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都是遇到了荒年,实在没吃的了,才把自家的田地卖给地主,只能给地主做佃农。程闻柳说到,一旦成为了佃农,再想拥有自己的田就不容易了。说话间,几个佃农家的小孩远远地跟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们两不敢靠近。林夏至看着他们,想到他穿越过来时的林承宗,那时候宗儿也是瘦瘦小小的,穿着哥哥们改小的衣服,看人的眼神带着怯意。林夏至对他们几个招手,示意他们过来:你们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最大的那个孩子牵着弟弟们走过来,鼓足勇气和林夏至对话:我今年九岁,叫大牛。然后给林夏至介绍他弟弟:这些是我的弟弟,二牛、三牛、四牛,阿么肚子里还怀着最小的弟弟,阿爹说最小的弟弟叫五牛。大牛,这些糖果和糕点送给你们吃,你拿去和弟弟们一起分了吧。林夏至见几个年纪小的孩子都紧张得快哭了,从林小秋手上拿过一把糖、一包点心给大牛。更远有棵大树后面还躲着几个佃农家的小孩,时不时探出脑袋看一眼林夏至和大牛他们,林夏至只能假装没看见。夏哥儿还是好心。程闻柳等孩子们走了才同林夏至说。也不是好心,就是想到了以前的我。林夏至不介意地说:闻柳哥应该知道我们家没有分家之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吧,那时候我们二房就跟这些佃农差不了太多。程闻柳以前调查过林家,他知道林夏至说的什么。不说远了,就前年夏天,程闻柳第一次见林夏至的时候,林夏至瘦瘦小小的,像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哥儿,这一年多吃的东西好起来,才逐渐抽条长高。那时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林夏至那双眼睛,在巴掌大的小脸上看着特别灵动,就跟会说话一样,就是那双眼睛让他开始留意夏哥儿,才有了他们现在的缘分。有些人富起来之后特别忌讳别人提他穷的时候,林夏至对此倒是不在意,他和程闻柳一边在田边溜达,一边聊着以前的事。祥伯和佃农们把新契约签好时,林夏至正好和程闻柳逛了一圈回来,祥伯正告诉佃农们新契约还要拿去官府盖红章。其实不一定非要去官府盖章,有些地主不乐意出那份盖章的钱,也可以不拿去官府盖章。反正在地主和佃农的关系中,地主占了绝对主导权,遇到事吃亏的不是地主,没有官府盖红章的契约,地主想反悔就反悔,佃农们哭都没地哭。林夏至自然不会做那样的事,他拿着新契约告诉佃农们明天他让人把盖了官府红章的新契约送回来。佃农们虽然有些担心,他们只能选择相信林夏至,在背山村等着林夏至让人送契约回来。好在老秦头手上拿着林夏至给的六十两银子,心里相信林夏至,让大家在村里放心等。第二天还不到午饭时间,林家一个年轻家丁将契约送到老秦头手上。四户佃农一共四份契约,一份不差。老秦头勉强认识几个字,确认这几份契约和他们昨天按手印的是同一份后收下契约,远远地朝着林家村的方向鞠了个躬。接下来的半个月的时间留给他们建屋子,等四月份天气更暖和了,林夏至再让他们种大豆和土豆。这些佃农种了二十几亩旱地的玉米,到时候全都重新种。回去的路上,林夏至总算记得安排祥伯去买马匹和马车,还得买个会照顾马的下人。祥伯以前跟人学过养马,他问林夏至:二少爷,您买马回来只是想代步?那买一匹回来就够了,为何要买两匹?一匹马平时阿么他们出门用,哥么马上生产了,家里两个小孩做马车出门安全些,再给宗儿准备一匹,他现在在县城学院读书,以后考中秀才了出门走亲访友得用一辆马车。林夏至把他的打算说出来。祥伯虽然只是一个下人,但他懂得事情不少,林夏至并不会看轻他,有时候遇到事还会和他商量。正是因为林夏至的赏识,祥伯做事总是替他们考虑全面。二少爷,其实三少爷出门不一定要坐马车,就拿程少爷来说,他平时出门其实骑马比较多。正好三少爷年龄还小,不如买一匹健壮的小马,先学着骑小马,以后就能骑马出行。三少爷从书院回来有空的时候还能亲自喂养小马,小马和三少爷感情更好。而且老奴会养马,不用单独买一个下人照顾马,老奴亲自找一个人教会养马就行。听了祥伯的话,林夏至也觉得有道理,虽然他没见过程闻柳骑马,但他以前看电视剧,里面那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哥确实都会骑马。骑着马撩妹耍帅,好像是每个男主角必会的技能,想到这里林夏至心里也有些痒痒,他上辈子没有机会学骑马,这辈子是不是能够有机会试试?第163章 土豆粉那就照祥伯您说的来,买一匹大马,一匹小马,马车暂时只准备一辆就够了。犹豫了一下,林夏至继续对祥伯说,祥伯,我也想骑马,您说祥伯对林夏至拱手:二少爷不用担心,您也想骑马的话,我买马的时候挑一匹性格温顺的就行,既能拉马车,平时也能骑着出门,只是您得找会骑马的人教。行。林夏至把买马的事交给祥伯了,没两天他就牵着两匹一大一小的马和一辆马车到林家村。这可不得了,马和马车一向是富户的标识,说明林家这是彻底发达了。好在林家村的村名们对林家的稀罕事已经见多了,大家看到林家买了马车回来,只惊讶地谈论了一阵就去忙自己的事了。林家发家也就这一两年,他们村里现在也有了作坊,大家努力干活,总能给子孙后代攒下家业,富户地主做不到,成为富农总是没问题的。林家新修的两间淀粉房已经工作了快一个月,晒干的淀粉攒了不少,红薯淀粉一千多斤,土豆淀粉七百多斤。林承祖在淀粉房后面专门腾了一件屋子用来放淀粉,林承祖忍不住跑去问林夏至他准备用这些淀粉做什么。大哥,红薯粉是用红薯的淀粉做的,土豆也有淀粉,你想想看,是不是可以试着用土豆淀粉做粉条?林夏至提醒他。林夏至这样一说,林承祖一下就明白了,土豆淀粉除了可以做土豆粉,是不是凉粉也能够用土豆淀粉做。见林承祖明白了,林夏至继续说:另外,粉条除了做成长条状的,你试试看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状的?加上其他色素、调味料之后,是不是还能做出不用的颜色、口味的?林夏至这是想到以前吃的意面,意面的形状就有很多,后来中国的面条也发展出了很多形状,还有加什么蔬菜汁、胡萝卜汁什么的,这样做出来的面条比普通面条更贵,林家也可以往那些方向发展。林夏至的话如同给林承祖打开了新大门,对啊,做吃食能加上各种花样,他怎么就想不到这些!林承祖拿到林夏至给的主意之后立马去豆腐房安排人试着做。如果能够像夏哥儿说的那样,做出来多几种粉条,家里的生意又能扩大一些了。林夏至见林承祖急不可耐地样子有些想笑,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他还想说,除了这些能够做粉,其他的粮食也能试着,比如用玉米面混合小麦、淀粉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做新吃食出来。林夏至是个南方人,他以前听同学说北方有的各式各样的面条,一直对那些面条很好奇,不知道能不能在景国做出来相似的。基础土豆粉做起来很简单,和红薯粉一样,没两天林承祖就把做好的土豆粉拿给林夏至。林夏至受上辈子的影响,他让林承祖做的土豆粉比红薯粉稍稍粗一点,所以土豆粉煮熟之后稍微有点泛白,和红薯粉煮熟后透明有点区别。如果两种粉煮同样长的时间,土豆粉比红薯粉要软一些,如果再煮久一些,两种粉的口感就差不多了。红薯粉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每个月都有很多路过的船商来林家拿红薯粉。土豆目前只在小范围里流传,不知道郡守和县令把土豆上奏之后朝廷有没有重视,林家没准备大量出售土豆。如何让土豆粉进入大家的视线,如何打出名气需要林夏至再想一想。当初红薯粉是卖到聚福楼里,聚福楼的食客将红薯粉传出名气,土豆粉是不是也能够用同样的办法。土豆粉的粘度没有红薯粉高,做菜很容易糊锅,不如把它加入飘香十里,用热串串的锅底烫熟吃。飘香十里推出麻辣味的热串串之后,杨雨生闲着没事又研究了一种菌菇味的串串,满足了不能吃辣的人,将飘香十里的名气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住在江宁县的人如果不去吃一次飘香十里的东西,就算不上江宁县本土的人。在飘香十里卖之前,林夏至和杨雨生先在家里自己实验了一下用串串锅底烫土豆粉,味道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好在夏哥儿你让承祖把土豆粉做得粗一些,烫来吃正好合适。杨雨生吃了一碗辣的,又吃了一碗菌菇的,要不是吃不下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哥么,这才刚吃了午饭不久,你又吃两大碗粉下去,真不知道你的胃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林夏至看着杨雨生稍微隆起的腹部,忍不住感叹。林夏至吃着土豆粉,和火锅有些相似的味道让他有点怀念家乡的火锅,吃火锅得特别准备锅和桌子,林夏至有些懒得去弄,再说冬天吃火锅才最舒服,还是等今年冬天了再弄火锅吧。土豆粉经过林家众人品尝之后,加上了飘香十里的菜单。飘香十里经常上新,每次新东西都会打折促销,飘香十里的常客宗会点一份尝尝。粉一类的东西都不经饿,加上飘香十里的东西分量不会很多,一份土豆粉五文钱,就半两多一点,成年汉子得吃五六碗才能饱,就和当初的凉皮一样。这土豆粉热乎,冬天吃着才舒服,你们怎么不冬天的时候开始卖,再过一整子天气热起来,这土豆粉就不好卖咯。客人吃完土豆粉擦嘴的时候和周小竹说。我们店里的东西都是新吃食,都是一弄出来就卖给大家吃,哪能那么凑巧刚好能赶上季节。周小竹笑着和客人解释。哎,吃过你们飘香十里的东西后再去吃别家的东西,总觉得不是那么个味。这位客人是个熟客了,他常年在各地奔走做生意,吃过的东西不少,现在最喜欢飘香十里,就是你们家的味道在别处吃不着,我每次去外面总是特别想快点回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第164章 贵人到访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林夏至见林承祖急不可耐地样子有些想笑,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他还想说,除了这些能够做粉,其他的粮食也能试着,比如用玉米面混合小麦、淀粉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做新吃食出来。林夏至是个南方人,他以前听同学说北方有的各式各样的面条,一直对那些面条很好奇,不知道能不能在景国做出来相似的。基础土豆粉做起来很简单,和红薯粉一样,没两天林承祖就把做好的土豆粉拿给林夏至。林夏至受上辈子的影响,他让林承祖做的土豆粉比红薯粉稍稍粗一点,所以土豆粉煮熟之后稍微有点泛白,和红薯粉煮熟后透明有点区别。如果两种粉煮同样长的时间,土豆粉比红薯粉要软一些,如果再煮久一些,两种粉的口感就差不多了。红薯粉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每个月都有很多路过的船商来林家拿红薯粉。土豆目前只在小范围里流传,不知道郡守和县令把土豆上奏之后朝廷有没有重视,林家没准备大量出售土豆。如何让土豆粉进入大家的视线,如何打出名气需要林夏至再想一想。当初红薯粉是卖到聚福楼里,聚福楼的食客将红薯粉传出名气,土豆粉是不是也能够用同样的办法。土豆粉的粘度没有红薯粉高,做菜很容易糊锅,不如把它加入飘香十里,用热串串的锅底烫熟吃。飘香十里推出麻辣味的热串串之后,杨雨生闲着没事又研究了一种菌菇味的串串,满足了不能吃辣的人,将飘香十里的名气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住在江宁县的人如果不去吃一次飘香十里的东西,就算不上江宁县本土的人。在飘香十里卖之前,林夏至和杨雨生先在家里自己实验了一下用串串锅底烫土豆粉,味道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好在夏哥儿你让承祖把土豆粉做得粗一些,烫来吃正好合适。杨雨生吃了一碗辣的,又吃了一碗菌菇的,要不是吃不下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哥么,这才刚吃了午饭不久,你又吃两大碗粉下去,真不知道你的胃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林夏至看着杨雨生稍微隆起的腹部,忍不住感叹。林夏至吃着土豆粉,和火锅有些相似的味道让他有点怀念家乡的火锅,吃火锅得特别准备锅和桌子,林夏至有些懒得去弄,再说冬天吃火锅才最舒服,还是等今年冬天了再弄火锅吧。土豆粉经过林家众人品尝之后,加上了飘香十里的菜单。飘香十里经常上新,每次新东西都会打折促销,飘香十里的常客宗会点一份尝尝。粉一类的东西都不经饿,加上飘香十里的东西分量不会很多,一份土豆粉五文钱,就半两多一点,成年汉子得吃五六碗才能饱,就和当初的凉皮一样。这土豆粉热乎,冬天吃着才舒服,你们怎么不冬天的时候开始卖,再过一整子天气热起来,这土豆粉就不好卖咯。客人吃完土豆粉擦嘴的时候和周小竹说。我们店里的东西都是新吃食,都是一弄出来就卖给大家吃,哪能那么凑巧刚好能赶上季节。周小竹笑着和客人解释。哎,吃过你们飘香十里的东西后再去吃别家的东西,总觉得不是那么个味。这位客人是个熟客了,他常年在各地奔走做生意,吃过的东西不少,现在最喜欢飘香十里,就是你们家的味道在别处吃不着,我每次去外面总是特别想快点回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第164章 贵人到访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林夏至见林承祖急不可耐地样子有些想笑,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他还想说,除了这些能够做粉,其他的粮食也能试着,比如用玉米面混合小麦、淀粉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做新吃食出来。林夏至是个南方人,他以前听同学说北方有的各式各样的面条,一直对那些面条很好奇,不知道能不能在景国做出来相似的。基础土豆粉做起来很简单,和红薯粉一样,没两天林承祖就把做好的土豆粉拿给林夏至。林夏至受上辈子的影响,他让林承祖做的土豆粉比红薯粉稍稍粗一点,所以土豆粉煮熟之后稍微有点泛白,和红薯粉煮熟后透明有点区别。如果两种粉煮同样长的时间,土豆粉比红薯粉要软一些,如果再煮久一些,两种粉的口感就差不多了。红薯粉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每个月都有很多路过的船商来林家拿红薯粉。土豆目前只在小范围里流传,不知道郡守和县令把土豆上奏之后朝廷有没有重视,林家没准备大量出售土豆。如何让土豆粉进入大家的视线,如何打出名气需要林夏至再想一想。当初红薯粉是卖到聚福楼里,聚福楼的食客将红薯粉传出名气,土豆粉是不是也能够用同样的办法。土豆粉的粘度没有红薯粉高,做菜很容易糊锅,不如把它加入飘香十里,用热串串的锅底烫熟吃。飘香十里推出麻辣味的热串串之后,杨雨生闲着没事又研究了一种菌菇味的串串,满足了不能吃辣的人,将飘香十里的名气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住在江宁县的人如果不去吃一次飘香十里的东西,就算不上江宁县本土的人。在飘香十里卖之前,林夏至和杨雨生先在家里自己实验了一下用串串锅底烫土豆粉,味道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好在夏哥儿你让承祖把土豆粉做得粗一些,烫来吃正好合适。杨雨生吃了一碗辣的,又吃了一碗菌菇的,要不是吃不下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哥么,这才刚吃了午饭不久,你又吃两大碗粉下去,真不知道你的胃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林夏至看着杨雨生稍微隆起的腹部,忍不住感叹。林夏至吃着土豆粉,和火锅有些相似的味道让他有点怀念家乡的火锅,吃火锅得特别准备锅和桌子,林夏至有些懒得去弄,再说冬天吃火锅才最舒服,还是等今年冬天了再弄火锅吧。土豆粉经过林家众人品尝之后,加上了飘香十里的菜单。飘香十里经常上新,每次新东西都会打折促销,飘香十里的常客宗会点一份尝尝。粉一类的东西都不经饿,加上飘香十里的东西分量不会很多,一份土豆粉五文钱,就半两多一点,成年汉子得吃五六碗才能饱,就和当初的凉皮一样。这土豆粉热乎,冬天吃着才舒服,你们怎么不冬天的时候开始卖,再过一整子天气热起来,这土豆粉就不好卖咯。客人吃完土豆粉擦嘴的时候和周小竹说。我们店里的东西都是新吃食,都是一弄出来就卖给大家吃,哪能那么凑巧刚好能赶上季节。周小竹笑着和客人解释。哎,吃过你们飘香十里的东西后再去吃别家的东西,总觉得不是那么个味。这位客人是个熟客了,他常年在各地奔走做生意,吃过的东西不少,现在最喜欢飘香十里,就是你们家的味道在别处吃不着,我每次去外面总是特别想快点回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第164章 贵人到访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林夏至见林承祖急不可耐地样子有些想笑,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他还想说,除了这些能够做粉,其他的粮食也能试着,比如用玉米面混合小麦、淀粉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做新吃食出来。林夏至是个南方人,他以前听同学说北方有的各式各样的面条,一直对那些面条很好奇,不知道能不能在景国做出来相似的。基础土豆粉做起来很简单,和红薯粉一样,没两天林承祖就把做好的土豆粉拿给林夏至。林夏至受上辈子的影响,他让林承祖做的土豆粉比红薯粉稍稍粗一点,所以土豆粉煮熟之后稍微有点泛白,和红薯粉煮熟后透明有点区别。如果两种粉煮同样长的时间,土豆粉比红薯粉要软一些,如果再煮久一些,两种粉的口感就差不多了。红薯粉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每个月都有很多路过的船商来林家拿红薯粉。土豆目前只在小范围里流传,不知道郡守和县令把土豆上奏之后朝廷有没有重视,林家没准备大量出售土豆。如何让土豆粉进入大家的视线,如何打出名气需要林夏至再想一想。当初红薯粉是卖到聚福楼里,聚福楼的食客将红薯粉传出名气,土豆粉是不是也能够用同样的办法。土豆粉的粘度没有红薯粉高,做菜很容易糊锅,不如把它加入飘香十里,用热串串的锅底烫熟吃。飘香十里推出麻辣味的热串串之后,杨雨生闲着没事又研究了一种菌菇味的串串,满足了不能吃辣的人,将飘香十里的名气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住在江宁县的人如果不去吃一次飘香十里的东西,就算不上江宁县本土的人。在飘香十里卖之前,林夏至和杨雨生先在家里自己实验了一下用串串锅底烫土豆粉,味道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好在夏哥儿你让承祖把土豆粉做得粗一些,烫来吃正好合适。杨雨生吃了一碗辣的,又吃了一碗菌菇的,要不是吃不下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哥么,这才刚吃了午饭不久,你又吃两大碗粉下去,真不知道你的胃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林夏至看着杨雨生稍微隆起的腹部,忍不住感叹。林夏至吃着土豆粉,和火锅有些相似的味道让他有点怀念家乡的火锅,吃火锅得特别准备锅和桌子,林夏至有些懒得去弄,再说冬天吃火锅才最舒服,还是等今年冬天了再弄火锅吧。土豆粉经过林家众人品尝之后,加上了飘香十里的菜单。飘香十里经常上新,每次新东西都会打折促销,飘香十里的常客宗会点一份尝尝。粉一类的东西都不经饿,加上飘香十里的东西分量不会很多,一份土豆粉五文钱,就半两多一点,成年汉子得吃五六碗才能饱,就和当初的凉皮一样。这土豆粉热乎,冬天吃着才舒服,你们怎么不冬天的时候开始卖,再过一整子天气热起来,这土豆粉就不好卖咯。客人吃完土豆粉擦嘴的时候和周小竹说。我们店里的东西都是新吃食,都是一弄出来就卖给大家吃,哪能那么凑巧刚好能赶上季节。周小竹笑着和客人解释。哎,吃过你们飘香十里的东西后再去吃别家的东西,总觉得不是那么个味。这位客人是个熟客了,他常年在各地奔走做生意,吃过的东西不少,现在最喜欢飘香十里,就是你们家的味道在别处吃不着,我每次去外面总是特别想快点回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第164章 贵人到访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林夏至见林承祖急不可耐地样子有些想笑,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他还想说,除了这些能够做粉,其他的粮食也能试着,比如用玉米面混合小麦、淀粉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做新吃食出来。林夏至是个南方人,他以前听同学说北方有的各式各样的面条,一直对那些面条很好奇,不知道能不能在景国做出来相似的。基础土豆粉做起来很简单,和红薯粉一样,没两天林承祖就把做好的土豆粉拿给林夏至。林夏至受上辈子的影响,他让林承祖做的土豆粉比红薯粉稍稍粗一点,所以土豆粉煮熟之后稍微有点泛白,和红薯粉煮熟后透明有点区别。如果两种粉煮同样长的时间,土豆粉比红薯粉要软一些,如果再煮久一些,两种粉的口感就差不多了。红薯粉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每个月都有很多路过的船商来林家拿红薯粉。土豆目前只在小范围里流传,不知道郡守和县令把土豆上奏之后朝廷有没有重视,林家没准备大量出售土豆。如何让土豆粉进入大家的视线,如何打出名气需要林夏至再想一想。当初红薯粉是卖到聚福楼里,聚福楼的食客将红薯粉传出名气,土豆粉是不是也能够用同样的办法。土豆粉的粘度没有红薯粉高,做菜很容易糊锅,不如把它加入飘香十里,用热串串的锅底烫熟吃。飘香十里推出麻辣味的热串串之后,杨雨生闲着没事又研究了一种菌菇味的串串,满足了不能吃辣的人,将飘香十里的名气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住在江宁县的人如果不去吃一次飘香十里的东西,就算不上江宁县本土的人。在飘香十里卖之前,林夏至和杨雨生先在家里自己实验了一下用串串锅底烫土豆粉,味道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好在夏哥儿你让承祖把土豆粉做得粗一些,烫来吃正好合适。杨雨生吃了一碗辣的,又吃了一碗菌菇的,要不是吃不下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哥么,这才刚吃了午饭不久,你又吃两大碗粉下去,真不知道你的胃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林夏至看着杨雨生稍微隆起的腹部,忍不住感叹。林夏至吃着土豆粉,和火锅有些相似的味道让他有点怀念家乡的火锅,吃火锅得特别准备锅和桌子,林夏至有些懒得去弄,再说冬天吃火锅才最舒服,还是等今年冬天了再弄火锅吧。土豆粉经过林家众人品尝之后,加上了飘香十里的菜单。飘香十里经常上新,每次新东西都会打折促销,飘香十里的常客宗会点一份尝尝。粉一类的东西都不经饿,加上飘香十里的东西分量不会很多,一份土豆粉五文钱,就半两多一点,成年汉子得吃五六碗才能饱,就和当初的凉皮一样。这土豆粉热乎,冬天吃着才舒服,你们怎么不冬天的时候开始卖,再过一整子天气热起来,这土豆粉就不好卖咯。客人吃完土豆粉擦嘴的时候和周小竹说。我们店里的东西都是新吃食,都是一弄出来就卖给大家吃,哪能那么凑巧刚好能赶上季节。周小竹笑着和客人解释。哎,吃过你们飘香十里的东西后再去吃别家的东西,总觉得不是那么个味。这位客人是个熟客了,他常年在各地奔走做生意,吃过的东西不少,现在最喜欢飘香十里,就是你们家的味道在别处吃不着,我每次去外面总是特别想快点回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第164章 贵人到访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林夏至见林承祖急不可耐地样子有些想笑,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他还想说,除了这些能够做粉,其他的粮食也能试着,比如用玉米面混合小麦、淀粉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做新吃食出来。林夏至是个南方人,他以前听同学说北方有的各式各样的面条,一直对那些面条很好奇,不知道能不能在景国做出来相似的。基础土豆粉做起来很简单,和红薯粉一样,没两天林承祖就把做好的土豆粉拿给林夏至。林夏至受上辈子的影响,他让林承祖做的土豆粉比红薯粉稍稍粗一点,所以土豆粉煮熟之后稍微有点泛白,和红薯粉煮熟后透明有点区别。如果两种粉煮同样长的时间,土豆粉比红薯粉要软一些,如果再煮久一些,两种粉的口感就差不多了。红薯粉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每个月都有很多路过的船商来林家拿红薯粉。土豆目前只在小范围里流传,不知道郡守和县令把土豆上奏之后朝廷有没有重视,林家没准备大量出售土豆。如何让土豆粉进入大家的视线,如何打出名气需要林夏至再想一想。当初红薯粉是卖到聚福楼里,聚福楼的食客将红薯粉传出名气,土豆粉是不是也能够用同样的办法。土豆粉的粘度没有红薯粉高,做菜很容易糊锅,不如把它加入飘香十里,用热串串的锅底烫熟吃。飘香十里推出麻辣味的热串串之后,杨雨生闲着没事又研究了一种菌菇味的串串,满足了不能吃辣的人,将飘香十里的名气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住在江宁县的人如果不去吃一次飘香十里的东西,就算不上江宁县本土的人。在飘香十里卖之前,林夏至和杨雨生先在家里自己实验了一下用串串锅底烫土豆粉,味道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好在夏哥儿你让承祖把土豆粉做得粗一些,烫来吃正好合适。杨雨生吃了一碗辣的,又吃了一碗菌菇的,要不是吃不下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哥么,这才刚吃了午饭不久,你又吃两大碗粉下去,真不知道你的胃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林夏至看着杨雨生稍微隆起的腹部,忍不住感叹。林夏至吃着土豆粉,和火锅有些相似的味道让他有点怀念家乡的火锅,吃火锅得特别准备锅和桌子,林夏至有些懒得去弄,再说冬天吃火锅才最舒服,还是等今年冬天了再弄火锅吧。土豆粉经过林家众人品尝之后,加上了飘香十里的菜单。飘香十里经常上新,每次新东西都会打折促销,飘香十里的常客宗会点一份尝尝。粉一类的东西都不经饿,加上飘香十里的东西分量不会很多,一份土豆粉五文钱,就半两多一点,成年汉子得吃五六碗才能饱,就和当初的凉皮一样。这土豆粉热乎,冬天吃着才舒服,你们怎么不冬天的时候开始卖,再过一整子天气热起来,这土豆粉就不好卖咯。客人吃完土豆粉擦嘴的时候和周小竹说。我们店里的东西都是新吃食,都是一弄出来就卖给大家吃,哪能那么凑巧刚好能赶上季节。周小竹笑着和客人解释。哎,吃过你们飘香十里的东西后再去吃别家的东西,总觉得不是那么个味。这位客人是个熟客了,他常年在各地奔走做生意,吃过的东西不少,现在最喜欢飘香十里,就是你们家的味道在别处吃不着,我每次去外面总是特别想快点回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第164章 贵人到访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林夏至见林承祖急不可耐地样子有些想笑,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他还想说,除了这些能够做粉,其他的粮食也能试着,比如用玉米面混合小麦、淀粉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做新吃食出来。林夏至是个南方人,他以前听同学说北方有的各式各样的面条,一直对那些面条很好奇,不知道能不能在景国做出来相似的。基础土豆粉做起来很简单,和红薯粉一样,没两天林承祖就把做好的土豆粉拿给林夏至。林夏至受上辈子的影响,他让林承祖做的土豆粉比红薯粉稍稍粗一点,所以土豆粉煮熟之后稍微有点泛白,和红薯粉煮熟后透明有点区别。如果两种粉煮同样长的时间,土豆粉比红薯粉要软一些,如果再煮久一些,两种粉的口感就差不多了。红薯粉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每个月都有很多路过的船商来林家拿红薯粉。土豆目前只在小范围里流传,不知道郡守和县令把土豆上奏之后朝廷有没有重视,林家没准备大量出售土豆。如何让土豆粉进入大家的视线,如何打出名气需要林夏至再想一想。当初红薯粉是卖到聚福楼里,聚福楼的食客将红薯粉传出名气,土豆粉是不是也能够用同样的办法。土豆粉的粘度没有红薯粉高,做菜很容易糊锅,不如把它加入飘香十里,用热串串的锅底烫熟吃。飘香十里推出麻辣味的热串串之后,杨雨生闲着没事又研究了一种菌菇味的串串,满足了不能吃辣的人,将飘香十里的名气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住在江宁县的人如果不去吃一次飘香十里的东西,就算不上江宁县本土的人。在飘香十里卖之前,林夏至和杨雨生先在家里自己实验了一下用串串锅底烫土豆粉,味道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好在夏哥儿你让承祖把土豆粉做得粗一些,烫来吃正好合适。杨雨生吃了一碗辣的,又吃了一碗菌菇的,要不是吃不下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哥么,这才刚吃了午饭不久,你又吃两大碗粉下去,真不知道你的胃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林夏至看着杨雨生稍微隆起的腹部,忍不住感叹。林夏至吃着土豆粉,和火锅有些相似的味道让他有点怀念家乡的火锅,吃火锅得特别准备锅和桌子,林夏至有些懒得去弄,再说冬天吃火锅才最舒服,还是等今年冬天了再弄火锅吧。土豆粉经过林家众人品尝之后,加上了飘香十里的菜单。飘香十里经常上新,每次新东西都会打折促销,飘香十里的常客宗会点一份尝尝。粉一类的东西都不经饿,加上飘香十里的东西分量不会很多,一份土豆粉五文钱,就半两多一点,成年汉子得吃五六碗才能饱,就和当初的凉皮一样。这土豆粉热乎,冬天吃着才舒服,你们怎么不冬天的时候开始卖,再过一整子天气热起来,这土豆粉就不好卖咯。客人吃完土豆粉擦嘴的时候和周小竹说。我们店里的东西都是新吃食,都是一弄出来就卖给大家吃,哪能那么凑巧刚好能赶上季节。周小竹笑着和客人解释。哎,吃过你们飘香十里的东西后再去吃别家的东西,总觉得不是那么个味。这位客人是个熟客了,他常年在各地奔走做生意,吃过的东西不少,现在最喜欢飘香十里,就是你们家的味道在别处吃不着,我每次去外面总是特别想快点回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第164章 贵人到访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林夏至见林承祖急不可耐地样子有些想笑,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他还想说,除了这些能够做粉,其他的粮食也能试着,比如用玉米面混合小麦、淀粉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做新吃食出来。林夏至是个南方人,他以前听同学说北方有的各式各样的面条,一直对那些面条很好奇,不知道能不能在景国做出来相似的。基础土豆粉做起来很简单,和红薯粉一样,没两天林承祖就把做好的土豆粉拿给林夏至。林夏至受上辈子的影响,他让林承祖做的土豆粉比红薯粉稍稍粗一点,所以土豆粉煮熟之后稍微有点泛白,和红薯粉煮熟后透明有点区别。如果两种粉煮同样长的时间,土豆粉比红薯粉要软一些,如果再煮久一些,两种粉的口感就差不多了。红薯粉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每个月都有很多路过的船商来林家拿红薯粉。土豆目前只在小范围里流传,不知道郡守和县令把土豆上奏之后朝廷有没有重视,林家没准备大量出售土豆。如何让土豆粉进入大家的视线,如何打出名气需要林夏至再想一想。当初红薯粉是卖到聚福楼里,聚福楼的食客将红薯粉传出名气,土豆粉是不是也能够用同样的办法。土豆粉的粘度没有红薯粉高,做菜很容易糊锅,不如把它加入飘香十里,用热串串的锅底烫熟吃。飘香十里推出麻辣味的热串串之后,杨雨生闲着没事又研究了一种菌菇味的串串,满足了不能吃辣的人,将飘香十里的名气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住在江宁县的人如果不去吃一次飘香十里的东西,就算不上江宁县本土的人。在飘香十里卖之前,林夏至和杨雨生先在家里自己实验了一下用串串锅底烫土豆粉,味道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好在夏哥儿你让承祖把土豆粉做得粗一些,烫来吃正好合适。杨雨生吃了一碗辣的,又吃了一碗菌菇的,要不是吃不下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哥么,这才刚吃了午饭不久,你又吃两大碗粉下去,真不知道你的胃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林夏至看着杨雨生稍微隆起的腹部,忍不住感叹。林夏至吃着土豆粉,和火锅有些相似的味道让他有点怀念家乡的火锅,吃火锅得特别准备锅和桌子,林夏至有些懒得去弄,再说冬天吃火锅才最舒服,还是等今年冬天了再弄火锅吧。土豆粉经过林家众人品尝之后,加上了飘香十里的菜单。飘香十里经常上新,每次新东西都会打折促销,飘香十里的常客宗会点一份尝尝。粉一类的东西都不经饿,加上飘香十里的东西分量不会很多,一份土豆粉五文钱,就半两多一点,成年汉子得吃五六碗才能饱,就和当初的凉皮一样。这土豆粉热乎,冬天吃着才舒服,你们怎么不冬天的时候开始卖,再过一整子天气热起来,这土豆粉就不好卖咯。客人吃完土豆粉擦嘴的时候和周小竹说。我们店里的东西都是新吃食,都是一弄出来就卖给大家吃,哪能那么凑巧刚好能赶上季节。周小竹笑着和客人解释。哎,吃过你们飘香十里的东西后再去吃别家的东西,总觉得不是那么个味。这位客人是个熟客了,他常年在各地奔走做生意,吃过的东西不少,现在最喜欢飘香十里,就是你们家的味道在别处吃不着,我每次去外面总是特别想快点回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客人凑过来调侃:张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可千万别因为嘴上这一口丢了单子。自从飘香十里用竹签结帐后,周小竹做掌柜就轻松了很多,不用整日拨弄算盘,也有时间和这些熟客聊聊天,对做生意更了解了一些。不止一个客人说飘香十里的味道特别,周小竹只当是杨雨生配的调料味道特别,没想过还有其他原因。其实除了杨雨生会配调料,更是因为飘香十里用的菜,都是林夏至亲自挑选的种子,种出来菜的味道从本质上就比普通菜更好。挑选种子涉及到林夏至的秘密,除了程闻柳隐约知道一点,其他人都不清楚,都以为是林虎子会种菜。土豆粉按照林家人的预期在江宁县逐渐火了起来,知道土豆粉的人越来越多,林家通过周小竹放话出去,土豆粉和红薯粉一样,可以到林家批发。红薯粉一开始是作为菜品进入大家的视线,然而吃货的世界是相通的,没等林夏至提醒,就逐渐开始有人把红薯粉当面条卖,将红薯粉加入正餐的行列。土豆粉也不例外,既然土豆粉和红薯粉很相似,自然可以将土豆粉也加入正餐。打开了市场就很容易发展了,逐渐由船商听到风声来林家批发红薯粉的时候顺带买一些土豆粉。现在林家做生意的事林承祖基本都能处理下来,他之前跟着程闻柳学了一段时间,不用林夏至这个半吊子再来指导了。同时,背山村那边佃农们的新房子也修好,他们托人带话给林夏至,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林夏至这次过去没有叫上程闻柳一起,他多带了几个林家的下人,赶着自家新买的马车出发,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上面装了几大口袋高产大豆种子。老秦头没有拿着林夏至给的银子不当银子用,每个铜板他都认真计划,没有浪费一点,用了不到四十四两就盖好了四间新房子,还剩十六两银子并六百文。这是因为他们只用林夏至给的钱盖了屋子,屋子里的桌凳床柜,厨房那一套行头,全都从他们老屋子搬过去的,没有一样置办了新的。林夏至接到话之后过去,看到他们修的新房子还算结实,心里满意,在他的田庄上修的房子就是他林夏至的,这些佃农只是暂住,修结实一点能多用些年。剩下的十六两银子他收回了,让祥伯每家给买一口锅、一袋米、一壶油、一罐盐,多的就当是他这个地主给他们四户佃农的搬家礼。佃农们听了林夏至的话高兴得直说感谢的话,他们没文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好在说的人诚心实意,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检查完了新房子,林夏至才把大豆种子亮出来:这些是大豆种子,你们也知道,我们林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以后这片田庄的旱田大部分都要种上大豆。听了林夏至的话,这些佃农们一下就担心了起来。有个别性子急的当场就问出来:我们现在已经按照上一位东家要求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如何再种大豆?三狗子!老秦头不等林家人发话,率先拦下来这个急性子的小辈。第164章 贵人到访林夏至没有生气,他心平气和地问老秦头口中的三狗子:你说说种了多少亩玉米,多少亩红薯?三狗子被老秦头吼了一句,激动地情绪瞬间如同胀满的气球被戳了个洞,一下漏没了,惴惴不安地回答林夏至的话:玉米二十五亩,红薯十五亩。那玉米产量多少?红薯产量多少?林夏至接着问。三狗子见林夏至没有生气,吞了口口水:玉米一亩能结玉米棒子两百到三百斤,红薯一亩能收七百多斤。唔收成不算太差。林夏至回忆了一下,按照景国的产量来算,三狗子说的产量在正常范围内。下一秒他的话锋一转:红薯先放一边不说,就看看玉米,三百斤玉米晒干之后能有多少,还得除开玉米芯,你算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