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1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165(1 / 1)

d明眼人都瞧得出金州城破只是早晚,如此大功可谓唾手可得,见黄汉请求自己指挥全局,刘之纶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抢功,坚持不受。没辙,名不正则言不顺,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写了奏疏禀告天子定夺,内容是请圣天子委任顺天巡抚刘之纶统帅薊镇、东江镇人马会攻金州力争全歼建奴军民一万五千。提案请御马监掌印方正化为总监军,以李若琏为薊镇、成全为东江镇监军、以金声为兵备道调度粮饷和军需,郑孝文、高有谋副之。如今的黄汉乃是朝廷的大红人,他的奏疏绝对能够上达天听,此时崇祯还没有得知张春全军覆没的噩耗,心情不错,见到了黄汉的奏疏很高兴,认为黄汉懂分寸、知进退。皇帝正在为金州前线即将陷入混乱的指挥权而发愁呢,已经跟心腹大太监曹化淳和王承恩、高起潜、王德化、李凤翔、沈良佐议论过多次,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皇帝屡次被文官武将欺骗,渐渐地寒了心,自从方正化屡建功勋,皇帝开始热衷于跟司礼监几个大太监谈论国事,并且委以太监重任。早在天启七年十一月,未改元纪年的崇祯帝就下令罢除了各边镇太监,崇祯元年正月,再次下令“内臣俱入直,非受命不许出禁门”,以防内臣与廷臣结党营私。可惜崇祯一开始及其看中的东林党人表现太差,大明国力每况愈下,还不如阉党当道之时,皇帝如梦初醒,魏忠贤时期的太监监军制度在文武大臣一片反对声中再次粉墨登场。崇祯和司礼监诸位都知道辽南一直是黄汉在主持大局,可是接下来去了顺天巡抚刘之纶,围金州的人马又是东江镇占大多数,那里还有御马监大太监和锦衣卫同知,指挥权该给谁是个难事。黄汉用兵让人放心,皇帝内心里是希望黄汉能够有始有终把金州攻防战打好,可他是武将而且太年轻,皇帝没法明确辽南的文官武将服从他指挥。虽然同样年轻的皇帝从来不认为年龄跟本领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衮衮诸公大多数是胡子一大把的家伙,他们嘴里脱口而出的就是诸如“年少轻狂、少不更事、乳臭未干”之类。如果崇祯下达圣旨明确辽南文武和三四万军民都服从黄汉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调遣,恐怕会掀起轩然大波。刘之纶乃是封疆大吏足以领导辽南文武,可惜他是在金州已经被“红旗军”、东江镇人马合作团团包围的情况下才到达战场。此时下旨给予刘之纶统兵作战的权限有摘桃子的嫌疑,恐怕难以服众,说不定一开始就参与的方正化和李若琏就不会服气。现在好了,在辽南参战的几十文官武将主动写了奏疏要求明确指挥权。众口一词请求由刘之纶担任主将,方正化担任总监军,如此安排合情合理又合法,皇帝当然很高兴。皇帝高兴,内阁支持,圣旨自然下达得很快。刘之纶以顺天巡抚督师辽南,下辖薊镇、东江镇,方正化监军薊镇、东江镇、登莱,李若琏监军薊镇、成全监军东江镇、太监吴直监军登莱。金声担任正五品兵备道负责辽南战事,郑孝文被委任为从五品兵备道副使负责“红旗军”的粮饷、人马调派,高有谋实授正六品辽南囤粮通判。由于黄汉很上道,皇帝喜欢,因此再次给予封赏,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是给了一些赏赐,给了郑秀娥一品诰命,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世袭。这是因为黄汉和一群在辽南的文官武将奏疏上得及时,晚上几天效果就没有这么好了,因为那时张春在辽东全军覆没的噩耗由邱禾嘉、孙承宗奏报朝廷,引起一片恐慌。本来其乐融融的气氛被辽东兵败的噩耗破坏得一干二净,接到奏疏的皇帝当场就把龙书案一脚踢倒,上面的奏疏、文房四宝、茶杯、茶盏散了一地,御书房里一片狼藉。偏师在辽南捷报频传,主力在辽东全军覆没,张春、吴襄、宋伟该死,邱禾嘉该杀,孙承宗算了,让他回家颐养天年吧吴襄居然还有个如此英勇的儿子家有孝子不绝其祀,吴襄、宋伟待罪留职以观后效。请投推荐票、月票,谢谢书友们第三百六十三章:空余恨悲催的崇祯真的难得有一天开心,整日被琐事所困,被军国大事搅得无所适从,此时他又无能为力空余恨。援辽人马果然搭进去了,连带着一万余辽东人马,大凌河城如今还被围着,朝廷救还是不救,究竟要往里搭多少人马才是个头孙师傅啊孙师傅你老人家害人不浅啊崇祯无比忧愤,朝议如何解决辽东问题问计群臣何以收拾大凌河城这个烂摊子此时群臣无人出谋划策,一个个都在相互攻击,为什么呢因为势大的东林党再次吃瘪,孙承宗督师辽东导致大明产生了自萨尔浒大战后最大的一次损失,此次损失的人马远超过浑河血战。浙党、楚党、前阉党等等包括无党派人氏都纷纷口诛笔伐,矛头直指东林党,标靶就是位极人臣的太傅孙承宗。大家都知道扳到了手握重兵的权臣孙承宗,以后辽饷就不会被东林党瓜分大头,首辅大臣周延儒会少了助力,东林党的势力也会被有效遏制。明末的朝堂就是一幕闹剧,绝大多数大臣不善长做事最擅长玩人,发展到了此时党同伐异已经到了白热化,没有人关心国家利益、老百姓的生计,他们只为了自己的小团体利益摇旗呐喊。痛打落水狗所有的汉人都无师自通,上折子陈奏督师孙承宗放任辽镇骄兵悍将私吞军饷、猖獗走私中饱私囊的言官多不胜数。弹劾孙督师一意孤行修建大凌河城导致国家损失钱粮无算、丢了精锐边军数万的奏本也不少。墙倒众人推,连东林党人都无法辩解,因为黄太保早在年初之时就言辞灼灼修建大凌河城乃是一厢情愿,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劳民伤财导致大明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如今被黄汉不幸言中,损失至此为止还没有见底,因为未知大凌河城的人马还有多少,他们最后会不会被建奴吃掉接下来锦州保得住吗那里还有接近两万关宁军,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损失如此之大,没有几个高官承担责任怎么行罢免孙承宗进入了倒计时,针对首辅周延儒的暗流涌动,身份尴尬的徐光启在这微妙时刻只能选择如同老僧入定一言不发。历史上的孙承宗由于崇祯三年取得四城大捷名望达到了峰值,其实他早就暮气难鼓,当时各路勤王人马汇集京师有十余万之多。孙承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居然不给予建奴痛彻心扉的打击。如果他积极主动些,采取封堵边墙把红歹是留在关内经营四城的建奴全歼的计策,估摸着就不是斩获一千余级那么少了。斩获建奴小一万斩杀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都大有可能,如果建奴损失如此之大,恐怕就会受到了教训,下次再出手就得悠着点。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谢谢书友追更、投推荐票、月票,谢谢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东江镇步兵都看到了骑兵和参加出击的将领人人到手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提拔,怎不让人羡慕不已现在金州被团团包围,那里少说有两三千建奴正兵和披甲人的首级等着有人去取。如此大好的升官发财机会值得拿命去搏一回,况且这一次打仗还不同以往,万一死了还可以替亲人赚三十两银子,为他们赚到去抚宁卫分田、安家的机会。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