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布鞋等等系列产品。有黄汉帮着出谋划策,制定管理制度,再偶尔开个金手指,姐妹花和四大丫鬟肯定能够赚得盆满钵满。舆论导向很重要,黄汉在思考如何对付日后的闯贼“不纳粮”的谎言,开始提笔写一些小故事,给大明军民、官宦打预防针。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崇祯八年被流寇攻破的中都几个县城、州城,主人翁有离休高官、现职士大夫、乡绅和升斗小民。黄汉很损,连续五个故事都是以“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时不纳粮。”的童谣开篇,虽然此时这个童谣还没有问世。然后娓娓道来相信了这个谎言的老百姓没有做任何抵抗任由流寇打进城池。最后的结果是家中的一点点粮食、棉被、衣服和碎银子、铜钱全部被抢走了,妻子被十几个流寇祸害后投了井故事的几个主人翁被流寇老贼逼着和一群经历相同的街坊参与攻击下一个城池之时被城头倒下来的金汁严重烫伤。最后这些人被流寇遗弃在荒郊野地哀嚎数天后死去,主人翁临时之前狠狠地扇自己的嘴巴。口中骂自己为何愚蠢到相信流寇“不纳粮”的谎言,他们那许多人,根本不种地,不纳粮流寇们吃什么描写士大夫和官员的结局更加容易,把他们被流寇拷饷生不如死着重描绘,再把她们家中的女眷如何被流寇变着花样折磨大书特书,刻意把凌辱写得很露骨。用不着担心涉黄、涉政,大明朝的出版物管控不严,太多传世的话本儿的内容都比较那个。被拷虐的士大夫临死之前都无法闭眼,一个个悔不当初,追问自己为何在流寇来之前没想着拿出家里的钱粮招募乡勇和流寇死战到底黄汉不可能写太多故事,写了几篇后传刘在旗、黄可造按照这个样板广泛征文,要争取做到让绝大多数大明子民了解“不纳粮”该有多么具备欺骗性。接下来的日子里,这样的文章泛滥成灾,有的写作水平真高,黄汉自叹不如。有的写得太荤,凌辱妇女的内容太写实,都可以当做那种小说阅读。由于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充满着暴力、血腥还带着那么一点点变态的色彩,读者多不胜数。一个月后,献贼把良家妇女抢来后上身穿得整整齐齐还描眉画眼,下身光溜溜好方便他随时发泄兽欲被传得家喻户晓。献贼、闯贼和几十个流寇大头领被官军困住后会把女人们斩杀一空,面临饥饿之时会杀了身边的女子吃肉也被传得活灵活现。黄汉推断不出野史记载的内容是否确有其事,为了抹黑流贼,不管是不是事实,权当事实存在大肆宣传。反正可以肯定李自成是个异族贼子,这可是铁证如山,这个王八蛋在崇祯十七年认了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李继迁何许人也西夏太祖,出身党项族平夏部,跟汉人建立的大宋朝打了一辈子仗,可谓血债累累。李自成认了李继迁为祖宗从根子上就不承认自己是汉人,因此闯贼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异族杂碎民族认同感何其重要,只要认可汉民族愿意融入汉民族,哪怕高鼻深目也能够同化。闯贼认了李继迁为祖宗,哪怕他事实上是汉族血统也不能说明什么,他就是个异族贼子。有了“红旗日报”这个大杀器,舆论导向完全被“红旗军”控制。哪怕刻意污蔑、颠倒黑白都做得到,黑劣迹斑斑的高闯贼、李闯贼、献贼、罗汝才、马守应等等根本没有挑战性。况且还真有成千上万的仕子、士大夫的亲人被流寇虐杀,财物、粮食被洗劫一空,房屋被付之一炬,他们写下文章控诉流寇的罪恶可谓字字血泪。把流寇写得凶残没人性,打倒哪儿会毁了哪儿,也同样折射出崇祯皇帝治国无方导致流民四起,导致官军纪律败坏没本事打流寇,最有本事欺压良民。舆论不断发酵,太多人开始反思,不信任大明政府,相信征虏大将军,期盼“红旗军”到来的比例越来越高刘在旗自从那一日看见姜新三叩九拜高呼征虏大将军万岁后心里有了想法,工作更加卖力,他原本就是个读书人,跟着黄汉八年又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他当然看得出舆论导向在黑流寇的同时也在抹黑崇祯皇帝。于是乎,他自作主张在体系内来了一个征文,类似于忆苦思甜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七百五十章:自立为王征文要求的内容是,原本当兵也好、务农也好、做买卖也罢。对比在没有加入“红旗军”这个集体前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太多被“红旗军”解救的饥民怀着感恩的心,太多受到“红旗军”恩惠的读书人想把心里对征虏大将军的感激跃然纸上,一时间投稿之人成千上万。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黑暗的大明王朝饥民遍地、盗寇横行、官府横征暴敛。另一边是在“红旗军”保护下的老百姓摆脱了饥饿正在为属于自己的青砖瓦房而出力流汗“红旗军”体系被描绘得如同天堂,大明山陕、河南乃至于中都、湖广被描写得民不聊生。征虏大将军实际控制的地盘使得太多饥寒交迫的升斗小民心向往之。原本征虏大将军的地盘不大,太多地区还直接面对建奴,现在获知即将完全拿下原来的朝鲜王国经营成大明“汉江省”,太多老百姓决定离开故土投奔“红旗军”。地盘大、资本雄厚、有余粮的黄汉底气足,来者不拒,导致海上运输相当繁忙。本来黄汉还以为郑芝龙会选择抗旨不遵,心里已经盘算着干脆逼反郑芝龙算了,拿下朝鲜后,明年春天就去南海彻底干掉郑氏海盗集团,收编刘香集团。谁知在福建活动的旗卫传回情报表明,郑芝龙居然率领船队往辽海而来。人家选择服软,看来郑家这个肥羊宰不成。还好黄汉抄了晋商和山西、宣大文官武将的家财得到了现银超过三千万两,如今比较有钱。今年黄汉的心态很好,不算穷凶极恶,郑芝龙如果表现好可以放过郑家。黄汉甚至于可以协助郑芝龙集团夺取倭国的岛屿自立为王,也可以考虑帮助郑芝龙前往中南半岛夺下一块地盘自立。黄汉内心里是不会相信曾经用兵数万,每年拥有百万上千万两银子收入的郑芝龙海盗集团会真心实意向自己臣服。很明显郑芝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了权宜之计,接下来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即便郑芝龙不造反,十八芝的旧将也会不间断叛乱。干脆送他们远离大明建立一个王国也是黄汉的权宜之计,最好劝郑芝龙拿下后世新加坡所在的那个岛屿。等到亡了建奴、灭了流寇、全取大明江山后,再腾出手慢慢往中南半岛殖民。那时候就犯不着给予郑芝龙过多优待,选择回归祖国热烈欢迎,选择跟祖国为敌让他灭亡旗卫报告郑芝龙船队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战船数量多达五十艘,乘员仅仅三千左右,万万不能浪费了运力,黄汉派遣快船给郑芝龙送去命令。不是要求他完成战斗任务,而是命令他在路过长江口之时去南通州运三万移民前往“汉江省”。运力不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海船长途运输如一艘赶缯船装载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已经是极限,如此旅行乘客还比较辛苦。还好习惯了饿着肚子流浪的饥民,在能够得到八成饱的前提下根本不介意吃苦受累,在船上挤一挤不算啥。运输饥民几年了,“红旗军”体系已经形成了套路,在南通州等待转运的同时进行集体劳动。要使得南通州有工作机会相当容易,关键是需要钱粮。如今黄汉财大气粗,最不缺钱也有不少粮食,修筑海提、江堤,组织人员在里下河一带建造垛田。垛田其实又是汉人勤劳、智慧的财物。里下河一带是一片湿地,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汉人划着小船在沼泽地里挖淤泥就近填高另一片沼泽地,付出劳动力后原本的两块沼泽地就完全变了样。垫高的沼泽地变成了一块几亩甚至于只有几分地的良田,深挖的沼泽地变成了河流湖泊。灌溉垛田比较容易,农民划着小船直接用长柄水舀子站在船上舀水浇田就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因为下大雨垛田能够快速排水到环绕田地的河里,干旱之时又能够直接舀水灌溉,往往垛田都能够做得到旱涝保收。由于垛田的土取自于淤泥,故而土地肥沃,稻谷产量高于江南良田的平均亩产接近一成。里下河地区是湿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地晒得干裂的大旱之年,主要的防范就是涝灾。有资本、有统御力和组织能力的“红旗军”带来了不少劳动力在南通州等待转运。在这期间组织这些人乘内河平底船经过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的通扬运河去离泰州不远的里下河地区劳动,这段河道原名为邗沟、运盐河,全程能够通航排水量五十吨的平地帆船。他们在水利建设班毕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修建套闸调节上河、下河水位,修建水库蓄洪、泄洪,使得垛田区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涝灾不成问题。转运的饥民在里下河地区劳动一百天,劳动者在定量管三顿的情况下会得到一石杂粮两块银元的报酬,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能够检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发现传染病患者当然不可能准许他们上前来接移民的海船远行,隔离治疗必不可少。这两三年在里下河地区不遗余力兴修水利,挖淤泥造垛田,现在从一片泽国中诞生出了十几万亩能够两熟的高产良田。已经有“红旗军”体系接近一万户老百姓留在这里屯垦,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该“红旗军”得到的那一半也有十几万石。由于盐城那一带的芦苇荡里活动着不少水贼,长江分遣队在农闲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围剿,如今里下河一带比较安全。这当然是仅仅局限于“红旗军”体系的屯民,因为俞全佐没有全部把盐城一带的水贼剿灭,收编了一股水贼,头领叫做顾大麻子。“红旗军”辛辛苦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垛田不许任何人染指。对付水贼、强盗有长江分遣队,对付官府和地主、乡绅之时当然是顾大麻子的水贼出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泰州、盐城、扬州、南通州这片区域大明朝廷相当重视。“红旗军”贸然在这里圈大片田地不合时宜,因此都是采取改造无主沼泽地来造垛田。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来摘桃子,“红旗军”不介意跟他们玩白道、黑道,单看看谁胆大包天为何明末有那许多温顺的汉民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流寇、兵痞原因是一个败坏的制度下会导致好人变坏,导致良民变成暴徒,崇祯皇帝这个当家人难逃其咎。黄汉不会杀光所有触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债累累之徒,一般情况下总要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坏的前提下,在违反成本低,利润巨大的前提下,连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国恩的勋贵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谈。因此黄汉出手把晋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把抢光后没有杀任何人,给予他们重来的机会。在朝鲜屯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晋商群体,一二百家晋商被拆分为一两千个小家庭,人口有一万几千,都打散安置在汉城附近,汉江之南也有一部分。宣传队早就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蛊惑,所有人踏上新领地的那一刻,以前种种都会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持凭借劳动致富。任何人的劳动所得“红旗军”都会予以保护,如果不愿意种地想做生意,可以写贷款申请阐明准备做什么生意或者开办生产什么东西的作坊等待批复。由于“汉江省”暂时执行军管,管理地方的官员都是“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队员,这些人当然会不折不扣根据家主的意图做事。搞活经济、兴办实业、鼓励商贸是“汉江省”发展的口号,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军人办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请书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门询问,三天内就会给予批复,除非请示做赌场、妓院等等的偏门生意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开绿灯。晋商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红旗军”一锅端,根本没时间串供销毁私通建奴、鞑子的罪证,相当于被人赃俱获。他们本以为抄家后就会面临灭族,真的没想到征虏大将军只要钱不要命。一两万山西人来到汉江附近之时发现这块水土比他们老家的肥美多了,会种地的一天都不耽误,立刻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劳作。晋商群体有文化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原住民讲解下,很快就大体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不会种地也不要紧,“汉江织布厂”工地上就有工作机会,以后还会招收不少男女织工。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帐房、掌柜、伙计肯定能够找到一个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算盘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长,在新领地一定能够找到帐房的差事。要说商人群体中的能人确实不少,太多人家有祖传的手艺。干脆送他们远离大明建立一个王国也是黄汉的权宜之计,最好劝郑芝龙拿下后世新加坡所在的那个岛屿。等到亡了建奴、灭了流寇、全取大明江山后,再腾出手慢慢往中南半岛殖民。那时候就犯不着给予郑芝龙过多优待,选择回归祖国热烈欢迎,选择跟祖国为敌让他灭亡旗卫报告郑芝龙船队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战船数量多达五十艘,乘员仅仅三千左右,万万不能浪费了运力,黄汉派遣快船给郑芝龙送去命令。不是要求他完成战斗任务,而是命令他在路过长江口之时去南通州运三万移民前往“汉江省”。运力不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海船长途运输如一艘赶缯船装载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已经是极限,如此旅行乘客还比较辛苦。还好习惯了饿着肚子流浪的饥民,在能够得到八成饱的前提下根本不介意吃苦受累,在船上挤一挤不算啥。运输饥民几年了,“红旗军”体系已经形成了套路,在南通州等待转运的同时进行集体劳动。要使得南通州有工作机会相当容易,关键是需要钱粮。如今黄汉财大气粗,最不缺钱也有不少粮食,修筑海提、江堤,组织人员在里下河一带建造垛田。垛田其实又是汉人勤劳、智慧的财物。里下河一带是一片湿地,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汉人划着小船在沼泽地里挖淤泥就近填高另一片沼泽地,付出劳动力后原本的两块沼泽地就完全变了样。垫高的沼泽地变成了一块几亩甚至于只有几分地的良田,深挖的沼泽地变成了河流湖泊。灌溉垛田比较容易,农民划着小船直接用长柄水舀子站在船上舀水浇田就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因为下大雨垛田能够快速排水到环绕田地的河里,干旱之时又能够直接舀水灌溉,往往垛田都能够做得到旱涝保收。由于垛田的土取自于淤泥,故而土地肥沃,稻谷产量高于江南良田的平均亩产接近一成。里下河地区是湿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地晒得干裂的大旱之年,主要的防范就是涝灾。有资本、有统御力和组织能力的“红旗军”带来了不少劳动力在南通州等待转运。在这期间组织这些人乘内河平底船经过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的通扬运河去离泰州不远的里下河地区劳动,这段河道原名为邗沟、运盐河,全程能够通航排水量五十吨的平地帆船。他们在水利建设班毕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修建套闸调节上河、下河水位,修建水库蓄洪、泄洪,使得垛田区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涝灾不成问题。转运的饥民在里下河地区劳动一百天,劳动者在定量管三顿的情况下会得到一石杂粮两块银元的报酬,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能够检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发现传染病患者当然不可能准许他们上前来接移民的海船远行,隔离治疗必不可少。这两三年在里下河地区不遗余力兴修水利,挖淤泥造垛田,现在从一片泽国中诞生出了十几万亩能够两熟的高产良田。已经有“红旗军”体系接近一万户老百姓留在这里屯垦,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该“红旗军”得到的那一半也有十几万石。由于盐城那一带的芦苇荡里活动着不少水贼,长江分遣队在农闲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围剿,如今里下河一带比较安全。这当然是仅仅局限于“红旗军”体系的屯民,因为俞全佐没有全部把盐城一带的水贼剿灭,收编了一股水贼,头领叫做顾大麻子。“红旗军”辛辛苦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垛田不许任何人染指。对付水贼、强盗有长江分遣队,对付官府和地主、乡绅之时当然是顾大麻子的水贼出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泰州、盐城、扬州、南通州这片区域大明朝廷相当重视。“红旗军”贸然在这里圈大片田地不合时宜,因此都是采取改造无主沼泽地来造垛田。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来摘桃子,“红旗军”不介意跟他们玩白道、黑道,单看看谁胆大包天为何明末有那许多温顺的汉民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流寇、兵痞原因是一个败坏的制度下会导致好人变坏,导致良民变成暴徒,崇祯皇帝这个当家人难逃其咎。黄汉不会杀光所有触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债累累之徒,一般情况下总要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坏的前提下,在违反成本低,利润巨大的前提下,连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国恩的勋贵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谈。因此黄汉出手把晋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把抢光后没有杀任何人,给予他们重来的机会。在朝鲜屯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晋商群体,一二百家晋商被拆分为一两千个小家庭,人口有一万几千,都打散安置在汉城附近,汉江之南也有一部分。宣传队早就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蛊惑,所有人踏上新领地的那一刻,以前种种都会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持凭借劳动致富。任何人的劳动所得“红旗军”都会予以保护,如果不愿意种地想做生意,可以写贷款申请阐明准备做什么生意或者开办生产什么东西的作坊等待批复。由于“汉江省”暂时执行军管,管理地方的官员都是“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队员,这些人当然会不折不扣根据家主的意图做事。搞活经济、兴办实业、鼓励商贸是“汉江省”发展的口号,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军人办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请书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门询问,三天内就会给予批复,除非请示做赌场、妓院等等的偏门生意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开绿灯。晋商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红旗军”一锅端,根本没时间串供销毁私通建奴、鞑子的罪证,相当于被人赃俱获。他们本以为抄家后就会面临灭族,真的没想到征虏大将军只要钱不要命。一两万山西人来到汉江附近之时发现这块水土比他们老家的肥美多了,会种地的一天都不耽误,立刻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劳作。晋商群体有文化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原住民讲解下,很快就大体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不会种地也不要紧,“汉江织布厂”工地上就有工作机会,以后还会招收不少男女织工。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帐房、掌柜、伙计肯定能够找到一个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算盘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长,在新领地一定能够找到帐房的差事。要说商人群体中的能人确实不少,太多人家有祖传的手艺。干脆送他们远离大明建立一个王国也是黄汉的权宜之计,最好劝郑芝龙拿下后世新加坡所在的那个岛屿。等到亡了建奴、灭了流寇、全取大明江山后,再腾出手慢慢往中南半岛殖民。那时候就犯不着给予郑芝龙过多优待,选择回归祖国热烈欢迎,选择跟祖国为敌让他灭亡旗卫报告郑芝龙船队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战船数量多达五十艘,乘员仅仅三千左右,万万不能浪费了运力,黄汉派遣快船给郑芝龙送去命令。不是要求他完成战斗任务,而是命令他在路过长江口之时去南通州运三万移民前往“汉江省”。运力不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海船长途运输如一艘赶缯船装载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已经是极限,如此旅行乘客还比较辛苦。还好习惯了饿着肚子流浪的饥民,在能够得到八成饱的前提下根本不介意吃苦受累,在船上挤一挤不算啥。运输饥民几年了,“红旗军”体系已经形成了套路,在南通州等待转运的同时进行集体劳动。要使得南通州有工作机会相当容易,关键是需要钱粮。如今黄汉财大气粗,最不缺钱也有不少粮食,修筑海提、江堤,组织人员在里下河一带建造垛田。垛田其实又是汉人勤劳、智慧的财物。里下河一带是一片湿地,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汉人划着小船在沼泽地里挖淤泥就近填高另一片沼泽地,付出劳动力后原本的两块沼泽地就完全变了样。垫高的沼泽地变成了一块几亩甚至于只有几分地的良田,深挖的沼泽地变成了河流湖泊。灌溉垛田比较容易,农民划着小船直接用长柄水舀子站在船上舀水浇田就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因为下大雨垛田能够快速排水到环绕田地的河里,干旱之时又能够直接舀水灌溉,往往垛田都能够做得到旱涝保收。由于垛田的土取自于淤泥,故而土地肥沃,稻谷产量高于江南良田的平均亩产接近一成。里下河地区是湿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地晒得干裂的大旱之年,主要的防范就是涝灾。有资本、有统御力和组织能力的“红旗军”带来了不少劳动力在南通州等待转运。在这期间组织这些人乘内河平底船经过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的通扬运河去离泰州不远的里下河地区劳动,这段河道原名为邗沟、运盐河,全程能够通航排水量五十吨的平地帆船。他们在水利建设班毕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修建套闸调节上河、下河水位,修建水库蓄洪、泄洪,使得垛田区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涝灾不成问题。转运的饥民在里下河地区劳动一百天,劳动者在定量管三顿的情况下会得到一石杂粮两块银元的报酬,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能够检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发现传染病患者当然不可能准许他们上前来接移民的海船远行,隔离治疗必不可少。这两三年在里下河地区不遗余力兴修水利,挖淤泥造垛田,现在从一片泽国中诞生出了十几万亩能够两熟的高产良田。已经有“红旗军”体系接近一万户老百姓留在这里屯垦,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该“红旗军”得到的那一半也有十几万石。由于盐城那一带的芦苇荡里活动着不少水贼,长江分遣队在农闲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围剿,如今里下河一带比较安全。这当然是仅仅局限于“红旗军”体系的屯民,因为俞全佐没有全部把盐城一带的水贼剿灭,收编了一股水贼,头领叫做顾大麻子。“红旗军”辛辛苦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垛田不许任何人染指。对付水贼、强盗有长江分遣队,对付官府和地主、乡绅之时当然是顾大麻子的水贼出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泰州、盐城、扬州、南通州这片区域大明朝廷相当重视。“红旗军”贸然在这里圈大片田地不合时宜,因此都是采取改造无主沼泽地来造垛田。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来摘桃子,“红旗军”不介意跟他们玩白道、黑道,单看看谁胆大包天为何明末有那许多温顺的汉民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流寇、兵痞原因是一个败坏的制度下会导致好人变坏,导致良民变成暴徒,崇祯皇帝这个当家人难逃其咎。黄汉不会杀光所有触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债累累之徒,一般情况下总要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坏的前提下,在违反成本低,利润巨大的前提下,连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国恩的勋贵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谈。因此黄汉出手把晋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把抢光后没有杀任何人,给予他们重来的机会。在朝鲜屯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晋商群体,一二百家晋商被拆分为一两千个小家庭,人口有一万几千,都打散安置在汉城附近,汉江之南也有一部分。宣传队早就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蛊惑,所有人踏上新领地的那一刻,以前种种都会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持凭借劳动致富。任何人的劳动所得“红旗军”都会予以保护,如果不愿意种地想做生意,可以写贷款申请阐明准备做什么生意或者开办生产什么东西的作坊等待批复。由于“汉江省”暂时执行军管,管理地方的官员都是“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队员,这些人当然会不折不扣根据家主的意图做事。搞活经济、兴办实业、鼓励商贸是“汉江省”发展的口号,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军人办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请书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门询问,三天内就会给予批复,除非请示做赌场、妓院等等的偏门生意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开绿灯。晋商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红旗军”一锅端,根本没时间串供销毁私通建奴、鞑子的罪证,相当于被人赃俱获。他们本以为抄家后就会面临灭族,真的没想到征虏大将军只要钱不要命。一两万山西人来到汉江附近之时发现这块水土比他们老家的肥美多了,会种地的一天都不耽误,立刻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劳作。晋商群体有文化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原住民讲解下,很快就大体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不会种地也不要紧,“汉江织布厂”工地上就有工作机会,以后还会招收不少男女织工。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帐房、掌柜、伙计肯定能够找到一个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算盘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长,在新领地一定能够找到帐房的差事。要说商人群体中的能人确实不少,太多人家有祖传的手艺。干脆送他们远离大明建立一个王国也是黄汉的权宜之计,最好劝郑芝龙拿下后世新加坡所在的那个岛屿。等到亡了建奴、灭了流寇、全取大明江山后,再腾出手慢慢往中南半岛殖民。那时候就犯不着给予郑芝龙过多优待,选择回归祖国热烈欢迎,选择跟祖国为敌让他灭亡旗卫报告郑芝龙船队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战船数量多达五十艘,乘员仅仅三千左右,万万不能浪费了运力,黄汉派遣快船给郑芝龙送去命令。不是要求他完成战斗任务,而是命令他在路过长江口之时去南通州运三万移民前往“汉江省”。运力不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海船长途运输如一艘赶缯船装载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已经是极限,如此旅行乘客还比较辛苦。还好习惯了饿着肚子流浪的饥民,在能够得到八成饱的前提下根本不介意吃苦受累,在船上挤一挤不算啥。运输饥民几年了,“红旗军”体系已经形成了套路,在南通州等待转运的同时进行集体劳动。要使得南通州有工作机会相当容易,关键是需要钱粮。如今黄汉财大气粗,最不缺钱也有不少粮食,修筑海提、江堤,组织人员在里下河一带建造垛田。垛田其实又是汉人勤劳、智慧的财物。里下河一带是一片湿地,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汉人划着小船在沼泽地里挖淤泥就近填高另一片沼泽地,付出劳动力后原本的两块沼泽地就完全变了样。垫高的沼泽地变成了一块几亩甚至于只有几分地的良田,深挖的沼泽地变成了河流湖泊。灌溉垛田比较容易,农民划着小船直接用长柄水舀子站在船上舀水浇田就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因为下大雨垛田能够快速排水到环绕田地的河里,干旱之时又能够直接舀水灌溉,往往垛田都能够做得到旱涝保收。由于垛田的土取自于淤泥,故而土地肥沃,稻谷产量高于江南良田的平均亩产接近一成。里下河地区是湿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地晒得干裂的大旱之年,主要的防范就是涝灾。有资本、有统御力和组织能力的“红旗军”带来了不少劳动力在南通州等待转运。在这期间组织这些人乘内河平底船经过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的通扬运河去离泰州不远的里下河地区劳动,这段河道原名为邗沟、运盐河,全程能够通航排水量五十吨的平地帆船。他们在水利建设班毕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修建套闸调节上河、下河水位,修建水库蓄洪、泄洪,使得垛田区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涝灾不成问题。转运的饥民在里下河地区劳动一百天,劳动者在定量管三顿的情况下会得到一石杂粮两块银元的报酬,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能够检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发现传染病患者当然不可能准许他们上前来接移民的海船远行,隔离治疗必不可少。这两三年在里下河地区不遗余力兴修水利,挖淤泥造垛田,现在从一片泽国中诞生出了十几万亩能够两熟的高产良田。已经有“红旗军”体系接近一万户老百姓留在这里屯垦,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该“红旗军”得到的那一半也有十几万石。由于盐城那一带的芦苇荡里活动着不少水贼,长江分遣队在农闲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围剿,如今里下河一带比较安全。这当然是仅仅局限于“红旗军”体系的屯民,因为俞全佐没有全部把盐城一带的水贼剿灭,收编了一股水贼,头领叫做顾大麻子。“红旗军”辛辛苦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垛田不许任何人染指。对付水贼、强盗有长江分遣队,对付官府和地主、乡绅之时当然是顾大麻子的水贼出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泰州、盐城、扬州、南通州这片区域大明朝廷相当重视。“红旗军”贸然在这里圈大片田地不合时宜,因此都是采取改造无主沼泽地来造垛田。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来摘桃子,“红旗军”不介意跟他们玩白道、黑道,单看看谁胆大包天为何明末有那许多温顺的汉民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流寇、兵痞原因是一个败坏的制度下会导致好人变坏,导致良民变成暴徒,崇祯皇帝这个当家人难逃其咎。黄汉不会杀光所有触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债累累之徒,一般情况下总要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坏的前提下,在违反成本低,利润巨大的前提下,连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国恩的勋贵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谈。因此黄汉出手把晋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把抢光后没有杀任何人,给予他们重来的机会。在朝鲜屯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晋商群体,一二百家晋商被拆分为一两千个小家庭,人口有一万几千,都打散安置在汉城附近,汉江之南也有一部分。宣传队早就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蛊惑,所有人踏上新领地的那一刻,以前种种都会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持凭借劳动致富。任何人的劳动所得“红旗军”都会予以保护,如果不愿意种地想做生意,可以写贷款申请阐明准备做什么生意或者开办生产什么东西的作坊等待批复。由于“汉江省”暂时执行军管,管理地方的官员都是“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队员,这些人当然会不折不扣根据家主的意图做事。搞活经济、兴办实业、鼓励商贸是“汉江省”发展的口号,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军人办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请书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门询问,三天内就会给予批复,除非请示做赌场、妓院等等的偏门生意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开绿灯。晋商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红旗军”一锅端,根本没时间串供销毁私通建奴、鞑子的罪证,相当于被人赃俱获。他们本以为抄家后就会面临灭族,真的没想到征虏大将军只要钱不要命。一两万山西人来到汉江附近之时发现这块水土比他们老家的肥美多了,会种地的一天都不耽误,立刻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劳作。晋商群体有文化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原住民讲解下,很快就大体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不会种地也不要紧,“汉江织布厂”工地上就有工作机会,以后还会招收不少男女织工。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帐房、掌柜、伙计肯定能够找到一个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算盘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长,在新领地一定能够找到帐房的差事。要说商人群体中的能人确实不少,太多人家有祖传的手艺。干脆送他们远离大明建立一个王国也是黄汉的权宜之计,最好劝郑芝龙拿下后世新加坡所在的那个岛屿。等到亡了建奴、灭了流寇、全取大明江山后,再腾出手慢慢往中南半岛殖民。那时候就犯不着给予郑芝龙过多优待,选择回归祖国热烈欢迎,选择跟祖国为敌让他灭亡旗卫报告郑芝龙船队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战船数量多达五十艘,乘员仅仅三千左右,万万不能浪费了运力,黄汉派遣快船给郑芝龙送去命令。不是要求他完成战斗任务,而是命令他在路过长江口之时去南通州运三万移民前往“汉江省”。运力不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海船长途运输如一艘赶缯船装载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已经是极限,如此旅行乘客还比较辛苦。还好习惯了饿着肚子流浪的饥民,在能够得到八成饱的前提下根本不介意吃苦受累,在船上挤一挤不算啥。运输饥民几年了,“红旗军”体系已经形成了套路,在南通州等待转运的同时进行集体劳动。要使得南通州有工作机会相当容易,关键是需要钱粮。如今黄汉财大气粗,最不缺钱也有不少粮食,修筑海提、江堤,组织人员在里下河一带建造垛田。垛田其实又是汉人勤劳、智慧的财物。里下河一带是一片湿地,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汉人划着小船在沼泽地里挖淤泥就近填高另一片沼泽地,付出劳动力后原本的两块沼泽地就完全变了样。垫高的沼泽地变成了一块几亩甚至于只有几分地的良田,深挖的沼泽地变成了河流湖泊。灌溉垛田比较容易,农民划着小船直接用长柄水舀子站在船上舀水浇田就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因为下大雨垛田能够快速排水到环绕田地的河里,干旱之时又能够直接舀水灌溉,往往垛田都能够做得到旱涝保收。由于垛田的土取自于淤泥,故而土地肥沃,稻谷产量高于江南良田的平均亩产接近一成。里下河地区是湿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地晒得干裂的大旱之年,主要的防范就是涝灾。有资本、有统御力和组织能力的“红旗军”带来了不少劳动力在南通州等待转运。在这期间组织这些人乘内河平底船经过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的通扬运河去离泰州不远的里下河地区劳动,这段河道原名为邗沟、运盐河,全程能够通航排水量五十吨的平地帆船。他们在水利建设班毕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修建套闸调节上河、下河水位,修建水库蓄洪、泄洪,使得垛田区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涝灾不成问题。转运的饥民在里下河地区劳动一百天,劳动者在定量管三顿的情况下会得到一石杂粮两块银元的报酬,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能够检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发现传染病患者当然不可能准许他们上前来接移民的海船远行,隔离治疗必不可少。这两三年在里下河地区不遗余力兴修水利,挖淤泥造垛田,现在从一片泽国中诞生出了十几万亩能够两熟的高产良田。已经有“红旗军”体系接近一万户老百姓留在这里屯垦,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该“红旗军”得到的那一半也有十几万石。由于盐城那一带的芦苇荡里活动着不少水贼,长江分遣队在农闲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围剿,如今里下河一带比较安全。这当然是仅仅局限于“红旗军”体系的屯民,因为俞全佐没有全部把盐城一带的水贼剿灭,收编了一股水贼,头领叫做顾大麻子。“红旗军”辛辛苦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垛田不许任何人染指。对付水贼、强盗有长江分遣队,对付官府和地主、乡绅之时当然是顾大麻子的水贼出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泰州、盐城、扬州、南通州这片区域大明朝廷相当重视。“红旗军”贸然在这里圈大片田地不合时宜,因此都是采取改造无主沼泽地来造垛田。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来摘桃子,“红旗军”不介意跟他们玩白道、黑道,单看看谁胆大包天为何明末有那许多温顺的汉民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流寇、兵痞原因是一个败坏的制度下会导致好人变坏,导致良民变成暴徒,崇祯皇帝这个当家人难逃其咎。黄汉不会杀光所有触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债累累之徒,一般情况下总要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坏的前提下,在违反成本低,利润巨大的前提下,连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国恩的勋贵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谈。因此黄汉出手把晋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把抢光后没有杀任何人,给予他们重来的机会。在朝鲜屯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晋商群体,一二百家晋商被拆分为一两千个小家庭,人口有一万几千,都打散安置在汉城附近,汉江之南也有一部分。宣传队早就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蛊惑,所有人踏上新领地的那一刻,以前种种都会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持凭借劳动致富。任何人的劳动所得“红旗军”都会予以保护,如果不愿意种地想做生意,可以写贷款申请阐明准备做什么生意或者开办生产什么东西的作坊等待批复。由于“汉江省”暂时执行军管,管理地方的官员都是“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队员,这些人当然会不折不扣根据家主的意图做事。搞活经济、兴办实业、鼓励商贸是“汉江省”发展的口号,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军人办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请书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门询问,三天内就会给予批复,除非请示做赌场、妓院等等的偏门生意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开绿灯。晋商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红旗军”一锅端,根本没时间串供销毁私通建奴、鞑子的罪证,相当于被人赃俱获。他们本以为抄家后就会面临灭族,真的没想到征虏大将军只要钱不要命。一两万山西人来到汉江附近之时发现这块水土比他们老家的肥美多了,会种地的一天都不耽误,立刻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劳作。晋商群体有文化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原住民讲解下,很快就大体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不会种地也不要紧,“汉江织布厂”工地上就有工作机会,以后还会招收不少男女织工。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帐房、掌柜、伙计肯定能够找到一个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算盘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长,在新领地一定能够找到帐房的差事。要说商人群体中的能人确实不少,太多人家有祖传的手艺。干脆送他们远离大明建立一个王国也是黄汉的权宜之计,最好劝郑芝龙拿下后世新加坡所在的那个岛屿。等到亡了建奴、灭了流寇、全取大明江山后,再腾出手慢慢往中南半岛殖民。那时候就犯不着给予郑芝龙过多优待,选择回归祖国热烈欢迎,选择跟祖国为敌让他灭亡旗卫报告郑芝龙船队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战船数量多达五十艘,乘员仅仅三千左右,万万不能浪费了运力,黄汉派遣快船给郑芝龙送去命令。不是要求他完成战斗任务,而是命令他在路过长江口之时去南通州运三万移民前往“汉江省”。运力不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海船长途运输如一艘赶缯船装载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已经是极限,如此旅行乘客还比较辛苦。还好习惯了饿着肚子流浪的饥民,在能够得到八成饱的前提下根本不介意吃苦受累,在船上挤一挤不算啥。运输饥民几年了,“红旗军”体系已经形成了套路,在南通州等待转运的同时进行集体劳动。要使得南通州有工作机会相当容易,关键是需要钱粮。如今黄汉财大气粗,最不缺钱也有不少粮食,修筑海提、江堤,组织人员在里下河一带建造垛田。垛田其实又是汉人勤劳、智慧的财物。里下河一带是一片湿地,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汉人划着小船在沼泽地里挖淤泥就近填高另一片沼泽地,付出劳动力后原本的两块沼泽地就完全变了样。垫高的沼泽地变成了一块几亩甚至于只有几分地的良田,深挖的沼泽地变成了河流湖泊。灌溉垛田比较容易,农民划着小船直接用长柄水舀子站在船上舀水浇田就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因为下大雨垛田能够快速排水到环绕田地的河里,干旱之时又能够直接舀水灌溉,往往垛田都能够做得到旱涝保收。由于垛田的土取自于淤泥,故而土地肥沃,稻谷产量高于江南良田的平均亩产接近一成。里下河地区是湿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地晒得干裂的大旱之年,主要的防范就是涝灾。有资本、有统御力和组织能力的“红旗军”带来了不少劳动力在南通州等待转运。在这期间组织这些人乘内河平底船经过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的通扬运河去离泰州不远的里下河地区劳动,这段河道原名为邗沟、运盐河,全程能够通航排水量五十吨的平地帆船。他们在水利建设班毕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修建套闸调节上河、下河水位,修建水库蓄洪、泄洪,使得垛田区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涝灾不成问题。转运的饥民在里下河地区劳动一百天,劳动者在定量管三顿的情况下会得到一石杂粮两块银元的报酬,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能够检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发现传染病患者当然不可能准许他们上前来接移民的海船远行,隔离治疗必不可少。这两三年在里下河地区不遗余力兴修水利,挖淤泥造垛田,现在从一片泽国中诞生出了十几万亩能够两熟的高产良田。已经有“红旗军”体系接近一万户老百姓留在这里屯垦,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该“红旗军”得到的那一半也有十几万石。由于盐城那一带的芦苇荡里活动着不少水贼,长江分遣队在农闲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围剿,如今里下河一带比较安全。这当然是仅仅局限于“红旗军”体系的屯民,因为俞全佐没有全部把盐城一带的水贼剿灭,收编了一股水贼,头领叫做顾大麻子。“红旗军”辛辛苦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垛田不许任何人染指。对付水贼、强盗有长江分遣队,对付官府和地主、乡绅之时当然是顾大麻子的水贼出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泰州、盐城、扬州、南通州这片区域大明朝廷相当重视。“红旗军”贸然在这里圈大片田地不合时宜,因此都是采取改造无主沼泽地来造垛田。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来摘桃子,“红旗军”不介意跟他们玩白道、黑道,单看看谁胆大包天为何明末有那许多温顺的汉民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流寇、兵痞原因是一个败坏的制度下会导致好人变坏,导致良民变成暴徒,崇祯皇帝这个当家人难逃其咎。黄汉不会杀光所有触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债累累之徒,一般情况下总要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坏的前提下,在违反成本低,利润巨大的前提下,连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国恩的勋贵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谈。因此黄汉出手把晋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把抢光后没有杀任何人,给予他们重来的机会。在朝鲜屯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晋商群体,一二百家晋商被拆分为一两千个小家庭,人口有一万几千,都打散安置在汉城附近,汉江之南也有一部分。宣传队早就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蛊惑,所有人踏上新领地的那一刻,以前种种都会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持凭借劳动致富。任何人的劳动所得“红旗军”都会予以保护,如果不愿意种地想做生意,可以写贷款申请阐明准备做什么生意或者开办生产什么东西的作坊等待批复。由于“汉江省”暂时执行军管,管理地方的官员都是“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队员,这些人当然会不折不扣根据家主的意图做事。搞活经济、兴办实业、鼓励商贸是“汉江省”发展的口号,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军人办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请书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门询问,三天内就会给予批复,除非请示做赌场、妓院等等的偏门生意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开绿灯。晋商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红旗军”一锅端,根本没时间串供销毁私通建奴、鞑子的罪证,相当于被人赃俱获。他们本以为抄家后就会面临灭族,真的没想到征虏大将军只要钱不要命。一两万山西人来到汉江附近之时发现这块水土比他们老家的肥美多了,会种地的一天都不耽误,立刻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劳作。晋商群体有文化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原住民讲解下,很快就大体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不会种地也不要紧,“汉江织布厂”工地上就有工作机会,以后还会招收不少男女织工。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帐房、掌柜、伙计肯定能够找到一个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算盘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长,在新领地一定能够找到帐房的差事。要说商人群体中的能人确实不少,太多人家有祖传的手艺。干脆送他们远离大明建立一个王国也是黄汉的权宜之计,最好劝郑芝龙拿下后世新加坡所在的那个岛屿。等到亡了建奴、灭了流寇、全取大明江山后,再腾出手慢慢往中南半岛殖民。那时候就犯不着给予郑芝龙过多优待,选择回归祖国热烈欢迎,选择跟祖国为敌让他灭亡旗卫报告郑芝龙船队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战船数量多达五十艘,乘员仅仅三千左右,万万不能浪费了运力,黄汉派遣快船给郑芝龙送去命令。不是要求他完成战斗任务,而是命令他在路过长江口之时去南通州运三万移民前往“汉江省”。运力不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海船长途运输如一艘赶缯船装载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已经是极限,如此旅行乘客还比较辛苦。还好习惯了饿着肚子流浪的饥民,在能够得到八成饱的前提下根本不介意吃苦受累,在船上挤一挤不算啥。运输饥民几年了,“红旗军”体系已经形成了套路,在南通州等待转运的同时进行集体劳动。要使得南通州有工作机会相当容易,关键是需要钱粮。如今黄汉财大气粗,最不缺钱也有不少粮食,修筑海提、江堤,组织人员在里下河一带建造垛田。垛田其实又是汉人勤劳、智慧的财物。里下河一带是一片湿地,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汉人划着小船在沼泽地里挖淤泥就近填高另一片沼泽地,付出劳动力后原本的两块沼泽地就完全变了样。垫高的沼泽地变成了一块几亩甚至于只有几分地的良田,深挖的沼泽地变成了河流湖泊。灌溉垛田比较容易,农民划着小船直接用长柄水舀子站在船上舀水浇田就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因为下大雨垛田能够快速排水到环绕田地的河里,干旱之时又能够直接舀水灌溉,往往垛田都能够做得到旱涝保收。由于垛田的土取自于淤泥,故而土地肥沃,稻谷产量高于江南良田的平均亩产接近一成。里下河地区是湿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地晒得干裂的大旱之年,主要的防范就是涝灾。有资本、有统御力和组织能力的“红旗军”带来了不少劳动力在南通州等待转运。在这期间组织这些人乘内河平底船经过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的通扬运河去离泰州不远的里下河地区劳动,这段河道原名为邗沟、运盐河,全程能够通航排水量五十吨的平地帆船。他们在水利建设班毕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修建套闸调节上河、下河水位,修建水库蓄洪、泄洪,使得垛田区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涝灾不成问题。转运的饥民在里下河地区劳动一百天,劳动者在定量管三顿的情况下会得到一石杂粮两块银元的报酬,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能够检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发现传染病患者当然不可能准许他们上前来接移民的海船远行,隔离治疗必不可少。这两三年在里下河地区不遗余力兴修水利,挖淤泥造垛田,现在从一片泽国中诞生出了十几万亩能够两熟的高产良田。已经有“红旗军”体系接近一万户老百姓留在这里屯垦,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该“红旗军”得到的那一半也有十几万石。由于盐城那一带的芦苇荡里活动着不少水贼,长江分遣队在农闲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围剿,如今里下河一带比较安全。这当然是仅仅局限于“红旗军”体系的屯民,因为俞全佐没有全部把盐城一带的水贼剿灭,收编了一股水贼,头领叫做顾大麻子。“红旗军”辛辛苦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垛田不许任何人染指。对付水贼、强盗有长江分遣队,对付官府和地主、乡绅之时当然是顾大麻子的水贼出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泰州、盐城、扬州、南通州这片区域大明朝廷相当重视。“红旗军”贸然在这里圈大片田地不合时宜,因此都是采取改造无主沼泽地来造垛田。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来摘桃子,“红旗军”不介意跟他们玩白道、黑道,单看看谁胆大包天为何明末有那许多温顺的汉民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流寇、兵痞原因是一个败坏的制度下会导致好人变坏,导致良民变成暴徒,崇祯皇帝这个当家人难逃其咎。黄汉不会杀光所有触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债累累之徒,一般情况下总要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坏的前提下,在违反成本低,利润巨大的前提下,连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国恩的勋贵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谈。因此黄汉出手把晋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把抢光后没有杀任何人,给予他们重来的机会。在朝鲜屯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晋商群体,一二百家晋商被拆分为一两千个小家庭,人口有一万几千,都打散安置在汉城附近,汉江之南也有一部分。宣传队早就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蛊惑,所有人踏上新领地的那一刻,以前种种都会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持凭借劳动致富。任何人的劳动所得“红旗军”都会予以保护,如果不愿意种地想做生意,可以写贷款申请阐明准备做什么生意或者开办生产什么东西的作坊等待批复。由于“汉江省”暂时执行军管,管理地方的官员都是“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队员,这些人当然会不折不扣根据家主的意图做事。搞活经济、兴办实业、鼓励商贸是“汉江省”发展的口号,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军人办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请书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门询问,三天内就会给予批复,除非请示做赌场、妓院等等的偏门生意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开绿灯。晋商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红旗军”一锅端,根本没时间串供销毁私通建奴、鞑子的罪证,相当于被人赃俱获。他们本以为抄家后就会面临灭族,真的没想到征虏大将军只要钱不要命。一两万山西人来到汉江附近之时发现这块水土比他们老家的肥美多了,会种地的一天都不耽误,立刻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劳作。晋商群体有文化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原住民讲解下,很快就大体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不会种地也不要紧,“汉江织布厂”工地上就有工作机会,以后还会招收不少男女织工。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帐房、掌柜、伙计肯定能够找到一个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算盘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长,在新领地一定能够找到帐房的差事。要说商人群体中的能人确实不少,太多人家有祖传的手艺。干脆送他们远离大明建立一个王国也是黄汉的权宜之计,最好劝郑芝龙拿下后世新加坡所在的那个岛屿。等到亡了建奴、灭了流寇、全取大明江山后,再腾出手慢慢往中南半岛殖民。那时候就犯不着给予郑芝龙过多优待,选择回归祖国热烈欢迎,选择跟祖国为敌让他灭亡旗卫报告郑芝龙船队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战船数量多达五十艘,乘员仅仅三千左右,万万不能浪费了运力,黄汉派遣快船给郑芝龙送去命令。不是要求他完成战斗任务,而是命令他在路过长江口之时去南通州运三万移民前往“汉江省”。运力不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海船长途运输如一艘赶缯船装载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已经是极限,如此旅行乘客还比较辛苦。还好习惯了饿着肚子流浪的饥民,在能够得到八成饱的前提下根本不介意吃苦受累,在船上挤一挤不算啥。运输饥民几年了,“红旗军”体系已经形成了套路,在南通州等待转运的同时进行集体劳动。要使得南通州有工作机会相当容易,关键是需要钱粮。如今黄汉财大气粗,最不缺钱也有不少粮食,修筑海提、江堤,组织人员在里下河一带建造垛田。垛田其实又是汉人勤劳、智慧的财物。里下河一带是一片湿地,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汉人划着小船在沼泽地里挖淤泥就近填高另一片沼泽地,付出劳动力后原本的两块沼泽地就完全变了样。垫高的沼泽地变成了一块几亩甚至于只有几分地的良田,深挖的沼泽地变成了河流湖泊。灌溉垛田比较容易,农民划着小船直接用长柄水舀子站在船上舀水浇田就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因为下大雨垛田能够快速排水到环绕田地的河里,干旱之时又能够直接舀水灌溉,往往垛田都能够做得到旱涝保收。由于垛田的土取自于淤泥,故而土地肥沃,稻谷产量高于江南良田的平均亩产接近一成。里下河地区是湿地,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地晒得干裂的大旱之年,主要的防范就是涝灾。有资本、有统御力和组织能力的“红旗军”带来了不少劳动力在南通州等待转运。在这期间组织这些人乘内河平底船经过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的通扬运河去离泰州不远的里下河地区劳动,这段河道原名为邗沟、运盐河,全程能够通航排水量五十吨的平地帆船。他们在水利建设班毕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修建套闸调节上河、下河水位,修建水库蓄洪、泄洪,使得垛田区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涝灾不成问题。转运的饥民在里下河地区劳动一百天,劳动者在定量管三顿的情况下会得到一石杂粮两块银元的报酬,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能够检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发现传染病患者当然不可能准许他们上前来接移民的海船远行,隔离治疗必不可少。这两三年在里下河地区不遗余力兴修水利,挖淤泥造垛田,现在从一片泽国中诞生出了十几万亩能够两熟的高产良田。已经有“红旗军”体系接近一万户老百姓留在这里屯垦,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该“红旗军”得到的那一半也有十几万石。由于盐城那一带的芦苇荡里活动着不少水贼,长江分遣队在农闲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围剿,如今里下河一带比较安全。这当然是仅仅局限于“红旗军”体系的屯民,因为俞全佐没有全部把盐城一带的水贼剿灭,收编了一股水贼,头领叫做顾大麻子。“红旗军”辛辛苦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垛田不许任何人染指。对付水贼、强盗有长江分遣队,对付官府和地主、乡绅之时当然是顾大麻子的水贼出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泰州、盐城、扬州、南通州这片区域大明朝廷相当重视。“红旗军”贸然在这里圈大片田地不合时宜,因此都是采取改造无主沼泽地来造垛田。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来摘桃子,“红旗军”不介意跟他们玩白道、黑道,单看看谁胆大包天为何明末有那许多温顺的汉民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流寇、兵痞原因是一个败坏的制度下会导致好人变坏,导致良民变成暴徒,崇祯皇帝这个当家人难逃其咎。黄汉不会杀光所有触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债累累之徒,一般情况下总要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坏的前提下,在违反成本低,利润巨大的前提下,连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国恩的勋贵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谈。因此黄汉出手把晋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把抢光后没有杀任何人,给予他们重来的机会。在朝鲜屯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晋商群体,一二百家晋商被拆分为一两千个小家庭,人口有一万几千,都打散安置在汉城附近,汉江之南也有一部分。宣传队早就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蛊惑,所有人踏上新领地的那一刻,以前种种都会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持凭借劳动致富。任何人的劳动所得“红旗军”都会予以保护,如果不愿意种地想做生意,可以写贷款申请阐明准备做什么生意或者开办生产什么东西的作坊等待批复。由于“汉江省”暂时执行军管,管理地方的官员都是“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队员,这些人当然会不折不扣根据家主的意图做事。搞活经济、兴办实业、鼓励商贸是“汉江省”发展的口号,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军人办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请书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门询问,三天内就会给予批复,除非请示做赌场、妓院等等的偏门生意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开绿灯。晋商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红旗军”一锅端,根本没时间串供销毁私通建奴、鞑子的罪证,相当于被人赃俱获。他们本以为抄家后就会面临灭族,真的没想到征虏大将军只要钱不要命。一两万山西人来到汉江附近之时发现这块水土比他们老家的肥美多了,会种地的一天都不耽误,立刻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劳作。晋商群体有文化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原住民讲解下,很快就大体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不会种地也不要紧,“汉江织布厂”工地上就有工作机会,以后还会招收不少男女织工。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帐房、掌柜、伙计肯定能够找到一个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算盘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长,在新领地一定能够找到帐房的差事。要说商人群体中的能人确实不少,太多人家有祖传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