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第231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英雄们归来,除了皇帝大臣亲自出城迎接, 京城的百姓们早就收到消息, 这一日大半个京城罢市,几乎所有的百姓都聚集在街道两边,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们。这里边不乏有亲人因为从军抗敌而战死沙场的百姓, 这一刻所有人的内心除了大仇得报的痛快, 还弥漫着难以言喻的悲伤。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似哭非笑的表情, 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有妻子悼念亡夫的哀痛,有稚儿想念父亲的无助,还有扬眉吐气的自豪,与有荣焉的神采,大快人心的兴奋悲伤、兴奋、痛快、自豪所有的情绪掺杂混合在一起,却奇异的和谐共处,不让人觉得突兀,而这些情绪在看到骑马而来的英雄们之后达到了顶点, 全城的气氛进入高潮。贾赦除了现场感受到大家热烈的情绪, 脑海内也快被009不间断的提示吵得头疼。在平定西北游牧之后,贾赦已经完成第四阶段的任务名动四方, 已然收获了西北四十余万人的敬仰,终极任务完成将要过半。之后随着胜仗的消息传遍大齐的大江南北,陆陆续续又收到七八万人的敬仰,而此次进京之行,看目前的情况, 满足五十万人不在话下。而因为老百姓们终于近距离接触到贾赦,不再是之前那个只存在于旁人口中的虚无形象,有好事者便将贾赦的生平一点点儿扒出来。前五十年和最近三年天差地别的对比,更让贾赦的崛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各种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有说贾赦乃将星下凡历劫,前五十年是因为劫难未过才会平平无奇甚至沦为阶下囚,待劫难一过便大放异彩,这是玄幻一点儿的说法;有说贾赦败光了葳蕤昌盛的荣国府后,一夕之间大彻大悟,决心痛改前非,重振将门雄风,才会有如今的威烈将军,这是浪子回头相对写实一点儿的说法尤其贾赦身边还有一头白狼随侍,据说威烈将军打仗从不使用战马,全程以白狼为坐骑,遇神杀人,遇佛杀佛,犹如杀神降世,势不可挡,敌人每每遇到威烈将军便两股战战,自动下马投降,所到之处敌军不战而败。这些或真或假被人口耳相传,尤其许多说书人为了吸引看客,博得彩头,更是极尽想象之能,添油加醋将贾赦描绘的神乎其神,每一场战役描述的惊现异常,仿佛亲身经历一般,间接的为贾赦搞了一把宣传。背后的009察觉到因为说书人的巧嘴间接为贾赦涨了许多粉丝,顺势悄悄添了把火,让这些版本更加广泛的流传于民间,被大众所知,之后陆续收获了十多万人的敬仰,不再扯后腿为了让贾赦早日实现双神成就而推了一把的009深藏功与名。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而贾赦此次进京的目的首要就是解决接下来的军饷问题,趁东北游牧现在人心惶惶,正是拿下的最佳时机,若是再等个两年,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届时再次开战反而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甚至造成更大的牺牲。这就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西北军正是士气大胜之时,只要与东北军打好配合,形成合围之势,拿下东北游牧便如探囊取物。要说这天底下最富有的人属哪些不外乎贪官和富商。这些年大齐的大贪、巨贪被皇帝整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些小贪小闹,剐不出太多油水,若是再去搞这些人,一则让朝廷无人可用,使得朝纲动荡,二则更加显出皇帝刻薄寡恩,绝对是个不讨好的事情。官僚不好下手,只能从富商身上使使劲儿,贾赦此番京城之行定要从大齐富商手中剐下最肥的那一刀方才罢休,为此只能提前说声对不起了,这曲线救国之策实属无奈。参加完庆功宴,皇帝就拉着贾赦准备来个君臣促膝长谈。这几年皇帝虽未见其人,但君臣二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却频繁不少,只有鸿雁传书却一直未得庐山真面目,这一次会面颇有些网友面基的意思。谁都不知道二人在殿内谈了些什么,只知道皇帝第二日便颁布了一道诏令:募集军费,对象是大齐富商之流。此军费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凡是募捐军费之人,不仅可以将名字镌刻于英雄碑上,永世流传,还可以优先取得今后与西北游牧一族往来贸易的通行证,这是官方认证,受朝廷庇护,简言之受了委屈朝廷可以帮忙做主。这诏令一发,不光朝中群臣议论纷纷,大齐各地接到诏令的巨富之家也是通过特有的渠道互通消息,商量对策,讨论皇帝此举的意义。士农工商,商人之流虽奴仆如云,房舍万千,金银不计,可一直以来的地位却是最低等的,从一开始的不能穿戴丝绸衣物,到申报不实没收家产,再到不能入朝为官,无论朝代更替多少次,对于商人的歧视和限制一直存在。即便金银可以换来诸多东西,可在达官显贵跟前永远连条看门狗都不如,在某些待遇方面更是因为被冠以商人的名头而丧失资格。哪怕随着社会进步,商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尤其到了大齐这里地位较之以前已然好了许多,不再有历代明令限制的条条框框,商户出身也能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可地位低下仍旧是不争的事实。寒门出身一朝鱼跃龙门便可称为贵子,走到哪里都能被人高看一眼;商人之子同样寒窗苦读十年一朝高中却还要忍受同僚或明或暗鄙夷的目光,甚至因为各种不着痕迹的排挤而终日苦闷无望,止步不前。想要争取一切机会进入更高的阶层,赢取更多的尊重和社会地位,哪怕付出不菲的代价,这是每一个豪商巨富心中的梦。这就是物质生活已经极其丰富,该进一步追求享受精神层面的东西,他们最不在乎的就是钱,真正想要的反而是一些旁人唾手可及的东西。抓住了这些人的心里,要想从他们口袋里掏钱自然不算太难的事儿。英雄碑是名,这相当于是间接的发出一个信号:无论出钱还是出力,大齐尊重每一个为朝廷做出贡献的人,你们每一位都是英雄,你们的名字和功绩将镌刻于石碑之上永垂不朽。这样的信号代表什么,代表着从最权威的官方开始承认商人的地位,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收到效果,却是一个好转的信号。除了名,自然还有最为吸引人的利益。西北已臣服大齐,未来东北极有可能同样臣服,北方一带的土地和人口至少有大齐的三分之一,这么庞大的地方若是能得到官方支持在未来往来贸易上分上一杯羹,那绝对能赚的盆满钵满,捐献的这点儿小钱算什么,未来能乘以十倍甚至百倍的赚回来。商人重利,又是最懂得用一分投资赚取十分回报的一群人,这么大个蛋糕放在跟前能不心动,能忍住不咬答案自然是不可能。要说皇帝在这道诏令中干了啥,或者许诺出什么看似给了挺大的甜头出去,其实都是抬抬手的事儿,根本不费什么。建一座英雄碑,无非是找块大石头,再找几个匠人;开放通行证,将来北方一收入囊中,不用开放通行证自然就会产生往来贸易,看似加了一道官方认可,只是给商人们吃了一个定心丸罢了,告诉他们不用偷偷摸摸,只要花点儿小钱就能光明正大的行商,至于真有人需要做主时,朝廷也不会不分青红皂白袒护恶人,也不会随便冤枉好人,官府本来干的就是这个事不是。皇帝的最终目的是同化北部,让他们有朝一日自然而然视自个为大齐子民,自然就不会一直搞什么分而治之的把戏,当政者都不把人家纳入自家范围,还能指望作为外来人口的人家能有多少归属感。所以双方往来这是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互相再做做生意,你好我好岂不是都好这样一来就跟空手套白狼差不多,贾赦提了个头,皇帝就自然而然的领会了后续内容,二人简直一拍即合,迫不及待的通知各地豪商进京赴会。接到诏令的豪商哪怕寻摸出其中的意味,可却不敢带头违抗。皇帝亲召,即便心内打鼓少不得马不停蹄往京城赶。等几十位富商齐聚一堂,才知道此次起头人是赫赫有名的威烈将军贾赦,一个带兵打仗的竟然敢只身与一群生意场上的生意精儿打交道,在场诸位的心里都绷着根弦,这人不简单。贾赦一身常服,收起战场上的杀伐之气,随身所带的气势就跟在场的每一位商人差不多,仿佛商海里打滚了好多年,不知道的觉得看不出不同。“今日各位前来共襄盛事,贾某感激不尽。”“将军言重。”“将军言重,这是我等的幸事。”不得已成分居多的众人少不得忍着牙疼跟整出这一出的正主儿打着场面情,还不敢与这位煞星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冲突,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煞神斗。“诸位过谦了,贾某每每与圣上言谈时,总是忍不住谈及各位做出的贡献,不仅使百姓生活便利,每年还为国库贡献一大笔钱,西北如今大胜,离不开诸位在幕后的支持,贾某在这里少不得道一声谢。”贾赦拱手道谢,一派真诚。在场诸位听了这样的话一面觉得心里熨帖,一面忍不住直打鼓,这位威烈将军到底打了多大的主意,为什么有一种掉进狼窝的感觉。第232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最后在贾赦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各家多少带着点儿肉疼捐了银两, 一共大约有两三百万之数。对于捐银前十名的贾赦额外送了一份信物, 却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这信物代表什么,只说好好保存他日定有用处。如此一来捐银最多的十家多少觉得心里好受一些,无论这信物价值几何, 好歹多花出去的钱听了个响儿不是, 否则在座的各位无论捐多捐少都一视同仁, 一样的待遇, 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下一次再想组织这样的义举参与度定然大大降低。当然同样的招数贾赦不会选择用第二次,此次着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才会匆忙间想出这样一个不太要脸的招数。如真的再有银钱紧迫之时,贾赦也会再想一个更加高明的招数,最起码不会让人家特别吃亏。有了这将近三百万两的军费,至少够支撑西北、东北两军一年半的时间,东北之战已然不再话下。若是战线拉长, 后边的军费贾赦心中已有了成算, 届时足够支撑到后续战役结束。这么有底气当然是背靠大金矿,贾赦一早就考虑到军费问题, 战争的输赢除了人力,另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军费。贾赦能提升军队的战力水平,若是没有足够的军费补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设想, 再大的雄心都只能干瞪眼。所以就让009帮着关注,找一两个容易开采的金矿,西北、东北两地按说应该是最容易出产金矿的地方,但是碍于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很多金矿都被深埋于地底下不见天日,还有一些哪怕是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只能望金兴叹。但是有009帮忙,找一两座金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西北一处,东北也有一处,虽然现有技术开采稍微有些难度,可有这么大两座金矿放在跟前,皇帝自然会找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改进工艺,克服困难,把金子给挖出来,贾赦将位置都贡献出来了,这点儿事情再解决不了只能说天意难违了。不过虽然有大金矿,可西北刚刚收入囊中,东北还没真正开打,想要真正开采出金子,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攻打东北迫在眉睫,等不到金矿,只能曲线救国让富商们帮帮忙。燃眉之急已解,还有一座大金矿等着开采,皇帝心中有了底气,着急上火的那股子情绪也没了,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持重,朝臣们自然感觉到变化,可心底里却有些酸意蔓延。大家想想,整个朝廷差点吵破头的事情都没能有个解决的方法,结果威烈将军一回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办好了,虽然法子有些过于不要脸,但架不住好用,架不住人家愿意出头当这个不讨好的出头鸟。这要是换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定然是舍不下老脸干这等办逼半迫的事情,这威烈将军真是真人露相,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贾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的时候可谓是满载而归。只是难为了巧姐,这才刚培养出一点儿祖孙之情,就要再次面临离别,此去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一面,虽然贾赦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巧姐难免忍不住担忧,惹得她在贾赦走后一连多日不得开怀。这下可把太后给心疼坏了,等皇帝过来时忍不住埋怨两句,怎么不让威烈将军多待两日。太后当然知道军情紧急,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不自主又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心里不快,也明白太后的心情,便让太后多多留意巧姐的婚事,早早挑选一个好夫婿,以此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而且这也是贾赦临行前求过的事儿。要说这贾赦,皇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看不明白,不要功,不要名,不要利,闷头一心就想把仗打好,把军队练好。一开始贾赦对于各种赏赐的推辞,皇帝还以为是在做戏客气,后来才慢慢明白贾赦对于这些东西是真不在意,尤其此次回京见了真人之后皇帝更加肯定了这些想法。真要说有什么能牵动贾赦的心,恐怕也只有嘉和郡主了,对于爱将的唯一请求,皇帝自然是操着十二分心思来办这件事,坚决不能寒了爱将的心,务必让爱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为大齐开疆扩土。本来皇帝是有担心贾赦若是真的皇帝亲召,即便心内打鼓少不得马不停蹄往京城赶。等几十位富商齐聚一堂,才知道此次起头人是赫赫有名的威烈将军贾赦,一个带兵打仗的竟然敢只身与一群生意场上的生意精儿打交道,在场诸位的心里都绷着根弦,这人不简单。贾赦一身常服,收起战场上的杀伐之气,随身所带的气势就跟在场的每一位商人差不多,仿佛商海里打滚了好多年,不知道的觉得看不出不同。“今日各位前来共襄盛事,贾某感激不尽。”“将军言重。”“将军言重,这是我等的幸事。”不得已成分居多的众人少不得忍着牙疼跟整出这一出的正主儿打着场面情,还不敢与这位煞星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冲突,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煞神斗。“诸位过谦了,贾某每每与圣上言谈时,总是忍不住谈及各位做出的贡献,不仅使百姓生活便利,每年还为国库贡献一大笔钱,西北如今大胜,离不开诸位在幕后的支持,贾某在这里少不得道一声谢。”贾赦拱手道谢,一派真诚。在场诸位听了这样的话一面觉得心里熨帖,一面忍不住直打鼓,这位威烈将军到底打了多大的主意,为什么有一种掉进狼窝的感觉。第232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最后在贾赦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各家多少带着点儿肉疼捐了银两, 一共大约有两三百万之数。对于捐银前十名的贾赦额外送了一份信物, 却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这信物代表什么,只说好好保存他日定有用处。如此一来捐银最多的十家多少觉得心里好受一些,无论这信物价值几何, 好歹多花出去的钱听了个响儿不是, 否则在座的各位无论捐多捐少都一视同仁, 一样的待遇, 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下一次再想组织这样的义举参与度定然大大降低。当然同样的招数贾赦不会选择用第二次,此次着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才会匆忙间想出这样一个不太要脸的招数。如真的再有银钱紧迫之时,贾赦也会再想一个更加高明的招数,最起码不会让人家特别吃亏。有了这将近三百万两的军费,至少够支撑西北、东北两军一年半的时间,东北之战已然不再话下。若是战线拉长, 后边的军费贾赦心中已有了成算, 届时足够支撑到后续战役结束。这么有底气当然是背靠大金矿,贾赦一早就考虑到军费问题, 战争的输赢除了人力,另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军费。贾赦能提升军队的战力水平,若是没有足够的军费补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设想, 再大的雄心都只能干瞪眼。所以就让009帮着关注,找一两个容易开采的金矿,西北、东北两地按说应该是最容易出产金矿的地方,但是碍于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很多金矿都被深埋于地底下不见天日,还有一些哪怕是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只能望金兴叹。但是有009帮忙,找一两座金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西北一处,东北也有一处,虽然现有技术开采稍微有些难度,可有这么大两座金矿放在跟前,皇帝自然会找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改进工艺,克服困难,把金子给挖出来,贾赦将位置都贡献出来了,这点儿事情再解决不了只能说天意难违了。不过虽然有大金矿,可西北刚刚收入囊中,东北还没真正开打,想要真正开采出金子,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攻打东北迫在眉睫,等不到金矿,只能曲线救国让富商们帮帮忙。燃眉之急已解,还有一座大金矿等着开采,皇帝心中有了底气,着急上火的那股子情绪也没了,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持重,朝臣们自然感觉到变化,可心底里却有些酸意蔓延。大家想想,整个朝廷差点吵破头的事情都没能有个解决的方法,结果威烈将军一回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办好了,虽然法子有些过于不要脸,但架不住好用,架不住人家愿意出头当这个不讨好的出头鸟。这要是换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定然是舍不下老脸干这等办逼半迫的事情,这威烈将军真是真人露相,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贾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的时候可谓是满载而归。只是难为了巧姐,这才刚培养出一点儿祖孙之情,就要再次面临离别,此去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一面,虽然贾赦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巧姐难免忍不住担忧,惹得她在贾赦走后一连多日不得开怀。这下可把太后给心疼坏了,等皇帝过来时忍不住埋怨两句,怎么不让威烈将军多待两日。太后当然知道军情紧急,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不自主又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心里不快,也明白太后的心情,便让太后多多留意巧姐的婚事,早早挑选一个好夫婿,以此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而且这也是贾赦临行前求过的事儿。要说这贾赦,皇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看不明白,不要功,不要名,不要利,闷头一心就想把仗打好,把军队练好。一开始贾赦对于各种赏赐的推辞,皇帝还以为是在做戏客气,后来才慢慢明白贾赦对于这些东西是真不在意,尤其此次回京见了真人之后皇帝更加肯定了这些想法。真要说有什么能牵动贾赦的心,恐怕也只有嘉和郡主了,对于爱将的唯一请求,皇帝自然是操着十二分心思来办这件事,坚决不能寒了爱将的心,务必让爱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为大齐开疆扩土。本来皇帝是有担心贾赦若是真的皇帝亲召,即便心内打鼓少不得马不停蹄往京城赶。等几十位富商齐聚一堂,才知道此次起头人是赫赫有名的威烈将军贾赦,一个带兵打仗的竟然敢只身与一群生意场上的生意精儿打交道,在场诸位的心里都绷着根弦,这人不简单。贾赦一身常服,收起战场上的杀伐之气,随身所带的气势就跟在场的每一位商人差不多,仿佛商海里打滚了好多年,不知道的觉得看不出不同。“今日各位前来共襄盛事,贾某感激不尽。”“将军言重。”“将军言重,这是我等的幸事。”不得已成分居多的众人少不得忍着牙疼跟整出这一出的正主儿打着场面情,还不敢与这位煞星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冲突,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煞神斗。“诸位过谦了,贾某每每与圣上言谈时,总是忍不住谈及各位做出的贡献,不仅使百姓生活便利,每年还为国库贡献一大笔钱,西北如今大胜,离不开诸位在幕后的支持,贾某在这里少不得道一声谢。”贾赦拱手道谢,一派真诚。在场诸位听了这样的话一面觉得心里熨帖,一面忍不住直打鼓,这位威烈将军到底打了多大的主意,为什么有一种掉进狼窝的感觉。第232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最后在贾赦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各家多少带着点儿肉疼捐了银两, 一共大约有两三百万之数。对于捐银前十名的贾赦额外送了一份信物, 却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这信物代表什么,只说好好保存他日定有用处。如此一来捐银最多的十家多少觉得心里好受一些,无论这信物价值几何, 好歹多花出去的钱听了个响儿不是, 否则在座的各位无论捐多捐少都一视同仁, 一样的待遇, 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下一次再想组织这样的义举参与度定然大大降低。当然同样的招数贾赦不会选择用第二次,此次着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才会匆忙间想出这样一个不太要脸的招数。如真的再有银钱紧迫之时,贾赦也会再想一个更加高明的招数,最起码不会让人家特别吃亏。有了这将近三百万两的军费,至少够支撑西北、东北两军一年半的时间,东北之战已然不再话下。若是战线拉长, 后边的军费贾赦心中已有了成算, 届时足够支撑到后续战役结束。这么有底气当然是背靠大金矿,贾赦一早就考虑到军费问题, 战争的输赢除了人力,另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军费。贾赦能提升军队的战力水平,若是没有足够的军费补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设想, 再大的雄心都只能干瞪眼。所以就让009帮着关注,找一两个容易开采的金矿,西北、东北两地按说应该是最容易出产金矿的地方,但是碍于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很多金矿都被深埋于地底下不见天日,还有一些哪怕是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只能望金兴叹。但是有009帮忙,找一两座金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西北一处,东北也有一处,虽然现有技术开采稍微有些难度,可有这么大两座金矿放在跟前,皇帝自然会找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改进工艺,克服困难,把金子给挖出来,贾赦将位置都贡献出来了,这点儿事情再解决不了只能说天意难违了。不过虽然有大金矿,可西北刚刚收入囊中,东北还没真正开打,想要真正开采出金子,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攻打东北迫在眉睫,等不到金矿,只能曲线救国让富商们帮帮忙。燃眉之急已解,还有一座大金矿等着开采,皇帝心中有了底气,着急上火的那股子情绪也没了,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持重,朝臣们自然感觉到变化,可心底里却有些酸意蔓延。大家想想,整个朝廷差点吵破头的事情都没能有个解决的方法,结果威烈将军一回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办好了,虽然法子有些过于不要脸,但架不住好用,架不住人家愿意出头当这个不讨好的出头鸟。这要是换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定然是舍不下老脸干这等办逼半迫的事情,这威烈将军真是真人露相,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贾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的时候可谓是满载而归。只是难为了巧姐,这才刚培养出一点儿祖孙之情,就要再次面临离别,此去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一面,虽然贾赦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巧姐难免忍不住担忧,惹得她在贾赦走后一连多日不得开怀。这下可把太后给心疼坏了,等皇帝过来时忍不住埋怨两句,怎么不让威烈将军多待两日。太后当然知道军情紧急,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不自主又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心里不快,也明白太后的心情,便让太后多多留意巧姐的婚事,早早挑选一个好夫婿,以此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而且这也是贾赦临行前求过的事儿。要说这贾赦,皇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看不明白,不要功,不要名,不要利,闷头一心就想把仗打好,把军队练好。一开始贾赦对于各种赏赐的推辞,皇帝还以为是在做戏客气,后来才慢慢明白贾赦对于这些东西是真不在意,尤其此次回京见了真人之后皇帝更加肯定了这些想法。真要说有什么能牵动贾赦的心,恐怕也只有嘉和郡主了,对于爱将的唯一请求,皇帝自然是操着十二分心思来办这件事,坚决不能寒了爱将的心,务必让爱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为大齐开疆扩土。本来皇帝是有担心贾赦若是真的皇帝亲召,即便心内打鼓少不得马不停蹄往京城赶。等几十位富商齐聚一堂,才知道此次起头人是赫赫有名的威烈将军贾赦,一个带兵打仗的竟然敢只身与一群生意场上的生意精儿打交道,在场诸位的心里都绷着根弦,这人不简单。贾赦一身常服,收起战场上的杀伐之气,随身所带的气势就跟在场的每一位商人差不多,仿佛商海里打滚了好多年,不知道的觉得看不出不同。“今日各位前来共襄盛事,贾某感激不尽。”“将军言重。”“将军言重,这是我等的幸事。”不得已成分居多的众人少不得忍着牙疼跟整出这一出的正主儿打着场面情,还不敢与这位煞星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冲突,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煞神斗。“诸位过谦了,贾某每每与圣上言谈时,总是忍不住谈及各位做出的贡献,不仅使百姓生活便利,每年还为国库贡献一大笔钱,西北如今大胜,离不开诸位在幕后的支持,贾某在这里少不得道一声谢。”贾赦拱手道谢,一派真诚。在场诸位听了这样的话一面觉得心里熨帖,一面忍不住直打鼓,这位威烈将军到底打了多大的主意,为什么有一种掉进狼窝的感觉。第232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最后在贾赦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各家多少带着点儿肉疼捐了银两, 一共大约有两三百万之数。对于捐银前十名的贾赦额外送了一份信物, 却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这信物代表什么,只说好好保存他日定有用处。如此一来捐银最多的十家多少觉得心里好受一些,无论这信物价值几何, 好歹多花出去的钱听了个响儿不是, 否则在座的各位无论捐多捐少都一视同仁, 一样的待遇, 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下一次再想组织这样的义举参与度定然大大降低。当然同样的招数贾赦不会选择用第二次,此次着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才会匆忙间想出这样一个不太要脸的招数。如真的再有银钱紧迫之时,贾赦也会再想一个更加高明的招数,最起码不会让人家特别吃亏。有了这将近三百万两的军费,至少够支撑西北、东北两军一年半的时间,东北之战已然不再话下。若是战线拉长, 后边的军费贾赦心中已有了成算, 届时足够支撑到后续战役结束。这么有底气当然是背靠大金矿,贾赦一早就考虑到军费问题, 战争的输赢除了人力,另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军费。贾赦能提升军队的战力水平,若是没有足够的军费补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设想, 再大的雄心都只能干瞪眼。所以就让009帮着关注,找一两个容易开采的金矿,西北、东北两地按说应该是最容易出产金矿的地方,但是碍于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很多金矿都被深埋于地底下不见天日,还有一些哪怕是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只能望金兴叹。但是有009帮忙,找一两座金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西北一处,东北也有一处,虽然现有技术开采稍微有些难度,可有这么大两座金矿放在跟前,皇帝自然会找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改进工艺,克服困难,把金子给挖出来,贾赦将位置都贡献出来了,这点儿事情再解决不了只能说天意难违了。不过虽然有大金矿,可西北刚刚收入囊中,东北还没真正开打,想要真正开采出金子,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攻打东北迫在眉睫,等不到金矿,只能曲线救国让富商们帮帮忙。燃眉之急已解,还有一座大金矿等着开采,皇帝心中有了底气,着急上火的那股子情绪也没了,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持重,朝臣们自然感觉到变化,可心底里却有些酸意蔓延。大家想想,整个朝廷差点吵破头的事情都没能有个解决的方法,结果威烈将军一回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办好了,虽然法子有些过于不要脸,但架不住好用,架不住人家愿意出头当这个不讨好的出头鸟。这要是换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定然是舍不下老脸干这等办逼半迫的事情,这威烈将军真是真人露相,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贾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的时候可谓是满载而归。只是难为了巧姐,这才刚培养出一点儿祖孙之情,就要再次面临离别,此去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一面,虽然贾赦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巧姐难免忍不住担忧,惹得她在贾赦走后一连多日不得开怀。这下可把太后给心疼坏了,等皇帝过来时忍不住埋怨两句,怎么不让威烈将军多待两日。太后当然知道军情紧急,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不自主又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心里不快,也明白太后的心情,便让太后多多留意巧姐的婚事,早早挑选一个好夫婿,以此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而且这也是贾赦临行前求过的事儿。要说这贾赦,皇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看不明白,不要功,不要名,不要利,闷头一心就想把仗打好,把军队练好。一开始贾赦对于各种赏赐的推辞,皇帝还以为是在做戏客气,后来才慢慢明白贾赦对于这些东西是真不在意,尤其此次回京见了真人之后皇帝更加肯定了这些想法。真要说有什么能牵动贾赦的心,恐怕也只有嘉和郡主了,对于爱将的唯一请求,皇帝自然是操着十二分心思来办这件事,坚决不能寒了爱将的心,务必让爱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为大齐开疆扩土。本来皇帝是有担心贾赦若是真的皇帝亲召,即便心内打鼓少不得马不停蹄往京城赶。等几十位富商齐聚一堂,才知道此次起头人是赫赫有名的威烈将军贾赦,一个带兵打仗的竟然敢只身与一群生意场上的生意精儿打交道,在场诸位的心里都绷着根弦,这人不简单。贾赦一身常服,收起战场上的杀伐之气,随身所带的气势就跟在场的每一位商人差不多,仿佛商海里打滚了好多年,不知道的觉得看不出不同。“今日各位前来共襄盛事,贾某感激不尽。”“将军言重。”“将军言重,这是我等的幸事。”不得已成分居多的众人少不得忍着牙疼跟整出这一出的正主儿打着场面情,还不敢与这位煞星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冲突,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煞神斗。“诸位过谦了,贾某每每与圣上言谈时,总是忍不住谈及各位做出的贡献,不仅使百姓生活便利,每年还为国库贡献一大笔钱,西北如今大胜,离不开诸位在幕后的支持,贾某在这里少不得道一声谢。”贾赦拱手道谢,一派真诚。在场诸位听了这样的话一面觉得心里熨帖,一面忍不住直打鼓,这位威烈将军到底打了多大的主意,为什么有一种掉进狼窝的感觉。第232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最后在贾赦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各家多少带着点儿肉疼捐了银两, 一共大约有两三百万之数。对于捐银前十名的贾赦额外送了一份信物, 却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这信物代表什么,只说好好保存他日定有用处。如此一来捐银最多的十家多少觉得心里好受一些,无论这信物价值几何, 好歹多花出去的钱听了个响儿不是, 否则在座的各位无论捐多捐少都一视同仁, 一样的待遇, 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下一次再想组织这样的义举参与度定然大大降低。当然同样的招数贾赦不会选择用第二次,此次着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才会匆忙间想出这样一个不太要脸的招数。如真的再有银钱紧迫之时,贾赦也会再想一个更加高明的招数,最起码不会让人家特别吃亏。有了这将近三百万两的军费,至少够支撑西北、东北两军一年半的时间,东北之战已然不再话下。若是战线拉长, 后边的军费贾赦心中已有了成算, 届时足够支撑到后续战役结束。这么有底气当然是背靠大金矿,贾赦一早就考虑到军费问题, 战争的输赢除了人力,另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军费。贾赦能提升军队的战力水平,若是没有足够的军费补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设想, 再大的雄心都只能干瞪眼。所以就让009帮着关注,找一两个容易开采的金矿,西北、东北两地按说应该是最容易出产金矿的地方,但是碍于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很多金矿都被深埋于地底下不见天日,还有一些哪怕是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只能望金兴叹。但是有009帮忙,找一两座金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西北一处,东北也有一处,虽然现有技术开采稍微有些难度,可有这么大两座金矿放在跟前,皇帝自然会找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改进工艺,克服困难,把金子给挖出来,贾赦将位置都贡献出来了,这点儿事情再解决不了只能说天意难违了。不过虽然有大金矿,可西北刚刚收入囊中,东北还没真正开打,想要真正开采出金子,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攻打东北迫在眉睫,等不到金矿,只能曲线救国让富商们帮帮忙。燃眉之急已解,还有一座大金矿等着开采,皇帝心中有了底气,着急上火的那股子情绪也没了,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持重,朝臣们自然感觉到变化,可心底里却有些酸意蔓延。大家想想,整个朝廷差点吵破头的事情都没能有个解决的方法,结果威烈将军一回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办好了,虽然法子有些过于不要脸,但架不住好用,架不住人家愿意出头当这个不讨好的出头鸟。这要是换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定然是舍不下老脸干这等办逼半迫的事情,这威烈将军真是真人露相,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贾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的时候可谓是满载而归。只是难为了巧姐,这才刚培养出一点儿祖孙之情,就要再次面临离别,此去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一面,虽然贾赦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巧姐难免忍不住担忧,惹得她在贾赦走后一连多日不得开怀。这下可把太后给心疼坏了,等皇帝过来时忍不住埋怨两句,怎么不让威烈将军多待两日。太后当然知道军情紧急,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不自主又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心里不快,也明白太后的心情,便让太后多多留意巧姐的婚事,早早挑选一个好夫婿,以此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而且这也是贾赦临行前求过的事儿。要说这贾赦,皇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看不明白,不要功,不要名,不要利,闷头一心就想把仗打好,把军队练好。一开始贾赦对于各种赏赐的推辞,皇帝还以为是在做戏客气,后来才慢慢明白贾赦对于这些东西是真不在意,尤其此次回京见了真人之后皇帝更加肯定了这些想法。真要说有什么能牵动贾赦的心,恐怕也只有嘉和郡主了,对于爱将的唯一请求,皇帝自然是操着十二分心思来办这件事,坚决不能寒了爱将的心,务必让爱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为大齐开疆扩土。本来皇帝是有担心贾赦若是真的皇帝亲召,即便心内打鼓少不得马不停蹄往京城赶。等几十位富商齐聚一堂,才知道此次起头人是赫赫有名的威烈将军贾赦,一个带兵打仗的竟然敢只身与一群生意场上的生意精儿打交道,在场诸位的心里都绷着根弦,这人不简单。贾赦一身常服,收起战场上的杀伐之气,随身所带的气势就跟在场的每一位商人差不多,仿佛商海里打滚了好多年,不知道的觉得看不出不同。“今日各位前来共襄盛事,贾某感激不尽。”“将军言重。”“将军言重,这是我等的幸事。”不得已成分居多的众人少不得忍着牙疼跟整出这一出的正主儿打着场面情,还不敢与这位煞星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冲突,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煞神斗。“诸位过谦了,贾某每每与圣上言谈时,总是忍不住谈及各位做出的贡献,不仅使百姓生活便利,每年还为国库贡献一大笔钱,西北如今大胜,离不开诸位在幕后的支持,贾某在这里少不得道一声谢。”贾赦拱手道谢,一派真诚。在场诸位听了这样的话一面觉得心里熨帖,一面忍不住直打鼓,这位威烈将军到底打了多大的主意,为什么有一种掉进狼窝的感觉。第232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最后在贾赦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各家多少带着点儿肉疼捐了银两, 一共大约有两三百万之数。对于捐银前十名的贾赦额外送了一份信物, 却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这信物代表什么,只说好好保存他日定有用处。如此一来捐银最多的十家多少觉得心里好受一些,无论这信物价值几何, 好歹多花出去的钱听了个响儿不是, 否则在座的各位无论捐多捐少都一视同仁, 一样的待遇, 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下一次再想组织这样的义举参与度定然大大降低。当然同样的招数贾赦不会选择用第二次,此次着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才会匆忙间想出这样一个不太要脸的招数。如真的再有银钱紧迫之时,贾赦也会再想一个更加高明的招数,最起码不会让人家特别吃亏。有了这将近三百万两的军费,至少够支撑西北、东北两军一年半的时间,东北之战已然不再话下。若是战线拉长, 后边的军费贾赦心中已有了成算, 届时足够支撑到后续战役结束。这么有底气当然是背靠大金矿,贾赦一早就考虑到军费问题, 战争的输赢除了人力,另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军费。贾赦能提升军队的战力水平,若是没有足够的军费补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设想, 再大的雄心都只能干瞪眼。所以就让009帮着关注,找一两个容易开采的金矿,西北、东北两地按说应该是最容易出产金矿的地方,但是碍于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很多金矿都被深埋于地底下不见天日,还有一些哪怕是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只能望金兴叹。但是有009帮忙,找一两座金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西北一处,东北也有一处,虽然现有技术开采稍微有些难度,可有这么大两座金矿放在跟前,皇帝自然会找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改进工艺,克服困难,把金子给挖出来,贾赦将位置都贡献出来了,这点儿事情再解决不了只能说天意难违了。不过虽然有大金矿,可西北刚刚收入囊中,东北还没真正开打,想要真正开采出金子,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攻打东北迫在眉睫,等不到金矿,只能曲线救国让富商们帮帮忙。燃眉之急已解,还有一座大金矿等着开采,皇帝心中有了底气,着急上火的那股子情绪也没了,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持重,朝臣们自然感觉到变化,可心底里却有些酸意蔓延。大家想想,整个朝廷差点吵破头的事情都没能有个解决的方法,结果威烈将军一回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办好了,虽然法子有些过于不要脸,但架不住好用,架不住人家愿意出头当这个不讨好的出头鸟。这要是换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定然是舍不下老脸干这等办逼半迫的事情,这威烈将军真是真人露相,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贾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的时候可谓是满载而归。只是难为了巧姐,这才刚培养出一点儿祖孙之情,就要再次面临离别,此去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一面,虽然贾赦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巧姐难免忍不住担忧,惹得她在贾赦走后一连多日不得开怀。这下可把太后给心疼坏了,等皇帝过来时忍不住埋怨两句,怎么不让威烈将军多待两日。太后当然知道军情紧急,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不自主又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心里不快,也明白太后的心情,便让太后多多留意巧姐的婚事,早早挑选一个好夫婿,以此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而且这也是贾赦临行前求过的事儿。要说这贾赦,皇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看不明白,不要功,不要名,不要利,闷头一心就想把仗打好,把军队练好。一开始贾赦对于各种赏赐的推辞,皇帝还以为是在做戏客气,后来才慢慢明白贾赦对于这些东西是真不在意,尤其此次回京见了真人之后皇帝更加肯定了这些想法。真要说有什么能牵动贾赦的心,恐怕也只有嘉和郡主了,对于爱将的唯一请求,皇帝自然是操着十二分心思来办这件事,坚决不能寒了爱将的心,务必让爱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为大齐开疆扩土。本来皇帝是有担心贾赦若是真的皇帝亲召,即便心内打鼓少不得马不停蹄往京城赶。等几十位富商齐聚一堂,才知道此次起头人是赫赫有名的威烈将军贾赦,一个带兵打仗的竟然敢只身与一群生意场上的生意精儿打交道,在场诸位的心里都绷着根弦,这人不简单。贾赦一身常服,收起战场上的杀伐之气,随身所带的气势就跟在场的每一位商人差不多,仿佛商海里打滚了好多年,不知道的觉得看不出不同。“今日各位前来共襄盛事,贾某感激不尽。”“将军言重。”“将军言重,这是我等的幸事。”不得已成分居多的众人少不得忍着牙疼跟整出这一出的正主儿打着场面情,还不敢与这位煞星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冲突,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煞神斗。“诸位过谦了,贾某每每与圣上言谈时,总是忍不住谈及各位做出的贡献,不仅使百姓生活便利,每年还为国库贡献一大笔钱,西北如今大胜,离不开诸位在幕后的支持,贾某在这里少不得道一声谢。”贾赦拱手道谢,一派真诚。在场诸位听了这样的话一面觉得心里熨帖,一面忍不住直打鼓,这位威烈将军到底打了多大的主意,为什么有一种掉进狼窝的感觉。第232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最后在贾赦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各家多少带着点儿肉疼捐了银两, 一共大约有两三百万之数。对于捐银前十名的贾赦额外送了一份信物, 却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这信物代表什么,只说好好保存他日定有用处。如此一来捐银最多的十家多少觉得心里好受一些,无论这信物价值几何, 好歹多花出去的钱听了个响儿不是, 否则在座的各位无论捐多捐少都一视同仁, 一样的待遇, 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下一次再想组织这样的义举参与度定然大大降低。当然同样的招数贾赦不会选择用第二次,此次着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才会匆忙间想出这样一个不太要脸的招数。如真的再有银钱紧迫之时,贾赦也会再想一个更加高明的招数,最起码不会让人家特别吃亏。有了这将近三百万两的军费,至少够支撑西北、东北两军一年半的时间,东北之战已然不再话下。若是战线拉长, 后边的军费贾赦心中已有了成算, 届时足够支撑到后续战役结束。这么有底气当然是背靠大金矿,贾赦一早就考虑到军费问题, 战争的输赢除了人力,另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军费。贾赦能提升军队的战力水平,若是没有足够的军费补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设想, 再大的雄心都只能干瞪眼。所以就让009帮着关注,找一两个容易开采的金矿,西北、东北两地按说应该是最容易出产金矿的地方,但是碍于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很多金矿都被深埋于地底下不见天日,还有一些哪怕是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只能望金兴叹。但是有009帮忙,找一两座金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西北一处,东北也有一处,虽然现有技术开采稍微有些难度,可有这么大两座金矿放在跟前,皇帝自然会找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改进工艺,克服困难,把金子给挖出来,贾赦将位置都贡献出来了,这点儿事情再解决不了只能说天意难违了。不过虽然有大金矿,可西北刚刚收入囊中,东北还没真正开打,想要真正开采出金子,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攻打东北迫在眉睫,等不到金矿,只能曲线救国让富商们帮帮忙。燃眉之急已解,还有一座大金矿等着开采,皇帝心中有了底气,着急上火的那股子情绪也没了,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持重,朝臣们自然感觉到变化,可心底里却有些酸意蔓延。大家想想,整个朝廷差点吵破头的事情都没能有个解决的方法,结果威烈将军一回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办好了,虽然法子有些过于不要脸,但架不住好用,架不住人家愿意出头当这个不讨好的出头鸟。这要是换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定然是舍不下老脸干这等办逼半迫的事情,这威烈将军真是真人露相,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贾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的时候可谓是满载而归。只是难为了巧姐,这才刚培养出一点儿祖孙之情,就要再次面临离别,此去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一面,虽然贾赦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巧姐难免忍不住担忧,惹得她在贾赦走后一连多日不得开怀。这下可把太后给心疼坏了,等皇帝过来时忍不住埋怨两句,怎么不让威烈将军多待两日。太后当然知道军情紧急,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不自主又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心里不快,也明白太后的心情,便让太后多多留意巧姐的婚事,早早挑选一个好夫婿,以此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而且这也是贾赦临行前求过的事儿。要说这贾赦,皇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看不明白,不要功,不要名,不要利,闷头一心就想把仗打好,把军队练好。一开始贾赦对于各种赏赐的推辞,皇帝还以为是在做戏客气,后来才慢慢明白贾赦对于这些东西是真不在意,尤其此次回京见了真人之后皇帝更加肯定了这些想法。真要说有什么能牵动贾赦的心,恐怕也只有嘉和郡主了,对于爱将的唯一请求,皇帝自然是操着十二分心思来办这件事,坚决不能寒了爱将的心,务必让爱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为大齐开疆扩土。本来皇帝是有担心贾赦若是真的皇帝亲召,即便心内打鼓少不得马不停蹄往京城赶。等几十位富商齐聚一堂,才知道此次起头人是赫赫有名的威烈将军贾赦,一个带兵打仗的竟然敢只身与一群生意场上的生意精儿打交道,在场诸位的心里都绷着根弦,这人不简单。贾赦一身常服,收起战场上的杀伐之气,随身所带的气势就跟在场的每一位商人差不多,仿佛商海里打滚了好多年,不知道的觉得看不出不同。“今日各位前来共襄盛事,贾某感激不尽。”“将军言重。”“将军言重,这是我等的幸事。”不得已成分居多的众人少不得忍着牙疼跟整出这一出的正主儿打着场面情,还不敢与这位煞星有一丝一毫的正面冲突,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煞神斗。“诸位过谦了,贾某每每与圣上言谈时,总是忍不住谈及各位做出的贡献,不仅使百姓生活便利,每年还为国库贡献一大笔钱,西北如今大胜,离不开诸位在幕后的支持,贾某在这里少不得道一声谢。”贾赦拱手道谢,一派真诚。在场诸位听了这样的话一面觉得心里熨帖,一面忍不住直打鼓,这位威烈将军到底打了多大的主意,为什么有一种掉进狼窝的感觉。第232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最后在贾赦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各家多少带着点儿肉疼捐了银两, 一共大约有两三百万之数。对于捐银前十名的贾赦额外送了一份信物, 却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这信物代表什么,只说好好保存他日定有用处。如此一来捐银最多的十家多少觉得心里好受一些,无论这信物价值几何, 好歹多花出去的钱听了个响儿不是, 否则在座的各位无论捐多捐少都一视同仁, 一样的待遇, 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下一次再想组织这样的义举参与度定然大大降低。当然同样的招数贾赦不会选择用第二次,此次着实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才会匆忙间想出这样一个不太要脸的招数。如真的再有银钱紧迫之时,贾赦也会再想一个更加高明的招数,最起码不会让人家特别吃亏。有了这将近三百万两的军费,至少够支撑西北、东北两军一年半的时间,东北之战已然不再话下。若是战线拉长, 后边的军费贾赦心中已有了成算, 届时足够支撑到后续战役结束。这么有底气当然是背靠大金矿,贾赦一早就考虑到军费问题, 战争的输赢除了人力,另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军费。贾赦能提升军队的战力水平,若是没有足够的军费补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设想, 再大的雄心都只能干瞪眼。所以就让009帮着关注,找一两个容易开采的金矿,西北、东北两地按说应该是最容易出产金矿的地方,但是碍于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很多金矿都被深埋于地底下不见天日,还有一些哪怕是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只能望金兴叹。但是有009帮忙,找一两座金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西北一处,东北也有一处,虽然现有技术开采稍微有些难度,可有这么大两座金矿放在跟前,皇帝自然会找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改进工艺,克服困难,把金子给挖出来,贾赦将位置都贡献出来了,这点儿事情再解决不了只能说天意难违了。不过虽然有大金矿,可西北刚刚收入囊中,东北还没真正开打,想要真正开采出金子,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攻打东北迫在眉睫,等不到金矿,只能曲线救国让富商们帮帮忙。燃眉之急已解,还有一座大金矿等着开采,皇帝心中有了底气,着急上火的那股子情绪也没了,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持重,朝臣们自然感觉到变化,可心底里却有些酸意蔓延。大家想想,整个朝廷差点吵破头的事情都没能有个解决的方法,结果威烈将军一回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办好了,虽然法子有些过于不要脸,但架不住好用,架不住人家愿意出头当这个不讨好的出头鸟。这要是换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定然是舍不下老脸干这等办逼半迫的事情,这威烈将军真是真人露相,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贾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的时候可谓是满载而归。只是难为了巧姐,这才刚培养出一点儿祖孙之情,就要再次面临离别,此去也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一面,虽然贾赦骁勇善战,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巧姐难免忍不住担忧,惹得她在贾赦走后一连多日不得开怀。这下可把太后给心疼坏了,等皇帝过来时忍不住埋怨两句,怎么不让威烈将军多待两日。太后当然知道军情紧急,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不自主又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心里不快,也明白太后的心情,便让太后多多留意巧姐的婚事,早早挑选一个好夫婿,以此来转移太后的注意力,而且这也是贾赦临行前求过的事儿。要说这贾赦,皇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看不明白,不要功,不要名,不要利,闷头一心就想把仗打好,把军队练好。一开始贾赦对于各种赏赐的推辞,皇帝还以为是在做戏客气,后来才慢慢明白贾赦对于这些东西是真不在意,尤其此次回京见了真人之后皇帝更加肯定了这些想法。真要说有什么能牵动贾赦的心,恐怕也只有嘉和郡主了,对于爱将的唯一请求,皇帝自然是操着十二分心思来办这件事,坚决不能寒了爱将的心,务必让爱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为大齐开疆扩土。本来皇帝是有担心贾赦若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