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员的机会。鞑子、建奴都有把犯罪的麾下集中起来当炮灰的传统,这些人能够在恶战中幸存就会既往不咎,当官的说不定能够官复原职。然“红旗军”打仗用不着炮灰,因为黄汉拥有压倒性的炮火。宣传队给了渴望进步的俘虏们希望,言辞凿凿等到他们的头发长到可以挽起来做个发髻,瞧上去跟汉人别无二致之时,就是他们成为“红旗军”辅兵之日。腊月二十七,为了确保五百被放归的俘虏不会被一锅端,把他们散开组成十个五十人队,分别从塔山防线、金州防线、盖州、复州、宽奠堡等等地区悄悄地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会给满清带来什么样的振动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能够肯定,奴酋终于可以确认多铎被“红旗军”的军犬活捉。一件事紧接着一件事,都是棘手的大事,崇祯皇帝注定无法安安稳稳辞旧迎新。腊月十九,京师菜市口人满为患,有可能半个北京城的军民、官宦都涌向这里,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出动了一万余人还忙得焦头烂额。这一天当然是把伪满清国的豫亲王千刀万剐的好日子,由于“红旗军”想多铎留得一身好皮肉挨足三千六百刀,故而没有在伙食上亏待他。养了一个月的多铎真有料,东厂派来的行刑高手足足剐了三天用足三千六百刀才让“扬州十日”的元凶多铎咽了气。锦衣卫主管售卖建奴、鞑子肉,多铎的肉当然是价高者得,平均卖到了三两银子一口,这就意味着多铎在菜市口卖出一万余块银币的好价钱。一个多铎的肉价相当于其他被剐一百人的总和,其余四百俘虏都是被判腰斩,几十个鞑子、建奴不太容易死,被斩成两截就是不咽气,一直哀嚎到了第二天。剮了多铎后,献俘的新鲜劲儿就算告一段落,张凤翼、梁廷栋、吴襄这三个代表呈上了“汉江省”所有的文官武将签名的奏疏。内容很简单,请求圣天子册封为大明拓土三千里的辽国公。这件事在预料之中,崇祯和满朝文武不惊讶,由于不少勋贵去过了“汉江省”,有一半人参与了投资,此时已经没有人肯跳出来针对征虏大将军。文官集团以首辅为大,张至发乃是温党,本来就不会给黄汉添堵,况且朝廷给予黄汉郡王爵位跟首辅没有半毛钱关系,张至发当然要成人之美。张至发也是清官一个,又不是东林党人,故而经常遭到算计。历史上温体仁退休后第二年就死了,无巧不巧接替他担任首辅的张至发也是退休后第二年死了,为何温党大佬如此死得快,这是巧合吗第八百零八章:等待观望想不到时过境迁,朝堂上居然没有人出面阻止辽国公进爵郡王。崇祯眼光瞧向黄道周,这时他指望这位对事不对人的道德君子来放炮。谁知黄道周出班道:“二百余年,我大明可曾有哪位文官武将能够开疆拓土辽国公为大明拓土三千里,足让大明多出一个省份功勋卓著,册封亲王也不为过。”娘的,这位仁兄真是对事不对人,崇祯心里暗骂,脸上还装出波澜不惊,问道:“诸位臣工大可畅所欲言,朕很想听到大家真实的看法。”被逼到墙角的杨嗣昌这段时间寝食难安,身体每况愈下,提议皇帝跟征虏大将军协商出兵陕西之事至今没有下文,而陕西告急公文一个接着一个。十天前,驻守咸阳的明军集结八千骑兵在唐通、高杰、白广恩率领下组织一次突袭,战术目标是冲破流寇防线杀到西安城下。可是在咸阳东五十里遭遇五千满蒙骑兵阻截,一场混战明军大败亏输,只有不足两千骑兵逃回咸阳城。几个主将被杀散不知道是死是活,八千骑兵被阵斩一千五百余,俘虏一千多,两三千人马溃散。咸阳城一直没有被流寇包围,现在能够断定被满蒙骑兵监视,只要有大股人马出城,肯定会遭遇袭击。如今西安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兵部得到的求救公文都是陕西兵备道和监军太监发出。况且咸阳的粮食也没有多少,他们已经请求在坚持到粮食告罄之时主动放弃咸阳城逃往山区免得被建奴俘虏。要解决陕西危局唯有征调“红旗军”,了解朝廷现状的杨嗣昌豁出去了,出班奏对道:“陛下,辽国公功勋卓著理应加官进爵,朝廷给予汉江郡王爵位善莫大焉,臣愿意前往汉江省颁旨,也趁此机会请征虏大将军火速出兵陕西解民之倒悬。”自己无比倚重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也支持征虏大将军进爵郡王,让崇祯始料未及,他的脸色更加难看了。眼看着五年平辽即将演变成为现实,郑国昌不愿意节外生枝,导致女婿的布置付之东流。他懂兵事,把“红旗军”从大明最东边调往大西北,不算上海路,仅仅是陆路就有三四千里,一路上需要靡费多少郑国昌及时出班奏对道:“红旗军刚刚经历大战消灭清军超过十万,其中满蒙骑兵超过两万,伤亡肯定不会小,将士们恐怕要进行修整,此时征调于情于理都不适宜,请陛下明鉴”梁廷栋知道陕西无粮,大军进去后单补给就要了半条命,他也不愿意“红旗军”劳师远征误了平辽计划。他奏对道:“建奴为祸陕西的目的不言而喻调动红旗军,如果此时陛下征调征虏大将军进入陕西跟流寇、满蒙骑兵鏖战,应该是正中下怀。奴酋肯定会趁红旗军主力远征之机在锦州一线搞事情,还有可能尝试偷袭蓟镇防区,万一再次突入京畿之地,我大明的损失比丢了陕西大多了。”张凤翼道:“陛下,赏罚分明才能够激励三军,臣恳请陛下给予征虏大将军汉江郡王爵位,至于是否征调红旗军进入陕西参战,大可以从长计议”朝堂上又在扯皮,这不奇怪,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流寇兵临城下眼看着就要亡国之时崇祯还在跟大臣们扯皮,互相玩心眼就可见一斑。如今由于接受了黄汉的建议死守京畿之地确保这方净土,使得朝臣更加没有危机感,只是刘之纶、杨嗣昌等等有远见的大臣干着急也是无济于事。梁廷栋危言耸听抽调“红旗军”前往陕西,京畿之地有可能被建奴突破,使得一半朝臣不支持暂缓五年平辽计划,使得当家人崇祯犹豫不决。援兵没有派出,也实在是派不出,派刘之纶领兵他都有可能拒绝。开玩笑,能够集结的明军的人数还没有满蒙骑兵的人数多,仅仅遇上建奴就有可能有去无回,更加不要说还有几十万流寇。刘之纶想好了,如果派遣他救援西安他只能屯兵潼关观望。接下来不管皇帝是否高兴,他卖自己的面子请求征虏大将军派遣至少五营“红旗军”正兵来协助他为西安解围。相信有了两万“红旗军”加上潼关守军和京营人马几万,这样的军团不求给予清军、流寇大量杀伤,只求打到西安城下,完全能够做得到。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群臣都觉得惊奇。那是杨大郎、杨大年等等悍将率领“红旗军”留守山西的偏师袭击蒙古人,居然打得河套地区的鞑子往北奔逃五百里,阵斩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以下两万鞑子骑兵。见到了捷报的崇祯已经不是喜忧参半,而是忧心忡忡,他已经猜不出征虏大将军的实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为何能够在发动平辽大战的同时还能够洗劫鄂尔多斯草原前车之鉴,黄汉率领人马去山西打了几仗,至少五六万明军凭空消失了,其中还有大量边军骑兵。他此时有些不敢抽调“红旗军”进入内地,他担心陕西再被黄汉控制,那里的大几万明军主力再被“红旗军”节制,大明还有能打的军队吗他还指望洪承畴的人马力挽狂澜呢。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是崇祯的决断,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建奴、鞑子入关时间都不会太长,硬撼明军守城意志坚决的大城也不可能。西安、咸阳的兵马不少,还是精锐边军为主,又有三边总制洪承畴亲自指挥,轻易被流寇打破城池的可能性很低。只要熬到建奴、鞑子退了,区区流寇恐怕经不起洪承畴的人马打。崇祯颁布圣旨,指示洪承畴、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等等严防死守,朝廷正在集结大军,此时多坚守哪怕一天都对接下来的解围战有利。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群臣都觉得惊奇。那是杨大郎、杨大年等等悍将率领“红旗军”留守山西的偏师袭击蒙古人,居然打得河套地区的鞑子往北奔逃五百里,阵斩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以下两万鞑子骑兵。见到了捷报的崇祯已经不是喜忧参半,而是忧心忡忡,他已经猜不出征虏大将军的实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为何能够在发动平辽大战的同时还能够洗劫鄂尔多斯草原前车之鉴,黄汉率领人马去山西打了几仗,至少五六万明军凭空消失了,其中还有大量边军骑兵。他此时有些不敢抽调“红旗军”进入内地,他担心陕西再被黄汉控制,那里的大几万明军主力再被“红旗军”节制,大明还有能打的军队吗他还指望洪承畴的人马力挽狂澜呢。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是崇祯的决断,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建奴、鞑子入关时间都不会太长,硬撼明军守城意志坚决的大城也不可能。西安、咸阳的兵马不少,还是精锐边军为主,又有三边总制洪承畴亲自指挥,轻易被流寇打破城池的可能性很低。只要熬到建奴、鞑子退了,区区流寇恐怕经不起洪承畴的人马打。崇祯颁布圣旨,指示洪承畴、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等等严防死守,朝廷正在集结大军,此时多坚守哪怕一天都对接下来的解围战有利。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群臣都觉得惊奇。那是杨大郎、杨大年等等悍将率领“红旗军”留守山西的偏师袭击蒙古人,居然打得河套地区的鞑子往北奔逃五百里,阵斩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以下两万鞑子骑兵。见到了捷报的崇祯已经不是喜忧参半,而是忧心忡忡,他已经猜不出征虏大将军的实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为何能够在发动平辽大战的同时还能够洗劫鄂尔多斯草原前车之鉴,黄汉率领人马去山西打了几仗,至少五六万明军凭空消失了,其中还有大量边军骑兵。他此时有些不敢抽调“红旗军”进入内地,他担心陕西再被黄汉控制,那里的大几万明军主力再被“红旗军”节制,大明还有能打的军队吗他还指望洪承畴的人马力挽狂澜呢。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是崇祯的决断,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建奴、鞑子入关时间都不会太长,硬撼明军守城意志坚决的大城也不可能。西安、咸阳的兵马不少,还是精锐边军为主,又有三边总制洪承畴亲自指挥,轻易被流寇打破城池的可能性很低。只要熬到建奴、鞑子退了,区区流寇恐怕经不起洪承畴的人马打。崇祯颁布圣旨,指示洪承畴、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等等严防死守,朝廷正在集结大军,此时多坚守哪怕一天都对接下来的解围战有利。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群臣都觉得惊奇。那是杨大郎、杨大年等等悍将率领“红旗军”留守山西的偏师袭击蒙古人,居然打得河套地区的鞑子往北奔逃五百里,阵斩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以下两万鞑子骑兵。见到了捷报的崇祯已经不是喜忧参半,而是忧心忡忡,他已经猜不出征虏大将军的实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为何能够在发动平辽大战的同时还能够洗劫鄂尔多斯草原前车之鉴,黄汉率领人马去山西打了几仗,至少五六万明军凭空消失了,其中还有大量边军骑兵。他此时有些不敢抽调“红旗军”进入内地,他担心陕西再被黄汉控制,那里的大几万明军主力再被“红旗军”节制,大明还有能打的军队吗他还指望洪承畴的人马力挽狂澜呢。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是崇祯的决断,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建奴、鞑子入关时间都不会太长,硬撼明军守城意志坚决的大城也不可能。西安、咸阳的兵马不少,还是精锐边军为主,又有三边总制洪承畴亲自指挥,轻易被流寇打破城池的可能性很低。只要熬到建奴、鞑子退了,区区流寇恐怕经不起洪承畴的人马打。崇祯颁布圣旨,指示洪承畴、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等等严防死守,朝廷正在集结大军,此时多坚守哪怕一天都对接下来的解围战有利。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群臣都觉得惊奇。那是杨大郎、杨大年等等悍将率领“红旗军”留守山西的偏师袭击蒙古人,居然打得河套地区的鞑子往北奔逃五百里,阵斩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以下两万鞑子骑兵。见到了捷报的崇祯已经不是喜忧参半,而是忧心忡忡,他已经猜不出征虏大将军的实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为何能够在发动平辽大战的同时还能够洗劫鄂尔多斯草原前车之鉴,黄汉率领人马去山西打了几仗,至少五六万明军凭空消失了,其中还有大量边军骑兵。他此时有些不敢抽调“红旗军”进入内地,他担心陕西再被黄汉控制,那里的大几万明军主力再被“红旗军”节制,大明还有能打的军队吗他还指望洪承畴的人马力挽狂澜呢。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是崇祯的决断,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建奴、鞑子入关时间都不会太长,硬撼明军守城意志坚决的大城也不可能。西安、咸阳的兵马不少,还是精锐边军为主,又有三边总制洪承畴亲自指挥,轻易被流寇打破城池的可能性很低。只要熬到建奴、鞑子退了,区区流寇恐怕经不起洪承畴的人马打。崇祯颁布圣旨,指示洪承畴、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等等严防死守,朝廷正在集结大军,此时多坚守哪怕一天都对接下来的解围战有利。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群臣都觉得惊奇。那是杨大郎、杨大年等等悍将率领“红旗军”留守山西的偏师袭击蒙古人,居然打得河套地区的鞑子往北奔逃五百里,阵斩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以下两万鞑子骑兵。见到了捷报的崇祯已经不是喜忧参半,而是忧心忡忡,他已经猜不出征虏大将军的实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为何能够在发动平辽大战的同时还能够洗劫鄂尔多斯草原前车之鉴,黄汉率领人马去山西打了几仗,至少五六万明军凭空消失了,其中还有大量边军骑兵。他此时有些不敢抽调“红旗军”进入内地,他担心陕西再被黄汉控制,那里的大几万明军主力再被“红旗军”节制,大明还有能打的军队吗他还指望洪承畴的人马力挽狂澜呢。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是崇祯的决断,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建奴、鞑子入关时间都不会太长,硬撼明军守城意志坚决的大城也不可能。西安、咸阳的兵马不少,还是精锐边军为主,又有三边总制洪承畴亲自指挥,轻易被流寇打破城池的可能性很低。只要熬到建奴、鞑子退了,区区流寇恐怕经不起洪承畴的人马打。崇祯颁布圣旨,指示洪承畴、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等等严防死守,朝廷正在集结大军,此时多坚守哪怕一天都对接下来的解围战有利。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群臣都觉得惊奇。那是杨大郎、杨大年等等悍将率领“红旗军”留守山西的偏师袭击蒙古人,居然打得河套地区的鞑子往北奔逃五百里,阵斩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以下两万鞑子骑兵。见到了捷报的崇祯已经不是喜忧参半,而是忧心忡忡,他已经猜不出征虏大将军的实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为何能够在发动平辽大战的同时还能够洗劫鄂尔多斯草原前车之鉴,黄汉率领人马去山西打了几仗,至少五六万明军凭空消失了,其中还有大量边军骑兵。他此时有些不敢抽调“红旗军”进入内地,他担心陕西再被黄汉控制,那里的大几万明军主力再被“红旗军”节制,大明还有能打的军队吗他还指望洪承畴的人马力挽狂澜呢。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是崇祯的决断,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建奴、鞑子入关时间都不会太长,硬撼明军守城意志坚决的大城也不可能。西安、咸阳的兵马不少,还是精锐边军为主,又有三边总制洪承畴亲自指挥,轻易被流寇打破城池的可能性很低。只要熬到建奴、鞑子退了,区区流寇恐怕经不起洪承畴的人马打。崇祯颁布圣旨,指示洪承畴、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等等严防死守,朝廷正在集结大军,此时多坚守哪怕一天都对接下来的解围战有利。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群臣都觉得惊奇。那是杨大郎、杨大年等等悍将率领“红旗军”留守山西的偏师袭击蒙古人,居然打得河套地区的鞑子往北奔逃五百里,阵斩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以下两万鞑子骑兵。见到了捷报的崇祯已经不是喜忧参半,而是忧心忡忡,他已经猜不出征虏大将军的实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为何能够在发动平辽大战的同时还能够洗劫鄂尔多斯草原前车之鉴,黄汉率领人马去山西打了几仗,至少五六万明军凭空消失了,其中还有大量边军骑兵。他此时有些不敢抽调“红旗军”进入内地,他担心陕西再被黄汉控制,那里的大几万明军主力再被“红旗军”节制,大明还有能打的军队吗他还指望洪承畴的人马力挽狂澜呢。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是崇祯的决断,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建奴、鞑子入关时间都不会太长,硬撼明军守城意志坚决的大城也不可能。西安、咸阳的兵马不少,还是精锐边军为主,又有三边总制洪承畴亲自指挥,轻易被流寇打破城池的可能性很低。只要熬到建奴、鞑子退了,区区流寇恐怕经不起洪承畴的人马打。崇祯颁布圣旨,指示洪承畴、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等等严防死守,朝廷正在集结大军,此时多坚守哪怕一天都对接下来的解围战有利。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