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18(1 / 1)

d者棉甲装备。即便如此,黄沂州这个总旗的质量已经不弱与大明边军的总旗,当然,黄沂州从来没有承认这些人马是朝廷的兵,他们都是以家丁的名义存在,都属于私兵。黄汉和黄沂州不搞特权,每天跟家丁们一起挥汗如雨,黄沂州因为腿上有旧伤走路有些跛无法参加越野拉练,他着重训练家丁们骑射。本来就有威望的黄沂州现在更加是九里台村泰斗般的存在,村里人已经改口称呼黄沂州为黄大人,后来发现黄家长子也是号令发布者,他们为了表达尊重不能直呼其名,叫黄汉少将军。在大明,从三品以上的军官才算得上是将军,从六品到正四品之间的只能算作中低级武官,黄汉只不过是个小旗,大头兵一个,见乡亲们称呼他将军有些哭笑不得。其实正七品总旗也是算兵额的存在,明朝军队基本上是一个小旗十人,一个总旗有五个小旗,连五个小旗官一个总旗官共计五十六人的兵额。一个百户有两个总旗,兵额为一百一十二人,由此可见成为百总或者试百户、镇抚官就不是大头兵,没有被算在兵额之内。眼看着就要过年,在腊月二十七的晌午居然有朝廷大员从永平府赶来九里台村。来人是正三品文官大老爷郑国昌,由已经实授守备将军的韩志宽陪同。郑国昌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当过几年山西参政,崇祯元年以按察使治兵永平府,乃是官衙在永平府内品级最高的一方大员。急需用人之时,朝廷兵部的办事效率极高,在用不着实打实拿出钱粮、兵马的情况下给予虚职人人都是高手,往往擅长玩人的文官大老爷都会画饼充饥玩死赳赳武夫。朝廷特事特办,封赏三天内就有了章程,永平府许多文武得以官升一级与黄汉无关,他只关心这一次自己能够捞到什么实惠第三十四章:一段佳话还算不错,朝廷在用人之时对待武夫比较大方。黄沂州连升两级成为挂东胜左卫正五品千户虚职的实授百总。黄汉由于阵斩白甲兵的大功劳实授总旗官,虚衘是东胜左卫从五品拭千户,憨子有三级斩首功当上了从六品试百户衘的总旗官。宋鹏飞、杨大年等有斩首功的五人都是小旗官没给虚衔。他们五人的封赏根本上不了兵部的告身,是参将下发的公文,连黄汉和憨子也是沾特殊时期的光得到了兵部直接封赏。按理说武官升职为正五品千户就得亲自去兵部武选司报备领取告身,然而此时后金军兵临城下,虽然由于兵力不足始终没能力包围京师,但是这个时候朝廷该走的程序也会变通。如果刚刚立下战功的黄沂州在来京师的路上运气不好被后金军干掉了,这会严重打击明军士气,因此兵部直接发文送告身直达永平府。郑国昌是官邸在永平府品级最高的文官,他根本犯不着鞍马劳顿来给一个区区低级武官颁赏,只不过他实在好奇为何诸多猛将都两手空空,唯有小小总旗官得以建功当他见到了黄沂州父子,又见到了憨子、杨汉威等人,心中大感意外,用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来形容这些人毫不为过。眼看着接近中午,本来准备来看看而已的郑国昌居然鬼使神差的接受黄沂州邀请留在九里台黄家喝杯酒。五十岁出头的郑国昌官位比正四品兵备道大两个级别,跟一方巡抚平级,在兵备道面前都不敢出大气的韩志宽如坐针毡,心里奇怪这位大老爷为何如此高看黄家郑国昌表现得很谦和,黄汉对这位老兄的印象不错,心里在盘算着救他一命结个善缘。如果历史车轮没有跑偏,郑国昌和他在永平府的家人都会在明年正月初四遇难,既然要救人,就干脆做全套,连他一大家子都救下吧。乡野简陋,黄家又不是巨富之家没有什么专业厨子,姨娘带着两个妹妹做出的家常菜很一般,郑国昌未置可否,唯有对杯中酒赞不绝口。这酒当然是五十度左右的白酒,是黄汉蒸馏酒精之时的副产品,目前在大明应该是绝无仅有。郑国昌酒量不错属于久经考验的好干部,几杯酒下肚,开始文邹邹谈起“铁马冰河入梦来”,在坐的乃是粗鄙武人,即便识字也无法跟这位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谈论陆游的诗篇。黄汉是个大学生,爱读书也爱读唐诗宋词,当下接过话头跟郑国昌谈论南宋形势,再聊一聊陆放翁写下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爱国诗人陆游的诗篇是黄汉曾经学过的课文,陆游的故事现代人应该是家喻户晓,黄汉谈论起来当然有料。一个年轻武官居然能够谈古论今,郑国昌大为惊奇,又跟黄汉聊了半个时辰,发现眼前这个不亢不卑落落大方的年轻人很不简单。聊得高兴又有好酒,郑按察有了三分酒意,渐渐地谈到了现实问题,哀叹朝廷官军无用导致后金军为祸北直隶。他满饮一杯后仰天长叹道:“国事多艰,我辈区区一书生无法如尔等上阵杀敌,上愧对天子,下无颜见百姓啊”黄汉见铺垫得差不多了,打蛇随棍上,道:“大人此言差矣,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书生同样不缺报国机会,大人如果想有作为,这里就有人愿效死。”郑按察眼睛放光,问道:“汝乃敢战之人老夫已知,只是人马太少难有作为啊”“士为知己者死,大人如果愿意给予黄家体面,卑职一定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献上。”“哦汝准备袭杀建奴得斩获二十,此话当真”“难道大人预备给黄家体面”“汝要何等体面讲来听听”“大人如果愿意带着家小来黄家过年就足以让黄家蓬荜生辉,这足以说明您对黄家的厚爱,士为知己者死,卑职一定会斩杀足二十真奴献给大人。”“仅此而已哈哈,只是不知来你家过年是否还能喝到如此好酒”“卑职保证大人能够畅饮。”“哈哈”郑国昌差一点笑出眼泪,他戏谑道:“好好好,本官一定带上一家子来你家过年,如果你真的能够斩杀建奴全身而退,今日之事会传为一段佳话啊”酒意阑珊的郑按察由四个家丁扶上马回永平府,按察使的仪仗也消失在视野。韩志宽一脸苦逼状瞧着黄汉,他这时已经不摆上官和长辈的谱,他也是草根出生,从一小卒一步步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胆识、见识是有的。今天的酒宴,除了黄汉没有一个人敢出声,黄汉不仅仅谈吐自如还妙语如珠,连正三品文官老爷郑按察都当面夸奖黄汉是个有见识的好青年是个可造之材,言下之意昭然若揭。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黄汉受教,施礼道:“叔叔金玉良言我一定牢记在心。”韩志宽没再说什么,拍了拍黄汉厚实的肩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个家丁疾驰而去。第三十五章:人脉当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位弓马娴熟的总旗官扬言,只要按察使郑大人能够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他就会为了这份荣誉、这份厚爱主动去袭击后金军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谣言不可信,许多人都一笑置之,后来有好事者找到跟着郑国昌出门刚回来的家丁打听得到了官方证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平府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话题。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谈论此事这不奇怪,黄汉派了足四十人来永平府城采购物资,并且让他们见到人就说郑国昌大人要去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黄汉知道兵荒马乱之时最重要的是温饱,他拿出银子派人来永平府大量采购,禽蛋、腌肉、布匹、棉花、盐、糖等等能够买到尽量多买。来采购的四十人都是九里台的乡亲们,郑国昌那么大的官能够到九里台村过年,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在掏银子买东西时纷纷开始吹嘘,告诉店家和周围群众,九里台村购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接待郑按察而提前准备。流言蜚语无论在什么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是无与伦比,很快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就知道了,他们不得不晚上登门拜访郑国昌一探究竟。第一次喝高度酒,纵然郑国昌久经考验也很不适应,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时刚刚起床不久,张府台、卢推官结伴登门他当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黄汉。张凤奇不失时机询问郑国昌是否真的答应亲自带着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过年之事。张凤奇这一提起,郑国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应黄汉的事情,笑着承认了,他还表示年关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台村,暂定正月初二回城。九里台村离府城只不过十几里路,虽然有几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骑马来回也用不了两个时辰。郑国昌既然已经答应了黄汉,张知府也没说什么,表态万一有紧急情况会派遣家丁去九里台村送信。郑国昌不是大贪官,没有多大排场,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讲信用带上老妻和在身边的一对儿女,还有五个丫鬟、两个婆子、一个小妾、六个家丁分乘三辆马车出发了。虽然连马车夫在内有十八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以郑国昌的身份绝对是轻车简从。郑国昌知道黄家家境一般,不想太过叨扰,准备了许多吃食,还带了一口杀好的整猪和四只羊。这一次属于私人出行,郑国昌没有带仪仗。六个家丁当然都骑马,其中有四人顶盔掼甲带着刀、背着箭有武力值,相当于保镖,还有两个家丁没有穿戴盔甲应该是两个跑腿的小厮书童之流。为了以防不测,九里台的所有乡亲们都必须上山过年,连所有的牲口都要带走。黄汉根本没打算在九里台村接待郑国昌,吩咐黄勇在避难所准备几个相对宽敞干净的地方搞接待。九里台村也有四五百号人,这个年代除了动弹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须劳作,黄家有钱粮,在这老百姓基本上属于无所事事的冬天给钱粮雇佣乡亲们帮忙干活儿利己利人。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躲避战火的山洞避难所里焕然一新,仓库、居住区、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连几间茅厕都专门有几个老妪管理。黄家本来就有一些存粮,现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粮食和二百石马料,老百姓也没有空着手上山,把家里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避难所里有水源,物资储备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这里躲一年半载都饿不着肚子。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知道后金军占领永平府不会超过半年时间,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难所躲藏到夏天。年三十的晌午,郑按察带着家小如约而至,黄汉很满意他的态度,知道笃笃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莫做官,人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来混官场的小人物极其重要。黄汉在大明根基太浅,正谋划着要找几个靠山,可是达官贵人岂会看得上黄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连花银子送礼都摸不着门路。郑国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员,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门在永平府的最高官,历史上他在后金军夺城之时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杀而死。这样满门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俩让他逃过一劫。他既然来到了九里台当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黄汉见到郑国昌行礼后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大人云山雾罩,“大人能够矮下身段来荒野山村过年,足以说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够躲过一场大劫难。”郑国昌正想说话,黄汉立刻满脸严肃摆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体会不能说,大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时间,在这期间内听从卑职二弟黄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别问,五天后谜底自然揭晓。”这是玩哪一出还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脸了郑国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却见黄汉身后的十几个壮汉都手握兵器杀气腾腾眼睛瞪得滚圆。他和黄汉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知道黄汉骗他来此的目的,郑国昌相当有城府,见是这个架势虽然气得直哼哼还是强忍着没吭声,想静观其变。还好这里的人都相当尊重他,往山上攀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黄汉受教,施礼道:“叔叔金玉良言我一定牢记在心。”韩志宽没再说什么,拍了拍黄汉厚实的肩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个家丁疾驰而去。第三十五章:人脉当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位弓马娴熟的总旗官扬言,只要按察使郑大人能够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他就会为了这份荣誉、这份厚爱主动去袭击后金军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谣言不可信,许多人都一笑置之,后来有好事者找到跟着郑国昌出门刚回来的家丁打听得到了官方证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平府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话题。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谈论此事这不奇怪,黄汉派了足四十人来永平府城采购物资,并且让他们见到人就说郑国昌大人要去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黄汉知道兵荒马乱之时最重要的是温饱,他拿出银子派人来永平府大量采购,禽蛋、腌肉、布匹、棉花、盐、糖等等能够买到尽量多买。来采购的四十人都是九里台的乡亲们,郑国昌那么大的官能够到九里台村过年,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在掏银子买东西时纷纷开始吹嘘,告诉店家和周围群众,九里台村购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接待郑按察而提前准备。流言蜚语无论在什么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是无与伦比,很快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就知道了,他们不得不晚上登门拜访郑国昌一探究竟。第一次喝高度酒,纵然郑国昌久经考验也很不适应,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时刚刚起床不久,张府台、卢推官结伴登门他当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黄汉。张凤奇不失时机询问郑国昌是否真的答应亲自带着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过年之事。张凤奇这一提起,郑国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应黄汉的事情,笑着承认了,他还表示年关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台村,暂定正月初二回城。九里台村离府城只不过十几里路,虽然有几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骑马来回也用不了两个时辰。郑国昌既然已经答应了黄汉,张知府也没说什么,表态万一有紧急情况会派遣家丁去九里台村送信。郑国昌不是大贪官,没有多大排场,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讲信用带上老妻和在身边的一对儿女,还有五个丫鬟、两个婆子、一个小妾、六个家丁分乘三辆马车出发了。虽然连马车夫在内有十八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以郑国昌的身份绝对是轻车简从。郑国昌知道黄家家境一般,不想太过叨扰,准备了许多吃食,还带了一口杀好的整猪和四只羊。这一次属于私人出行,郑国昌没有带仪仗。六个家丁当然都骑马,其中有四人顶盔掼甲带着刀、背着箭有武力值,相当于保镖,还有两个家丁没有穿戴盔甲应该是两个跑腿的小厮书童之流。为了以防不测,九里台的所有乡亲们都必须上山过年,连所有的牲口都要带走。黄汉根本没打算在九里台村接待郑国昌,吩咐黄勇在避难所准备几个相对宽敞干净的地方搞接待。九里台村也有四五百号人,这个年代除了动弹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须劳作,黄家有钱粮,在这老百姓基本上属于无所事事的冬天给钱粮雇佣乡亲们帮忙干活儿利己利人。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躲避战火的山洞避难所里焕然一新,仓库、居住区、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连几间茅厕都专门有几个老妪管理。黄家本来就有一些存粮,现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粮食和二百石马料,老百姓也没有空着手上山,把家里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避难所里有水源,物资储备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这里躲一年半载都饿不着肚子。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知道后金军占领永平府不会超过半年时间,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难所躲藏到夏天。年三十的晌午,郑按察带着家小如约而至,黄汉很满意他的态度,知道笃笃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莫做官,人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来混官场的小人物极其重要。黄汉在大明根基太浅,正谋划着要找几个靠山,可是达官贵人岂会看得上黄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连花银子送礼都摸不着门路。郑国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员,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门在永平府的最高官,历史上他在后金军夺城之时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杀而死。这样满门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俩让他逃过一劫。他既然来到了九里台当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黄汉见到郑国昌行礼后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大人云山雾罩,“大人能够矮下身段来荒野山村过年,足以说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够躲过一场大劫难。”郑国昌正想说话,黄汉立刻满脸严肃摆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体会不能说,大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时间,在这期间内听从卑职二弟黄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别问,五天后谜底自然揭晓。”这是玩哪一出还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脸了郑国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却见黄汉身后的十几个壮汉都手握兵器杀气腾腾眼睛瞪得滚圆。他和黄汉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知道黄汉骗他来此的目的,郑国昌相当有城府,见是这个架势虽然气得直哼哼还是强忍着没吭声,想静观其变。还好这里的人都相当尊重他,往山上攀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黄汉受教,施礼道:“叔叔金玉良言我一定牢记在心。”韩志宽没再说什么,拍了拍黄汉厚实的肩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个家丁疾驰而去。第三十五章:人脉当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位弓马娴熟的总旗官扬言,只要按察使郑大人能够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他就会为了这份荣誉、这份厚爱主动去袭击后金军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谣言不可信,许多人都一笑置之,后来有好事者找到跟着郑国昌出门刚回来的家丁打听得到了官方证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平府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话题。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谈论此事这不奇怪,黄汉派了足四十人来永平府城采购物资,并且让他们见到人就说郑国昌大人要去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黄汉知道兵荒马乱之时最重要的是温饱,他拿出银子派人来永平府大量采购,禽蛋、腌肉、布匹、棉花、盐、糖等等能够买到尽量多买。来采购的四十人都是九里台的乡亲们,郑国昌那么大的官能够到九里台村过年,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在掏银子买东西时纷纷开始吹嘘,告诉店家和周围群众,九里台村购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接待郑按察而提前准备。流言蜚语无论在什么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是无与伦比,很快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就知道了,他们不得不晚上登门拜访郑国昌一探究竟。第一次喝高度酒,纵然郑国昌久经考验也很不适应,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时刚刚起床不久,张府台、卢推官结伴登门他当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黄汉。张凤奇不失时机询问郑国昌是否真的答应亲自带着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过年之事。张凤奇这一提起,郑国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应黄汉的事情,笑着承认了,他还表示年关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台村,暂定正月初二回城。九里台村离府城只不过十几里路,虽然有几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骑马来回也用不了两个时辰。郑国昌既然已经答应了黄汉,张知府也没说什么,表态万一有紧急情况会派遣家丁去九里台村送信。郑国昌不是大贪官,没有多大排场,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讲信用带上老妻和在身边的一对儿女,还有五个丫鬟、两个婆子、一个小妾、六个家丁分乘三辆马车出发了。虽然连马车夫在内有十八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以郑国昌的身份绝对是轻车简从。郑国昌知道黄家家境一般,不想太过叨扰,准备了许多吃食,还带了一口杀好的整猪和四只羊。这一次属于私人出行,郑国昌没有带仪仗。六个家丁当然都骑马,其中有四人顶盔掼甲带着刀、背着箭有武力值,相当于保镖,还有两个家丁没有穿戴盔甲应该是两个跑腿的小厮书童之流。为了以防不测,九里台的所有乡亲们都必须上山过年,连所有的牲口都要带走。黄汉根本没打算在九里台村接待郑国昌,吩咐黄勇在避难所准备几个相对宽敞干净的地方搞接待。九里台村也有四五百号人,这个年代除了动弹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须劳作,黄家有钱粮,在这老百姓基本上属于无所事事的冬天给钱粮雇佣乡亲们帮忙干活儿利己利人。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躲避战火的山洞避难所里焕然一新,仓库、居住区、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连几间茅厕都专门有几个老妪管理。黄家本来就有一些存粮,现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粮食和二百石马料,老百姓也没有空着手上山,把家里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避难所里有水源,物资储备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这里躲一年半载都饿不着肚子。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知道后金军占领永平府不会超过半年时间,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难所躲藏到夏天。年三十的晌午,郑按察带着家小如约而至,黄汉很满意他的态度,知道笃笃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莫做官,人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来混官场的小人物极其重要。黄汉在大明根基太浅,正谋划着要找几个靠山,可是达官贵人岂会看得上黄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连花银子送礼都摸不着门路。郑国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员,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门在永平府的最高官,历史上他在后金军夺城之时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杀而死。这样满门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俩让他逃过一劫。他既然来到了九里台当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黄汉见到郑国昌行礼后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大人云山雾罩,“大人能够矮下身段来荒野山村过年,足以说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够躲过一场大劫难。”郑国昌正想说话,黄汉立刻满脸严肃摆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体会不能说,大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时间,在这期间内听从卑职二弟黄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别问,五天后谜底自然揭晓。”这是玩哪一出还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脸了郑国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却见黄汉身后的十几个壮汉都手握兵器杀气腾腾眼睛瞪得滚圆。他和黄汉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知道黄汉骗他来此的目的,郑国昌相当有城府,见是这个架势虽然气得直哼哼还是强忍着没吭声,想静观其变。还好这里的人都相当尊重他,往山上攀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黄汉受教,施礼道:“叔叔金玉良言我一定牢记在心。”韩志宽没再说什么,拍了拍黄汉厚实的肩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个家丁疾驰而去。第三十五章:人脉当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位弓马娴熟的总旗官扬言,只要按察使郑大人能够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他就会为了这份荣誉、这份厚爱主动去袭击后金军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谣言不可信,许多人都一笑置之,后来有好事者找到跟着郑国昌出门刚回来的家丁打听得到了官方证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平府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话题。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谈论此事这不奇怪,黄汉派了足四十人来永平府城采购物资,并且让他们见到人就说郑国昌大人要去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黄汉知道兵荒马乱之时最重要的是温饱,他拿出银子派人来永平府大量采购,禽蛋、腌肉、布匹、棉花、盐、糖等等能够买到尽量多买。来采购的四十人都是九里台的乡亲们,郑国昌那么大的官能够到九里台村过年,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在掏银子买东西时纷纷开始吹嘘,告诉店家和周围群众,九里台村购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接待郑按察而提前准备。流言蜚语无论在什么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是无与伦比,很快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就知道了,他们不得不晚上登门拜访郑国昌一探究竟。第一次喝高度酒,纵然郑国昌久经考验也很不适应,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时刚刚起床不久,张府台、卢推官结伴登门他当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黄汉。张凤奇不失时机询问郑国昌是否真的答应亲自带着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过年之事。张凤奇这一提起,郑国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应黄汉的事情,笑着承认了,他还表示年关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台村,暂定正月初二回城。九里台村离府城只不过十几里路,虽然有几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骑马来回也用不了两个时辰。郑国昌既然已经答应了黄汉,张知府也没说什么,表态万一有紧急情况会派遣家丁去九里台村送信。郑国昌不是大贪官,没有多大排场,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讲信用带上老妻和在身边的一对儿女,还有五个丫鬟、两个婆子、一个小妾、六个家丁分乘三辆马车出发了。虽然连马车夫在内有十八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以郑国昌的身份绝对是轻车简从。郑国昌知道黄家家境一般,不想太过叨扰,准备了许多吃食,还带了一口杀好的整猪和四只羊。这一次属于私人出行,郑国昌没有带仪仗。六个家丁当然都骑马,其中有四人顶盔掼甲带着刀、背着箭有武力值,相当于保镖,还有两个家丁没有穿戴盔甲应该是两个跑腿的小厮书童之流。为了以防不测,九里台的所有乡亲们都必须上山过年,连所有的牲口都要带走。黄汉根本没打算在九里台村接待郑国昌,吩咐黄勇在避难所准备几个相对宽敞干净的地方搞接待。九里台村也有四五百号人,这个年代除了动弹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须劳作,黄家有钱粮,在这老百姓基本上属于无所事事的冬天给钱粮雇佣乡亲们帮忙干活儿利己利人。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躲避战火的山洞避难所里焕然一新,仓库、居住区、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连几间茅厕都专门有几个老妪管理。黄家本来就有一些存粮,现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粮食和二百石马料,老百姓也没有空着手上山,把家里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避难所里有水源,物资储备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这里躲一年半载都饿不着肚子。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知道后金军占领永平府不会超过半年时间,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难所躲藏到夏天。年三十的晌午,郑按察带着家小如约而至,黄汉很满意他的态度,知道笃笃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莫做官,人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来混官场的小人物极其重要。黄汉在大明根基太浅,正谋划着要找几个靠山,可是达官贵人岂会看得上黄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连花银子送礼都摸不着门路。郑国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员,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门在永平府的最高官,历史上他在后金军夺城之时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杀而死。这样满门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俩让他逃过一劫。他既然来到了九里台当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黄汉见到郑国昌行礼后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大人云山雾罩,“大人能够矮下身段来荒野山村过年,足以说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够躲过一场大劫难。”郑国昌正想说话,黄汉立刻满脸严肃摆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体会不能说,大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时间,在这期间内听从卑职二弟黄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别问,五天后谜底自然揭晓。”这是玩哪一出还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脸了郑国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却见黄汉身后的十几个壮汉都手握兵器杀气腾腾眼睛瞪得滚圆。他和黄汉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知道黄汉骗他来此的目的,郑国昌相当有城府,见是这个架势虽然气得直哼哼还是强忍着没吭声,想静观其变。还好这里的人都相当尊重他,往山上攀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黄汉受教,施礼道:“叔叔金玉良言我一定牢记在心。”韩志宽没再说什么,拍了拍黄汉厚实的肩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个家丁疾驰而去。第三十五章:人脉当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位弓马娴熟的总旗官扬言,只要按察使郑大人能够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他就会为了这份荣誉、这份厚爱主动去袭击后金军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谣言不可信,许多人都一笑置之,后来有好事者找到跟着郑国昌出门刚回来的家丁打听得到了官方证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平府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话题。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谈论此事这不奇怪,黄汉派了足四十人来永平府城采购物资,并且让他们见到人就说郑国昌大人要去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黄汉知道兵荒马乱之时最重要的是温饱,他拿出银子派人来永平府大量采购,禽蛋、腌肉、布匹、棉花、盐、糖等等能够买到尽量多买。来采购的四十人都是九里台的乡亲们,郑国昌那么大的官能够到九里台村过年,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在掏银子买东西时纷纷开始吹嘘,告诉店家和周围群众,九里台村购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接待郑按察而提前准备。流言蜚语无论在什么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是无与伦比,很快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就知道了,他们不得不晚上登门拜访郑国昌一探究竟。第一次喝高度酒,纵然郑国昌久经考验也很不适应,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时刚刚起床不久,张府台、卢推官结伴登门他当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黄汉。张凤奇不失时机询问郑国昌是否真的答应亲自带着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过年之事。张凤奇这一提起,郑国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应黄汉的事情,笑着承认了,他还表示年关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台村,暂定正月初二回城。九里台村离府城只不过十几里路,虽然有几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骑马来回也用不了两个时辰。郑国昌既然已经答应了黄汉,张知府也没说什么,表态万一有紧急情况会派遣家丁去九里台村送信。郑国昌不是大贪官,没有多大排场,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讲信用带上老妻和在身边的一对儿女,还有五个丫鬟、两个婆子、一个小妾、六个家丁分乘三辆马车出发了。虽然连马车夫在内有十八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以郑国昌的身份绝对是轻车简从。郑国昌知道黄家家境一般,不想太过叨扰,准备了许多吃食,还带了一口杀好的整猪和四只羊。这一次属于私人出行,郑国昌没有带仪仗。六个家丁当然都骑马,其中有四人顶盔掼甲带着刀、背着箭有武力值,相当于保镖,还有两个家丁没有穿戴盔甲应该是两个跑腿的小厮书童之流。为了以防不测,九里台的所有乡亲们都必须上山过年,连所有的牲口都要带走。黄汉根本没打算在九里台村接待郑国昌,吩咐黄勇在避难所准备几个相对宽敞干净的地方搞接待。九里台村也有四五百号人,这个年代除了动弹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须劳作,黄家有钱粮,在这老百姓基本上属于无所事事的冬天给钱粮雇佣乡亲们帮忙干活儿利己利人。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躲避战火的山洞避难所里焕然一新,仓库、居住区、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连几间茅厕都专门有几个老妪管理。黄家本来就有一些存粮,现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粮食和二百石马料,老百姓也没有空着手上山,把家里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避难所里有水源,物资储备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这里躲一年半载都饿不着肚子。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知道后金军占领永平府不会超过半年时间,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难所躲藏到夏天。年三十的晌午,郑按察带着家小如约而至,黄汉很满意他的态度,知道笃笃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莫做官,人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来混官场的小人物极其重要。黄汉在大明根基太浅,正谋划着要找几个靠山,可是达官贵人岂会看得上黄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连花银子送礼都摸不着门路。郑国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员,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门在永平府的最高官,历史上他在后金军夺城之时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杀而死。这样满门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俩让他逃过一劫。他既然来到了九里台当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黄汉见到郑国昌行礼后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大人云山雾罩,“大人能够矮下身段来荒野山村过年,足以说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够躲过一场大劫难。”郑国昌正想说话,黄汉立刻满脸严肃摆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体会不能说,大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时间,在这期间内听从卑职二弟黄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别问,五天后谜底自然揭晓。”这是玩哪一出还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脸了郑国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却见黄汉身后的十几个壮汉都手握兵器杀气腾腾眼睛瞪得滚圆。他和黄汉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知道黄汉骗他来此的目的,郑国昌相当有城府,见是这个架势虽然气得直哼哼还是强忍着没吭声,想静观其变。还好这里的人都相当尊重他,往山上攀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黄汉受教,施礼道:“叔叔金玉良言我一定牢记在心。”韩志宽没再说什么,拍了拍黄汉厚实的肩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个家丁疾驰而去。第三十五章:人脉当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位弓马娴熟的总旗官扬言,只要按察使郑大人能够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他就会为了这份荣誉、这份厚爱主动去袭击后金军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谣言不可信,许多人都一笑置之,后来有好事者找到跟着郑国昌出门刚回来的家丁打听得到了官方证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平府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话题。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谈论此事这不奇怪,黄汉派了足四十人来永平府城采购物资,并且让他们见到人就说郑国昌大人要去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黄汉知道兵荒马乱之时最重要的是温饱,他拿出银子派人来永平府大量采购,禽蛋、腌肉、布匹、棉花、盐、糖等等能够买到尽量多买。来采购的四十人都是九里台的乡亲们,郑国昌那么大的官能够到九里台村过年,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在掏银子买东西时纷纷开始吹嘘,告诉店家和周围群众,九里台村购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接待郑按察而提前准备。流言蜚语无论在什么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是无与伦比,很快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就知道了,他们不得不晚上登门拜访郑国昌一探究竟。第一次喝高度酒,纵然郑国昌久经考验也很不适应,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时刚刚起床不久,张府台、卢推官结伴登门他当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黄汉。张凤奇不失时机询问郑国昌是否真的答应亲自带着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过年之事。张凤奇这一提起,郑国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应黄汉的事情,笑着承认了,他还表示年关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台村,暂定正月初二回城。九里台村离府城只不过十几里路,虽然有几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骑马来回也用不了两个时辰。郑国昌既然已经答应了黄汉,张知府也没说什么,表态万一有紧急情况会派遣家丁去九里台村送信。郑国昌不是大贪官,没有多大排场,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讲信用带上老妻和在身边的一对儿女,还有五个丫鬟、两个婆子、一个小妾、六个家丁分乘三辆马车出发了。虽然连马车夫在内有十八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以郑国昌的身份绝对是轻车简从。郑国昌知道黄家家境一般,不想太过叨扰,准备了许多吃食,还带了一口杀好的整猪和四只羊。这一次属于私人出行,郑国昌没有带仪仗。六个家丁当然都骑马,其中有四人顶盔掼甲带着刀、背着箭有武力值,相当于保镖,还有两个家丁没有穿戴盔甲应该是两个跑腿的小厮书童之流。为了以防不测,九里台的所有乡亲们都必须上山过年,连所有的牲口都要带走。黄汉根本没打算在九里台村接待郑国昌,吩咐黄勇在避难所准备几个相对宽敞干净的地方搞接待。九里台村也有四五百号人,这个年代除了动弹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须劳作,黄家有钱粮,在这老百姓基本上属于无所事事的冬天给钱粮雇佣乡亲们帮忙干活儿利己利人。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躲避战火的山洞避难所里焕然一新,仓库、居住区、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连几间茅厕都专门有几个老妪管理。黄家本来就有一些存粮,现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粮食和二百石马料,老百姓也没有空着手上山,把家里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避难所里有水源,物资储备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这里躲一年半载都饿不着肚子。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知道后金军占领永平府不会超过半年时间,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难所躲藏到夏天。年三十的晌午,郑按察带着家小如约而至,黄汉很满意他的态度,知道笃笃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莫做官,人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来混官场的小人物极其重要。黄汉在大明根基太浅,正谋划着要找几个靠山,可是达官贵人岂会看得上黄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连花银子送礼都摸不着门路。郑国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员,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门在永平府的最高官,历史上他在后金军夺城之时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杀而死。这样满门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俩让他逃过一劫。他既然来到了九里台当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黄汉见到郑国昌行礼后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大人云山雾罩,“大人能够矮下身段来荒野山村过年,足以说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够躲过一场大劫难。”郑国昌正想说话,黄汉立刻满脸严肃摆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体会不能说,大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时间,在这期间内听从卑职二弟黄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别问,五天后谜底自然揭晓。”这是玩哪一出还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脸了郑国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却见黄汉身后的十几个壮汉都手握兵器杀气腾腾眼睛瞪得滚圆。他和黄汉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知道黄汉骗他来此的目的,郑国昌相当有城府,见是这个架势虽然气得直哼哼还是强忍着没吭声,想静观其变。还好这里的人都相当尊重他,往山上攀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黄汉受教,施礼道:“叔叔金玉良言我一定牢记在心。”韩志宽没再说什么,拍了拍黄汉厚实的肩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个家丁疾驰而去。第三十五章:人脉当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位弓马娴熟的总旗官扬言,只要按察使郑大人能够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他就会为了这份荣誉、这份厚爱主动去袭击后金军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谣言不可信,许多人都一笑置之,后来有好事者找到跟着郑国昌出门刚回来的家丁打听得到了官方证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平府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话题。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谈论此事这不奇怪,黄汉派了足四十人来永平府城采购物资,并且让他们见到人就说郑国昌大人要去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黄汉知道兵荒马乱之时最重要的是温饱,他拿出银子派人来永平府大量采购,禽蛋、腌肉、布匹、棉花、盐、糖等等能够买到尽量多买。来采购的四十人都是九里台的乡亲们,郑国昌那么大的官能够到九里台村过年,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在掏银子买东西时纷纷开始吹嘘,告诉店家和周围群众,九里台村购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接待郑按察而提前准备。流言蜚语无论在什么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是无与伦比,很快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就知道了,他们不得不晚上登门拜访郑国昌一探究竟。第一次喝高度酒,纵然郑国昌久经考验也很不适应,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时刚刚起床不久,张府台、卢推官结伴登门他当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黄汉。张凤奇不失时机询问郑国昌是否真的答应亲自带着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过年之事。张凤奇这一提起,郑国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应黄汉的事情,笑着承认了,他还表示年关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台村,暂定正月初二回城。九里台村离府城只不过十几里路,虽然有几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骑马来回也用不了两个时辰。郑国昌既然已经答应了黄汉,张知府也没说什么,表态万一有紧急情况会派遣家丁去九里台村送信。郑国昌不是大贪官,没有多大排场,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讲信用带上老妻和在身边的一对儿女,还有五个丫鬟、两个婆子、一个小妾、六个家丁分乘三辆马车出发了。虽然连马车夫在内有十八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以郑国昌的身份绝对是轻车简从。郑国昌知道黄家家境一般,不想太过叨扰,准备了许多吃食,还带了一口杀好的整猪和四只羊。这一次属于私人出行,郑国昌没有带仪仗。六个家丁当然都骑马,其中有四人顶盔掼甲带着刀、背着箭有武力值,相当于保镖,还有两个家丁没有穿戴盔甲应该是两个跑腿的小厮书童之流。为了以防不测,九里台的所有乡亲们都必须上山过年,连所有的牲口都要带走。黄汉根本没打算在九里台村接待郑国昌,吩咐黄勇在避难所准备几个相对宽敞干净的地方搞接待。九里台村也有四五百号人,这个年代除了动弹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须劳作,黄家有钱粮,在这老百姓基本上属于无所事事的冬天给钱粮雇佣乡亲们帮忙干活儿利己利人。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躲避战火的山洞避难所里焕然一新,仓库、居住区、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连几间茅厕都专门有几个老妪管理。黄家本来就有一些存粮,现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粮食和二百石马料,老百姓也没有空着手上山,把家里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避难所里有水源,物资储备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这里躲一年半载都饿不着肚子。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知道后金军占领永平府不会超过半年时间,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难所躲藏到夏天。年三十的晌午,郑按察带着家小如约而至,黄汉很满意他的态度,知道笃笃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莫做官,人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来混官场的小人物极其重要。黄汉在大明根基太浅,正谋划着要找几个靠山,可是达官贵人岂会看得上黄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连花银子送礼都摸不着门路。郑国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员,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门在永平府的最高官,历史上他在后金军夺城之时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杀而死。这样满门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俩让他逃过一劫。他既然来到了九里台当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黄汉见到郑国昌行礼后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大人云山雾罩,“大人能够矮下身段来荒野山村过年,足以说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够躲过一场大劫难。”郑国昌正想说话,黄汉立刻满脸严肃摆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体会不能说,大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时间,在这期间内听从卑职二弟黄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别问,五天后谜底自然揭晓。”这是玩哪一出还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脸了郑国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却见黄汉身后的十几个壮汉都手握兵器杀气腾腾眼睛瞪得滚圆。他和黄汉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知道黄汉骗他来此的目的,郑国昌相当有城府,见是这个架势虽然气得直哼哼还是强忍着没吭声,想静观其变。还好这里的人都相当尊重他,往山上攀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黄汉受教,施礼道:“叔叔金玉良言我一定牢记在心。”韩志宽没再说什么,拍了拍黄汉厚实的肩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十几个家丁疾驰而去。第三十五章:人脉当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位弓马娴熟的总旗官扬言,只要按察使郑大人能够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过年。他就会为了这份荣誉、这份厚爱主动去袭击后金军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谣言不可信,许多人都一笑置之,后来有好事者找到跟着郑国昌出门刚回来的家丁打听得到了官方证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平府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话题。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谈论此事这不奇怪,黄汉派了足四十人来永平府城采购物资,并且让他们见到人就说郑国昌大人要去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黄汉知道兵荒马乱之时最重要的是温饱,他拿出银子派人来永平府大量采购,禽蛋、腌肉、布匹、棉花、盐、糖等等能够买到尽量多买。来采购的四十人都是九里台的乡亲们,郑国昌那么大的官能够到九里台村过年,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在掏银子买东西时纷纷开始吹嘘,告诉店家和周围群众,九里台村购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接待郑按察而提前准备。流言蜚语无论在什么时代的传播速度都是无与伦比,很快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就知道了,他们不得不晚上登门拜访郑国昌一探究竟。第一次喝高度酒,纵然郑国昌久经考验也很不适应,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时刚刚起床不久,张府台、卢推官结伴登门他当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黄汉。张凤奇不失时机询问郑国昌是否真的答应亲自带着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过年之事。张凤奇这一提起,郑国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应黄汉的事情,笑着承认了,他还表示年关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台村,暂定正月初二回城。九里台村离府城只不过十几里路,虽然有几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骑马来回也用不了两个时辰。郑国昌既然已经答应了黄汉,张知府也没说什么,表态万一有紧急情况会派遣家丁去九里台村送信。郑国昌不是大贪官,没有多大排场,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讲信用带上老妻和在身边的一对儿女,还有五个丫鬟、两个婆子、一个小妾、六个家丁分乘三辆马车出发了。虽然连马车夫在内有十八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以郑国昌的身份绝对是轻车简从。郑国昌知道黄家家境一般,不想太过叨扰,准备了许多吃食,还带了一口杀好的整猪和四只羊。这一次属于私人出行,郑国昌没有带仪仗。六个家丁当然都骑马,其中有四人顶盔掼甲带着刀、背着箭有武力值,相当于保镖,还有两个家丁没有穿戴盔甲应该是两个跑腿的小厮书童之流。为了以防不测,九里台的所有乡亲们都必须上山过年,连所有的牲口都要带走。黄汉根本没打算在九里台村接待郑国昌,吩咐黄勇在避难所准备几个相对宽敞干净的地方搞接待。九里台村也有四五百号人,这个年代除了动弹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须劳作,黄家有钱粮,在这老百姓基本上属于无所事事的冬天给钱粮雇佣乡亲们帮忙干活儿利己利人。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躲避战火的山洞避难所里焕然一新,仓库、居住区、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连几间茅厕都专门有几个老妪管理。黄家本来就有一些存粮,现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粮食和二百石马料,老百姓也没有空着手上山,把家里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避难所里有水源,物资储备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这里躲一年半载都饿不着肚子。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知道后金军占领永平府不会超过半年时间,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难所躲藏到夏天。年三十的晌午,郑按察带着家小如约而至,黄汉很满意他的态度,知道笃笃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莫做官,人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来混官场的小人物极其重要。黄汉在大明根基太浅,正谋划着要找几个靠山,可是达官贵人岂会看得上黄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连花银子送礼都摸不着门路。郑国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员,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门在永平府的最高官,历史上他在后金军夺城之时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杀而死。这样满门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俩让他逃过一劫。他既然来到了九里台当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黄汉见到郑国昌行礼后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大人云山雾罩,“大人能够矮下身段来荒野山村过年,足以说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够躲过一场大劫难。”郑国昌正想说话,黄汉立刻满脸严肃摆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体会不能说,大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时间,在这期间内听从卑职二弟黄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别问,五天后谜底自然揭晓。”这是玩哪一出还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脸了郑国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却见黄汉身后的十几个壮汉都手握兵器杀气腾腾眼睛瞪得滚圆。他和黄汉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知道黄汉骗他来此的目的,郑国昌相当有城府,见是这个架势虽然气得直哼哼还是强忍着没吭声,想静观其变。还好这里的人都相当尊重他,往山上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