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寒门枭士>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50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504(1 / 1)

d,金国的谈判副使萧仲恭来到了贵宾馆,张邦昌闻讯亲自迎到了大门处,萧仲恭是辽国贵族,对宋朝使者颇为客气,而且修养极好,温文尔雅,当然远不是完颜宗望那种粗野的汉子能比,宋朝使者喜欢他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人与群分,物与类聚嘛“这些天让张相国憋闷了,真的很抱歉”萧仲恭走进大门便笑眯眯道。“哪里哪里贵宾条件很好,我们这些天都养胖了。”张邦昌拉着萧仲恭又小声问道:“不知完颜都元帅回来了吗”萧仲恭点点头,“昨天晚上都元帅回来了,所以我今天来见张相国,有些消息需要交流一下。”张邦昌顿时大喜,“快快请到中堂叙话”萧仲恭被请到中堂,双方分宾主落座,除了张邦昌外,副使耿南仲也赶来中堂,耿南仲长期担任东宫官员,和当时的太子赵桓关系十分密切,赵桓登基后,耿南仲也被破格提拔为签枢密院事,从四品官猛升为从二品高官,升官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李延庆。萧仲恭喝了口热茶,又低低叹了口气,这声叹息将张邦昌和耿南仲的心都悬了起来,难道又有什么不利于谈判之事吗“不瞒二人,我家都元帅的心情很糟糕,这次他返回燕山府,被天子狠狠斥责,倒不是因为没有攻下汴梁,而是伤亡太惨重,前后已经超过六万多人伤亡,狼主极度不满啊”张邦昌和耿南仲对望一眼,这让他们无言以对。“那该怎么办”张邦昌小心翼翼问道。“很简单,都元帅希望贵国拿出诚意来,有了诚意,我们就可以继续谈下去,若没有诚意,谈判很难进行。”“不知都元帅所说的诚意是指什么”“诚意有三,一是贵国停止一切庆祝;二是不准封赏任何杀金功臣;三是将李延庆和他的军队调离汴梁。”“这”张邦昌有点犹豫,旁边耿南仲则轻轻踢了张邦昌一脚,张邦昌连忙道:“我马上就发鸽信向朝廷请示。”萧仲恭摆摆手,“你们听我把话说完,停止庆祝是一种态度问题,如果双方没有谈判,你们该怎么庆祝谁也管不着,既然贵国想和我们解决后续问题,那贵国最起码应该尊重我们,不能把军队的欢庆建立在金兵的哀痛之上,至于李延庆,他是老狼主驾崩的罪魁祸首,他是我们心头的一根毒刺,他的存在让我们无法容忍,之前我们曾提出把李延庆交给金国处置,现在想想也不现实,所以我们退一步,把李延庆和他的军队调离京城,或者让他出任文官,贵国的名将很多,你们用谁都可以,为什么偏偏要重用李延庆来羞辱我们,既然要谈判,你们就要拿出诚意来。”耿南仲连忙问道:“如果我们满足了贵国的要求,那贵国能否在和谈上适当让步”萧仲恭微微一笑,“投桃以报李,都元帅说,如果贵方满足了我们要求的三点诚意,那我们可以先谈太原府,他可以做主,让贵国以一百万两银子的价格赎回太原。”张邦昌顿时大喜,“此话可当真”萧仲恭点点头,“可以签署一份协议,白纸黑字,我们绝不会抵赖。”张邦昌和耿南仲商议片刻,张邦昌便对萧仲恭道:“原则上我们可以答应贵方的三点要求,我今天就发鹰信向朝廷报告,我们会尽快给一个明确的答复。”萧仲恭又道:“说到鹰信,我家都元帅还有一个正常的要求,我们会在汴梁长驻一名特使,为了方便通信,希望贵国能开放京城的鸽信和鹰信,双方的战争已经结束,我想这个要求应该不过份吧”“没有问题,这个要求我现在就可以答应。”张邦昌连忙点头答应。萧仲恭欣然笑道:“我们特使今天就出发,你们也可以派人一起去汴梁,回头我会把正式协议送来,上面有我家都元帅的大印,你们可以带回汴梁作为依据。”“那我们就等萧侍郎的协议了”萧仲恭随即告辞离去,张邦昌和耿南仲将他送出大门,两人又回到内堂坐下,耿南仲对张邦昌道:“之前金国明确要求割让太原,现在他们又愿意把太原还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要不然我回京一趟,我负责说服官家,争取把太原早日要回来。”张邦昌沉思片刻道:“你说得对,这确实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不可错过了。”当天晚些时候,宋朝拿到了有完颜斜也签字押印的正式协议文本,耿南仲带着主簿秦桧随即和金国特使吴孝民一起前往东京汴梁,吴孝民是辽国汉人,投降金国甚早,目前在金营内担任文书官一职。此时黄河冰面已经有部分融化,乘坐五百石以下的船只勉强可以抵达对岸。黄河南岸目前也有了驻军,由由姚平仲的手下部将张曲率两万人部署在开封府的黄河南岸,张曲立刻派一支五百人的军队护送耿南仲和吴孝民前往京城紫微宫御书房内,赵桓怔怔地望着桌上的两份文书发呆,两份文书,一份是中级以上将领的表彰封赏方案,而另一封则是金国提出的赎买太原的条件,当然,正式文本还在路上,这是从张邦昌鹰信上抄誉的文本,张邦昌一连发了三份鹰信,将谈判事宜说得很详尽。御书房内还有五名相国以及大学士唐恪,传阅完张邦昌的报告,众人都一时沉默了,这时,白时中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御书房中的沉默,他嘶哑着声音对赵桓道:“陛下,我觉得金国是对人不对事,他确实憎恨李延庆,之前他们要求交出李延庆就可见一斑,现在既然他们让一步,只要求调走或者撤销军职,我们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其实正如张相国所言,我大宋又不止李延庆一个大将,将他调走,守城主将可以换人嘛董将军和姚将军都可以,甚至可以让知政堂相国出任主将,为了一个臣子的面子而放弃太原,太不智了。”旁边何栗出列道:“陛下,微臣建议先解决大将封赏的问题,建议陛下和李延庆、董平等人再谈一谈,争取他们的理解,毕竟收回太原更重要。”赵桓沉思良久,把封赏方案放到一边,“这样吧一个时辰后在偏殿召开知政堂议事,通知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人一起参加。”众人都退了下去,赵桓却把吴敏留下,“吴爱卿,这件事不好办啊”赵桓叹了口气道。赵桓在众人的反复游说下,已经不太想封赏李延庆的手下,这次金国的协议正好是个理由,但问题是,取消封赏李延庆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势必将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庆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两人,失去整个军方的支持,这才是赵桓所担心的。“陛下,微臣觉得金国的重点还是在李延庆身上,只要把李延庆的事情处理好了,将领的封赏再低调变通一下,我想金国应该也能接受。”赵桓现在对李延庆很犹豫,如果说功劳震主,威望超过自己,这个只是情绪上的问题,若李延庆低调一点,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但自从父皇派人找了李延庆后,赵桓忽然意识到李延庆在争位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庆虽然杀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种站队,但这站队还是让赵桓不满意,毕竟李延庆没有直接回绝父皇的招揽,只能算是对自己表态,在父皇那边还是打了圆滑,并没有表明立场。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却态度明确,公开拒绝了父皇的拉拢,这让赵桓心中很不舒服。现在除了立场不明确外,李延庆似乎又被金国盯上了,金国明确要求撤销他的军权,两面夹击,赵桓已经下定决心,要动一动李延庆了,只是该怎么动,还有待商榷。吴敏还想再劝,赵桓却摆了摆手,“李延庆之事稍候再说,先把封赏之事解决了再说。”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半个时辰后,紫微殿偏殿内便已济济一堂,不仅目前在京的知政堂五相都已到位,还包括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个军方都统,另外还有赵桓最看重的大学士唐恪,以及刚刚赶到京城的耿南仲。金国特使吴孝民送去了鸿胪寺贵宾馆休息,而耿南仲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便赶来见天子赵桓,他便被直接带到了紫微殿偏殿。众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大殿里充满着一种压抑的沉默,还有一种愤怒的气息,这种愤怒气息是从左边三名将领身上散发出来,就在刚才,李延庆三人已经听白时中介绍了金国的要求之一,禁止对抗金将士进行封赏,他们没有当场翻脸,但是愤怒之情却溢于言表,尽管三人关系一般,但涉及到共同的核心利益时,三人立刻拧成一股绳。这时,李延庆缓缓道:“陛下可容微臣一言”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尽管赵桓很不希望李延庆开口,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他自诩能说服董平和姚平仲,却对李延庆没有一点把握,李延庆若不表态,那今天的朝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爱卿请说”“陛下,古人有千金买骨是谓义,商鞅变法又以百金移一木,是为信,正是有信有义,才有千里马辈出,才有秦国的强盛,最终统一天下,观之今天,京城有难,千千万万将士慷慨赴义,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保住了京城,保住了朝廷,保住了大宋社稷,他们所做的这些,难道陛下真的要视而不见吗如果真的伤透了将士的心,金兵第二次杀来时,谁还肯再替陛下出头卖命”偏殿内一片寂静,李延庆的话字字诛心,直斥赵桓和朝廷无情无义,使众人十分难堪,就连本想支持李延庆的董平和姚平仲都不敢吭声了。这时,白时中呵呵一笑,起身道:“李都统的话太过于偏颇,朝廷有难,大家出力是做臣子的本份,金兵北撤,是知政堂和谈立下的大功,我们就从未想过问陛下要什么封赏”“给我闭嘴”李延庆怒视白时中,“不要用你们的妥协投降来玷污我的将士”这句话顿时让偏殿内一片哗然,白时中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如果说之前他恨李延庆很大程度是为了讨好赵桓而演戏,但现在,他就恨不得用眼光将李延庆千刀万剐。“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白时中颤抖着手指着李延庆大吼道。“李延庆上前一步,目光凌厉地盯着白时中,“金兵是因为你们的和谈才撤退简直天大的笑话,金兵北撤时已经没有一架巢车,没有一架投石机,攻城梯被摧毁了九成,他们根本已经无力攻城,我们将士偷袭黎阳仓,烧毁金军的百万担草料,金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了十天,这才是他们北撤的原因,和你们的所谓和谈没有半点关系”李延庆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朝廷文官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刁难敌视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帮软骨头的文官从内心深处鄙视军功,他们可以看不起军人,但绝不能践踏军人的尊严。李延庆俨如狮子般的愤怒又仿佛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白时中的怒气,他心中忽然畏惧起来,他害怕今天晚上自己被一支冷箭射杀,他眼中闪过一丝胆怯,眼巴巴地向赵桓望去。此时,赵桓的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他也看出李延庆的怒火爆发了,这个时候自己若不妥协,和金国的谈判恐怕就会僵持住了。赵桓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不满,对孙傅使了个眼色,孙傅也曾是赵桓的老师,对他十分了解,孙傅便站起身笑呵呵打圆场道:“李都统为部下争取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请先息怒,有什么异议大家可以商量,白相公也先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好吧既然我的话李都统不理解,那就请孙相公来说。”白时中找了一个台阶,坐了下来。李延庆也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回自己位子坐下,眼睛却眯成一条缝,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孙傅见两人平静下来,便走出来语重心长道:“我们并不想委屈自己的将士,只是河东和河北还在对付的铁蹄之下,我们不得不暂时隐忍,如果一句话取消将领们的封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知政堂议事了,我们是想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也保证了将士们的利益。”这番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上,赵桓连连点头,问道:“不知孙相公有什么好的方案”“微臣考虑,可以把封和赏分开,先赏后封,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拨出了十万顷上田,我们可以再增拨五万顷,专门用来奖励中层以上将领,这实际上还是之前的赏赐,并没有违反金国的条件,赏解决了,我们再说封,我建议知政堂可以先准草拟一个详细的方案,但暂时不要实施,等谈判完全结束以后再颁布施行,最多等一年,不知三位都统是否能接受”孙傅目光期待望着李延庆三人。这时,姚平仲低声问李延庆道:“李都统,你觉得呢”李延庆摇了摇头,“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礼要求而把将士们应得的利益无限期推延,这和杀了强盗反被强众人都退了下去,赵桓却把吴敏留下,“吴爱卿,这件事不好办啊”赵桓叹了口气道。赵桓在众人的反复游说下,已经不太想封赏李延庆的手下,这次金国的协议正好是个理由,但问题是,取消封赏李延庆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势必将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庆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两人,失去整个军方的支持,这才是赵桓所担心的。“陛下,微臣觉得金国的重点还是在李延庆身上,只要把李延庆的事情处理好了,将领的封赏再低调变通一下,我想金国应该也能接受。”赵桓现在对李延庆很犹豫,如果说功劳震主,威望超过自己,这个只是情绪上的问题,若李延庆低调一点,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但自从父皇派人找了李延庆后,赵桓忽然意识到李延庆在争位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庆虽然杀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种站队,但这站队还是让赵桓不满意,毕竟李延庆没有直接回绝父皇的招揽,只能算是对自己表态,在父皇那边还是打了圆滑,并没有表明立场。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却态度明确,公开拒绝了父皇的拉拢,这让赵桓心中很不舒服。现在除了立场不明确外,李延庆似乎又被金国盯上了,金国明确要求撤销他的军权,两面夹击,赵桓已经下定决心,要动一动李延庆了,只是该怎么动,还有待商榷。吴敏还想再劝,赵桓却摆了摆手,“李延庆之事稍候再说,先把封赏之事解决了再说。”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半个时辰后,紫微殿偏殿内便已济济一堂,不仅目前在京的知政堂五相都已到位,还包括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个军方都统,另外还有赵桓最看重的大学士唐恪,以及刚刚赶到京城的耿南仲。金国特使吴孝民送去了鸿胪寺贵宾馆休息,而耿南仲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便赶来见天子赵桓,他便被直接带到了紫微殿偏殿。众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大殿里充满着一种压抑的沉默,还有一种愤怒的气息,这种愤怒气息是从左边三名将领身上散发出来,就在刚才,李延庆三人已经听白时中介绍了金国的要求之一,禁止对抗金将士进行封赏,他们没有当场翻脸,但是愤怒之情却溢于言表,尽管三人关系一般,但涉及到共同的核心利益时,三人立刻拧成一股绳。这时,李延庆缓缓道:“陛下可容微臣一言”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尽管赵桓很不希望李延庆开口,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他自诩能说服董平和姚平仲,却对李延庆没有一点把握,李延庆若不表态,那今天的朝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爱卿请说”“陛下,古人有千金买骨是谓义,商鞅变法又以百金移一木,是为信,正是有信有义,才有千里马辈出,才有秦国的强盛,最终统一天下,观之今天,京城有难,千千万万将士慷慨赴义,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保住了京城,保住了朝廷,保住了大宋社稷,他们所做的这些,难道陛下真的要视而不见吗如果真的伤透了将士的心,金兵第二次杀来时,谁还肯再替陛下出头卖命”偏殿内一片寂静,李延庆的话字字诛心,直斥赵桓和朝廷无情无义,使众人十分难堪,就连本想支持李延庆的董平和姚平仲都不敢吭声了。这时,白时中呵呵一笑,起身道:“李都统的话太过于偏颇,朝廷有难,大家出力是做臣子的本份,金兵北撤,是知政堂和谈立下的大功,我们就从未想过问陛下要什么封赏”“给我闭嘴”李延庆怒视白时中,“不要用你们的妥协投降来玷污我的将士”这句话顿时让偏殿内一片哗然,白时中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如果说之前他恨李延庆很大程度是为了讨好赵桓而演戏,但现在,他就恨不得用眼光将李延庆千刀万剐。“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白时中颤抖着手指着李延庆大吼道。“李延庆上前一步,目光凌厉地盯着白时中,“金兵是因为你们的和谈才撤退简直天大的笑话,金兵北撤时已经没有一架巢车,没有一架投石机,攻城梯被摧毁了九成,他们根本已经无力攻城,我们将士偷袭黎阳仓,烧毁金军的百万担草料,金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了十天,这才是他们北撤的原因,和你们的所谓和谈没有半点关系”李延庆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朝廷文官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刁难敌视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帮软骨头的文官从内心深处鄙视军功,他们可以看不起军人,但绝不能践踏军人的尊严。李延庆俨如狮子般的愤怒又仿佛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白时中的怒气,他心中忽然畏惧起来,他害怕今天晚上自己被一支冷箭射杀,他眼中闪过一丝胆怯,眼巴巴地向赵桓望去。此时,赵桓的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他也看出李延庆的怒火爆发了,这个时候自己若不妥协,和金国的谈判恐怕就会僵持住了。赵桓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不满,对孙傅使了个眼色,孙傅也曾是赵桓的老师,对他十分了解,孙傅便站起身笑呵呵打圆场道:“李都统为部下争取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请先息怒,有什么异议大家可以商量,白相公也先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好吧既然我的话李都统不理解,那就请孙相公来说。”白时中找了一个台阶,坐了下来。李延庆也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回自己位子坐下,眼睛却眯成一条缝,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孙傅见两人平静下来,便走出来语重心长道:“我们并不想委屈自己的将士,只是河东和河北还在对付的铁蹄之下,我们不得不暂时隐忍,如果一句话取消将领们的封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知政堂议事了,我们是想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也保证了将士们的利益。”这番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上,赵桓连连点头,问道:“不知孙相公有什么好的方案”“微臣考虑,可以把封和赏分开,先赏后封,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拨出了十万顷上田,我们可以再增拨五万顷,专门用来奖励中层以上将领,这实际上还是之前的赏赐,并没有违反金国的条件,赏解决了,我们再说封,我建议知政堂可以先准草拟一个详细的方案,但暂时不要实施,等谈判完全结束以后再颁布施行,最多等一年,不知三位都统是否能接受”孙傅目光期待望着李延庆三人。这时,姚平仲低声问李延庆道:“李都统,你觉得呢”李延庆摇了摇头,“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礼要求而把将士们应得的利益无限期推延,这和杀了强盗反被强众人都退了下去,赵桓却把吴敏留下,“吴爱卿,这件事不好办啊”赵桓叹了口气道。赵桓在众人的反复游说下,已经不太想封赏李延庆的手下,这次金国的协议正好是个理由,但问题是,取消封赏李延庆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势必将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庆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两人,失去整个军方的支持,这才是赵桓所担心的。“陛下,微臣觉得金国的重点还是在李延庆身上,只要把李延庆的事情处理好了,将领的封赏再低调变通一下,我想金国应该也能接受。”赵桓现在对李延庆很犹豫,如果说功劳震主,威望超过自己,这个只是情绪上的问题,若李延庆低调一点,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但自从父皇派人找了李延庆后,赵桓忽然意识到李延庆在争位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庆虽然杀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种站队,但这站队还是让赵桓不满意,毕竟李延庆没有直接回绝父皇的招揽,只能算是对自己表态,在父皇那边还是打了圆滑,并没有表明立场。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却态度明确,公开拒绝了父皇的拉拢,这让赵桓心中很不舒服。现在除了立场不明确外,李延庆似乎又被金国盯上了,金国明确要求撤销他的军权,两面夹击,赵桓已经下定决心,要动一动李延庆了,只是该怎么动,还有待商榷。吴敏还想再劝,赵桓却摆了摆手,“李延庆之事稍候再说,先把封赏之事解决了再说。”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半个时辰后,紫微殿偏殿内便已济济一堂,不仅目前在京的知政堂五相都已到位,还包括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个军方都统,另外还有赵桓最看重的大学士唐恪,以及刚刚赶到京城的耿南仲。金国特使吴孝民送去了鸿胪寺贵宾馆休息,而耿南仲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便赶来见天子赵桓,他便被直接带到了紫微殿偏殿。众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大殿里充满着一种压抑的沉默,还有一种愤怒的气息,这种愤怒气息是从左边三名将领身上散发出来,就在刚才,李延庆三人已经听白时中介绍了金国的要求之一,禁止对抗金将士进行封赏,他们没有当场翻脸,但是愤怒之情却溢于言表,尽管三人关系一般,但涉及到共同的核心利益时,三人立刻拧成一股绳。这时,李延庆缓缓道:“陛下可容微臣一言”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尽管赵桓很不希望李延庆开口,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他自诩能说服董平和姚平仲,却对李延庆没有一点把握,李延庆若不表态,那今天的朝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爱卿请说”“陛下,古人有千金买骨是谓义,商鞅变法又以百金移一木,是为信,正是有信有义,才有千里马辈出,才有秦国的强盛,最终统一天下,观之今天,京城有难,千千万万将士慷慨赴义,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保住了京城,保住了朝廷,保住了大宋社稷,他们所做的这些,难道陛下真的要视而不见吗如果真的伤透了将士的心,金兵第二次杀来时,谁还肯再替陛下出头卖命”偏殿内一片寂静,李延庆的话字字诛心,直斥赵桓和朝廷无情无义,使众人十分难堪,就连本想支持李延庆的董平和姚平仲都不敢吭声了。这时,白时中呵呵一笑,起身道:“李都统的话太过于偏颇,朝廷有难,大家出力是做臣子的本份,金兵北撤,是知政堂和谈立下的大功,我们就从未想过问陛下要什么封赏”“给我闭嘴”李延庆怒视白时中,“不要用你们的妥协投降来玷污我的将士”这句话顿时让偏殿内一片哗然,白时中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如果说之前他恨李延庆很大程度是为了讨好赵桓而演戏,但现在,他就恨不得用眼光将李延庆千刀万剐。“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白时中颤抖着手指着李延庆大吼道。“李延庆上前一步,目光凌厉地盯着白时中,“金兵是因为你们的和谈才撤退简直天大的笑话,金兵北撤时已经没有一架巢车,没有一架投石机,攻城梯被摧毁了九成,他们根本已经无力攻城,我们将士偷袭黎阳仓,烧毁金军的百万担草料,金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了十天,这才是他们北撤的原因,和你们的所谓和谈没有半点关系”李延庆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朝廷文官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刁难敌视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帮软骨头的文官从内心深处鄙视军功,他们可以看不起军人,但绝不能践踏军人的尊严。李延庆俨如狮子般的愤怒又仿佛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白时中的怒气,他心中忽然畏惧起来,他害怕今天晚上自己被一支冷箭射杀,他眼中闪过一丝胆怯,眼巴巴地向赵桓望去。此时,赵桓的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他也看出李延庆的怒火爆发了,这个时候自己若不妥协,和金国的谈判恐怕就会僵持住了。赵桓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不满,对孙傅使了个眼色,孙傅也曾是赵桓的老师,对他十分了解,孙傅便站起身笑呵呵打圆场道:“李都统为部下争取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请先息怒,有什么异议大家可以商量,白相公也先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好吧既然我的话李都统不理解,那就请孙相公来说。”白时中找了一个台阶,坐了下来。李延庆也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回自己位子坐下,眼睛却眯成一条缝,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孙傅见两人平静下来,便走出来语重心长道:“我们并不想委屈自己的将士,只是河东和河北还在对付的铁蹄之下,我们不得不暂时隐忍,如果一句话取消将领们的封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知政堂议事了,我们是想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也保证了将士们的利益。”这番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上,赵桓连连点头,问道:“不知孙相公有什么好的方案”“微臣考虑,可以把封和赏分开,先赏后封,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拨出了十万顷上田,我们可以再增拨五万顷,专门用来奖励中层以上将领,这实际上还是之前的赏赐,并没有违反金国的条件,赏解决了,我们再说封,我建议知政堂可以先准草拟一个详细的方案,但暂时不要实施,等谈判完全结束以后再颁布施行,最多等一年,不知三位都统是否能接受”孙傅目光期待望着李延庆三人。这时,姚平仲低声问李延庆道:“李都统,你觉得呢”李延庆摇了摇头,“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礼要求而把将士们应得的利益无限期推延,这和杀了强盗反被强众人都退了下去,赵桓却把吴敏留下,“吴爱卿,这件事不好办啊”赵桓叹了口气道。赵桓在众人的反复游说下,已经不太想封赏李延庆的手下,这次金国的协议正好是个理由,但问题是,取消封赏李延庆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势必将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庆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两人,失去整个军方的支持,这才是赵桓所担心的。“陛下,微臣觉得金国的重点还是在李延庆身上,只要把李延庆的事情处理好了,将领的封赏再低调变通一下,我想金国应该也能接受。”赵桓现在对李延庆很犹豫,如果说功劳震主,威望超过自己,这个只是情绪上的问题,若李延庆低调一点,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但自从父皇派人找了李延庆后,赵桓忽然意识到李延庆在争位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庆虽然杀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种站队,但这站队还是让赵桓不满意,毕竟李延庆没有直接回绝父皇的招揽,只能算是对自己表态,在父皇那边还是打了圆滑,并没有表明立场。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却态度明确,公开拒绝了父皇的拉拢,这让赵桓心中很不舒服。现在除了立场不明确外,李延庆似乎又被金国盯上了,金国明确要求撤销他的军权,两面夹击,赵桓已经下定决心,要动一动李延庆了,只是该怎么动,还有待商榷。吴敏还想再劝,赵桓却摆了摆手,“李延庆之事稍候再说,先把封赏之事解决了再说。”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半个时辰后,紫微殿偏殿内便已济济一堂,不仅目前在京的知政堂五相都已到位,还包括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个军方都统,另外还有赵桓最看重的大学士唐恪,以及刚刚赶到京城的耿南仲。金国特使吴孝民送去了鸿胪寺贵宾馆休息,而耿南仲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便赶来见天子赵桓,他便被直接带到了紫微殿偏殿。众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大殿里充满着一种压抑的沉默,还有一种愤怒的气息,这种愤怒气息是从左边三名将领身上散发出来,就在刚才,李延庆三人已经听白时中介绍了金国的要求之一,禁止对抗金将士进行封赏,他们没有当场翻脸,但是愤怒之情却溢于言表,尽管三人关系一般,但涉及到共同的核心利益时,三人立刻拧成一股绳。这时,李延庆缓缓道:“陛下可容微臣一言”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尽管赵桓很不希望李延庆开口,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他自诩能说服董平和姚平仲,却对李延庆没有一点把握,李延庆若不表态,那今天的朝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爱卿请说”“陛下,古人有千金买骨是谓义,商鞅变法又以百金移一木,是为信,正是有信有义,才有千里马辈出,才有秦国的强盛,最终统一天下,观之今天,京城有难,千千万万将士慷慨赴义,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保住了京城,保住了朝廷,保住了大宋社稷,他们所做的这些,难道陛下真的要视而不见吗如果真的伤透了将士的心,金兵第二次杀来时,谁还肯再替陛下出头卖命”偏殿内一片寂静,李延庆的话字字诛心,直斥赵桓和朝廷无情无义,使众人十分难堪,就连本想支持李延庆的董平和姚平仲都不敢吭声了。这时,白时中呵呵一笑,起身道:“李都统的话太过于偏颇,朝廷有难,大家出力是做臣子的本份,金兵北撤,是知政堂和谈立下的大功,我们就从未想过问陛下要什么封赏”“给我闭嘴”李延庆怒视白时中,“不要用你们的妥协投降来玷污我的将士”这句话顿时让偏殿内一片哗然,白时中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如果说之前他恨李延庆很大程度是为了讨好赵桓而演戏,但现在,他就恨不得用眼光将李延庆千刀万剐。“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白时中颤抖着手指着李延庆大吼道。“李延庆上前一步,目光凌厉地盯着白时中,“金兵是因为你们的和谈才撤退简直天大的笑话,金兵北撤时已经没有一架巢车,没有一架投石机,攻城梯被摧毁了九成,他们根本已经无力攻城,我们将士偷袭黎阳仓,烧毁金军的百万担草料,金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了十天,这才是他们北撤的原因,和你们的所谓和谈没有半点关系”李延庆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朝廷文官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刁难敌视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帮软骨头的文官从内心深处鄙视军功,他们可以看不起军人,但绝不能践踏军人的尊严。李延庆俨如狮子般的愤怒又仿佛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白时中的怒气,他心中忽然畏惧起来,他害怕今天晚上自己被一支冷箭射杀,他眼中闪过一丝胆怯,眼巴巴地向赵桓望去。此时,赵桓的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他也看出李延庆的怒火爆发了,这个时候自己若不妥协,和金国的谈判恐怕就会僵持住了。赵桓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不满,对孙傅使了个眼色,孙傅也曾是赵桓的老师,对他十分了解,孙傅便站起身笑呵呵打圆场道:“李都统为部下争取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请先息怒,有什么异议大家可以商量,白相公也先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好吧既然我的话李都统不理解,那就请孙相公来说。”白时中找了一个台阶,坐了下来。李延庆也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回自己位子坐下,眼睛却眯成一条缝,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孙傅见两人平静下来,便走出来语重心长道:“我们并不想委屈自己的将士,只是河东和河北还在对付的铁蹄之下,我们不得不暂时隐忍,如果一句话取消将领们的封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知政堂议事了,我们是想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也保证了将士们的利益。”这番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上,赵桓连连点头,问道:“不知孙相公有什么好的方案”“微臣考虑,可以把封和赏分开,先赏后封,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拨出了十万顷上田,我们可以再增拨五万顷,专门用来奖励中层以上将领,这实际上还是之前的赏赐,并没有违反金国的条件,赏解决了,我们再说封,我建议知政堂可以先准草拟一个详细的方案,但暂时不要实施,等谈判完全结束以后再颁布施行,最多等一年,不知三位都统是否能接受”孙傅目光期待望着李延庆三人。这时,姚平仲低声问李延庆道:“李都统,你觉得呢”李延庆摇了摇头,“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礼要求而把将士们应得的利益无限期推延,这和杀了强盗反被强众人都退了下去,赵桓却把吴敏留下,“吴爱卿,这件事不好办啊”赵桓叹了口气道。赵桓在众人的反复游说下,已经不太想封赏李延庆的手下,这次金国的协议正好是个理由,但问题是,取消封赏李延庆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势必将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庆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两人,失去整个军方的支持,这才是赵桓所担心的。“陛下,微臣觉得金国的重点还是在李延庆身上,只要把李延庆的事情处理好了,将领的封赏再低调变通一下,我想金国应该也能接受。”赵桓现在对李延庆很犹豫,如果说功劳震主,威望超过自己,这个只是情绪上的问题,若李延庆低调一点,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但自从父皇派人找了李延庆后,赵桓忽然意识到李延庆在争位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庆虽然杀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种站队,但这站队还是让赵桓不满意,毕竟李延庆没有直接回绝父皇的招揽,只能算是对自己表态,在父皇那边还是打了圆滑,并没有表明立场。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却态度明确,公开拒绝了父皇的拉拢,这让赵桓心中很不舒服。现在除了立场不明确外,李延庆似乎又被金国盯上了,金国明确要求撤销他的军权,两面夹击,赵桓已经下定决心,要动一动李延庆了,只是该怎么动,还有待商榷。吴敏还想再劝,赵桓却摆了摆手,“李延庆之事稍候再说,先把封赏之事解决了再说。”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半个时辰后,紫微殿偏殿内便已济济一堂,不仅目前在京的知政堂五相都已到位,还包括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个军方都统,另外还有赵桓最看重的大学士唐恪,以及刚刚赶到京城的耿南仲。金国特使吴孝民送去了鸿胪寺贵宾馆休息,而耿南仲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便赶来见天子赵桓,他便被直接带到了紫微殿偏殿。众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大殿里充满着一种压抑的沉默,还有一种愤怒的气息,这种愤怒气息是从左边三名将领身上散发出来,就在刚才,李延庆三人已经听白时中介绍了金国的要求之一,禁止对抗金将士进行封赏,他们没有当场翻脸,但是愤怒之情却溢于言表,尽管三人关系一般,但涉及到共同的核心利益时,三人立刻拧成一股绳。这时,李延庆缓缓道:“陛下可容微臣一言”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尽管赵桓很不希望李延庆开口,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他自诩能说服董平和姚平仲,却对李延庆没有一点把握,李延庆若不表态,那今天的朝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爱卿请说”“陛下,古人有千金买骨是谓义,商鞅变法又以百金移一木,是为信,正是有信有义,才有千里马辈出,才有秦国的强盛,最终统一天下,观之今天,京城有难,千千万万将士慷慨赴义,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保住了京城,保住了朝廷,保住了大宋社稷,他们所做的这些,难道陛下真的要视而不见吗如果真的伤透了将士的心,金兵第二次杀来时,谁还肯再替陛下出头卖命”偏殿内一片寂静,李延庆的话字字诛心,直斥赵桓和朝廷无情无义,使众人十分难堪,就连本想支持李延庆的董平和姚平仲都不敢吭声了。这时,白时中呵呵一笑,起身道:“李都统的话太过于偏颇,朝廷有难,大家出力是做臣子的本份,金兵北撤,是知政堂和谈立下的大功,我们就从未想过问陛下要什么封赏”“给我闭嘴”李延庆怒视白时中,“不要用你们的妥协投降来玷污我的将士”这句话顿时让偏殿内一片哗然,白时中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如果说之前他恨李延庆很大程度是为了讨好赵桓而演戏,但现在,他就恨不得用眼光将李延庆千刀万剐。“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白时中颤抖着手指着李延庆大吼道。“李延庆上前一步,目光凌厉地盯着白时中,“金兵是因为你们的和谈才撤退简直天大的笑话,金兵北撤时已经没有一架巢车,没有一架投石机,攻城梯被摧毁了九成,他们根本已经无力攻城,我们将士偷袭黎阳仓,烧毁金军的百万担草料,金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了十天,这才是他们北撤的原因,和你们的所谓和谈没有半点关系”李延庆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朝廷文官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刁难敌视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帮软骨头的文官从内心深处鄙视军功,他们可以看不起军人,但绝不能践踏军人的尊严。李延庆俨如狮子般的愤怒又仿佛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白时中的怒气,他心中忽然畏惧起来,他害怕今天晚上自己被一支冷箭射杀,他眼中闪过一丝胆怯,眼巴巴地向赵桓望去。此时,赵桓的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他也看出李延庆的怒火爆发了,这个时候自己若不妥协,和金国的谈判恐怕就会僵持住了。赵桓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不满,对孙傅使了个眼色,孙傅也曾是赵桓的老师,对他十分了解,孙傅便站起身笑呵呵打圆场道:“李都统为部下争取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请先息怒,有什么异议大家可以商量,白相公也先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好吧既然我的话李都统不理解,那就请孙相公来说。”白时中找了一个台阶,坐了下来。李延庆也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回自己位子坐下,眼睛却眯成一条缝,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孙傅见两人平静下来,便走出来语重心长道:“我们并不想委屈自己的将士,只是河东和河北还在对付的铁蹄之下,我们不得不暂时隐忍,如果一句话取消将领们的封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知政堂议事了,我们是想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也保证了将士们的利益。”这番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上,赵桓连连点头,问道:“不知孙相公有什么好的方案”“微臣考虑,可以把封和赏分开,先赏后封,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拨出了十万顷上田,我们可以再增拨五万顷,专门用来奖励中层以上将领,这实际上还是之前的赏赐,并没有违反金国的条件,赏解决了,我们再说封,我建议知政堂可以先准草拟一个详细的方案,但暂时不要实施,等谈判完全结束以后再颁布施行,最多等一年,不知三位都统是否能接受”孙傅目光期待望着李延庆三人。这时,姚平仲低声问李延庆道:“李都统,你觉得呢”李延庆摇了摇头,“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礼要求而把将士们应得的利益无限期推延,这和杀了强盗反被强众人都退了下去,赵桓却把吴敏留下,“吴爱卿,这件事不好办啊”赵桓叹了口气道。赵桓在众人的反复游说下,已经不太想封赏李延庆的手下,这次金国的协议正好是个理由,但问题是,取消封赏李延庆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势必将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庆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两人,失去整个军方的支持,这才是赵桓所担心的。“陛下,微臣觉得金国的重点还是在李延庆身上,只要把李延庆的事情处理好了,将领的封赏再低调变通一下,我想金国应该也能接受。”赵桓现在对李延庆很犹豫,如果说功劳震主,威望超过自己,这个只是情绪上的问题,若李延庆低调一点,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但自从父皇派人找了李延庆后,赵桓忽然意识到李延庆在争位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庆虽然杀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种站队,但这站队还是让赵桓不满意,毕竟李延庆没有直接回绝父皇的招揽,只能算是对自己表态,在父皇那边还是打了圆滑,并没有表明立场。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却态度明确,公开拒绝了父皇的拉拢,这让赵桓心中很不舒服。现在除了立场不明确外,李延庆似乎又被金国盯上了,金国明确要求撤销他的军权,两面夹击,赵桓已经下定决心,要动一动李延庆了,只是该怎么动,还有待商榷。吴敏还想再劝,赵桓却摆了摆手,“李延庆之事稍候再说,先把封赏之事解决了再说。”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半个时辰后,紫微殿偏殿内便已济济一堂,不仅目前在京的知政堂五相都已到位,还包括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个军方都统,另外还有赵桓最看重的大学士唐恪,以及刚刚赶到京城的耿南仲。金国特使吴孝民送去了鸿胪寺贵宾馆休息,而耿南仲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便赶来见天子赵桓,他便被直接带到了紫微殿偏殿。众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大殿里充满着一种压抑的沉默,还有一种愤怒的气息,这种愤怒气息是从左边三名将领身上散发出来,就在刚才,李延庆三人已经听白时中介绍了金国的要求之一,禁止对抗金将士进行封赏,他们没有当场翻脸,但是愤怒之情却溢于言表,尽管三人关系一般,但涉及到共同的核心利益时,三人立刻拧成一股绳。这时,李延庆缓缓道:“陛下可容微臣一言”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尽管赵桓很不希望李延庆开口,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他自诩能说服董平和姚平仲,却对李延庆没有一点把握,李延庆若不表态,那今天的朝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爱卿请说”“陛下,古人有千金买骨是谓义,商鞅变法又以百金移一木,是为信,正是有信有义,才有千里马辈出,才有秦国的强盛,最终统一天下,观之今天,京城有难,千千万万将士慷慨赴义,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保住了京城,保住了朝廷,保住了大宋社稷,他们所做的这些,难道陛下真的要视而不见吗如果真的伤透了将士的心,金兵第二次杀来时,谁还肯再替陛下出头卖命”偏殿内一片寂静,李延庆的话字字诛心,直斥赵桓和朝廷无情无义,使众人十分难堪,就连本想支持李延庆的董平和姚平仲都不敢吭声了。这时,白时中呵呵一笑,起身道:“李都统的话太过于偏颇,朝廷有难,大家出力是做臣子的本份,金兵北撤,是知政堂和谈立下的大功,我们就从未想过问陛下要什么封赏”“给我闭嘴”李延庆怒视白时中,“不要用你们的妥协投降来玷污我的将士”这句话顿时让偏殿内一片哗然,白时中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如果说之前他恨李延庆很大程度是为了讨好赵桓而演戏,但现在,他就恨不得用眼光将李延庆千刀万剐。“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白时中颤抖着手指着李延庆大吼道。“李延庆上前一步,目光凌厉地盯着白时中,“金兵是因为你们的和谈才撤退简直天大的笑话,金兵北撤时已经没有一架巢车,没有一架投石机,攻城梯被摧毁了九成,他们根本已经无力攻城,我们将士偷袭黎阳仓,烧毁金军的百万担草料,金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了十天,这才是他们北撤的原因,和你们的所谓和谈没有半点关系”李延庆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朝廷文官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刁难敌视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帮软骨头的文官从内心深处鄙视军功,他们可以看不起军人,但绝不能践踏军人的尊严。李延庆俨如狮子般的愤怒又仿佛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白时中的怒气,他心中忽然畏惧起来,他害怕今天晚上自己被一支冷箭射杀,他眼中闪过一丝胆怯,眼巴巴地向赵桓望去。此时,赵桓的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他也看出李延庆的怒火爆发了,这个时候自己若不妥协,和金国的谈判恐怕就会僵持住了。赵桓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不满,对孙傅使了个眼色,孙傅也曾是赵桓的老师,对他十分了解,孙傅便站起身笑呵呵打圆场道:“李都统为部下争取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请先息怒,有什么异议大家可以商量,白相公也先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好吧既然我的话李都统不理解,那就请孙相公来说。”白时中找了一个台阶,坐了下来。李延庆也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回自己位子坐下,眼睛却眯成一条缝,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孙傅见两人平静下来,便走出来语重心长道:“我们并不想委屈自己的将士,只是河东和河北还在对付的铁蹄之下,我们不得不暂时隐忍,如果一句话取消将领们的封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知政堂议事了,我们是想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也保证了将士们的利益。”这番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上,赵桓连连点头,问道:“不知孙相公有什么好的方案”“微臣考虑,可以把封和赏分开,先赏后封,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拨出了十万顷上田,我们可以再增拨五万顷,专门用来奖励中层以上将领,这实际上还是之前的赏赐,并没有违反金国的条件,赏解决了,我们再说封,我建议知政堂可以先准草拟一个详细的方案,但暂时不要实施,等谈判完全结束以后再颁布施行,最多等一年,不知三位都统是否能接受”孙傅目光期待望着李延庆三人。这时,姚平仲低声问李延庆道:“李都统,你觉得呢”李延庆摇了摇头,“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礼要求而把将士们应得的利益无限期推延,这和杀了强盗反被强众人都退了下去,赵桓却把吴敏留下,“吴爱卿,这件事不好办啊”赵桓叹了口气道。赵桓在众人的反复游说下,已经不太想封赏李延庆的手下,这次金国的协议正好是个理由,但问题是,取消封赏李延庆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势必将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庆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两人,失去整个军方的支持,这才是赵桓所担心的。“陛下,微臣觉得金国的重点还是在李延庆身上,只要把李延庆的事情处理好了,将领的封赏再低调变通一下,我想金国应该也能接受。”赵桓现在对李延庆很犹豫,如果说功劳震主,威望超过自己,这个只是情绪上的问题,若李延庆低调一点,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但自从父皇派人找了李延庆后,赵桓忽然意识到李延庆在争位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庆虽然杀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种站队,但这站队还是让赵桓不满意,毕竟李延庆没有直接回绝父皇的招揽,只能算是对自己表态,在父皇那边还是打了圆滑,并没有表明立场。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却态度明确,公开拒绝了父皇的拉拢,这让赵桓心中很不舒服。现在除了立场不明确外,李延庆似乎又被金国盯上了,金国明确要求撤销他的军权,两面夹击,赵桓已经下定决心,要动一动李延庆了,只是该怎么动,还有待商榷。吴敏还想再劝,赵桓却摆了摆手,“李延庆之事稍候再说,先把封赏之事解决了再说。”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半个时辰后,紫微殿偏殿内便已济济一堂,不仅目前在京的知政堂五相都已到位,还包括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个军方都统,另外还有赵桓最看重的大学士唐恪,以及刚刚赶到京城的耿南仲。金国特使吴孝民送去了鸿胪寺贵宾馆休息,而耿南仲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便赶来见天子赵桓,他便被直接带到了紫微殿偏殿。众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大殿里充满着一种压抑的沉默,还有一种愤怒的气息,这种愤怒气息是从左边三名将领身上散发出来,就在刚才,李延庆三人已经听白时中介绍了金国的要求之一,禁止对抗金将士进行封赏,他们没有当场翻脸,但是愤怒之情却溢于言表,尽管三人关系一般,但涉及到共同的核心利益时,三人立刻拧成一股绳。这时,李延庆缓缓道:“陛下可容微臣一言”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尽管赵桓很不希望李延庆开口,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他自诩能说服董平和姚平仲,却对李延庆没有一点把握,李延庆若不表态,那今天的朝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爱卿请说”“陛下,古人有千金买骨是谓义,商鞅变法又以百金移一木,是为信,正是有信有义,才有千里马辈出,才有秦国的强盛,最终统一天下,观之今天,京城有难,千千万万将士慷慨赴义,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保住了京城,保住了朝廷,保住了大宋社稷,他们所做的这些,难道陛下真的要视而不见吗如果真的伤透了将士的心,金兵第二次杀来时,谁还肯再替陛下出头卖命”偏殿内一片寂静,李延庆的话字字诛心,直斥赵桓和朝廷无情无义,使众人十分难堪,就连本想支持李延庆的董平和姚平仲都不敢吭声了。这时,白时中呵呵一笑,起身道:“李都统的话太过于偏颇,朝廷有难,大家出力是做臣子的本份,金兵北撤,是知政堂和谈立下的大功,我们就从未想过问陛下要什么封赏”“给我闭嘴”李延庆怒视白时中,“不要用你们的妥协投降来玷污我的将士”这句话顿时让偏殿内一片哗然,白时中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如果说之前他恨李延庆很大程度是为了讨好赵桓而演戏,但现在,他就恨不得用眼光将李延庆千刀万剐。“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白时中颤抖着手指着李延庆大吼道。“李延庆上前一步,目光凌厉地盯着白时中,“金兵是因为你们的和谈才撤退简直天大的笑话,金兵北撤时已经没有一架巢车,没有一架投石机,攻城梯被摧毁了九成,他们根本已经无力攻城,我们将士偷袭黎阳仓,烧毁金军的百万担草料,金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了十天,这才是他们北撤的原因,和你们的所谓和谈没有半点关系”李延庆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朝廷文官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刁难敌视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帮软骨头的文官从内心深处鄙视军功,他们可以看不起军人,但绝不能践踏军人的尊严。李延庆俨如狮子般的愤怒又仿佛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白时中的怒气,他心中忽然畏惧起来,他害怕今天晚上自己被一支冷箭射杀,他眼中闪过一丝胆怯,眼巴巴地向赵桓望去。此时,赵桓的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他也看出李延庆的怒火爆发了,这个时候自己若不妥协,和金国的谈判恐怕就会僵持住了。赵桓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不满,对孙傅使了个眼色,孙傅也曾是赵桓的老师,对他十分了解,孙傅便站起身笑呵呵打圆场道:“李都统为部下争取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请先息怒,有什么异议大家可以商量,白相公也先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好吧既然我的话李都统不理解,那就请孙相公来说。”白时中找了一个台阶,坐了下来。李延庆也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回自己位子坐下,眼睛却眯成一条缝,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孙傅见两人平静下来,便走出来语重心长道:“我们并不想委屈自己的将士,只是河东和河北还在对付的铁蹄之下,我们不得不暂时隐忍,如果一句话取消将领们的封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知政堂议事了,我们是想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也保证了将士们的利益。”这番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上,赵桓连连点头,问道:“不知孙相公有什么好的方案”“微臣考虑,可以把封和赏分开,先赏后封,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拨出了十万顷上田,我们可以再增拨五万顷,专门用来奖励中层以上将领,这实际上还是之前的赏赐,并没有违反金国的条件,赏解决了,我们再说封,我建议知政堂可以先准草拟一个详细的方案,但暂时不要实施,等谈判完全结束以后再颁布施行,最多等一年,不知三位都统是否能接受”孙傅目光期待望着李延庆三人。这时,姚平仲低声问李延庆道:“李都统,你觉得呢”李延庆摇了摇头,“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礼要求而把将士们应得的利益无限期推延,这和杀了强盗反被强众人都退了下去,赵桓却把吴敏留下,“吴爱卿,这件事不好办啊”赵桓叹了口气道。赵桓在众人的反复游说下,已经不太想封赏李延庆的手下,这次金国的协议正好是个理由,但问题是,取消封赏李延庆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势必将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庆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两人,失去整个军方的支持,这才是赵桓所担心的。“陛下,微臣觉得金国的重点还是在李延庆身上,只要把李延庆的事情处理好了,将领的封赏再低调变通一下,我想金国应该也能接受。”赵桓现在对李延庆很犹豫,如果说功劳震主,威望超过自己,这个只是情绪上的问题,若李延庆低调一点,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但自从父皇派人找了李延庆后,赵桓忽然意识到李延庆在争位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庆虽然杀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种站队,但这站队还是让赵桓不满意,毕竟李延庆没有直接回绝父皇的招揽,只能算是对自己表态,在父皇那边还是打了圆滑,并没有表明立场。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却态度明确,公开拒绝了父皇的拉拢,这让赵桓心中很不舒服。现在除了立场不明确外,李延庆似乎又被金国盯上了,金国明确要求撤销他的军权,两面夹击,赵桓已经下定决心,要动一动李延庆了,只是该怎么动,还有待商榷。吴敏还想再劝,赵桓却摆了摆手,“李延庆之事稍候再说,先把封赏之事解决了再说。”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半个时辰后,紫微殿偏殿内便已济济一堂,不仅目前在京的知政堂五相都已到位,还包括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个军方都统,另外还有赵桓最看重的大学士唐恪,以及刚刚赶到京城的耿南仲。金国特使吴孝民送去了鸿胪寺贵宾馆休息,而耿南仲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便赶来见天子赵桓,他便被直接带到了紫微殿偏殿。众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大殿里充满着一种压抑的沉默,还有一种愤怒的气息,这种愤怒气息是从左边三名将领身上散发出来,就在刚才,李延庆三人已经听白时中介绍了金国的要求之一,禁止对抗金将士进行封赏,他们没有当场翻脸,但是愤怒之情却溢于言表,尽管三人关系一般,但涉及到共同的核心利益时,三人立刻拧成一股绳。这时,李延庆缓缓道:“陛下可容微臣一言”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尽管赵桓很不希望李延庆开口,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他自诩能说服董平和姚平仲,却对李延庆没有一点把握,李延庆若不表态,那今天的朝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爱卿请说”“陛下,古人有千金买骨是谓义,商鞅变法又以百金移一木,是为信,正是有信有义,才有千里马辈出,才有秦国的强盛,最终统一天下,观之今天,京城有难,千千万万将士慷慨赴义,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保住了京城,保住了朝廷,保住了大宋社稷,他们所做的这些,难道陛下真的要视而不见吗如果真的伤透了将士的心,金兵第二次杀来时,谁还肯再替陛下出头卖命”偏殿内一片寂静,李延庆的话字字诛心,直斥赵桓和朝廷无情无义,使众人十分难堪,就连本想支持李延庆的董平和姚平仲都不敢吭声了。这时,白时中呵呵一笑,起身道:“李都统的话太过于偏颇,朝廷有难,大家出力是做臣子的本份,金兵北撤,是知政堂和谈立下的大功,我们就从未想过问陛下要什么封赏”“给我闭嘴”李延庆怒视白时中,“不要用你们的妥协投降来玷污我的将士”这句话顿时让偏殿内一片哗然,白时中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如果说之前他恨李延庆很大程度是为了讨好赵桓而演戏,但现在,他就恨不得用眼光将李延庆千刀万剐。“你你在胡说八道什么”白时中颤抖着手指着李延庆大吼道。“李延庆上前一步,目光凌厉地盯着白时中,“金兵是因为你们的和谈才撤退简直天大的笑话,金兵北撤时已经没有一架巢车,没有一架投石机,攻城梯被摧毁了九成,他们根本已经无力攻城,我们将士偷袭黎阳仓,烧毁金军的百万担草料,金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了十天,这才是他们北撤的原因,和你们的所谓和谈没有半点关系”李延庆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朝廷文官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刁难敌视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帮软骨头的文官从内心深处鄙视军功,他们可以看不起军人,但绝不能践踏军人的尊严。李延庆俨如狮子般的愤怒又仿佛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白时中的怒气,他心中忽然畏惧起来,他害怕今天晚上自己被一支冷箭射杀,他眼中闪过一丝胆怯,眼巴巴地向赵桓望去。此时,赵桓的脸色也极为难看,不过他也看出李延庆的怒火爆发了,这个时候自己若不妥协,和金国的谈判恐怕就会僵持住了。赵桓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不满,对孙傅使了个眼色,孙傅也曾是赵桓的老师,对他十分了解,孙傅便站起身笑呵呵打圆场道:“李都统为部下争取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请先息怒,有什么异议大家可以商量,白相公也先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好吧既然我的话李都统不理解,那就请孙相公来说。”白时中找了一个台阶,坐了下来。李延庆也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回自己位子坐下,眼睛却眯成一条缝,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孙傅见两人平静下来,便走出来语重心长道:“我们并不想委屈自己的将士,只是河东和河北还在对付的铁蹄之下,我们不得不暂时隐忍,如果一句话取消将领们的封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知政堂议事了,我们是想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也保证了将士们的利益。”这番话说到了赵桓的心坎上,赵桓连连点头,问道:“不知孙相公有什么好的方案”“微臣考虑,可以把封和赏分开,先赏后封,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拨出了十万顷上田,我们可以再增拨五万顷,专门用来奖励中层以上将领,这实际上还是之前的赏赐,并没有违反金国的条件,赏解决了,我们再说封,我建议知政堂可以先准草拟一个详细的方案,但暂时不要实施,等谈判完全结束以后再颁布施行,最多等一年,不知三位都统是否能接受”孙傅目光期待望着李延庆三人。这时,姚平仲低声问李延庆道:“李都统,你觉得呢”李延庆摇了摇头,“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礼要求而把将士们应得的利益无限期推延,这和杀了强盗反被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