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6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62(1 / 1)

d艺的青壮年都主动联络要求一起来寻“红旗军”。黄汉刚刚出现在城门楼子,乔大山、乔云松、李二小等等立刻带头跪下了,二百多壮汉知道是“红旗军”主将来了都纳头便拜。乔大山朗声道:“黄大人,小的一心向往红旗军,今日带来了二百六十七个好汉,他们都是家世清白的厚道之人,人人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半人都习过枪棒,小的敢为每个人担保,恳请大人收留。”黄汉的永平府守备兵额早就严重超员,如今怎么可以当着刘之纶再次招手这许多兵丁。他道:“诸位老乡自愿加入红旗军本官表示欢迎,怎奈我军早已齐装满员没有了兵额,诸位如果愿意,暂时作为随军杂役不知你们愿意否”听说当不上威风凛凛的“红旗军”,乔云松、李二小等等年轻人无比失望。不死心的乔大山问道:“黄大人,不知这随军杂役是怎么个说法”黄汉道:“每日管三餐饱饭,每一天给二十文劳动报酬,每天也要参加各种军事训练,红旗军但有缺额优先从随军杂役中选拔战士。”兵额不足,搞预备役不行吗黄汉反正现在比较富裕,这时趁热打铁收留一部分好汉儿随军,以战士的标准训练他们,一旦有了兵额,给这些人发下鸳鸯战袄,他们立刻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城下的汉子们听懂了,原来是先吃上军粮、拿上少量军饷、一边劳动、一边训练等缺额,这完全没问题。乔大山当场表态道:“黄大人,小的自愿成为红旗军随军杂役,请大人收留”黄汉高声对城下所有的青壮年道:“诸位愿意留下本官欢迎之至,如果不想当杂役、想回家去的人待会儿带上十个炊饼路上吃。”黄汉对郑孝文道:“郑主簿,你马上带几个人为城外那些汉子登记造册,放心吧,那里有许多人我都认识,他们中不太可能混入东奴奸细。”他又对裴大能、宋鹏飞道:“你们开门放所有人入瓮城,必要的盘问和甄别还是要做的,这是走程序,不能因人而异。小宋,把你前几日收留的两个人也带上,他们也是双鱼村附近的老百姓,应该能够认识一些人。”刘之纶见黄汉如此变通,笑嘻嘻看着也不点破,他心里其实也在琢磨着挑选身强体壮的本分人从军,争取培养出一支跟自己同心同德的家丁队伍。时间倒回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孙承宗已经追回了辽镇人马,他带着十几个幕僚从山海关赶回了京城。老同志忧心国事这段日子简直成为了救火队员,稳住了祖大寿那帮骄兵悍将又开始部署收复失地。平台奏对,孙承宗言:“陛下命臣督各镇援兵,然此一官,不过于武臣掣肘之上,又加掣肘。于文臣观望之中,又增观望,无裨大计。不如罢推,专责将领为得。”这其实是孙承宗这几年的亲身体会,朝廷屡屡用文官管束骄兵悍将,结果适得其反导致人浮于事,诸将得不到朝廷信任大多数出工不出力。崇祯以为然,他被袁崇焕这个文官“五年平辽”的谎言欺骗,导致后金军杀人京畿太多大将枉死,他此时也对文官集团有了戒心。崇祯喜欢耿直且忠诚的满贵,不惜破格给予侯爵,大明已经一二百年不给在职的文武爵位,还在一线带兵的总兵官满贵得封东平侯可谓凤毛麟角。满贵以前在辽东时就被袁崇焕排挤,最后被调离辽东,而祖大寿、吴襄之流却得到袁的大量钱粮支持。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满贵为国战死证明了他乃是铮铮铁骨的好汉,而袁崇焕看中的祖大寿等等将领居然在朝廷急需兵将解燃眉之急时逃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忠勇的满贵入不了袁崇焕的法眼,反复小人祖大寿却得到袁重用,高下立判。崇祯内心里万分后悔上了袁的当,导致国事糜烂至此。皇帝在思考是不是给予敢战的武将一些自主权,上一次没有具体“红旗军”归属哪位文官指挥其实也是一种尝试。第一百三十二章:顺天巡抚兵部尚书梁廷栋奏道:“陛下,臣以为辽镇之兵骄纵,宜调东江兵于宁远、锦州,分关外兵于蓟门以防不测。”孙承宗道:“东江为牵制之用,但据非其地,若移于要害,足成牵制。且为边防计,在辽镇不宜全用辽兵,事久变生,宜防于始。”祖大寿不声不响带着一两万辽镇人马跑了,崇祯心里难道不记恨可是他投鼠忌器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祖大寿谎称被麾下裹挟北归的解释。孙承宗和梁廷栋两位重臣都提议防患于未然,崇祯当然默许,调离一部分辽镇兵将再掺沙子迫在眉睫。后金军刚刚在良乡祭祖后北上才三天,崇祯心里无比憋屈,敌人在京师城外如同闲庭信步,而大明居然只能选择眼睁睁看着,竟然无法发动一次主动出击。他带着责怪的口气问道:“东奴横行京畿数月,为何我大明不能发动一次有模有样的反击我大明这是怎么了”见圣天子脸色不好看,梁廷栋赶紧奏道:“陛下,其实我军已经在反击之中,今天上午臣再次接到遵化捷报,刘之纶、黄汉、马世龙等等集合骑兵完成了一次突袭,计得斩获近五百。”崇祯闻言居然站了起来,他问道:“这是何时又是在何地大胜东奴梁爱卿可曾核实真伪”梁廷栋长舒一口气,心想:还好刘之纶、黄汉又有了斩获,否则今日天子埋怨,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如何辩驳他道:“陛下,臣哪敢大意,亲自一一验看过那些首级和腰牌,一个个都是青壮,其中有东奴甲兵近百人,控弦鞑子一百余,旗丁有两百余。刘之纶、黄汉、马世龙等人这一次是突袭了建奴驻守的一座叫做罗家寨的小城。还解救了一两万被东奴裹挟的我大明子民”听到明军又抢回了许多老百姓,崇祯喜道:“又是刘侍郎和黄守备建功,这一次朕要好好予以褒奖,梁爱卿火速跟内阁合议拿出章程。”梁廷栋道:“臣遵旨。”崇祯道:“孙师傅,辽镇人马已经入关,各路勤王人马也陆续到达,此时该到了收复失地之时,朕请孙师傅不辞劳苦前往督师。”孙承宗也知道目前辽镇人心不稳,唯有买自己的老面子,他道:“臣遵旨。”梁廷栋奏道:“陛下,郑按察一直关注战局,臣以为可命其督师一部人马伺机夺回永平。”郑国昌乃是正三品大员跟巡抚平级够资格督师,况且他还有举荐黄汉父子的功劳,如今黄汉再建功勋也给他长了脸面。崇祯同意了梁廷栋的举荐,至于交于哪些人马自然应该由兵部酌情办理。介于在永平府被攻破之前郑国昌就应该升迁山西右布政使,由于建奴入寇郑国昌未能上任。经内阁合议皇帝首肯,郑国昌改任北直隶右布政使,乃是从二品大员。大明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两京十三省俱设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仅仅比六部尚书低一级,比巡抚还要高一级。郑国昌是黄汉谋划紧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仅仅没死在己巳之变,还加官进爵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地方长官之一,貌似以后黄汉会得到不少实惠。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来了天使,参与攻击罗家寨的诸将最起码都得到了一级虚衘的升迁。刘之纶的品级照旧,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这一次得到了顺天巡抚的实职。原大明顺天巡抚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军攻破遵化之时自杀殉国了,如今这个位置空缺,现在便宜了屡建功勋的刘之纶。在大明朝,巡抚这个官职也是正三品,但是权力比较大,管军、管民、握有生杀大权,还考绩地方官。明朝实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权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宣德年后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目的当然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因此巡抚其实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属中枢,当时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不一而足。如北直隶就有三个巡抚,顺天巡抚驻地遵化,保定巡抚驻地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地宣府镇是后世的河北宣化。如今跟黄汉关系融洽的刘之纶成为了顺天巡抚,当然会有利于“红旗军”以后的发展,况且刘之纶出身寒门,有报国之志,当上了封疆大吏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黄汉依旧是永平守备,只不过变成了兼职,他多了一个实授,成为了正三品抚宁卫指挥使。抚宁卫城在抚宁县城西北,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一次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之时,卫城被弃守,原来那里有没有指挥使黄汉无从得知。反正黄汉去了抚宁几次都没有见到卫所官,按理说那里除了卫指挥使还应该有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官二人以及几位正五品千户等等。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止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崇祯同意了梁廷栋的举荐,至于交于哪些人马自然应该由兵部酌情办理。介于在永平府被攻破之前郑国昌就应该升迁山西右布政使,由于建奴入寇郑国昌未能上任。经内阁合议皇帝首肯,郑国昌改任北直隶右布政使,乃是从二品大员。大明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两京十三省俱设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仅仅比六部尚书低一级,比巡抚还要高一级。郑国昌是黄汉谋划紧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仅仅没死在己巳之变,还加官进爵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地方长官之一,貌似以后黄汉会得到不少实惠。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来了天使,参与攻击罗家寨的诸将最起码都得到了一级虚衘的升迁。刘之纶的品级照旧,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这一次得到了顺天巡抚的实职。原大明顺天巡抚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军攻破遵化之时自杀殉国了,如今这个位置空缺,现在便宜了屡建功勋的刘之纶。在大明朝,巡抚这个官职也是正三品,但是权力比较大,管军、管民、握有生杀大权,还考绩地方官。明朝实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权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宣德年后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目的当然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因此巡抚其实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属中枢,当时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不一而足。如北直隶就有三个巡抚,顺天巡抚驻地遵化,保定巡抚驻地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地宣府镇是后世的河北宣化。如今跟黄汉关系融洽的刘之纶成为了顺天巡抚,当然会有利于“红旗军”以后的发展,况且刘之纶出身寒门,有报国之志,当上了封疆大吏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黄汉依旧是永平守备,只不过变成了兼职,他多了一个实授,成为了正三品抚宁卫指挥使。抚宁卫城在抚宁县城西北,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一次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之时,卫城被弃守,原来那里有没有指挥使黄汉无从得知。反正黄汉去了抚宁几次都没有见到卫所官,按理说那里除了卫指挥使还应该有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官二人以及几位正五品千户等等。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止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崇祯同意了梁廷栋的举荐,至于交于哪些人马自然应该由兵部酌情办理。介于在永平府被攻破之前郑国昌就应该升迁山西右布政使,由于建奴入寇郑国昌未能上任。经内阁合议皇帝首肯,郑国昌改任北直隶右布政使,乃是从二品大员。大明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两京十三省俱设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仅仅比六部尚书低一级,比巡抚还要高一级。郑国昌是黄汉谋划紧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仅仅没死在己巳之变,还加官进爵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地方长官之一,貌似以后黄汉会得到不少实惠。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来了天使,参与攻击罗家寨的诸将最起码都得到了一级虚衘的升迁。刘之纶的品级照旧,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这一次得到了顺天巡抚的实职。原大明顺天巡抚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军攻破遵化之时自杀殉国了,如今这个位置空缺,现在便宜了屡建功勋的刘之纶。在大明朝,巡抚这个官职也是正三品,但是权力比较大,管军、管民、握有生杀大权,还考绩地方官。明朝实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权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宣德年后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目的当然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因此巡抚其实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属中枢,当时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不一而足。如北直隶就有三个巡抚,顺天巡抚驻地遵化,保定巡抚驻地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地宣府镇是后世的河北宣化。如今跟黄汉关系融洽的刘之纶成为了顺天巡抚,当然会有利于“红旗军”以后的发展,况且刘之纶出身寒门,有报国之志,当上了封疆大吏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黄汉依旧是永平守备,只不过变成了兼职,他多了一个实授,成为了正三品抚宁卫指挥使。抚宁卫城在抚宁县城西北,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一次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之时,卫城被弃守,原来那里有没有指挥使黄汉无从得知。反正黄汉去了抚宁几次都没有见到卫所官,按理说那里除了卫指挥使还应该有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官二人以及几位正五品千户等等。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止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崇祯同意了梁廷栋的举荐,至于交于哪些人马自然应该由兵部酌情办理。介于在永平府被攻破之前郑国昌就应该升迁山西右布政使,由于建奴入寇郑国昌未能上任。经内阁合议皇帝首肯,郑国昌改任北直隶右布政使,乃是从二品大员。大明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两京十三省俱设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仅仅比六部尚书低一级,比巡抚还要高一级。郑国昌是黄汉谋划紧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仅仅没死在己巳之变,还加官进爵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地方长官之一,貌似以后黄汉会得到不少实惠。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来了天使,参与攻击罗家寨的诸将最起码都得到了一级虚衘的升迁。刘之纶的品级照旧,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这一次得到了顺天巡抚的实职。原大明顺天巡抚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军攻破遵化之时自杀殉国了,如今这个位置空缺,现在便宜了屡建功勋的刘之纶。在大明朝,巡抚这个官职也是正三品,但是权力比较大,管军、管民、握有生杀大权,还考绩地方官。明朝实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权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宣德年后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目的当然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因此巡抚其实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属中枢,当时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不一而足。如北直隶就有三个巡抚,顺天巡抚驻地遵化,保定巡抚驻地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地宣府镇是后世的河北宣化。如今跟黄汉关系融洽的刘之纶成为了顺天巡抚,当然会有利于“红旗军”以后的发展,况且刘之纶出身寒门,有报国之志,当上了封疆大吏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黄汉依旧是永平守备,只不过变成了兼职,他多了一个实授,成为了正三品抚宁卫指挥使。抚宁卫城在抚宁县城西北,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一次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之时,卫城被弃守,原来那里有没有指挥使黄汉无从得知。反正黄汉去了抚宁几次都没有见到卫所官,按理说那里除了卫指挥使还应该有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官二人以及几位正五品千户等等。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止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崇祯同意了梁廷栋的举荐,至于交于哪些人马自然应该由兵部酌情办理。介于在永平府被攻破之前郑国昌就应该升迁山西右布政使,由于建奴入寇郑国昌未能上任。经内阁合议皇帝首肯,郑国昌改任北直隶右布政使,乃是从二品大员。大明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两京十三省俱设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仅仅比六部尚书低一级,比巡抚还要高一级。郑国昌是黄汉谋划紧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仅仅没死在己巳之变,还加官进爵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地方长官之一,貌似以后黄汉会得到不少实惠。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来了天使,参与攻击罗家寨的诸将最起码都得到了一级虚衘的升迁。刘之纶的品级照旧,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这一次得到了顺天巡抚的实职。原大明顺天巡抚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军攻破遵化之时自杀殉国了,如今这个位置空缺,现在便宜了屡建功勋的刘之纶。在大明朝,巡抚这个官职也是正三品,但是权力比较大,管军、管民、握有生杀大权,还考绩地方官。明朝实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权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宣德年后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目的当然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因此巡抚其实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属中枢,当时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不一而足。如北直隶就有三个巡抚,顺天巡抚驻地遵化,保定巡抚驻地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地宣府镇是后世的河北宣化。如今跟黄汉关系融洽的刘之纶成为了顺天巡抚,当然会有利于“红旗军”以后的发展,况且刘之纶出身寒门,有报国之志,当上了封疆大吏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黄汉依旧是永平守备,只不过变成了兼职,他多了一个实授,成为了正三品抚宁卫指挥使。抚宁卫城在抚宁县城西北,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一次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之时,卫城被弃守,原来那里有没有指挥使黄汉无从得知。反正黄汉去了抚宁几次都没有见到卫所官,按理说那里除了卫指挥使还应该有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官二人以及几位正五品千户等等。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止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崇祯同意了梁廷栋的举荐,至于交于哪些人马自然应该由兵部酌情办理。介于在永平府被攻破之前郑国昌就应该升迁山西右布政使,由于建奴入寇郑国昌未能上任。经内阁合议皇帝首肯,郑国昌改任北直隶右布政使,乃是从二品大员。大明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两京十三省俱设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仅仅比六部尚书低一级,比巡抚还要高一级。郑国昌是黄汉谋划紧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仅仅没死在己巳之变,还加官进爵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地方长官之一,貌似以后黄汉会得到不少实惠。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来了天使,参与攻击罗家寨的诸将最起码都得到了一级虚衘的升迁。刘之纶的品级照旧,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这一次得到了顺天巡抚的实职。原大明顺天巡抚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军攻破遵化之时自杀殉国了,如今这个位置空缺,现在便宜了屡建功勋的刘之纶。在大明朝,巡抚这个官职也是正三品,但是权力比较大,管军、管民、握有生杀大权,还考绩地方官。明朝实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权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宣德年后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目的当然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因此巡抚其实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属中枢,当时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不一而足。如北直隶就有三个巡抚,顺天巡抚驻地遵化,保定巡抚驻地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地宣府镇是后世的河北宣化。如今跟黄汉关系融洽的刘之纶成为了顺天巡抚,当然会有利于“红旗军”以后的发展,况且刘之纶出身寒门,有报国之志,当上了封疆大吏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黄汉依旧是永平守备,只不过变成了兼职,他多了一个实授,成为了正三品抚宁卫指挥使。抚宁卫城在抚宁县城西北,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一次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之时,卫城被弃守,原来那里有没有指挥使黄汉无从得知。反正黄汉去了抚宁几次都没有见到卫所官,按理说那里除了卫指挥使还应该有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官二人以及几位正五品千户等等。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止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崇祯同意了梁廷栋的举荐,至于交于哪些人马自然应该由兵部酌情办理。介于在永平府被攻破之前郑国昌就应该升迁山西右布政使,由于建奴入寇郑国昌未能上任。经内阁合议皇帝首肯,郑国昌改任北直隶右布政使,乃是从二品大员。大明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两京十三省俱设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仅仅比六部尚书低一级,比巡抚还要高一级。郑国昌是黄汉谋划紧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仅仅没死在己巳之变,还加官进爵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地方长官之一,貌似以后黄汉会得到不少实惠。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来了天使,参与攻击罗家寨的诸将最起码都得到了一级虚衘的升迁。刘之纶的品级照旧,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这一次得到了顺天巡抚的实职。原大明顺天巡抚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军攻破遵化之时自杀殉国了,如今这个位置空缺,现在便宜了屡建功勋的刘之纶。在大明朝,巡抚这个官职也是正三品,但是权力比较大,管军、管民、握有生杀大权,还考绩地方官。明朝实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权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宣德年后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目的当然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因此巡抚其实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属中枢,当时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不一而足。如北直隶就有三个巡抚,顺天巡抚驻地遵化,保定巡抚驻地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地宣府镇是后世的河北宣化。如今跟黄汉关系融洽的刘之纶成为了顺天巡抚,当然会有利于“红旗军”以后的发展,况且刘之纶出身寒门,有报国之志,当上了封疆大吏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黄汉依旧是永平守备,只不过变成了兼职,他多了一个实授,成为了正三品抚宁卫指挥使。抚宁卫城在抚宁县城西北,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一次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之时,卫城被弃守,原来那里有没有指挥使黄汉无从得知。反正黄汉去了抚宁几次都没有见到卫所官,按理说那里除了卫指挥使还应该有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官二人以及几位正五品千户等等。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止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崇祯同意了梁廷栋的举荐,至于交于哪些人马自然应该由兵部酌情办理。介于在永平府被攻破之前郑国昌就应该升迁山西右布政使,由于建奴入寇郑国昌未能上任。经内阁合议皇帝首肯,郑国昌改任北直隶右布政使,乃是从二品大员。大明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两京十三省俱设承宣布政使司,乃是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乃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仅仅比六部尚书低一级,比巡抚还要高一级。郑国昌是黄汉谋划紧抱的大腿,如今此人不仅仅没死在己巳之变,还加官进爵成为了北直隶最大的地方长官之一,貌似以后黄汉会得到不少实惠。四月七日,遵化城里再次迎来了天使,参与攻击罗家寨的诸将最起码都得到了一级虚衘的升迁。刘之纶的品级照旧,但是他的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管不了兵部之事,这一次得到了顺天巡抚的实职。原大明顺天巡抚是王元雅,他在去年十一月后金军攻破遵化之时自杀殉国了,如今这个位置空缺,现在便宜了屡建功勋的刘之纶。在大明朝,巡抚这个官职也是正三品,但是权力比较大,管军、管民、握有生杀大权,还考绩地方官。明朝实行行省制,一省分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采取三司分权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宣德年后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目的当然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因此巡抚其实不是地方官,而是直属中枢,当时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不一而足。如北直隶就有三个巡抚,顺天巡抚驻地遵化,保定巡抚驻地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地宣府镇是后世的河北宣化。如今跟黄汉关系融洽的刘之纶成为了顺天巡抚,当然会有利于“红旗军”以后的发展,况且刘之纶出身寒门,有报国之志,当上了封疆大吏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黄汉依旧是永平守备,只不过变成了兼职,他多了一个实授,成为了正三品抚宁卫指挥使。抚宁卫城在抚宁县城西北,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一次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之时,卫城被弃守,原来那里有没有指挥使黄汉无从得知。反正黄汉去了抚宁几次都没有见到卫所官,按理说那里除了卫指挥使还应该有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官二人以及几位正五品千户等等。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止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