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13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136(1 / 1)

d功,朕”皇帝有意说得慢悠悠,一副要同意徐光启所奏的样子,朝堂上立刻炸锅了,一小半文官立刻不乐意了,他们及时出班打断了皇帝。“陛下,万万不可,黄参将年仅二十,正月里刚刚提拔,现在才过了半年就连升三级何其草率也”徐光启笑了,他发现皇帝有给黄汉升官的意图,也知道黄汉得罪的士大夫太多,反对之人不会少,他不失时机出班陈奏连升三级只不过是随口一说而已,目的就是漫天要价,让反对之人讨价还价。皇帝颔首道:“诸位爱卿言之有理,连升三级貌似有些过了,爱卿们以为如何封赏才算合情合理”崇祯帝王心术玩得不错,先把给封赏敲定了,接下来确保一级就应该不会出乱子。人老成精的温体仁见首辅大臣周延儒不表态,出班反对的大多数是东林党人,很明显皇帝坚定了要提拔黄汉的意图,他此时出面挺徐光启不仅仅交好了能打的“红旗军”,也应该迎合了帝心何乐不为第二百九十七章:永平副将至于是不是得罪了首辅被温体仁忽视了。周延儒这个以前的政治同盟如今已经过了合作蜜月期,反目成仇旦夕之间,谁能够抓住皇帝的心,在内阁的路才能够走得稳健走得更长远。温体仁出班道:“陛下,老臣以为黄参将此次皮岛平叛有功理应给予封赏,臣提议提拔黄参将为永平副将最合适,永平援兵营改建为奇兵营兵额可以保持不变,红旗军将领的品级提升就有了空间。”“红旗军”一直面临将佐们的功绩和品级不对应,究其原因当然是黄汉放弃了“青城大捷”有关他个人的封赏。朝廷给“红旗军”将领封赏总不能让谁的品级高于主将。温体仁出班奏对说得有理有据很干练,皇帝很满意。可是次辅开口了居然没有大臣附议,很明显这又是一位孤臣,皇帝冷眼看了看出班反对的大臣,心里冒出了两个词汇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崇祯是一位有个性的皇帝,虽然只有两位大臣同意给黄汉加官进级他也不管群臣反对,让温体仁票拟经司礼监批红下达了提拔黄汉为正二品永平副将的圣旨。这一次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很明显是次辅温体仁迎合了皇帝,周延儒有些失落。他由于姻亲陈于泰今年高中状元被御史、给事中弹劾以权谋私,虽然查无实据,但是此事已经在皇帝心里有了梗。周延儒有些后悔了,当下大明内忧外患正是需要强军之时,为何自己不主动示好给予能打的“红旗军”方便他一直竭力举荐孙元化,孙元化只有举人功名能够攀上登莱巡抚这个高位跟周延儒的提携不无关系。同是东林党的孙元化跟周延儒关系密切,这段时间来信提到过多次跟黄汉的交往。周延儒琢磨着要好好利用这层关系,争取把简在帝心的“红旗军”拉入自己的阵营。七月底,皇帝的圣旨下达抚宁卫,赶来传旨的居然是老朋友方正化,护送的人马是锦衣卫试千户娄允亲自率领的一个总旗校尉,总旗官是刚刚连升两级成为拭百户的张超。传旨而已,用不着方正化这个级别的大太监,护送的锦衣卫也用不着试千户这样的主将,这完全是天子相当关心这几个月“红旗军”人马操练得如何因此派遣跟黄汉关系良好的方正化来好好看看,李若琏派遣锦衣卫护送之时,娄允主动要求跑这一趟得到了批准。黄汉这段时间升官发财娶老婆,日子过得滋润,再加上“红旗军”战斗力蒸蒸日上,水营已经初具规模,工兵营的训练也进行得不错,他已经不安于现状,想着拉上东江镇人马配合渡海袭击南四卫。秦妡怡已经从亲自参与修建的马祥麟口中得知了大凌河城的准确情况,黄汉知道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非泛泛之辈,他们有坚城可凭有接近半年的粮草,后金军来夺城谈何容易。估摸着后金军一出兵就会面临兵力不足的困扰,他们包围大凌河城需要不少人马,还要时时刻刻防备祖大寿、何可纲发现兵力薄弱处出城偷袭。留在手上可以机动的人马也不能少了,因为明军大举增援,负责打援的人马不足反被明军援兵打了说不定就会形成溃败之势,从此以后辽东形势会一发而不可收。黄汉估摸着奴酋一旦发动肯定会全力以赴,只要选准了时间突袭南四卫,估摸着会变成各打各的。奴酋红歹是是个意志坚定之人,他下定决心打败大明援军夺下大凌河城,轻易不会被干扰,哪怕明明知道“红旗军”袭击复州、攻打金州也会咬牙坚持,不可能动摇他在大凌河城一线的部署。因此黄汉断言此战的最坏结果就是大明损失惨重,援军尽毁、大凌河城失守,不知道祖大寿是不是还带着一万余人马投降后金军应该也不会赢得轻松,人马损失应该远远大于历史,根本不是收留了大明降军就能够弥补,毕竟投降明军的思想意识、战斗意志和战斗力跟八旗子弟兵的差距不是一点点。“红旗军”完全夺取南四卫恐怕有些难度,但是拿下复州、金州应该十之八九,面临的敌军不会太多。因此人马损失应该不会太多,但是攻破已经被建奴经营了超过十年的城池得到的缴获应该相当可观,解救的汉民也不会太少,后金军在南四卫屯田种下的麦子“红旗军”肯定会笑纳。几个老朋友来了就不可能仅仅是公事公办而已,黄汉留他们在抚宁卫盘桓几日,方正化乃是带着使命而来,他要尽可能掌握“红旗军”战力恢复的情况,因为皇帝对这支人马充满期待。黄汉根本没有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带领众人参观井井有条的抚宁卫城,第二天又带着大家来到“虎穴”城已经完工的府邸做客。在黄汉直接投资的工厂、作坊、煤矿做工的汉民已经超过五万,在“虎穴”城安家的有一大半。其中有几大千是月收入超过一两五钱银子的技术工人,月薪超过三两银子的大工匠也有好几百,有购买力的城市自然有吸引力。“虎穴”城的繁荣正在体现,鳞次栉比的二层或者三层的临街商铺都已经有了商贾承租或者购买,如今都已经开门营业,大街上车水马龙,小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城中的居民不下于五六万,在城郊安家的老百姓还要多一些,这些老百姓包括从登莱、东江镇迁徙来的辽民。由于这里需要的劳动力永无止境,因此每一个成年移民都会获得工作,哪怕没有任何技术完全靠出卖体力得到的月钱也足以让三两个家小不再饿肚子。黄汉当然不会带任何人参观钢铁厂和热兵器制造厂,但是他带着方正化和娄允、张超等等参观了新式粮库。此时秋收在即,大部分筒式粮仓都是空的,如果满库存,单“虎穴”城粮库就能够存粮八十万石。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鲠在喉修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人缘的黄汉实在不想再拉仇恨,因此他不愿意上奏天子改革官仓。但是末代的大明粮食就是生命,黄汉还想着大明能够在仓储运输环节少损失一些救命粮。来到粮库,娄允等等几十人就被一个个圆筒形状建筑物吸引了眼球,六步直径高达七丈的筒式粮仓如果以囤积麦子计算,每一个可以储存一万石出头。黄汉带着方正化几人来到还有存粮的筒仓,亲自讲解这样的粮库是如何进出粮食,防鼠、防霉变的原理是什么,方正化何尝不知粮食仓储的重要性,也知道官仓的猫腻何其多也,他听得很认真。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犯不着瞻前顾后,况且方正化还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好太监,以他对皇帝的忠诚度,得知有如此仓储技术一定会上奏天子。方正化一行在抚宁卫和“虎穴”城参观了三天,期间观摩了“红旗军”操演,点验了在册营兵的人数。就在他们完成了使命准备离去之时,马祥麟从山海关派出的三个家丁奔驰而至送上了写给黄汉的书信。辽东巡抚的告急公文到达山海关的当天马祥麟就第一时间得知,他没有忘了妹妹的嘱托,知道黄汉预备突袭辽南谋夺南四卫想要及时得知建奴的兵力部署,因此即刻派遣家丁来送信。“建奴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他们出兵四五万包围了大凌河城。”黄汉在跟方正化等等喝送行酒之时告诉他们道。此事黄汉已经预料到,并且早在大凌河城未开工之前陈奏朝堂予以反对,因此文官武将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方正化早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奇怪,道:“他们果然来了,不知道大凌河城能够守几日也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救援。”黄汉道:“这些都是天子和兵部以及督师大人要考虑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人微言轻少说多做乃是上上策。”方正化苦笑道:“多做我们能够做什么辽东即将迎来十数万人马鏖战,谁有本事去那里做文章”“放眼全局,机会总是有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坏事。孙督师惹麻烦了,接下来一定如坐针毡,说不定明军在辽东角逐会一败涂地,但是辽南沿海就有了天赐良机啊”是啊建奴总共才多少人辽东那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布防得过来吗恐怕顾此失彼乃是天注定方正化激动道:“大人莫不是意图剑指南四卫”“然也,本官请公公密奏天子给予红旗军灵活出击的权限,本官发誓一定会给陛下带来惊喜。”“趁着建奴在辽东鏖战,红旗军渡海偷袭南四卫成功的可能性不小,咱家一定会及时面见天子,大人莫要坐等,该怎么布置及时下达,圣天子肯定乐于见到红旗军主动出击。”黄汉掏出早就写好的奏疏,有关战术安排、存在的风险、即将出现的困难以及“红旗军”可能承受的伤亡都写得比较夸大,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想必年轻的皇帝见到黄汉如此煽情的奏疏应该会被感动,成功、成仁那是天意,黄汉和“红旗军”全体都在尽力而为,都愿意为国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不矫情成功后怎么会得到厚赐不是黄汉苛求高官厚禄,而是在这个时代无权无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须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所有为自己卖命的袍泽负责。娄允得知黄汉又要玩偷袭,激动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黄大人,方公公,卑职请求带着锦衣卫参战请求批准。”黄汉道:“娄大人有意去辽南杀敌本官当然支持,只不过本官认为你应该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请旨后再做打算。本官估摸着圣天子要用锦衣卫去旅顺口督战。”方正化已经看完了黄汉请他带回的奏疏,知道联合东江镇攻打金州是计划之一,认为皇帝派锦衣卫和东厂前去督战应该是十之八九。哪怕天子没有这个意图,只要自己主动请旨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旅顺口参战,皇帝应该很高兴,不但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当场给封赏都大有可能。他道:“娄大人莫急,这一次用不着私自行动,咱家回京后肯定会要到去参与攻打金州的机会,届时一定会带上你同去旅顺口。”娄允乐滋滋答应道:“卑职遵命,卑职全仰仗公公栽培,跟着公公一定会奋勇杀敌。”大明修建大凌河城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几个月,后金方面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谋而后动。大凌河城他们打下来两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们之所以没有趁着城池修到半途之时出击是因为有顾虑。在大凌河集结的大明军民实在太多,不下于六万,其中还有在浑河血战打出军威的白杆兵七千,红歹是认为此时率领大金军赶去大凌河会战势必会面临恶战。纵然红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大金,他也不能过多消耗八旗军,况且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夺城,至今才有了决断。他知道明军不可能始终都有六万军民坚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离,最后跟大金军干仗的应该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军。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协防、劳作的四万余军民撤离了大凌河一线,如今探报表明,驻守大凌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辽东将领带领一万五千关宁军驻防。大凌河城的存在使得红歹是如鲠在喉,他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在拿下大凌河城的同时争取更多歼灭明军是最终目标。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集结了超过五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鞑子联军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红歹是都要会盟蒙古人并且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四年八月一日,红歹是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诸部台吉。在酒酣耳热之时,奴酋很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杀俘虏,尽可能接受投降,如果谁敢违令,阿敏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第二天后金军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红歹是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人缘的黄汉实在不想再拉仇恨,因此他不愿意上奏天子改革官仓。但是末代的大明粮食就是生命,黄汉还想着大明能够在仓储运输环节少损失一些救命粮。来到粮库,娄允等等几十人就被一个个圆筒形状建筑物吸引了眼球,六步直径高达七丈的筒式粮仓如果以囤积麦子计算,每一个可以储存一万石出头。黄汉带着方正化几人来到还有存粮的筒仓,亲自讲解这样的粮库是如何进出粮食,防鼠、防霉变的原理是什么,方正化何尝不知粮食仓储的重要性,也知道官仓的猫腻何其多也,他听得很认真。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犯不着瞻前顾后,况且方正化还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好太监,以他对皇帝的忠诚度,得知有如此仓储技术一定会上奏天子。方正化一行在抚宁卫和“虎穴”城参观了三天,期间观摩了“红旗军”操演,点验了在册营兵的人数。就在他们完成了使命准备离去之时,马祥麟从山海关派出的三个家丁奔驰而至送上了写给黄汉的书信。辽东巡抚的告急公文到达山海关的当天马祥麟就第一时间得知,他没有忘了妹妹的嘱托,知道黄汉预备突袭辽南谋夺南四卫想要及时得知建奴的兵力部署,因此即刻派遣家丁来送信。“建奴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他们出兵四五万包围了大凌河城。”黄汉在跟方正化等等喝送行酒之时告诉他们道。此事黄汉已经预料到,并且早在大凌河城未开工之前陈奏朝堂予以反对,因此文官武将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方正化早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奇怪,道:“他们果然来了,不知道大凌河城能够守几日也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救援。”黄汉道:“这些都是天子和兵部以及督师大人要考虑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人微言轻少说多做乃是上上策。”方正化苦笑道:“多做我们能够做什么辽东即将迎来十数万人马鏖战,谁有本事去那里做文章”“放眼全局,机会总是有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坏事。孙督师惹麻烦了,接下来一定如坐针毡,说不定明军在辽东角逐会一败涂地,但是辽南沿海就有了天赐良机啊”是啊建奴总共才多少人辽东那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布防得过来吗恐怕顾此失彼乃是天注定方正化激动道:“大人莫不是意图剑指南四卫”“然也,本官请公公密奏天子给予红旗军灵活出击的权限,本官发誓一定会给陛下带来惊喜。”“趁着建奴在辽东鏖战,红旗军渡海偷袭南四卫成功的可能性不小,咱家一定会及时面见天子,大人莫要坐等,该怎么布置及时下达,圣天子肯定乐于见到红旗军主动出击。”黄汉掏出早就写好的奏疏,有关战术安排、存在的风险、即将出现的困难以及“红旗军”可能承受的伤亡都写得比较夸大,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想必年轻的皇帝见到黄汉如此煽情的奏疏应该会被感动,成功、成仁那是天意,黄汉和“红旗军”全体都在尽力而为,都愿意为国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不矫情成功后怎么会得到厚赐不是黄汉苛求高官厚禄,而是在这个时代无权无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须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所有为自己卖命的袍泽负责。娄允得知黄汉又要玩偷袭,激动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黄大人,方公公,卑职请求带着锦衣卫参战请求批准。”黄汉道:“娄大人有意去辽南杀敌本官当然支持,只不过本官认为你应该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请旨后再做打算。本官估摸着圣天子要用锦衣卫去旅顺口督战。”方正化已经看完了黄汉请他带回的奏疏,知道联合东江镇攻打金州是计划之一,认为皇帝派锦衣卫和东厂前去督战应该是十之八九。哪怕天子没有这个意图,只要自己主动请旨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旅顺口参战,皇帝应该很高兴,不但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当场给封赏都大有可能。他道:“娄大人莫急,这一次用不着私自行动,咱家回京后肯定会要到去参与攻打金州的机会,届时一定会带上你同去旅顺口。”娄允乐滋滋答应道:“卑职遵命,卑职全仰仗公公栽培,跟着公公一定会奋勇杀敌。”大明修建大凌河城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几个月,后金方面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谋而后动。大凌河城他们打下来两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们之所以没有趁着城池修到半途之时出击是因为有顾虑。在大凌河集结的大明军民实在太多,不下于六万,其中还有在浑河血战打出军威的白杆兵七千,红歹是认为此时率领大金军赶去大凌河会战势必会面临恶战。纵然红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大金,他也不能过多消耗八旗军,况且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夺城,至今才有了决断。他知道明军不可能始终都有六万军民坚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离,最后跟大金军干仗的应该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军。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协防、劳作的四万余军民撤离了大凌河一线,如今探报表明,驻守大凌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辽东将领带领一万五千关宁军驻防。大凌河城的存在使得红歹是如鲠在喉,他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在拿下大凌河城的同时争取更多歼灭明军是最终目标。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集结了超过五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鞑子联军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红歹是都要会盟蒙古人并且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四年八月一日,红歹是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诸部台吉。在酒酣耳热之时,奴酋很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杀俘虏,尽可能接受投降,如果谁敢违令,阿敏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第二天后金军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红歹是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人缘的黄汉实在不想再拉仇恨,因此他不愿意上奏天子改革官仓。但是末代的大明粮食就是生命,黄汉还想着大明能够在仓储运输环节少损失一些救命粮。来到粮库,娄允等等几十人就被一个个圆筒形状建筑物吸引了眼球,六步直径高达七丈的筒式粮仓如果以囤积麦子计算,每一个可以储存一万石出头。黄汉带着方正化几人来到还有存粮的筒仓,亲自讲解这样的粮库是如何进出粮食,防鼠、防霉变的原理是什么,方正化何尝不知粮食仓储的重要性,也知道官仓的猫腻何其多也,他听得很认真。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犯不着瞻前顾后,况且方正化还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好太监,以他对皇帝的忠诚度,得知有如此仓储技术一定会上奏天子。方正化一行在抚宁卫和“虎穴”城参观了三天,期间观摩了“红旗军”操演,点验了在册营兵的人数。就在他们完成了使命准备离去之时,马祥麟从山海关派出的三个家丁奔驰而至送上了写给黄汉的书信。辽东巡抚的告急公文到达山海关的当天马祥麟就第一时间得知,他没有忘了妹妹的嘱托,知道黄汉预备突袭辽南谋夺南四卫想要及时得知建奴的兵力部署,因此即刻派遣家丁来送信。“建奴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他们出兵四五万包围了大凌河城。”黄汉在跟方正化等等喝送行酒之时告诉他们道。此事黄汉已经预料到,并且早在大凌河城未开工之前陈奏朝堂予以反对,因此文官武将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方正化早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奇怪,道:“他们果然来了,不知道大凌河城能够守几日也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救援。”黄汉道:“这些都是天子和兵部以及督师大人要考虑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人微言轻少说多做乃是上上策。”方正化苦笑道:“多做我们能够做什么辽东即将迎来十数万人马鏖战,谁有本事去那里做文章”“放眼全局,机会总是有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坏事。孙督师惹麻烦了,接下来一定如坐针毡,说不定明军在辽东角逐会一败涂地,但是辽南沿海就有了天赐良机啊”是啊建奴总共才多少人辽东那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布防得过来吗恐怕顾此失彼乃是天注定方正化激动道:“大人莫不是意图剑指南四卫”“然也,本官请公公密奏天子给予红旗军灵活出击的权限,本官发誓一定会给陛下带来惊喜。”“趁着建奴在辽东鏖战,红旗军渡海偷袭南四卫成功的可能性不小,咱家一定会及时面见天子,大人莫要坐等,该怎么布置及时下达,圣天子肯定乐于见到红旗军主动出击。”黄汉掏出早就写好的奏疏,有关战术安排、存在的风险、即将出现的困难以及“红旗军”可能承受的伤亡都写得比较夸大,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想必年轻的皇帝见到黄汉如此煽情的奏疏应该会被感动,成功、成仁那是天意,黄汉和“红旗军”全体都在尽力而为,都愿意为国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不矫情成功后怎么会得到厚赐不是黄汉苛求高官厚禄,而是在这个时代无权无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须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所有为自己卖命的袍泽负责。娄允得知黄汉又要玩偷袭,激动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黄大人,方公公,卑职请求带着锦衣卫参战请求批准。”黄汉道:“娄大人有意去辽南杀敌本官当然支持,只不过本官认为你应该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请旨后再做打算。本官估摸着圣天子要用锦衣卫去旅顺口督战。”方正化已经看完了黄汉请他带回的奏疏,知道联合东江镇攻打金州是计划之一,认为皇帝派锦衣卫和东厂前去督战应该是十之八九。哪怕天子没有这个意图,只要自己主动请旨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旅顺口参战,皇帝应该很高兴,不但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当场给封赏都大有可能。他道:“娄大人莫急,这一次用不着私自行动,咱家回京后肯定会要到去参与攻打金州的机会,届时一定会带上你同去旅顺口。”娄允乐滋滋答应道:“卑职遵命,卑职全仰仗公公栽培,跟着公公一定会奋勇杀敌。”大明修建大凌河城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几个月,后金方面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谋而后动。大凌河城他们打下来两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们之所以没有趁着城池修到半途之时出击是因为有顾虑。在大凌河集结的大明军民实在太多,不下于六万,其中还有在浑河血战打出军威的白杆兵七千,红歹是认为此时率领大金军赶去大凌河会战势必会面临恶战。纵然红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大金,他也不能过多消耗八旗军,况且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夺城,至今才有了决断。他知道明军不可能始终都有六万军民坚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离,最后跟大金军干仗的应该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军。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协防、劳作的四万余军民撤离了大凌河一线,如今探报表明,驻守大凌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辽东将领带领一万五千关宁军驻防。大凌河城的存在使得红歹是如鲠在喉,他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在拿下大凌河城的同时争取更多歼灭明军是最终目标。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集结了超过五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鞑子联军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红歹是都要会盟蒙古人并且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四年八月一日,红歹是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诸部台吉。在酒酣耳热之时,奴酋很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杀俘虏,尽可能接受投降,如果谁敢违令,阿敏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第二天后金军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红歹是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人缘的黄汉实在不想再拉仇恨,因此他不愿意上奏天子改革官仓。但是末代的大明粮食就是生命,黄汉还想着大明能够在仓储运输环节少损失一些救命粮。来到粮库,娄允等等几十人就被一个个圆筒形状建筑物吸引了眼球,六步直径高达七丈的筒式粮仓如果以囤积麦子计算,每一个可以储存一万石出头。黄汉带着方正化几人来到还有存粮的筒仓,亲自讲解这样的粮库是如何进出粮食,防鼠、防霉变的原理是什么,方正化何尝不知粮食仓储的重要性,也知道官仓的猫腻何其多也,他听得很认真。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犯不着瞻前顾后,况且方正化还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好太监,以他对皇帝的忠诚度,得知有如此仓储技术一定会上奏天子。方正化一行在抚宁卫和“虎穴”城参观了三天,期间观摩了“红旗军”操演,点验了在册营兵的人数。就在他们完成了使命准备离去之时,马祥麟从山海关派出的三个家丁奔驰而至送上了写给黄汉的书信。辽东巡抚的告急公文到达山海关的当天马祥麟就第一时间得知,他没有忘了妹妹的嘱托,知道黄汉预备突袭辽南谋夺南四卫想要及时得知建奴的兵力部署,因此即刻派遣家丁来送信。“建奴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他们出兵四五万包围了大凌河城。”黄汉在跟方正化等等喝送行酒之时告诉他们道。此事黄汉已经预料到,并且早在大凌河城未开工之前陈奏朝堂予以反对,因此文官武将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方正化早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奇怪,道:“他们果然来了,不知道大凌河城能够守几日也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救援。”黄汉道:“这些都是天子和兵部以及督师大人要考虑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人微言轻少说多做乃是上上策。”方正化苦笑道:“多做我们能够做什么辽东即将迎来十数万人马鏖战,谁有本事去那里做文章”“放眼全局,机会总是有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坏事。孙督师惹麻烦了,接下来一定如坐针毡,说不定明军在辽东角逐会一败涂地,但是辽南沿海就有了天赐良机啊”是啊建奴总共才多少人辽东那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布防得过来吗恐怕顾此失彼乃是天注定方正化激动道:“大人莫不是意图剑指南四卫”“然也,本官请公公密奏天子给予红旗军灵活出击的权限,本官发誓一定会给陛下带来惊喜。”“趁着建奴在辽东鏖战,红旗军渡海偷袭南四卫成功的可能性不小,咱家一定会及时面见天子,大人莫要坐等,该怎么布置及时下达,圣天子肯定乐于见到红旗军主动出击。”黄汉掏出早就写好的奏疏,有关战术安排、存在的风险、即将出现的困难以及“红旗军”可能承受的伤亡都写得比较夸大,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想必年轻的皇帝见到黄汉如此煽情的奏疏应该会被感动,成功、成仁那是天意,黄汉和“红旗军”全体都在尽力而为,都愿意为国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不矫情成功后怎么会得到厚赐不是黄汉苛求高官厚禄,而是在这个时代无权无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须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所有为自己卖命的袍泽负责。娄允得知黄汉又要玩偷袭,激动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黄大人,方公公,卑职请求带着锦衣卫参战请求批准。”黄汉道:“娄大人有意去辽南杀敌本官当然支持,只不过本官认为你应该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请旨后再做打算。本官估摸着圣天子要用锦衣卫去旅顺口督战。”方正化已经看完了黄汉请他带回的奏疏,知道联合东江镇攻打金州是计划之一,认为皇帝派锦衣卫和东厂前去督战应该是十之八九。哪怕天子没有这个意图,只要自己主动请旨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旅顺口参战,皇帝应该很高兴,不但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当场给封赏都大有可能。他道:“娄大人莫急,这一次用不着私自行动,咱家回京后肯定会要到去参与攻打金州的机会,届时一定会带上你同去旅顺口。”娄允乐滋滋答应道:“卑职遵命,卑职全仰仗公公栽培,跟着公公一定会奋勇杀敌。”大明修建大凌河城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几个月,后金方面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谋而后动。大凌河城他们打下来两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们之所以没有趁着城池修到半途之时出击是因为有顾虑。在大凌河集结的大明军民实在太多,不下于六万,其中还有在浑河血战打出军威的白杆兵七千,红歹是认为此时率领大金军赶去大凌河会战势必会面临恶战。纵然红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大金,他也不能过多消耗八旗军,况且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夺城,至今才有了决断。他知道明军不可能始终都有六万军民坚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离,最后跟大金军干仗的应该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军。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协防、劳作的四万余军民撤离了大凌河一线,如今探报表明,驻守大凌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辽东将领带领一万五千关宁军驻防。大凌河城的存在使得红歹是如鲠在喉,他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在拿下大凌河城的同时争取更多歼灭明军是最终目标。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集结了超过五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鞑子联军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红歹是都要会盟蒙古人并且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四年八月一日,红歹是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诸部台吉。在酒酣耳热之时,奴酋很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杀俘虏,尽可能接受投降,如果谁敢违令,阿敏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第二天后金军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红歹是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人缘的黄汉实在不想再拉仇恨,因此他不愿意上奏天子改革官仓。但是末代的大明粮食就是生命,黄汉还想着大明能够在仓储运输环节少损失一些救命粮。来到粮库,娄允等等几十人就被一个个圆筒形状建筑物吸引了眼球,六步直径高达七丈的筒式粮仓如果以囤积麦子计算,每一个可以储存一万石出头。黄汉带着方正化几人来到还有存粮的筒仓,亲自讲解这样的粮库是如何进出粮食,防鼠、防霉变的原理是什么,方正化何尝不知粮食仓储的重要性,也知道官仓的猫腻何其多也,他听得很认真。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犯不着瞻前顾后,况且方正化还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好太监,以他对皇帝的忠诚度,得知有如此仓储技术一定会上奏天子。方正化一行在抚宁卫和“虎穴”城参观了三天,期间观摩了“红旗军”操演,点验了在册营兵的人数。就在他们完成了使命准备离去之时,马祥麟从山海关派出的三个家丁奔驰而至送上了写给黄汉的书信。辽东巡抚的告急公文到达山海关的当天马祥麟就第一时间得知,他没有忘了妹妹的嘱托,知道黄汉预备突袭辽南谋夺南四卫想要及时得知建奴的兵力部署,因此即刻派遣家丁来送信。“建奴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他们出兵四五万包围了大凌河城。”黄汉在跟方正化等等喝送行酒之时告诉他们道。此事黄汉已经预料到,并且早在大凌河城未开工之前陈奏朝堂予以反对,因此文官武将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方正化早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奇怪,道:“他们果然来了,不知道大凌河城能够守几日也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救援。”黄汉道:“这些都是天子和兵部以及督师大人要考虑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人微言轻少说多做乃是上上策。”方正化苦笑道:“多做我们能够做什么辽东即将迎来十数万人马鏖战,谁有本事去那里做文章”“放眼全局,机会总是有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坏事。孙督师惹麻烦了,接下来一定如坐针毡,说不定明军在辽东角逐会一败涂地,但是辽南沿海就有了天赐良机啊”是啊建奴总共才多少人辽东那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布防得过来吗恐怕顾此失彼乃是天注定方正化激动道:“大人莫不是意图剑指南四卫”“然也,本官请公公密奏天子给予红旗军灵活出击的权限,本官发誓一定会给陛下带来惊喜。”“趁着建奴在辽东鏖战,红旗军渡海偷袭南四卫成功的可能性不小,咱家一定会及时面见天子,大人莫要坐等,该怎么布置及时下达,圣天子肯定乐于见到红旗军主动出击。”黄汉掏出早就写好的奏疏,有关战术安排、存在的风险、即将出现的困难以及“红旗军”可能承受的伤亡都写得比较夸大,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想必年轻的皇帝见到黄汉如此煽情的奏疏应该会被感动,成功、成仁那是天意,黄汉和“红旗军”全体都在尽力而为,都愿意为国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不矫情成功后怎么会得到厚赐不是黄汉苛求高官厚禄,而是在这个时代无权无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须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所有为自己卖命的袍泽负责。娄允得知黄汉又要玩偷袭,激动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黄大人,方公公,卑职请求带着锦衣卫参战请求批准。”黄汉道:“娄大人有意去辽南杀敌本官当然支持,只不过本官认为你应该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请旨后再做打算。本官估摸着圣天子要用锦衣卫去旅顺口督战。”方正化已经看完了黄汉请他带回的奏疏,知道联合东江镇攻打金州是计划之一,认为皇帝派锦衣卫和东厂前去督战应该是十之八九。哪怕天子没有这个意图,只要自己主动请旨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旅顺口参战,皇帝应该很高兴,不但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当场给封赏都大有可能。他道:“娄大人莫急,这一次用不着私自行动,咱家回京后肯定会要到去参与攻打金州的机会,届时一定会带上你同去旅顺口。”娄允乐滋滋答应道:“卑职遵命,卑职全仰仗公公栽培,跟着公公一定会奋勇杀敌。”大明修建大凌河城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几个月,后金方面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谋而后动。大凌河城他们打下来两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们之所以没有趁着城池修到半途之时出击是因为有顾虑。在大凌河集结的大明军民实在太多,不下于六万,其中还有在浑河血战打出军威的白杆兵七千,红歹是认为此时率领大金军赶去大凌河会战势必会面临恶战。纵然红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大金,他也不能过多消耗八旗军,况且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夺城,至今才有了决断。他知道明军不可能始终都有六万军民坚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离,最后跟大金军干仗的应该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军。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协防、劳作的四万余军民撤离了大凌河一线,如今探报表明,驻守大凌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辽东将领带领一万五千关宁军驻防。大凌河城的存在使得红歹是如鲠在喉,他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在拿下大凌河城的同时争取更多歼灭明军是最终目标。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集结了超过五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鞑子联军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红歹是都要会盟蒙古人并且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四年八月一日,红歹是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诸部台吉。在酒酣耳热之时,奴酋很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杀俘虏,尽可能接受投降,如果谁敢违令,阿敏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第二天后金军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红歹是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人缘的黄汉实在不想再拉仇恨,因此他不愿意上奏天子改革官仓。但是末代的大明粮食就是生命,黄汉还想着大明能够在仓储运输环节少损失一些救命粮。来到粮库,娄允等等几十人就被一个个圆筒形状建筑物吸引了眼球,六步直径高达七丈的筒式粮仓如果以囤积麦子计算,每一个可以储存一万石出头。黄汉带着方正化几人来到还有存粮的筒仓,亲自讲解这样的粮库是如何进出粮食,防鼠、防霉变的原理是什么,方正化何尝不知粮食仓储的重要性,也知道官仓的猫腻何其多也,他听得很认真。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犯不着瞻前顾后,况且方正化还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好太监,以他对皇帝的忠诚度,得知有如此仓储技术一定会上奏天子。方正化一行在抚宁卫和“虎穴”城参观了三天,期间观摩了“红旗军”操演,点验了在册营兵的人数。就在他们完成了使命准备离去之时,马祥麟从山海关派出的三个家丁奔驰而至送上了写给黄汉的书信。辽东巡抚的告急公文到达山海关的当天马祥麟就第一时间得知,他没有忘了妹妹的嘱托,知道黄汉预备突袭辽南谋夺南四卫想要及时得知建奴的兵力部署,因此即刻派遣家丁来送信。“建奴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他们出兵四五万包围了大凌河城。”黄汉在跟方正化等等喝送行酒之时告诉他们道。此事黄汉已经预料到,并且早在大凌河城未开工之前陈奏朝堂予以反对,因此文官武将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方正化早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奇怪,道:“他们果然来了,不知道大凌河城能够守几日也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救援。”黄汉道:“这些都是天子和兵部以及督师大人要考虑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人微言轻少说多做乃是上上策。”方正化苦笑道:“多做我们能够做什么辽东即将迎来十数万人马鏖战,谁有本事去那里做文章”“放眼全局,机会总是有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坏事。孙督师惹麻烦了,接下来一定如坐针毡,说不定明军在辽东角逐会一败涂地,但是辽南沿海就有了天赐良机啊”是啊建奴总共才多少人辽东那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布防得过来吗恐怕顾此失彼乃是天注定方正化激动道:“大人莫不是意图剑指南四卫”“然也,本官请公公密奏天子给予红旗军灵活出击的权限,本官发誓一定会给陛下带来惊喜。”“趁着建奴在辽东鏖战,红旗军渡海偷袭南四卫成功的可能性不小,咱家一定会及时面见天子,大人莫要坐等,该怎么布置及时下达,圣天子肯定乐于见到红旗军主动出击。”黄汉掏出早就写好的奏疏,有关战术安排、存在的风险、即将出现的困难以及“红旗军”可能承受的伤亡都写得比较夸大,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想必年轻的皇帝见到黄汉如此煽情的奏疏应该会被感动,成功、成仁那是天意,黄汉和“红旗军”全体都在尽力而为,都愿意为国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不矫情成功后怎么会得到厚赐不是黄汉苛求高官厚禄,而是在这个时代无权无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须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所有为自己卖命的袍泽负责。娄允得知黄汉又要玩偷袭,激动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黄大人,方公公,卑职请求带着锦衣卫参战请求批准。”黄汉道:“娄大人有意去辽南杀敌本官当然支持,只不过本官认为你应该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请旨后再做打算。本官估摸着圣天子要用锦衣卫去旅顺口督战。”方正化已经看完了黄汉请他带回的奏疏,知道联合东江镇攻打金州是计划之一,认为皇帝派锦衣卫和东厂前去督战应该是十之八九。哪怕天子没有这个意图,只要自己主动请旨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旅顺口参战,皇帝应该很高兴,不但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当场给封赏都大有可能。他道:“娄大人莫急,这一次用不着私自行动,咱家回京后肯定会要到去参与攻打金州的机会,届时一定会带上你同去旅顺口。”娄允乐滋滋答应道:“卑职遵命,卑职全仰仗公公栽培,跟着公公一定会奋勇杀敌。”大明修建大凌河城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几个月,后金方面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谋而后动。大凌河城他们打下来两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们之所以没有趁着城池修到半途之时出击是因为有顾虑。在大凌河集结的大明军民实在太多,不下于六万,其中还有在浑河血战打出军威的白杆兵七千,红歹是认为此时率领大金军赶去大凌河会战势必会面临恶战。纵然红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大金,他也不能过多消耗八旗军,况且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夺城,至今才有了决断。他知道明军不可能始终都有六万军民坚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离,最后跟大金军干仗的应该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军。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协防、劳作的四万余军民撤离了大凌河一线,如今探报表明,驻守大凌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辽东将领带领一万五千关宁军驻防。大凌河城的存在使得红歹是如鲠在喉,他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在拿下大凌河城的同时争取更多歼灭明军是最终目标。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集结了超过五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鞑子联军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红歹是都要会盟蒙古人并且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四年八月一日,红歹是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诸部台吉。在酒酣耳热之时,奴酋很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杀俘虏,尽可能接受投降,如果谁敢违令,阿敏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第二天后金军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红歹是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人缘的黄汉实在不想再拉仇恨,因此他不愿意上奏天子改革官仓。但是末代的大明粮食就是生命,黄汉还想着大明能够在仓储运输环节少损失一些救命粮。来到粮库,娄允等等几十人就被一个个圆筒形状建筑物吸引了眼球,六步直径高达七丈的筒式粮仓如果以囤积麦子计算,每一个可以储存一万石出头。黄汉带着方正化几人来到还有存粮的筒仓,亲自讲解这样的粮库是如何进出粮食,防鼠、防霉变的原理是什么,方正化何尝不知粮食仓储的重要性,也知道官仓的猫腻何其多也,他听得很认真。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犯不着瞻前顾后,况且方正化还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好太监,以他对皇帝的忠诚度,得知有如此仓储技术一定会上奏天子。方正化一行在抚宁卫和“虎穴”城参观了三天,期间观摩了“红旗军”操演,点验了在册营兵的人数。就在他们完成了使命准备离去之时,马祥麟从山海关派出的三个家丁奔驰而至送上了写给黄汉的书信。辽东巡抚的告急公文到达山海关的当天马祥麟就第一时间得知,他没有忘了妹妹的嘱托,知道黄汉预备突袭辽南谋夺南四卫想要及时得知建奴的兵力部署,因此即刻派遣家丁来送信。“建奴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他们出兵四五万包围了大凌河城。”黄汉在跟方正化等等喝送行酒之时告诉他们道。此事黄汉已经预料到,并且早在大凌河城未开工之前陈奏朝堂予以反对,因此文官武将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方正化早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奇怪,道:“他们果然来了,不知道大凌河城能够守几日也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救援。”黄汉道:“这些都是天子和兵部以及督师大人要考虑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人微言轻少说多做乃是上上策。”方正化苦笑道:“多做我们能够做什么辽东即将迎来十数万人马鏖战,谁有本事去那里做文章”“放眼全局,机会总是有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坏事。孙督师惹麻烦了,接下来一定如坐针毡,说不定明军在辽东角逐会一败涂地,但是辽南沿海就有了天赐良机啊”是啊建奴总共才多少人辽东那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布防得过来吗恐怕顾此失彼乃是天注定方正化激动道:“大人莫不是意图剑指南四卫”“然也,本官请公公密奏天子给予红旗军灵活出击的权限,本官发誓一定会给陛下带来惊喜。”“趁着建奴在辽东鏖战,红旗军渡海偷袭南四卫成功的可能性不小,咱家一定会及时面见天子,大人莫要坐等,该怎么布置及时下达,圣天子肯定乐于见到红旗军主动出击。”黄汉掏出早就写好的奏疏,有关战术安排、存在的风险、即将出现的困难以及“红旗军”可能承受的伤亡都写得比较夸大,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想必年轻的皇帝见到黄汉如此煽情的奏疏应该会被感动,成功、成仁那是天意,黄汉和“红旗军”全体都在尽力而为,都愿意为国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不矫情成功后怎么会得到厚赐不是黄汉苛求高官厚禄,而是在这个时代无权无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须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所有为自己卖命的袍泽负责。娄允得知黄汉又要玩偷袭,激动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黄大人,方公公,卑职请求带着锦衣卫参战请求批准。”黄汉道:“娄大人有意去辽南杀敌本官当然支持,只不过本官认为你应该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请旨后再做打算。本官估摸着圣天子要用锦衣卫去旅顺口督战。”方正化已经看完了黄汉请他带回的奏疏,知道联合东江镇攻打金州是计划之一,认为皇帝派锦衣卫和东厂前去督战应该是十之八九。哪怕天子没有这个意图,只要自己主动请旨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旅顺口参战,皇帝应该很高兴,不但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当场给封赏都大有可能。他道:“娄大人莫急,这一次用不着私自行动,咱家回京后肯定会要到去参与攻打金州的机会,届时一定会带上你同去旅顺口。”娄允乐滋滋答应道:“卑职遵命,卑职全仰仗公公栽培,跟着公公一定会奋勇杀敌。”大明修建大凌河城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几个月,后金方面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谋而后动。大凌河城他们打下来两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们之所以没有趁着城池修到半途之时出击是因为有顾虑。在大凌河集结的大明军民实在太多,不下于六万,其中还有在浑河血战打出军威的白杆兵七千,红歹是认为此时率领大金军赶去大凌河会战势必会面临恶战。纵然红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大金,他也不能过多消耗八旗军,况且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夺城,至今才有了决断。他知道明军不可能始终都有六万军民坚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离,最后跟大金军干仗的应该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军。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协防、劳作的四万余军民撤离了大凌河一线,如今探报表明,驻守大凌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辽东将领带领一万五千关宁军驻防。大凌河城的存在使得红歹是如鲠在喉,他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在拿下大凌河城的同时争取更多歼灭明军是最终目标。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集结了超过五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鞑子联军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红歹是都要会盟蒙古人并且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四年八月一日,红歹是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诸部台吉。在酒酣耳热之时,奴酋很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杀俘虏,尽可能接受投降,如果谁敢违令,阿敏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第二天后金军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红歹是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人缘的黄汉实在不想再拉仇恨,因此他不愿意上奏天子改革官仓。但是末代的大明粮食就是生命,黄汉还想着大明能够在仓储运输环节少损失一些救命粮。来到粮库,娄允等等几十人就被一个个圆筒形状建筑物吸引了眼球,六步直径高达七丈的筒式粮仓如果以囤积麦子计算,每一个可以储存一万石出头。黄汉带着方正化几人来到还有存粮的筒仓,亲自讲解这样的粮库是如何进出粮食,防鼠、防霉变的原理是什么,方正化何尝不知粮食仓储的重要性,也知道官仓的猫腻何其多也,他听得很认真。太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犯不着瞻前顾后,况且方正化还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好太监,以他对皇帝的忠诚度,得知有如此仓储技术一定会上奏天子。方正化一行在抚宁卫和“虎穴”城参观了三天,期间观摩了“红旗军”操演,点验了在册营兵的人数。就在他们完成了使命准备离去之时,马祥麟从山海关派出的三个家丁奔驰而至送上了写给黄汉的书信。辽东巡抚的告急公文到达山海关的当天马祥麟就第一时间得知,他没有忘了妹妹的嘱托,知道黄汉预备突袭辽南谋夺南四卫想要及时得知建奴的兵力部署,因此即刻派遣家丁来送信。“建奴的大举进攻开始了,他们出兵四五万包围了大凌河城。”黄汉在跟方正化等等喝送行酒之时告诉他们道。此事黄汉已经预料到,并且早在大凌河城未开工之前陈奏朝堂予以反对,因此文官武将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方正化早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奇怪,道:“他们果然来了,不知道大凌河城能够守几日也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救援。”黄汉道:“这些都是天子和兵部以及督师大人要考虑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人微言轻少说多做乃是上上策。”方正化苦笑道:“多做我们能够做什么辽东即将迎来十数万人马鏖战,谁有本事去那里做文章”“放眼全局,机会总是有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坏事。孙督师惹麻烦了,接下来一定如坐针毡,说不定明军在辽东角逐会一败涂地,但是辽南沿海就有了天赐良机啊”是啊建奴总共才多少人辽东那么大的地盘八旗军布防得过来吗恐怕顾此失彼乃是天注定方正化激动道:“大人莫不是意图剑指南四卫”“然也,本官请公公密奏天子给予红旗军灵活出击的权限,本官发誓一定会给陛下带来惊喜。”“趁着建奴在辽东鏖战,红旗军渡海偷袭南四卫成功的可能性不小,咱家一定会及时面见天子,大人莫要坐等,该怎么布置及时下达,圣天子肯定乐于见到红旗军主动出击。”黄汉掏出早就写好的奏疏,有关战术安排、存在的风险、即将出现的困难以及“红旗军”可能承受的伤亡都写得比较夸大,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想必年轻的皇帝见到黄汉如此煽情的奏疏应该会被感动,成功、成仁那是天意,黄汉和“红旗军”全体都在尽力而为,都愿意为国而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不矫情成功后怎么会得到厚赐不是黄汉苛求高官厚禄,而是在这个时代无权无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须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所有为自己卖命的袍泽负责。娄允得知黄汉又要玩偷袭,激动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黄大人,方公公,卑职请求带着锦衣卫参战请求批准。”黄汉道:“娄大人有意去辽南杀敌本官当然支持,只不过本官认为你应该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请旨后再做打算。本官估摸着圣天子要用锦衣卫去旅顺口督战。”方正化已经看完了黄汉请他带回的奏疏,知道联合东江镇攻打金州是计划之一,认为皇帝派锦衣卫和东厂前去督战应该是十之八九。哪怕天子没有这个意图,只要自己主动请旨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旅顺口参战,皇帝应该很高兴,不但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当场给封赏都大有可能。他道:“娄大人莫急,这一次用不着私自行动,咱家回京后肯定会要到去参与攻打金州的机会,届时一定会带上你同去旅顺口。”娄允乐滋滋答应道:“卑职遵命,卑职全仰仗公公栽培,跟着公公一定会奋勇杀敌。”大明修建大凌河城的开工日期提前了几个月,后金方面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谋而后动。大凌河城他们打下来两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们之所以没有趁着城池修到半途之时出击是因为有顾虑。在大凌河集结的大明军民实在太多,不下于六万,其中还有在浑河血战打出军威的白杆兵七千,红歹是认为此时率领大金军赶去大凌河会战势必会面临恶战。纵然红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大金,他也不能过多消耗八旗军,况且他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夺城,至今才有了决断。他知道明军不可能始终都有六万军民坚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离,最后跟大金军干仗的应该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军。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协防、劳作的四万余军民撤离了大凌河一线,如今探报表明,驻守大凌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辽东将领带领一万五千关宁军驻防。大凌河城的存在使得红歹是如鲠在喉,他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在拿下大凌河城的同时争取更多歼灭明军是最终目标。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集结了超过五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鞑子联军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红歹是都要会盟蒙古人并且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崇祯四年八月一日,红歹是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诸部台吉。在酒酣耳热之时,奴酋很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杀俘虏,尽可能接受投降,如果谁敢违令,阿敏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第二天后金军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红歹是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