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对付还在明军手中的州城府县。接下来清军、流寇联合行动,还在坚守的陕西城池、山寨又有十几座失守,流寇不仅仅得到了大量武器、铠甲还收集到了大大小小的火炮、抬枪几百门。满蒙骑兵不会玩火器,流寇人马中会使用火器的大有人在,高迎祥利用缴获的火器组建了重兵营,心腹将领刘哲主管这支队伍。拥有了重武器参与攻坚,高迎祥对未来充满信心,打下西安占领整个陕西割地为王为时不远矣五省总督熊文灿手里的王牌是“贼将军”左良玉,原卢象升的“天雄军”因为主将远调云南做了左布政使约等于散了。这样的兵马没法不散伙,因为组成之时就缺粮少饷,完全靠着卢象升的个人魅力和统御力来维持。也是因为卢象升跟士兵们同甘共苦,一起饿肚子,才使得不少将士们被打动,愿意以死相随。“天雄军”的主要兵源来自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卢象升离开之时就有一半人选择了解散回家,还有一部分人被石昆山收编。祖宽、祖克勇、徐昌勇三位从清军阵营倒戈归明的将领虽然得到了副将的官职,手中人马没有得到补充。他们的人马也是纪律败坏,这一两年在河南、中都打流寇顺手抢劫倒是积攒了家底,人马有了七八千。祖宽在熊文灿账下表现抢眼,斩杀有名有姓的流寇头领三员,斩首数一千余得到了表彰被熊文灿举荐为援剿总兵官。第八百一十九章:报仇雪恨缺粮的春天最是难挨,河南、中都的流寇约等于陷入重围被具备兵力优势的明军打得如同丧家之犬。虽然他们的老营人马损失有限,可是没地儿打粮难以为继,日子实在没法过。是真投降也好、诈降也罢,开始有大大小小的流寇头领接受熊文灿的招抚。渐渐的开始出现了大头领接受朝廷招安,第一个就是闯塌天刘国能,紧接着是曹操罗汝才,没几天八大王张献忠、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等等也归顺了朝廷。傻得可爱的崇祯居然放弃了报仇雪恨,肯招安挖老朱家祖坟的张献忠。崇祯很天真,他以为如此大度既往不咎应该能够感化更多流寇,说不定他们又会做回大明赤子。其实然并卵崇祯如此懦弱更加暴露了大明外强中干,作恶者得不到惩罚,更加使得流寇们瞧不起大明朝廷,瞧不起这位皇帝。果然是杀官造反才能够吃香喝辣、玩美人、混招安过上好日子,如果不是敢杀人,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哪有可能成为大明的官员然历史改写了,原本崇祯十一年,张献忠接受招安后屯兵谷城厉兵秣马,没多久再次造反。现在没有这样的好事,襄阳府西边的谷城如今是“红旗军”的地盘,现在正在忙春耕。如今的“红旗军”腰杆更加硬,别说流寇,明军要进入都得先交械再做计较。如果张献忠敢要求驻扎谷城,黄汉肯定会指示内地的“红旗军”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把投降的张献忠部全部包围、缴械。如果他们敢于抵抗杀无赦,如果乖乖的缴械投降,接下来就好办了,百总以上流寇头目全部杀掉,伍长以上的流寇和老营惯匪全部装船送去宁远走陆路前往赤峰卫做矿工。虽然历史的轨迹没有发生巨变,熊文灿依旧在崇祯十一年完成了招抚流寇。但是接受招安的诸多大头目没有要求给予驻地,而是贿赂熊文灿请求带领本部人马进入陕西参战,他们言辞凿凿争取立功得以加官进爵。此时的熊文灿简直成为了大救星,是崇祯眼里的中流砥柱,他连放个屁都是香的,奏报皇帝利用归顺的流寇打陕西流寇,当然得到了恩准。没办法,熊文灿、崇祯两个脑残凑到一起,不搞出傻到极致的大事儿怎么可能在中原参战的所有明军这段时间都缴获了不少金银财宝,士气高昂,他们还想扩大战果发大财。被熊文灿一通忽悠,几十明军将领其中包括左良玉、牟文绶、祖宽、刘泽清、黄得功等等。他们都同意剿灭河南、中都的流寇后再接再厉前往陕西这个流寇巢穴,彻底干掉高迎祥、马守应、李自成之流。熊文灿春风得意,他手中有明军十几万,仅仅左良玉部就高达七八万人马,收编的流寇都主动要求追随他进入陕西作战。利令智昏的熊文灿上奏皇帝,中原剿寇完美收官,除了留下一部分人马继续清缴流寇余孽,现在到了集结大军二十五万西出潼关杀奔西安彻底解决流寇的最佳时机。居然等来了如此好消息,崇祯大喜过望,给了不少赏赐,同意熊文灿率领大军杀奔陕西,与此同时崇祯也给陕西巡抚吴甡下旨,命令他组织率领三边明军至少五万往西安攻击前进。除了屯兵潼关的明军和“红旗军”,算上洪承畴被困的人马,即将在陕西鏖战的明军总数接近四十万。不识人的崇祯对熊文灿寄予厚望,千方百计为熊文灿的那支流寇占了四成、兵痞占了一半,好兵连一成都不足的明军筹集粮饷。他还明确指示户部尚书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坚持到陕西传来捷报。殊不知熊文灿这个傻鸟的决定绝对是帮了流寇大忙,张献忠、罗汝才都知道闯王高迎祥混得如日中天,还得到了大清国的秦王爵位,如今把洪剃头包围在西安城里。他们早就想着杀回陕西跟盟主高闯王合兵一处共谋发展,可是左良玉、牟文绶、黄得功、刘泽清的人马一反常态死缠烂打,流寇们损兵折将根本没法西归。现在好了,吃着大明给的粮食大摇大摆回家,等出了潼关,嘿嘿熊文灿的军事行动拖泥带水,集结的人马一天走三四十里就不错了,赶到潼关应该是三月底。旗卫陕西军情处主官黄惠武早早的接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不仅如此坐镇襄阳的赵坤也得到了黄汉的指示。提前派遣何勇庆率领一个把总骑兵,一个千总步兵、两个把总炮兵,一个千总卫所军携带三十门一磅弗朗机炮悄悄的进入潼关。黄汉指名道姓用何勇庆入住潼关的目的是尽可能劝住孙应元跟着“红旗军”留在潼关哪儿都不去。何勇庆一直在黄汉身边担任亲卫,黄汉在京师修撰“崇祯大字典”之时,顾奎、何勇庆、戈大本几个经常跟京营将领呼鹰嗾犬。不仅仅京营将佐们经常跟他们喝酒逛风月场所,连李若琏和娄允、张超等等锦衣卫大人物都跟他们称兄道弟。孙应元当然知道何勇庆是征虏大将军身边人,是绝对的心腹。何勇庆的提议想必能够影响到他,只要孙应元留在潼关以后跟着“红旗军”,历史就会改写,他就不会轻易阵殁。如果孙应元和他的一万京营人马被熊文灿忽悠走了也不打紧。潼关多出三千余“红旗军”加上这段时间黄惠武发展的乡勇,再号召民众参与守城,组织两万青壮年都不在话下。孙应元信任“红旗军”,跟黄惠武、何勇庆密谈后决定不参合熊文灿那支混杂了一小半流寇的人马。他动用六百里加急向京营提督曹化淳、方正化言明驻守潼关的重要性,指出熊文灿的人马其实是乌合之众变数不可控,并且把征虏大将军的预判告知。京营人马能够有今天,方正化付诸太多心血,他当然支持孙应元固守潼关保全实力。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再次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门人关系,得知征虏大将军预言熊文灿会遭遇惨败,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想把这个消息密奏皇帝,又担心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纳忠言。如今熊文灿风头正劲,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时开口有捕风捉影的嫌疑。如果提出是征虏大将军的判断会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认为黄汉嫉贤妒能故意离间大明能臣。思前想后,曹化淳绝定支持孙应元率领一万京营人马固守潼关,反正熊文灿的人马足够多了,犯不着惦记这彪人马。曹、方两位内臣求见崇祯后没有提及黄汉,而是准备建议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测,潼关驻军不要轻易调动。曹化淳见崇祯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脸笑容道:“陛下,由于潼关一直是京营副将孙应元率领人马固守,如今固若金汤,老奴建议莫要临阵换将,有京营精锐一万人守卫潼关,老奴放心也能够让陛下安心。”崇祯从善如流当场准了,道:“那孙应元确实不错,陕西流寇、建奴闹得天翻地覆,至今没有能够突破潼关该予以嘉奖,是时候提一级了。”太监都是皇帝身边人,人制的国家,皇帝的喜怒哀乐很重要,太监就能够察言观色,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皇帝高兴之时奏事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兴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别想跟人谈心,他以为熊文灿的大军加上洪承畴、吴甡的人马高达四十万,其中大明精锐边军就有十几万。击退建奴、鞑子,剿灭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陕西流寇再被一锅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后就不会是“红旗军”一枝独秀。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绝大多数接受招抚,现如今熊总督率领人马出潼关想来不日就能够跟洪总制的三边精锐会师。我大明一举荡平流寇、击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励精图治中兴大明的计划为时不远矣”曹、方二人相视苦笑,他们条件反射般想起黄汉的判断,可是他们不敢此时捕风捉影破坏皇帝的好心情,只能违心道:“老奴、奴婢贺喜陛下”崇祯没听出来两位最倚重的内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后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里咯噔一下。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挥手让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后,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三人来到紫禁城里曹化淳的住处聊了没多久都在长吁短叹,他们都期盼皇帝的梦想成真,可是分析来分析去,连不懂军事的王承恩都觉得希望渺茫。王承恩道:“还是征虏大将军有远见,只要潼关固若金汤,无论陕西局势如何败坏,朝廷总能够多出几个月应对的时间,在黄河冰封前京畿之地应该是安全无虞。”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时完成秋收确保秋粮入库,即便被流寇、建奴绕过潼关杀入河南朝廷也能够应对。”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笔为何有此一说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黄河结冰京畿之地的防御处处有漏洞,届时京师又会兵临城下也未可知。”方正化坦言道:“关键所在就是潼关,只要这里被成功坚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们必须在黄河解冻之前主动撤退。因为大明还有红旗军众所周知,建奴有前车之鉴,肯定采取抢一把就跑的办法,不会让大军再次陷入重重包围。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营人马扑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王承恩领悟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没办法劝阻陛下,只能够提前替陛下多做准备,及时在潼关屯粮以便于孙应元的京营人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方正化道:“不仅仅咱们会确保潼关万无一失,征虏大将军也派遣了心腹带兵前往协助孙应元守城,那位将军叫做何勇庆你我都认识,追随征虏大将军久矣,可以信赖。咱家放心红旗军,有他们坚守的城池至今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座失陷。”曹化淳道:“方秉笔,咱家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不要介意。”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气了,咱家是您的人,当然知无不言。”曹化淳很满意方正化的态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征虏大将军应该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红旗军如日中天,你能告诉咱家,征虏大将军究竟要得到什么”这话题超出了想象,纵然这三人关系不同寻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实心中都有数。曹化淳此时认为这话问得不合时宜,自找台阶下,道:“算了,咱家就是个天子家奴而已,尽人事听天命吧”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连续叹息数声趾高气昂的熊文灿在三月底经过潼关杀奔西安。这位大忽悠其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见潼关守军齐装满员认为后路无忧,根本没有多想,急吼吼带着人马去争解救藩王的大功劳。吴甡抽调三边人马往西安北进军很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他这一路的将领都不是浪得虚名,都是在边关真刀真枪干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尤世威就是榆林卫人,天启年间就是建昌营参将,崇祯二年成为总兵官,参与抵御后金军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侯世禄跟尤世威乃是同乡,世袭军职,天启元年就是副将,在辽东跟建奴交战中身负重伤,后来升任固原总兵官。吴自勉早在崇祯三年就跟崭露头角的黄汉并肩作战过,这些年一直跟“红旗军”保持联系,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应。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旗卫透露的消息,知道征虏大将军断言熊文灿、洪承畴下场不会好,这二人有可能要在陕西丢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原来号称四十万明军围歼流寇、建奴收复陕西是镜花水月,吴自勉联络尤世威、侯世禄、猛如虎等等将领从长计议。第八如果孙应元和他的一万京营人马被熊文灿忽悠走了也不打紧。潼关多出三千余“红旗军”加上这段时间黄惠武发展的乡勇,再号召民众参与守城,组织两万青壮年都不在话下。孙应元信任“红旗军”,跟黄惠武、何勇庆密谈后决定不参合熊文灿那支混杂了一小半流寇的人马。他动用六百里加急向京营提督曹化淳、方正化言明驻守潼关的重要性,指出熊文灿的人马其实是乌合之众变数不可控,并且把征虏大将军的预判告知。京营人马能够有今天,方正化付诸太多心血,他当然支持孙应元固守潼关保全实力。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再次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门人关系,得知征虏大将军预言熊文灿会遭遇惨败,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想把这个消息密奏皇帝,又担心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纳忠言。如今熊文灿风头正劲,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时开口有捕风捉影的嫌疑。如果提出是征虏大将军的判断会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认为黄汉嫉贤妒能故意离间大明能臣。思前想后,曹化淳绝定支持孙应元率领一万京营人马固守潼关,反正熊文灿的人马足够多了,犯不着惦记这彪人马。曹、方两位内臣求见崇祯后没有提及黄汉,而是准备建议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测,潼关驻军不要轻易调动。曹化淳见崇祯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脸笑容道:“陛下,由于潼关一直是京营副将孙应元率领人马固守,如今固若金汤,老奴建议莫要临阵换将,有京营精锐一万人守卫潼关,老奴放心也能够让陛下安心。”崇祯从善如流当场准了,道:“那孙应元确实不错,陕西流寇、建奴闹得天翻地覆,至今没有能够突破潼关该予以嘉奖,是时候提一级了。”太监都是皇帝身边人,人制的国家,皇帝的喜怒哀乐很重要,太监就能够察言观色,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皇帝高兴之时奏事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兴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别想跟人谈心,他以为熊文灿的大军加上洪承畴、吴甡的人马高达四十万,其中大明精锐边军就有十几万。击退建奴、鞑子,剿灭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陕西流寇再被一锅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后就不会是“红旗军”一枝独秀。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绝大多数接受招抚,现如今熊总督率领人马出潼关想来不日就能够跟洪总制的三边精锐会师。我大明一举荡平流寇、击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励精图治中兴大明的计划为时不远矣”曹、方二人相视苦笑,他们条件反射般想起黄汉的判断,可是他们不敢此时捕风捉影破坏皇帝的好心情,只能违心道:“老奴、奴婢贺喜陛下”崇祯没听出来两位最倚重的内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后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里咯噔一下。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挥手让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后,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三人来到紫禁城里曹化淳的住处聊了没多久都在长吁短叹,他们都期盼皇帝的梦想成真,可是分析来分析去,连不懂军事的王承恩都觉得希望渺茫。王承恩道:“还是征虏大将军有远见,只要潼关固若金汤,无论陕西局势如何败坏,朝廷总能够多出几个月应对的时间,在黄河冰封前京畿之地应该是安全无虞。”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时完成秋收确保秋粮入库,即便被流寇、建奴绕过潼关杀入河南朝廷也能够应对。”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笔为何有此一说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黄河结冰京畿之地的防御处处有漏洞,届时京师又会兵临城下也未可知。”方正化坦言道:“关键所在就是潼关,只要这里被成功坚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们必须在黄河解冻之前主动撤退。因为大明还有红旗军众所周知,建奴有前车之鉴,肯定采取抢一把就跑的办法,不会让大军再次陷入重重包围。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营人马扑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王承恩领悟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没办法劝阻陛下,只能够提前替陛下多做准备,及时在潼关屯粮以便于孙应元的京营人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方正化道:“不仅仅咱们会确保潼关万无一失,征虏大将军也派遣了心腹带兵前往协助孙应元守城,那位将军叫做何勇庆你我都认识,追随征虏大将军久矣,可以信赖。咱家放心红旗军,有他们坚守的城池至今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座失陷。”曹化淳道:“方秉笔,咱家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不要介意。”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气了,咱家是您的人,当然知无不言。”曹化淳很满意方正化的态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征虏大将军应该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红旗军如日中天,你能告诉咱家,征虏大将军究竟要得到什么”这话题超出了想象,纵然这三人关系不同寻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实心中都有数。曹化淳此时认为这话问得不合时宜,自找台阶下,道:“算了,咱家就是个天子家奴而已,尽人事听天命吧”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连续叹息数声趾高气昂的熊文灿在三月底经过潼关杀奔西安。这位大忽悠其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见潼关守军齐装满员认为后路无忧,根本没有多想,急吼吼带着人马去争解救藩王的大功劳。吴甡抽调三边人马往西安北进军很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他这一路的将领都不是浪得虚名,都是在边关真刀真枪干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尤世威就是榆林卫人,天启年间就是建昌营参将,崇祯二年成为总兵官,参与抵御后金军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侯世禄跟尤世威乃是同乡,世袭军职,天启元年就是副将,在辽东跟建奴交战中身负重伤,后来升任固原总兵官。吴自勉早在崇祯三年就跟崭露头角的黄汉并肩作战过,这些年一直跟“红旗军”保持联系,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应。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旗卫透露的消息,知道征虏大将军断言熊文灿、洪承畴下场不会好,这二人有可能要在陕西丢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原来号称四十万明军围歼流寇、建奴收复陕西是镜花水月,吴自勉联络尤世威、侯世禄、猛如虎等等将领从长计议。第八如果孙应元和他的一万京营人马被熊文灿忽悠走了也不打紧。潼关多出三千余“红旗军”加上这段时间黄惠武发展的乡勇,再号召民众参与守城,组织两万青壮年都不在话下。孙应元信任“红旗军”,跟黄惠武、何勇庆密谈后决定不参合熊文灿那支混杂了一小半流寇的人马。他动用六百里加急向京营提督曹化淳、方正化言明驻守潼关的重要性,指出熊文灿的人马其实是乌合之众变数不可控,并且把征虏大将军的预判告知。京营人马能够有今天,方正化付诸太多心血,他当然支持孙应元固守潼关保全实力。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再次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门人关系,得知征虏大将军预言熊文灿会遭遇惨败,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想把这个消息密奏皇帝,又担心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纳忠言。如今熊文灿风头正劲,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时开口有捕风捉影的嫌疑。如果提出是征虏大将军的判断会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认为黄汉嫉贤妒能故意离间大明能臣。思前想后,曹化淳绝定支持孙应元率领一万京营人马固守潼关,反正熊文灿的人马足够多了,犯不着惦记这彪人马。曹、方两位内臣求见崇祯后没有提及黄汉,而是准备建议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测,潼关驻军不要轻易调动。曹化淳见崇祯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脸笑容道:“陛下,由于潼关一直是京营副将孙应元率领人马固守,如今固若金汤,老奴建议莫要临阵换将,有京营精锐一万人守卫潼关,老奴放心也能够让陛下安心。”崇祯从善如流当场准了,道:“那孙应元确实不错,陕西流寇、建奴闹得天翻地覆,至今没有能够突破潼关该予以嘉奖,是时候提一级了。”太监都是皇帝身边人,人制的国家,皇帝的喜怒哀乐很重要,太监就能够察言观色,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皇帝高兴之时奏事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兴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别想跟人谈心,他以为熊文灿的大军加上洪承畴、吴甡的人马高达四十万,其中大明精锐边军就有十几万。击退建奴、鞑子,剿灭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陕西流寇再被一锅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后就不会是“红旗军”一枝独秀。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绝大多数接受招抚,现如今熊总督率领人马出潼关想来不日就能够跟洪总制的三边精锐会师。我大明一举荡平流寇、击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励精图治中兴大明的计划为时不远矣”曹、方二人相视苦笑,他们条件反射般想起黄汉的判断,可是他们不敢此时捕风捉影破坏皇帝的好心情,只能违心道:“老奴、奴婢贺喜陛下”崇祯没听出来两位最倚重的内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后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里咯噔一下。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挥手让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后,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三人来到紫禁城里曹化淳的住处聊了没多久都在长吁短叹,他们都期盼皇帝的梦想成真,可是分析来分析去,连不懂军事的王承恩都觉得希望渺茫。王承恩道:“还是征虏大将军有远见,只要潼关固若金汤,无论陕西局势如何败坏,朝廷总能够多出几个月应对的时间,在黄河冰封前京畿之地应该是安全无虞。”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时完成秋收确保秋粮入库,即便被流寇、建奴绕过潼关杀入河南朝廷也能够应对。”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笔为何有此一说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黄河结冰京畿之地的防御处处有漏洞,届时京师又会兵临城下也未可知。”方正化坦言道:“关键所在就是潼关,只要这里被成功坚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们必须在黄河解冻之前主动撤退。因为大明还有红旗军众所周知,建奴有前车之鉴,肯定采取抢一把就跑的办法,不会让大军再次陷入重重包围。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营人马扑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王承恩领悟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没办法劝阻陛下,只能够提前替陛下多做准备,及时在潼关屯粮以便于孙应元的京营人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方正化道:“不仅仅咱们会确保潼关万无一失,征虏大将军也派遣了心腹带兵前往协助孙应元守城,那位将军叫做何勇庆你我都认识,追随征虏大将军久矣,可以信赖。咱家放心红旗军,有他们坚守的城池至今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座失陷。”曹化淳道:“方秉笔,咱家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不要介意。”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气了,咱家是您的人,当然知无不言。”曹化淳很满意方正化的态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征虏大将军应该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红旗军如日中天,你能告诉咱家,征虏大将军究竟要得到什么”这话题超出了想象,纵然这三人关系不同寻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实心中都有数。曹化淳此时认为这话问得不合时宜,自找台阶下,道:“算了,咱家就是个天子家奴而已,尽人事听天命吧”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连续叹息数声趾高气昂的熊文灿在三月底经过潼关杀奔西安。这位大忽悠其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见潼关守军齐装满员认为后路无忧,根本没有多想,急吼吼带着人马去争解救藩王的大功劳。吴甡抽调三边人马往西安北进军很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他这一路的将领都不是浪得虚名,都是在边关真刀真枪干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尤世威就是榆林卫人,天启年间就是建昌营参将,崇祯二年成为总兵官,参与抵御后金军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侯世禄跟尤世威乃是同乡,世袭军职,天启元年就是副将,在辽东跟建奴交战中身负重伤,后来升任固原总兵官。吴自勉早在崇祯三年就跟崭露头角的黄汉并肩作战过,这些年一直跟“红旗军”保持联系,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应。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旗卫透露的消息,知道征虏大将军断言熊文灿、洪承畴下场不会好,这二人有可能要在陕西丢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原来号称四十万明军围歼流寇、建奴收复陕西是镜花水月,吴自勉联络尤世威、侯世禄、猛如虎等等将领从长计议。第八如果孙应元和他的一万京营人马被熊文灿忽悠走了也不打紧。潼关多出三千余“红旗军”加上这段时间黄惠武发展的乡勇,再号召民众参与守城,组织两万青壮年都不在话下。孙应元信任“红旗军”,跟黄惠武、何勇庆密谈后决定不参合熊文灿那支混杂了一小半流寇的人马。他动用六百里加急向京营提督曹化淳、方正化言明驻守潼关的重要性,指出熊文灿的人马其实是乌合之众变数不可控,并且把征虏大将军的预判告知。京营人马能够有今天,方正化付诸太多心血,他当然支持孙应元固守潼关保全实力。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再次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门人关系,得知征虏大将军预言熊文灿会遭遇惨败,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想把这个消息密奏皇帝,又担心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纳忠言。如今熊文灿风头正劲,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时开口有捕风捉影的嫌疑。如果提出是征虏大将军的判断会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认为黄汉嫉贤妒能故意离间大明能臣。思前想后,曹化淳绝定支持孙应元率领一万京营人马固守潼关,反正熊文灿的人马足够多了,犯不着惦记这彪人马。曹、方两位内臣求见崇祯后没有提及黄汉,而是准备建议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测,潼关驻军不要轻易调动。曹化淳见崇祯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脸笑容道:“陛下,由于潼关一直是京营副将孙应元率领人马固守,如今固若金汤,老奴建议莫要临阵换将,有京营精锐一万人守卫潼关,老奴放心也能够让陛下安心。”崇祯从善如流当场准了,道:“那孙应元确实不错,陕西流寇、建奴闹得天翻地覆,至今没有能够突破潼关该予以嘉奖,是时候提一级了。”太监都是皇帝身边人,人制的国家,皇帝的喜怒哀乐很重要,太监就能够察言观色,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皇帝高兴之时奏事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兴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别想跟人谈心,他以为熊文灿的大军加上洪承畴、吴甡的人马高达四十万,其中大明精锐边军就有十几万。击退建奴、鞑子,剿灭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陕西流寇再被一锅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后就不会是“红旗军”一枝独秀。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绝大多数接受招抚,现如今熊总督率领人马出潼关想来不日就能够跟洪总制的三边精锐会师。我大明一举荡平流寇、击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励精图治中兴大明的计划为时不远矣”曹、方二人相视苦笑,他们条件反射般想起黄汉的判断,可是他们不敢此时捕风捉影破坏皇帝的好心情,只能违心道:“老奴、奴婢贺喜陛下”崇祯没听出来两位最倚重的内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后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里咯噔一下。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挥手让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后,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三人来到紫禁城里曹化淳的住处聊了没多久都在长吁短叹,他们都期盼皇帝的梦想成真,可是分析来分析去,连不懂军事的王承恩都觉得希望渺茫。王承恩道:“还是征虏大将军有远见,只要潼关固若金汤,无论陕西局势如何败坏,朝廷总能够多出几个月应对的时间,在黄河冰封前京畿之地应该是安全无虞。”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时完成秋收确保秋粮入库,即便被流寇、建奴绕过潼关杀入河南朝廷也能够应对。”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笔为何有此一说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黄河结冰京畿之地的防御处处有漏洞,届时京师又会兵临城下也未可知。”方正化坦言道:“关键所在就是潼关,只要这里被成功坚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们必须在黄河解冻之前主动撤退。因为大明还有红旗军众所周知,建奴有前车之鉴,肯定采取抢一把就跑的办法,不会让大军再次陷入重重包围。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营人马扑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王承恩领悟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没办法劝阻陛下,只能够提前替陛下多做准备,及时在潼关屯粮以便于孙应元的京营人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方正化道:“不仅仅咱们会确保潼关万无一失,征虏大将军也派遣了心腹带兵前往协助孙应元守城,那位将军叫做何勇庆你我都认识,追随征虏大将军久矣,可以信赖。咱家放心红旗军,有他们坚守的城池至今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座失陷。”曹化淳道:“方秉笔,咱家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不要介意。”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气了,咱家是您的人,当然知无不言。”曹化淳很满意方正化的态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征虏大将军应该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红旗军如日中天,你能告诉咱家,征虏大将军究竟要得到什么”这话题超出了想象,纵然这三人关系不同寻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实心中都有数。曹化淳此时认为这话问得不合时宜,自找台阶下,道:“算了,咱家就是个天子家奴而已,尽人事听天命吧”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连续叹息数声趾高气昂的熊文灿在三月底经过潼关杀奔西安。这位大忽悠其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见潼关守军齐装满员认为后路无忧,根本没有多想,急吼吼带着人马去争解救藩王的大功劳。吴甡抽调三边人马往西安北进军很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他这一路的将领都不是浪得虚名,都是在边关真刀真枪干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尤世威就是榆林卫人,天启年间就是建昌营参将,崇祯二年成为总兵官,参与抵御后金军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侯世禄跟尤世威乃是同乡,世袭军职,天启元年就是副将,在辽东跟建奴交战中身负重伤,后来升任固原总兵官。吴自勉早在崇祯三年就跟崭露头角的黄汉并肩作战过,这些年一直跟“红旗军”保持联系,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应。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旗卫透露的消息,知道征虏大将军断言熊文灿、洪承畴下场不会好,这二人有可能要在陕西丢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原来号称四十万明军围歼流寇、建奴收复陕西是镜花水月,吴自勉联络尤世威、侯世禄、猛如虎等等将领从长计议。第八如果孙应元和他的一万京营人马被熊文灿忽悠走了也不打紧。潼关多出三千余“红旗军”加上这段时间黄惠武发展的乡勇,再号召民众参与守城,组织两万青壮年都不在话下。孙应元信任“红旗军”,跟黄惠武、何勇庆密谈后决定不参合熊文灿那支混杂了一小半流寇的人马。他动用六百里加急向京营提督曹化淳、方正化言明驻守潼关的重要性,指出熊文灿的人马其实是乌合之众变数不可控,并且把征虏大将军的预判告知。京营人马能够有今天,方正化付诸太多心血,他当然支持孙应元固守潼关保全实力。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再次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门人关系,得知征虏大将军预言熊文灿会遭遇惨败,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想把这个消息密奏皇帝,又担心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纳忠言。如今熊文灿风头正劲,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时开口有捕风捉影的嫌疑。如果提出是征虏大将军的判断会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认为黄汉嫉贤妒能故意离间大明能臣。思前想后,曹化淳绝定支持孙应元率领一万京营人马固守潼关,反正熊文灿的人马足够多了,犯不着惦记这彪人马。曹、方两位内臣求见崇祯后没有提及黄汉,而是准备建议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测,潼关驻军不要轻易调动。曹化淳见崇祯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脸笑容道:“陛下,由于潼关一直是京营副将孙应元率领人马固守,如今固若金汤,老奴建议莫要临阵换将,有京营精锐一万人守卫潼关,老奴放心也能够让陛下安心。”崇祯从善如流当场准了,道:“那孙应元确实不错,陕西流寇、建奴闹得天翻地覆,至今没有能够突破潼关该予以嘉奖,是时候提一级了。”太监都是皇帝身边人,人制的国家,皇帝的喜怒哀乐很重要,太监就能够察言观色,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皇帝高兴之时奏事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兴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别想跟人谈心,他以为熊文灿的大军加上洪承畴、吴甡的人马高达四十万,其中大明精锐边军就有十几万。击退建奴、鞑子,剿灭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陕西流寇再被一锅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后就不会是“红旗军”一枝独秀。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绝大多数接受招抚,现如今熊总督率领人马出潼关想来不日就能够跟洪总制的三边精锐会师。我大明一举荡平流寇、击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励精图治中兴大明的计划为时不远矣”曹、方二人相视苦笑,他们条件反射般想起黄汉的判断,可是他们不敢此时捕风捉影破坏皇帝的好心情,只能违心道:“老奴、奴婢贺喜陛下”崇祯没听出来两位最倚重的内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后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里咯噔一下。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挥手让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后,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三人来到紫禁城里曹化淳的住处聊了没多久都在长吁短叹,他们都期盼皇帝的梦想成真,可是分析来分析去,连不懂军事的王承恩都觉得希望渺茫。王承恩道:“还是征虏大将军有远见,只要潼关固若金汤,无论陕西局势如何败坏,朝廷总能够多出几个月应对的时间,在黄河冰封前京畿之地应该是安全无虞。”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时完成秋收确保秋粮入库,即便被流寇、建奴绕过潼关杀入河南朝廷也能够应对。”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笔为何有此一说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黄河结冰京畿之地的防御处处有漏洞,届时京师又会兵临城下也未可知。”方正化坦言道:“关键所在就是潼关,只要这里被成功坚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们必须在黄河解冻之前主动撤退。因为大明还有红旗军众所周知,建奴有前车之鉴,肯定采取抢一把就跑的办法,不会让大军再次陷入重重包围。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营人马扑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王承恩领悟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没办法劝阻陛下,只能够提前替陛下多做准备,及时在潼关屯粮以便于孙应元的京营人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方正化道:“不仅仅咱们会确保潼关万无一失,征虏大将军也派遣了心腹带兵前往协助孙应元守城,那位将军叫做何勇庆你我都认识,追随征虏大将军久矣,可以信赖。咱家放心红旗军,有他们坚守的城池至今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座失陷。”曹化淳道:“方秉笔,咱家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不要介意。”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气了,咱家是您的人,当然知无不言。”曹化淳很满意方正化的态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征虏大将军应该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红旗军如日中天,你能告诉咱家,征虏大将军究竟要得到什么”这话题超出了想象,纵然这三人关系不同寻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实心中都有数。曹化淳此时认为这话问得不合时宜,自找台阶下,道:“算了,咱家就是个天子家奴而已,尽人事听天命吧”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连续叹息数声趾高气昂的熊文灿在三月底经过潼关杀奔西安。这位大忽悠其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见潼关守军齐装满员认为后路无忧,根本没有多想,急吼吼带着人马去争解救藩王的大功劳。吴甡抽调三边人马往西安北进军很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他这一路的将领都不是浪得虚名,都是在边关真刀真枪干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尤世威就是榆林卫人,天启年间就是建昌营参将,崇祯二年成为总兵官,参与抵御后金军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侯世禄跟尤世威乃是同乡,世袭军职,天启元年就是副将,在辽东跟建奴交战中身负重伤,后来升任固原总兵官。吴自勉早在崇祯三年就跟崭露头角的黄汉并肩作战过,这些年一直跟“红旗军”保持联系,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应。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旗卫透露的消息,知道征虏大将军断言熊文灿、洪承畴下场不会好,这二人有可能要在陕西丢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原来号称四十万明军围歼流寇、建奴收复陕西是镜花水月,吴自勉联络尤世威、侯世禄、猛如虎等等将领从长计议。第八如果孙应元和他的一万京营人马被熊文灿忽悠走了也不打紧。潼关多出三千余“红旗军”加上这段时间黄惠武发展的乡勇,再号召民众参与守城,组织两万青壮年都不在话下。孙应元信任“红旗军”,跟黄惠武、何勇庆密谈后决定不参合熊文灿那支混杂了一小半流寇的人马。他动用六百里加急向京营提督曹化淳、方正化言明驻守潼关的重要性,指出熊文灿的人马其实是乌合之众变数不可控,并且把征虏大将军的预判告知。京营人马能够有今天,方正化付诸太多心血,他当然支持孙应元固守潼关保全实力。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再次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门人关系,得知征虏大将军预言熊文灿会遭遇惨败,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想把这个消息密奏皇帝,又担心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纳忠言。如今熊文灿风头正劲,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时开口有捕风捉影的嫌疑。如果提出是征虏大将军的判断会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认为黄汉嫉贤妒能故意离间大明能臣。思前想后,曹化淳绝定支持孙应元率领一万京营人马固守潼关,反正熊文灿的人马足够多了,犯不着惦记这彪人马。曹、方两位内臣求见崇祯后没有提及黄汉,而是准备建议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测,潼关驻军不要轻易调动。曹化淳见崇祯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脸笑容道:“陛下,由于潼关一直是京营副将孙应元率领人马固守,如今固若金汤,老奴建议莫要临阵换将,有京营精锐一万人守卫潼关,老奴放心也能够让陛下安心。”崇祯从善如流当场准了,道:“那孙应元确实不错,陕西流寇、建奴闹得天翻地覆,至今没有能够突破潼关该予以嘉奖,是时候提一级了。”太监都是皇帝身边人,人制的国家,皇帝的喜怒哀乐很重要,太监就能够察言观色,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皇帝高兴之时奏事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兴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别想跟人谈心,他以为熊文灿的大军加上洪承畴、吴甡的人马高达四十万,其中大明精锐边军就有十几万。击退建奴、鞑子,剿灭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陕西流寇再被一锅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后就不会是“红旗军”一枝独秀。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绝大多数接受招抚,现如今熊总督率领人马出潼关想来不日就能够跟洪总制的三边精锐会师。我大明一举荡平流寇、击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励精图治中兴大明的计划为时不远矣”曹、方二人相视苦笑,他们条件反射般想起黄汉的判断,可是他们不敢此时捕风捉影破坏皇帝的好心情,只能违心道:“老奴、奴婢贺喜陛下”崇祯没听出来两位最倚重的内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后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里咯噔一下。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挥手让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后,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三人来到紫禁城里曹化淳的住处聊了没多久都在长吁短叹,他们都期盼皇帝的梦想成真,可是分析来分析去,连不懂军事的王承恩都觉得希望渺茫。王承恩道:“还是征虏大将军有远见,只要潼关固若金汤,无论陕西局势如何败坏,朝廷总能够多出几个月应对的时间,在黄河冰封前京畿之地应该是安全无虞。”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时完成秋收确保秋粮入库,即便被流寇、建奴绕过潼关杀入河南朝廷也能够应对。”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笔为何有此一说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黄河结冰京畿之地的防御处处有漏洞,届时京师又会兵临城下也未可知。”方正化坦言道:“关键所在就是潼关,只要这里被成功坚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们必须在黄河解冻之前主动撤退。因为大明还有红旗军众所周知,建奴有前车之鉴,肯定采取抢一把就跑的办法,不会让大军再次陷入重重包围。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营人马扑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王承恩领悟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没办法劝阻陛下,只能够提前替陛下多做准备,及时在潼关屯粮以便于孙应元的京营人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方正化道:“不仅仅咱们会确保潼关万无一失,征虏大将军也派遣了心腹带兵前往协助孙应元守城,那位将军叫做何勇庆你我都认识,追随征虏大将军久矣,可以信赖。咱家放心红旗军,有他们坚守的城池至今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座失陷。”曹化淳道:“方秉笔,咱家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不要介意。”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气了,咱家是您的人,当然知无不言。”曹化淳很满意方正化的态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征虏大将军应该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红旗军如日中天,你能告诉咱家,征虏大将军究竟要得到什么”这话题超出了想象,纵然这三人关系不同寻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实心中都有数。曹化淳此时认为这话问得不合时宜,自找台阶下,道:“算了,咱家就是个天子家奴而已,尽人事听天命吧”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连续叹息数声趾高气昂的熊文灿在三月底经过潼关杀奔西安。这位大忽悠其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见潼关守军齐装满员认为后路无忧,根本没有多想,急吼吼带着人马去争解救藩王的大功劳。吴甡抽调三边人马往西安北进军很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他这一路的将领都不是浪得虚名,都是在边关真刀真枪干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尤世威就是榆林卫人,天启年间就是建昌营参将,崇祯二年成为总兵官,参与抵御后金军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侯世禄跟尤世威乃是同乡,世袭军职,天启元年就是副将,在辽东跟建奴交战中身负重伤,后来升任固原总兵官。吴自勉早在崇祯三年就跟崭露头角的黄汉并肩作战过,这些年一直跟“红旗军”保持联系,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应。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旗卫透露的消息,知道征虏大将军断言熊文灿、洪承畴下场不会好,这二人有可能要在陕西丢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原来号称四十万明军围歼流寇、建奴收复陕西是镜花水月,吴自勉联络尤世威、侯世禄、猛如虎等等将领从长计议。第八如果孙应元和他的一万京营人马被熊文灿忽悠走了也不打紧。潼关多出三千余“红旗军”加上这段时间黄惠武发展的乡勇,再号召民众参与守城,组织两万青壮年都不在话下。孙应元信任“红旗军”,跟黄惠武、何勇庆密谈后决定不参合熊文灿那支混杂了一小半流寇的人马。他动用六百里加急向京营提督曹化淳、方正化言明驻守潼关的重要性,指出熊文灿的人马其实是乌合之众变数不可控,并且把征虏大将军的预判告知。京营人马能够有今天,方正化付诸太多心血,他当然支持孙应元固守潼关保全实力。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再次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门人关系,得知征虏大将军预言熊文灿会遭遇惨败,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想把这个消息密奏皇帝,又担心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纳忠言。如今熊文灿风头正劲,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时开口有捕风捉影的嫌疑。如果提出是征虏大将军的判断会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认为黄汉嫉贤妒能故意离间大明能臣。思前想后,曹化淳绝定支持孙应元率领一万京营人马固守潼关,反正熊文灿的人马足够多了,犯不着惦记这彪人马。曹、方两位内臣求见崇祯后没有提及黄汉,而是准备建议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测,潼关驻军不要轻易调动。曹化淳见崇祯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脸笑容道:“陛下,由于潼关一直是京营副将孙应元率领人马固守,如今固若金汤,老奴建议莫要临阵换将,有京营精锐一万人守卫潼关,老奴放心也能够让陛下安心。”崇祯从善如流当场准了,道:“那孙应元确实不错,陕西流寇、建奴闹得天翻地覆,至今没有能够突破潼关该予以嘉奖,是时候提一级了。”太监都是皇帝身边人,人制的国家,皇帝的喜怒哀乐很重要,太监就能够察言观色,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皇帝高兴之时奏事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兴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别想跟人谈心,他以为熊文灿的大军加上洪承畴、吴甡的人马高达四十万,其中大明精锐边军就有十几万。击退建奴、鞑子,剿灭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陕西流寇再被一锅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后就不会是“红旗军”一枝独秀。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绝大多数接受招抚,现如今熊总督率领人马出潼关想来不日就能够跟洪总制的三边精锐会师。我大明一举荡平流寇、击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励精图治中兴大明的计划为时不远矣”曹、方二人相视苦笑,他们条件反射般想起黄汉的判断,可是他们不敢此时捕风捉影破坏皇帝的好心情,只能违心道:“老奴、奴婢贺喜陛下”崇祯没听出来两位最倚重的内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后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里咯噔一下。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挥手让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后,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三人来到紫禁城里曹化淳的住处聊了没多久都在长吁短叹,他们都期盼皇帝的梦想成真,可是分析来分析去,连不懂军事的王承恩都觉得希望渺茫。王承恩道:“还是征虏大将军有远见,只要潼关固若金汤,无论陕西局势如何败坏,朝廷总能够多出几个月应对的时间,在黄河冰封前京畿之地应该是安全无虞。”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时完成秋收确保秋粮入库,即便被流寇、建奴绕过潼关杀入河南朝廷也能够应对。”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笔为何有此一说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黄河结冰京畿之地的防御处处有漏洞,届时京师又会兵临城下也未可知。”方正化坦言道:“关键所在就是潼关,只要这里被成功坚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们必须在黄河解冻之前主动撤退。因为大明还有红旗军众所周知,建奴有前车之鉴,肯定采取抢一把就跑的办法,不会让大军再次陷入重重包围。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营人马扑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王承恩领悟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没办法劝阻陛下,只能够提前替陛下多做准备,及时在潼关屯粮以便于孙应元的京营人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方正化道:“不仅仅咱们会确保潼关万无一失,征虏大将军也派遣了心腹带兵前往协助孙应元守城,那位将军叫做何勇庆你我都认识,追随征虏大将军久矣,可以信赖。咱家放心红旗军,有他们坚守的城池至今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座失陷。”曹化淳道:“方秉笔,咱家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不要介意。”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气了,咱家是您的人,当然知无不言。”曹化淳很满意方正化的态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征虏大将军应该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红旗军如日中天,你能告诉咱家,征虏大将军究竟要得到什么”这话题超出了想象,纵然这三人关系不同寻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实心中都有数。曹化淳此时认为这话问得不合时宜,自找台阶下,道:“算了,咱家就是个天子家奴而已,尽人事听天命吧”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连续叹息数声趾高气昂的熊文灿在三月底经过潼关杀奔西安。这位大忽悠其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见潼关守军齐装满员认为后路无忧,根本没有多想,急吼吼带着人马去争解救藩王的大功劳。吴甡抽调三边人马往西安北进军很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他这一路的将领都不是浪得虚名,都是在边关真刀真枪干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尤世威就是榆林卫人,天启年间就是建昌营参将,崇祯二年成为总兵官,参与抵御后金军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侯世禄跟尤世威乃是同乡,世袭军职,天启元年就是副将,在辽东跟建奴交战中身负重伤,后来升任固原总兵官。吴自勉早在崇祯三年就跟崭露头角的黄汉并肩作战过,这些年一直跟“红旗军”保持联系,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应。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旗卫透露的消息,知道征虏大将军断言熊文灿、洪承畴下场不会好,这二人有可能要在陕西丢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原来号称四十万明军围歼流寇、建奴收复陕西是镜花水月,吴自勉联络尤世威、侯世禄、猛如虎等等将领从长计议。第八如果孙应元和他的一万京营人马被熊文灿忽悠走了也不打紧。潼关多出三千余“红旗军”加上这段时间黄惠武发展的乡勇,再号召民众参与守城,组织两万青壮年都不在话下。孙应元信任“红旗军”,跟黄惠武、何勇庆密谈后决定不参合熊文灿那支混杂了一小半流寇的人马。他动用六百里加急向京营提督曹化淳、方正化言明驻守潼关的重要性,指出熊文灿的人马其实是乌合之众变数不可控,并且把征虏大将军的预判告知。京营人马能够有今天,方正化付诸太多心血,他当然支持孙应元固守潼关保全实力。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再次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门人关系,得知征虏大将军预言熊文灿会遭遇惨败,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想把这个消息密奏皇帝,又担心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纳忠言。如今熊文灿风头正劲,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时开口有捕风捉影的嫌疑。如果提出是征虏大将军的判断会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认为黄汉嫉贤妒能故意离间大明能臣。思前想后,曹化淳绝定支持孙应元率领一万京营人马固守潼关,反正熊文灿的人马足够多了,犯不着惦记这彪人马。曹、方两位内臣求见崇祯后没有提及黄汉,而是准备建议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测,潼关驻军不要轻易调动。曹化淳见崇祯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脸笑容道:“陛下,由于潼关一直是京营副将孙应元率领人马固守,如今固若金汤,老奴建议莫要临阵换将,有京营精锐一万人守卫潼关,老奴放心也能够让陛下安心。”崇祯从善如流当场准了,道:“那孙应元确实不错,陕西流寇、建奴闹得天翻地覆,至今没有能够突破潼关该予以嘉奖,是时候提一级了。”太监都是皇帝身边人,人制的国家,皇帝的喜怒哀乐很重要,太监就能够察言观色,一般情况下选择在皇帝高兴之时奏事都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兴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别想跟人谈心,他以为熊文灿的大军加上洪承畴、吴甡的人马高达四十万,其中大明精锐边军就有十几万。击退建奴、鞑子,剿灭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陕西流寇再被一锅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后就不会是“红旗军”一枝独秀。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绝大多数接受招抚,现如今熊总督率领人马出潼关想来不日就能够跟洪总制的三边精锐会师。我大明一举荡平流寇、击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励精图治中兴大明的计划为时不远矣”曹、方二人相视苦笑,他们条件反射般想起黄汉的判断,可是他们不敢此时捕风捉影破坏皇帝的好心情,只能违心道:“老奴、奴婢贺喜陛下”崇祯没听出来两位最倚重的内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后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里咯噔一下。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挥手让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后,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三人来到紫禁城里曹化淳的住处聊了没多久都在长吁短叹,他们都期盼皇帝的梦想成真,可是分析来分析去,连不懂军事的王承恩都觉得希望渺茫。王承恩道:“还是征虏大将军有远见,只要潼关固若金汤,无论陕西局势如何败坏,朝廷总能够多出几个月应对的时间,在黄河冰封前京畿之地应该是安全无虞。”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时完成秋收确保秋粮入库,即便被流寇、建奴绕过潼关杀入河南朝廷也能够应对。”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笔为何有此一说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黄河结冰京畿之地的防御处处有漏洞,届时京师又会兵临城下也未可知。”方正化坦言道:“关键所在就是潼关,只要这里被成功坚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们必须在黄河解冻之前主动撤退。因为大明还有红旗军众所周知,建奴有前车之鉴,肯定采取抢一把就跑的办法,不会让大军再次陷入重重包围。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营人马扑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够杀得他们丢盔弃甲。”王承恩领悟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没办法劝阻陛下,只能够提前替陛下多做准备,及时在潼关屯粮以便于孙应元的京营人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方正化道:“不仅仅咱们会确保潼关万无一失,征虏大将军也派遣了心腹带兵前往协助孙应元守城,那位将军叫做何勇庆你我都认识,追随征虏大将军久矣,可以信赖。咱家放心红旗军,有他们坚守的城池至今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座失陷。”曹化淳道:“方秉笔,咱家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不要介意。”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气了,咱家是您的人,当然知无不言。”曹化淳很满意方正化的态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征虏大将军应该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红旗军如日中天,你能告诉咱家,征虏大将军究竟要得到什么”这话题超出了想象,纵然这三人关系不同寻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实心中都有数。曹化淳此时认为这话问得不合时宜,自找台阶下,道:“算了,咱家就是个天子家奴而已,尽人事听天命吧”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连续叹息数声趾高气昂的熊文灿在三月底经过潼关杀奔西安。这位大忽悠其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见潼关守军齐装满员认为后路无忧,根本没有多想,急吼吼带着人马去争解救藩王的大功劳。吴甡抽调三边人马往西安北进军很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他这一路的将领都不是浪得虚名,都是在边关真刀真枪干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条。尤世威就是榆林卫人,天启年间就是建昌营参将,崇祯二年成为总兵官,参与抵御后金军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侯世禄跟尤世威乃是同乡,世袭军职,天启元年就是副将,在辽东跟建奴交战中身负重伤,后来升任固原总兵官。吴自勉早在崇祯三年就跟崭露头角的黄汉并肩作战过,这些年一直跟“红旗军”保持联系,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应。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旗卫透露的消息,知道征虏大将军断言熊文灿、洪承畴下场不会好,这二人有可能要在陕西丢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原来号称四十万明军围歼流寇、建奴收复陕西是镜花水月,吴自勉联络尤世威、侯世禄、猛如虎等等将领从长计议。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