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整,继续南下救援襄阳,使得这位正五品文官感激涕零。长史跪下赌咒发誓,只要护得襄王周全,届时王爷一定会厚赐钱粮犒赏三军。见有人解燃眉之急,南阳文官武将终于露出了笑脸。知府和一干官员拍胸脯保证,东平侯丢在南阳城外的几万难民不会无人问津,每天每人给两碗粥吃能够保证。这几万难民经过了每天行军五十里的淘汰赛,心智不坚定的,体力不行的,被家小严重拖累的都掉队了。现在这些人在“红旗军”管理下有了组织架构,超过五千青壮年被编组成为了拥有白蜡杆长枪的乡勇,刘在旗的武装宣传队直接领导这些人。这些流民沿途州府都要提防,不可能准许他们久留,黄汉只不过是因为军队要跟流寇交战,让他们晚几天跟上,尽可能避免遭遇兵祸而已。刘在旗带领难民们修整三天后继续上路追赶大部队,此时大战肯定结束了,他们遇上被击溃的流寇可以率领乡勇自卫。黄汉自认为人马不具备在襄阳城下围剿如此之多流寇的条件,仅仅能够确保击溃他们争取多斩杀一些老贼。他采取集中兵力按部就班推进的策略,两万余人马携带辎重依旧一天前进五十里的速度前进。第五百五十章:解围不能把“红旗军”的命运交给任何人。明明可以把辎重扔在南阳,全军携带三天干粮奔袭不足三百里正在围攻襄阳的流寇,黄汉都没有如此做。他担心一时间破不了以老回回马守应、八大王张献忠、闯塌天刘国能等等知名的流寇带领的贼兵,再被几路流寇破袭了南阳丢了粮食和装备,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岂不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不弄巧自然不会成拙,平推过去,看看献贼、老回回之流有没有跟“红旗军”堂堂阵战的勇气和实力。骑兵被再次集中使用,他们前出二十里探查大军前进路线,路上不间断遭遇流寇哨探,也有过多次斥候战,结局是“红旗军”获胜毋庸置疑。桑羽、张扬、袁思明等等负责指挥人马扩充了一倍的骑兵,为了增加新人的锻炼机会,跟流寇斥候交锋的都是上个月刚刚转正的骑兵新人。“红旗军”即将杀到,流寇头目们都得到了探报,三十六营反贼有一半在襄阳城下,他们也坐下来开会协议对策。以马守应、张献忠、刘国能几个为首的不甘心继续开溜,认为现在人多势众完全可以齐心协力跟“红魔”干一仗。草上飞、一只虎、一翅飞、云里手、四天王之流的头目被“红魔”吓破了胆,坚决不肯留下拼命。他们的理由充分,天高任鸟飞,湖广地方大粮食多、银子多、人口多,可以下手的地方多不胜数,干嘛非得打襄阳跟“红魔”不死不休。张献忠气得吹胡子瞪眼,骂那些不思进取的贼头道:“一群没出息的东西,如今咱们人马号称二十万,能打的有七八万。此时不下手打一打红旗军自顾自逃了,人马再次分散以后更加没机会,一个个被红魔逮住砍头十之八九。”刘国能赞同干一仗,大声道:“八大王言之有理,以红魔的凶残咱们落在他们手上必死无疑,不齐心协力趁着人多、粮食多、武器多跟他们干,日后肯定一个个都被红魔干了。”四天王手底下才三四千人马,他没那个胆子迎战“红旗军”,哭丧着脸道:“几位大哥豪情万丈,兄弟佩服,可是兄弟我曾经见识过紫金梁大哥,他应该是智勇双全的猛人,手底下老营马队最是能打。根据侥幸跳出来的兄弟们口述,王自用和王嘉允两位哥哥的人马连撑住红魔骑兵一刻的进攻都没能够做到,咱们跟这样的人马堂堂阵战,难道都活腻味了”一只虎好不容易拉起人马两千余,刚刚有了一百多马贼,他正在憧憬美好的造反前途,当然不想就此终结,他道:“咱们保存实力要紧,哪有跟红魔硬撼的道理,让着他们躲着他们才是正理。”草上飞道:“咱们是反贼,红魔是官军,朝廷养着官军自然是打反贼,小弟认为即便红魔杀死了王自用、王嘉允两位哥哥和诸多头领,咱们也谈不上跟他们有深仇大恨,人家是做了本分事罢了。”这话一出口居然有超过一半贼头认可,他们也认为两军交战而已谈不上有私仇,至于是不是跟“红魔”拼命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纯属扯淡。张献忠见这帮人一个个都是烂泥扶不上墙气得暴跳如雷。他吼道:“如今形势一片大好,湖广的官军不堪一击如今绝大多数都做了缩头乌龟。几路能打的边军还远在河南、山陕跟咱们其他兄弟的营头较量。如果咱们齐心协力奋力一击打跑了红魔,再挟大胜红旗军的余威一举夺下襄阳城杀了襄王,势必天下震动,那时不知多少营伍会赶来襄阳投奔,我等立足襄阳自立为王何尝不可”草上飞道:“哥哥已经是八大王,跟自立为王有啥子区别反正兄弟们都知道红魔不好惹,襄阳不好打,咱们最好还是避实就虚。”一只虎、一翅飞、云里手等等跟草上飞的实力差不多,他们根本不管八大王、老回回几个的态度,都乱糟糟嚷嚷,惹不起咱躲得起,跑吧跑往四面八方,谁运气不好被“红魔”追上了自认倒霉,“红魔”毕竟人马有限,追到张三自然就会跑了李四、王二。流寇的组织架构松散得很,跟张献忠等等实力强些的贼头没有隶属关系,想合作就一起下手攻城略地,说散伙一夜间就会土崩瓦解。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见草上飞、一翅飞这些头领都不想打也没辙。就在流寇大小头想打、想逃目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红旗军”以一天五十左右里的速度往襄阳而来,大军已经越过新野离围攻襄阳最外围的流寇不足七十里。一路上都是按部就班没有急行军,襄阳已经遥遥在望之时,“红旗军”全体开始发力,这时已经不怕骑兵奔袭遭遇人数达到几十倍的流寇包围,因为后续部队完全可以在半天内杀到。被集中使用的骑兵携带备用马全速前进,所有的步兵和劳役进入急行军状态。流寇的斥候也没有白白损失,最起码他们已经掌握了“红旗军”的进兵速度,也大体知道人数,贼骨头们算算时间,认为最少还有一天才会跟“红旗军”接战。他们没想到“红旗军”故意保持这个速度就是为了麻痹当然,流寇们真没想到“红旗军”接近之时会转换为突袭。七十里的距离而已,拥有一匹或者两匹备用马的骑兵奔袭一个时辰就能够杀到,丢下辎重急行军的步兵在三个时辰内肯定也能够赶到战场。流寇没想好是打还是逃,忽然间就不需要他们动脑筋了,“红旗军”再次集中使用的骑兵三千余仅仅一个冲锋就打得驻扎襄阳北的云里手、一翅飞部全员溃散。顿时就产生了骨牌效应,各怀鬼胎的流寇没有如何一路人马肯承担掩护任务都选择夺路而逃,简直就是一哄而散。第五百五十一章:杀奔荆州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等等实力强一些的大头领见大势已去即刻下达从襄阳城下撤退的命令。他们一个个更是逃跑高手,发现事不可为跑赢了八成同伴。这个结果在黄汉预料之中,采取集中兵力抱团攻击就是为了在接近贼兵之时不给流寇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进入攻击范围之时忽然加速当然会打得凝聚力全无的敌人狼奔豕突。接下来的追逐战更加简单,无非是抓俘虏、收集缴获,忙了整整两天才告一段落。襄王朱翊铭这几天如坐针毡,他多次登上襄阳城头窥视城外无边无际的流寇,谁知来解围的东平侯在旦夕之间就把流寇杀散了。城外兵荒马乱,襄阳城内的官吏不可能放流民入城,放客兵入城也需要商榷。“红旗军”需要管理截下的几大万流民、流寇战俘,黄汉根本没有跟襄阳文武提出进入城池修整的要求。襄王不便于出城,派遣世子陪同兵备道、知府、驻防参将等等文官武将来到“红旗军”大营邀请东平侯入城,并且高调表态襄王拿出钱粮犒赏三军,邀请东平侯前往王府赴宴。黄汉没有必要无端得罪皇室宗亲,率领一个把总女兵作为卫队,带上张凤仪、秦妡怡等等前往王府拜见襄王。在惊魂未定的襄王热情挽留下,红旗军驻扎襄阳十日,期间扫荡了周边八十里,确认流寇已经暂时不可能威胁到襄阳后才向辞别襄王往南追逐几股流寇而去。朱翊铭感激东平侯及时救援,又感佩“红旗军”纪律严明不骚扰地方,不仅仅相助粮食三千石还给皇帝送上了洋洋洒洒一千余言的奏疏为黄汉夸功。往东、往西都有流寇在劫掠,黄汉独选南下追击的目的就是杀奔荆州,他准备在江边吞下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堡垒,以点带面在湖广再次经营一块根据地。往南目的很明确,在已知集合起来的流寇又再次四散而逃的情况下,黄汉早已经用不着担心“红旗军”遭遇十几倍人数的流寇包围。他身边只留一个把总骑兵随中军主力行动,剩余九个把总骑兵分三路形成包围圈尽可能多的驱赶流寇往荆州进发。流寇要在人口密集的湖广发展壮大真是旦夕之间,驱赶的流寇只不过一两万人,他们一路抢劫一路逃窜接近荆州之时不知不觉人马再次浩浩荡荡过了十万。但是流寇人数虽然多,战斗力基本上没有,队伍里绝大多数是刚刚被裹挟没几天的湖广老百姓,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仅仅不会真心给流寇卖命,还随时可能反噬。荆州知府和驻守参将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这些流寇处于逃亡状态,那些贼骨头是由于害怕被“红魔”杀头不得已逃来荆州地界。官老爷们只瞧见了流寇人马无边无岸恐怕有十数万,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曾经组织过平顺县城保卫战的徐明扬挺身而出。他这个通判属于新官上任,只不过来到荆州两个月而已,这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原因很简单,徐明扬不是科举正途出生,这些进士出生的文官都鄙夷选贡生出生的官员,他们连举人选官的官员都鄙视。徐明扬根本不管那些文官的轻视,主动请缨加强城防、排查奸细,他还主动求见就藩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陈述厉害,请求支持。然而这位藩王早已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以权当做善事的态度给了徐明扬一千石粮食和两千两雪花银后打发了他,以后徐明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时以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个旗卫为首的三十因伤退役的老兵和徐明扬的几个参加过平顺防御战的家丁发挥出了大作用。三天时间荆州城里几百说不清来路的人被抓,十几个趁着人心慌乱之时打砸抢的青皮被当街斩杀,接下来草草甄别出来的二百多疑似流寇被拉到菜市口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脑袋。通判大人杀伐果断提振了荆州军民的信心,城里的士大夫见徐明扬杀人不眨眼也被震慑了,选择配合通判制定的守城方略。短短几天而已,主动挑起守城重担的徐明扬声名鹊起,在荆州城里的威望与日俱增。在知府、兵备道等等官员担心孤城难守的时候,徐明扬又主动表示亲自率领家丁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赶去襄阳求救。徐明扬已经成为守卫荆州的主心骨,城里的文官武将那肯放他离去,况且这些人还担心通判大人借着搬兵的由头堂而皇之逃出兵临城下的荆州。最后文官武将商议一番,依旧派遣了一个百总精选的骑兵护送徐明扬的夫人和十个家丁冒险前往襄阳搬兵,领头人当然是萧逢阳。荆州的官员不傻,都听已经听说了东平侯率领“红旗军”前往襄阳为襄王解围,也知道通判大人的爱女如今是东平侯的妾室。因此他们竭力留下徐明扬守城,放出徐夫人前往襄阳搬救兵。参与护送的十个家丁当然是跟随徐明扬的三十人中骑术最好的,他们中有三人就是“红旗军”退役骑兵。他们的作战技能由于伤情影响会下降不少,但是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不会受到影响,他们身边还有精挑细选的一个百总明军骑兵,应对流寇围追堵截完全不是问题。况且旗卫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人早就从抓捕的流寇口中问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流寇是被“红旗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浑浑噩噩跑到荆州城外。他们知道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其中的老贼占比都不足一成,这些人都被“红旗军”打怕了,根本没有勇气攻打荆州,遭遇超过百人的明军骑兵只会望风而逃,断然不会生出来拼命的架势。萧逢阳、吉大同几个掌握到了确切消息后开始为名义上的家主徐明扬谋划。徐明扬提出亲自带一些人前往襄阳搬兵,其实就是得到了萧逢阳的提醒。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宦海沉浮小十年,徐明扬早就修炼出来了。当然知道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能够突出他这个新官上任通判的能力和重要性,流寇被击溃后,朝廷论功行赏第一功臣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谁知荆州的文官武将不肯少了主心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徐明扬出流寇没想好是打还是逃,忽然间就不需要他们动脑筋了,“红旗军”再次集中使用的骑兵三千余仅仅一个冲锋就打得驻扎襄阳北的云里手、一翅飞部全员溃散。顿时就产生了骨牌效应,各怀鬼胎的流寇没有如何一路人马肯承担掩护任务都选择夺路而逃,简直就是一哄而散。第五百五十一章:杀奔荆州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等等实力强一些的大头领见大势已去即刻下达从襄阳城下撤退的命令。他们一个个更是逃跑高手,发现事不可为跑赢了八成同伴。这个结果在黄汉预料之中,采取集中兵力抱团攻击就是为了在接近贼兵之时不给流寇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进入攻击范围之时忽然加速当然会打得凝聚力全无的敌人狼奔豕突。接下来的追逐战更加简单,无非是抓俘虏、收集缴获,忙了整整两天才告一段落。襄王朱翊铭这几天如坐针毡,他多次登上襄阳城头窥视城外无边无际的流寇,谁知来解围的东平侯在旦夕之间就把流寇杀散了。城外兵荒马乱,襄阳城内的官吏不可能放流民入城,放客兵入城也需要商榷。“红旗军”需要管理截下的几大万流民、流寇战俘,黄汉根本没有跟襄阳文武提出进入城池修整的要求。襄王不便于出城,派遣世子陪同兵备道、知府、驻防参将等等文官武将来到“红旗军”大营邀请东平侯入城,并且高调表态襄王拿出钱粮犒赏三军,邀请东平侯前往王府赴宴。黄汉没有必要无端得罪皇室宗亲,率领一个把总女兵作为卫队,带上张凤仪、秦妡怡等等前往王府拜见襄王。在惊魂未定的襄王热情挽留下,红旗军驻扎襄阳十日,期间扫荡了周边八十里,确认流寇已经暂时不可能威胁到襄阳后才向辞别襄王往南追逐几股流寇而去。朱翊铭感激东平侯及时救援,又感佩“红旗军”纪律严明不骚扰地方,不仅仅相助粮食三千石还给皇帝送上了洋洋洒洒一千余言的奏疏为黄汉夸功。往东、往西都有流寇在劫掠,黄汉独选南下追击的目的就是杀奔荆州,他准备在江边吞下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堡垒,以点带面在湖广再次经营一块根据地。往南目的很明确,在已知集合起来的流寇又再次四散而逃的情况下,黄汉早已经用不着担心“红旗军”遭遇十几倍人数的流寇包围。他身边只留一个把总骑兵随中军主力行动,剩余九个把总骑兵分三路形成包围圈尽可能多的驱赶流寇往荆州进发。流寇要在人口密集的湖广发展壮大真是旦夕之间,驱赶的流寇只不过一两万人,他们一路抢劫一路逃窜接近荆州之时不知不觉人马再次浩浩荡荡过了十万。但是流寇人数虽然多,战斗力基本上没有,队伍里绝大多数是刚刚被裹挟没几天的湖广老百姓,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仅仅不会真心给流寇卖命,还随时可能反噬。荆州知府和驻守参将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这些流寇处于逃亡状态,那些贼骨头是由于害怕被“红魔”杀头不得已逃来荆州地界。官老爷们只瞧见了流寇人马无边无岸恐怕有十数万,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曾经组织过平顺县城保卫战的徐明扬挺身而出。他这个通判属于新官上任,只不过来到荆州两个月而已,这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原因很简单,徐明扬不是科举正途出生,这些进士出生的文官都鄙夷选贡生出生的官员,他们连举人选官的官员都鄙视。徐明扬根本不管那些文官的轻视,主动请缨加强城防、排查奸细,他还主动求见就藩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陈述厉害,请求支持。然而这位藩王早已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以权当做善事的态度给了徐明扬一千石粮食和两千两雪花银后打发了他,以后徐明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时以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个旗卫为首的三十因伤退役的老兵和徐明扬的几个参加过平顺防御战的家丁发挥出了大作用。三天时间荆州城里几百说不清来路的人被抓,十几个趁着人心慌乱之时打砸抢的青皮被当街斩杀,接下来草草甄别出来的二百多疑似流寇被拉到菜市口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脑袋。通判大人杀伐果断提振了荆州军民的信心,城里的士大夫见徐明扬杀人不眨眼也被震慑了,选择配合通判制定的守城方略。短短几天而已,主动挑起守城重担的徐明扬声名鹊起,在荆州城里的威望与日俱增。在知府、兵备道等等官员担心孤城难守的时候,徐明扬又主动表示亲自率领家丁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赶去襄阳求救。徐明扬已经成为守卫荆州的主心骨,城里的文官武将那肯放他离去,况且这些人还担心通判大人借着搬兵的由头堂而皇之逃出兵临城下的荆州。最后文官武将商议一番,依旧派遣了一个百总精选的骑兵护送徐明扬的夫人和十个家丁冒险前往襄阳搬兵,领头人当然是萧逢阳。荆州的官员不傻,都听已经听说了东平侯率领“红旗军”前往襄阳为襄王解围,也知道通判大人的爱女如今是东平侯的妾室。因此他们竭力留下徐明扬守城,放出徐夫人前往襄阳搬救兵。参与护送的十个家丁当然是跟随徐明扬的三十人中骑术最好的,他们中有三人就是“红旗军”退役骑兵。他们的作战技能由于伤情影响会下降不少,但是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不会受到影响,他们身边还有精挑细选的一个百总明军骑兵,应对流寇围追堵截完全不是问题。况且旗卫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人早就从抓捕的流寇口中问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流寇是被“红旗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浑浑噩噩跑到荆州城外。他们知道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其中的老贼占比都不足一成,这些人都被“红旗军”打怕了,根本没有勇气攻打荆州,遭遇超过百人的明军骑兵只会望风而逃,断然不会生出来拼命的架势。萧逢阳、吉大同几个掌握到了确切消息后开始为名义上的家主徐明扬谋划。徐明扬提出亲自带一些人前往襄阳搬兵,其实就是得到了萧逢阳的提醒。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宦海沉浮小十年,徐明扬早就修炼出来了。当然知道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能够突出他这个新官上任通判的能力和重要性,流寇被击溃后,朝廷论功行赏第一功臣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谁知荆州的文官武将不肯少了主心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徐明扬出流寇没想好是打还是逃,忽然间就不需要他们动脑筋了,“红旗军”再次集中使用的骑兵三千余仅仅一个冲锋就打得驻扎襄阳北的云里手、一翅飞部全员溃散。顿时就产生了骨牌效应,各怀鬼胎的流寇没有如何一路人马肯承担掩护任务都选择夺路而逃,简直就是一哄而散。第五百五十一章:杀奔荆州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等等实力强一些的大头领见大势已去即刻下达从襄阳城下撤退的命令。他们一个个更是逃跑高手,发现事不可为跑赢了八成同伴。这个结果在黄汉预料之中,采取集中兵力抱团攻击就是为了在接近贼兵之时不给流寇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进入攻击范围之时忽然加速当然会打得凝聚力全无的敌人狼奔豕突。接下来的追逐战更加简单,无非是抓俘虏、收集缴获,忙了整整两天才告一段落。襄王朱翊铭这几天如坐针毡,他多次登上襄阳城头窥视城外无边无际的流寇,谁知来解围的东平侯在旦夕之间就把流寇杀散了。城外兵荒马乱,襄阳城内的官吏不可能放流民入城,放客兵入城也需要商榷。“红旗军”需要管理截下的几大万流民、流寇战俘,黄汉根本没有跟襄阳文武提出进入城池修整的要求。襄王不便于出城,派遣世子陪同兵备道、知府、驻防参将等等文官武将来到“红旗军”大营邀请东平侯入城,并且高调表态襄王拿出钱粮犒赏三军,邀请东平侯前往王府赴宴。黄汉没有必要无端得罪皇室宗亲,率领一个把总女兵作为卫队,带上张凤仪、秦妡怡等等前往王府拜见襄王。在惊魂未定的襄王热情挽留下,红旗军驻扎襄阳十日,期间扫荡了周边八十里,确认流寇已经暂时不可能威胁到襄阳后才向辞别襄王往南追逐几股流寇而去。朱翊铭感激东平侯及时救援,又感佩“红旗军”纪律严明不骚扰地方,不仅仅相助粮食三千石还给皇帝送上了洋洋洒洒一千余言的奏疏为黄汉夸功。往东、往西都有流寇在劫掠,黄汉独选南下追击的目的就是杀奔荆州,他准备在江边吞下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堡垒,以点带面在湖广再次经营一块根据地。往南目的很明确,在已知集合起来的流寇又再次四散而逃的情况下,黄汉早已经用不着担心“红旗军”遭遇十几倍人数的流寇包围。他身边只留一个把总骑兵随中军主力行动,剩余九个把总骑兵分三路形成包围圈尽可能多的驱赶流寇往荆州进发。流寇要在人口密集的湖广发展壮大真是旦夕之间,驱赶的流寇只不过一两万人,他们一路抢劫一路逃窜接近荆州之时不知不觉人马再次浩浩荡荡过了十万。但是流寇人数虽然多,战斗力基本上没有,队伍里绝大多数是刚刚被裹挟没几天的湖广老百姓,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仅仅不会真心给流寇卖命,还随时可能反噬。荆州知府和驻守参将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这些流寇处于逃亡状态,那些贼骨头是由于害怕被“红魔”杀头不得已逃来荆州地界。官老爷们只瞧见了流寇人马无边无岸恐怕有十数万,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曾经组织过平顺县城保卫战的徐明扬挺身而出。他这个通判属于新官上任,只不过来到荆州两个月而已,这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原因很简单,徐明扬不是科举正途出生,这些进士出生的文官都鄙夷选贡生出生的官员,他们连举人选官的官员都鄙视。徐明扬根本不管那些文官的轻视,主动请缨加强城防、排查奸细,他还主动求见就藩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陈述厉害,请求支持。然而这位藩王早已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以权当做善事的态度给了徐明扬一千石粮食和两千两雪花银后打发了他,以后徐明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时以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个旗卫为首的三十因伤退役的老兵和徐明扬的几个参加过平顺防御战的家丁发挥出了大作用。三天时间荆州城里几百说不清来路的人被抓,十几个趁着人心慌乱之时打砸抢的青皮被当街斩杀,接下来草草甄别出来的二百多疑似流寇被拉到菜市口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脑袋。通判大人杀伐果断提振了荆州军民的信心,城里的士大夫见徐明扬杀人不眨眼也被震慑了,选择配合通判制定的守城方略。短短几天而已,主动挑起守城重担的徐明扬声名鹊起,在荆州城里的威望与日俱增。在知府、兵备道等等官员担心孤城难守的时候,徐明扬又主动表示亲自率领家丁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赶去襄阳求救。徐明扬已经成为守卫荆州的主心骨,城里的文官武将那肯放他离去,况且这些人还担心通判大人借着搬兵的由头堂而皇之逃出兵临城下的荆州。最后文官武将商议一番,依旧派遣了一个百总精选的骑兵护送徐明扬的夫人和十个家丁冒险前往襄阳搬兵,领头人当然是萧逢阳。荆州的官员不傻,都听已经听说了东平侯率领“红旗军”前往襄阳为襄王解围,也知道通判大人的爱女如今是东平侯的妾室。因此他们竭力留下徐明扬守城,放出徐夫人前往襄阳搬救兵。参与护送的十个家丁当然是跟随徐明扬的三十人中骑术最好的,他们中有三人就是“红旗军”退役骑兵。他们的作战技能由于伤情影响会下降不少,但是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不会受到影响,他们身边还有精挑细选的一个百总明军骑兵,应对流寇围追堵截完全不是问题。况且旗卫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人早就从抓捕的流寇口中问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流寇是被“红旗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浑浑噩噩跑到荆州城外。他们知道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其中的老贼占比都不足一成,这些人都被“红旗军”打怕了,根本没有勇气攻打荆州,遭遇超过百人的明军骑兵只会望风而逃,断然不会生出来拼命的架势。萧逢阳、吉大同几个掌握到了确切消息后开始为名义上的家主徐明扬谋划。徐明扬提出亲自带一些人前往襄阳搬兵,其实就是得到了萧逢阳的提醒。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宦海沉浮小十年,徐明扬早就修炼出来了。当然知道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能够突出他这个新官上任通判的能力和重要性,流寇被击溃后,朝廷论功行赏第一功臣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谁知荆州的文官武将不肯少了主心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徐明扬出流寇没想好是打还是逃,忽然间就不需要他们动脑筋了,“红旗军”再次集中使用的骑兵三千余仅仅一个冲锋就打得驻扎襄阳北的云里手、一翅飞部全员溃散。顿时就产生了骨牌效应,各怀鬼胎的流寇没有如何一路人马肯承担掩护任务都选择夺路而逃,简直就是一哄而散。第五百五十一章:杀奔荆州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等等实力强一些的大头领见大势已去即刻下达从襄阳城下撤退的命令。他们一个个更是逃跑高手,发现事不可为跑赢了八成同伴。这个结果在黄汉预料之中,采取集中兵力抱团攻击就是为了在接近贼兵之时不给流寇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进入攻击范围之时忽然加速当然会打得凝聚力全无的敌人狼奔豕突。接下来的追逐战更加简单,无非是抓俘虏、收集缴获,忙了整整两天才告一段落。襄王朱翊铭这几天如坐针毡,他多次登上襄阳城头窥视城外无边无际的流寇,谁知来解围的东平侯在旦夕之间就把流寇杀散了。城外兵荒马乱,襄阳城内的官吏不可能放流民入城,放客兵入城也需要商榷。“红旗军”需要管理截下的几大万流民、流寇战俘,黄汉根本没有跟襄阳文武提出进入城池修整的要求。襄王不便于出城,派遣世子陪同兵备道、知府、驻防参将等等文官武将来到“红旗军”大营邀请东平侯入城,并且高调表态襄王拿出钱粮犒赏三军,邀请东平侯前往王府赴宴。黄汉没有必要无端得罪皇室宗亲,率领一个把总女兵作为卫队,带上张凤仪、秦妡怡等等前往王府拜见襄王。在惊魂未定的襄王热情挽留下,红旗军驻扎襄阳十日,期间扫荡了周边八十里,确认流寇已经暂时不可能威胁到襄阳后才向辞别襄王往南追逐几股流寇而去。朱翊铭感激东平侯及时救援,又感佩“红旗军”纪律严明不骚扰地方,不仅仅相助粮食三千石还给皇帝送上了洋洋洒洒一千余言的奏疏为黄汉夸功。往东、往西都有流寇在劫掠,黄汉独选南下追击的目的就是杀奔荆州,他准备在江边吞下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堡垒,以点带面在湖广再次经营一块根据地。往南目的很明确,在已知集合起来的流寇又再次四散而逃的情况下,黄汉早已经用不着担心“红旗军”遭遇十几倍人数的流寇包围。他身边只留一个把总骑兵随中军主力行动,剩余九个把总骑兵分三路形成包围圈尽可能多的驱赶流寇往荆州进发。流寇要在人口密集的湖广发展壮大真是旦夕之间,驱赶的流寇只不过一两万人,他们一路抢劫一路逃窜接近荆州之时不知不觉人马再次浩浩荡荡过了十万。但是流寇人数虽然多,战斗力基本上没有,队伍里绝大多数是刚刚被裹挟没几天的湖广老百姓,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仅仅不会真心给流寇卖命,还随时可能反噬。荆州知府和驻守参将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这些流寇处于逃亡状态,那些贼骨头是由于害怕被“红魔”杀头不得已逃来荆州地界。官老爷们只瞧见了流寇人马无边无岸恐怕有十数万,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曾经组织过平顺县城保卫战的徐明扬挺身而出。他这个通判属于新官上任,只不过来到荆州两个月而已,这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原因很简单,徐明扬不是科举正途出生,这些进士出生的文官都鄙夷选贡生出生的官员,他们连举人选官的官员都鄙视。徐明扬根本不管那些文官的轻视,主动请缨加强城防、排查奸细,他还主动求见就藩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陈述厉害,请求支持。然而这位藩王早已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以权当做善事的态度给了徐明扬一千石粮食和两千两雪花银后打发了他,以后徐明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时以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个旗卫为首的三十因伤退役的老兵和徐明扬的几个参加过平顺防御战的家丁发挥出了大作用。三天时间荆州城里几百说不清来路的人被抓,十几个趁着人心慌乱之时打砸抢的青皮被当街斩杀,接下来草草甄别出来的二百多疑似流寇被拉到菜市口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脑袋。通判大人杀伐果断提振了荆州军民的信心,城里的士大夫见徐明扬杀人不眨眼也被震慑了,选择配合通判制定的守城方略。短短几天而已,主动挑起守城重担的徐明扬声名鹊起,在荆州城里的威望与日俱增。在知府、兵备道等等官员担心孤城难守的时候,徐明扬又主动表示亲自率领家丁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赶去襄阳求救。徐明扬已经成为守卫荆州的主心骨,城里的文官武将那肯放他离去,况且这些人还担心通判大人借着搬兵的由头堂而皇之逃出兵临城下的荆州。最后文官武将商议一番,依旧派遣了一个百总精选的骑兵护送徐明扬的夫人和十个家丁冒险前往襄阳搬兵,领头人当然是萧逢阳。荆州的官员不傻,都听已经听说了东平侯率领“红旗军”前往襄阳为襄王解围,也知道通判大人的爱女如今是东平侯的妾室。因此他们竭力留下徐明扬守城,放出徐夫人前往襄阳搬救兵。参与护送的十个家丁当然是跟随徐明扬的三十人中骑术最好的,他们中有三人就是“红旗军”退役骑兵。他们的作战技能由于伤情影响会下降不少,但是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不会受到影响,他们身边还有精挑细选的一个百总明军骑兵,应对流寇围追堵截完全不是问题。况且旗卫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人早就从抓捕的流寇口中问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流寇是被“红旗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浑浑噩噩跑到荆州城外。他们知道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其中的老贼占比都不足一成,这些人都被“红旗军”打怕了,根本没有勇气攻打荆州,遭遇超过百人的明军骑兵只会望风而逃,断然不会生出来拼命的架势。萧逢阳、吉大同几个掌握到了确切消息后开始为名义上的家主徐明扬谋划。徐明扬提出亲自带一些人前往襄阳搬兵,其实就是得到了萧逢阳的提醒。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宦海沉浮小十年,徐明扬早就修炼出来了。当然知道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能够突出他这个新官上任通判的能力和重要性,流寇被击溃后,朝廷论功行赏第一功臣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谁知荆州的文官武将不肯少了主心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徐明扬出流寇没想好是打还是逃,忽然间就不需要他们动脑筋了,“红旗军”再次集中使用的骑兵三千余仅仅一个冲锋就打得驻扎襄阳北的云里手、一翅飞部全员溃散。顿时就产生了骨牌效应,各怀鬼胎的流寇没有如何一路人马肯承担掩护任务都选择夺路而逃,简直就是一哄而散。第五百五十一章:杀奔荆州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等等实力强一些的大头领见大势已去即刻下达从襄阳城下撤退的命令。他们一个个更是逃跑高手,发现事不可为跑赢了八成同伴。这个结果在黄汉预料之中,采取集中兵力抱团攻击就是为了在接近贼兵之时不给流寇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进入攻击范围之时忽然加速当然会打得凝聚力全无的敌人狼奔豕突。接下来的追逐战更加简单,无非是抓俘虏、收集缴获,忙了整整两天才告一段落。襄王朱翊铭这几天如坐针毡,他多次登上襄阳城头窥视城外无边无际的流寇,谁知来解围的东平侯在旦夕之间就把流寇杀散了。城外兵荒马乱,襄阳城内的官吏不可能放流民入城,放客兵入城也需要商榷。“红旗军”需要管理截下的几大万流民、流寇战俘,黄汉根本没有跟襄阳文武提出进入城池修整的要求。襄王不便于出城,派遣世子陪同兵备道、知府、驻防参将等等文官武将来到“红旗军”大营邀请东平侯入城,并且高调表态襄王拿出钱粮犒赏三军,邀请东平侯前往王府赴宴。黄汉没有必要无端得罪皇室宗亲,率领一个把总女兵作为卫队,带上张凤仪、秦妡怡等等前往王府拜见襄王。在惊魂未定的襄王热情挽留下,红旗军驻扎襄阳十日,期间扫荡了周边八十里,确认流寇已经暂时不可能威胁到襄阳后才向辞别襄王往南追逐几股流寇而去。朱翊铭感激东平侯及时救援,又感佩“红旗军”纪律严明不骚扰地方,不仅仅相助粮食三千石还给皇帝送上了洋洋洒洒一千余言的奏疏为黄汉夸功。往东、往西都有流寇在劫掠,黄汉独选南下追击的目的就是杀奔荆州,他准备在江边吞下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堡垒,以点带面在湖广再次经营一块根据地。往南目的很明确,在已知集合起来的流寇又再次四散而逃的情况下,黄汉早已经用不着担心“红旗军”遭遇十几倍人数的流寇包围。他身边只留一个把总骑兵随中军主力行动,剩余九个把总骑兵分三路形成包围圈尽可能多的驱赶流寇往荆州进发。流寇要在人口密集的湖广发展壮大真是旦夕之间,驱赶的流寇只不过一两万人,他们一路抢劫一路逃窜接近荆州之时不知不觉人马再次浩浩荡荡过了十万。但是流寇人数虽然多,战斗力基本上没有,队伍里绝大多数是刚刚被裹挟没几天的湖广老百姓,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仅仅不会真心给流寇卖命,还随时可能反噬。荆州知府和驻守参将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这些流寇处于逃亡状态,那些贼骨头是由于害怕被“红魔”杀头不得已逃来荆州地界。官老爷们只瞧见了流寇人马无边无岸恐怕有十数万,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曾经组织过平顺县城保卫战的徐明扬挺身而出。他这个通判属于新官上任,只不过来到荆州两个月而已,这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原因很简单,徐明扬不是科举正途出生,这些进士出生的文官都鄙夷选贡生出生的官员,他们连举人选官的官员都鄙视。徐明扬根本不管那些文官的轻视,主动请缨加强城防、排查奸细,他还主动求见就藩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陈述厉害,请求支持。然而这位藩王早已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以权当做善事的态度给了徐明扬一千石粮食和两千两雪花银后打发了他,以后徐明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时以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个旗卫为首的三十因伤退役的老兵和徐明扬的几个参加过平顺防御战的家丁发挥出了大作用。三天时间荆州城里几百说不清来路的人被抓,十几个趁着人心慌乱之时打砸抢的青皮被当街斩杀,接下来草草甄别出来的二百多疑似流寇被拉到菜市口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脑袋。通判大人杀伐果断提振了荆州军民的信心,城里的士大夫见徐明扬杀人不眨眼也被震慑了,选择配合通判制定的守城方略。短短几天而已,主动挑起守城重担的徐明扬声名鹊起,在荆州城里的威望与日俱增。在知府、兵备道等等官员担心孤城难守的时候,徐明扬又主动表示亲自率领家丁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赶去襄阳求救。徐明扬已经成为守卫荆州的主心骨,城里的文官武将那肯放他离去,况且这些人还担心通判大人借着搬兵的由头堂而皇之逃出兵临城下的荆州。最后文官武将商议一番,依旧派遣了一个百总精选的骑兵护送徐明扬的夫人和十个家丁冒险前往襄阳搬兵,领头人当然是萧逢阳。荆州的官员不傻,都听已经听说了东平侯率领“红旗军”前往襄阳为襄王解围,也知道通判大人的爱女如今是东平侯的妾室。因此他们竭力留下徐明扬守城,放出徐夫人前往襄阳搬救兵。参与护送的十个家丁当然是跟随徐明扬的三十人中骑术最好的,他们中有三人就是“红旗军”退役骑兵。他们的作战技能由于伤情影响会下降不少,但是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不会受到影响,他们身边还有精挑细选的一个百总明军骑兵,应对流寇围追堵截完全不是问题。况且旗卫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人早就从抓捕的流寇口中问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流寇是被“红旗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浑浑噩噩跑到荆州城外。他们知道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其中的老贼占比都不足一成,这些人都被“红旗军”打怕了,根本没有勇气攻打荆州,遭遇超过百人的明军骑兵只会望风而逃,断然不会生出来拼命的架势。萧逢阳、吉大同几个掌握到了确切消息后开始为名义上的家主徐明扬谋划。徐明扬提出亲自带一些人前往襄阳搬兵,其实就是得到了萧逢阳的提醒。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宦海沉浮小十年,徐明扬早就修炼出来了。当然知道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能够突出他这个新官上任通判的能力和重要性,流寇被击溃后,朝廷论功行赏第一功臣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谁知荆州的文官武将不肯少了主心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徐明扬出流寇没想好是打还是逃,忽然间就不需要他们动脑筋了,“红旗军”再次集中使用的骑兵三千余仅仅一个冲锋就打得驻扎襄阳北的云里手、一翅飞部全员溃散。顿时就产生了骨牌效应,各怀鬼胎的流寇没有如何一路人马肯承担掩护任务都选择夺路而逃,简直就是一哄而散。第五百五十一章:杀奔荆州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等等实力强一些的大头领见大势已去即刻下达从襄阳城下撤退的命令。他们一个个更是逃跑高手,发现事不可为跑赢了八成同伴。这个结果在黄汉预料之中,采取集中兵力抱团攻击就是为了在接近贼兵之时不给流寇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进入攻击范围之时忽然加速当然会打得凝聚力全无的敌人狼奔豕突。接下来的追逐战更加简单,无非是抓俘虏、收集缴获,忙了整整两天才告一段落。襄王朱翊铭这几天如坐针毡,他多次登上襄阳城头窥视城外无边无际的流寇,谁知来解围的东平侯在旦夕之间就把流寇杀散了。城外兵荒马乱,襄阳城内的官吏不可能放流民入城,放客兵入城也需要商榷。“红旗军”需要管理截下的几大万流民、流寇战俘,黄汉根本没有跟襄阳文武提出进入城池修整的要求。襄王不便于出城,派遣世子陪同兵备道、知府、驻防参将等等文官武将来到“红旗军”大营邀请东平侯入城,并且高调表态襄王拿出钱粮犒赏三军,邀请东平侯前往王府赴宴。黄汉没有必要无端得罪皇室宗亲,率领一个把总女兵作为卫队,带上张凤仪、秦妡怡等等前往王府拜见襄王。在惊魂未定的襄王热情挽留下,红旗军驻扎襄阳十日,期间扫荡了周边八十里,确认流寇已经暂时不可能威胁到襄阳后才向辞别襄王往南追逐几股流寇而去。朱翊铭感激东平侯及时救援,又感佩“红旗军”纪律严明不骚扰地方,不仅仅相助粮食三千石还给皇帝送上了洋洋洒洒一千余言的奏疏为黄汉夸功。往东、往西都有流寇在劫掠,黄汉独选南下追击的目的就是杀奔荆州,他准备在江边吞下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堡垒,以点带面在湖广再次经营一块根据地。往南目的很明确,在已知集合起来的流寇又再次四散而逃的情况下,黄汉早已经用不着担心“红旗军”遭遇十几倍人数的流寇包围。他身边只留一个把总骑兵随中军主力行动,剩余九个把总骑兵分三路形成包围圈尽可能多的驱赶流寇往荆州进发。流寇要在人口密集的湖广发展壮大真是旦夕之间,驱赶的流寇只不过一两万人,他们一路抢劫一路逃窜接近荆州之时不知不觉人马再次浩浩荡荡过了十万。但是流寇人数虽然多,战斗力基本上没有,队伍里绝大多数是刚刚被裹挟没几天的湖广老百姓,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仅仅不会真心给流寇卖命,还随时可能反噬。荆州知府和驻守参将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这些流寇处于逃亡状态,那些贼骨头是由于害怕被“红魔”杀头不得已逃来荆州地界。官老爷们只瞧见了流寇人马无边无岸恐怕有十数万,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曾经组织过平顺县城保卫战的徐明扬挺身而出。他这个通判属于新官上任,只不过来到荆州两个月而已,这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原因很简单,徐明扬不是科举正途出生,这些进士出生的文官都鄙夷选贡生出生的官员,他们连举人选官的官员都鄙视。徐明扬根本不管那些文官的轻视,主动请缨加强城防、排查奸细,他还主动求见就藩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陈述厉害,请求支持。然而这位藩王早已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以权当做善事的态度给了徐明扬一千石粮食和两千两雪花银后打发了他,以后徐明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时以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个旗卫为首的三十因伤退役的老兵和徐明扬的几个参加过平顺防御战的家丁发挥出了大作用。三天时间荆州城里几百说不清来路的人被抓,十几个趁着人心慌乱之时打砸抢的青皮被当街斩杀,接下来草草甄别出来的二百多疑似流寇被拉到菜市口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脑袋。通判大人杀伐果断提振了荆州军民的信心,城里的士大夫见徐明扬杀人不眨眼也被震慑了,选择配合通判制定的守城方略。短短几天而已,主动挑起守城重担的徐明扬声名鹊起,在荆州城里的威望与日俱增。在知府、兵备道等等官员担心孤城难守的时候,徐明扬又主动表示亲自率领家丁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赶去襄阳求救。徐明扬已经成为守卫荆州的主心骨,城里的文官武将那肯放他离去,况且这些人还担心通判大人借着搬兵的由头堂而皇之逃出兵临城下的荆州。最后文官武将商议一番,依旧派遣了一个百总精选的骑兵护送徐明扬的夫人和十个家丁冒险前往襄阳搬兵,领头人当然是萧逢阳。荆州的官员不傻,都听已经听说了东平侯率领“红旗军”前往襄阳为襄王解围,也知道通判大人的爱女如今是东平侯的妾室。因此他们竭力留下徐明扬守城,放出徐夫人前往襄阳搬救兵。参与护送的十个家丁当然是跟随徐明扬的三十人中骑术最好的,他们中有三人就是“红旗军”退役骑兵。他们的作战技能由于伤情影响会下降不少,但是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不会受到影响,他们身边还有精挑细选的一个百总明军骑兵,应对流寇围追堵截完全不是问题。况且旗卫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人早就从抓捕的流寇口中问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流寇是被“红旗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浑浑噩噩跑到荆州城外。他们知道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其中的老贼占比都不足一成,这些人都被“红旗军”打怕了,根本没有勇气攻打荆州,遭遇超过百人的明军骑兵只会望风而逃,断然不会生出来拼命的架势。萧逢阳、吉大同几个掌握到了确切消息后开始为名义上的家主徐明扬谋划。徐明扬提出亲自带一些人前往襄阳搬兵,其实就是得到了萧逢阳的提醒。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宦海沉浮小十年,徐明扬早就修炼出来了。当然知道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能够突出他这个新官上任通判的能力和重要性,流寇被击溃后,朝廷论功行赏第一功臣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谁知荆州的文官武将不肯少了主心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徐明扬出流寇没想好是打还是逃,忽然间就不需要他们动脑筋了,“红旗军”再次集中使用的骑兵三千余仅仅一个冲锋就打得驻扎襄阳北的云里手、一翅飞部全员溃散。顿时就产生了骨牌效应,各怀鬼胎的流寇没有如何一路人马肯承担掩护任务都选择夺路而逃,简直就是一哄而散。第五百五十一章:杀奔荆州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等等实力强一些的大头领见大势已去即刻下达从襄阳城下撤退的命令。他们一个个更是逃跑高手,发现事不可为跑赢了八成同伴。这个结果在黄汉预料之中,采取集中兵力抱团攻击就是为了在接近贼兵之时不给流寇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进入攻击范围之时忽然加速当然会打得凝聚力全无的敌人狼奔豕突。接下来的追逐战更加简单,无非是抓俘虏、收集缴获,忙了整整两天才告一段落。襄王朱翊铭这几天如坐针毡,他多次登上襄阳城头窥视城外无边无际的流寇,谁知来解围的东平侯在旦夕之间就把流寇杀散了。城外兵荒马乱,襄阳城内的官吏不可能放流民入城,放客兵入城也需要商榷。“红旗军”需要管理截下的几大万流民、流寇战俘,黄汉根本没有跟襄阳文武提出进入城池修整的要求。襄王不便于出城,派遣世子陪同兵备道、知府、驻防参将等等文官武将来到“红旗军”大营邀请东平侯入城,并且高调表态襄王拿出钱粮犒赏三军,邀请东平侯前往王府赴宴。黄汉没有必要无端得罪皇室宗亲,率领一个把总女兵作为卫队,带上张凤仪、秦妡怡等等前往王府拜见襄王。在惊魂未定的襄王热情挽留下,红旗军驻扎襄阳十日,期间扫荡了周边八十里,确认流寇已经暂时不可能威胁到襄阳后才向辞别襄王往南追逐几股流寇而去。朱翊铭感激东平侯及时救援,又感佩“红旗军”纪律严明不骚扰地方,不仅仅相助粮食三千石还给皇帝送上了洋洋洒洒一千余言的奏疏为黄汉夸功。往东、往西都有流寇在劫掠,黄汉独选南下追击的目的就是杀奔荆州,他准备在江边吞下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堡垒,以点带面在湖广再次经营一块根据地。往南目的很明确,在已知集合起来的流寇又再次四散而逃的情况下,黄汉早已经用不着担心“红旗军”遭遇十几倍人数的流寇包围。他身边只留一个把总骑兵随中军主力行动,剩余九个把总骑兵分三路形成包围圈尽可能多的驱赶流寇往荆州进发。流寇要在人口密集的湖广发展壮大真是旦夕之间,驱赶的流寇只不过一两万人,他们一路抢劫一路逃窜接近荆州之时不知不觉人马再次浩浩荡荡过了十万。但是流寇人数虽然多,战斗力基本上没有,队伍里绝大多数是刚刚被裹挟没几天的湖广老百姓,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仅仅不会真心给流寇卖命,还随时可能反噬。荆州知府和驻守参将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这些流寇处于逃亡状态,那些贼骨头是由于害怕被“红魔”杀头不得已逃来荆州地界。官老爷们只瞧见了流寇人马无边无岸恐怕有十数万,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曾经组织过平顺县城保卫战的徐明扬挺身而出。他这个通判属于新官上任,只不过来到荆州两个月而已,这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原因很简单,徐明扬不是科举正途出生,这些进士出生的文官都鄙夷选贡生出生的官员,他们连举人选官的官员都鄙视。徐明扬根本不管那些文官的轻视,主动请缨加强城防、排查奸细,他还主动求见就藩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陈述厉害,请求支持。然而这位藩王早已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以权当做善事的态度给了徐明扬一千石粮食和两千两雪花银后打发了他,以后徐明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时以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个旗卫为首的三十因伤退役的老兵和徐明扬的几个参加过平顺防御战的家丁发挥出了大作用。三天时间荆州城里几百说不清来路的人被抓,十几个趁着人心慌乱之时打砸抢的青皮被当街斩杀,接下来草草甄别出来的二百多疑似流寇被拉到菜市口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脑袋。通判大人杀伐果断提振了荆州军民的信心,城里的士大夫见徐明扬杀人不眨眼也被震慑了,选择配合通判制定的守城方略。短短几天而已,主动挑起守城重担的徐明扬声名鹊起,在荆州城里的威望与日俱增。在知府、兵备道等等官员担心孤城难守的时候,徐明扬又主动表示亲自率领家丁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赶去襄阳求救。徐明扬已经成为守卫荆州的主心骨,城里的文官武将那肯放他离去,况且这些人还担心通判大人借着搬兵的由头堂而皇之逃出兵临城下的荆州。最后文官武将商议一番,依旧派遣了一个百总精选的骑兵护送徐明扬的夫人和十个家丁冒险前往襄阳搬兵,领头人当然是萧逢阳。荆州的官员不傻,都听已经听说了东平侯率领“红旗军”前往襄阳为襄王解围,也知道通判大人的爱女如今是东平侯的妾室。因此他们竭力留下徐明扬守城,放出徐夫人前往襄阳搬救兵。参与护送的十个家丁当然是跟随徐明扬的三十人中骑术最好的,他们中有三人就是“红旗军”退役骑兵。他们的作战技能由于伤情影响会下降不少,但是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不会受到影响,他们身边还有精挑细选的一个百总明军骑兵,应对流寇围追堵截完全不是问题。况且旗卫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人早就从抓捕的流寇口中问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流寇是被“红旗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浑浑噩噩跑到荆州城外。他们知道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其中的老贼占比都不足一成,这些人都被“红旗军”打怕了,根本没有勇气攻打荆州,遭遇超过百人的明军骑兵只会望风而逃,断然不会生出来拼命的架势。萧逢阳、吉大同几个掌握到了确切消息后开始为名义上的家主徐明扬谋划。徐明扬提出亲自带一些人前往襄阳搬兵,其实就是得到了萧逢阳的提醒。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宦海沉浮小十年,徐明扬早就修炼出来了。当然知道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能够突出他这个新官上任通判的能力和重要性,流寇被击溃后,朝廷论功行赏第一功臣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谁知荆州的文官武将不肯少了主心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徐明扬出流寇没想好是打还是逃,忽然间就不需要他们动脑筋了,“红旗军”再次集中使用的骑兵三千余仅仅一个冲锋就打得驻扎襄阳北的云里手、一翅飞部全员溃散。顿时就产生了骨牌效应,各怀鬼胎的流寇没有如何一路人马肯承担掩护任务都选择夺路而逃,简直就是一哄而散。第五百五十一章:杀奔荆州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等等实力强一些的大头领见大势已去即刻下达从襄阳城下撤退的命令。他们一个个更是逃跑高手,发现事不可为跑赢了八成同伴。这个结果在黄汉预料之中,采取集中兵力抱团攻击就是为了在接近贼兵之时不给流寇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进入攻击范围之时忽然加速当然会打得凝聚力全无的敌人狼奔豕突。接下来的追逐战更加简单,无非是抓俘虏、收集缴获,忙了整整两天才告一段落。襄王朱翊铭这几天如坐针毡,他多次登上襄阳城头窥视城外无边无际的流寇,谁知来解围的东平侯在旦夕之间就把流寇杀散了。城外兵荒马乱,襄阳城内的官吏不可能放流民入城,放客兵入城也需要商榷。“红旗军”需要管理截下的几大万流民、流寇战俘,黄汉根本没有跟襄阳文武提出进入城池修整的要求。襄王不便于出城,派遣世子陪同兵备道、知府、驻防参将等等文官武将来到“红旗军”大营邀请东平侯入城,并且高调表态襄王拿出钱粮犒赏三军,邀请东平侯前往王府赴宴。黄汉没有必要无端得罪皇室宗亲,率领一个把总女兵作为卫队,带上张凤仪、秦妡怡等等前往王府拜见襄王。在惊魂未定的襄王热情挽留下,红旗军驻扎襄阳十日,期间扫荡了周边八十里,确认流寇已经暂时不可能威胁到襄阳后才向辞别襄王往南追逐几股流寇而去。朱翊铭感激东平侯及时救援,又感佩“红旗军”纪律严明不骚扰地方,不仅仅相助粮食三千石还给皇帝送上了洋洋洒洒一千余言的奏疏为黄汉夸功。往东、往西都有流寇在劫掠,黄汉独选南下追击的目的就是杀奔荆州,他准备在江边吞下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堡垒,以点带面在湖广再次经营一块根据地。往南目的很明确,在已知集合起来的流寇又再次四散而逃的情况下,黄汉早已经用不着担心“红旗军”遭遇十几倍人数的流寇包围。他身边只留一个把总骑兵随中军主力行动,剩余九个把总骑兵分三路形成包围圈尽可能多的驱赶流寇往荆州进发。流寇要在人口密集的湖广发展壮大真是旦夕之间,驱赶的流寇只不过一两万人,他们一路抢劫一路逃窜接近荆州之时不知不觉人马再次浩浩荡荡过了十万。但是流寇人数虽然多,战斗力基本上没有,队伍里绝大多数是刚刚被裹挟没几天的湖广老百姓,这些人中大多数不仅仅不会真心给流寇卖命,还随时可能反噬。荆州知府和驻守参将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这些流寇处于逃亡状态,那些贼骨头是由于害怕被“红魔”杀头不得已逃来荆州地界。官老爷们只瞧见了流寇人马无边无岸恐怕有十数万,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曾经组织过平顺县城保卫战的徐明扬挺身而出。他这个通判属于新官上任,只不过来到荆州两个月而已,这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原因很简单,徐明扬不是科举正途出生,这些进士出生的文官都鄙夷选贡生出生的官员,他们连举人选官的官员都鄙视。徐明扬根本不管那些文官的轻视,主动请缨加强城防、排查奸细,他还主动求见就藩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陈述厉害,请求支持。然而这位藩王早已皈依释教,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以权当做善事的态度给了徐明扬一千石粮食和两千两雪花银后打发了他,以后徐明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时以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个旗卫为首的三十因伤退役的老兵和徐明扬的几个参加过平顺防御战的家丁发挥出了大作用。三天时间荆州城里几百说不清来路的人被抓,十几个趁着人心慌乱之时打砸抢的青皮被当街斩杀,接下来草草甄别出来的二百多疑似流寇被拉到菜市口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脑袋。通判大人杀伐果断提振了荆州军民的信心,城里的士大夫见徐明扬杀人不眨眼也被震慑了,选择配合通判制定的守城方略。短短几天而已,主动挑起守城重担的徐明扬声名鹊起,在荆州城里的威望与日俱增。在知府、兵备道等等官员担心孤城难守的时候,徐明扬又主动表示亲自率领家丁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赶去襄阳求救。徐明扬已经成为守卫荆州的主心骨,城里的文官武将那肯放他离去,况且这些人还担心通判大人借着搬兵的由头堂而皇之逃出兵临城下的荆州。最后文官武将商议一番,依旧派遣了一个百总精选的骑兵护送徐明扬的夫人和十个家丁冒险前往襄阳搬兵,领头人当然是萧逢阳。荆州的官员不傻,都听已经听说了东平侯率领“红旗军”前往襄阳为襄王解围,也知道通判大人的爱女如今是东平侯的妾室。因此他们竭力留下徐明扬守城,放出徐夫人前往襄阳搬救兵。参与护送的十个家丁当然是跟随徐明扬的三十人中骑术最好的,他们中有三人就是“红旗军”退役骑兵。他们的作战技能由于伤情影响会下降不少,但是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不会受到影响,他们身边还有精挑细选的一个百总明军骑兵,应对流寇围追堵截完全不是问题。况且旗卫萧逢阳、吉大同、史文龙三人早就从抓捕的流寇口中问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流寇是被“红旗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浑浑噩噩跑到荆州城外。他们知道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其中的老贼占比都不足一成,这些人都被“红旗军”打怕了,根本没有勇气攻打荆州,遭遇超过百人的明军骑兵只会望风而逃,断然不会生出来拼命的架势。萧逢阳、吉大同几个掌握到了确切消息后开始为名义上的家主徐明扬谋划。徐明扬提出亲自带一些人前往襄阳搬兵,其实就是得到了萧逢阳的提醒。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宦海沉浮小十年,徐明扬早就修炼出来了。当然知道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能够突出他这个新官上任通判的能力和重要性,流寇被击溃后,朝廷论功行赏第一功臣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谁知荆州的文官武将不肯少了主心骨,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徐明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