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27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279(1 / 1)

d正三品以上封疆大吏有:辽东经略杨镐、兵部尚书王洽、辽东经略袁崇焕、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耿如杞。都御史宣府巡抚李养冲、右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孙元化、右都御史顺天巡抚王应豸等等十几个,貌似其中就有凤阳巡抚兼职漕运总督杨一鹏。黄汉要把自己从朝局之中撇清才能够实现韬光养晦的目的,此时哪能公然跳出来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罪官求情见东平侯一脸为难之色,杨帆再次跪下磕头道:“侯爷,人人以为家父担任漕运总督富得流油,可是我这个嫡长子可以拿身家性命担保家父根本没有做任何出格之事。家中的田产、财产真没多少,为了营救身陷囹圄的父亲,前天我家三弟刚刚把变卖家产的三万两银子送来了。学生请侯爷拿上这些银票帮忙疏通关系,杨家满门一百余口都会感谢您的大恩大德。”黄汉笑了笑,既然这个孝子肯变卖家产救父亲,一定不是个没有担当之人,于是黄汉附耳给杨帆出了一个好主意。其实也没什么,拿圣天子刚刚下的罪己诏做文章,他让杨帆花银子雇佣人在京师散布流言,评论皇帝的罪己诏。重点是流露出京师老百姓没见着皇帝的罪己诏有什么实质内容,纷纷议论最起码也应该大赦天下,如果不肯大赦天下,也应该施恩于天下人,三年内不判开刀问斩,全部改为斩监候。得到黄汉这个金点子,杨帆大喜过望,又跪下磕头如捣蒜,表态杨家一百余口都会感激东平侯救命之恩,杨家兄弟子侄以后一定会报此大恩。这一招真的很灵,由于杨帆豁出去了,暗地里雇佣了不少读书人出面公开议论朝政,没多久街谈巷议的内容真的传到了崇祯耳中。皇帝没有大赦天下,但是真的下旨三年内不杀犯官、罪民,杨一鹏貌似保住了性命。杨帆走了锦衣卫签事张超的门路,张超知道杨帆如今在编纂“崇祯大字典”约等于是给东平侯干活儿,给了他面子,杨一鹏在北镇抚司昭狱的日子还不算太糟。黄汉没想到给杨帆指点了救父之路使得大明的一桩大冤案郑鄤杖妹案没有发生。因为皇帝下旨三年内不杀罪人,此时下手对付仇家做不到往死里整。郑鄤是不是好人另当别论,他肯定是东林党,而且仇视首辅大臣温体仁并且不加掩饰,最后被冠以“杖妹”这样可笑的罪名。而最可笑的其实不是整人和被整的人,而是崇祯皇帝,他水平太差了,看到结案奏疏居然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勃然大怒,最后把郑鄤千刀万剐了。如今可好,温体仁做好了整死郑鄤的准备,谁知皇帝下旨三年内不杀罪人,他连忙放弃了计划引而不发。朱大典接替杨一鹏当上了漕运总督巡抚凤阳,此人颇有能力也勇于任事,竭尽所能组织被毁了家园的数百万老百姓进行耕种,争取能够在秋天获得收成。由于袭杀流寇重新夺回县城有功,朱大典上奏朝廷,原霍邱县训导何炳被提拔为教喻,县丞张有俊被提拔为知县,代理知县倪可大官升一级调任颍州判官。原霍邱县知县黄日芳耍小聪明,在流寇夺城前三天、在新知县未到任的情况下把县城丢给倪可大、张有俊等等。秋后算账免不了,他被朱大典查明真相后追责,朝廷已经逮拿黄知县进京,同时逮拿的还有弃城逃跑的教喻史士林。颍州官吏有守土大功,还有四五千斩获,加官进爵那是板上钉钉,只不过实授一直没下来,朝廷采取维稳为主,暂时不肯调动颍州官员,指示他们再接再厉安顿好十几万饥民。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颍州张家两员退休大臣没有在流寇攻城之时逃跑,并且在被流寇抓住的情况下大骂不已最后惨死。朱大典把这些事迹上奏朝廷后张家两个家主得到了崇祯的追赠。张家成为了忠义楷模,朝廷不仅仅给逝者哀荣,也会给予生者入仕的机会。大房长孙张德政已经考中举人这一次立刻得到了实缺,被委任为安庆府下辖潜山县县太爷,经历过流寇祸害的张家族人跟流寇不共戴天。张家在颍州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名下田产何其多也,为了答谢救命之恩,他们同意以租赁的方式让出十万亩田产交于谷如山组织人手屯垦。流寇肆虐颍州地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遇难,吓坏了诸多地主老财和士大夫,在感谢“红旗军”及时救援的同时,都真心实意希望这些敢战还不扰民的壮士们留下。知州尹梦鳌和赵士宽等等颍州官吏不仅仅没有制止谷如山、马福临带着手下收罗无主之田亩,还竭尽所能帮着他们把得到的田亩合法化。他们还主动跟各大地主协商,采取置换、租赁、购买的方式让“红旗军”屯田连片,以便于进行小流域治理。颍州地区地下水自愿丰富,挖掘十米的灌井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地下水,一个灌井足能够保证二三十亩地抗旱需要。霍邱县城、颍州城都是大平原难以守卫,唯有城池可凭,因此虽然这里有高达一两千万亩田地,凭借“红旗军”一千几百人马也无法屯垦太多。现在只不过搞了一百余万亩及时补种了麦子和马铃薯、甘薯、玉蜀黍,中都地界由于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使得土地矛盾不再突出,不少土地根本无人耕种。谷如山已经组织了一两万乡勇武装使用白蜡杆长枪训练突刺,其中也有不少会骑马有武艺之人。为了得到这些人的效忠,每一个参加训练的乡勇家庭都有不低于三十亩田地,“红旗军”高调宣布只收取一半产出承包所有的苛捐杂税。中都地界的田亩都能够做到两熟,老百姓知道只要安心种好自己名下的土地,届时收获七十石粮食就可以留下三十五石自由支配,积极性空前。团练武装自然是选拔家世清白有武艺或者会骑马之人,现在有三千六百人半脱产训练。这些人无一例外是有两个以上男丁的家庭,他们只需要在农忙时节参与劳作基本上不影响家里的耕种。遭遇战火洗礼,颍州这片地区的老百姓和乡绅士大夫被流寇教育了,提高了不少认识,终于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知道流寇不灭自己的家早晚有一天会被毁了。没有人掣肘“红旗军”组织团练、调用物资,参与训练的乡勇也积极主动。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裴元武率领一个把总刚刚组建的见习骑兵在安庆府周围一百里不间断巡逻,在训练骑兵骑战水平的同时也在查看撂荒的田亩。沿江州县地肥水美,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怎么能够暴殄天物罗名士带上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土地,先抢农时种上庄稼再说,以后发现主人出面索要之时再谈租种、购买事宜。安庆府东北八十里的桐城县何家也是一门两进士的望族,何如申、何如宠俩兄弟是同榜进士,同列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实在罕见。兄长何如申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后告老还乡。弟弟何如宠更加不得了,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疏告罢免,皇帝召何如宠接替首辅。然而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不屑于跟他两相倾轧有负天子所托,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决请辞,崇祯见他如此只得作罢。何家兄弟官声不错,属于有操守的大员,国家糜烂如斯,流寇都打到南直隶,打下龙兴之地凤阳府,两位退休大官也是忧心不已。四乡八壤的老百姓纷纷在传,东平侯的“红旗军”人马协防安庆府,一举击溃献贼流寇二十余万,方保得一方平安,如今又拿出粮食组织了十几万老百姓在忙着春耕。何如宠、何如申带着几个家丁明察暗访一个月,把“红旗军”所作所为瞧在眼里,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东平侯,此时已经生出太多好感。他们同样希望“红旗军”在安庆府地界扎根,何如宠直接动用老关系保举罗名士担任桐城县巡检。不少逃兵灾的地主回乡后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别人种上了庄稼,当然引起不少纠纷,何如宠兄弟主动出面协助解决,往往都能够做到皆大欢喜。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师勿掩何如宠亲眼验证了前年邸报上东平侯安民的办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遏制饥饿,才能够减缓流寇蔓延。他直接上书朝廷,直言不讳请天子委任东平侯进入南直隶剿寇,建议朝廷大力推广东平侯曾经行之有效的安民方略。崇祯正苦于无人可用,见到了何如宠的奏疏后细读,认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再次下旨宣召何如宠进京入阁参政。流寇都打到中都了,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此时再推三阻四就没有了担当,何如宠欣然领旨谢恩,他准备在中都调研被流寇肆虐造成的实际损失后不日进京。新官上任的桐城县巡检罗名士亲自率领两个百总火枪手为何如宠提供保护,这二百余火枪手无一例外都是骑术好的存在,遭遇小股流寇绝对能够做到击溃敌人。中都惨景历历在目,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深深刺激了何如宠。途径霍邱县、颍州之时又发现了两片跟周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向劳作的农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这里也是东平侯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十几万人得到了“红旗军”的救济,不仅仅得以生存,还在忙着生产自救,他们发现来了朝廷大员了解民情,当然异口同声夸赞东平侯的善举,身临其境的何如宠感触甚深。进入五月份,大明腹地的局势依旧没有好转,崇祯开始论证是否能够抽调山海关、薊镇、宁远人马前往山陕剿寇。就在此时锦州出事了,旗卫为了获得金国凤的信任早日率领麾下人马投奔“红旗军”,在侦察到建奴有信使跟祖大寿联系之时果断出手。他们配合金国凤的两个儿子成功抓住了几个汉奸,不仅仅搜查出祖大寿跟建奴私通的信件,还拷问汉奸得到了口供。人证物证俱全,金国凤终于相信了祖大寿意图卖国投敌。他立刻进行准备,这位将军过于自信,他以己度人,认为祖大寿逆行倒施不会得到太多明军追随。无论旗卫如何规劝都不肯放弃松山城回归宁远,而是准备坚守松山请塔山南堡的“红旗军”打过塔山、杏山防线夺下说不定已经爆发内乱的锦州。祖大寿哪里是吃素的,得知联络的信使被金国凤部抓捕后立刻公然判明。他亲自率领锦州人马和已经回来的祖大弼部骑兵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三岔河的一万建奴和鞑子也在阿巴泰率领下杀到。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将领在宣大、山西随同建奴作恶,抢掠不少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杀了不少明军和汉民。奴酋得到儿子豪格的奏报,获知祖大弼部已经在山西造反后毁关而出大喜,他更加放心了,认为祖大寿已经无法回头。得到老子指示的豪格率领队伍回师之时大大方方让祖大弼几个率领本部人马和劫掠的财货、粮食、人口、牲口回锦州,豪格率领其余人马赶回盛京献得到的传国玉玺。合兵一处的祖家军骑兵有了小一万,留下几千人守卫锦州,加上阿巴泰的骑兵出动了有一万六千,祖大寿还带了一万步兵参与围攻松山城。祖大寿安排在如杏山、大兴堡、塔山堡、塔山北堡等等屯堡、城池驻守的明军也有接近两万,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祖大寿马首是瞻。“红旗军”需要驻防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控制燕山进入辽西走廊的各条小道,不可能把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塔山南堡。跟锦州方面对峙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骑兵只有四千,凭借这些人马坚守防线,建奴来五万左右都能够确保守住。但是要越过防线攻击拥有接近两万骑兵和三万余步兵的祖家、后金联军完全是找死。获知松山守将金国凤被包围,黄沂州和杨国威等等“红旗军”将领都亲自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裴元武率领一个把总刚刚组建的见习骑兵在安庆府周围一百里不间断巡逻,在训练骑兵骑战水平的同时也在查看撂荒的田亩。沿江州县地肥水美,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怎么能够暴殄天物罗名士带上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土地,先抢农时种上庄稼再说,以后发现主人出面索要之时再谈租种、购买事宜。安庆府东北八十里的桐城县何家也是一门两进士的望族,何如申、何如宠俩兄弟是同榜进士,同列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实在罕见。兄长何如申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后告老还乡。弟弟何如宠更加不得了,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疏告罢免,皇帝召何如宠接替首辅。然而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不屑于跟他两相倾轧有负天子所托,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决请辞,崇祯见他如此只得作罢。何家兄弟官声不错,属于有操守的大员,国家糜烂如斯,流寇都打到南直隶,打下龙兴之地凤阳府,两位退休大官也是忧心不已。四乡八壤的老百姓纷纷在传,东平侯的“红旗军”人马协防安庆府,一举击溃献贼流寇二十余万,方保得一方平安,如今又拿出粮食组织了十几万老百姓在忙着春耕。何如宠、何如申带着几个家丁明察暗访一个月,把“红旗军”所作所为瞧在眼里,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东平侯,此时已经生出太多好感。他们同样希望“红旗军”在安庆府地界扎根,何如宠直接动用老关系保举罗名士担任桐城县巡检。不少逃兵灾的地主回乡后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别人种上了庄稼,当然引起不少纠纷,何如宠兄弟主动出面协助解决,往往都能够做到皆大欢喜。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师勿掩何如宠亲眼验证了前年邸报上东平侯安民的办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遏制饥饿,才能够减缓流寇蔓延。他直接上书朝廷,直言不讳请天子委任东平侯进入南直隶剿寇,建议朝廷大力推广东平侯曾经行之有效的安民方略。崇祯正苦于无人可用,见到了何如宠的奏疏后细读,认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再次下旨宣召何如宠进京入阁参政。流寇都打到中都了,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此时再推三阻四就没有了担当,何如宠欣然领旨谢恩,他准备在中都调研被流寇肆虐造成的实际损失后不日进京。新官上任的桐城县巡检罗名士亲自率领两个百总火枪手为何如宠提供保护,这二百余火枪手无一例外都是骑术好的存在,遭遇小股流寇绝对能够做到击溃敌人。中都惨景历历在目,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深深刺激了何如宠。途径霍邱县、颍州之时又发现了两片跟周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向劳作的农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这里也是东平侯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十几万人得到了“红旗军”的救济,不仅仅得以生存,还在忙着生产自救,他们发现来了朝廷大员了解民情,当然异口同声夸赞东平侯的善举,身临其境的何如宠感触甚深。进入五月份,大明腹地的局势依旧没有好转,崇祯开始论证是否能够抽调山海关、薊镇、宁远人马前往山陕剿寇。就在此时锦州出事了,旗卫为了获得金国凤的信任早日率领麾下人马投奔“红旗军”,在侦察到建奴有信使跟祖大寿联系之时果断出手。他们配合金国凤的两个儿子成功抓住了几个汉奸,不仅仅搜查出祖大寿跟建奴私通的信件,还拷问汉奸得到了口供。人证物证俱全,金国凤终于相信了祖大寿意图卖国投敌。他立刻进行准备,这位将军过于自信,他以己度人,认为祖大寿逆行倒施不会得到太多明军追随。无论旗卫如何规劝都不肯放弃松山城回归宁远,而是准备坚守松山请塔山南堡的“红旗军”打过塔山、杏山防线夺下说不定已经爆发内乱的锦州。祖大寿哪里是吃素的,得知联络的信使被金国凤部抓捕后立刻公然判明。他亲自率领锦州人马和已经回来的祖大弼部骑兵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三岔河的一万建奴和鞑子也在阿巴泰率领下杀到。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将领在宣大、山西随同建奴作恶,抢掠不少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杀了不少明军和汉民。奴酋得到儿子豪格的奏报,获知祖大弼部已经在山西造反后毁关而出大喜,他更加放心了,认为祖大寿已经无法回头。得到老子指示的豪格率领队伍回师之时大大方方让祖大弼几个率领本部人马和劫掠的财货、粮食、人口、牲口回锦州,豪格率领其余人马赶回盛京献得到的传国玉玺。合兵一处的祖家军骑兵有了小一万,留下几千人守卫锦州,加上阿巴泰的骑兵出动了有一万六千,祖大寿还带了一万步兵参与围攻松山城。祖大寿安排在如杏山、大兴堡、塔山堡、塔山北堡等等屯堡、城池驻守的明军也有接近两万,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祖大寿马首是瞻。“红旗军”需要驻防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控制燕山进入辽西走廊的各条小道,不可能把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塔山南堡。跟锦州方面对峙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骑兵只有四千,凭借这些人马坚守防线,建奴来五万左右都能够确保守住。但是要越过防线攻击拥有接近两万骑兵和三万余步兵的祖家、后金联军完全是找死。获知松山守将金国凤被包围,黄沂州和杨国威等等“红旗军”将领都亲自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裴元武率领一个把总刚刚组建的见习骑兵在安庆府周围一百里不间断巡逻,在训练骑兵骑战水平的同时也在查看撂荒的田亩。沿江州县地肥水美,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怎么能够暴殄天物罗名士带上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土地,先抢农时种上庄稼再说,以后发现主人出面索要之时再谈租种、购买事宜。安庆府东北八十里的桐城县何家也是一门两进士的望族,何如申、何如宠俩兄弟是同榜进士,同列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实在罕见。兄长何如申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后告老还乡。弟弟何如宠更加不得了,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疏告罢免,皇帝召何如宠接替首辅。然而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不屑于跟他两相倾轧有负天子所托,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决请辞,崇祯见他如此只得作罢。何家兄弟官声不错,属于有操守的大员,国家糜烂如斯,流寇都打到南直隶,打下龙兴之地凤阳府,两位退休大官也是忧心不已。四乡八壤的老百姓纷纷在传,东平侯的“红旗军”人马协防安庆府,一举击溃献贼流寇二十余万,方保得一方平安,如今又拿出粮食组织了十几万老百姓在忙着春耕。何如宠、何如申带着几个家丁明察暗访一个月,把“红旗军”所作所为瞧在眼里,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东平侯,此时已经生出太多好感。他们同样希望“红旗军”在安庆府地界扎根,何如宠直接动用老关系保举罗名士担任桐城县巡检。不少逃兵灾的地主回乡后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别人种上了庄稼,当然引起不少纠纷,何如宠兄弟主动出面协助解决,往往都能够做到皆大欢喜。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师勿掩何如宠亲眼验证了前年邸报上东平侯安民的办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遏制饥饿,才能够减缓流寇蔓延。他直接上书朝廷,直言不讳请天子委任东平侯进入南直隶剿寇,建议朝廷大力推广东平侯曾经行之有效的安民方略。崇祯正苦于无人可用,见到了何如宠的奏疏后细读,认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再次下旨宣召何如宠进京入阁参政。流寇都打到中都了,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此时再推三阻四就没有了担当,何如宠欣然领旨谢恩,他准备在中都调研被流寇肆虐造成的实际损失后不日进京。新官上任的桐城县巡检罗名士亲自率领两个百总火枪手为何如宠提供保护,这二百余火枪手无一例外都是骑术好的存在,遭遇小股流寇绝对能够做到击溃敌人。中都惨景历历在目,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深深刺激了何如宠。途径霍邱县、颍州之时又发现了两片跟周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向劳作的农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这里也是东平侯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十几万人得到了“红旗军”的救济,不仅仅得以生存,还在忙着生产自救,他们发现来了朝廷大员了解民情,当然异口同声夸赞东平侯的善举,身临其境的何如宠感触甚深。进入五月份,大明腹地的局势依旧没有好转,崇祯开始论证是否能够抽调山海关、薊镇、宁远人马前往山陕剿寇。就在此时锦州出事了,旗卫为了获得金国凤的信任早日率领麾下人马投奔“红旗军”,在侦察到建奴有信使跟祖大寿联系之时果断出手。他们配合金国凤的两个儿子成功抓住了几个汉奸,不仅仅搜查出祖大寿跟建奴私通的信件,还拷问汉奸得到了口供。人证物证俱全,金国凤终于相信了祖大寿意图卖国投敌。他立刻进行准备,这位将军过于自信,他以己度人,认为祖大寿逆行倒施不会得到太多明军追随。无论旗卫如何规劝都不肯放弃松山城回归宁远,而是准备坚守松山请塔山南堡的“红旗军”打过塔山、杏山防线夺下说不定已经爆发内乱的锦州。祖大寿哪里是吃素的,得知联络的信使被金国凤部抓捕后立刻公然判明。他亲自率领锦州人马和已经回来的祖大弼部骑兵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三岔河的一万建奴和鞑子也在阿巴泰率领下杀到。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将领在宣大、山西随同建奴作恶,抢掠不少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杀了不少明军和汉民。奴酋得到儿子豪格的奏报,获知祖大弼部已经在山西造反后毁关而出大喜,他更加放心了,认为祖大寿已经无法回头。得到老子指示的豪格率领队伍回师之时大大方方让祖大弼几个率领本部人马和劫掠的财货、粮食、人口、牲口回锦州,豪格率领其余人马赶回盛京献得到的传国玉玺。合兵一处的祖家军骑兵有了小一万,留下几千人守卫锦州,加上阿巴泰的骑兵出动了有一万六千,祖大寿还带了一万步兵参与围攻松山城。祖大寿安排在如杏山、大兴堡、塔山堡、塔山北堡等等屯堡、城池驻守的明军也有接近两万,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祖大寿马首是瞻。“红旗军”需要驻防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控制燕山进入辽西走廊的各条小道,不可能把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塔山南堡。跟锦州方面对峙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骑兵只有四千,凭借这些人马坚守防线,建奴来五万左右都能够确保守住。但是要越过防线攻击拥有接近两万骑兵和三万余步兵的祖家、后金联军完全是找死。获知松山守将金国凤被包围,黄沂州和杨国威等等“红旗军”将领都亲自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裴元武率领一个把总刚刚组建的见习骑兵在安庆府周围一百里不间断巡逻,在训练骑兵骑战水平的同时也在查看撂荒的田亩。沿江州县地肥水美,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怎么能够暴殄天物罗名士带上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土地,先抢农时种上庄稼再说,以后发现主人出面索要之时再谈租种、购买事宜。安庆府东北八十里的桐城县何家也是一门两进士的望族,何如申、何如宠俩兄弟是同榜进士,同列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实在罕见。兄长何如申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后告老还乡。弟弟何如宠更加不得了,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疏告罢免,皇帝召何如宠接替首辅。然而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不屑于跟他两相倾轧有负天子所托,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决请辞,崇祯见他如此只得作罢。何家兄弟官声不错,属于有操守的大员,国家糜烂如斯,流寇都打到南直隶,打下龙兴之地凤阳府,两位退休大官也是忧心不已。四乡八壤的老百姓纷纷在传,东平侯的“红旗军”人马协防安庆府,一举击溃献贼流寇二十余万,方保得一方平安,如今又拿出粮食组织了十几万老百姓在忙着春耕。何如宠、何如申带着几个家丁明察暗访一个月,把“红旗军”所作所为瞧在眼里,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东平侯,此时已经生出太多好感。他们同样希望“红旗军”在安庆府地界扎根,何如宠直接动用老关系保举罗名士担任桐城县巡检。不少逃兵灾的地主回乡后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别人种上了庄稼,当然引起不少纠纷,何如宠兄弟主动出面协助解决,往往都能够做到皆大欢喜。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师勿掩何如宠亲眼验证了前年邸报上东平侯安民的办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遏制饥饿,才能够减缓流寇蔓延。他直接上书朝廷,直言不讳请天子委任东平侯进入南直隶剿寇,建议朝廷大力推广东平侯曾经行之有效的安民方略。崇祯正苦于无人可用,见到了何如宠的奏疏后细读,认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再次下旨宣召何如宠进京入阁参政。流寇都打到中都了,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此时再推三阻四就没有了担当,何如宠欣然领旨谢恩,他准备在中都调研被流寇肆虐造成的实际损失后不日进京。新官上任的桐城县巡检罗名士亲自率领两个百总火枪手为何如宠提供保护,这二百余火枪手无一例外都是骑术好的存在,遭遇小股流寇绝对能够做到击溃敌人。中都惨景历历在目,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深深刺激了何如宠。途径霍邱县、颍州之时又发现了两片跟周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向劳作的农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这里也是东平侯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十几万人得到了“红旗军”的救济,不仅仅得以生存,还在忙着生产自救,他们发现来了朝廷大员了解民情,当然异口同声夸赞东平侯的善举,身临其境的何如宠感触甚深。进入五月份,大明腹地的局势依旧没有好转,崇祯开始论证是否能够抽调山海关、薊镇、宁远人马前往山陕剿寇。就在此时锦州出事了,旗卫为了获得金国凤的信任早日率领麾下人马投奔“红旗军”,在侦察到建奴有信使跟祖大寿联系之时果断出手。他们配合金国凤的两个儿子成功抓住了几个汉奸,不仅仅搜查出祖大寿跟建奴私通的信件,还拷问汉奸得到了口供。人证物证俱全,金国凤终于相信了祖大寿意图卖国投敌。他立刻进行准备,这位将军过于自信,他以己度人,认为祖大寿逆行倒施不会得到太多明军追随。无论旗卫如何规劝都不肯放弃松山城回归宁远,而是准备坚守松山请塔山南堡的“红旗军”打过塔山、杏山防线夺下说不定已经爆发内乱的锦州。祖大寿哪里是吃素的,得知联络的信使被金国凤部抓捕后立刻公然判明。他亲自率领锦州人马和已经回来的祖大弼部骑兵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三岔河的一万建奴和鞑子也在阿巴泰率领下杀到。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将领在宣大、山西随同建奴作恶,抢掠不少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杀了不少明军和汉民。奴酋得到儿子豪格的奏报,获知祖大弼部已经在山西造反后毁关而出大喜,他更加放心了,认为祖大寿已经无法回头。得到老子指示的豪格率领队伍回师之时大大方方让祖大弼几个率领本部人马和劫掠的财货、粮食、人口、牲口回锦州,豪格率领其余人马赶回盛京献得到的传国玉玺。合兵一处的祖家军骑兵有了小一万,留下几千人守卫锦州,加上阿巴泰的骑兵出动了有一万六千,祖大寿还带了一万步兵参与围攻松山城。祖大寿安排在如杏山、大兴堡、塔山堡、塔山北堡等等屯堡、城池驻守的明军也有接近两万,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祖大寿马首是瞻。“红旗军”需要驻防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控制燕山进入辽西走廊的各条小道,不可能把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塔山南堡。跟锦州方面对峙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骑兵只有四千,凭借这些人马坚守防线,建奴来五万左右都能够确保守住。但是要越过防线攻击拥有接近两万骑兵和三万余步兵的祖家、后金联军完全是找死。获知松山守将金国凤被包围,黄沂州和杨国威等等“红旗军”将领都亲自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裴元武率领一个把总刚刚组建的见习骑兵在安庆府周围一百里不间断巡逻,在训练骑兵骑战水平的同时也在查看撂荒的田亩。沿江州县地肥水美,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怎么能够暴殄天物罗名士带上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土地,先抢农时种上庄稼再说,以后发现主人出面索要之时再谈租种、购买事宜。安庆府东北八十里的桐城县何家也是一门两进士的望族,何如申、何如宠俩兄弟是同榜进士,同列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实在罕见。兄长何如申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后告老还乡。弟弟何如宠更加不得了,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疏告罢免,皇帝召何如宠接替首辅。然而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不屑于跟他两相倾轧有负天子所托,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决请辞,崇祯见他如此只得作罢。何家兄弟官声不错,属于有操守的大员,国家糜烂如斯,流寇都打到南直隶,打下龙兴之地凤阳府,两位退休大官也是忧心不已。四乡八壤的老百姓纷纷在传,东平侯的“红旗军”人马协防安庆府,一举击溃献贼流寇二十余万,方保得一方平安,如今又拿出粮食组织了十几万老百姓在忙着春耕。何如宠、何如申带着几个家丁明察暗访一个月,把“红旗军”所作所为瞧在眼里,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东平侯,此时已经生出太多好感。他们同样希望“红旗军”在安庆府地界扎根,何如宠直接动用老关系保举罗名士担任桐城县巡检。不少逃兵灾的地主回乡后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别人种上了庄稼,当然引起不少纠纷,何如宠兄弟主动出面协助解决,往往都能够做到皆大欢喜。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师勿掩何如宠亲眼验证了前年邸报上东平侯安民的办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遏制饥饿,才能够减缓流寇蔓延。他直接上书朝廷,直言不讳请天子委任东平侯进入南直隶剿寇,建议朝廷大力推广东平侯曾经行之有效的安民方略。崇祯正苦于无人可用,见到了何如宠的奏疏后细读,认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再次下旨宣召何如宠进京入阁参政。流寇都打到中都了,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此时再推三阻四就没有了担当,何如宠欣然领旨谢恩,他准备在中都调研被流寇肆虐造成的实际损失后不日进京。新官上任的桐城县巡检罗名士亲自率领两个百总火枪手为何如宠提供保护,这二百余火枪手无一例外都是骑术好的存在,遭遇小股流寇绝对能够做到击溃敌人。中都惨景历历在目,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深深刺激了何如宠。途径霍邱县、颍州之时又发现了两片跟周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向劳作的农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这里也是东平侯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十几万人得到了“红旗军”的救济,不仅仅得以生存,还在忙着生产自救,他们发现来了朝廷大员了解民情,当然异口同声夸赞东平侯的善举,身临其境的何如宠感触甚深。进入五月份,大明腹地的局势依旧没有好转,崇祯开始论证是否能够抽调山海关、薊镇、宁远人马前往山陕剿寇。就在此时锦州出事了,旗卫为了获得金国凤的信任早日率领麾下人马投奔“红旗军”,在侦察到建奴有信使跟祖大寿联系之时果断出手。他们配合金国凤的两个儿子成功抓住了几个汉奸,不仅仅搜查出祖大寿跟建奴私通的信件,还拷问汉奸得到了口供。人证物证俱全,金国凤终于相信了祖大寿意图卖国投敌。他立刻进行准备,这位将军过于自信,他以己度人,认为祖大寿逆行倒施不会得到太多明军追随。无论旗卫如何规劝都不肯放弃松山城回归宁远,而是准备坚守松山请塔山南堡的“红旗军”打过塔山、杏山防线夺下说不定已经爆发内乱的锦州。祖大寿哪里是吃素的,得知联络的信使被金国凤部抓捕后立刻公然判明。他亲自率领锦州人马和已经回来的祖大弼部骑兵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三岔河的一万建奴和鞑子也在阿巴泰率领下杀到。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将领在宣大、山西随同建奴作恶,抢掠不少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杀了不少明军和汉民。奴酋得到儿子豪格的奏报,获知祖大弼部已经在山西造反后毁关而出大喜,他更加放心了,认为祖大寿已经无法回头。得到老子指示的豪格率领队伍回师之时大大方方让祖大弼几个率领本部人马和劫掠的财货、粮食、人口、牲口回锦州,豪格率领其余人马赶回盛京献得到的传国玉玺。合兵一处的祖家军骑兵有了小一万,留下几千人守卫锦州,加上阿巴泰的骑兵出动了有一万六千,祖大寿还带了一万步兵参与围攻松山城。祖大寿安排在如杏山、大兴堡、塔山堡、塔山北堡等等屯堡、城池驻守的明军也有接近两万,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祖大寿马首是瞻。“红旗军”需要驻防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控制燕山进入辽西走廊的各条小道,不可能把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塔山南堡。跟锦州方面对峙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骑兵只有四千,凭借这些人马坚守防线,建奴来五万左右都能够确保守住。但是要越过防线攻击拥有接近两万骑兵和三万余步兵的祖家、后金联军完全是找死。获知松山守将金国凤被包围,黄沂州和杨国威等等“红旗军”将领都亲自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裴元武率领一个把总刚刚组建的见习骑兵在安庆府周围一百里不间断巡逻,在训练骑兵骑战水平的同时也在查看撂荒的田亩。沿江州县地肥水美,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怎么能够暴殄天物罗名士带上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土地,先抢农时种上庄稼再说,以后发现主人出面索要之时再谈租种、购买事宜。安庆府东北八十里的桐城县何家也是一门两进士的望族,何如申、何如宠俩兄弟是同榜进士,同列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实在罕见。兄长何如申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后告老还乡。弟弟何如宠更加不得了,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疏告罢免,皇帝召何如宠接替首辅。然而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不屑于跟他两相倾轧有负天子所托,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决请辞,崇祯见他如此只得作罢。何家兄弟官声不错,属于有操守的大员,国家糜烂如斯,流寇都打到南直隶,打下龙兴之地凤阳府,两位退休大官也是忧心不已。四乡八壤的老百姓纷纷在传,东平侯的“红旗军”人马协防安庆府,一举击溃献贼流寇二十余万,方保得一方平安,如今又拿出粮食组织了十几万老百姓在忙着春耕。何如宠、何如申带着几个家丁明察暗访一个月,把“红旗军”所作所为瞧在眼里,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东平侯,此时已经生出太多好感。他们同样希望“红旗军”在安庆府地界扎根,何如宠直接动用老关系保举罗名士担任桐城县巡检。不少逃兵灾的地主回乡后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别人种上了庄稼,当然引起不少纠纷,何如宠兄弟主动出面协助解决,往往都能够做到皆大欢喜。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师勿掩何如宠亲眼验证了前年邸报上东平侯安民的办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遏制饥饿,才能够减缓流寇蔓延。他直接上书朝廷,直言不讳请天子委任东平侯进入南直隶剿寇,建议朝廷大力推广东平侯曾经行之有效的安民方略。崇祯正苦于无人可用,见到了何如宠的奏疏后细读,认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再次下旨宣召何如宠进京入阁参政。流寇都打到中都了,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此时再推三阻四就没有了担当,何如宠欣然领旨谢恩,他准备在中都调研被流寇肆虐造成的实际损失后不日进京。新官上任的桐城县巡检罗名士亲自率领两个百总火枪手为何如宠提供保护,这二百余火枪手无一例外都是骑术好的存在,遭遇小股流寇绝对能够做到击溃敌人。中都惨景历历在目,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深深刺激了何如宠。途径霍邱县、颍州之时又发现了两片跟周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向劳作的农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这里也是东平侯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十几万人得到了“红旗军”的救济,不仅仅得以生存,还在忙着生产自救,他们发现来了朝廷大员了解民情,当然异口同声夸赞东平侯的善举,身临其境的何如宠感触甚深。进入五月份,大明腹地的局势依旧没有好转,崇祯开始论证是否能够抽调山海关、薊镇、宁远人马前往山陕剿寇。就在此时锦州出事了,旗卫为了获得金国凤的信任早日率领麾下人马投奔“红旗军”,在侦察到建奴有信使跟祖大寿联系之时果断出手。他们配合金国凤的两个儿子成功抓住了几个汉奸,不仅仅搜查出祖大寿跟建奴私通的信件,还拷问汉奸得到了口供。人证物证俱全,金国凤终于相信了祖大寿意图卖国投敌。他立刻进行准备,这位将军过于自信,他以己度人,认为祖大寿逆行倒施不会得到太多明军追随。无论旗卫如何规劝都不肯放弃松山城回归宁远,而是准备坚守松山请塔山南堡的“红旗军”打过塔山、杏山防线夺下说不定已经爆发内乱的锦州。祖大寿哪里是吃素的,得知联络的信使被金国凤部抓捕后立刻公然判明。他亲自率领锦州人马和已经回来的祖大弼部骑兵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三岔河的一万建奴和鞑子也在阿巴泰率领下杀到。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将领在宣大、山西随同建奴作恶,抢掠不少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杀了不少明军和汉民。奴酋得到儿子豪格的奏报,获知祖大弼部已经在山西造反后毁关而出大喜,他更加放心了,认为祖大寿已经无法回头。得到老子指示的豪格率领队伍回师之时大大方方让祖大弼几个率领本部人马和劫掠的财货、粮食、人口、牲口回锦州,豪格率领其余人马赶回盛京献得到的传国玉玺。合兵一处的祖家军骑兵有了小一万,留下几千人守卫锦州,加上阿巴泰的骑兵出动了有一万六千,祖大寿还带了一万步兵参与围攻松山城。祖大寿安排在如杏山、大兴堡、塔山堡、塔山北堡等等屯堡、城池驻守的明军也有接近两万,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祖大寿马首是瞻。“红旗军”需要驻防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控制燕山进入辽西走廊的各条小道,不可能把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塔山南堡。跟锦州方面对峙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骑兵只有四千,凭借这些人马坚守防线,建奴来五万左右都能够确保守住。但是要越过防线攻击拥有接近两万骑兵和三万余步兵的祖家、后金联军完全是找死。获知松山守将金国凤被包围,黄沂州和杨国威等等“红旗军”将领都亲自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裴元武率领一个把总刚刚组建的见习骑兵在安庆府周围一百里不间断巡逻,在训练骑兵骑战水平的同时也在查看撂荒的田亩。沿江州县地肥水美,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怎么能够暴殄天物罗名士带上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土地,先抢农时种上庄稼再说,以后发现主人出面索要之时再谈租种、购买事宜。安庆府东北八十里的桐城县何家也是一门两进士的望族,何如申、何如宠俩兄弟是同榜进士,同列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实在罕见。兄长何如申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后告老还乡。弟弟何如宠更加不得了,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疏告罢免,皇帝召何如宠接替首辅。然而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不屑于跟他两相倾轧有负天子所托,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决请辞,崇祯见他如此只得作罢。何家兄弟官声不错,属于有操守的大员,国家糜烂如斯,流寇都打到南直隶,打下龙兴之地凤阳府,两位退休大官也是忧心不已。四乡八壤的老百姓纷纷在传,东平侯的“红旗军”人马协防安庆府,一举击溃献贼流寇二十余万,方保得一方平安,如今又拿出粮食组织了十几万老百姓在忙着春耕。何如宠、何如申带着几个家丁明察暗访一个月,把“红旗军”所作所为瞧在眼里,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东平侯,此时已经生出太多好感。他们同样希望“红旗军”在安庆府地界扎根,何如宠直接动用老关系保举罗名士担任桐城县巡检。不少逃兵灾的地主回乡后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别人种上了庄稼,当然引起不少纠纷,何如宠兄弟主动出面协助解决,往往都能够做到皆大欢喜。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师勿掩何如宠亲眼验证了前年邸报上东平侯安民的办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遏制饥饿,才能够减缓流寇蔓延。他直接上书朝廷,直言不讳请天子委任东平侯进入南直隶剿寇,建议朝廷大力推广东平侯曾经行之有效的安民方略。崇祯正苦于无人可用,见到了何如宠的奏疏后细读,认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再次下旨宣召何如宠进京入阁参政。流寇都打到中都了,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此时再推三阻四就没有了担当,何如宠欣然领旨谢恩,他准备在中都调研被流寇肆虐造成的实际损失后不日进京。新官上任的桐城县巡检罗名士亲自率领两个百总火枪手为何如宠提供保护,这二百余火枪手无一例外都是骑术好的存在,遭遇小股流寇绝对能够做到击溃敌人。中都惨景历历在目,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深深刺激了何如宠。途径霍邱县、颍州之时又发现了两片跟周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向劳作的农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这里也是东平侯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十几万人得到了“红旗军”的救济,不仅仅得以生存,还在忙着生产自救,他们发现来了朝廷大员了解民情,当然异口同声夸赞东平侯的善举,身临其境的何如宠感触甚深。进入五月份,大明腹地的局势依旧没有好转,崇祯开始论证是否能够抽调山海关、薊镇、宁远人马前往山陕剿寇。就在此时锦州出事了,旗卫为了获得金国凤的信任早日率领麾下人马投奔“红旗军”,在侦察到建奴有信使跟祖大寿联系之时果断出手。他们配合金国凤的两个儿子成功抓住了几个汉奸,不仅仅搜查出祖大寿跟建奴私通的信件,还拷问汉奸得到了口供。人证物证俱全,金国凤终于相信了祖大寿意图卖国投敌。他立刻进行准备,这位将军过于自信,他以己度人,认为祖大寿逆行倒施不会得到太多明军追随。无论旗卫如何规劝都不肯放弃松山城回归宁远,而是准备坚守松山请塔山南堡的“红旗军”打过塔山、杏山防线夺下说不定已经爆发内乱的锦州。祖大寿哪里是吃素的,得知联络的信使被金国凤部抓捕后立刻公然判明。他亲自率领锦州人马和已经回来的祖大弼部骑兵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三岔河的一万建奴和鞑子也在阿巴泰率领下杀到。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将领在宣大、山西随同建奴作恶,抢掠不少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杀了不少明军和汉民。奴酋得到儿子豪格的奏报,获知祖大弼部已经在山西造反后毁关而出大喜,他更加放心了,认为祖大寿已经无法回头。得到老子指示的豪格率领队伍回师之时大大方方让祖大弼几个率领本部人马和劫掠的财货、粮食、人口、牲口回锦州,豪格率领其余人马赶回盛京献得到的传国玉玺。合兵一处的祖家军骑兵有了小一万,留下几千人守卫锦州,加上阿巴泰的骑兵出动了有一万六千,祖大寿还带了一万步兵参与围攻松山城。祖大寿安排在如杏山、大兴堡、塔山堡、塔山北堡等等屯堡、城池驻守的明军也有接近两万,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祖大寿马首是瞻。“红旗军”需要驻防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控制燕山进入辽西走廊的各条小道,不可能把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塔山南堡。跟锦州方面对峙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骑兵只有四千,凭借这些人马坚守防线,建奴来五万左右都能够确保守住。但是要越过防线攻击拥有接近两万骑兵和三万余步兵的祖家、后金联军完全是找死。获知松山守将金国凤被包围,黄沂州和杨国威等等“红旗军”将领都亲自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裴元武率领一个把总刚刚组建的见习骑兵在安庆府周围一百里不间断巡逻,在训练骑兵骑战水平的同时也在查看撂荒的田亩。沿江州县地肥水美,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怎么能够暴殄天物罗名士带上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土地,先抢农时种上庄稼再说,以后发现主人出面索要之时再谈租种、购买事宜。安庆府东北八十里的桐城县何家也是一门两进士的望族,何如申、何如宠俩兄弟是同榜进士,同列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实在罕见。兄长何如申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后告老还乡。弟弟何如宠更加不得了,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疏告罢免,皇帝召何如宠接替首辅。然而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不屑于跟他两相倾轧有负天子所托,行至淮安,六次上疏坚决请辞,崇祯见他如此只得作罢。何家兄弟官声不错,属于有操守的大员,国家糜烂如斯,流寇都打到南直隶,打下龙兴之地凤阳府,两位退休大官也是忧心不已。四乡八壤的老百姓纷纷在传,东平侯的“红旗军”人马协防安庆府,一举击溃献贼流寇二十余万,方保得一方平安,如今又拿出粮食组织了十几万老百姓在忙着春耕。何如宠、何如申带着几个家丁明察暗访一个月,把“红旗军”所作所为瞧在眼里,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东平侯,此时已经生出太多好感。他们同样希望“红旗军”在安庆府地界扎根,何如宠直接动用老关系保举罗名士担任桐城县巡检。不少逃兵灾的地主回乡后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别人种上了庄稼,当然引起不少纠纷,何如宠兄弟主动出面协助解决,往往都能够做到皆大欢喜。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师勿掩何如宠亲眼验证了前年邸报上东平侯安民的办法,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遏制饥饿,才能够减缓流寇蔓延。他直接上书朝廷,直言不讳请天子委任东平侯进入南直隶剿寇,建议朝廷大力推广东平侯曾经行之有效的安民方略。崇祯正苦于无人可用,见到了何如宠的奏疏后细读,认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再次下旨宣召何如宠进京入阁参政。流寇都打到中都了,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此时再推三阻四就没有了担当,何如宠欣然领旨谢恩,他准备在中都调研被流寇肆虐造成的实际损失后不日进京。新官上任的桐城县巡检罗名士亲自率领两个百总火枪手为何如宠提供保护,这二百余火枪手无一例外都是骑术好的存在,遭遇小股流寇绝对能够做到击溃敌人。中都惨景历历在目,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深深刺激了何如宠。途径霍邱县、颍州之时又发现了两片跟周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向劳作的农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这里也是东平侯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十几万人得到了“红旗军”的救济,不仅仅得以生存,还在忙着生产自救,他们发现来了朝廷大员了解民情,当然异口同声夸赞东平侯的善举,身临其境的何如宠感触甚深。进入五月份,大明腹地的局势依旧没有好转,崇祯开始论证是否能够抽调山海关、薊镇、宁远人马前往山陕剿寇。就在此时锦州出事了,旗卫为了获得金国凤的信任早日率领麾下人马投奔“红旗军”,在侦察到建奴有信使跟祖大寿联系之时果断出手。他们配合金国凤的两个儿子成功抓住了几个汉奸,不仅仅搜查出祖大寿跟建奴私通的信件,还拷问汉奸得到了口供。人证物证俱全,金国凤终于相信了祖大寿意图卖国投敌。他立刻进行准备,这位将军过于自信,他以己度人,认为祖大寿逆行倒施不会得到太多明军追随。无论旗卫如何规劝都不肯放弃松山城回归宁远,而是准备坚守松山请塔山南堡的“红旗军”打过塔山、杏山防线夺下说不定已经爆发内乱的锦州。祖大寿哪里是吃素的,得知联络的信使被金国凤部抓捕后立刻公然判明。他亲自率领锦州人马和已经回来的祖大弼部骑兵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三岔河的一万建奴和鞑子也在阿巴泰率领下杀到。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将领在宣大、山西随同建奴作恶,抢掠不少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杀了不少明军和汉民。奴酋得到儿子豪格的奏报,获知祖大弼部已经在山西造反后毁关而出大喜,他更加放心了,认为祖大寿已经无法回头。得到老子指示的豪格率领队伍回师之时大大方方让祖大弼几个率领本部人马和劫掠的财货、粮食、人口、牲口回锦州,豪格率领其余人马赶回盛京献得到的传国玉玺。合兵一处的祖家军骑兵有了小一万,留下几千人守卫锦州,加上阿巴泰的骑兵出动了有一万六千,祖大寿还带了一万步兵参与围攻松山城。祖大寿安排在如杏山、大兴堡、塔山堡、塔山北堡等等屯堡、城池驻守的明军也有接近两万,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祖大寿马首是瞻。“红旗军”需要驻防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控制燕山进入辽西走廊的各条小道,不可能把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塔山南堡。跟锦州方面对峙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骑兵只有四千,凭借这些人马坚守防线,建奴来五万左右都能够确保守住。但是要越过防线攻击拥有接近两万骑兵和三万余步兵的祖家、后金联军完全是找死。获知松山守将金国凤被包围,黄沂州和杨国威等等“红旗军”将领都亲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