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9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95(1 / 1)

d一次售卖产出之时才会扣除已付的二两银子定金。将心比心,老百姓没啥说的,用心存储好剩下的甘薯和马铃薯,不懂的就赶紧去问那些经常在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的吏员和徐大人的家丁,找不到这些人找到“红旗军”学兵也能如愿。老百姓的思想纯朴,要是辛辛苦苦收获的甘薯烂在地窖里,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少年学兵走村串户宣传正确存储马铃薯和甘薯的方法,还告诫大家出芽的马铃薯有毒不可以实用,搞不好会吃出人命。收购来的马铃薯和甘薯一部分在做烧酒,一部分在加工粉丝、粉条,还有一部分当然是跟随售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妇女进入北直隶的所有城镇。预计一个半月时间消化掉五十万石马铃薯和甘薯不在话下,在入夏之前把种植户所有能够售卖的产出销售一空不成问题。七百六十多少年学兵积极性毋庸置疑,他们在收获马铃薯和甘薯之时工作表现突出,有一小半人得到了跟随恩师去京城见世面的机会。被选上的三百六十学兵其实都是留下的种子,即将到来的战斗不会带上他们。这些孩子中有一大半人没有去过县城,这一次得到了去京师的机会人人乐得合不拢嘴。也难怪,他们中有三百多人都不满十四岁,只不过是个半大孩子而已。现在他们乐滋滋跟四五百妇女一起推着二百辆烤红薯摊位车和一百八十辆满载马铃薯和甘薯的独轮运输车走在官道上,预计三天后会到达京师。黄汉有意没有安排“红旗军”骑士护送,三百六十学兵中有近四十人是上过战场的少年,他们也是第一批装备黄氏出品鸟铳的学兵鸟铳手。这些人都是学兵小旗官、总旗官,他们带着三百六十少年,手中有足二百支鸟铳,如果这样的武装力量遇到流寇和山贼还打不赢,也就没有必要再发展壮大了。这几个月由于人力资源足够,又由于钢铁产量、质量突飞猛进,黄氏出品的武器和农具、工具质量数量都增长迅猛。黄汉的装备也进行了升级,量身定制全钢胸甲必不可少,手中的斩马刀是杨老实亲自挥锤用锻钢再千锤百炼精心打制,质量超过百炼钢的水准。特别需要提一提的是黄汉亲自动手在杨老实团队的帮助下打制出了精钢滑轮弓,弓背是采用材质类似于后世弹簧钢的优质钢材,弓弦是这个时代做钓丝的桑蚕丝合股而成。用作钓丝的桑蚕丝不是桑蚕自然吐出的细丝,而是古人掌握了把蚕体内的丝浆取出拉成单股粗丝的技术,这种人为加粗的桑蚕丝晾干后作鱼线使用坚韧而且耐浸泡。精钢滑轮弓有些类似于现代复合弓,采用单轮滑轮系统,因为太过复杂的滑轮系统黄汉也不会做。这种滑轮系统的结构是一个单轮在弓的上部,另一个椭圆形状提供能量的滑轮在弓的下部。这种弓手感好、可靠而且便于维护。用古代工艺做现代产品真的不太容易,黄汉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还是报废了不少,现在有五张弓符合黄汉心中的装备标准,但是这样的弓成为大路货装备部队不太现实。因为杨老实无法预知选中的钢材是否完全符合标准,因此打造不易得到成品完全靠运气,成本太高,还有一个原因需要经常调整和保养,所以不适宜成为军队制式武器。精钢滑轮弓有能够省一半力的好处,还有可以全天候使用的便利,黄汉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弓被大雨浇几个时辰成为废品的可能性。黄汉现在每天都用精钢滑轮弓勤加练习找手感,如今准头已经达到使用大明传统开元弓的状态。使用精钢滑轮弓的好处是相对于传统开元弓不怕潮湿有效射程远了五步,接二连三射出三十支具备杀伤力的箭矢以黄汉的体力游刃有余。黄汉没有跟随进京师的大队伍一起出发,他晚出发一天在开平召开协调会,“红旗军”体系的官佐都得到了不同的任务。宋鹏飞、赵坤、杨坚等等步兵官佐这段时间抓紧组织步兵鸟铳手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成绩斐然,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因为鸟铳的月产量节节攀升,现在已经有超过一千杆装备步兵,宋鹏飞麾下的七百鸟铳手人手一支还富余,射击成绩突出的甚至于拥有两支。其实还是热兵器部队形成战斗力相对容易,只要不是太傻训练三到六个月的鸟铳手都能够得心应手装填、打放,况且宋鹏飞还是挑选的有一定基础的人成军。憨子、杨国恩、刘奋勇、杨大年、王展鹏等等骑兵官佐几乎每天都带领所有的骑兵进行长途奔袭拉练。骑兵要形成战斗力就不是那么容易,新兵虽然都是从经历过战场磨练的随军杂役中选拔的有骑术的汉子,要成为真正的骑士还需经历实战检验。这几个月骑兵们经常走抚宁经三屯营再到龙井关,经遵化直达大安口、洪山口,拉练之时很高调基本上搞得尽人皆知,渐渐地附近的军民就见怪不怪了。黄汉开会时布置了任务,所有的官佐都带领人马赶去大安口集结,随军劳役带多少根据自觉自愿的基本原则选拔,下一步行动等到黄汉亲临之时自然见分晓。郑孝文、黄勇、黄义和高有谋负责分流安排在开平暂住的流民前往新建的“红旗军”大本营堡垒。这个堡垒一两万人已经建设了小半年,现在初具规模,城墙周长七里、高度三丈三尺、宽度一丈,虽然规模有可能还达不到大明一个比较好的县城,但是采用了棱堡设计,更加具备防御力。棱堡是古代堡垒的一种,其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这样的改进减少了防御死角,使得攻击方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暴露给守军超过一个的棱堡面。第二百零六章:为人民服务由于有了水泥这个大杀器,因此堡垒的基础部分都是混凝土结构,坚固度在这个时代无与伦比。黄汉为了不显得太突兀,在外观上还是采用了大明的包砖结构。在外人眼里这个小小城池并不高大,也是城砖结构,只不过多了许多凹凸面而已。黄汉给这个新城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虎穴”,与此同时许多手艺精湛的大工匠都会前往“虎穴”安家。那里有新建的住房若干,都是使用水泥代替了石灰的青砖瓦房,估摸着可以承受七级地震。每一户人家都有烧煤炭取暖的火炕,不仅如此家家户户都会拥有蜂窝煤炉。新建的房屋都设计了烟道,只要使用得当经常检查烟道是否漏气,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蜂窝煤炉不复杂,制造起来比较简单,现在这个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外壳有铁质也有陶质,烟道也是如此,陶质烟道安装难度大一些但是相比较铁质烟道有更加耐腐蚀的好处。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而且没有给他们安排可以一家一户过日子的房子。这些流民无一例外不是临时被安排借住在当地人家里,他们有多么不自在甚至于受到奚落可想而知。得知去了“虎穴”城虽然还是跟其他流民合用院子,但是大了许多,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工作开了春还能够获得田亩租种,因此流民们都乐得离开已经拥挤不堪的开平镇。“虎穴”城开了春还会再次破土动工建造更多房屋,因为修建城池之时先考虑的是解决流民过冬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连“红旗军”总部大楼都没有修建。估摸着再有一年的修建,率先来这个城池内工作的人就会拥有独门独户的住房,规划中的街道两侧二三层的店铺会鳞次栉比。黄汉不会无偿送住房给任何人,一切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走,但是他不会在体系内赚取房地产开发的银子,体系内老百姓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购买住房,也可以承租。住房的售卖价格只要算足成本加一成利润就足以,但是外来商户要购买或者承租住房和店铺做生意,价格最少加倍。不用担心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舍不得买房子,因为在体系内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居有定所是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有了银子他们的首选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虎穴”城的房地产不允许存在暴利,恰恰相反由于集中采购、规模化施工反而节约了造价,相对于老百姓一家一户自建房屋会节省一两成的费用。按照成本价加价一成销售商品房接近免费为人民服务,虽然无利可图但是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便于城池的总体规划。黄汉布置了工作后带着四个亲随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虽然晚出发一整天,估计推着烤红薯摊位车的妇女们速度快不起来,黄汉提前三天到达京师能够肯定。他准备利用这三天时间安排好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取等到销售人员带着货物赶到之时能够一炮打响销售局面。黄四方得到家主即将进京的消息早就在城门口望眼欲穿,他身边还有李若琏和方正化以及几个锦衣卫和御马监太监。黄汉这段时间功勋卓著简直是无人能及,但祸事也惹得不小。李若琏和方正化这俩人不由得暗自替他可惜,要是这位朋友收敛一点,说不定都当上了参将、总兵官,现如今才是个从四品的守备太屈才。方、李二人准备趁着黄汉再来京师的时机好好劝说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些许杂事误了大好前程。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黄四方把众人请到离广渠门不远的“四方快运”总号。这里的房子和门脸是现成的,面积不小,前主人以前就是做车马行生意。他由于运气不好,去年冬天给雇主送货时遇上了忽然杀入关内的后金军,最后一百多驴马大车和几十个伙计都没见着回来。第二百零七章:横幅出了如此大纰漏,这个规模不算小的车马行当然维持不下去,东家自从后金军退了就一直在找买主。可是如今地界不太平,车马行的生意属于高危职业,基本上都是难以为继,少有人敢在此时扩张经营,这么大的买卖要找到下家谈何容易锦衣卫千户李若琏乃是大地头蛇之一,对辖区的行业如数家珍,他得知黄汉预备染指车马行生意当然大力支持。他跟“红旗军”骑兵并肩作战过,坚信有黄汉插手运输行业,地界不太平反而是“四方快运”的优势,赚取利润理所当然。于是乎,黄四方出价三千五百两银子得到了小二百间屋子和几十匹驴马、一百多大车的车马行。这里分内院、外院和前院,内院是原主人带着家眷居住,外院是车马行的伙计使用,前院是店面,有一个拥有几十间客房的大车店和十几间租给客人的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内院虽然不豪华但是打扫得很干净,黄汉和李若琏、方正化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三人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黄汉给两位朋友带来了礼物,让他们当场试穿,礼物当然是皇氏出品的全钢胸甲。这不是给骑兵装备的大路货,而是镀金的礼品“黄金甲”。如此好东西没有哪一个武人不喜欢,弓马娴熟的李若琏和方正化当然爱不释手,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黄金甲”跟战士们装备的胸甲防御力相同,只不过为了好看没有用油漆而是采取了明朝的鎏金工艺,每一件“黄金甲”耗用黄金十两当然显得豪奢上档次。李若琏穿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而且没有给他们安排可以一家一户过日子的房子。这些流民无一例外不是临时被安排借住在当地人家里,他们有多么不自在甚至于受到奚落可想而知。得知去了“虎穴”城虽然还是跟其他流民合用院子,但是大了许多,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工作开了春还能够获得田亩租种,因此流民们都乐得离开已经拥挤不堪的开平镇。“虎穴”城开了春还会再次破土动工建造更多房屋,因为修建城池之时先考虑的是解决流民过冬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连“红旗军”总部大楼都没有修建。估摸着再有一年的修建,率先来这个城池内工作的人就会拥有独门独户的住房,规划中的街道两侧二三层的店铺会鳞次栉比。黄汉不会无偿送住房给任何人,一切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走,但是他不会在体系内赚取房地产开发的银子,体系内老百姓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购买住房,也可以承租。住房的售卖价格只要算足成本加一成利润就足以,但是外来商户要购买或者承租住房和店铺做生意,价格最少加倍。不用担心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舍不得买房子,因为在体系内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居有定所是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有了银子他们的首选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虎穴”城的房地产不允许存在暴利,恰恰相反由于集中采购、规模化施工反而节约了造价,相对于老百姓一家一户自建房屋会节省一两成的费用。按照成本价加价一成销售商品房接近免费为人民服务,虽然无利可图但是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便于城池的总体规划。黄汉布置了工作后带着四个亲随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虽然晚出发一整天,估计推着烤红薯摊位车的妇女们速度快不起来,黄汉提前三天到达京师能够肯定。他准备利用这三天时间安排好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取等到销售人员带着货物赶到之时能够一炮打响销售局面。黄四方得到家主即将进京的消息早就在城门口望眼欲穿,他身边还有李若琏和方正化以及几个锦衣卫和御马监太监。黄汉这段时间功勋卓著简直是无人能及,但祸事也惹得不小。李若琏和方正化这俩人不由得暗自替他可惜,要是这位朋友收敛一点,说不定都当上了参将、总兵官,现如今才是个从四品的守备太屈才。方、李二人准备趁着黄汉再来京师的时机好好劝说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些许杂事误了大好前程。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黄四方把众人请到离广渠门不远的“四方快运”总号。这里的房子和门脸是现成的,面积不小,前主人以前就是做车马行生意。他由于运气不好,去年冬天给雇主送货时遇上了忽然杀入关内的后金军,最后一百多驴马大车和几十个伙计都没见着回来。第二百零七章:横幅出了如此大纰漏,这个规模不算小的车马行当然维持不下去,东家自从后金军退了就一直在找买主。可是如今地界不太平,车马行的生意属于高危职业,基本上都是难以为继,少有人敢在此时扩张经营,这么大的买卖要找到下家谈何容易锦衣卫千户李若琏乃是大地头蛇之一,对辖区的行业如数家珍,他得知黄汉预备染指车马行生意当然大力支持。他跟“红旗军”骑兵并肩作战过,坚信有黄汉插手运输行业,地界不太平反而是“四方快运”的优势,赚取利润理所当然。于是乎,黄四方出价三千五百两银子得到了小二百间屋子和几十匹驴马、一百多大车的车马行。这里分内院、外院和前院,内院是原主人带着家眷居住,外院是车马行的伙计使用,前院是店面,有一个拥有几十间客房的大车店和十几间租给客人的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内院虽然不豪华但是打扫得很干净,黄汉和李若琏、方正化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三人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黄汉给两位朋友带来了礼物,让他们当场试穿,礼物当然是皇氏出品的全钢胸甲。这不是给骑兵装备的大路货,而是镀金的礼品“黄金甲”。如此好东西没有哪一个武人不喜欢,弓马娴熟的李若琏和方正化当然爱不释手,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黄金甲”跟战士们装备的胸甲防御力相同,只不过为了好看没有用油漆而是采取了明朝的鎏金工艺,每一件“黄金甲”耗用黄金十两当然显得豪奢上档次。李若琏穿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而且没有给他们安排可以一家一户过日子的房子。这些流民无一例外不是临时被安排借住在当地人家里,他们有多么不自在甚至于受到奚落可想而知。得知去了“虎穴”城虽然还是跟其他流民合用院子,但是大了许多,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工作开了春还能够获得田亩租种,因此流民们都乐得离开已经拥挤不堪的开平镇。“虎穴”城开了春还会再次破土动工建造更多房屋,因为修建城池之时先考虑的是解决流民过冬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连“红旗军”总部大楼都没有修建。估摸着再有一年的修建,率先来这个城池内工作的人就会拥有独门独户的住房,规划中的街道两侧二三层的店铺会鳞次栉比。黄汉不会无偿送住房给任何人,一切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走,但是他不会在体系内赚取房地产开发的银子,体系内老百姓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购买住房,也可以承租。住房的售卖价格只要算足成本加一成利润就足以,但是外来商户要购买或者承租住房和店铺做生意,价格最少加倍。不用担心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舍不得买房子,因为在体系内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居有定所是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有了银子他们的首选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虎穴”城的房地产不允许存在暴利,恰恰相反由于集中采购、规模化施工反而节约了造价,相对于老百姓一家一户自建房屋会节省一两成的费用。按照成本价加价一成销售商品房接近免费为人民服务,虽然无利可图但是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便于城池的总体规划。黄汉布置了工作后带着四个亲随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虽然晚出发一整天,估计推着烤红薯摊位车的妇女们速度快不起来,黄汉提前三天到达京师能够肯定。他准备利用这三天时间安排好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取等到销售人员带着货物赶到之时能够一炮打响销售局面。黄四方得到家主即将进京的消息早就在城门口望眼欲穿,他身边还有李若琏和方正化以及几个锦衣卫和御马监太监。黄汉这段时间功勋卓著简直是无人能及,但祸事也惹得不小。李若琏和方正化这俩人不由得暗自替他可惜,要是这位朋友收敛一点,说不定都当上了参将、总兵官,现如今才是个从四品的守备太屈才。方、李二人准备趁着黄汉再来京师的时机好好劝说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些许杂事误了大好前程。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黄四方把众人请到离广渠门不远的“四方快运”总号。这里的房子和门脸是现成的,面积不小,前主人以前就是做车马行生意。他由于运气不好,去年冬天给雇主送货时遇上了忽然杀入关内的后金军,最后一百多驴马大车和几十个伙计都没见着回来。第二百零七章:横幅出了如此大纰漏,这个规模不算小的车马行当然维持不下去,东家自从后金军退了就一直在找买主。可是如今地界不太平,车马行的生意属于高危职业,基本上都是难以为继,少有人敢在此时扩张经营,这么大的买卖要找到下家谈何容易锦衣卫千户李若琏乃是大地头蛇之一,对辖区的行业如数家珍,他得知黄汉预备染指车马行生意当然大力支持。他跟“红旗军”骑兵并肩作战过,坚信有黄汉插手运输行业,地界不太平反而是“四方快运”的优势,赚取利润理所当然。于是乎,黄四方出价三千五百两银子得到了小二百间屋子和几十匹驴马、一百多大车的车马行。这里分内院、外院和前院,内院是原主人带着家眷居住,外院是车马行的伙计使用,前院是店面,有一个拥有几十间客房的大车店和十几间租给客人的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内院虽然不豪华但是打扫得很干净,黄汉和李若琏、方正化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三人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黄汉给两位朋友带来了礼物,让他们当场试穿,礼物当然是皇氏出品的全钢胸甲。这不是给骑兵装备的大路货,而是镀金的礼品“黄金甲”。如此好东西没有哪一个武人不喜欢,弓马娴熟的李若琏和方正化当然爱不释手,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黄金甲”跟战士们装备的胸甲防御力相同,只不过为了好看没有用油漆而是采取了明朝的鎏金工艺,每一件“黄金甲”耗用黄金十两当然显得豪奢上档次。李若琏穿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而且没有给他们安排可以一家一户过日子的房子。这些流民无一例外不是临时被安排借住在当地人家里,他们有多么不自在甚至于受到奚落可想而知。得知去了“虎穴”城虽然还是跟其他流民合用院子,但是大了许多,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工作开了春还能够获得田亩租种,因此流民们都乐得离开已经拥挤不堪的开平镇。“虎穴”城开了春还会再次破土动工建造更多房屋,因为修建城池之时先考虑的是解决流民过冬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连“红旗军”总部大楼都没有修建。估摸着再有一年的修建,率先来这个城池内工作的人就会拥有独门独户的住房,规划中的街道两侧二三层的店铺会鳞次栉比。黄汉不会无偿送住房给任何人,一切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走,但是他不会在体系内赚取房地产开发的银子,体系内老百姓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购买住房,也可以承租。住房的售卖价格只要算足成本加一成利润就足以,但是外来商户要购买或者承租住房和店铺做生意,价格最少加倍。不用担心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舍不得买房子,因为在体系内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居有定所是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有了银子他们的首选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虎穴”城的房地产不允许存在暴利,恰恰相反由于集中采购、规模化施工反而节约了造价,相对于老百姓一家一户自建房屋会节省一两成的费用。按照成本价加价一成销售商品房接近免费为人民服务,虽然无利可图但是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便于城池的总体规划。黄汉布置了工作后带着四个亲随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虽然晚出发一整天,估计推着烤红薯摊位车的妇女们速度快不起来,黄汉提前三天到达京师能够肯定。他准备利用这三天时间安排好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取等到销售人员带着货物赶到之时能够一炮打响销售局面。黄四方得到家主即将进京的消息早就在城门口望眼欲穿,他身边还有李若琏和方正化以及几个锦衣卫和御马监太监。黄汉这段时间功勋卓著简直是无人能及,但祸事也惹得不小。李若琏和方正化这俩人不由得暗自替他可惜,要是这位朋友收敛一点,说不定都当上了参将、总兵官,现如今才是个从四品的守备太屈才。方、李二人准备趁着黄汉再来京师的时机好好劝说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些许杂事误了大好前程。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黄四方把众人请到离广渠门不远的“四方快运”总号。这里的房子和门脸是现成的,面积不小,前主人以前就是做车马行生意。他由于运气不好,去年冬天给雇主送货时遇上了忽然杀入关内的后金军,最后一百多驴马大车和几十个伙计都没见着回来。第二百零七章:横幅出了如此大纰漏,这个规模不算小的车马行当然维持不下去,东家自从后金军退了就一直在找买主。可是如今地界不太平,车马行的生意属于高危职业,基本上都是难以为继,少有人敢在此时扩张经营,这么大的买卖要找到下家谈何容易锦衣卫千户李若琏乃是大地头蛇之一,对辖区的行业如数家珍,他得知黄汉预备染指车马行生意当然大力支持。他跟“红旗军”骑兵并肩作战过,坚信有黄汉插手运输行业,地界不太平反而是“四方快运”的优势,赚取利润理所当然。于是乎,黄四方出价三千五百两银子得到了小二百间屋子和几十匹驴马、一百多大车的车马行。这里分内院、外院和前院,内院是原主人带着家眷居住,外院是车马行的伙计使用,前院是店面,有一个拥有几十间客房的大车店和十几间租给客人的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内院虽然不豪华但是打扫得很干净,黄汉和李若琏、方正化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三人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黄汉给两位朋友带来了礼物,让他们当场试穿,礼物当然是皇氏出品的全钢胸甲。这不是给骑兵装备的大路货,而是镀金的礼品“黄金甲”。如此好东西没有哪一个武人不喜欢,弓马娴熟的李若琏和方正化当然爱不释手,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黄金甲”跟战士们装备的胸甲防御力相同,只不过为了好看没有用油漆而是采取了明朝的鎏金工艺,每一件“黄金甲”耗用黄金十两当然显得豪奢上档次。李若琏穿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而且没有给他们安排可以一家一户过日子的房子。这些流民无一例外不是临时被安排借住在当地人家里,他们有多么不自在甚至于受到奚落可想而知。得知去了“虎穴”城虽然还是跟其他流民合用院子,但是大了许多,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工作开了春还能够获得田亩租种,因此流民们都乐得离开已经拥挤不堪的开平镇。“虎穴”城开了春还会再次破土动工建造更多房屋,因为修建城池之时先考虑的是解决流民过冬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连“红旗军”总部大楼都没有修建。估摸着再有一年的修建,率先来这个城池内工作的人就会拥有独门独户的住房,规划中的街道两侧二三层的店铺会鳞次栉比。黄汉不会无偿送住房给任何人,一切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走,但是他不会在体系内赚取房地产开发的银子,体系内老百姓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购买住房,也可以承租。住房的售卖价格只要算足成本加一成利润就足以,但是外来商户要购买或者承租住房和店铺做生意,价格最少加倍。不用担心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舍不得买房子,因为在体系内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居有定所是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有了银子他们的首选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虎穴”城的房地产不允许存在暴利,恰恰相反由于集中采购、规模化施工反而节约了造价,相对于老百姓一家一户自建房屋会节省一两成的费用。按照成本价加价一成销售商品房接近免费为人民服务,虽然无利可图但是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便于城池的总体规划。黄汉布置了工作后带着四个亲随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虽然晚出发一整天,估计推着烤红薯摊位车的妇女们速度快不起来,黄汉提前三天到达京师能够肯定。他准备利用这三天时间安排好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取等到销售人员带着货物赶到之时能够一炮打响销售局面。黄四方得到家主即将进京的消息早就在城门口望眼欲穿,他身边还有李若琏和方正化以及几个锦衣卫和御马监太监。黄汉这段时间功勋卓著简直是无人能及,但祸事也惹得不小。李若琏和方正化这俩人不由得暗自替他可惜,要是这位朋友收敛一点,说不定都当上了参将、总兵官,现如今才是个从四品的守备太屈才。方、李二人准备趁着黄汉再来京师的时机好好劝说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些许杂事误了大好前程。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黄四方把众人请到离广渠门不远的“四方快运”总号。这里的房子和门脸是现成的,面积不小,前主人以前就是做车马行生意。他由于运气不好,去年冬天给雇主送货时遇上了忽然杀入关内的后金军,最后一百多驴马大车和几十个伙计都没见着回来。第二百零七章:横幅出了如此大纰漏,这个规模不算小的车马行当然维持不下去,东家自从后金军退了就一直在找买主。可是如今地界不太平,车马行的生意属于高危职业,基本上都是难以为继,少有人敢在此时扩张经营,这么大的买卖要找到下家谈何容易锦衣卫千户李若琏乃是大地头蛇之一,对辖区的行业如数家珍,他得知黄汉预备染指车马行生意当然大力支持。他跟“红旗军”骑兵并肩作战过,坚信有黄汉插手运输行业,地界不太平反而是“四方快运”的优势,赚取利润理所当然。于是乎,黄四方出价三千五百两银子得到了小二百间屋子和几十匹驴马、一百多大车的车马行。这里分内院、外院和前院,内院是原主人带着家眷居住,外院是车马行的伙计使用,前院是店面,有一个拥有几十间客房的大车店和十几间租给客人的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内院虽然不豪华但是打扫得很干净,黄汉和李若琏、方正化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三人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黄汉给两位朋友带来了礼物,让他们当场试穿,礼物当然是皇氏出品的全钢胸甲。这不是给骑兵装备的大路货,而是镀金的礼品“黄金甲”。如此好东西没有哪一个武人不喜欢,弓马娴熟的李若琏和方正化当然爱不释手,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黄金甲”跟战士们装备的胸甲防御力相同,只不过为了好看没有用油漆而是采取了明朝的鎏金工艺,每一件“黄金甲”耗用黄金十两当然显得豪奢上档次。李若琏穿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而且没有给他们安排可以一家一户过日子的房子。这些流民无一例外不是临时被安排借住在当地人家里,他们有多么不自在甚至于受到奚落可想而知。得知去了“虎穴”城虽然还是跟其他流民合用院子,但是大了许多,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工作开了春还能够获得田亩租种,因此流民们都乐得离开已经拥挤不堪的开平镇。“虎穴”城开了春还会再次破土动工建造更多房屋,因为修建城池之时先考虑的是解决流民过冬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连“红旗军”总部大楼都没有修建。估摸着再有一年的修建,率先来这个城池内工作的人就会拥有独门独户的住房,规划中的街道两侧二三层的店铺会鳞次栉比。黄汉不会无偿送住房给任何人,一切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走,但是他不会在体系内赚取房地产开发的银子,体系内老百姓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购买住房,也可以承租。住房的售卖价格只要算足成本加一成利润就足以,但是外来商户要购买或者承租住房和店铺做生意,价格最少加倍。不用担心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舍不得买房子,因为在体系内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居有定所是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有了银子他们的首选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虎穴”城的房地产不允许存在暴利,恰恰相反由于集中采购、规模化施工反而节约了造价,相对于老百姓一家一户自建房屋会节省一两成的费用。按照成本价加价一成销售商品房接近免费为人民服务,虽然无利可图但是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便于城池的总体规划。黄汉布置了工作后带着四个亲随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虽然晚出发一整天,估计推着烤红薯摊位车的妇女们速度快不起来,黄汉提前三天到达京师能够肯定。他准备利用这三天时间安排好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取等到销售人员带着货物赶到之时能够一炮打响销售局面。黄四方得到家主即将进京的消息早就在城门口望眼欲穿,他身边还有李若琏和方正化以及几个锦衣卫和御马监太监。黄汉这段时间功勋卓著简直是无人能及,但祸事也惹得不小。李若琏和方正化这俩人不由得暗自替他可惜,要是这位朋友收敛一点,说不定都当上了参将、总兵官,现如今才是个从四品的守备太屈才。方、李二人准备趁着黄汉再来京师的时机好好劝说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些许杂事误了大好前程。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黄四方把众人请到离广渠门不远的“四方快运”总号。这里的房子和门脸是现成的,面积不小,前主人以前就是做车马行生意。他由于运气不好,去年冬天给雇主送货时遇上了忽然杀入关内的后金军,最后一百多驴马大车和几十个伙计都没见着回来。第二百零七章:横幅出了如此大纰漏,这个规模不算小的车马行当然维持不下去,东家自从后金军退了就一直在找买主。可是如今地界不太平,车马行的生意属于高危职业,基本上都是难以为继,少有人敢在此时扩张经营,这么大的买卖要找到下家谈何容易锦衣卫千户李若琏乃是大地头蛇之一,对辖区的行业如数家珍,他得知黄汉预备染指车马行生意当然大力支持。他跟“红旗军”骑兵并肩作战过,坚信有黄汉插手运输行业,地界不太平反而是“四方快运”的优势,赚取利润理所当然。于是乎,黄四方出价三千五百两银子得到了小二百间屋子和几十匹驴马、一百多大车的车马行。这里分内院、外院和前院,内院是原主人带着家眷居住,外院是车马行的伙计使用,前院是店面,有一个拥有几十间客房的大车店和十几间租给客人的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内院虽然不豪华但是打扫得很干净,黄汉和李若琏、方正化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三人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黄汉给两位朋友带来了礼物,让他们当场试穿,礼物当然是皇氏出品的全钢胸甲。这不是给骑兵装备的大路货,而是镀金的礼品“黄金甲”。如此好东西没有哪一个武人不喜欢,弓马娴熟的李若琏和方正化当然爱不释手,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黄金甲”跟战士们装备的胸甲防御力相同,只不过为了好看没有用油漆而是采取了明朝的鎏金工艺,每一件“黄金甲”耗用黄金十两当然显得豪奢上档次。李若琏穿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而且没有给他们安排可以一家一户过日子的房子。这些流民无一例外不是临时被安排借住在当地人家里,他们有多么不自在甚至于受到奚落可想而知。得知去了“虎穴”城虽然还是跟其他流民合用院子,但是大了许多,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工作开了春还能够获得田亩租种,因此流民们都乐得离开已经拥挤不堪的开平镇。“虎穴”城开了春还会再次破土动工建造更多房屋,因为修建城池之时先考虑的是解决流民过冬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连“红旗军”总部大楼都没有修建。估摸着再有一年的修建,率先来这个城池内工作的人就会拥有独门独户的住房,规划中的街道两侧二三层的店铺会鳞次栉比。黄汉不会无偿送住房给任何人,一切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走,但是他不会在体系内赚取房地产开发的银子,体系内老百姓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购买住房,也可以承租。住房的售卖价格只要算足成本加一成利润就足以,但是外来商户要购买或者承租住房和店铺做生意,价格最少加倍。不用担心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舍不得买房子,因为在体系内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居有定所是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有了银子他们的首选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虎穴”城的房地产不允许存在暴利,恰恰相反由于集中采购、规模化施工反而节约了造价,相对于老百姓一家一户自建房屋会节省一两成的费用。按照成本价加价一成销售商品房接近免费为人民服务,虽然无利可图但是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便于城池的总体规划。黄汉布置了工作后带着四个亲随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虽然晚出发一整天,估计推着烤红薯摊位车的妇女们速度快不起来,黄汉提前三天到达京师能够肯定。他准备利用这三天时间安排好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取等到销售人员带着货物赶到之时能够一炮打响销售局面。黄四方得到家主即将进京的消息早就在城门口望眼欲穿,他身边还有李若琏和方正化以及几个锦衣卫和御马监太监。黄汉这段时间功勋卓著简直是无人能及,但祸事也惹得不小。李若琏和方正化这俩人不由得暗自替他可惜,要是这位朋友收敛一点,说不定都当上了参将、总兵官,现如今才是个从四品的守备太屈才。方、李二人准备趁着黄汉再来京师的时机好好劝说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些许杂事误了大好前程。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黄四方把众人请到离广渠门不远的“四方快运”总号。这里的房子和门脸是现成的,面积不小,前主人以前就是做车马行生意。他由于运气不好,去年冬天给雇主送货时遇上了忽然杀入关内的后金军,最后一百多驴马大车和几十个伙计都没见着回来。第二百零七章:横幅出了如此大纰漏,这个规模不算小的车马行当然维持不下去,东家自从后金军退了就一直在找买主。可是如今地界不太平,车马行的生意属于高危职业,基本上都是难以为继,少有人敢在此时扩张经营,这么大的买卖要找到下家谈何容易锦衣卫千户李若琏乃是大地头蛇之一,对辖区的行业如数家珍,他得知黄汉预备染指车马行生意当然大力支持。他跟“红旗军”骑兵并肩作战过,坚信有黄汉插手运输行业,地界不太平反而是“四方快运”的优势,赚取利润理所当然。于是乎,黄四方出价三千五百两银子得到了小二百间屋子和几十匹驴马、一百多大车的车马行。这里分内院、外院和前院,内院是原主人带着家眷居住,外院是车马行的伙计使用,前院是店面,有一个拥有几十间客房的大车店和十几间租给客人的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内院虽然不豪华但是打扫得很干净,黄汉和李若琏、方正化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三人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黄汉给两位朋友带来了礼物,让他们当场试穿,礼物当然是皇氏出品的全钢胸甲。这不是给骑兵装备的大路货,而是镀金的礼品“黄金甲”。如此好东西没有哪一个武人不喜欢,弓马娴熟的李若琏和方正化当然爱不释手,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黄金甲”跟战士们装备的胸甲防御力相同,只不过为了好看没有用油漆而是采取了明朝的鎏金工艺,每一件“黄金甲”耗用黄金十两当然显得豪奢上档次。李若琏穿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而且没有给他们安排可以一家一户过日子的房子。这些流民无一例外不是临时被安排借住在当地人家里,他们有多么不自在甚至于受到奚落可想而知。得知去了“虎穴”城虽然还是跟其他流民合用院子,但是大了许多,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得工作开了春还能够获得田亩租种,因此流民们都乐得离开已经拥挤不堪的开平镇。“虎穴”城开了春还会再次破土动工建造更多房屋,因为修建城池之时先考虑的是解决流民过冬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连“红旗军”总部大楼都没有修建。估摸着再有一年的修建,率先来这个城池内工作的人就会拥有独门独户的住房,规划中的街道两侧二三层的店铺会鳞次栉比。黄汉不会无偿送住房给任何人,一切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走,但是他不会在体系内赚取房地产开发的银子,体系内老百姓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购买住房,也可以承租。住房的售卖价格只要算足成本加一成利润就足以,但是外来商户要购买或者承租住房和店铺做生意,价格最少加倍。不用担心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舍不得买房子,因为在体系内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居有定所是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有了银子他们的首选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虎穴”城的房地产不允许存在暴利,恰恰相反由于集中采购、规模化施工反而节约了造价,相对于老百姓一家一户自建房屋会节省一两成的费用。按照成本价加价一成销售商品房接近免费为人民服务,虽然无利可图但是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便于城池的总体规划。黄汉布置了工作后带着四个亲随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虽然晚出发一整天,估计推着烤红薯摊位车的妇女们速度快不起来,黄汉提前三天到达京师能够肯定。他准备利用这三天时间安排好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取等到销售人员带着货物赶到之时能够一炮打响销售局面。黄四方得到家主即将进京的消息早就在城门口望眼欲穿,他身边还有李若琏和方正化以及几个锦衣卫和御马监太监。黄汉这段时间功勋卓著简直是无人能及,但祸事也惹得不小。李若琏和方正化这俩人不由得暗自替他可惜,要是这位朋友收敛一点,说不定都当上了参将、总兵官,现如今才是个从四品的守备太屈才。方、李二人准备趁着黄汉再来京师的时机好好劝说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些许杂事误了大好前程。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黄四方把众人请到离广渠门不远的“四方快运”总号。这里的房子和门脸是现成的,面积不小,前主人以前就是做车马行生意。他由于运气不好,去年冬天给雇主送货时遇上了忽然杀入关内的后金军,最后一百多驴马大车和几十个伙计都没见着回来。第二百零七章:横幅出了如此大纰漏,这个规模不算小的车马行当然维持不下去,东家自从后金军退了就一直在找买主。可是如今地界不太平,车马行的生意属于高危职业,基本上都是难以为继,少有人敢在此时扩张经营,这么大的买卖要找到下家谈何容易锦衣卫千户李若琏乃是大地头蛇之一,对辖区的行业如数家珍,他得知黄汉预备染指车马行生意当然大力支持。他跟“红旗军”骑兵并肩作战过,坚信有黄汉插手运输行业,地界不太平反而是“四方快运”的优势,赚取利润理所当然。于是乎,黄四方出价三千五百两银子得到了小二百间屋子和几十匹驴马、一百多大车的车马行。这里分内院、外院和前院,内院是原主人带着家眷居住,外院是车马行的伙计使用,前院是店面,有一个拥有几十间客房的大车店和十几间租给客人的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内院虽然不豪华但是打扫得很干净,黄汉和李若琏、方正化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三人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黄汉给两位朋友带来了礼物,让他们当场试穿,礼物当然是皇氏出品的全钢胸甲。这不是给骑兵装备的大路货,而是镀金的礼品“黄金甲”。如此好东西没有哪一个武人不喜欢,弓马娴熟的李若琏和方正化当然爱不释手,穿上后就舍不得脱下来。“黄金甲”跟战士们装备的胸甲防御力相同,只不过为了好看没有用油漆而是采取了明朝的鎏金工艺,每一件“黄金甲”耗用黄金十两当然显得豪奢上档次。李若琏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