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星语把自己换成别的夫郎、哥儿来想,要是知道这么个地方说不准还真的愿意来,成亲的夫郎平时除了管理后宅事物还忙一些,哥儿们除了偶尔亲戚朋友间走动走动,就没别的消遣了。哪用这些吸引客人,我觉得雨生哥做的点心就能勾住大家的胃,哪样不是又好看又好吃。程鸾景慢条斯理地吃着最后一个钵仔糕感叹。程鸾景还想着,要是阿么同意,等青黛楼开业后他天天下午准时过来,反正写话本挣了钱想吃什么点什么,岂不美哉。祝琏安看程鸾景这个样子无奈:就你是个喜欢吃的。程鸾景不服气:吃东西让人放松愉快,平时写话本够累的,压力还大,吃点好吃的都不准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压力是什么意思?听着挺有趣的。多几个人店里就热闹得很,你一句我一句,有提得好的意见林夏至全记下来,回头改进改进。热热闹闹一下午,林夏至同施星语等人商量好青黛楼开业时间,邀请开业当天他们过来捧场。送了这群客人离开,看着楼下铺子的大儿子眼巴巴地看着他,林夏至脑子一转就大致明白发生了什么:别来无恙啊杭老板。哪里哪里,我看程少夫郎的铺子越来越好了,是不是准备开业了。掌柜和跑堂的都说不清楚,他直接问老板总该知道了吧。确实没几天了。林夏至看了他一眼没瞒着。两家就是一间铺子强行分开的,到时候开业人家就都知道了,他懒得同杭大掰扯,直接上马车回家,有这时间还不如想想怎么把开业那天弄得热闹,多来一些县城的哥儿们。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在青黛楼吃了东西就要帮忙,林夏至准备好帖子之后发给青黛出版社的成员们帮忙跑一趟,送到不同的人家。四月二十二,宜开业、动工、出嫁、远行。青黛楼没有邀请舞狮队,也没有放炮仗,清清静静就那么开业了。说清静也不尽然,来的人不少,差点在那段时间将辅街给堵了,好在这是条辅街人气不足没什么铺子把摊位摆出来,过往的行人也不多,能收到帖子过来的人大都认识,没有当街争吵,互相谦让一番街面就顺畅了。楼下的杭大见林夏至开个奇奇怪怪的茶楼请动了这么多有钱有势人家的哥儿,躲在店铺里拍胸口庆幸,还好没有彻底得罪人。这么多马车,就楼下那点位置不够,赶车的人自然只能自己找空地停放马车。杭大见状心里有了想法,要是以后这个什么青黛楼能够一直这么生意红火,他店里就多进一些瓜子花生零嘴,再支个摊子摆茶水,专门卖给马车夫唠嗑打发时间。第284章 开业想到这里,他就堆起笑容拿着自家店里的东西出门同那些马车夫套近乎,了解是哪些人家。楼下杭大同马车夫们唠嗑,楼上施星语站出来主持大局。施星语先说程家少夫郎是青黛楼的东家,他怀孕不方便出面就他厚着脸皮来同大家说说话。这别出心裁的茶楼叫青黛楼,大家进门都看到了招牌,从今天起开业招待客人,只让夫郎哥儿进门,汉子来了还请回。另外,他们几人借青黛楼成立了青黛出版社,出版这个两个字眼新奇,别人没听说过,不妨碍他们大概理解这大概是个什么意思。大家互相都认识,第一天开业请来的哥儿都不是不懂装懂的,搞不太明白问问清楚就行:语哥儿,你说的青黛出版社是个什么意思?因着程家和县令有姻亲关系,县里对林家的印象也很好,县令的大孙子西门羽同程鸾景一起来了。西门羽今年十二岁,受家里人影响喜欢看书,又最喜欢读诗写诗,听到青黛出版社这个名字就莫名喜欢,竖起耳朵嶼汐團隊整理,敬請關注。听施星语解释。大家都想知道,施星语自然不会吊大家胃口,青黛出版社是什么意思,以后会做什么说了出来。原来这个茶楼不仅是喝茶,还可以是大家讨论诗作、结交笔友的地方。平日里茶楼开门招待客人,还会不定期举办诗会、词会、文会、乐会等,举办各种聚会时得凭请帖入内。每一次会场的主题都不一样,大家收到请帖后根据主题准备诗、词、文、乐等,到时众人推举出最好的可以将作品挂在青黛楼里供大家品读,每一次会上的优秀作品青黛楼负责收集起来,攒够了就出一本《青黛集》。邀请过来的哥儿一个个都露出高兴的样子,他们识字,或喜欢诗、或喜欢词、或喜欢文、或喜欢乐,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擅长的,发自内心觉得青黛楼好。说道这里,施星语抛出一个大消息:今天开业,青黛楼举办第一场诗会,主题为桃花诗会。不是说会给帖子提前告知吗?这次没有做好准备,如何能够做出让大家满意的诗作。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是西门羽,他表情紧张。除了特殊时候临时发挥能写出好诗,大多数时候他们这些哥儿写诗得靠打磨,逐字逐句地看有没有更好的词。除了西门羽,另外有些喜欢诗词的哥儿也不依。施星语不慌不忙地说:西门公子别急,先品尝一下咱们青黛楼的桃花酿,说不定灵感就来了。第一次举办诗会不论高低,只要大家愿意写,青黛出版社就给大家出版《青黛集》。施星语话音落下,在旁边等着服侍客人的哥儿端着盘子款款走上前,在每位客人桌前放下一小杯酒。这些哥儿的衣服绿底上绣着桃花枝和桃花、桃花瓣,走动间似乎看到了桃花飘落的场景。酒杯同样精致,杯子外面是白底,描的粉花瓣红花蕊栩栩如生,里面装着浅红色的酒液,闻着有股淡淡的桃花香。上了桃花酿,还上来了三种桃花点心,一种是景国传统的桃花糕,绵软细腻入口即化。第二种是桃花冻,和钵仔糕有点像却又不一样,每个桃花冻只有一指厚、婴儿拳头大小,中间摆放了一朵新鲜的桃花,装在小圆盘子里晶莹剔透的,看上去真像是把桃花冻了起来,大家都舍不得吃。第三种是桃花饼,用冰皮月饼的做法做皮,里面是杨雨生研究出来的桃花酱,做成桃花瓣的形状很小很精致,在盘子里摆成花,外皮入口软糯弹牙,馅料甜而不腻。上来的酒和点心吸引了部分人的注意,桃花酿酒味很淡,回味甘甜不涩口,照林夏至说与其当成酒还不如看作饮料。至于两种大家没吃过的桃花点心,激起了在座哥儿的爱怜之心,无外乎就是因为太好看了。再好看也是点心,青黛出版社的几位元老分开坐在开场的人群中,率先拿起勺子品尝美味,最好看的桃花冻决计不能放过,下次再做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旁边舍不得吃的哥儿问祝琏安:好吃吗?祝琏安仿佛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假装毫无所觉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错,珏哥儿吃一口就知道了。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每个人每种点心就一小碟,数量少几口就能吃完,于是新奇的桃花冻和桃花饼被吃光,只有桃花糕有些剩余。对诗会最着急的西门羽都安静下来尝糕点,等着听施星语说下面的话。看大家吃差不多了,施星语站起来继续说:还是我厚着脸皮出来抛砖引玉,程家夏哥哥说他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一首诗很适合今天的诗会,只是古籍太过破旧后面的已经看不着,我把前面的读出来大家品品。林夏至说的残诗其实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上辈子他看周星星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记住了前面几句。施星语轻轻咳嗽两声:此诗名为<桃花庵歌>,作者不详。施星语的语速不快不慢,有种轻快又有种失落在里面,他觉得此诗大气逍遥,有一种轻松自在蕴含在里面,又因为不知道后面的诗句而失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嗯?没了!西门羽正闭眼品味这首诗,骤然没了就像一个久饿之人闻到饭菜香却吃不到饭菜,让人抓心抓肺地难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旁的哥儿在嘴里把这两句诗念叨一遍,忍不住赞叹,好诗啊!有花有酒却不显轻浮,只有轻松逍遥,读起来动感快意。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定然是文采斐然之人,后面怎么就没了呢。施星语把这首残损的《桃花庵歌》读完就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笑着听大家讨论这首诗。他作为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拿到这首诗就回去给祖爷看过,祖爷连读三遍,赞叹前半首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可惜看不到后半首,后半首升华主题若是能看清全貌定然是流芳千古的名诗,祖爷为此万分叹息。在场的哥儿们试着给这首残诗补全,可就凭他们不要说补全了,就是续写一句都觉得不是那个滋味,只能看着这首《桃花庵歌》,冥思苦想现场另作一首。青黛楼上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放了三分之二的书,大部分是话本,拿给客人们吃茶聊天时消遣着看。那些个对自己文采没那么自信的哥儿就在一旁安静看书吃点心,没有了桃花点心还有别的味道也不错,别人作好了诗给他看他就看,不给看也不介意。林夏至就混在人群中,也听着大家讨论这首诗,有人问他是从哪里看的,那本古籍还在不在。本就是林夏至瞎扯的,上哪里找一本古籍,只能苦笑着应付这些人:古籍非常脆弱,我当时看之后就彻底破损,没法拼接在一起,当年也怪我从地里捡到的时候年少不懂事,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古籍,现在万分后悔。在座的人都知道林夏至怀着身孕,见他这个后悔得不行的样子纷纷反过来劝解:程少夫郎也不是有心的,都说了是破损的古籍,说不定是以前哪位隐士留下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捡到,我们连这么精妙的前半首诗都听不了。该聊天聊天,埋头作诗的埋头,下午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有《桃花庵歌》珠玉在前,大家都没好意思把自己写的桃花诗拿出来,闹着施星语再举办一次桃花诗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四月下旬春天已过,桃花都快开败了,再办一场桃花诗会有些过时,施星语推脱一番,顺理成章提出五月荷花词会,请大家届时多多捧场。青黛楼不声不响地在哥儿圈出名了,上了年龄的夫郎对这些没太大兴趣,年轻夫郎却不一样,想着青黛楼怎么不邀请他们,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文采也不错。青黛楼当然不会上赶着找不自在,六月举办的荷花词会请帖中就有了各位夫郎,来作词可以,来品词也行,只要真心喜欢词,愿意来捧场,青黛楼都欢迎。开业之后,来青黛楼的客人分成两种,一是喜欢青黛楼各色茶点的食客,还有就是把青黛楼当成大家聚会讨论诗词的场所,打听青黛出版社加入条件,想加入青黛出版社。林夏至这个副社长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提供场地、吃食,管理青黛出版社的成员增减,给成员们安排活动就落在了施星语这个社长头上,他之前的预感果然成真,他成了最忙的那个人。第285章 放大镜好在大家虽然热情,倒也没有失了分寸,施星语偶尔闭门躲在家里写《哥儿国》不出门,他们也不会上门强迫。哥么,就这么几天语哥儿就同我说了两次了,说他每天太忙,因为做社长拖慢了写话本进度。程鸾景并没有替施星语着急的样子,反而一脸快来问我后面事情的嘚瑟模样。那你怎么回他的?林夏至配合着做出好奇的样子。程鸾景嘿嘿一笑: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哥儿是聪明有本事能大任的人,不用饿体肤,苦心志、劳筋骨就够了。语哥儿没有生气吧?林夏至想,他要是施星语肯定会被程鸾景这个损友气死。他气什么,当初社长是我们推举、他自愿做的,我们相信他啊。程鸾景说的有道理。现在施星语只盼望着来一位大家认可的接班人,把社长这个摊子接过去做。青黛楼这边的事情忙完,林夏至让程闻柳去玻璃窑问问,他之前让做的那种特殊玻璃做好了没有。没两天就是林虎子的四十岁生辰,林夏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送一套放大镜给林虎子。想要了解种子,光靠肉眼能看出多少子丑演卯辰,放大镜配合解剖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么dna、细胞结构这些太细的东西说出来林虎子铁定不懂,用放大镜看看种子结构、看看花儿结构总在他的接受范围中吧。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儿是怎么变成种子的,就不可能迈出杂交这一步,林夏至希望林虎子早点把杂交水稻给鼓捣出来增产。玻璃板子做得好,凸透镜也就不难,林夏至说了之后瓷窑老板就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研究了,很快做了出来,程闻柳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一箱不同尺寸打磨好的镜片。光是一块玻璃片容易打碎,林夏至又请木匠赶工做了边框和手柄,有实物做起来容易,两天功夫就做好了两套,剩下的凸透镜玻璃片就不那么着急了,什么时候做好,什么送给程锦阳就行,左右现在世外源还没开业。夏哥儿,真的放大了,看得好清楚啊!程闻柳拿着个放大镜满屋子看,原来这张桌子上已经有了裂缝,平日里看不出来,你说是叫人直接换一张桌还是找木匠补一下漆?就是冬冷夏热才会在桌面上折腾出来的小细纹,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安换一套,补一下漆就好。林夏至看都不看他,认真整理给林虎子的放大镜,生怕弄花了表面不好看。林虎子这套放大镜一共有十个,大小不等,放大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外面的壳子是挑选的轻乌木,入手轻巧、不易腐蚀,适合林虎子拿着放大镜去田里用。一套送给阿爹,这里还有一套送去哪?程闻柳拿着放大镜把屋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看了一遍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东西是夏哥儿提出来的,程闻柳得问问他的安排,和夏哥儿待一起越久越发相信他之前的猜测,点子一个接一个,都新奇有趣不说,真让人研究一番还真的能够做出来。这套先放家里,给家里人平时用来玩。剩下的让玻璃窑多做几套出来再说,我想着给青黛楼饭放一套,给县令送几套,再给二堂哥那边送几套,你和阿爹那边用不用放大镜?林夏至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想的安排。祝琏安仿佛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假装毫无所觉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错,珏哥儿吃一口就知道了。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每个人每种点心就一小碟,数量少几口就能吃完,于是新奇的桃花冻和桃花饼被吃光,只有桃花糕有些剩余。对诗会最着急的西门羽都安静下来尝糕点,等着听施星语说下面的话。看大家吃差不多了,施星语站起来继续说:还是我厚着脸皮出来抛砖引玉,程家夏哥哥说他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一首诗很适合今天的诗会,只是古籍太过破旧后面的已经看不着,我把前面的读出来大家品品。林夏至说的残诗其实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上辈子他看周星星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记住了前面几句。施星语轻轻咳嗽两声:此诗名为<桃花庵歌>,作者不详。施星语的语速不快不慢,有种轻快又有种失落在里面,他觉得此诗大气逍遥,有一种轻松自在蕴含在里面,又因为不知道后面的诗句而失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嗯?没了!西门羽正闭眼品味这首诗,骤然没了就像一个久饿之人闻到饭菜香却吃不到饭菜,让人抓心抓肺地难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旁的哥儿在嘴里把这两句诗念叨一遍,忍不住赞叹,好诗啊!有花有酒却不显轻浮,只有轻松逍遥,读起来动感快意。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定然是文采斐然之人,后面怎么就没了呢。施星语把这首残损的《桃花庵歌》读完就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笑着听大家讨论这首诗。他作为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拿到这首诗就回去给祖爷看过,祖爷连读三遍,赞叹前半首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可惜看不到后半首,后半首升华主题若是能看清全貌定然是流芳千古的名诗,祖爷为此万分叹息。在场的哥儿们试着给这首残诗补全,可就凭他们不要说补全了,就是续写一句都觉得不是那个滋味,只能看着这首《桃花庵歌》,冥思苦想现场另作一首。青黛楼上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放了三分之二的书,大部分是话本,拿给客人们吃茶聊天时消遣着看。那些个对自己文采没那么自信的哥儿就在一旁安静看书吃点心,没有了桃花点心还有别的味道也不错,别人作好了诗给他看他就看,不给看也不介意。林夏至就混在人群中,也听着大家讨论这首诗,有人问他是从哪里看的,那本古籍还在不在。本就是林夏至瞎扯的,上哪里找一本古籍,只能苦笑着应付这些人:古籍非常脆弱,我当时看之后就彻底破损,没法拼接在一起,当年也怪我从地里捡到的时候年少不懂事,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古籍,现在万分后悔。在座的人都知道林夏至怀着身孕,见他这个后悔得不行的样子纷纷反过来劝解:程少夫郎也不是有心的,都说了是破损的古籍,说不定是以前哪位隐士留下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捡到,我们连这么精妙的前半首诗都听不了。该聊天聊天,埋头作诗的埋头,下午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有《桃花庵歌》珠玉在前,大家都没好意思把自己写的桃花诗拿出来,闹着施星语再举办一次桃花诗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四月下旬春天已过,桃花都快开败了,再办一场桃花诗会有些过时,施星语推脱一番,顺理成章提出五月荷花词会,请大家届时多多捧场。青黛楼不声不响地在哥儿圈出名了,上了年龄的夫郎对这些没太大兴趣,年轻夫郎却不一样,想着青黛楼怎么不邀请他们,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文采也不错。青黛楼当然不会上赶着找不自在,六月举办的荷花词会请帖中就有了各位夫郎,来作词可以,来品词也行,只要真心喜欢词,愿意来捧场,青黛楼都欢迎。开业之后,来青黛楼的客人分成两种,一是喜欢青黛楼各色茶点的食客,还有就是把青黛楼当成大家聚会讨论诗词的场所,打听青黛出版社加入条件,想加入青黛出版社。林夏至这个副社长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提供场地、吃食,管理青黛出版社的成员增减,给成员们安排活动就落在了施星语这个社长头上,他之前的预感果然成真,他成了最忙的那个人。第285章 放大镜好在大家虽然热情,倒也没有失了分寸,施星语偶尔闭门躲在家里写《哥儿国》不出门,他们也不会上门强迫。哥么,就这么几天语哥儿就同我说了两次了,说他每天太忙,因为做社长拖慢了写话本进度。程鸾景并没有替施星语着急的样子,反而一脸快来问我后面事情的嘚瑟模样。那你怎么回他的?林夏至配合着做出好奇的样子。程鸾景嘿嘿一笑: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哥儿是聪明有本事能大任的人,不用饿体肤,苦心志、劳筋骨就够了。语哥儿没有生气吧?林夏至想,他要是施星语肯定会被程鸾景这个损友气死。他气什么,当初社长是我们推举、他自愿做的,我们相信他啊。程鸾景说的有道理。现在施星语只盼望着来一位大家认可的接班人,把社长这个摊子接过去做。青黛楼这边的事情忙完,林夏至让程闻柳去玻璃窑问问,他之前让做的那种特殊玻璃做好了没有。没两天就是林虎子的四十岁生辰,林夏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送一套放大镜给林虎子。想要了解种子,光靠肉眼能看出多少子丑演卯辰,放大镜配合解剖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么dna、细胞结构这些太细的东西说出来林虎子铁定不懂,用放大镜看看种子结构、看看花儿结构总在他的接受范围中吧。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儿是怎么变成种子的,就不可能迈出杂交这一步,林夏至希望林虎子早点把杂交水稻给鼓捣出来增产。玻璃板子做得好,凸透镜也就不难,林夏至说了之后瓷窑老板就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研究了,很快做了出来,程闻柳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一箱不同尺寸打磨好的镜片。光是一块玻璃片容易打碎,林夏至又请木匠赶工做了边框和手柄,有实物做起来容易,两天功夫就做好了两套,剩下的凸透镜玻璃片就不那么着急了,什么时候做好,什么送给程锦阳就行,左右现在世外源还没开业。夏哥儿,真的放大了,看得好清楚啊!程闻柳拿着个放大镜满屋子看,原来这张桌子上已经有了裂缝,平日里看不出来,你说是叫人直接换一张桌还是找木匠补一下漆?就是冬冷夏热才会在桌面上折腾出来的小细纹,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安换一套,补一下漆就好。林夏至看都不看他,认真整理给林虎子的放大镜,生怕弄花了表面不好看。林虎子这套放大镜一共有十个,大小不等,放大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外面的壳子是挑选的轻乌木,入手轻巧、不易腐蚀,适合林虎子拿着放大镜去田里用。一套送给阿爹,这里还有一套送去哪?程闻柳拿着放大镜把屋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看了一遍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东西是夏哥儿提出来的,程闻柳得问问他的安排,和夏哥儿待一起越久越发相信他之前的猜测,点子一个接一个,都新奇有趣不说,真让人研究一番还真的能够做出来。这套先放家里,给家里人平时用来玩。剩下的让玻璃窑多做几套出来再说,我想着给青黛楼饭放一套,给县令送几套,再给二堂哥那边送几套,你和阿爹那边用不用放大镜?林夏至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想的安排。祝琏安仿佛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假装毫无所觉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错,珏哥儿吃一口就知道了。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每个人每种点心就一小碟,数量少几口就能吃完,于是新奇的桃花冻和桃花饼被吃光,只有桃花糕有些剩余。对诗会最着急的西门羽都安静下来尝糕点,等着听施星语说下面的话。看大家吃差不多了,施星语站起来继续说:还是我厚着脸皮出来抛砖引玉,程家夏哥哥说他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一首诗很适合今天的诗会,只是古籍太过破旧后面的已经看不着,我把前面的读出来大家品品。林夏至说的残诗其实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上辈子他看周星星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记住了前面几句。施星语轻轻咳嗽两声:此诗名为<桃花庵歌>,作者不详。施星语的语速不快不慢,有种轻快又有种失落在里面,他觉得此诗大气逍遥,有一种轻松自在蕴含在里面,又因为不知道后面的诗句而失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嗯?没了!西门羽正闭眼品味这首诗,骤然没了就像一个久饿之人闻到饭菜香却吃不到饭菜,让人抓心抓肺地难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旁的哥儿在嘴里把这两句诗念叨一遍,忍不住赞叹,好诗啊!有花有酒却不显轻浮,只有轻松逍遥,读起来动感快意。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定然是文采斐然之人,后面怎么就没了呢。施星语把这首残损的《桃花庵歌》读完就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笑着听大家讨论这首诗。他作为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拿到这首诗就回去给祖爷看过,祖爷连读三遍,赞叹前半首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可惜看不到后半首,后半首升华主题若是能看清全貌定然是流芳千古的名诗,祖爷为此万分叹息。在场的哥儿们试着给这首残诗补全,可就凭他们不要说补全了,就是续写一句都觉得不是那个滋味,只能看着这首《桃花庵歌》,冥思苦想现场另作一首。青黛楼上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放了三分之二的书,大部分是话本,拿给客人们吃茶聊天时消遣着看。那些个对自己文采没那么自信的哥儿就在一旁安静看书吃点心,没有了桃花点心还有别的味道也不错,别人作好了诗给他看他就看,不给看也不介意。林夏至就混在人群中,也听着大家讨论这首诗,有人问他是从哪里看的,那本古籍还在不在。本就是林夏至瞎扯的,上哪里找一本古籍,只能苦笑着应付这些人:古籍非常脆弱,我当时看之后就彻底破损,没法拼接在一起,当年也怪我从地里捡到的时候年少不懂事,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古籍,现在万分后悔。在座的人都知道林夏至怀着身孕,见他这个后悔得不行的样子纷纷反过来劝解:程少夫郎也不是有心的,都说了是破损的古籍,说不定是以前哪位隐士留下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捡到,我们连这么精妙的前半首诗都听不了。该聊天聊天,埋头作诗的埋头,下午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有《桃花庵歌》珠玉在前,大家都没好意思把自己写的桃花诗拿出来,闹着施星语再举办一次桃花诗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四月下旬春天已过,桃花都快开败了,再办一场桃花诗会有些过时,施星语推脱一番,顺理成章提出五月荷花词会,请大家届时多多捧场。青黛楼不声不响地在哥儿圈出名了,上了年龄的夫郎对这些没太大兴趣,年轻夫郎却不一样,想着青黛楼怎么不邀请他们,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文采也不错。青黛楼当然不会上赶着找不自在,六月举办的荷花词会请帖中就有了各位夫郎,来作词可以,来品词也行,只要真心喜欢词,愿意来捧场,青黛楼都欢迎。开业之后,来青黛楼的客人分成两种,一是喜欢青黛楼各色茶点的食客,还有就是把青黛楼当成大家聚会讨论诗词的场所,打听青黛出版社加入条件,想加入青黛出版社。林夏至这个副社长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提供场地、吃食,管理青黛出版社的成员增减,给成员们安排活动就落在了施星语这个社长头上,他之前的预感果然成真,他成了最忙的那个人。第285章 放大镜好在大家虽然热情,倒也没有失了分寸,施星语偶尔闭门躲在家里写《哥儿国》不出门,他们也不会上门强迫。哥么,就这么几天语哥儿就同我说了两次了,说他每天太忙,因为做社长拖慢了写话本进度。程鸾景并没有替施星语着急的样子,反而一脸快来问我后面事情的嘚瑟模样。那你怎么回他的?林夏至配合着做出好奇的样子。程鸾景嘿嘿一笑: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哥儿是聪明有本事能大任的人,不用饿体肤,苦心志、劳筋骨就够了。语哥儿没有生气吧?林夏至想,他要是施星语肯定会被程鸾景这个损友气死。他气什么,当初社长是我们推举、他自愿做的,我们相信他啊。程鸾景说的有道理。现在施星语只盼望着来一位大家认可的接班人,把社长这个摊子接过去做。青黛楼这边的事情忙完,林夏至让程闻柳去玻璃窑问问,他之前让做的那种特殊玻璃做好了没有。没两天就是林虎子的四十岁生辰,林夏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送一套放大镜给林虎子。想要了解种子,光靠肉眼能看出多少子丑演卯辰,放大镜配合解剖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么dna、细胞结构这些太细的东西说出来林虎子铁定不懂,用放大镜看看种子结构、看看花儿结构总在他的接受范围中吧。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儿是怎么变成种子的,就不可能迈出杂交这一步,林夏至希望林虎子早点把杂交水稻给鼓捣出来增产。玻璃板子做得好,凸透镜也就不难,林夏至说了之后瓷窑老板就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研究了,很快做了出来,程闻柳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一箱不同尺寸打磨好的镜片。光是一块玻璃片容易打碎,林夏至又请木匠赶工做了边框和手柄,有实物做起来容易,两天功夫就做好了两套,剩下的凸透镜玻璃片就不那么着急了,什么时候做好,什么送给程锦阳就行,左右现在世外源还没开业。夏哥儿,真的放大了,看得好清楚啊!程闻柳拿着个放大镜满屋子看,原来这张桌子上已经有了裂缝,平日里看不出来,你说是叫人直接换一张桌还是找木匠补一下漆?就是冬冷夏热才会在桌面上折腾出来的小细纹,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安换一套,补一下漆就好。林夏至看都不看他,认真整理给林虎子的放大镜,生怕弄花了表面不好看。林虎子这套放大镜一共有十个,大小不等,放大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外面的壳子是挑选的轻乌木,入手轻巧、不易腐蚀,适合林虎子拿着放大镜去田里用。一套送给阿爹,这里还有一套送去哪?程闻柳拿着放大镜把屋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看了一遍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东西是夏哥儿提出来的,程闻柳得问问他的安排,和夏哥儿待一起越久越发相信他之前的猜测,点子一个接一个,都新奇有趣不说,真让人研究一番还真的能够做出来。这套先放家里,给家里人平时用来玩。剩下的让玻璃窑多做几套出来再说,我想着给青黛楼饭放一套,给县令送几套,再给二堂哥那边送几套,你和阿爹那边用不用放大镜?林夏至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想的安排。祝琏安仿佛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假装毫无所觉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错,珏哥儿吃一口就知道了。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每个人每种点心就一小碟,数量少几口就能吃完,于是新奇的桃花冻和桃花饼被吃光,只有桃花糕有些剩余。对诗会最着急的西门羽都安静下来尝糕点,等着听施星语说下面的话。看大家吃差不多了,施星语站起来继续说:还是我厚着脸皮出来抛砖引玉,程家夏哥哥说他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一首诗很适合今天的诗会,只是古籍太过破旧后面的已经看不着,我把前面的读出来大家品品。林夏至说的残诗其实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上辈子他看周星星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记住了前面几句。施星语轻轻咳嗽两声:此诗名为<桃花庵歌>,作者不详。施星语的语速不快不慢,有种轻快又有种失落在里面,他觉得此诗大气逍遥,有一种轻松自在蕴含在里面,又因为不知道后面的诗句而失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嗯?没了!西门羽正闭眼品味这首诗,骤然没了就像一个久饿之人闻到饭菜香却吃不到饭菜,让人抓心抓肺地难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旁的哥儿在嘴里把这两句诗念叨一遍,忍不住赞叹,好诗啊!有花有酒却不显轻浮,只有轻松逍遥,读起来动感快意。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定然是文采斐然之人,后面怎么就没了呢。施星语把这首残损的《桃花庵歌》读完就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笑着听大家讨论这首诗。他作为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拿到这首诗就回去给祖爷看过,祖爷连读三遍,赞叹前半首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可惜看不到后半首,后半首升华主题若是能看清全貌定然是流芳千古的名诗,祖爷为此万分叹息。在场的哥儿们试着给这首残诗补全,可就凭他们不要说补全了,就是续写一句都觉得不是那个滋味,只能看着这首《桃花庵歌》,冥思苦想现场另作一首。青黛楼上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放了三分之二的书,大部分是话本,拿给客人们吃茶聊天时消遣着看。那些个对自己文采没那么自信的哥儿就在一旁安静看书吃点心,没有了桃花点心还有别的味道也不错,别人作好了诗给他看他就看,不给看也不介意。林夏至就混在人群中,也听着大家讨论这首诗,有人问他是从哪里看的,那本古籍还在不在。本就是林夏至瞎扯的,上哪里找一本古籍,只能苦笑着应付这些人:古籍非常脆弱,我当时看之后就彻底破损,没法拼接在一起,当年也怪我从地里捡到的时候年少不懂事,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古籍,现在万分后悔。在座的人都知道林夏至怀着身孕,见他这个后悔得不行的样子纷纷反过来劝解:程少夫郎也不是有心的,都说了是破损的古籍,说不定是以前哪位隐士留下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捡到,我们连这么精妙的前半首诗都听不了。该聊天聊天,埋头作诗的埋头,下午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有《桃花庵歌》珠玉在前,大家都没好意思把自己写的桃花诗拿出来,闹着施星语再举办一次桃花诗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四月下旬春天已过,桃花都快开败了,再办一场桃花诗会有些过时,施星语推脱一番,顺理成章提出五月荷花词会,请大家届时多多捧场。青黛楼不声不响地在哥儿圈出名了,上了年龄的夫郎对这些没太大兴趣,年轻夫郎却不一样,想着青黛楼怎么不邀请他们,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文采也不错。青黛楼当然不会上赶着找不自在,六月举办的荷花词会请帖中就有了各位夫郎,来作词可以,来品词也行,只要真心喜欢词,愿意来捧场,青黛楼都欢迎。开业之后,来青黛楼的客人分成两种,一是喜欢青黛楼各色茶点的食客,还有就是把青黛楼当成大家聚会讨论诗词的场所,打听青黛出版社加入条件,想加入青黛出版社。林夏至这个副社长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提供场地、吃食,管理青黛出版社的成员增减,给成员们安排活动就落在了施星语这个社长头上,他之前的预感果然成真,他成了最忙的那个人。第285章 放大镜好在大家虽然热情,倒也没有失了分寸,施星语偶尔闭门躲在家里写《哥儿国》不出门,他们也不会上门强迫。哥么,就这么几天语哥儿就同我说了两次了,说他每天太忙,因为做社长拖慢了写话本进度。程鸾景并没有替施星语着急的样子,反而一脸快来问我后面事情的嘚瑟模样。那你怎么回他的?林夏至配合着做出好奇的样子。程鸾景嘿嘿一笑: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哥儿是聪明有本事能大任的人,不用饿体肤,苦心志、劳筋骨就够了。语哥儿没有生气吧?林夏至想,他要是施星语肯定会被程鸾景这个损友气死。他气什么,当初社长是我们推举、他自愿做的,我们相信他啊。程鸾景说的有道理。现在施星语只盼望着来一位大家认可的接班人,把社长这个摊子接过去做。青黛楼这边的事情忙完,林夏至让程闻柳去玻璃窑问问,他之前让做的那种特殊玻璃做好了没有。没两天就是林虎子的四十岁生辰,林夏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送一套放大镜给林虎子。想要了解种子,光靠肉眼能看出多少子丑演卯辰,放大镜配合解剖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么dna、细胞结构这些太细的东西说出来林虎子铁定不懂,用放大镜看看种子结构、看看花儿结构总在他的接受范围中吧。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儿是怎么变成种子的,就不可能迈出杂交这一步,林夏至希望林虎子早点把杂交水稻给鼓捣出来增产。玻璃板子做得好,凸透镜也就不难,林夏至说了之后瓷窑老板就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研究了,很快做了出来,程闻柳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一箱不同尺寸打磨好的镜片。光是一块玻璃片容易打碎,林夏至又请木匠赶工做了边框和手柄,有实物做起来容易,两天功夫就做好了两套,剩下的凸透镜玻璃片就不那么着急了,什么时候做好,什么送给程锦阳就行,左右现在世外源还没开业。夏哥儿,真的放大了,看得好清楚啊!程闻柳拿着个放大镜满屋子看,原来这张桌子上已经有了裂缝,平日里看不出来,你说是叫人直接换一张桌还是找木匠补一下漆?就是冬冷夏热才会在桌面上折腾出来的小细纹,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安换一套,补一下漆就好。林夏至看都不看他,认真整理给林虎子的放大镜,生怕弄花了表面不好看。林虎子这套放大镜一共有十个,大小不等,放大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外面的壳子是挑选的轻乌木,入手轻巧、不易腐蚀,适合林虎子拿着放大镜去田里用。一套送给阿爹,这里还有一套送去哪?程闻柳拿着放大镜把屋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看了一遍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东西是夏哥儿提出来的,程闻柳得问问他的安排,和夏哥儿待一起越久越发相信他之前的猜测,点子一个接一个,都新奇有趣不说,真让人研究一番还真的能够做出来。这套先放家里,给家里人平时用来玩。剩下的让玻璃窑多做几套出来再说,我想着给青黛楼饭放一套,给县令送几套,再给二堂哥那边送几套,你和阿爹那边用不用放大镜?林夏至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想的安排。祝琏安仿佛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假装毫无所觉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错,珏哥儿吃一口就知道了。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每个人每种点心就一小碟,数量少几口就能吃完,于是新奇的桃花冻和桃花饼被吃光,只有桃花糕有些剩余。对诗会最着急的西门羽都安静下来尝糕点,等着听施星语说下面的话。看大家吃差不多了,施星语站起来继续说:还是我厚着脸皮出来抛砖引玉,程家夏哥哥说他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一首诗很适合今天的诗会,只是古籍太过破旧后面的已经看不着,我把前面的读出来大家品品。林夏至说的残诗其实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上辈子他看周星星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记住了前面几句。施星语轻轻咳嗽两声:此诗名为<桃花庵歌>,作者不详。施星语的语速不快不慢,有种轻快又有种失落在里面,他觉得此诗大气逍遥,有一种轻松自在蕴含在里面,又因为不知道后面的诗句而失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嗯?没了!西门羽正闭眼品味这首诗,骤然没了就像一个久饿之人闻到饭菜香却吃不到饭菜,让人抓心抓肺地难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旁的哥儿在嘴里把这两句诗念叨一遍,忍不住赞叹,好诗啊!有花有酒却不显轻浮,只有轻松逍遥,读起来动感快意。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定然是文采斐然之人,后面怎么就没了呢。施星语把这首残损的《桃花庵歌》读完就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笑着听大家讨论这首诗。他作为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拿到这首诗就回去给祖爷看过,祖爷连读三遍,赞叹前半首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可惜看不到后半首,后半首升华主题若是能看清全貌定然是流芳千古的名诗,祖爷为此万分叹息。在场的哥儿们试着给这首残诗补全,可就凭他们不要说补全了,就是续写一句都觉得不是那个滋味,只能看着这首《桃花庵歌》,冥思苦想现场另作一首。青黛楼上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放了三分之二的书,大部分是话本,拿给客人们吃茶聊天时消遣着看。那些个对自己文采没那么自信的哥儿就在一旁安静看书吃点心,没有了桃花点心还有别的味道也不错,别人作好了诗给他看他就看,不给看也不介意。林夏至就混在人群中,也听着大家讨论这首诗,有人问他是从哪里看的,那本古籍还在不在。本就是林夏至瞎扯的,上哪里找一本古籍,只能苦笑着应付这些人:古籍非常脆弱,我当时看之后就彻底破损,没法拼接在一起,当年也怪我从地里捡到的时候年少不懂事,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古籍,现在万分后悔。在座的人都知道林夏至怀着身孕,见他这个后悔得不行的样子纷纷反过来劝解:程少夫郎也不是有心的,都说了是破损的古籍,说不定是以前哪位隐士留下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捡到,我们连这么精妙的前半首诗都听不了。该聊天聊天,埋头作诗的埋头,下午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有《桃花庵歌》珠玉在前,大家都没好意思把自己写的桃花诗拿出来,闹着施星语再举办一次桃花诗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四月下旬春天已过,桃花都快开败了,再办一场桃花诗会有些过时,施星语推脱一番,顺理成章提出五月荷花词会,请大家届时多多捧场。青黛楼不声不响地在哥儿圈出名了,上了年龄的夫郎对这些没太大兴趣,年轻夫郎却不一样,想着青黛楼怎么不邀请他们,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文采也不错。青黛楼当然不会上赶着找不自在,六月举办的荷花词会请帖中就有了各位夫郎,来作词可以,来品词也行,只要真心喜欢词,愿意来捧场,青黛楼都欢迎。开业之后,来青黛楼的客人分成两种,一是喜欢青黛楼各色茶点的食客,还有就是把青黛楼当成大家聚会讨论诗词的场所,打听青黛出版社加入条件,想加入青黛出版社。林夏至这个副社长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提供场地、吃食,管理青黛出版社的成员增减,给成员们安排活动就落在了施星语这个社长头上,他之前的预感果然成真,他成了最忙的那个人。第285章 放大镜好在大家虽然热情,倒也没有失了分寸,施星语偶尔闭门躲在家里写《哥儿国》不出门,他们也不会上门强迫。哥么,就这么几天语哥儿就同我说了两次了,说他每天太忙,因为做社长拖慢了写话本进度。程鸾景并没有替施星语着急的样子,反而一脸快来问我后面事情的嘚瑟模样。那你怎么回他的?林夏至配合着做出好奇的样子。程鸾景嘿嘿一笑: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哥儿是聪明有本事能大任的人,不用饿体肤,苦心志、劳筋骨就够了。语哥儿没有生气吧?林夏至想,他要是施星语肯定会被程鸾景这个损友气死。他气什么,当初社长是我们推举、他自愿做的,我们相信他啊。程鸾景说的有道理。现在施星语只盼望着来一位大家认可的接班人,把社长这个摊子接过去做。青黛楼这边的事情忙完,林夏至让程闻柳去玻璃窑问问,他之前让做的那种特殊玻璃做好了没有。没两天就是林虎子的四十岁生辰,林夏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送一套放大镜给林虎子。想要了解种子,光靠肉眼能看出多少子丑演卯辰,放大镜配合解剖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么dna、细胞结构这些太细的东西说出来林虎子铁定不懂,用放大镜看看种子结构、看看花儿结构总在他的接受范围中吧。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儿是怎么变成种子的,就不可能迈出杂交这一步,林夏至希望林虎子早点把杂交水稻给鼓捣出来增产。玻璃板子做得好,凸透镜也就不难,林夏至说了之后瓷窑老板就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研究了,很快做了出来,程闻柳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一箱不同尺寸打磨好的镜片。光是一块玻璃片容易打碎,林夏至又请木匠赶工做了边框和手柄,有实物做起来容易,两天功夫就做好了两套,剩下的凸透镜玻璃片就不那么着急了,什么时候做好,什么送给程锦阳就行,左右现在世外源还没开业。夏哥儿,真的放大了,看得好清楚啊!程闻柳拿着个放大镜满屋子看,原来这张桌子上已经有了裂缝,平日里看不出来,你说是叫人直接换一张桌还是找木匠补一下漆?就是冬冷夏热才会在桌面上折腾出来的小细纹,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安换一套,补一下漆就好。林夏至看都不看他,认真整理给林虎子的放大镜,生怕弄花了表面不好看。林虎子这套放大镜一共有十个,大小不等,放大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外面的壳子是挑选的轻乌木,入手轻巧、不易腐蚀,适合林虎子拿着放大镜去田里用。一套送给阿爹,这里还有一套送去哪?程闻柳拿着放大镜把屋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看了一遍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东西是夏哥儿提出来的,程闻柳得问问他的安排,和夏哥儿待一起越久越发相信他之前的猜测,点子一个接一个,都新奇有趣不说,真让人研究一番还真的能够做出来。这套先放家里,给家里人平时用来玩。剩下的让玻璃窑多做几套出来再说,我想着给青黛楼饭放一套,给县令送几套,再给二堂哥那边送几套,你和阿爹那边用不用放大镜?林夏至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想的安排。祝琏安仿佛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假装毫无所觉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错,珏哥儿吃一口就知道了。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每个人每种点心就一小碟,数量少几口就能吃完,于是新奇的桃花冻和桃花饼被吃光,只有桃花糕有些剩余。对诗会最着急的西门羽都安静下来尝糕点,等着听施星语说下面的话。看大家吃差不多了,施星语站起来继续说:还是我厚着脸皮出来抛砖引玉,程家夏哥哥说他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一首诗很适合今天的诗会,只是古籍太过破旧后面的已经看不着,我把前面的读出来大家品品。林夏至说的残诗其实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上辈子他看周星星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记住了前面几句。施星语轻轻咳嗽两声:此诗名为<桃花庵歌>,作者不详。施星语的语速不快不慢,有种轻快又有种失落在里面,他觉得此诗大气逍遥,有一种轻松自在蕴含在里面,又因为不知道后面的诗句而失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嗯?没了!西门羽正闭眼品味这首诗,骤然没了就像一个久饿之人闻到饭菜香却吃不到饭菜,让人抓心抓肺地难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旁的哥儿在嘴里把这两句诗念叨一遍,忍不住赞叹,好诗啊!有花有酒却不显轻浮,只有轻松逍遥,读起来动感快意。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定然是文采斐然之人,后面怎么就没了呢。施星语把这首残损的《桃花庵歌》读完就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笑着听大家讨论这首诗。他作为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拿到这首诗就回去给祖爷看过,祖爷连读三遍,赞叹前半首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可惜看不到后半首,后半首升华主题若是能看清全貌定然是流芳千古的名诗,祖爷为此万分叹息。在场的哥儿们试着给这首残诗补全,可就凭他们不要说补全了,就是续写一句都觉得不是那个滋味,只能看着这首《桃花庵歌》,冥思苦想现场另作一首。青黛楼上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放了三分之二的书,大部分是话本,拿给客人们吃茶聊天时消遣着看。那些个对自己文采没那么自信的哥儿就在一旁安静看书吃点心,没有了桃花点心还有别的味道也不错,别人作好了诗给他看他就看,不给看也不介意。林夏至就混在人群中,也听着大家讨论这首诗,有人问他是从哪里看的,那本古籍还在不在。本就是林夏至瞎扯的,上哪里找一本古籍,只能苦笑着应付这些人:古籍非常脆弱,我当时看之后就彻底破损,没法拼接在一起,当年也怪我从地里捡到的时候年少不懂事,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古籍,现在万分后悔。在座的人都知道林夏至怀着身孕,见他这个后悔得不行的样子纷纷反过来劝解:程少夫郎也不是有心的,都说了是破损的古籍,说不定是以前哪位隐士留下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捡到,我们连这么精妙的前半首诗都听不了。该聊天聊天,埋头作诗的埋头,下午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有《桃花庵歌》珠玉在前,大家都没好意思把自己写的桃花诗拿出来,闹着施星语再举办一次桃花诗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四月下旬春天已过,桃花都快开败了,再办一场桃花诗会有些过时,施星语推脱一番,顺理成章提出五月荷花词会,请大家届时多多捧场。青黛楼不声不响地在哥儿圈出名了,上了年龄的夫郎对这些没太大兴趣,年轻夫郎却不一样,想着青黛楼怎么不邀请他们,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文采也不错。青黛楼当然不会上赶着找不自在,六月举办的荷花词会请帖中就有了各位夫郎,来作词可以,来品词也行,只要真心喜欢词,愿意来捧场,青黛楼都欢迎。开业之后,来青黛楼的客人分成两种,一是喜欢青黛楼各色茶点的食客,还有就是把青黛楼当成大家聚会讨论诗词的场所,打听青黛出版社加入条件,想加入青黛出版社。林夏至这个副社长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提供场地、吃食,管理青黛出版社的成员增减,给成员们安排活动就落在了施星语这个社长头上,他之前的预感果然成真,他成了最忙的那个人。第285章 放大镜好在大家虽然热情,倒也没有失了分寸,施星语偶尔闭门躲在家里写《哥儿国》不出门,他们也不会上门强迫。哥么,就这么几天语哥儿就同我说了两次了,说他每天太忙,因为做社长拖慢了写话本进度。程鸾景并没有替施星语着急的样子,反而一脸快来问我后面事情的嘚瑟模样。那你怎么回他的?林夏至配合着做出好奇的样子。程鸾景嘿嘿一笑: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哥儿是聪明有本事能大任的人,不用饿体肤,苦心志、劳筋骨就够了。语哥儿没有生气吧?林夏至想,他要是施星语肯定会被程鸾景这个损友气死。他气什么,当初社长是我们推举、他自愿做的,我们相信他啊。程鸾景说的有道理。现在施星语只盼望着来一位大家认可的接班人,把社长这个摊子接过去做。青黛楼这边的事情忙完,林夏至让程闻柳去玻璃窑问问,他之前让做的那种特殊玻璃做好了没有。没两天就是林虎子的四十岁生辰,林夏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送一套放大镜给林虎子。想要了解种子,光靠肉眼能看出多少子丑演卯辰,放大镜配合解剖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么dna、细胞结构这些太细的东西说出来林虎子铁定不懂,用放大镜看看种子结构、看看花儿结构总在他的接受范围中吧。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儿是怎么变成种子的,就不可能迈出杂交这一步,林夏至希望林虎子早点把杂交水稻给鼓捣出来增产。玻璃板子做得好,凸透镜也就不难,林夏至说了之后瓷窑老板就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研究了,很快做了出来,程闻柳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一箱不同尺寸打磨好的镜片。光是一块玻璃片容易打碎,林夏至又请木匠赶工做了边框和手柄,有实物做起来容易,两天功夫就做好了两套,剩下的凸透镜玻璃片就不那么着急了,什么时候做好,什么送给程锦阳就行,左右现在世外源还没开业。夏哥儿,真的放大了,看得好清楚啊!程闻柳拿着个放大镜满屋子看,原来这张桌子上已经有了裂缝,平日里看不出来,你说是叫人直接换一张桌还是找木匠补一下漆?就是冬冷夏热才会在桌面上折腾出来的小细纹,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安换一套,补一下漆就好。林夏至看都不看他,认真整理给林虎子的放大镜,生怕弄花了表面不好看。林虎子这套放大镜一共有十个,大小不等,放大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外面的壳子是挑选的轻乌木,入手轻巧、不易腐蚀,适合林虎子拿着放大镜去田里用。一套送给阿爹,这里还有一套送去哪?程闻柳拿着放大镜把屋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看了一遍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东西是夏哥儿提出来的,程闻柳得问问他的安排,和夏哥儿待一起越久越发相信他之前的猜测,点子一个接一个,都新奇有趣不说,真让人研究一番还真的能够做出来。这套先放家里,给家里人平时用来玩。剩下的让玻璃窑多做几套出来再说,我想着给青黛楼饭放一套,给县令送几套,再给二堂哥那边送几套,你和阿爹那边用不用放大镜?林夏至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想的安排。祝琏安仿佛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假装毫无所觉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错,珏哥儿吃一口就知道了。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每个人每种点心就一小碟,数量少几口就能吃完,于是新奇的桃花冻和桃花饼被吃光,只有桃花糕有些剩余。对诗会最着急的西门羽都安静下来尝糕点,等着听施星语说下面的话。看大家吃差不多了,施星语站起来继续说:还是我厚着脸皮出来抛砖引玉,程家夏哥哥说他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一首诗很适合今天的诗会,只是古籍太过破旧后面的已经看不着,我把前面的读出来大家品品。林夏至说的残诗其实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上辈子他看周星星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记住了前面几句。施星语轻轻咳嗽两声:此诗名为<桃花庵歌>,作者不详。施星语的语速不快不慢,有种轻快又有种失落在里面,他觉得此诗大气逍遥,有一种轻松自在蕴含在里面,又因为不知道后面的诗句而失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嗯?没了!西门羽正闭眼品味这首诗,骤然没了就像一个久饿之人闻到饭菜香却吃不到饭菜,让人抓心抓肺地难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旁的哥儿在嘴里把这两句诗念叨一遍,忍不住赞叹,好诗啊!有花有酒却不显轻浮,只有轻松逍遥,读起来动感快意。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定然是文采斐然之人,后面怎么就没了呢。施星语把这首残损的《桃花庵歌》读完就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笑着听大家讨论这首诗。他作为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拿到这首诗就回去给祖爷看过,祖爷连读三遍,赞叹前半首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可惜看不到后半首,后半首升华主题若是能看清全貌定然是流芳千古的名诗,祖爷为此万分叹息。在场的哥儿们试着给这首残诗补全,可就凭他们不要说补全了,就是续写一句都觉得不是那个滋味,只能看着这首《桃花庵歌》,冥思苦想现场另作一首。青黛楼上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放了三分之二的书,大部分是话本,拿给客人们吃茶聊天时消遣着看。那些个对自己文采没那么自信的哥儿就在一旁安静看书吃点心,没有了桃花点心还有别的味道也不错,别人作好了诗给他看他就看,不给看也不介意。林夏至就混在人群中,也听着大家讨论这首诗,有人问他是从哪里看的,那本古籍还在不在。本就是林夏至瞎扯的,上哪里找一本古籍,只能苦笑着应付这些人:古籍非常脆弱,我当时看之后就彻底破损,没法拼接在一起,当年也怪我从地里捡到的时候年少不懂事,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古籍,现在万分后悔。在座的人都知道林夏至怀着身孕,见他这个后悔得不行的样子纷纷反过来劝解:程少夫郎也不是有心的,都说了是破损的古籍,说不定是以前哪位隐士留下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捡到,我们连这么精妙的前半首诗都听不了。该聊天聊天,埋头作诗的埋头,下午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有《桃花庵歌》珠玉在前,大家都没好意思把自己写的桃花诗拿出来,闹着施星语再举办一次桃花诗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四月下旬春天已过,桃花都快开败了,再办一场桃花诗会有些过时,施星语推脱一番,顺理成章提出五月荷花词会,请大家届时多多捧场。青黛楼不声不响地在哥儿圈出名了,上了年龄的夫郎对这些没太大兴趣,年轻夫郎却不一样,想着青黛楼怎么不邀请他们,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文采也不错。青黛楼当然不会上赶着找不自在,六月举办的荷花词会请帖中就有了各位夫郎,来作词可以,来品词也行,只要真心喜欢词,愿意来捧场,青黛楼都欢迎。开业之后,来青黛楼的客人分成两种,一是喜欢青黛楼各色茶点的食客,还有就是把青黛楼当成大家聚会讨论诗词的场所,打听青黛出版社加入条件,想加入青黛出版社。林夏至这个副社长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提供场地、吃食,管理青黛出版社的成员增减,给成员们安排活动就落在了施星语这个社长头上,他之前的预感果然成真,他成了最忙的那个人。第285章 放大镜好在大家虽然热情,倒也没有失了分寸,施星语偶尔闭门躲在家里写《哥儿国》不出门,他们也不会上门强迫。哥么,就这么几天语哥儿就同我说了两次了,说他每天太忙,因为做社长拖慢了写话本进度。程鸾景并没有替施星语着急的样子,反而一脸快来问我后面事情的嘚瑟模样。那你怎么回他的?林夏至配合着做出好奇的样子。程鸾景嘿嘿一笑: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哥儿是聪明有本事能大任的人,不用饿体肤,苦心志、劳筋骨就够了。语哥儿没有生气吧?林夏至想,他要是施星语肯定会被程鸾景这个损友气死。他气什么,当初社长是我们推举、他自愿做的,我们相信他啊。程鸾景说的有道理。现在施星语只盼望着来一位大家认可的接班人,把社长这个摊子接过去做。青黛楼这边的事情忙完,林夏至让程闻柳去玻璃窑问问,他之前让做的那种特殊玻璃做好了没有。没两天就是林虎子的四十岁生辰,林夏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送一套放大镜给林虎子。想要了解种子,光靠肉眼能看出多少子丑演卯辰,放大镜配合解剖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么dna、细胞结构这些太细的东西说出来林虎子铁定不懂,用放大镜看看种子结构、看看花儿结构总在他的接受范围中吧。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儿是怎么变成种子的,就不可能迈出杂交这一步,林夏至希望林虎子早点把杂交水稻给鼓捣出来增产。玻璃板子做得好,凸透镜也就不难,林夏至说了之后瓷窑老板就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研究了,很快做了出来,程闻柳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一箱不同尺寸打磨好的镜片。光是一块玻璃片容易打碎,林夏至又请木匠赶工做了边框和手柄,有实物做起来容易,两天功夫就做好了两套,剩下的凸透镜玻璃片就不那么着急了,什么时候做好,什么送给程锦阳就行,左右现在世外源还没开业。夏哥儿,真的放大了,看得好清楚啊!程闻柳拿着个放大镜满屋子看,原来这张桌子上已经有了裂缝,平日里看不出来,你说是叫人直接换一张桌还是找木匠补一下漆?就是冬冷夏热才会在桌面上折腾出来的小细纹,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安换一套,补一下漆就好。林夏至看都不看他,认真整理给林虎子的放大镜,生怕弄花了表面不好看。林虎子这套放大镜一共有十个,大小不等,放大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外面的壳子是挑选的轻乌木,入手轻巧、不易腐蚀,适合林虎子拿着放大镜去田里用。一套送给阿爹,这里还有一套送去哪?程闻柳拿着放大镜把屋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看了一遍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东西是夏哥儿提出来的,程闻柳得问问他的安排,和夏哥儿待一起越久越发相信他之前的猜测,点子一个接一个,都新奇有趣不说,真让人研究一番还真的能够做出来。这套先放家里,给家里人平时用来玩。剩下的让玻璃窑多做几套出来再说,我想着给青黛楼饭放一套,给县令送几套,再给二堂哥那边送几套,你和阿爹那边用不用放大镜?林夏至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想的安排。祝琏安仿佛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假装毫无所觉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错,珏哥儿吃一口就知道了。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每个人每种点心就一小碟,数量少几口就能吃完,于是新奇的桃花冻和桃花饼被吃光,只有桃花糕有些剩余。对诗会最着急的西门羽都安静下来尝糕点,等着听施星语说下面的话。看大家吃差不多了,施星语站起来继续说:还是我厚着脸皮出来抛砖引玉,程家夏哥哥说他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一首诗很适合今天的诗会,只是古籍太过破旧后面的已经看不着,我把前面的读出来大家品品。林夏至说的残诗其实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上辈子他看周星星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记住了前面几句。施星语轻轻咳嗽两声:此诗名为<桃花庵歌>,作者不详。施星语的语速不快不慢,有种轻快又有种失落在里面,他觉得此诗大气逍遥,有一种轻松自在蕴含在里面,又因为不知道后面的诗句而失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嗯?没了!西门羽正闭眼品味这首诗,骤然没了就像一个久饿之人闻到饭菜香却吃不到饭菜,让人抓心抓肺地难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旁的哥儿在嘴里把这两句诗念叨一遍,忍不住赞叹,好诗啊!有花有酒却不显轻浮,只有轻松逍遥,读起来动感快意。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定然是文采斐然之人,后面怎么就没了呢。施星语把这首残损的《桃花庵歌》读完就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笑着听大家讨论这首诗。他作为本次诗会的主持人,拿到这首诗就回去给祖爷看过,祖爷连读三遍,赞叹前半首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可惜看不到后半首,后半首升华主题若是能看清全貌定然是流芳千古的名诗,祖爷为此万分叹息。在场的哥儿们试着给这首残诗补全,可就凭他们不要说补全了,就是续写一句都觉得不是那个滋味,只能看着这首《桃花庵歌》,冥思苦想现场另作一首。青黛楼上有两个大书柜,上面放了三分之二的书,大部分是话本,拿给客人们吃茶聊天时消遣着看。那些个对自己文采没那么自信的哥儿就在一旁安静看书吃点心,没有了桃花点心还有别的味道也不错,别人作好了诗给他看他就看,不给看也不介意。林夏至就混在人群中,也听着大家讨论这首诗,有人问他是从哪里看的,那本古籍还在不在。本就是林夏至瞎扯的,上哪里找一本古籍,只能苦笑着应付这些人:古籍非常脆弱,我当时看之后就彻底破损,没法拼接在一起,当年也怪我从地里捡到的时候年少不懂事,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古籍,现在万分后悔。在座的人都知道林夏至怀着身孕,见他这个后悔得不行的样子纷纷反过来劝解:程少夫郎也不是有心的,都说了是破损的古籍,说不定是以前哪位隐士留下的,如果你当时没有捡到,我们连这么精妙的前半首诗都听不了。该聊天聊天,埋头作诗的埋头,下午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有《桃花庵歌》珠玉在前,大家都没好意思把自己写的桃花诗拿出来,闹着施星语再举办一次桃花诗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四月下旬春天已过,桃花都快开败了,再办一场桃花诗会有些过时,施星语推脱一番,顺理成章提出五月荷花词会,请大家届时多多捧场。青黛楼不声不响地在哥儿圈出名了,上了年龄的夫郎对这些没太大兴趣,年轻夫郎却不一样,想着青黛楼怎么不邀请他们,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文采也不错。青黛楼当然不会上赶着找不自在,六月举办的荷花词会请帖中就有了各位夫郎,来作词可以,来品词也行,只要真心喜欢词,愿意来捧场,青黛楼都欢迎。开业之后,来青黛楼的客人分成两种,一是喜欢青黛楼各色茶点的食客,还有就是把青黛楼当成大家聚会讨论诗词的场所,打听青黛出版社加入条件,想加入青黛出版社。林夏至这个副社长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提供场地、吃食,管理青黛出版社的成员增减,给成员们安排活动就落在了施星语这个社长头上,他之前的预感果然成真,他成了最忙的那个人。第285章 放大镜好在大家虽然热情,倒也没有失了分寸,施星语偶尔闭门躲在家里写《哥儿国》不出门,他们也不会上门强迫。哥么,就这么几天语哥儿就同我说了两次了,说他每天太忙,因为做社长拖慢了写话本进度。程鸾景并没有替施星语着急的样子,反而一脸快来问我后面事情的嘚瑟模样。那你怎么回他的?林夏至配合着做出好奇的样子。程鸾景嘿嘿一笑: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哥儿是聪明有本事能大任的人,不用饿体肤,苦心志、劳筋骨就够了。语哥儿没有生气吧?林夏至想,他要是施星语肯定会被程鸾景这个损友气死。他气什么,当初社长是我们推举、他自愿做的,我们相信他啊。程鸾景说的有道理。现在施星语只盼望着来一位大家认可的接班人,把社长这个摊子接过去做。青黛楼这边的事情忙完,林夏至让程闻柳去玻璃窑问问,他之前让做的那种特殊玻璃做好了没有。没两天就是林虎子的四十岁生辰,林夏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送一套放大镜给林虎子。想要了解种子,光靠肉眼能看出多少子丑演卯辰,放大镜配合解剖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像么dna、细胞结构这些太细的东西说出来林虎子铁定不懂,用放大镜看看种子结构、看看花儿结构总在他的接受范围中吧。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儿是怎么变成种子的,就不可能迈出杂交这一步,林夏至希望林虎子早点把杂交水稻给鼓捣出来增产。玻璃板子做得好,凸透镜也就不难,林夏至说了之后瓷窑老板就带着手下的工匠开始研究了,很快做了出来,程闻柳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一箱不同尺寸打磨好的镜片。光是一块玻璃片容易打碎,林夏至又请木匠赶工做了边框和手柄,有实物做起来容易,两天功夫就做好了两套,剩下的凸透镜玻璃片就不那么着急了,什么时候做好,什么送给程锦阳就行,左右现在世外源还没开业。夏哥儿,真的放大了,看得好清楚啊!程闻柳拿着个放大镜满屋子看,原来这张桌子上已经有了裂缝,平日里看不出来,你说是叫人直接换一张桌还是找木匠补一下漆?就是冬冷夏热才会在桌面上折腾出来的小细纹,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安换一套,补一下漆就好。林夏至看都不看他,认真整理给林虎子的放大镜,生怕弄花了表面不好看。林虎子这套放大镜一共有十个,大小不等,放大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外面的壳子是挑选的轻乌木,入手轻巧、不易腐蚀,适合林虎子拿着放大镜去田里用。一套送给阿爹,这里还有一套送去哪?程闻柳拿着放大镜把屋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看了一遍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东西是夏哥儿提出来的,程闻柳得问问他的安排,和夏哥儿待一起越久越发相信他之前的猜测,点子一个接一个,都新奇有趣不说,真让人研究一番还真的能够做出来。这套先放家里,给家里人平时用来玩。剩下的让玻璃窑多做几套出来再说,我想着给青黛楼饭放一套,给县令送几套,再给二堂哥那边送几套,你和阿爹那边用不用放大镜?林夏至想了想没什么特别想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