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茹嗯了声, 林静就回去了。林静洗完手走进厨房, 张秀梅也说起王家来人的事, 问:“小陈和她那婆婆是不是不太对付?”林静没跟张秀梅说过陈茹家里的事, 惊讶问:“她婆婆跟你抱怨了?”“抱怨倒是没抱怨,可一提起陈茹她就叹气,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和儿媳妇关系不好一样。”张秀梅根据过往经验说,“等着吧, 不出三天, 她准得跟我说小陈的坏话。”林静听出话音:“看来你们聊得不错。”“主要是她说得起劲,”张秀梅把菜盛出来说, “不过小陈这婆婆也真是有意思, 她一个老太太出门不方便,带侄子一起也正常, 问题是她要是带个年纪稍微大点的,不说成年的,起码得上过高中认识字吧?带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怎么想的。”“能怎么想,送来就不带回去了呗。”林静从盘子里挟起一块肉说。这话说得张秀梅一愣:“送来不带回去?什么意思?”林静估摸这事还得闹,就没瞒着张秀梅,把陈茹婆家的打算给说了。虽然张秀梅自家也一堆糟心事,但听完林静的话也无语了:“这一家子怎么想的?先不说陈茹和王营长还年轻,以后还能不能有孩子,就说真要收养,凭什么就得过继他们老王家的孩子?这是拿人当冤大头吧?这事小王同意了?”“刚开始应该是答应了,陈姐知道后跟他吵了一架,估摸是改了主意。”林静想想又说,“但就算改主意了,态度应该也不是很坚定,他妈带着侄子来一哭,结果怎么样不好说。”“那小陈呢?她什么想法?”张秀梅问。林静叹了口气:“陈姐说王营长要是敢答应,就跟他离婚。”张秀梅怔住:“她真这么说?”语气有些担忧。她不是没见过离婚的人,制衣厂就有过几对,她跟林国文吵架的时候也放过“这日子我不过了”之类的话,但实际上她对这事接受度并不高。倒不是觉得离过婚的女人怎么样,而是很多时候女人离了婚,婆家进不去,娘家也不一定回得了,就真成孤家寡人了。不仅如此,外人知道了也会指指点点,不管离婚原因是什么,说来说去都是女人不好。陈茹和林静关系好,张秀梅也把她当成自家晚辈看待,不由问:“她真想清楚了?要是离婚了,她工作怎么办?是留在湖阳还是转回老家?还有她家里人能答应?”林静摇头:“不知道,但如果真到那一步,难道她家里人不答应,她就该认命给别人养孩子了?”给别人养孩子也没什么,家属院也有家庭收养烈士遗孤,但那是基于个人意愿进行的收养。可王营长家算怎么回事?都什么年代了,还谈过继那档子事!就算真要过继,那也得挑个小点的孩子吧?可陈茹婆婆带来的那孩子都七八岁了,真要养了,对他再好也不一定能养熟。就算他们花功夫把人养熟了,可人爹妈是王营长哥嫂,要是他们想孩子了要来探望,陈茹他们总不能拦着吧?如果不拦,王营长嫂子拉着孩子一哭,说不定他们前头花费的心神就都白费了。要是王营长哥嫂隔两三年来这么一回,陈茹他们再费力,这孩子只怕也跟他们亲近不起来。就算孩子跟他们亲近了,他们估计也得怀疑孩子是不是没良心,好歹爹妈养他到七八岁,过继后还时常来探望,怎么他说忘就忘?而且王营长哥嫂连养这么大的孩子都能割舍,所求的真的只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退一步说,就算他们现在是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如果以后孩子有出息,王营长兄嫂能不想着沾光?如果孩子以后没出息,有亲爹亲妈在旁边掺和,真能指望他给王营长夫妻养老送终?反正在林静看来,这孩子不能养。张秀梅沉默半响,你叹了口气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倒是纪明钧,在得知了王家这些事后说:“如果老王真这么糊涂,小陈跟他离了也好,趁着现在还年轻,说不定能再找个更好的。”林静侧过头瞅纪明钧:“你平时不跟王营长关系挺好,怎么还盼着人离婚啊?”纪明钧一本正经说:“我这叫帮理不帮亲,还有,什么叫盼?说得我跟幸灾乐祸看好戏的一样。”“是是,你最公正了。”林静捧了纪明钧一句,低头时又叹了口气,“你说王营长会答应这事吗?”“应该不会。”纪明钧保守说道。林静竖起耳朵:“为什么?过年那会王营长就答应了。”“此一时彼一时,过年前他们没去医院查过,可能老王自己心里也有点担心生不了,再加上在老家,亲戚朋友围着说,脑子一热就答应了。”纪明钧思索着说,“年后他们俩人都检查过,而且你不是说检查结果没问题?”“是没问题。”林静肯定地说。纪明钧点头:“这就是了,一个正值盛年,身体健康的男人,你觉得他会心甘情愿过继侄子吗?”“你会吗?”林静反问。纪明钧唔了声说:“我也没侄子能过继。”“假如你有呢?假如我们结婚两三年,一直没孩子,你家里催得厉害,让你过继侄子,你怎么选?”自从林静怀孕后,她就很喜欢从各种角度做假设,问出来的全是送命题。刚开始纪明钧还会答错,唔,这么说也不太对,因为有时候他答对了,林静也会挑他语序的毛病,最终总结为他的回答不够诚心。时间长了,纪明钧已经很清楚该怎么回答。他先是很肯定地点头说不会,然后再逐字逐句分析题干:“首先,我认为两三年时间并不算长,就算没孩子也不用着急,慢慢来。其次,就算我爸妈还活着,我还多了个兄弟,多了个侄子,但我认为以我爸妈的思想觉悟,应该干不出来让我过继侄子这种事。最后,就算我们结婚时间更长,已经确定不能生,我也不会过继兄弟的孩子,而会选择收养一个跟我们没有关系的孩子。”顺便把林静下一个问题也给回答了。林静满意了,思绪又回到王家的事情上面:“也就是说,王营长根本不可能答应收养侄子,我们的担忧没有必要?”“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林静侧目:“嗯?”纪明钧提出另一种可能:“如果他的检查结果做了假,他很有可能会答应收养侄子。”“作假?他怎么能这样?”林静怒了。纪明钧连忙提醒:“这只是我的猜测。”林静冷静下来,叹了口气说:“希望王营长不是这种人。”不然她真为陈茹感到不值。……林静觉得五月份可能比较适合组团探亲,陈茹婆婆到湖阳没两天,赵弘毅家里也来客人了。后面的消息是宋玉萍告诉林静的,还是因为去年竞争保育院的事,宋玉萍对方亚兰印象不太好,说起这事时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听说来的是赵营长丈母娘,不是方亚兰她妈,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妈,也就是三个孩子的外婆,而且人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林静一听想起陈茹婆婆,问:“不会也带了个侄子吧。”虽然宋玉萍还不知道王家想让陈茹夫妻俩过继侄子的事,但她也觉得老太太大老远出门带个半大孩子这事有点迷,摆手说:“那倒不至于,但要真说起来,说不准在方亚兰心里,赵营长丈母娘还不如带个孩子过来。”听到这里林静倒是好奇起来了:“他丈母娘带了谁?”“带了他小姨子,好像也不算小姨子,说是堂的,”宋玉萍在供销社上班,得到的消息太多太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片刻后才想起来说,“这姑娘身世也可怜,听说爹妈很早就没了,一直跟着伯父伯母过日子,赵营长那前丈母娘也是个实在人,从来没亏待过侄女,听说俩人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既然这样,那你怎么说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林静又问。“不是我觉得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我说的是方亚兰心里估计这么想。”虽然路上没人,但宋玉萍不放心,还是前后看了眼,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那姑娘模样长得特别俊,比方亚兰可强多了。”林静不解:“那姑娘模样再俊,跟方亚兰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她模样好,想到赵营长前头媳妇吃醋吧。”“那倒不会,赵营长前头媳妇模样虽然不差,但跟她妹子没法比,”宋玉萍摇头,见林静不懂,解释说,“我是觉得吧,赵营长前丈母娘带未婚侄女来看外孙这事不同寻常。”林静明白了宋玉萍的意思,吓了一跳说:“这话你没跟别人说过吧?”虽然那只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堂妹,但怎么也算小姨子,要是宋玉萍这话传出去,让人误会赵弘毅跟小姨子有首尾,不光人姑娘名声得坏,赵弘毅的前途也完了,两人不得来找宋玉萍拼命。林静表情严肃,宋玉萍也回过神来,前后看了眼说:“没,我也是才刚想到的。”说着看林静像是松了口气,宋玉萍讪讪解释,“也就是对着你我才这么说,换别人我就不吭声了。”林静没好气地说:“你也不怕我说出去。”宋玉萍很有自信:“别人会不会往外说我不确定,但你,我能肯定你不会外传。”林静:“……”她不是不会外传,她是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事啊。……说来也巧,林静早上刚听宋玉萍提起赵营长前丈母娘,领着他前小姨子来部队,并听宋玉萍再三强调赵营长前小姨子长得多俊,到晚上她就见到真人了。别说,这次宋玉萍真没吹牛。虽然人姑娘皮肤不算白,但五官长得是真不差,眉如远山,眼含秋水,说话时声音也柔柔的。看着挺讨人喜欢。102.记仇不记恩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得知大伯母有意让自己嫁给堂姐夫时, 乔美兰也心动过。很难不心动啊,她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大字不识几个, 最好的也就是找个乡里汉子, 运气好的话日子也能过, 运气不好的话, 还得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堂姐夫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结婚那么多年从没动手打过媳妇, 这一条就比好些人强很多。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 回回见她都客客气气,斯文有礼, 非乡里汉子可比。如果大伯母没提过让她嫁给堂姐夫的事就算了, 她也不会去妄想, 可当大伯母提出来, 她就生出了几分心思,为此她努力讨好三个孩子。但她的心思没有持续太久,当听到堂姐夫断然拒绝大伯母的提议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她打消这个念头没有用, 自从堂姐去世后, 大伯母变得越来越偏执,一心觉得堂姐夫再娶的女人不会对孩子们好。所以早在去年冬天, 堂姐夫再婚的消息传回去, 大伯母就想来湖阳把他们搅和散。但家里其他人觉得堂姐夫已经再婚,事情无法挽回, 眼下最重要的是和他还有他的新妻子搞好关系,就借着天寒地冻,不放心大伯母出门没放她来。一直拖到今年开春, 每到出行前总有事情绊住脚,大伯母才渐渐转过弯来,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前几天大伯母谁也没同志,只让她收拾行李,她当时并不想答应,却被大伯母一句话掐住命脉。她今年二十四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上门提亲的也从前几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龄单身汉。如果是在城里,男人大龄未婚还有可能是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在农村,大龄单身的男人不是又懒又穷,就是身体有问题。前者还好说,家里穷拿不出彩礼,她大伯都不会答应,但后者就不那么好办了,碰上家境富裕,又愿意出高彩礼的,她大伯就心动了。半个月前,就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上门,给自家瘫痪在床的儿子提亲,彩礼出到了一百八。她大伯心动了,只是大伯母还没放弃让她嫁给堂姐夫的念头,一直不肯松口,这件事便暂且搁置。她大伯母说,如果这次她们没来成,就赶早把她和那人的婚事给办了。就这样,乔美兰跟着来了湖阳。但来了湖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乔美兰心里也很迷茫,她只能听从大伯母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来接赵向北放学,就是她大伯母的最新指示。老太太还是没放弃走孩子路线,一住进招待所,就马不停蹄带着她到赵家跟几个孩子套近乎。只是老太太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搅和黄赵弘毅和他新娶的媳妇,所以见孩子都好好的,就全神贯注对付方亚兰去了,并不知道孩子们的改变。但乔美兰却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疏离,就连之前最亲近她的赵向北,在面对她时笑容都拘谨了许多。看到孩子们的态度,乔美兰就知道老太太的打算会再次落空。哪怕她搅和散了赵弘毅和方亚兰,也会有张亚兰、李亚兰出现,而不管赵弘毅会娶谁,那个人都不可能是她。只是清楚归清楚,她还是得按照老太太的嘱咐,在方亚兰阴沉的目光中来到托儿所接赵向北。林静给孩子们上着课,就看到窗外多了个人,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肯定不是学生家长,家长们她都见过,而且现在……林静抬手看了眼时间,才四点二十五,距离放学还有一个半小时。林静觉得五月份可能比较适合组团探亲,陈茹婆婆到湖阳没两天,赵弘毅家里也来客人了。后面的消息是宋玉萍告诉林静的,还是因为去年竞争保育院的事,宋玉萍对方亚兰印象不太好,说起这事时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听说来的是赵营长丈母娘,不是方亚兰她妈,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妈,也就是三个孩子的外婆,而且人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林静一听想起陈茹婆婆,问:“不会也带了个侄子吧。”虽然宋玉萍还不知道王家想让陈茹夫妻俩过继侄子的事,但她也觉得老太太大老远出门带个半大孩子这事有点迷,摆手说:“那倒不至于,但要真说起来,说不准在方亚兰心里,赵营长丈母娘还不如带个孩子过来。”听到这里林静倒是好奇起来了:“他丈母娘带了谁?”“带了他小姨子,好像也不算小姨子,说是堂的,”宋玉萍在供销社上班,得到的消息太多太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片刻后才想起来说,“这姑娘身世也可怜,听说爹妈很早就没了,一直跟着伯父伯母过日子,赵营长那前丈母娘也是个实在人,从来没亏待过侄女,听说俩人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既然这样,那你怎么说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林静又问。“不是我觉得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我说的是方亚兰心里估计这么想。”虽然路上没人,但宋玉萍不放心,还是前后看了眼,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那姑娘模样长得特别俊,比方亚兰可强多了。”林静不解:“那姑娘模样再俊,跟方亚兰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她模样好,想到赵营长前头媳妇吃醋吧。”“那倒不会,赵营长前头媳妇模样虽然不差,但跟她妹子没法比,”宋玉萍摇头,见林静不懂,解释说,“我是觉得吧,赵营长前丈母娘带未婚侄女来看外孙这事不同寻常。”林静明白了宋玉萍的意思,吓了一跳说:“这话你没跟别人说过吧?”虽然那只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堂妹,但怎么也算小姨子,要是宋玉萍这话传出去,让人误会赵弘毅跟小姨子有首尾,不光人姑娘名声得坏,赵弘毅的前途也完了,两人不得来找宋玉萍拼命。林静表情严肃,宋玉萍也回过神来,前后看了眼说:“没,我也是才刚想到的。”说着看林静像是松了口气,宋玉萍讪讪解释,“也就是对着你我才这么说,换别人我就不吭声了。”林静没好气地说:“你也不怕我说出去。”宋玉萍很有自信:“别人会不会往外说我不确定,但你,我能肯定你不会外传。”林静:“……”她不是不会外传,她是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事啊。……说来也巧,林静早上刚听宋玉萍提起赵营长前丈母娘,领着他前小姨子来部队,并听宋玉萍再三强调赵营长前小姨子长得多俊,到晚上她就见到真人了。别说,这次宋玉萍真没吹牛。虽然人姑娘皮肤不算白,但五官长得是真不差,眉如远山,眼含秋水,说话时声音也柔柔的。看着挺讨人喜欢。102.记仇不记恩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得知大伯母有意让自己嫁给堂姐夫时, 乔美兰也心动过。很难不心动啊,她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大字不识几个, 最好的也就是找个乡里汉子, 运气好的话日子也能过, 运气不好的话, 还得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堂姐夫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结婚那么多年从没动手打过媳妇, 这一条就比好些人强很多。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 回回见她都客客气气,斯文有礼, 非乡里汉子可比。如果大伯母没提过让她嫁给堂姐夫的事就算了, 她也不会去妄想, 可当大伯母提出来, 她就生出了几分心思,为此她努力讨好三个孩子。但她的心思没有持续太久,当听到堂姐夫断然拒绝大伯母的提议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她打消这个念头没有用, 自从堂姐去世后, 大伯母变得越来越偏执,一心觉得堂姐夫再娶的女人不会对孩子们好。所以早在去年冬天, 堂姐夫再婚的消息传回去, 大伯母就想来湖阳把他们搅和散。但家里其他人觉得堂姐夫已经再婚,事情无法挽回, 眼下最重要的是和他还有他的新妻子搞好关系,就借着天寒地冻,不放心大伯母出门没放她来。一直拖到今年开春, 每到出行前总有事情绊住脚,大伯母才渐渐转过弯来,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前几天大伯母谁也没同志,只让她收拾行李,她当时并不想答应,却被大伯母一句话掐住命脉。她今年二十四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上门提亲的也从前几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龄单身汉。如果是在城里,男人大龄未婚还有可能是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在农村,大龄单身的男人不是又懒又穷,就是身体有问题。前者还好说,家里穷拿不出彩礼,她大伯都不会答应,但后者就不那么好办了,碰上家境富裕,又愿意出高彩礼的,她大伯就心动了。半个月前,就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上门,给自家瘫痪在床的儿子提亲,彩礼出到了一百八。她大伯心动了,只是大伯母还没放弃让她嫁给堂姐夫的念头,一直不肯松口,这件事便暂且搁置。她大伯母说,如果这次她们没来成,就赶早把她和那人的婚事给办了。就这样,乔美兰跟着来了湖阳。但来了湖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乔美兰心里也很迷茫,她只能听从大伯母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来接赵向北放学,就是她大伯母的最新指示。老太太还是没放弃走孩子路线,一住进招待所,就马不停蹄带着她到赵家跟几个孩子套近乎。只是老太太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搅和黄赵弘毅和他新娶的媳妇,所以见孩子都好好的,就全神贯注对付方亚兰去了,并不知道孩子们的改变。但乔美兰却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疏离,就连之前最亲近她的赵向北,在面对她时笑容都拘谨了许多。看到孩子们的态度,乔美兰就知道老太太的打算会再次落空。哪怕她搅和散了赵弘毅和方亚兰,也会有张亚兰、李亚兰出现,而不管赵弘毅会娶谁,那个人都不可能是她。只是清楚归清楚,她还是得按照老太太的嘱咐,在方亚兰阴沉的目光中来到托儿所接赵向北。林静给孩子们上着课,就看到窗外多了个人,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肯定不是学生家长,家长们她都见过,而且现在……林静抬手看了眼时间,才四点二十五,距离放学还有一个半小时。林静觉得五月份可能比较适合组团探亲,陈茹婆婆到湖阳没两天,赵弘毅家里也来客人了。后面的消息是宋玉萍告诉林静的,还是因为去年竞争保育院的事,宋玉萍对方亚兰印象不太好,说起这事时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听说来的是赵营长丈母娘,不是方亚兰她妈,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妈,也就是三个孩子的外婆,而且人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林静一听想起陈茹婆婆,问:“不会也带了个侄子吧。”虽然宋玉萍还不知道王家想让陈茹夫妻俩过继侄子的事,但她也觉得老太太大老远出门带个半大孩子这事有点迷,摆手说:“那倒不至于,但要真说起来,说不准在方亚兰心里,赵营长丈母娘还不如带个孩子过来。”听到这里林静倒是好奇起来了:“他丈母娘带了谁?”“带了他小姨子,好像也不算小姨子,说是堂的,”宋玉萍在供销社上班,得到的消息太多太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片刻后才想起来说,“这姑娘身世也可怜,听说爹妈很早就没了,一直跟着伯父伯母过日子,赵营长那前丈母娘也是个实在人,从来没亏待过侄女,听说俩人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既然这样,那你怎么说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林静又问。“不是我觉得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我说的是方亚兰心里估计这么想。”虽然路上没人,但宋玉萍不放心,还是前后看了眼,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那姑娘模样长得特别俊,比方亚兰可强多了。”林静不解:“那姑娘模样再俊,跟方亚兰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她模样好,想到赵营长前头媳妇吃醋吧。”“那倒不会,赵营长前头媳妇模样虽然不差,但跟她妹子没法比,”宋玉萍摇头,见林静不懂,解释说,“我是觉得吧,赵营长前丈母娘带未婚侄女来看外孙这事不同寻常。”林静明白了宋玉萍的意思,吓了一跳说:“这话你没跟别人说过吧?”虽然那只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堂妹,但怎么也算小姨子,要是宋玉萍这话传出去,让人误会赵弘毅跟小姨子有首尾,不光人姑娘名声得坏,赵弘毅的前途也完了,两人不得来找宋玉萍拼命。林静表情严肃,宋玉萍也回过神来,前后看了眼说:“没,我也是才刚想到的。”说着看林静像是松了口气,宋玉萍讪讪解释,“也就是对着你我才这么说,换别人我就不吭声了。”林静没好气地说:“你也不怕我说出去。”宋玉萍很有自信:“别人会不会往外说我不确定,但你,我能肯定你不会外传。”林静:“……”她不是不会外传,她是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事啊。……说来也巧,林静早上刚听宋玉萍提起赵营长前丈母娘,领着他前小姨子来部队,并听宋玉萍再三强调赵营长前小姨子长得多俊,到晚上她就见到真人了。别说,这次宋玉萍真没吹牛。虽然人姑娘皮肤不算白,但五官长得是真不差,眉如远山,眼含秋水,说话时声音也柔柔的。看着挺讨人喜欢。102.记仇不记恩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得知大伯母有意让自己嫁给堂姐夫时, 乔美兰也心动过。很难不心动啊,她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大字不识几个, 最好的也就是找个乡里汉子, 运气好的话日子也能过, 运气不好的话, 还得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堂姐夫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结婚那么多年从没动手打过媳妇, 这一条就比好些人强很多。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 回回见她都客客气气,斯文有礼, 非乡里汉子可比。如果大伯母没提过让她嫁给堂姐夫的事就算了, 她也不会去妄想, 可当大伯母提出来, 她就生出了几分心思,为此她努力讨好三个孩子。但她的心思没有持续太久,当听到堂姐夫断然拒绝大伯母的提议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她打消这个念头没有用, 自从堂姐去世后, 大伯母变得越来越偏执,一心觉得堂姐夫再娶的女人不会对孩子们好。所以早在去年冬天, 堂姐夫再婚的消息传回去, 大伯母就想来湖阳把他们搅和散。但家里其他人觉得堂姐夫已经再婚,事情无法挽回, 眼下最重要的是和他还有他的新妻子搞好关系,就借着天寒地冻,不放心大伯母出门没放她来。一直拖到今年开春, 每到出行前总有事情绊住脚,大伯母才渐渐转过弯来,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前几天大伯母谁也没同志,只让她收拾行李,她当时并不想答应,却被大伯母一句话掐住命脉。她今年二十四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上门提亲的也从前几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龄单身汉。如果是在城里,男人大龄未婚还有可能是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在农村,大龄单身的男人不是又懒又穷,就是身体有问题。前者还好说,家里穷拿不出彩礼,她大伯都不会答应,但后者就不那么好办了,碰上家境富裕,又愿意出高彩礼的,她大伯就心动了。半个月前,就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上门,给自家瘫痪在床的儿子提亲,彩礼出到了一百八。她大伯心动了,只是大伯母还没放弃让她嫁给堂姐夫的念头,一直不肯松口,这件事便暂且搁置。她大伯母说,如果这次她们没来成,就赶早把她和那人的婚事给办了。就这样,乔美兰跟着来了湖阳。但来了湖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乔美兰心里也很迷茫,她只能听从大伯母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来接赵向北放学,就是她大伯母的最新指示。老太太还是没放弃走孩子路线,一住进招待所,就马不停蹄带着她到赵家跟几个孩子套近乎。只是老太太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搅和黄赵弘毅和他新娶的媳妇,所以见孩子都好好的,就全神贯注对付方亚兰去了,并不知道孩子们的改变。但乔美兰却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疏离,就连之前最亲近她的赵向北,在面对她时笑容都拘谨了许多。看到孩子们的态度,乔美兰就知道老太太的打算会再次落空。哪怕她搅和散了赵弘毅和方亚兰,也会有张亚兰、李亚兰出现,而不管赵弘毅会娶谁,那个人都不可能是她。只是清楚归清楚,她还是得按照老太太的嘱咐,在方亚兰阴沉的目光中来到托儿所接赵向北。林静给孩子们上着课,就看到窗外多了个人,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肯定不是学生家长,家长们她都见过,而且现在……林静抬手看了眼时间,才四点二十五,距离放学还有一个半小时。林静觉得五月份可能比较适合组团探亲,陈茹婆婆到湖阳没两天,赵弘毅家里也来客人了。后面的消息是宋玉萍告诉林静的,还是因为去年竞争保育院的事,宋玉萍对方亚兰印象不太好,说起这事时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听说来的是赵营长丈母娘,不是方亚兰她妈,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妈,也就是三个孩子的外婆,而且人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林静一听想起陈茹婆婆,问:“不会也带了个侄子吧。”虽然宋玉萍还不知道王家想让陈茹夫妻俩过继侄子的事,但她也觉得老太太大老远出门带个半大孩子这事有点迷,摆手说:“那倒不至于,但要真说起来,说不准在方亚兰心里,赵营长丈母娘还不如带个孩子过来。”听到这里林静倒是好奇起来了:“他丈母娘带了谁?”“带了他小姨子,好像也不算小姨子,说是堂的,”宋玉萍在供销社上班,得到的消息太多太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片刻后才想起来说,“这姑娘身世也可怜,听说爹妈很早就没了,一直跟着伯父伯母过日子,赵营长那前丈母娘也是个实在人,从来没亏待过侄女,听说俩人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既然这样,那你怎么说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林静又问。“不是我觉得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我说的是方亚兰心里估计这么想。”虽然路上没人,但宋玉萍不放心,还是前后看了眼,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那姑娘模样长得特别俊,比方亚兰可强多了。”林静不解:“那姑娘模样再俊,跟方亚兰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她模样好,想到赵营长前头媳妇吃醋吧。”“那倒不会,赵营长前头媳妇模样虽然不差,但跟她妹子没法比,”宋玉萍摇头,见林静不懂,解释说,“我是觉得吧,赵营长前丈母娘带未婚侄女来看外孙这事不同寻常。”林静明白了宋玉萍的意思,吓了一跳说:“这话你没跟别人说过吧?”虽然那只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堂妹,但怎么也算小姨子,要是宋玉萍这话传出去,让人误会赵弘毅跟小姨子有首尾,不光人姑娘名声得坏,赵弘毅的前途也完了,两人不得来找宋玉萍拼命。林静表情严肃,宋玉萍也回过神来,前后看了眼说:“没,我也是才刚想到的。”说着看林静像是松了口气,宋玉萍讪讪解释,“也就是对着你我才这么说,换别人我就不吭声了。”林静没好气地说:“你也不怕我说出去。”宋玉萍很有自信:“别人会不会往外说我不确定,但你,我能肯定你不会外传。”林静:“……”她不是不会外传,她是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事啊。……说来也巧,林静早上刚听宋玉萍提起赵营长前丈母娘,领着他前小姨子来部队,并听宋玉萍再三强调赵营长前小姨子长得多俊,到晚上她就见到真人了。别说,这次宋玉萍真没吹牛。虽然人姑娘皮肤不算白,但五官长得是真不差,眉如远山,眼含秋水,说话时声音也柔柔的。看着挺讨人喜欢。102.记仇不记恩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得知大伯母有意让自己嫁给堂姐夫时, 乔美兰也心动过。很难不心动啊,她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大字不识几个, 最好的也就是找个乡里汉子, 运气好的话日子也能过, 运气不好的话, 还得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堂姐夫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结婚那么多年从没动手打过媳妇, 这一条就比好些人强很多。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 回回见她都客客气气,斯文有礼, 非乡里汉子可比。如果大伯母没提过让她嫁给堂姐夫的事就算了, 她也不会去妄想, 可当大伯母提出来, 她就生出了几分心思,为此她努力讨好三个孩子。但她的心思没有持续太久,当听到堂姐夫断然拒绝大伯母的提议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她打消这个念头没有用, 自从堂姐去世后, 大伯母变得越来越偏执,一心觉得堂姐夫再娶的女人不会对孩子们好。所以早在去年冬天, 堂姐夫再婚的消息传回去, 大伯母就想来湖阳把他们搅和散。但家里其他人觉得堂姐夫已经再婚,事情无法挽回, 眼下最重要的是和他还有他的新妻子搞好关系,就借着天寒地冻,不放心大伯母出门没放她来。一直拖到今年开春, 每到出行前总有事情绊住脚,大伯母才渐渐转过弯来,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前几天大伯母谁也没同志,只让她收拾行李,她当时并不想答应,却被大伯母一句话掐住命脉。她今年二十四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上门提亲的也从前几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龄单身汉。如果是在城里,男人大龄未婚还有可能是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在农村,大龄单身的男人不是又懒又穷,就是身体有问题。前者还好说,家里穷拿不出彩礼,她大伯都不会答应,但后者就不那么好办了,碰上家境富裕,又愿意出高彩礼的,她大伯就心动了。半个月前,就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上门,给自家瘫痪在床的儿子提亲,彩礼出到了一百八。她大伯心动了,只是大伯母还没放弃让她嫁给堂姐夫的念头,一直不肯松口,这件事便暂且搁置。她大伯母说,如果这次她们没来成,就赶早把她和那人的婚事给办了。就这样,乔美兰跟着来了湖阳。但来了湖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乔美兰心里也很迷茫,她只能听从大伯母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来接赵向北放学,就是她大伯母的最新指示。老太太还是没放弃走孩子路线,一住进招待所,就马不停蹄带着她到赵家跟几个孩子套近乎。只是老太太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搅和黄赵弘毅和他新娶的媳妇,所以见孩子都好好的,就全神贯注对付方亚兰去了,并不知道孩子们的改变。但乔美兰却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疏离,就连之前最亲近她的赵向北,在面对她时笑容都拘谨了许多。看到孩子们的态度,乔美兰就知道老太太的打算会再次落空。哪怕她搅和散了赵弘毅和方亚兰,也会有张亚兰、李亚兰出现,而不管赵弘毅会娶谁,那个人都不可能是她。只是清楚归清楚,她还是得按照老太太的嘱咐,在方亚兰阴沉的目光中来到托儿所接赵向北。林静给孩子们上着课,就看到窗外多了个人,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肯定不是学生家长,家长们她都见过,而且现在……林静抬手看了眼时间,才四点二十五,距离放学还有一个半小时。林静觉得五月份可能比较适合组团探亲,陈茹婆婆到湖阳没两天,赵弘毅家里也来客人了。后面的消息是宋玉萍告诉林静的,还是因为去年竞争保育院的事,宋玉萍对方亚兰印象不太好,说起这事时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听说来的是赵营长丈母娘,不是方亚兰她妈,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妈,也就是三个孩子的外婆,而且人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林静一听想起陈茹婆婆,问:“不会也带了个侄子吧。”虽然宋玉萍还不知道王家想让陈茹夫妻俩过继侄子的事,但她也觉得老太太大老远出门带个半大孩子这事有点迷,摆手说:“那倒不至于,但要真说起来,说不准在方亚兰心里,赵营长丈母娘还不如带个孩子过来。”听到这里林静倒是好奇起来了:“他丈母娘带了谁?”“带了他小姨子,好像也不算小姨子,说是堂的,”宋玉萍在供销社上班,得到的消息太多太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片刻后才想起来说,“这姑娘身世也可怜,听说爹妈很早就没了,一直跟着伯父伯母过日子,赵营长那前丈母娘也是个实在人,从来没亏待过侄女,听说俩人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既然这样,那你怎么说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林静又问。“不是我觉得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我说的是方亚兰心里估计这么想。”虽然路上没人,但宋玉萍不放心,还是前后看了眼,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那姑娘模样长得特别俊,比方亚兰可强多了。”林静不解:“那姑娘模样再俊,跟方亚兰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她模样好,想到赵营长前头媳妇吃醋吧。”“那倒不会,赵营长前头媳妇模样虽然不差,但跟她妹子没法比,”宋玉萍摇头,见林静不懂,解释说,“我是觉得吧,赵营长前丈母娘带未婚侄女来看外孙这事不同寻常。”林静明白了宋玉萍的意思,吓了一跳说:“这话你没跟别人说过吧?”虽然那只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堂妹,但怎么也算小姨子,要是宋玉萍这话传出去,让人误会赵弘毅跟小姨子有首尾,不光人姑娘名声得坏,赵弘毅的前途也完了,两人不得来找宋玉萍拼命。林静表情严肃,宋玉萍也回过神来,前后看了眼说:“没,我也是才刚想到的。”说着看林静像是松了口气,宋玉萍讪讪解释,“也就是对着你我才这么说,换别人我就不吭声了。”林静没好气地说:“你也不怕我说出去。”宋玉萍很有自信:“别人会不会往外说我不确定,但你,我能肯定你不会外传。”林静:“……”她不是不会外传,她是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事啊。……说来也巧,林静早上刚听宋玉萍提起赵营长前丈母娘,领着他前小姨子来部队,并听宋玉萍再三强调赵营长前小姨子长得多俊,到晚上她就见到真人了。别说,这次宋玉萍真没吹牛。虽然人姑娘皮肤不算白,但五官长得是真不差,眉如远山,眼含秋水,说话时声音也柔柔的。看着挺讨人喜欢。102.记仇不记恩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得知大伯母有意让自己嫁给堂姐夫时, 乔美兰也心动过。很难不心动啊,她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大字不识几个, 最好的也就是找个乡里汉子, 运气好的话日子也能过, 运气不好的话, 还得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堂姐夫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结婚那么多年从没动手打过媳妇, 这一条就比好些人强很多。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 回回见她都客客气气,斯文有礼, 非乡里汉子可比。如果大伯母没提过让她嫁给堂姐夫的事就算了, 她也不会去妄想, 可当大伯母提出来, 她就生出了几分心思,为此她努力讨好三个孩子。但她的心思没有持续太久,当听到堂姐夫断然拒绝大伯母的提议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她打消这个念头没有用, 自从堂姐去世后, 大伯母变得越来越偏执,一心觉得堂姐夫再娶的女人不会对孩子们好。所以早在去年冬天, 堂姐夫再婚的消息传回去, 大伯母就想来湖阳把他们搅和散。但家里其他人觉得堂姐夫已经再婚,事情无法挽回, 眼下最重要的是和他还有他的新妻子搞好关系,就借着天寒地冻,不放心大伯母出门没放她来。一直拖到今年开春, 每到出行前总有事情绊住脚,大伯母才渐渐转过弯来,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前几天大伯母谁也没同志,只让她收拾行李,她当时并不想答应,却被大伯母一句话掐住命脉。她今年二十四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上门提亲的也从前几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龄单身汉。如果是在城里,男人大龄未婚还有可能是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在农村,大龄单身的男人不是又懒又穷,就是身体有问题。前者还好说,家里穷拿不出彩礼,她大伯都不会答应,但后者就不那么好办了,碰上家境富裕,又愿意出高彩礼的,她大伯就心动了。半个月前,就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上门,给自家瘫痪在床的儿子提亲,彩礼出到了一百八。她大伯心动了,只是大伯母还没放弃让她嫁给堂姐夫的念头,一直不肯松口,这件事便暂且搁置。她大伯母说,如果这次她们没来成,就赶早把她和那人的婚事给办了。就这样,乔美兰跟着来了湖阳。但来了湖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乔美兰心里也很迷茫,她只能听从大伯母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来接赵向北放学,就是她大伯母的最新指示。老太太还是没放弃走孩子路线,一住进招待所,就马不停蹄带着她到赵家跟几个孩子套近乎。只是老太太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搅和黄赵弘毅和他新娶的媳妇,所以见孩子都好好的,就全神贯注对付方亚兰去了,并不知道孩子们的改变。但乔美兰却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疏离,就连之前最亲近她的赵向北,在面对她时笑容都拘谨了许多。看到孩子们的态度,乔美兰就知道老太太的打算会再次落空。哪怕她搅和散了赵弘毅和方亚兰,也会有张亚兰、李亚兰出现,而不管赵弘毅会娶谁,那个人都不可能是她。只是清楚归清楚,她还是得按照老太太的嘱咐,在方亚兰阴沉的目光中来到托儿所接赵向北。林静给孩子们上着课,就看到窗外多了个人,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肯定不是学生家长,家长们她都见过,而且现在……林静抬手看了眼时间,才四点二十五,距离放学还有一个半小时。林静觉得五月份可能比较适合组团探亲,陈茹婆婆到湖阳没两天,赵弘毅家里也来客人了。后面的消息是宋玉萍告诉林静的,还是因为去年竞争保育院的事,宋玉萍对方亚兰印象不太好,说起这事时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听说来的是赵营长丈母娘,不是方亚兰她妈,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妈,也就是三个孩子的外婆,而且人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林静一听想起陈茹婆婆,问:“不会也带了个侄子吧。”虽然宋玉萍还不知道王家想让陈茹夫妻俩过继侄子的事,但她也觉得老太太大老远出门带个半大孩子这事有点迷,摆手说:“那倒不至于,但要真说起来,说不准在方亚兰心里,赵营长丈母娘还不如带个孩子过来。”听到这里林静倒是好奇起来了:“他丈母娘带了谁?”“带了他小姨子,好像也不算小姨子,说是堂的,”宋玉萍在供销社上班,得到的消息太多太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片刻后才想起来说,“这姑娘身世也可怜,听说爹妈很早就没了,一直跟着伯父伯母过日子,赵营长那前丈母娘也是个实在人,从来没亏待过侄女,听说俩人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既然这样,那你怎么说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林静又问。“不是我觉得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我说的是方亚兰心里估计这么想。”虽然路上没人,但宋玉萍不放心,还是前后看了眼,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那姑娘模样长得特别俊,比方亚兰可强多了。”林静不解:“那姑娘模样再俊,跟方亚兰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她模样好,想到赵营长前头媳妇吃醋吧。”“那倒不会,赵营长前头媳妇模样虽然不差,但跟她妹子没法比,”宋玉萍摇头,见林静不懂,解释说,“我是觉得吧,赵营长前丈母娘带未婚侄女来看外孙这事不同寻常。”林静明白了宋玉萍的意思,吓了一跳说:“这话你没跟别人说过吧?”虽然那只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堂妹,但怎么也算小姨子,要是宋玉萍这话传出去,让人误会赵弘毅跟小姨子有首尾,不光人姑娘名声得坏,赵弘毅的前途也完了,两人不得来找宋玉萍拼命。林静表情严肃,宋玉萍也回过神来,前后看了眼说:“没,我也是才刚想到的。”说着看林静像是松了口气,宋玉萍讪讪解释,“也就是对着你我才这么说,换别人我就不吭声了。”林静没好气地说:“你也不怕我说出去。”宋玉萍很有自信:“别人会不会往外说我不确定,但你,我能肯定你不会外传。”林静:“……”她不是不会外传,她是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事啊。……说来也巧,林静早上刚听宋玉萍提起赵营长前丈母娘,领着他前小姨子来部队,并听宋玉萍再三强调赵营长前小姨子长得多俊,到晚上她就见到真人了。别说,这次宋玉萍真没吹牛。虽然人姑娘皮肤不算白,但五官长得是真不差,眉如远山,眼含秋水,说话时声音也柔柔的。看着挺讨人喜欢。102.记仇不记恩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得知大伯母有意让自己嫁给堂姐夫时, 乔美兰也心动过。很难不心动啊,她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大字不识几个, 最好的也就是找个乡里汉子, 运气好的话日子也能过, 运气不好的话, 还得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堂姐夫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结婚那么多年从没动手打过媳妇, 这一条就比好些人强很多。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 回回见她都客客气气,斯文有礼, 非乡里汉子可比。如果大伯母没提过让她嫁给堂姐夫的事就算了, 她也不会去妄想, 可当大伯母提出来, 她就生出了几分心思,为此她努力讨好三个孩子。但她的心思没有持续太久,当听到堂姐夫断然拒绝大伯母的提议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她打消这个念头没有用, 自从堂姐去世后, 大伯母变得越来越偏执,一心觉得堂姐夫再娶的女人不会对孩子们好。所以早在去年冬天, 堂姐夫再婚的消息传回去, 大伯母就想来湖阳把他们搅和散。但家里其他人觉得堂姐夫已经再婚,事情无法挽回, 眼下最重要的是和他还有他的新妻子搞好关系,就借着天寒地冻,不放心大伯母出门没放她来。一直拖到今年开春, 每到出行前总有事情绊住脚,大伯母才渐渐转过弯来,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前几天大伯母谁也没同志,只让她收拾行李,她当时并不想答应,却被大伯母一句话掐住命脉。她今年二十四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上门提亲的也从前几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龄单身汉。如果是在城里,男人大龄未婚还有可能是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在农村,大龄单身的男人不是又懒又穷,就是身体有问题。前者还好说,家里穷拿不出彩礼,她大伯都不会答应,但后者就不那么好办了,碰上家境富裕,又愿意出高彩礼的,她大伯就心动了。半个月前,就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上门,给自家瘫痪在床的儿子提亲,彩礼出到了一百八。她大伯心动了,只是大伯母还没放弃让她嫁给堂姐夫的念头,一直不肯松口,这件事便暂且搁置。她大伯母说,如果这次她们没来成,就赶早把她和那人的婚事给办了。就这样,乔美兰跟着来了湖阳。但来了湖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乔美兰心里也很迷茫,她只能听从大伯母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来接赵向北放学,就是她大伯母的最新指示。老太太还是没放弃走孩子路线,一住进招待所,就马不停蹄带着她到赵家跟几个孩子套近乎。只是老太太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搅和黄赵弘毅和他新娶的媳妇,所以见孩子都好好的,就全神贯注对付方亚兰去了,并不知道孩子们的改变。但乔美兰却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疏离,就连之前最亲近她的赵向北,在面对她时笑容都拘谨了许多。看到孩子们的态度,乔美兰就知道老太太的打算会再次落空。哪怕她搅和散了赵弘毅和方亚兰,也会有张亚兰、李亚兰出现,而不管赵弘毅会娶谁,那个人都不可能是她。只是清楚归清楚,她还是得按照老太太的嘱咐,在方亚兰阴沉的目光中来到托儿所接赵向北。林静给孩子们上着课,就看到窗外多了个人,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肯定不是学生家长,家长们她都见过,而且现在……林静抬手看了眼时间,才四点二十五,距离放学还有一个半小时。林静觉得五月份可能比较适合组团探亲,陈茹婆婆到湖阳没两天,赵弘毅家里也来客人了。后面的消息是宋玉萍告诉林静的,还是因为去年竞争保育院的事,宋玉萍对方亚兰印象不太好,说起这事时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听说来的是赵营长丈母娘,不是方亚兰她妈,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妈,也就是三个孩子的外婆,而且人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林静一听想起陈茹婆婆,问:“不会也带了个侄子吧。”虽然宋玉萍还不知道王家想让陈茹夫妻俩过继侄子的事,但她也觉得老太太大老远出门带个半大孩子这事有点迷,摆手说:“那倒不至于,但要真说起来,说不准在方亚兰心里,赵营长丈母娘还不如带个孩子过来。”听到这里林静倒是好奇起来了:“他丈母娘带了谁?”“带了他小姨子,好像也不算小姨子,说是堂的,”宋玉萍在供销社上班,得到的消息太多太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片刻后才想起来说,“这姑娘身世也可怜,听说爹妈很早就没了,一直跟着伯父伯母过日子,赵营长那前丈母娘也是个实在人,从来没亏待过侄女,听说俩人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既然这样,那你怎么说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林静又问。“不是我觉得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我说的是方亚兰心里估计这么想。”虽然路上没人,但宋玉萍不放心,还是前后看了眼,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那姑娘模样长得特别俊,比方亚兰可强多了。”林静不解:“那姑娘模样再俊,跟方亚兰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她模样好,想到赵营长前头媳妇吃醋吧。”“那倒不会,赵营长前头媳妇模样虽然不差,但跟她妹子没法比,”宋玉萍摇头,见林静不懂,解释说,“我是觉得吧,赵营长前丈母娘带未婚侄女来看外孙这事不同寻常。”林静明白了宋玉萍的意思,吓了一跳说:“这话你没跟别人说过吧?”虽然那只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堂妹,但怎么也算小姨子,要是宋玉萍这话传出去,让人误会赵弘毅跟小姨子有首尾,不光人姑娘名声得坏,赵弘毅的前途也完了,两人不得来找宋玉萍拼命。林静表情严肃,宋玉萍也回过神来,前后看了眼说:“没,我也是才刚想到的。”说着看林静像是松了口气,宋玉萍讪讪解释,“也就是对着你我才这么说,换别人我就不吭声了。”林静没好气地说:“你也不怕我说出去。”宋玉萍很有自信:“别人会不会往外说我不确定,但你,我能肯定你不会外传。”林静:“……”她不是不会外传,她是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事啊。……说来也巧,林静早上刚听宋玉萍提起赵营长前丈母娘,领着他前小姨子来部队,并听宋玉萍再三强调赵营长前小姨子长得多俊,到晚上她就见到真人了。别说,这次宋玉萍真没吹牛。虽然人姑娘皮肤不算白,但五官长得是真不差,眉如远山,眼含秋水,说话时声音也柔柔的。看着挺讨人喜欢。102.记仇不记恩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得知大伯母有意让自己嫁给堂姐夫时, 乔美兰也心动过。很难不心动啊,她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大字不识几个, 最好的也就是找个乡里汉子, 运气好的话日子也能过, 运气不好的话, 还得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堂姐夫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结婚那么多年从没动手打过媳妇, 这一条就比好些人强很多。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 回回见她都客客气气,斯文有礼, 非乡里汉子可比。如果大伯母没提过让她嫁给堂姐夫的事就算了, 她也不会去妄想, 可当大伯母提出来, 她就生出了几分心思,为此她努力讨好三个孩子。但她的心思没有持续太久,当听到堂姐夫断然拒绝大伯母的提议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她打消这个念头没有用, 自从堂姐去世后, 大伯母变得越来越偏执,一心觉得堂姐夫再娶的女人不会对孩子们好。所以早在去年冬天, 堂姐夫再婚的消息传回去, 大伯母就想来湖阳把他们搅和散。但家里其他人觉得堂姐夫已经再婚,事情无法挽回, 眼下最重要的是和他还有他的新妻子搞好关系,就借着天寒地冻,不放心大伯母出门没放她来。一直拖到今年开春, 每到出行前总有事情绊住脚,大伯母才渐渐转过弯来,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前几天大伯母谁也没同志,只让她收拾行李,她当时并不想答应,却被大伯母一句话掐住命脉。她今年二十四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上门提亲的也从前几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龄单身汉。如果是在城里,男人大龄未婚还有可能是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在农村,大龄单身的男人不是又懒又穷,就是身体有问题。前者还好说,家里穷拿不出彩礼,她大伯都不会答应,但后者就不那么好办了,碰上家境富裕,又愿意出高彩礼的,她大伯就心动了。半个月前,就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上门,给自家瘫痪在床的儿子提亲,彩礼出到了一百八。她大伯心动了,只是大伯母还没放弃让她嫁给堂姐夫的念头,一直不肯松口,这件事便暂且搁置。她大伯母说,如果这次她们没来成,就赶早把她和那人的婚事给办了。就这样,乔美兰跟着来了湖阳。但来了湖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乔美兰心里也很迷茫,她只能听从大伯母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来接赵向北放学,就是她大伯母的最新指示。老太太还是没放弃走孩子路线,一住进招待所,就马不停蹄带着她到赵家跟几个孩子套近乎。只是老太太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搅和黄赵弘毅和他新娶的媳妇,所以见孩子都好好的,就全神贯注对付方亚兰去了,并不知道孩子们的改变。但乔美兰却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疏离,就连之前最亲近她的赵向北,在面对她时笑容都拘谨了许多。看到孩子们的态度,乔美兰就知道老太太的打算会再次落空。哪怕她搅和散了赵弘毅和方亚兰,也会有张亚兰、李亚兰出现,而不管赵弘毅会娶谁,那个人都不可能是她。只是清楚归清楚,她还是得按照老太太的嘱咐,在方亚兰阴沉的目光中来到托儿所接赵向北。林静给孩子们上着课,就看到窗外多了个人,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肯定不是学生家长,家长们她都见过,而且现在……林静抬手看了眼时间,才四点二十五,距离放学还有一个半小时。林静觉得五月份可能比较适合组团探亲,陈茹婆婆到湖阳没两天,赵弘毅家里也来客人了。后面的消息是宋玉萍告诉林静的,还是因为去年竞争保育院的事,宋玉萍对方亚兰印象不太好,说起这事时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听说来的是赵营长丈母娘,不是方亚兰她妈,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妈,也就是三个孩子的外婆,而且人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林静一听想起陈茹婆婆,问:“不会也带了个侄子吧。”虽然宋玉萍还不知道王家想让陈茹夫妻俩过继侄子的事,但她也觉得老太太大老远出门带个半大孩子这事有点迷,摆手说:“那倒不至于,但要真说起来,说不准在方亚兰心里,赵营长丈母娘还不如带个孩子过来。”听到这里林静倒是好奇起来了:“他丈母娘带了谁?”“带了他小姨子,好像也不算小姨子,说是堂的,”宋玉萍在供销社上班,得到的消息太多太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片刻后才想起来说,“这姑娘身世也可怜,听说爹妈很早就没了,一直跟着伯父伯母过日子,赵营长那前丈母娘也是个实在人,从来没亏待过侄女,听说俩人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既然这样,那你怎么说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林静又问。“不是我觉得她还不如带个孩子来,我说的是方亚兰心里估计这么想。”虽然路上没人,但宋玉萍不放心,还是前后看了眼,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那姑娘模样长得特别俊,比方亚兰可强多了。”林静不解:“那姑娘模样再俊,跟方亚兰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她模样好,想到赵营长前头媳妇吃醋吧。”“那倒不会,赵营长前头媳妇模样虽然不差,但跟她妹子没法比,”宋玉萍摇头,见林静不懂,解释说,“我是觉得吧,赵营长前丈母娘带未婚侄女来看外孙这事不同寻常。”林静明白了宋玉萍的意思,吓了一跳说:“这话你没跟别人说过吧?”虽然那只是赵营长前头媳妇的堂妹,但怎么也算小姨子,要是宋玉萍这话传出去,让人误会赵弘毅跟小姨子有首尾,不光人姑娘名声得坏,赵弘毅的前途也完了,两人不得来找宋玉萍拼命。林静表情严肃,宋玉萍也回过神来,前后看了眼说:“没,我也是才刚想到的。”说着看林静像是松了口气,宋玉萍讪讪解释,“也就是对着你我才这么说,换别人我就不吭声了。”林静没好气地说:“你也不怕我说出去。”宋玉萍很有自信:“别人会不会往外说我不确定,但你,我能肯定你不会外传。”林静:“……”她不是不会外传,她是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事啊。……说来也巧,林静早上刚听宋玉萍提起赵营长前丈母娘,领着他前小姨子来部队,并听宋玉萍再三强调赵营长前小姨子长得多俊,到晚上她就见到真人了。别说,这次宋玉萍真没吹牛。虽然人姑娘皮肤不算白,但五官长得是真不差,眉如远山,眼含秋水,说话时声音也柔柔的。看着挺讨人喜欢。102.记仇不记恩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乔美兰并不想跟来湖阳。刚得知大伯母有意让自己嫁给堂姐夫时, 乔美兰也心动过。很难不心动啊,她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大字不识几个, 最好的也就是找个乡里汉子, 运气好的话日子也能过, 运气不好的话, 还得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堂姐夫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结婚那么多年从没动手打过媳妇, 这一条就比好些人强很多。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 回回见她都客客气气,斯文有礼, 非乡里汉子可比。如果大伯母没提过让她嫁给堂姐夫的事就算了, 她也不会去妄想, 可当大伯母提出来, 她就生出了几分心思,为此她努力讨好三个孩子。但她的心思没有持续太久,当听到堂姐夫断然拒绝大伯母的提议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她打消这个念头没有用, 自从堂姐去世后, 大伯母变得越来越偏执,一心觉得堂姐夫再娶的女人不会对孩子们好。所以早在去年冬天, 堂姐夫再婚的消息传回去, 大伯母就想来湖阳把他们搅和散。但家里其他人觉得堂姐夫已经再婚,事情无法挽回, 眼下最重要的是和他还有他的新妻子搞好关系,就借着天寒地冻,不放心大伯母出门没放她来。一直拖到今年开春, 每到出行前总有事情绊住脚,大伯母才渐渐转过弯来,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前几天大伯母谁也没同志,只让她收拾行李,她当时并不想答应,却被大伯母一句话掐住命脉。她今年二十四岁,在农村算是大龄姑娘,上门提亲的也从前几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龄单身汉。如果是在城里,男人大龄未婚还有可能是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在农村,大龄单身的男人不是又懒又穷,就是身体有问题。前者还好说,家里穷拿不出彩礼,她大伯都不会答应,但后者就不那么好办了,碰上家境富裕,又愿意出高彩礼的,她大伯就心动了。半个月前,就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上门,给自家瘫痪在床的儿子提亲,彩礼出到了一百八。她大伯心动了,只是大伯母还没放弃让她嫁给堂姐夫的念头,一直不肯松口,这件事便暂且搁置。她大伯母说,如果这次她们没来成,就赶早把她和那人的婚事给办了。就这样,乔美兰跟着来了湖阳。但来了湖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乔美兰心里也很迷茫,她只能听从大伯母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来接赵向北放学,就是她大伯母的最新指示。老太太还是没放弃走孩子路线,一住进招待所,就马不停蹄带着她到赵家跟几个孩子套近乎。只是老太太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搅和黄赵弘毅和他新娶的媳妇,所以见孩子都好好的,就全神贯注对付方亚兰去了,并不知道孩子们的改变。但乔美兰却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疏离,就连之前最亲近她的赵向北,在面对她时笑容都拘谨了许多。看到孩子们的态度,乔美兰就知道老太太的打算会再次落空。哪怕她搅和散了赵弘毅和方亚兰,也会有张亚兰、李亚兰出现,而不管赵弘毅会娶谁,那个人都不可能是她。只是清楚归清楚,她还是得按照老太太的嘱咐,在方亚兰阴沉的目光中来到托儿所接赵向北。林静给孩子们上着课,就看到窗外多了个人,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肯定不是学生家长,家长们她都见过,而且现在……林静抬手看了眼时间,才四点二十五,距离放学还有一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