骑兵盔甲鲜明,手执长矛列队在城门旁,这时,副都统董平亲自将和谈使张邦昌,副使马政以及十几名文官随从送到城门前,董平拱手道:“祝两位张相公旗开得胜,谈判成功”“多谢董将军,告辞了”张邦昌拱拱手,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后面随从纷纷跟上。董平随即命令三百名亲卫骑兵秘密护卫张邦昌和马政出了新宋城,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次日天刚亮,太学内便闹翻了天,五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厢军士兵手执大盾和木棒,将太学东西两座大门封锁得水泄不通。四千余名太学生手执反对议和的横幅正要出来太学,不料却被黑压压的士兵列队堵在大门内,大门前堆砌了一人高的泥沙袋,完全将大门堵死,使数千太学生无法出校门。太学生愤怒了,他们推到了泥沙袋,石块如雨点般地扔向士兵,士兵们举盾抵挡,这时,数百太学生抱着一根大木头,大喊着向士兵冲来,队伍一阵大乱,但撞木最终被士兵强行拦住,士兵们挥舞粗大的木棍劈头盖脸向太学生打去,数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上,被其他太学生救了回去。“无耻有种去打金兵”太学生们愤怒大吼:“你们只会镇压手无存铁的百姓,滚回去”五千士兵却丝毫不后退,又重新堆砌了沙袋墙。愤怒的太学生再次用砖头石块向士兵砸来,数百名太学生纷纷翻过沙袋,冲到队伍中,和士兵们撕打起来,太学大门外乱成一团,在太学西南角,学生领袖之一的贾观借助梯子翻过了高墙,向北城方向奔去半个时辰后,贾观在北城头上找到了李延庆,李延庆沉思良久,对贾观道:“我低估了朝廷议和的决心,为了大家安全,这次行动取消吧”“李都统的意思是说,议和使者已白时中顿时有点兴奋道:“陛下,既然完颜斜也有这句话,那就说明他不会在钱财补偿上狮子大开口,当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金银补偿金兵,卑职建议可以在岁币上适当让步,争取对方的全面撤军。”这时,李邦彦在一旁说:“白相公觉得对方一次性撤军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句话将白时中噎得哑口无言,他有些恼火道:“那依李相公的意思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预案,如果金兵肯一次性北撤当然好,但如果金兵不肯全面北撤,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些都要考虑到,既然不能太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保守,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哼李相公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这时,赵桓轻轻摆手道:“也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现在天气渐渐暖和,黄河也要逐渐解冻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求金兵先退到黄河以北,第二步再继续谈判退出河东路和河北路,至于第一步的退兵条件,只要不超过一百万两白银,朕都可以答应。”对赵桓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除京城的包围,恢复他真正的帝王身份,使他的诏书可以抵达大宋各地,使他能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皇权,将父皇的权力彻底夺回来。既然赵桓已经做了定论,大家都不再多言了,这时,赵桓又对张邦昌和马政道:“明天的谈判就拜托张相公和马少卿了”张邦昌的心中十分苦涩,官家竟然要求自己去金营谈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但眼下他又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桓点点头,“明天一早就动身,就像刚才朕所言,退兵条件只要在百万两银子内,张相公都可以答应,至于岁币,第二步再谈,先让金兵退到黄河以北。”“卑职遵旨”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对赵桓说了几句,赵桓眉头一皱,脸色露出不悦之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众人都退下了,赵桓却给吴敏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来。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桓和吴敏二人,吴敏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赵桓哼了一声,“刚才国子监那边传来消息,数千太学生正在连夜集结,准备明天一早上街游行,反对议和。”吴敏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桓回到位子坐下,冷冷问道:“这会是谁在后面指使,你想到了吗”吴敏沉默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李延庆所为。”“为什么不是他”“他真想阻止我们谈判,根本没有必要用太学生,直接挑起战火,什么谈判都没有了,而且他虽然是太学出身,但他在文官中的影响却不大,长期在外,太学生未必会买他的帐。”吴敏排除李延庆的借口并不是很充分,其实吴敏完全清楚,李延庆有能力动员太学生,但吴敏还是轻描淡写将他的影响力淡化,并不是因为吴敏和李延庆有多深厚交情,而是他有自己的私心,李延庆并不是他的政敌,他没必要在李延庆身上浪费这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自己的政敌身上狠狠插上一刀。“这件事李延庆逃不过关系,朕了解他,他擅于在背后出手,这件事就算不是他主导,也是他一手出谋划策。”赵桓显然不太相信吴敏的解释。吴敏沉默片刻道:“有件事微臣不敢明说,这两天微臣派人监视了李相国,微臣手下亲眼看见他的马车昨晚进了太学。”“什么”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恼火,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混蛋”吴敏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李相国行为或许有点偏激,但微臣相信他并不是为了私利。”“哼千方百计阻挠朕,朕最恨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朕一直认为他很正直,现在看来,朕真的看错了人”吴敏连忙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的一道喜色,他又缓缓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应该比较容易解决。”“你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堵住太学大门,不准太学生上街,另外微臣建议让张相国和马少卿今晚就出城,以免夜长梦多”赵桓负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令道:“传朕的口谕,立刻宣董平和姚平仲来见朕”一更时分,新宋门吱嘎嘎开启了,吊桥缓缓放下,三百骑兵盔甲鲜明,手执长矛列队在城门旁,这时,副都统董平亲自将和谈使张邦昌,副使马政以及十几名文官随从送到城门前,董平拱手道:“祝两位张相公旗开得胜,谈判成功”“多谢董将军,告辞了”张邦昌拱拱手,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后面随从纷纷跟上。董平随即命令三百名亲卫骑兵秘密护卫张邦昌和马政出了新宋城,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次日天刚亮,太学内便闹翻了天,五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厢军士兵手执大盾和木棒,将太学东西两座大门封锁得水泄不通。四千余名太学生手执反对议和的横幅正要出来太学,不料却被黑压压的士兵列队堵在大门内,大门前堆砌了一人高的泥沙袋,完全将大门堵死,使数千太学生无法出校门。太学生愤怒了,他们推到了泥沙袋,石块如雨点般地扔向士兵,士兵们举盾抵挡,这时,数百太学生抱着一根大木头,大喊着向士兵冲来,队伍一阵大乱,但撞木最终被士兵强行拦住,士兵们挥舞粗大的木棍劈头盖脸向太学生打去,数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上,被其他太学生救了回去。“无耻有种去打金兵”太学生们愤怒大吼:“你们只会镇压手无存铁的百姓,滚回去”五千士兵却丝毫不后退,又重新堆砌了沙袋墙。愤怒的太学生再次用砖头石块向士兵砸来,数百名太学生纷纷翻过沙袋,冲到队伍中,和士兵们撕打起来,太学大门外乱成一团,在太学西南角,学生领袖之一的贾观借助梯子翻过了高墙,向北城方向奔去半个时辰后,贾观在北城头上找到了李延庆,李延庆沉思良久,对贾观道:“我低估了朝廷议和的决心,为了大家安全,这次行动取消吧”“李都统的意思是说,议和使者已白时中顿时有点兴奋道:“陛下,既然完颜斜也有这句话,那就说明他不会在钱财补偿上狮子大开口,当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金银补偿金兵,卑职建议可以在岁币上适当让步,争取对方的全面撤军。”这时,李邦彦在一旁说:“白相公觉得对方一次性撤军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句话将白时中噎得哑口无言,他有些恼火道:“那依李相公的意思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预案,如果金兵肯一次性北撤当然好,但如果金兵不肯全面北撤,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些都要考虑到,既然不能太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保守,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哼李相公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这时,赵桓轻轻摆手道:“也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现在天气渐渐暖和,黄河也要逐渐解冻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求金兵先退到黄河以北,第二步再继续谈判退出河东路和河北路,至于第一步的退兵条件,只要不超过一百万两白银,朕都可以答应。”对赵桓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除京城的包围,恢复他真正的帝王身份,使他的诏书可以抵达大宋各地,使他能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皇权,将父皇的权力彻底夺回来。既然赵桓已经做了定论,大家都不再多言了,这时,赵桓又对张邦昌和马政道:“明天的谈判就拜托张相公和马少卿了”张邦昌的心中十分苦涩,官家竟然要求自己去金营谈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但眼下他又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桓点点头,“明天一早就动身,就像刚才朕所言,退兵条件只要在百万两银子内,张相公都可以答应,至于岁币,第二步再谈,先让金兵退到黄河以北。”“卑职遵旨”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低声对赵桓说了几句,赵桓眉头一皱,脸色露出不悦之色。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众人都退下了,赵桓却给吴敏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来。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赵桓和吴敏二人,吴敏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赵桓哼了一声,“刚才国子监那边传来消息,数千太学生正在连夜集结,准备明天一早上街游行,反对议和。”吴敏顿时愣住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桓回到位子坐下,冷冷问道:“这会是谁在后面指使,你想到了吗”吴敏沉默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李延庆所为。”“为什么不是他”“他真想阻止我们谈判,根本没有必要用太学生,直接挑起战火,什么谈判都没有了,而且他虽然是太学出身,但他在文官中的影响却不大,长期在外,太学生未必会买他的帐。”吴敏排除李延庆的借口并不是很充分,其实吴敏完全清楚,李延庆有能力动员太学生,但吴敏还是轻描淡写将他的影响力淡化,并不是因为吴敏和李延庆有多深厚交情,而是他有自己的私心,李延庆并不是他的政敌,他没必要在李延庆身上浪费这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自己的政敌身上狠狠插上一刀。“这件事李延庆逃不过关系,朕了解他,他擅于在背后出手,这件事就算不是他主导,也是他一手出谋划策。”赵桓显然不太相信吴敏的解释。吴敏沉默片刻道:“有件事微臣不敢明说,这两天微臣派人监视了李相国,微臣手下亲眼看见他的马车昨晚进了太学。”“什么”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恼火,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混蛋”吴敏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李相国行为或许有点偏激,但微臣相信他并不是为了私利。”“哼千方百计阻挠朕,朕最恨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朕一直认为他很正直,现在看来,朕真的看错了人”吴敏连忙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的一道喜色,他又缓缓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应该比较容易解决。”“你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堵住太学大门,不准太学生上街,另外微臣建议让张相国和马少卿今晚就出城,以免夜长梦多”赵桓负手走了几步,毅然回头令道:“传朕的口谕,立刻宣董平和姚平仲来见朕”一更时分,新宋门吱嘎嘎开启了,吊桥缓缓放下,三百骑兵盔甲鲜明,手执长矛列队在城门旁,这时,副都统董平亲自将和谈使张邦昌,副使马政以及十几名文官随从送到城门前,董平拱手道:“祝两位张相公旗开得胜,谈判成功”“多谢董将军,告辞了”张邦昌拱拱手,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后面随从纷纷跟上。董平随即命令三百名亲卫骑兵秘密护卫张邦昌和马政出了新宋城,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次日天刚亮,太学内便闹翻了天,五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厢军士兵手执大盾和木棒,将太学东西两座大门封锁得水泄不通。四千余名太学生手执反对议和的横幅正要出来太学,不料却被黑压压的士兵列队堵在大门内,大门前堆砌了一人高的泥沙袋,完全将大门堵死,使数千太学生无法出校门。太学生愤怒了,他们推到了泥沙袋,石块如雨点般地扔向士兵,士兵们举盾抵挡,这时,数百太学生抱着一根大木头,大喊着向士兵冲来,队伍一阵大乱,但撞木最终被士兵强行拦住,士兵们挥舞粗大的木棍劈头盖脸向太学生打去,数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上,被其他太学生救了回去。“无耻有种去打金兵”太学生们愤怒大吼:“你们只会镇压手无存铁的百姓,滚回去”五千士兵却丝毫不后退,又重新堆砌了沙袋墙。愤怒的太学生再次用砖头石块向士兵砸来,数百名太学生纷纷翻过沙袋,冲到队伍中,和士兵们撕打起来,太学大门外乱成一团,在太学西南角,学生领袖之一的贾观借助梯子翻过了高墙,向北城方向奔去半个时辰后,贾观在北城头上找到了李延庆,李延庆沉思良久,对贾观道:“我低估了朝廷议和的决心,为了大家安全,这次行动取消吧”“李都统的意思是说,议和使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