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后金军敢贸然进入险地,估摸着在米尼枪和自生短铳袭击下,层层叠叠的战马和建奴、鞑子的尸体会堵塞那崎岖山道。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本来情绪就不高,如今简直糟透了。原本他们是磨洋工一天只肯行军二百里,花了两天时间才出关,可是又过了三天,情况开始复杂,前出的探马经常失联,路上烈火熊熊烟雾弥漫。这种突发情况直接导致俩兄弟紧赶慢赶累得够呛堪堪能够一天跑二百里,仅仅完成了八哥规定的最低行军标准而已。黄汉带着主力已经往南后两天,多尔衮和多铎才率领人马赶到被烧成一片焦土的三座山营地。三千余无头尸体已经有一小半被闻到血性味从山里蹿出来的豺狼虎豹野狗啃得支离破碎,现在又被烧得焦臭无比,现场满是绿头苍蝇在嗡嗡乱飞。虽然多尔衮、多铎率领的一万几千人马以一天二百里的匀速行军,但是跟他们奔袭林丹汗时截然不同。因为那时没有明军刻意纵火,没人往水井、河流里扔无头尸体,草原上又是莺飞草长的春天。什么叫做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吃灰,这一万几千后金军上演了现实版,如今一个个灰头土脸,有些人甚至于被燎了头发和眉毛。一路风尘仆仆累死累活也就罢了,关键是要喝口水都千难万难,都得专门派人上山找山泉。多铎没有受过如此委屈,又看到了被明军屠杀的现场惨不忍睹,咬牙切齿骂道:“黄汉狗贼欺人太甚,老子一定要追上他碎尸万段。”多尔衮没有愤怒,他心如止水,见多铎还要追击未置可否。他派出一队信使吩咐道:“你们火速赶往中军请示大汗,明军已经偏离我军退兵路线往南而去,那里山高林密路途坎坷,不利于骑兵奔驰,我部是否继续追击请大汗指示。”多铎看着绝尘而且的信使疑惑道:“信使一去一回恐怕两三天时间就没有了,十四哥其实根本不想去追击黄汉对不对”多尔衮有信心追得上明军骑兵,但是他没有必胜的信心。他甚至于还认为真的接近黄汉的人马之时,保不准对方又会使出什么阴招对付自己的追兵,万一中了埋伏说不定兄弟俩就再也回不去了。他的正白旗和多铎的镶白旗原本是老奴时代的两黄旗,人马多装备好是八旗中的精锐,后来八哥当上了大汗,易帜后的两百旗屡屡被几个哥哥算计。那时少不经事的多尔衮不晓得保存实力,总是率领麾下冲锋破阵不计较损失,不满十六岁就因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有大功获得了墨尔根代青的称号。这不是多尔衮勇敢善战的结果,而是那些老奴留下的精锐折损了一千余用鲜血成就了他。时过境迁,已经二十二岁的多尔衮不再是懵懂少年,沉稳了许多,知道了虚名如浮云,实力才能够压倒一切,再也不肯率领麾下做八哥的急先锋。还好他识时务,要是真的不管不顾往山路而来,恐怕要有千儿八百麾下死得不明不白,如果被打了还不识相不肯知难而退,选择继续往山里追,最后真的有可能跑不出去。多尔衮遥看莽莽群山,道:“十五弟,你太年轻许多事情看不明白,可知八哥为何会派遣咱们率领本部人马和蒙古左右翼追击黄汉”多铎道:“十四哥,我不傻,明白着呢,那是因为黄汉的人马难打,用咱们的人打前锋去拼命,然后两黄旗来摘桃子罢了。”多尔衮白了一眼道:“那你为何还叫嚣着往南追击”第五百九十一章:义州燃起战火多铎眨巴眨巴眼睛,狡黠道:“我只不过是故意做样子而已,我知道万一真追上了跟黄汉的人马打了起来,咱们两百旗的实力以后恐怕连镶蓝旗都比不上。”多尔衮转头看看那些正在奋力挖坑准备就地掩埋尸体的八旗子弟,悠悠道:“还记得母亲被逼殉葬之时瞧我俩的眼神吗那些哥哥有时候比豺狼还要狠毒啊”多铎毕竟年幼,今年才二十岁,被多尔衮勾起过往伤心事,沉默了,他扭头遥望群山,不愿意让人看到他已经泪眼模糊。多尔衮继续道:“如果我们两兄弟在追击黄汉之时跟明军同归于尽,恐怕不知道多少人会在梦里笑醒。”多铎昂然道:“想要我们死没那么容易,十四哥,我以后会更加小心。”多尔衮咬牙切齿道:“我俩一定要活着,阿敏和莽古尔泰当年参与逼死母亲,如今都遭报应了,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参与的人都不得善终。”很明显十四哥言下之意要报复八哥,多铎没有搭腔选择了默认。由于追击的多尔衮、多铎消极怠战,他们驻扎在明军往南而去的路口,刻意派遣信使联络,等待红歹是下一步命令。见到多尔衮派来的信使,心思缜密的红歹是何尝不知多尔衮的态度,他知道指望两百旗追杀明军没戏了,干脆大大方方命令多尔衮缓缓东归。豪格见父亲打发走了信使,看看左右都是心腹,道:“汗阿玛,十四叔和十五叔这是故意影响追击速度,当时就不该派遣他俩去。如果采取分别抽调八旗两千人马集中起一万六千大军,由葛布什贤超哈营督军疾驰,应该能够追上。”豪格的见解独到,红歹是认为什么都比不上后继有人强,心里高兴,冲淡了许多因为多尔衮、多铎阳奉阴违带来的不快。他道:“朕何尝不知如此安排成功追上黄汉的可能性更加大,但是不能光想着应对外敌,寻找机会削弱有异心的两白旗更加重要。”“十四叔奸滑得很,他近几年从来不肯率领正白旗打恶仗,十五叔一直以十四叔马首是瞻,飞扬跋扈而且口无遮拦,屡屡对阿玛不敬,儿臣如若不是为了顾全大局,真的想袭杀他们。”“想不到死了嚣张的阿敏和无法无天的莽古尔泰,这俩兄弟还不知收敛,再如此下去,朕一定不会姑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明争暗斗,老奴生了几十个儿女,活到成年的有十六个儿子,一大半都是从小就参与杀人放火,绝大多数残忍好杀的歹徒。红歹是这个老八能够坐上汗位,为何老二代善不可以多尔衮难道不行吗多铎也可以啊理论上十六个儿子都可以成为大汗。奴酋必须对付这些无法无天的兄弟,手段同样毒辣。也是因为这个情况,红歹是才重用汉奸,花心思搞出乌真超哈和天佑军。在处理八旗事务上,红歹是区别对待。奴酋刻意分化拉拢两红旗和两蓝旗,故意让年长的阿济格失去旗主的权力,让阿济格和同胞兄弟反目成仇。然后又偏袒阿济格,支持他从多尔衮、多铎这两位旗主手里分更多的牛录,这一招玩得高明,阿济格如今唯命是从,在朝鲜干得风生水起。红歹是一直想寻找多尔衮的过失干脆把他圈禁起来,可是多尔衮处处小心,一时间拿不住把柄。这一次虽然明眼人能够看出两白旗在追击明军之时消极,可是他们没有违背军令,倒也拿他们没辙。黄汉南归人马由于携带了诸多物资和人口速度缓慢,在翻山越岭之时不断有前几天解救的汉民也牵着大牲口扛着物资和粮食来到前往古北口的路上,大军走了三四天,人数居然倍增。为了带上更多汉民,戈大本和顾吉祥干脆带上“戈二本”、“戈六本”这两条军犬搜索指引汉民跟南归大军汇合,效果不错找到了不少汉民。老百姓参与行军,又是走山道,达不到每天走五十里的速度,现在保持四十里一天都狠勉强。还好断后的人马暂时没有传来后金军已经往南追击的消息,否则老百姓跑三五天也经不起骑兵放开马速追击一天。杨大年布置了多出暗哨监控后金军,他和憨子等等将领还在想好事,看看能不能在干掉千儿八百追兵。谁知眼看着两百旗进入三座山营地后就不走了,他们在清理屠杀现场掩埋后金军尸体。杨大年和憨子等等不死心,也是为了给汉民争取更多撤退时间,他们还在三座山南不远处的山包后餐风露宿。等了一天,发现追兵就地扎营不再跟着往南,貌似打算不追了。他们又耐心观察三天,直到亲眼瞧见一直跟在明军身后的这一万几千人马往东而去。小心谨慎的杨大年这才派人回来禀告家主,跟得最紧的后金军应该是走上了回辽东的路,现在没有追兵,他们还会再观察两天,然后缓缓南归跟上主力。得到已经没有追兵的消息,黄汉干脆派遣大量骑兵小分队搜索周边地区,向山林喊话,尽可能多找到前几天跑进大山的汉民,争取多带一些人口回归大明。就在黄汉忙着追击出关的后金军抢回人口物资之时,鸭绿江下游的朝鲜义州燃起战火。七月初,留守盛京的代善被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不断送达的奏疏搞得不厌其烦。他只得给御驾亲征如今在山西大同的红歹是转去了阿济格和孔有德、耿仲明、张存仁、祖泽润等等在朝鲜拓土将领的上百封奏疏。所有的奏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朝鲜已经大体安定,不服者绝大多数变成了尸体,是时候夺取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区,把所有的东江兵赶下大海。接到这些奏疏之时正是七月中下旬,后金军在山西所向无敌抢了太多好东西,红歹是心情大好。此时发动夺取义州的大战更加使得明国顾此失彼,红歹是立刻给予答复派遣信使疾驰朝鲜。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基本上完成了灭亡朝鲜任务的阿济格、孔有德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付诸行动。阿济格的八旗军、蒙古军依旧为中军,前锋还是“都元帅”孔有德率领。八月初,汉奸将领耿仲明、马光远、石廷柱、祖泽润、张存仁等等驱使高丽仆从军向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盘发动了攻击。毛大帅含冤而死,东江镇分崩离析,两年后发生了波及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简直是祸不单行。得到了“红旗军”的援助,刚刚从陷入混乱中慢慢恢复的东江镇在黄龙、金声领导下这两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建奴把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国主李倧多次派遣使臣来求告东江镇提供支持,甚至于有朝鲜文官武将冲出建奴防区千里迢迢来义州求援。沈世魁、毛承禄、尚可义三兄弟、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将领都知道后金军拿下朝鲜就会对付东江镇,只不过他们对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主无比厌恶根本没想过跟他们守望相助。黄龙、金声见麾下根本不热衷予以朝鲜援手,当然不会赶鸭子上架,他们选择固守义州经营屯田,开挖了不少壕堑。挖纵横交错的战壕用来守土的好法子如今东江镇将领人人领悟,因为东平侯掘壕围金州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跟东江镇贸易是“日月海运”的任务,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于无利可图也必须做。去年底在皮岛港口封冻前,“日月海运”商船在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护航下运来两万石倭国精米和茶叶、棉布置换貂皮、高丽参、木材、东珠等等货物。黄可造和沈明多次来往于东江镇,每一次都会跟黄龙等等主要将领把酒言欢。东江镇将领都知道黄可造和沈明乃是东平侯的心腹,手中握有实权,根本不因为年轻、官位低而轻视他俩。况且大明人都知道,“红旗军”将佐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正兵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黄可造原本是白养粹的书童,不仅仅识字,四书五经其实也读了、听了不少,跟着黄汉五六年,又学了不少新知识,他还经常远渡重洋见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沈明是黄汉第一批四个亲兵弟子中成绩最好的,也是比较知心的,他意识到恩师拥有鸿鹄之志,他日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黄可造和沈明不但跟黄龙、尚可义等等武将聊得来,跟金声等等几个文官也能谈到一起。喝酒聊天免不了谈到朝鲜局势,沈明、黄可造在貌似无意中流露出让建奴打得高丽人亡国灭种最好不过。以后“红旗军”东江兵联手,说不定能够打下一半原朝鲜国土,哪怕以汉江划江而治,也比在义州占领几十万亩土地小打小闹来得痛快。金声乃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熟知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更加知道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红旗军”和东江镇联手有拿下朝鲜一半领土屯垦的实力,但是这样做不仅仅名不正言不顺,还会获得擅起边事的罪名。可是在朝鲜被建奴亡了国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红旗军”和东江镇征伐朝鲜就变成了打建奴,在师出有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旨高调入朝打击后金军抢地盘。后金军在朝鲜杀得血流漂杵,这片土地上人口损失已经超过一半,明军打败后金军夺下领土自然不会归还给高丽人。届时可以把抓捕的流寇全部流放到朝鲜屯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黄汉对于建奴征伐朝鲜是什么态度金声心里有数了,他也知道东江镇不具备发动大战的实力,唯有选择跟友好的“红旗军”同进退。黄龙和一干武将对朝鲜君臣没有好感,见这几个月建奴打得朝鲜国主又逃到了觉华岛人人幸灾乐祸。金声和东江这一次虽然明眼人能够看出两白旗在追击明军之时消极,可是他们没有违背军令,倒也拿他们没辙。黄汉南归人马由于携带了诸多物资和人口速度缓慢,在翻山越岭之时不断有前几天解救的汉民也牵着大牲口扛着物资和粮食来到前往古北口的路上,大军走了三四天,人数居然倍增。为了带上更多汉民,戈大本和顾吉祥干脆带上“戈二本”、“戈六本”这两条军犬搜索指引汉民跟南归大军汇合,效果不错找到了不少汉民。老百姓参与行军,又是走山道,达不到每天走五十里的速度,现在保持四十里一天都狠勉强。还好断后的人马暂时没有传来后金军已经往南追击的消息,否则老百姓跑三五天也经不起骑兵放开马速追击一天。杨大年布置了多出暗哨监控后金军,他和憨子等等将领还在想好事,看看能不能在干掉千儿八百追兵。谁知眼看着两百旗进入三座山营地后就不走了,他们在清理屠杀现场掩埋后金军尸体。杨大年和憨子等等不死心,也是为了给汉民争取更多撤退时间,他们还在三座山南不远处的山包后餐风露宿。等了一天,发现追兵就地扎营不再跟着往南,貌似打算不追了。他们又耐心观察三天,直到亲眼瞧见一直跟在明军身后的这一万几千人马往东而去。小心谨慎的杨大年这才派人回来禀告家主,跟得最紧的后金军应该是走上了回辽东的路,现在没有追兵,他们还会再观察两天,然后缓缓南归跟上主力。得到已经没有追兵的消息,黄汉干脆派遣大量骑兵小分队搜索周边地区,向山林喊话,尽可能多找到前几天跑进大山的汉民,争取多带一些人口回归大明。就在黄汉忙着追击出关的后金军抢回人口物资之时,鸭绿江下游的朝鲜义州燃起战火。七月初,留守盛京的代善被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不断送达的奏疏搞得不厌其烦。他只得给御驾亲征如今在山西大同的红歹是转去了阿济格和孔有德、耿仲明、张存仁、祖泽润等等在朝鲜拓土将领的上百封奏疏。所有的奏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朝鲜已经大体安定,不服者绝大多数变成了尸体,是时候夺取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区,把所有的东江兵赶下大海。接到这些奏疏之时正是七月中下旬,后金军在山西所向无敌抢了太多好东西,红歹是心情大好。此时发动夺取义州的大战更加使得明国顾此失彼,红歹是立刻给予答复派遣信使疾驰朝鲜。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基本上完成了灭亡朝鲜任务的阿济格、孔有德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付诸行动。阿济格的八旗军、蒙古军依旧为中军,前锋还是“都元帅”孔有德率领。八月初,汉奸将领耿仲明、马光远、石廷柱、祖泽润、张存仁等等驱使高丽仆从军向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盘发动了攻击。毛大帅含冤而死,东江镇分崩离析,两年后发生了波及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简直是祸不单行。得到了“红旗军”的援助,刚刚从陷入混乱中慢慢恢复的东江镇在黄龙、金声领导下这两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建奴把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国主李倧多次派遣使臣来求告东江镇提供支持,甚至于有朝鲜文官武将冲出建奴防区千里迢迢来义州求援。沈世魁、毛承禄、尚可义三兄弟、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将领都知道后金军拿下朝鲜就会对付东江镇,只不过他们对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主无比厌恶根本没想过跟他们守望相助。黄龙、金声见麾下根本不热衷予以朝鲜援手,当然不会赶鸭子上架,他们选择固守义州经营屯田,开挖了不少壕堑。挖纵横交错的战壕用来守土的好法子如今东江镇将领人人领悟,因为东平侯掘壕围金州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跟东江镇贸易是“日月海运”的任务,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于无利可图也必须做。去年底在皮岛港口封冻前,“日月海运”商船在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护航下运来两万石倭国精米和茶叶、棉布置换貂皮、高丽参、木材、东珠等等货物。黄可造和沈明多次来往于东江镇,每一次都会跟黄龙等等主要将领把酒言欢。东江镇将领都知道黄可造和沈明乃是东平侯的心腹,手中握有实权,根本不因为年轻、官位低而轻视他俩。况且大明人都知道,“红旗军”将佐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正兵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黄可造原本是白养粹的书童,不仅仅识字,四书五经其实也读了、听了不少,跟着黄汉五六年,又学了不少新知识,他还经常远渡重洋见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沈明是黄汉第一批四个亲兵弟子中成绩最好的,也是比较知心的,他意识到恩师拥有鸿鹄之志,他日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黄可造和沈明不但跟黄龙、尚可义等等武将聊得来,跟金声等等几个文官也能谈到一起。喝酒聊天免不了谈到朝鲜局势,沈明、黄可造在貌似无意中流露出让建奴打得高丽人亡国灭种最好不过。以后“红旗军”东江兵联手,说不定能够打下一半原朝鲜国土,哪怕以汉江划江而治,也比在义州占领几十万亩土地小打小闹来得痛快。金声乃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熟知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更加知道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红旗军”和东江镇联手有拿下朝鲜一半领土屯垦的实力,但是这样做不仅仅名不正言不顺,还会获得擅起边事的罪名。可是在朝鲜被建奴亡了国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红旗军”和东江镇征伐朝鲜就变成了打建奴,在师出有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旨高调入朝打击后金军抢地盘。后金军在朝鲜杀得血流漂杵,这片土地上人口损失已经超过一半,明军打败后金军夺下领土自然不会归还给高丽人。届时可以把抓捕的流寇全部流放到朝鲜屯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黄汉对于建奴征伐朝鲜是什么态度金声心里有数了,他也知道东江镇不具备发动大战的实力,唯有选择跟友好的“红旗军”同进退。黄龙和一干武将对朝鲜君臣没有好感,见这几个月建奴打得朝鲜国主又逃到了觉华岛人人幸灾乐祸。金声和东江这一次虽然明眼人能够看出两白旗在追击明军之时消极,可是他们没有违背军令,倒也拿他们没辙。黄汉南归人马由于携带了诸多物资和人口速度缓慢,在翻山越岭之时不断有前几天解救的汉民也牵着大牲口扛着物资和粮食来到前往古北口的路上,大军走了三四天,人数居然倍增。为了带上更多汉民,戈大本和顾吉祥干脆带上“戈二本”、“戈六本”这两条军犬搜索指引汉民跟南归大军汇合,效果不错找到了不少汉民。老百姓参与行军,又是走山道,达不到每天走五十里的速度,现在保持四十里一天都狠勉强。还好断后的人马暂时没有传来后金军已经往南追击的消息,否则老百姓跑三五天也经不起骑兵放开马速追击一天。杨大年布置了多出暗哨监控后金军,他和憨子等等将领还在想好事,看看能不能在干掉千儿八百追兵。谁知眼看着两百旗进入三座山营地后就不走了,他们在清理屠杀现场掩埋后金军尸体。杨大年和憨子等等不死心,也是为了给汉民争取更多撤退时间,他们还在三座山南不远处的山包后餐风露宿。等了一天,发现追兵就地扎营不再跟着往南,貌似打算不追了。他们又耐心观察三天,直到亲眼瞧见一直跟在明军身后的这一万几千人马往东而去。小心谨慎的杨大年这才派人回来禀告家主,跟得最紧的后金军应该是走上了回辽东的路,现在没有追兵,他们还会再观察两天,然后缓缓南归跟上主力。得到已经没有追兵的消息,黄汉干脆派遣大量骑兵小分队搜索周边地区,向山林喊话,尽可能多找到前几天跑进大山的汉民,争取多带一些人口回归大明。就在黄汉忙着追击出关的后金军抢回人口物资之时,鸭绿江下游的朝鲜义州燃起战火。七月初,留守盛京的代善被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不断送达的奏疏搞得不厌其烦。他只得给御驾亲征如今在山西大同的红歹是转去了阿济格和孔有德、耿仲明、张存仁、祖泽润等等在朝鲜拓土将领的上百封奏疏。所有的奏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朝鲜已经大体安定,不服者绝大多数变成了尸体,是时候夺取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区,把所有的东江兵赶下大海。接到这些奏疏之时正是七月中下旬,后金军在山西所向无敌抢了太多好东西,红歹是心情大好。此时发动夺取义州的大战更加使得明国顾此失彼,红歹是立刻给予答复派遣信使疾驰朝鲜。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基本上完成了灭亡朝鲜任务的阿济格、孔有德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付诸行动。阿济格的八旗军、蒙古军依旧为中军,前锋还是“都元帅”孔有德率领。八月初,汉奸将领耿仲明、马光远、石廷柱、祖泽润、张存仁等等驱使高丽仆从军向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盘发动了攻击。毛大帅含冤而死,东江镇分崩离析,两年后发生了波及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简直是祸不单行。得到了“红旗军”的援助,刚刚从陷入混乱中慢慢恢复的东江镇在黄龙、金声领导下这两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建奴把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国主李倧多次派遣使臣来求告东江镇提供支持,甚至于有朝鲜文官武将冲出建奴防区千里迢迢来义州求援。沈世魁、毛承禄、尚可义三兄弟、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将领都知道后金军拿下朝鲜就会对付东江镇,只不过他们对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主无比厌恶根本没想过跟他们守望相助。黄龙、金声见麾下根本不热衷予以朝鲜援手,当然不会赶鸭子上架,他们选择固守义州经营屯田,开挖了不少壕堑。挖纵横交错的战壕用来守土的好法子如今东江镇将领人人领悟,因为东平侯掘壕围金州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跟东江镇贸易是“日月海运”的任务,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于无利可图也必须做。去年底在皮岛港口封冻前,“日月海运”商船在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护航下运来两万石倭国精米和茶叶、棉布置换貂皮、高丽参、木材、东珠等等货物。黄可造和沈明多次来往于东江镇,每一次都会跟黄龙等等主要将领把酒言欢。东江镇将领都知道黄可造和沈明乃是东平侯的心腹,手中握有实权,根本不因为年轻、官位低而轻视他俩。况且大明人都知道,“红旗军”将佐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正兵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黄可造原本是白养粹的书童,不仅仅识字,四书五经其实也读了、听了不少,跟着黄汉五六年,又学了不少新知识,他还经常远渡重洋见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沈明是黄汉第一批四个亲兵弟子中成绩最好的,也是比较知心的,他意识到恩师拥有鸿鹄之志,他日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黄可造和沈明不但跟黄龙、尚可义等等武将聊得来,跟金声等等几个文官也能谈到一起。喝酒聊天免不了谈到朝鲜局势,沈明、黄可造在貌似无意中流露出让建奴打得高丽人亡国灭种最好不过。以后“红旗军”东江兵联手,说不定能够打下一半原朝鲜国土,哪怕以汉江划江而治,也比在义州占领几十万亩土地小打小闹来得痛快。金声乃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熟知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更加知道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红旗军”和东江镇联手有拿下朝鲜一半领土屯垦的实力,但是这样做不仅仅名不正言不顺,还会获得擅起边事的罪名。可是在朝鲜被建奴亡了国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红旗军”和东江镇征伐朝鲜就变成了打建奴,在师出有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旨高调入朝打击后金军抢地盘。后金军在朝鲜杀得血流漂杵,这片土地上人口损失已经超过一半,明军打败后金军夺下领土自然不会归还给高丽人。届时可以把抓捕的流寇全部流放到朝鲜屯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黄汉对于建奴征伐朝鲜是什么态度金声心里有数了,他也知道东江镇不具备发动大战的实力,唯有选择跟友好的“红旗军”同进退。黄龙和一干武将对朝鲜君臣没有好感,见这几个月建奴打得朝鲜国主又逃到了觉华岛人人幸灾乐祸。金声和东江这一次虽然明眼人能够看出两白旗在追击明军之时消极,可是他们没有违背军令,倒也拿他们没辙。黄汉南归人马由于携带了诸多物资和人口速度缓慢,在翻山越岭之时不断有前几天解救的汉民也牵着大牲口扛着物资和粮食来到前往古北口的路上,大军走了三四天,人数居然倍增。为了带上更多汉民,戈大本和顾吉祥干脆带上“戈二本”、“戈六本”这两条军犬搜索指引汉民跟南归大军汇合,效果不错找到了不少汉民。老百姓参与行军,又是走山道,达不到每天走五十里的速度,现在保持四十里一天都狠勉强。还好断后的人马暂时没有传来后金军已经往南追击的消息,否则老百姓跑三五天也经不起骑兵放开马速追击一天。杨大年布置了多出暗哨监控后金军,他和憨子等等将领还在想好事,看看能不能在干掉千儿八百追兵。谁知眼看着两百旗进入三座山营地后就不走了,他们在清理屠杀现场掩埋后金军尸体。杨大年和憨子等等不死心,也是为了给汉民争取更多撤退时间,他们还在三座山南不远处的山包后餐风露宿。等了一天,发现追兵就地扎营不再跟着往南,貌似打算不追了。他们又耐心观察三天,直到亲眼瞧见一直跟在明军身后的这一万几千人马往东而去。小心谨慎的杨大年这才派人回来禀告家主,跟得最紧的后金军应该是走上了回辽东的路,现在没有追兵,他们还会再观察两天,然后缓缓南归跟上主力。得到已经没有追兵的消息,黄汉干脆派遣大量骑兵小分队搜索周边地区,向山林喊话,尽可能多找到前几天跑进大山的汉民,争取多带一些人口回归大明。就在黄汉忙着追击出关的后金军抢回人口物资之时,鸭绿江下游的朝鲜义州燃起战火。七月初,留守盛京的代善被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不断送达的奏疏搞得不厌其烦。他只得给御驾亲征如今在山西大同的红歹是转去了阿济格和孔有德、耿仲明、张存仁、祖泽润等等在朝鲜拓土将领的上百封奏疏。所有的奏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朝鲜已经大体安定,不服者绝大多数变成了尸体,是时候夺取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区,把所有的东江兵赶下大海。接到这些奏疏之时正是七月中下旬,后金军在山西所向无敌抢了太多好东西,红歹是心情大好。此时发动夺取义州的大战更加使得明国顾此失彼,红歹是立刻给予答复派遣信使疾驰朝鲜。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基本上完成了灭亡朝鲜任务的阿济格、孔有德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付诸行动。阿济格的八旗军、蒙古军依旧为中军,前锋还是“都元帅”孔有德率领。八月初,汉奸将领耿仲明、马光远、石廷柱、祖泽润、张存仁等等驱使高丽仆从军向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盘发动了攻击。毛大帅含冤而死,东江镇分崩离析,两年后发生了波及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简直是祸不单行。得到了“红旗军”的援助,刚刚从陷入混乱中慢慢恢复的东江镇在黄龙、金声领导下这两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建奴把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国主李倧多次派遣使臣来求告东江镇提供支持,甚至于有朝鲜文官武将冲出建奴防区千里迢迢来义州求援。沈世魁、毛承禄、尚可义三兄弟、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将领都知道后金军拿下朝鲜就会对付东江镇,只不过他们对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主无比厌恶根本没想过跟他们守望相助。黄龙、金声见麾下根本不热衷予以朝鲜援手,当然不会赶鸭子上架,他们选择固守义州经营屯田,开挖了不少壕堑。挖纵横交错的战壕用来守土的好法子如今东江镇将领人人领悟,因为东平侯掘壕围金州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跟东江镇贸易是“日月海运”的任务,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于无利可图也必须做。去年底在皮岛港口封冻前,“日月海运”商船在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护航下运来两万石倭国精米和茶叶、棉布置换貂皮、高丽参、木材、东珠等等货物。黄可造和沈明多次来往于东江镇,每一次都会跟黄龙等等主要将领把酒言欢。东江镇将领都知道黄可造和沈明乃是东平侯的心腹,手中握有实权,根本不因为年轻、官位低而轻视他俩。况且大明人都知道,“红旗军”将佐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正兵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黄可造原本是白养粹的书童,不仅仅识字,四书五经其实也读了、听了不少,跟着黄汉五六年,又学了不少新知识,他还经常远渡重洋见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沈明是黄汉第一批四个亲兵弟子中成绩最好的,也是比较知心的,他意识到恩师拥有鸿鹄之志,他日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黄可造和沈明不但跟黄龙、尚可义等等武将聊得来,跟金声等等几个文官也能谈到一起。喝酒聊天免不了谈到朝鲜局势,沈明、黄可造在貌似无意中流露出让建奴打得高丽人亡国灭种最好不过。以后“红旗军”东江兵联手,说不定能够打下一半原朝鲜国土,哪怕以汉江划江而治,也比在义州占领几十万亩土地小打小闹来得痛快。金声乃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熟知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更加知道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红旗军”和东江镇联手有拿下朝鲜一半领土屯垦的实力,但是这样做不仅仅名不正言不顺,还会获得擅起边事的罪名。可是在朝鲜被建奴亡了国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红旗军”和东江镇征伐朝鲜就变成了打建奴,在师出有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旨高调入朝打击后金军抢地盘。后金军在朝鲜杀得血流漂杵,这片土地上人口损失已经超过一半,明军打败后金军夺下领土自然不会归还给高丽人。届时可以把抓捕的流寇全部流放到朝鲜屯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黄汉对于建奴征伐朝鲜是什么态度金声心里有数了,他也知道东江镇不具备发动大战的实力,唯有选择跟友好的“红旗军”同进退。黄龙和一干武将对朝鲜君臣没有好感,见这几个月建奴打得朝鲜国主又逃到了觉华岛人人幸灾乐祸。金声和东江这一次虽然明眼人能够看出两白旗在追击明军之时消极,可是他们没有违背军令,倒也拿他们没辙。黄汉南归人马由于携带了诸多物资和人口速度缓慢,在翻山越岭之时不断有前几天解救的汉民也牵着大牲口扛着物资和粮食来到前往古北口的路上,大军走了三四天,人数居然倍增。为了带上更多汉民,戈大本和顾吉祥干脆带上“戈二本”、“戈六本”这两条军犬搜索指引汉民跟南归大军汇合,效果不错找到了不少汉民。老百姓参与行军,又是走山道,达不到每天走五十里的速度,现在保持四十里一天都狠勉强。还好断后的人马暂时没有传来后金军已经往南追击的消息,否则老百姓跑三五天也经不起骑兵放开马速追击一天。杨大年布置了多出暗哨监控后金军,他和憨子等等将领还在想好事,看看能不能在干掉千儿八百追兵。谁知眼看着两百旗进入三座山营地后就不走了,他们在清理屠杀现场掩埋后金军尸体。杨大年和憨子等等不死心,也是为了给汉民争取更多撤退时间,他们还在三座山南不远处的山包后餐风露宿。等了一天,发现追兵就地扎营不再跟着往南,貌似打算不追了。他们又耐心观察三天,直到亲眼瞧见一直跟在明军身后的这一万几千人马往东而去。小心谨慎的杨大年这才派人回来禀告家主,跟得最紧的后金军应该是走上了回辽东的路,现在没有追兵,他们还会再观察两天,然后缓缓南归跟上主力。得到已经没有追兵的消息,黄汉干脆派遣大量骑兵小分队搜索周边地区,向山林喊话,尽可能多找到前几天跑进大山的汉民,争取多带一些人口回归大明。就在黄汉忙着追击出关的后金军抢回人口物资之时,鸭绿江下游的朝鲜义州燃起战火。七月初,留守盛京的代善被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不断送达的奏疏搞得不厌其烦。他只得给御驾亲征如今在山西大同的红歹是转去了阿济格和孔有德、耿仲明、张存仁、祖泽润等等在朝鲜拓土将领的上百封奏疏。所有的奏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朝鲜已经大体安定,不服者绝大多数变成了尸体,是时候夺取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区,把所有的东江兵赶下大海。接到这些奏疏之时正是七月中下旬,后金军在山西所向无敌抢了太多好东西,红歹是心情大好。此时发动夺取义州的大战更加使得明国顾此失彼,红歹是立刻给予答复派遣信使疾驰朝鲜。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基本上完成了灭亡朝鲜任务的阿济格、孔有德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付诸行动。阿济格的八旗军、蒙古军依旧为中军,前锋还是“都元帅”孔有德率领。八月初,汉奸将领耿仲明、马光远、石廷柱、祖泽润、张存仁等等驱使高丽仆从军向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盘发动了攻击。毛大帅含冤而死,东江镇分崩离析,两年后发生了波及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简直是祸不单行。得到了“红旗军”的援助,刚刚从陷入混乱中慢慢恢复的东江镇在黄龙、金声领导下这两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建奴把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国主李倧多次派遣使臣来求告东江镇提供支持,甚至于有朝鲜文官武将冲出建奴防区千里迢迢来义州求援。沈世魁、毛承禄、尚可义三兄弟、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将领都知道后金军拿下朝鲜就会对付东江镇,只不过他们对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主无比厌恶根本没想过跟他们守望相助。黄龙、金声见麾下根本不热衷予以朝鲜援手,当然不会赶鸭子上架,他们选择固守义州经营屯田,开挖了不少壕堑。挖纵横交错的战壕用来守土的好法子如今东江镇将领人人领悟,因为东平侯掘壕围金州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跟东江镇贸易是“日月海运”的任务,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于无利可图也必须做。去年底在皮岛港口封冻前,“日月海运”商船在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护航下运来两万石倭国精米和茶叶、棉布置换貂皮、高丽参、木材、东珠等等货物。黄可造和沈明多次来往于东江镇,每一次都会跟黄龙等等主要将领把酒言欢。东江镇将领都知道黄可造和沈明乃是东平侯的心腹,手中握有实权,根本不因为年轻、官位低而轻视他俩。况且大明人都知道,“红旗军”将佐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正兵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黄可造原本是白养粹的书童,不仅仅识字,四书五经其实也读了、听了不少,跟着黄汉五六年,又学了不少新知识,他还经常远渡重洋见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沈明是黄汉第一批四个亲兵弟子中成绩最好的,也是比较知心的,他意识到恩师拥有鸿鹄之志,他日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黄可造和沈明不但跟黄龙、尚可义等等武将聊得来,跟金声等等几个文官也能谈到一起。喝酒聊天免不了谈到朝鲜局势,沈明、黄可造在貌似无意中流露出让建奴打得高丽人亡国灭种最好不过。以后“红旗军”东江兵联手,说不定能够打下一半原朝鲜国土,哪怕以汉江划江而治,也比在义州占领几十万亩土地小打小闹来得痛快。金声乃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熟知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更加知道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红旗军”和东江镇联手有拿下朝鲜一半领土屯垦的实力,但是这样做不仅仅名不正言不顺,还会获得擅起边事的罪名。可是在朝鲜被建奴亡了国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红旗军”和东江镇征伐朝鲜就变成了打建奴,在师出有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旨高调入朝打击后金军抢地盘。后金军在朝鲜杀得血流漂杵,这片土地上人口损失已经超过一半,明军打败后金军夺下领土自然不会归还给高丽人。届时可以把抓捕的流寇全部流放到朝鲜屯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黄汉对于建奴征伐朝鲜是什么态度金声心里有数了,他也知道东江镇不具备发动大战的实力,唯有选择跟友好的“红旗军”同进退。黄龙和一干武将对朝鲜君臣没有好感,见这几个月建奴打得朝鲜国主又逃到了觉华岛人人幸灾乐祸。金声和东江这一次虽然明眼人能够看出两白旗在追击明军之时消极,可是他们没有违背军令,倒也拿他们没辙。黄汉南归人马由于携带了诸多物资和人口速度缓慢,在翻山越岭之时不断有前几天解救的汉民也牵着大牲口扛着物资和粮食来到前往古北口的路上,大军走了三四天,人数居然倍增。为了带上更多汉民,戈大本和顾吉祥干脆带上“戈二本”、“戈六本”这两条军犬搜索指引汉民跟南归大军汇合,效果不错找到了不少汉民。老百姓参与行军,又是走山道,达不到每天走五十里的速度,现在保持四十里一天都狠勉强。还好断后的人马暂时没有传来后金军已经往南追击的消息,否则老百姓跑三五天也经不起骑兵放开马速追击一天。杨大年布置了多出暗哨监控后金军,他和憨子等等将领还在想好事,看看能不能在干掉千儿八百追兵。谁知眼看着两百旗进入三座山营地后就不走了,他们在清理屠杀现场掩埋后金军尸体。杨大年和憨子等等不死心,也是为了给汉民争取更多撤退时间,他们还在三座山南不远处的山包后餐风露宿。等了一天,发现追兵就地扎营不再跟着往南,貌似打算不追了。他们又耐心观察三天,直到亲眼瞧见一直跟在明军身后的这一万几千人马往东而去。小心谨慎的杨大年这才派人回来禀告家主,跟得最紧的后金军应该是走上了回辽东的路,现在没有追兵,他们还会再观察两天,然后缓缓南归跟上主力。得到已经没有追兵的消息,黄汉干脆派遣大量骑兵小分队搜索周边地区,向山林喊话,尽可能多找到前几天跑进大山的汉民,争取多带一些人口回归大明。就在黄汉忙着追击出关的后金军抢回人口物资之时,鸭绿江下游的朝鲜义州燃起战火。七月初,留守盛京的代善被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不断送达的奏疏搞得不厌其烦。他只得给御驾亲征如今在山西大同的红歹是转去了阿济格和孔有德、耿仲明、张存仁、祖泽润等等在朝鲜拓土将领的上百封奏疏。所有的奏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朝鲜已经大体安定,不服者绝大多数变成了尸体,是时候夺取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区,把所有的东江兵赶下大海。接到这些奏疏之时正是七月中下旬,后金军在山西所向无敌抢了太多好东西,红歹是心情大好。此时发动夺取义州的大战更加使得明国顾此失彼,红歹是立刻给予答复派遣信使疾驰朝鲜。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基本上完成了灭亡朝鲜任务的阿济格、孔有德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付诸行动。阿济格的八旗军、蒙古军依旧为中军,前锋还是“都元帅”孔有德率领。八月初,汉奸将领耿仲明、马光远、石廷柱、祖泽润、张存仁等等驱使高丽仆从军向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盘发动了攻击。毛大帅含冤而死,东江镇分崩离析,两年后发生了波及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简直是祸不单行。得到了“红旗军”的援助,刚刚从陷入混乱中慢慢恢复的东江镇在黄龙、金声领导下这两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建奴把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国主李倧多次派遣使臣来求告东江镇提供支持,甚至于有朝鲜文官武将冲出建奴防区千里迢迢来义州求援。沈世魁、毛承禄、尚可义三兄弟、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将领都知道后金军拿下朝鲜就会对付东江镇,只不过他们对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主无比厌恶根本没想过跟他们守望相助。黄龙、金声见麾下根本不热衷予以朝鲜援手,当然不会赶鸭子上架,他们选择固守义州经营屯田,开挖了不少壕堑。挖纵横交错的战壕用来守土的好法子如今东江镇将领人人领悟,因为东平侯掘壕围金州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跟东江镇贸易是“日月海运”的任务,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于无利可图也必须做。去年底在皮岛港口封冻前,“日月海运”商船在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护航下运来两万石倭国精米和茶叶、棉布置换貂皮、高丽参、木材、东珠等等货物。黄可造和沈明多次来往于东江镇,每一次都会跟黄龙等等主要将领把酒言欢。东江镇将领都知道黄可造和沈明乃是东平侯的心腹,手中握有实权,根本不因为年轻、官位低而轻视他俩。况且大明人都知道,“红旗军”将佐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正兵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黄可造原本是白养粹的书童,不仅仅识字,四书五经其实也读了、听了不少,跟着黄汉五六年,又学了不少新知识,他还经常远渡重洋见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沈明是黄汉第一批四个亲兵弟子中成绩最好的,也是比较知心的,他意识到恩师拥有鸿鹄之志,他日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黄可造和沈明不但跟黄龙、尚可义等等武将聊得来,跟金声等等几个文官也能谈到一起。喝酒聊天免不了谈到朝鲜局势,沈明、黄可造在貌似无意中流露出让建奴打得高丽人亡国灭种最好不过。以后“红旗军”东江兵联手,说不定能够打下一半原朝鲜国土,哪怕以汉江划江而治,也比在义州占领几十万亩土地小打小闹来得痛快。金声乃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熟知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更加知道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红旗军”和东江镇联手有拿下朝鲜一半领土屯垦的实力,但是这样做不仅仅名不正言不顺,还会获得擅起边事的罪名。可是在朝鲜被建奴亡了国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红旗军”和东江镇征伐朝鲜就变成了打建奴,在师出有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旨高调入朝打击后金军抢地盘。后金军在朝鲜杀得血流漂杵,这片土地上人口损失已经超过一半,明军打败后金军夺下领土自然不会归还给高丽人。届时可以把抓捕的流寇全部流放到朝鲜屯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黄汉对于建奴征伐朝鲜是什么态度金声心里有数了,他也知道东江镇不具备发动大战的实力,唯有选择跟友好的“红旗军”同进退。黄龙和一干武将对朝鲜君臣没有好感,见这几个月建奴打得朝鲜国主又逃到了觉华岛人人幸灾乐祸。金声和东江这一次虽然明眼人能够看出两白旗在追击明军之时消极,可是他们没有违背军令,倒也拿他们没辙。黄汉南归人马由于携带了诸多物资和人口速度缓慢,在翻山越岭之时不断有前几天解救的汉民也牵着大牲口扛着物资和粮食来到前往古北口的路上,大军走了三四天,人数居然倍增。为了带上更多汉民,戈大本和顾吉祥干脆带上“戈二本”、“戈六本”这两条军犬搜索指引汉民跟南归大军汇合,效果不错找到了不少汉民。老百姓参与行军,又是走山道,达不到每天走五十里的速度,现在保持四十里一天都狠勉强。还好断后的人马暂时没有传来后金军已经往南追击的消息,否则老百姓跑三五天也经不起骑兵放开马速追击一天。杨大年布置了多出暗哨监控后金军,他和憨子等等将领还在想好事,看看能不能在干掉千儿八百追兵。谁知眼看着两百旗进入三座山营地后就不走了,他们在清理屠杀现场掩埋后金军尸体。杨大年和憨子等等不死心,也是为了给汉民争取更多撤退时间,他们还在三座山南不远处的山包后餐风露宿。等了一天,发现追兵就地扎营不再跟着往南,貌似打算不追了。他们又耐心观察三天,直到亲眼瞧见一直跟在明军身后的这一万几千人马往东而去。小心谨慎的杨大年这才派人回来禀告家主,跟得最紧的后金军应该是走上了回辽东的路,现在没有追兵,他们还会再观察两天,然后缓缓南归跟上主力。得到已经没有追兵的消息,黄汉干脆派遣大量骑兵小分队搜索周边地区,向山林喊话,尽可能多找到前几天跑进大山的汉民,争取多带一些人口回归大明。就在黄汉忙着追击出关的后金军抢回人口物资之时,鸭绿江下游的朝鲜义州燃起战火。七月初,留守盛京的代善被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不断送达的奏疏搞得不厌其烦。他只得给御驾亲征如今在山西大同的红歹是转去了阿济格和孔有德、耿仲明、张存仁、祖泽润等等在朝鲜拓土将领的上百封奏疏。所有的奏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朝鲜已经大体安定,不服者绝大多数变成了尸体,是时候夺取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区,把所有的东江兵赶下大海。接到这些奏疏之时正是七月中下旬,后金军在山西所向无敌抢了太多好东西,红歹是心情大好。此时发动夺取义州的大战更加使得明国顾此失彼,红歹是立刻给予答复派遣信使疾驰朝鲜。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基本上完成了灭亡朝鲜任务的阿济格、孔有德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付诸行动。阿济格的八旗军、蒙古军依旧为中军,前锋还是“都元帅”孔有德率领。八月初,汉奸将领耿仲明、马光远、石廷柱、祖泽润、张存仁等等驱使高丽仆从军向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盘发动了攻击。毛大帅含冤而死,东江镇分崩离析,两年后发生了波及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简直是祸不单行。得到了“红旗军”的援助,刚刚从陷入混乱中慢慢恢复的东江镇在黄龙、金声领导下这两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建奴把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国主李倧多次派遣使臣来求告东江镇提供支持,甚至于有朝鲜文官武将冲出建奴防区千里迢迢来义州求援。沈世魁、毛承禄、尚可义三兄弟、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将领都知道后金军拿下朝鲜就会对付东江镇,只不过他们对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主无比厌恶根本没想过跟他们守望相助。黄龙、金声见麾下根本不热衷予以朝鲜援手,当然不会赶鸭子上架,他们选择固守义州经营屯田,开挖了不少壕堑。挖纵横交错的战壕用来守土的好法子如今东江镇将领人人领悟,因为东平侯掘壕围金州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跟东江镇贸易是“日月海运”的任务,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于无利可图也必须做。去年底在皮岛港口封冻前,“日月海运”商船在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护航下运来两万石倭国精米和茶叶、棉布置换貂皮、高丽参、木材、东珠等等货物。黄可造和沈明多次来往于东江镇,每一次都会跟黄龙等等主要将领把酒言欢。东江镇将领都知道黄可造和沈明乃是东平侯的心腹,手中握有实权,根本不因为年轻、官位低而轻视他俩。况且大明人都知道,“红旗军”将佐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正兵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黄可造原本是白养粹的书童,不仅仅识字,四书五经其实也读了、听了不少,跟着黄汉五六年,又学了不少新知识,他还经常远渡重洋见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沈明是黄汉第一批四个亲兵弟子中成绩最好的,也是比较知心的,他意识到恩师拥有鸿鹄之志,他日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黄可造和沈明不但跟黄龙、尚可义等等武将聊得来,跟金声等等几个文官也能谈到一起。喝酒聊天免不了谈到朝鲜局势,沈明、黄可造在貌似无意中流露出让建奴打得高丽人亡国灭种最好不过。以后“红旗军”东江兵联手,说不定能够打下一半原朝鲜国土,哪怕以汉江划江而治,也比在义州占领几十万亩土地小打小闹来得痛快。金声乃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熟知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更加知道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红旗军”和东江镇联手有拿下朝鲜一半领土屯垦的实力,但是这样做不仅仅名不正言不顺,还会获得擅起边事的罪名。可是在朝鲜被建奴亡了国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红旗军”和东江镇征伐朝鲜就变成了打建奴,在师出有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旨高调入朝打击后金军抢地盘。后金军在朝鲜杀得血流漂杵,这片土地上人口损失已经超过一半,明军打败后金军夺下领土自然不会归还给高丽人。届时可以把抓捕的流寇全部流放到朝鲜屯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黄汉对于建奴征伐朝鲜是什么态度金声心里有数了,他也知道东江镇不具备发动大战的实力,唯有选择跟友好的“红旗军”同进退。黄龙和一干武将对朝鲜君臣没有好感,见这几个月建奴打得朝鲜国主又逃到了觉华岛人人幸灾乐祸。金声和东江这一次虽然明眼人能够看出两白旗在追击明军之时消极,可是他们没有违背军令,倒也拿他们没辙。黄汉南归人马由于携带了诸多物资和人口速度缓慢,在翻山越岭之时不断有前几天解救的汉民也牵着大牲口扛着物资和粮食来到前往古北口的路上,大军走了三四天,人数居然倍增。为了带上更多汉民,戈大本和顾吉祥干脆带上“戈二本”、“戈六本”这两条军犬搜索指引汉民跟南归大军汇合,效果不错找到了不少汉民。老百姓参与行军,又是走山道,达不到每天走五十里的速度,现在保持四十里一天都狠勉强。还好断后的人马暂时没有传来后金军已经往南追击的消息,否则老百姓跑三五天也经不起骑兵放开马速追击一天。杨大年布置了多出暗哨监控后金军,他和憨子等等将领还在想好事,看看能不能在干掉千儿八百追兵。谁知眼看着两百旗进入三座山营地后就不走了,他们在清理屠杀现场掩埋后金军尸体。杨大年和憨子等等不死心,也是为了给汉民争取更多撤退时间,他们还在三座山南不远处的山包后餐风露宿。等了一天,发现追兵就地扎营不再跟着往南,貌似打算不追了。他们又耐心观察三天,直到亲眼瞧见一直跟在明军身后的这一万几千人马往东而去。小心谨慎的杨大年这才派人回来禀告家主,跟得最紧的后金军应该是走上了回辽东的路,现在没有追兵,他们还会再观察两天,然后缓缓南归跟上主力。得到已经没有追兵的消息,黄汉干脆派遣大量骑兵小分队搜索周边地区,向山林喊话,尽可能多找到前几天跑进大山的汉民,争取多带一些人口回归大明。就在黄汉忙着追击出关的后金军抢回人口物资之时,鸭绿江下游的朝鲜义州燃起战火。七月初,留守盛京的代善被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不断送达的奏疏搞得不厌其烦。他只得给御驾亲征如今在山西大同的红歹是转去了阿济格和孔有德、耿仲明、张存仁、祖泽润等等在朝鲜拓土将领的上百封奏疏。所有的奏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朝鲜已经大体安定,不服者绝大多数变成了尸体,是时候夺取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区,把所有的东江兵赶下大海。接到这些奏疏之时正是七月中下旬,后金军在山西所向无敌抢了太多好东西,红歹是心情大好。此时发动夺取义州的大战更加使得明国顾此失彼,红歹是立刻给予答复派遣信使疾驰朝鲜。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基本上完成了灭亡朝鲜任务的阿济格、孔有德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付诸行动。阿济格的八旗军、蒙古军依旧为中军,前锋还是“都元帅”孔有德率领。八月初,汉奸将领耿仲明、马光远、石廷柱、祖泽润、张存仁等等驱使高丽仆从军向东江镇盘踞的义州地盘发动了攻击。毛大帅含冤而死,东江镇分崩离析,两年后发生了波及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简直是祸不单行。得到了“红旗军”的援助,刚刚从陷入混乱中慢慢恢复的东江镇在黄龙、金声领导下这两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建奴把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国主李倧多次派遣使臣来求告东江镇提供支持,甚至于有朝鲜文官武将冲出建奴防区千里迢迢来义州求援。沈世魁、毛承禄、尚可义三兄弟、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将领都知道后金军拿下朝鲜就会对付东江镇,只不过他们对首鼠两端的朝鲜国主无比厌恶根本没想过跟他们守望相助。黄龙、金声见麾下根本不热衷予以朝鲜援手,当然不会赶鸭子上架,他们选择固守义州经营屯田,开挖了不少壕堑。挖纵横交错的战壕用来守土的好法子如今东江镇将领人人领悟,因为东平侯掘壕围金州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跟东江镇贸易是“日月海运”的任务,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于无利可图也必须做。去年底在皮岛港口封冻前,“日月海运”商船在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护航下运来两万石倭国精米和茶叶、棉布置换貂皮、高丽参、木材、东珠等等货物。黄可造和沈明多次来往于东江镇,每一次都会跟黄龙等等主要将领把酒言欢。东江镇将领都知道黄可造和沈明乃是东平侯的心腹,手中握有实权,根本不因为年轻、官位低而轻视他俩。况且大明人都知道,“红旗军”将佐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正兵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黄可造原本是白养粹的书童,不仅仅识字,四书五经其实也读了、听了不少,跟着黄汉五六年,又学了不少新知识,他还经常远渡重洋见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沈明是黄汉第一批四个亲兵弟子中成绩最好的,也是比较知心的,他意识到恩师拥有鸿鹄之志,他日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黄可造和沈明不但跟黄龙、尚可义等等武将聊得来,跟金声等等几个文官也能谈到一起。喝酒聊天免不了谈到朝鲜局势,沈明、黄可造在貌似无意中流露出让建奴打得高丽人亡国灭种最好不过。以后“红旗军”东江兵联手,说不定能够打下一半原朝鲜国土,哪怕以汉江划江而治,也比在义州占领几十万亩土地小打小闹来得痛快。金声乃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熟知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更加知道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红旗军”和东江镇联手有拿下朝鲜一半领土屯垦的实力,但是这样做不仅仅名不正言不顺,还会获得擅起边事的罪名。可是在朝鲜被建奴亡了国的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红旗军”和东江镇征伐朝鲜就变成了打建奴,在师出有名情况下,完全可以请旨高调入朝打击后金军抢地盘。后金军在朝鲜杀得血流漂杵,这片土地上人口损失已经超过一半,明军打败后金军夺下领土自然不会归还给高丽人。届时可以把抓捕的流寇全部流放到朝鲜屯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黄汉对于建奴征伐朝鲜是什么态度金声心里有数了,他也知道东江镇不具备发动大战的实力,唯有选择跟友好的“红旗军”同进退。黄龙和一干武将对朝鲜君臣没有好感,见这几个月建奴打得朝鲜国主又逃到了觉华岛人人幸灾乐祸。金声和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