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怜,杨氏瞪了他一眼,怎么能这么说话呢,人家以后也是有家的,别这么说人家。话是这么说,可脑子里还是幻想出对方可怜巴巴的样子,姚父抽着旱烟,见此道。多少年多过来了,以后多帮衬点儿。姚彦等人点头。索性我也睡不着,我过去看看。姚城清咳一声,起身道。姚彦眯起双眼盯着姚城,你是想我没想送簪子给着急的姚城一下就说出了心里话。姚父被旱烟呛住了,杨氏赶忙给他递水,接着哭笑不得地看向姚城,你这小子,这么大人了,还这么莽撞。我、我姚城脸红得不行。走吧,咱们一块儿去,姚彦起身,快去快回嘛。于是在姜隽想着姚彦的时候,又再次见到了对方。顺带接了姚城的木簪,答应对方明天请小表妹送到王家去。接下来姚彦他们也得出去拜年,家里也有客人来,一直到开春时,姚家忙于准备姚城成亲的东西时,姜隽过来住了两天。主要是布置姚城那间屋子,以前的柜子啥的都拉走了,女方陪嫁会新柜子过来,得腾出地方。姚城一边干活儿一边嘿嘿傻笑。看着傻,听着也傻。姚父和杨氏也任由他这样子,只不过时常叮嘱,在成亲按天可别这个样子。姚彦则偷偷和姜隽说,以后有侄儿侄女,我就告诉他们这做爹的有多傻。你也不怕你大哥揍你。姜隽好笑道。姚彦叉腰,你会让他打我吗?不会。就不就得了。看着姚彦那嘚瑟劲儿,姜隽闷笑着把他拉到自己身边,傻子。第二天就是迎亲的时候了,姚城就像是得了多动症一样,不是在堂屋走,就是在院子里走,反正就不回屋子里睡觉。杨氏叫了几次不管用,姚父说了几次也不管用。姚彦被脚步声闹得睡不着觉,于是逮住对方,一脸阴沉道,大哥,你今晚上不睡觉,明儿就顶着憔悴的脸去接嫂子,你觉得嫂子看见那么憔悴的你,会怎么想?这话成功让姚城回了房,至于睡着没有,那就不知道了。天还没亮,一家人便起来了。姚城收拾好自己后,便和姜隽以及其他几个好兄弟一起往王家村去接亲。村里好几个妇人也过来帮着杨氏准备饭菜,姚彦和姚父还有几个来帮忙的叔叔们,将桌椅板凳都摆好。借来的摆在院子里。晚上还回去的时候也方便。天亮后,姚彦才吃了点东西,歇了一会儿后,又开始干活儿了。杨氏娘家人过来的时候,姚彦正忙得满头大汗,几个舅舅挨个过来摸摸他的脑袋。姚彦也甜丝丝地叫着人。得到了舅舅们慈爱的面容。新娘子来了!快开午饭的时候,姚彦正帮忙招呼客人,便听见小孩子的声音后,也赶忙跑到院门口去瞧。一眼瞧见的不是新娘子,而是脸红得不成样子的姚城,以及旁边憋着笑的姜隽。新郎官脸好红啊!众人哄笑着,姚城的脸更红了。吉时到了,快快快,都让开,新人这边来!原本拥挤的堂屋顿时敞开了不少。姚彦和姜隽站在人群中瞅着他们拜堂。真好。姚彦笑道。姜隽垂头看了他一眼,你也好。噗,姚彦踢了他一下,别闹。新娘子进了新房后,杨氏站在院子里,高声道,发喜钱啦!声音落下后,便撒铜板出去。小孩子们抢得欢实,整个院子都发出欢声笑语。姚彦不要脸的抢了一个铜板。还没来得及和姜隽炫耀,手心处便被塞进来两枚。姚彦弯了弯唇角,与姜隽相视一笑。因为家里有远来的客人,所以姚彦的房间贡献出去了,他去了姜隽家睡觉。一阵胡闹后。姜隽抱着姚彦,想到热闹的姚家时,轻抚着他的脸颊,你想要吗?姚彦闻言勾起唇,抓住他的手,不用,这样就好。委屈你了。这话不对,姚彦戳了戳他的脸,我家好歹有大哥,你这边你才委屈。我还有舅舅呢,姜隽低笑。二人相拥而眠。第二天,姚彦一早就回去,和杨氏做早饭,听见动静的姚大嫂立马惊醒,慌忙穿好衣服后,便往外走,姚城迷迷糊糊一伸手,旁边就没人了。他吓得大叫,娘子?!我娘子呢!娘!我娘子不见了!他吓一跳,姚家人也被这话吓一跳。杨氏见刚进灶房帮忙,还没开始下手的姚大嫂羞得头都埋到胸口处了后,又好笑又好气地冲外吼道。老大你嘴里就说不出个好话来!什么叫你娘子不见了!你娘子好着呢!姚父也忍不住把旱烟杆放下,走到姚城房门前,既然醒了就别睡了。姚彦笑得肚子疼。事后,姚城的脸也红着大半天。反倒是已经平静下来的姚大嫂一个劲儿的安抚对方。姚大嫂性子直爽,是个有什么说什么的,可又有分寸,绝不会说一些引人尴尬的话题。一天相处下来,姚彦一家就对姚大嫂充满了好感,更别提姚城这个乐呵呵的小子了。这新婚夫妇有多黏糊就不用姚彦说了,反正除了吃饭他很少在家,现在开春不久,正是采茶的好时候。姜隽已经放话要收茶叶了,而且是茶好价高。姚彦没在家呆几天,便过去帮忙收茶叶,晚上姜隽烧火,姚彦炒茶,姚城他们来了也没帮上啥忙,只能加快速度吧自家茶收了后,去帮忙晒茶。这炒茶可是个体力活儿,前两道是姜隽来,后面快出茶的时候就轮到姚彦了。一天下来姚彦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晚上姜隽给他擦药时,姚彦都哼唧哼唧的。累了近十天后,姜隽背着制好的茶出了村子。姚彦索性就在姜隽家住下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压根没想回姚家住。杨氏忍了两天后,上门抓他。姚彦死活不回去。大哥大嫂新婚燕尔,我回去不方便。这是什么屁话,杨氏瞪着他,你这两天不回去,你就不怕你大嫂多心?一嫁过来小叔子就不回家,不是对她这个新妇有意见吗?第155章 恶毒继弟爱种田于是讨价还价后, 姚彦表示中午和晚上过去吃饭,完了后还是过来住。我得帮姜三哥看家。姚彦的理由很正当。姚家人听到这话,也不可能逼着姚彦回去。而姚家和姜家一起收茶的举动, 让今年村里的人赚了点钱,好歹今年的茶叶不是那么贱卖了。所以村里人只要遇见姚家人,都会笑眯眯的。但是杨氏他们也有担心。你们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这可是老三全部的家当, 要是那些茶没杨氏说不下去了, 总觉得说太过那就是乌鸦嘴。姚彦却没她这么忌讳。放心吧,我们想过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卖不出好价钱, 可本还是保得住的, 姚彦吃着饭,一点都不焦虑。姚城也点头,老三多聪明的脑袋啊, 娘, 这事儿别着急。姚大嫂跟着点头。又过了半个月,姜隽还没回来。杨氏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姚彦见此给杨氏做了一顿饭,逼着她吃下。娘, 您别担心,姚彦劝着。我咋不担心啊,杨氏叹了口气,姚父在一旁瞪眼。让你听刘家人在那边胡说八道。什么刘家人?姚彦追问下,才知道是上次给姜隽做媒的刘家婶儿, 因为姜隽一直没回来,就到处说小话。什么外面的土匪多,姜隽可能遇害了。什么这段时间雨水大, 可能茶已经坏了,姜隽赔得血本无归,没脸回村什么的。好样儿的。姚彦戳动系统,兑换了真言糖。知道刘婶儿爱占便宜,所以故意将糖扔在她家门口不远处,果不其然,刘婶儿捡到糖以后,直接就放嘴里了。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她和她儿媳妇吵得有多厉害。杨氏心里畅快极了,给姚大嫂指手画脚的形容着。她怎么忽然骂起亲家来了?刘婶儿咒骂儿媳妇帮衬娘家人,可都是她自己的猜测,一直堆在心里,这回吃了那糖,甭管是谁,只要是她第一个见到的人,就会把心里所有的不满都吐出来。这不,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儿媳妇。她那儿媳妇可不是好惹的,三个哥哥全来了,这会儿都在刘家呢!姚大嫂眨巴着眼睛看向姚城。姚城看向杨氏。杨氏一挥手,去看吧,我才回来呢。于是两人便去了。姚彦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活该。想着这东西这么好,于是瞅了瞅自己积分,想要再来点的时候,系统却说已经缺货了。姚彦深深吸了口气后,又支付积分,去瞅姜隽的位置,在发现对方已经快回县城后,这才舒展眉眼,继续晒太阳。姜隽背着茶直接就往省城边赶去,他也舍得,一路坐马车,紧赶慢赶过去,直奔城里最大的茶楼,死皮赖脸给掌柜的泡了姚彦泡的茶。掌柜一看泡出来的成色就敲定了。十文钱一斤的水茶,炒好的茶按成色,在镇上卖二百文到五百文一斤,这茶楼生意好,掌柜的又识货,于是提前咨询了价钱的姜隽抬高了价,卖一两多银子一斤。除去路费,成本,卖了八十两。接着姜隽又花了三十两在城里买了些成色不错又好看的布,还有些手绢和胭脂水粉,坐在牛车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卖,到县城的时候,货卖完了,三十两翻成五十两,赚了二十两。带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几两碎银子。厉害。姚彦冲大口吃红烧肉的姜隽竖起大拇指。姜隽露出一口大白牙,这银子怎么用,你说了算。他刚回家,姚彦便让他歇着,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让他好好吃。说起茶,其实不是姚彦的炒茶技术好,而是这个时空炒出来的茶没有现代摸出来的那么有技巧,所以很容易造成苦味以及茶沫。姚彦也没客气,将二三两的碎银子拨一旁,这是咱们日常开销用的。接着又看剩下来的银票,这个时空最小的银票就是十两银子的,为了方便赶路,姜隽只留了几两碎银子,其余的都兑换成了银票。这八十两攒着,姚彦数了五张银票出去。这十两咱们在镇上开铺子,这十两咱们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流转用。听完姚彦对这一百两的安排后,姜隽喝了口茶水,开铺子卖茶叶?早饭和茶叶蛋,姚彦笑道,至于之前卖出去的那种毛尖,咱们就如你定下来的那样,卖给那掌柜的,他每年派人过来取就是了。咱们只炒毛尖卖?姜隽秒懂。姚彦点头。姜隽回来,杨氏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请他过来吃,姜隽将给大伙儿带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杨氏等又惊又喜。他们得知这一出去赚了银钱后,便什么都没问了。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喝酒。晚上姚彦也乖乖在家睡觉,没去姜隽家。第二天,姜隽和姚彦一块儿去镇上看铺子,还真有一小铺面要打出去,一年租金二两。位置不偏不倚,铺子对面是卖绸缎的,旁边是杂货铺。别看我这铺子小,那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打开侧门,这里还可以放一张床,完全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回家不方便。这倒是不错。姚彦瞅了瞅那个空间,放一张双人床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柜子不容易放下。怎么样?姜隽问姚彦。姚彦点头,成。于是姜隽付了租金,第二天姚彦没去了,姚城被叫去修整铺子。你们要做生意?地里干活的的时候,杨氏凑过来低声问道。不是我们,是大哥大嫂。姚彦说。一旁的姚大嫂一惊,一脸懵逼地看过来,啥意思?铺子是姜三哥租下来的,他出租金,我出茶叶蛋方子,早饭你们自己来,这铺子就是咱们三开的,每年分红,具体怎么做,等大哥和姜三哥回来后再说。原本姚彦是想着和姜隽一起去镇上开铺子,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村里舒服,有人干活,自己收银子不就是了?于是姜隽便把姚城夫妇拉上了。毕竟是自己大舅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姚家人盼星星似的把姜隽他们给盼回来了。姜隽的意思和姚彦说的一样,只是更详细些,姚彦在一旁吧唧吧唧地吃着姜隽带回来的糕点,其余人都围着姜隽说合约的事儿。杨氏夫妇也知道姜隽是想拉他们一把,但是这得白纸黑字的写上,不能让姜隽吃亏。为此姚父去找了姚家老族叔以及村长,一个执笔,一个见证。一嫁过来小叔子就不回家,不是对她这个新妇有意见吗?第155章 恶毒继弟爱种田于是讨价还价后, 姚彦表示中午和晚上过去吃饭,完了后还是过来住。我得帮姜三哥看家。姚彦的理由很正当。姚家人听到这话,也不可能逼着姚彦回去。而姚家和姜家一起收茶的举动, 让今年村里的人赚了点钱,好歹今年的茶叶不是那么贱卖了。所以村里人只要遇见姚家人,都会笑眯眯的。但是杨氏他们也有担心。你们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这可是老三全部的家当, 要是那些茶没杨氏说不下去了, 总觉得说太过那就是乌鸦嘴。姚彦却没她这么忌讳。放心吧,我们想过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卖不出好价钱, 可本还是保得住的, 姚彦吃着饭,一点都不焦虑。姚城也点头,老三多聪明的脑袋啊, 娘, 这事儿别着急。姚大嫂跟着点头。又过了半个月,姜隽还没回来。杨氏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姚彦见此给杨氏做了一顿饭,逼着她吃下。娘, 您别担心,姚彦劝着。我咋不担心啊,杨氏叹了口气,姚父在一旁瞪眼。让你听刘家人在那边胡说八道。什么刘家人?姚彦追问下,才知道是上次给姜隽做媒的刘家婶儿, 因为姜隽一直没回来,就到处说小话。什么外面的土匪多,姜隽可能遇害了。什么这段时间雨水大, 可能茶已经坏了,姜隽赔得血本无归,没脸回村什么的。好样儿的。姚彦戳动系统,兑换了真言糖。知道刘婶儿爱占便宜,所以故意将糖扔在她家门口不远处,果不其然,刘婶儿捡到糖以后,直接就放嘴里了。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她和她儿媳妇吵得有多厉害。杨氏心里畅快极了,给姚大嫂指手画脚的形容着。她怎么忽然骂起亲家来了?刘婶儿咒骂儿媳妇帮衬娘家人,可都是她自己的猜测,一直堆在心里,这回吃了那糖,甭管是谁,只要是她第一个见到的人,就会把心里所有的不满都吐出来。这不,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儿媳妇。她那儿媳妇可不是好惹的,三个哥哥全来了,这会儿都在刘家呢!姚大嫂眨巴着眼睛看向姚城。姚城看向杨氏。杨氏一挥手,去看吧,我才回来呢。于是两人便去了。姚彦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活该。想着这东西这么好,于是瞅了瞅自己积分,想要再来点的时候,系统却说已经缺货了。姚彦深深吸了口气后,又支付积分,去瞅姜隽的位置,在发现对方已经快回县城后,这才舒展眉眼,继续晒太阳。姜隽背着茶直接就往省城边赶去,他也舍得,一路坐马车,紧赶慢赶过去,直奔城里最大的茶楼,死皮赖脸给掌柜的泡了姚彦泡的茶。掌柜一看泡出来的成色就敲定了。十文钱一斤的水茶,炒好的茶按成色,在镇上卖二百文到五百文一斤,这茶楼生意好,掌柜的又识货,于是提前咨询了价钱的姜隽抬高了价,卖一两多银子一斤。除去路费,成本,卖了八十两。接着姜隽又花了三十两在城里买了些成色不错又好看的布,还有些手绢和胭脂水粉,坐在牛车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卖,到县城的时候,货卖完了,三十两翻成五十两,赚了二十两。带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几两碎银子。厉害。姚彦冲大口吃红烧肉的姜隽竖起大拇指。姜隽露出一口大白牙,这银子怎么用,你说了算。他刚回家,姚彦便让他歇着,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让他好好吃。说起茶,其实不是姚彦的炒茶技术好,而是这个时空炒出来的茶没有现代摸出来的那么有技巧,所以很容易造成苦味以及茶沫。姚彦也没客气,将二三两的碎银子拨一旁,这是咱们日常开销用的。接着又看剩下来的银票,这个时空最小的银票就是十两银子的,为了方便赶路,姜隽只留了几两碎银子,其余的都兑换成了银票。这八十两攒着,姚彦数了五张银票出去。这十两咱们在镇上开铺子,这十两咱们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流转用。听完姚彦对这一百两的安排后,姜隽喝了口茶水,开铺子卖茶叶?早饭和茶叶蛋,姚彦笑道,至于之前卖出去的那种毛尖,咱们就如你定下来的那样,卖给那掌柜的,他每年派人过来取就是了。咱们只炒毛尖卖?姜隽秒懂。姚彦点头。姜隽回来,杨氏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请他过来吃,姜隽将给大伙儿带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杨氏等又惊又喜。他们得知这一出去赚了银钱后,便什么都没问了。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喝酒。晚上姚彦也乖乖在家睡觉,没去姜隽家。第二天,姜隽和姚彦一块儿去镇上看铺子,还真有一小铺面要打出去,一年租金二两。位置不偏不倚,铺子对面是卖绸缎的,旁边是杂货铺。别看我这铺子小,那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打开侧门,这里还可以放一张床,完全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回家不方便。这倒是不错。姚彦瞅了瞅那个空间,放一张双人床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柜子不容易放下。怎么样?姜隽问姚彦。姚彦点头,成。于是姜隽付了租金,第二天姚彦没去了,姚城被叫去修整铺子。你们要做生意?地里干活的的时候,杨氏凑过来低声问道。不是我们,是大哥大嫂。姚彦说。一旁的姚大嫂一惊,一脸懵逼地看过来,啥意思?铺子是姜三哥租下来的,他出租金,我出茶叶蛋方子,早饭你们自己来,这铺子就是咱们三开的,每年分红,具体怎么做,等大哥和姜三哥回来后再说。原本姚彦是想着和姜隽一起去镇上开铺子,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村里舒服,有人干活,自己收银子不就是了?于是姜隽便把姚城夫妇拉上了。毕竟是自己大舅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姚家人盼星星似的把姜隽他们给盼回来了。姜隽的意思和姚彦说的一样,只是更详细些,姚彦在一旁吧唧吧唧地吃着姜隽带回来的糕点,其余人都围着姜隽说合约的事儿。杨氏夫妇也知道姜隽是想拉他们一把,但是这得白纸黑字的写上,不能让姜隽吃亏。为此姚父去找了姚家老族叔以及村长,一个执笔,一个见证。一嫁过来小叔子就不回家,不是对她这个新妇有意见吗?第155章 恶毒继弟爱种田于是讨价还价后, 姚彦表示中午和晚上过去吃饭,完了后还是过来住。我得帮姜三哥看家。姚彦的理由很正当。姚家人听到这话,也不可能逼着姚彦回去。而姚家和姜家一起收茶的举动, 让今年村里的人赚了点钱,好歹今年的茶叶不是那么贱卖了。所以村里人只要遇见姚家人,都会笑眯眯的。但是杨氏他们也有担心。你们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这可是老三全部的家当, 要是那些茶没杨氏说不下去了, 总觉得说太过那就是乌鸦嘴。姚彦却没她这么忌讳。放心吧,我们想过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卖不出好价钱, 可本还是保得住的, 姚彦吃着饭,一点都不焦虑。姚城也点头,老三多聪明的脑袋啊, 娘, 这事儿别着急。姚大嫂跟着点头。又过了半个月,姜隽还没回来。杨氏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姚彦见此给杨氏做了一顿饭,逼着她吃下。娘, 您别担心,姚彦劝着。我咋不担心啊,杨氏叹了口气,姚父在一旁瞪眼。让你听刘家人在那边胡说八道。什么刘家人?姚彦追问下,才知道是上次给姜隽做媒的刘家婶儿, 因为姜隽一直没回来,就到处说小话。什么外面的土匪多,姜隽可能遇害了。什么这段时间雨水大, 可能茶已经坏了,姜隽赔得血本无归,没脸回村什么的。好样儿的。姚彦戳动系统,兑换了真言糖。知道刘婶儿爱占便宜,所以故意将糖扔在她家门口不远处,果不其然,刘婶儿捡到糖以后,直接就放嘴里了。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她和她儿媳妇吵得有多厉害。杨氏心里畅快极了,给姚大嫂指手画脚的形容着。她怎么忽然骂起亲家来了?刘婶儿咒骂儿媳妇帮衬娘家人,可都是她自己的猜测,一直堆在心里,这回吃了那糖,甭管是谁,只要是她第一个见到的人,就会把心里所有的不满都吐出来。这不,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儿媳妇。她那儿媳妇可不是好惹的,三个哥哥全来了,这会儿都在刘家呢!姚大嫂眨巴着眼睛看向姚城。姚城看向杨氏。杨氏一挥手,去看吧,我才回来呢。于是两人便去了。姚彦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活该。想着这东西这么好,于是瞅了瞅自己积分,想要再来点的时候,系统却说已经缺货了。姚彦深深吸了口气后,又支付积分,去瞅姜隽的位置,在发现对方已经快回县城后,这才舒展眉眼,继续晒太阳。姜隽背着茶直接就往省城边赶去,他也舍得,一路坐马车,紧赶慢赶过去,直奔城里最大的茶楼,死皮赖脸给掌柜的泡了姚彦泡的茶。掌柜一看泡出来的成色就敲定了。十文钱一斤的水茶,炒好的茶按成色,在镇上卖二百文到五百文一斤,这茶楼生意好,掌柜的又识货,于是提前咨询了价钱的姜隽抬高了价,卖一两多银子一斤。除去路费,成本,卖了八十两。接着姜隽又花了三十两在城里买了些成色不错又好看的布,还有些手绢和胭脂水粉,坐在牛车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卖,到县城的时候,货卖完了,三十两翻成五十两,赚了二十两。带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几两碎银子。厉害。姚彦冲大口吃红烧肉的姜隽竖起大拇指。姜隽露出一口大白牙,这银子怎么用,你说了算。他刚回家,姚彦便让他歇着,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让他好好吃。说起茶,其实不是姚彦的炒茶技术好,而是这个时空炒出来的茶没有现代摸出来的那么有技巧,所以很容易造成苦味以及茶沫。姚彦也没客气,将二三两的碎银子拨一旁,这是咱们日常开销用的。接着又看剩下来的银票,这个时空最小的银票就是十两银子的,为了方便赶路,姜隽只留了几两碎银子,其余的都兑换成了银票。这八十两攒着,姚彦数了五张银票出去。这十两咱们在镇上开铺子,这十两咱们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流转用。听完姚彦对这一百两的安排后,姜隽喝了口茶水,开铺子卖茶叶?早饭和茶叶蛋,姚彦笑道,至于之前卖出去的那种毛尖,咱们就如你定下来的那样,卖给那掌柜的,他每年派人过来取就是了。咱们只炒毛尖卖?姜隽秒懂。姚彦点头。姜隽回来,杨氏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请他过来吃,姜隽将给大伙儿带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杨氏等又惊又喜。他们得知这一出去赚了银钱后,便什么都没问了。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喝酒。晚上姚彦也乖乖在家睡觉,没去姜隽家。第二天,姜隽和姚彦一块儿去镇上看铺子,还真有一小铺面要打出去,一年租金二两。位置不偏不倚,铺子对面是卖绸缎的,旁边是杂货铺。别看我这铺子小,那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打开侧门,这里还可以放一张床,完全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回家不方便。这倒是不错。姚彦瞅了瞅那个空间,放一张双人床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柜子不容易放下。怎么样?姜隽问姚彦。姚彦点头,成。于是姜隽付了租金,第二天姚彦没去了,姚城被叫去修整铺子。你们要做生意?地里干活的的时候,杨氏凑过来低声问道。不是我们,是大哥大嫂。姚彦说。一旁的姚大嫂一惊,一脸懵逼地看过来,啥意思?铺子是姜三哥租下来的,他出租金,我出茶叶蛋方子,早饭你们自己来,这铺子就是咱们三开的,每年分红,具体怎么做,等大哥和姜三哥回来后再说。原本姚彦是想着和姜隽一起去镇上开铺子,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村里舒服,有人干活,自己收银子不就是了?于是姜隽便把姚城夫妇拉上了。毕竟是自己大舅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姚家人盼星星似的把姜隽他们给盼回来了。姜隽的意思和姚彦说的一样,只是更详细些,姚彦在一旁吧唧吧唧地吃着姜隽带回来的糕点,其余人都围着姜隽说合约的事儿。杨氏夫妇也知道姜隽是想拉他们一把,但是这得白纸黑字的写上,不能让姜隽吃亏。为此姚父去找了姚家老族叔以及村长,一个执笔,一个见证。一嫁过来小叔子就不回家,不是对她这个新妇有意见吗?第155章 恶毒继弟爱种田于是讨价还价后, 姚彦表示中午和晚上过去吃饭,完了后还是过来住。我得帮姜三哥看家。姚彦的理由很正当。姚家人听到这话,也不可能逼着姚彦回去。而姚家和姜家一起收茶的举动, 让今年村里的人赚了点钱,好歹今年的茶叶不是那么贱卖了。所以村里人只要遇见姚家人,都会笑眯眯的。但是杨氏他们也有担心。你们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这可是老三全部的家当, 要是那些茶没杨氏说不下去了, 总觉得说太过那就是乌鸦嘴。姚彦却没她这么忌讳。放心吧,我们想过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卖不出好价钱, 可本还是保得住的, 姚彦吃着饭,一点都不焦虑。姚城也点头,老三多聪明的脑袋啊, 娘, 这事儿别着急。姚大嫂跟着点头。又过了半个月,姜隽还没回来。杨氏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姚彦见此给杨氏做了一顿饭,逼着她吃下。娘, 您别担心,姚彦劝着。我咋不担心啊,杨氏叹了口气,姚父在一旁瞪眼。让你听刘家人在那边胡说八道。什么刘家人?姚彦追问下,才知道是上次给姜隽做媒的刘家婶儿, 因为姜隽一直没回来,就到处说小话。什么外面的土匪多,姜隽可能遇害了。什么这段时间雨水大, 可能茶已经坏了,姜隽赔得血本无归,没脸回村什么的。好样儿的。姚彦戳动系统,兑换了真言糖。知道刘婶儿爱占便宜,所以故意将糖扔在她家门口不远处,果不其然,刘婶儿捡到糖以后,直接就放嘴里了。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她和她儿媳妇吵得有多厉害。杨氏心里畅快极了,给姚大嫂指手画脚的形容着。她怎么忽然骂起亲家来了?刘婶儿咒骂儿媳妇帮衬娘家人,可都是她自己的猜测,一直堆在心里,这回吃了那糖,甭管是谁,只要是她第一个见到的人,就会把心里所有的不满都吐出来。这不,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儿媳妇。她那儿媳妇可不是好惹的,三个哥哥全来了,这会儿都在刘家呢!姚大嫂眨巴着眼睛看向姚城。姚城看向杨氏。杨氏一挥手,去看吧,我才回来呢。于是两人便去了。姚彦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活该。想着这东西这么好,于是瞅了瞅自己积分,想要再来点的时候,系统却说已经缺货了。姚彦深深吸了口气后,又支付积分,去瞅姜隽的位置,在发现对方已经快回县城后,这才舒展眉眼,继续晒太阳。姜隽背着茶直接就往省城边赶去,他也舍得,一路坐马车,紧赶慢赶过去,直奔城里最大的茶楼,死皮赖脸给掌柜的泡了姚彦泡的茶。掌柜一看泡出来的成色就敲定了。十文钱一斤的水茶,炒好的茶按成色,在镇上卖二百文到五百文一斤,这茶楼生意好,掌柜的又识货,于是提前咨询了价钱的姜隽抬高了价,卖一两多银子一斤。除去路费,成本,卖了八十两。接着姜隽又花了三十两在城里买了些成色不错又好看的布,还有些手绢和胭脂水粉,坐在牛车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卖,到县城的时候,货卖完了,三十两翻成五十两,赚了二十两。带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几两碎银子。厉害。姚彦冲大口吃红烧肉的姜隽竖起大拇指。姜隽露出一口大白牙,这银子怎么用,你说了算。他刚回家,姚彦便让他歇着,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让他好好吃。说起茶,其实不是姚彦的炒茶技术好,而是这个时空炒出来的茶没有现代摸出来的那么有技巧,所以很容易造成苦味以及茶沫。姚彦也没客气,将二三两的碎银子拨一旁,这是咱们日常开销用的。接着又看剩下来的银票,这个时空最小的银票就是十两银子的,为了方便赶路,姜隽只留了几两碎银子,其余的都兑换成了银票。这八十两攒着,姚彦数了五张银票出去。这十两咱们在镇上开铺子,这十两咱们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流转用。听完姚彦对这一百两的安排后,姜隽喝了口茶水,开铺子卖茶叶?早饭和茶叶蛋,姚彦笑道,至于之前卖出去的那种毛尖,咱们就如你定下来的那样,卖给那掌柜的,他每年派人过来取就是了。咱们只炒毛尖卖?姜隽秒懂。姚彦点头。姜隽回来,杨氏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请他过来吃,姜隽将给大伙儿带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杨氏等又惊又喜。他们得知这一出去赚了银钱后,便什么都没问了。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喝酒。晚上姚彦也乖乖在家睡觉,没去姜隽家。第二天,姜隽和姚彦一块儿去镇上看铺子,还真有一小铺面要打出去,一年租金二两。位置不偏不倚,铺子对面是卖绸缎的,旁边是杂货铺。别看我这铺子小,那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打开侧门,这里还可以放一张床,完全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回家不方便。这倒是不错。姚彦瞅了瞅那个空间,放一张双人床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柜子不容易放下。怎么样?姜隽问姚彦。姚彦点头,成。于是姜隽付了租金,第二天姚彦没去了,姚城被叫去修整铺子。你们要做生意?地里干活的的时候,杨氏凑过来低声问道。不是我们,是大哥大嫂。姚彦说。一旁的姚大嫂一惊,一脸懵逼地看过来,啥意思?铺子是姜三哥租下来的,他出租金,我出茶叶蛋方子,早饭你们自己来,这铺子就是咱们三开的,每年分红,具体怎么做,等大哥和姜三哥回来后再说。原本姚彦是想着和姜隽一起去镇上开铺子,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村里舒服,有人干活,自己收银子不就是了?于是姜隽便把姚城夫妇拉上了。毕竟是自己大舅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姚家人盼星星似的把姜隽他们给盼回来了。姜隽的意思和姚彦说的一样,只是更详细些,姚彦在一旁吧唧吧唧地吃着姜隽带回来的糕点,其余人都围着姜隽说合约的事儿。杨氏夫妇也知道姜隽是想拉他们一把,但是这得白纸黑字的写上,不能让姜隽吃亏。为此姚父去找了姚家老族叔以及村长,一个执笔,一个见证。一嫁过来小叔子就不回家,不是对她这个新妇有意见吗?第155章 恶毒继弟爱种田于是讨价还价后, 姚彦表示中午和晚上过去吃饭,完了后还是过来住。我得帮姜三哥看家。姚彦的理由很正当。姚家人听到这话,也不可能逼着姚彦回去。而姚家和姜家一起收茶的举动, 让今年村里的人赚了点钱,好歹今年的茶叶不是那么贱卖了。所以村里人只要遇见姚家人,都会笑眯眯的。但是杨氏他们也有担心。你们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这可是老三全部的家当, 要是那些茶没杨氏说不下去了, 总觉得说太过那就是乌鸦嘴。姚彦却没她这么忌讳。放心吧,我们想过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卖不出好价钱, 可本还是保得住的, 姚彦吃着饭,一点都不焦虑。姚城也点头,老三多聪明的脑袋啊, 娘, 这事儿别着急。姚大嫂跟着点头。又过了半个月,姜隽还没回来。杨氏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姚彦见此给杨氏做了一顿饭,逼着她吃下。娘, 您别担心,姚彦劝着。我咋不担心啊,杨氏叹了口气,姚父在一旁瞪眼。让你听刘家人在那边胡说八道。什么刘家人?姚彦追问下,才知道是上次给姜隽做媒的刘家婶儿, 因为姜隽一直没回来,就到处说小话。什么外面的土匪多,姜隽可能遇害了。什么这段时间雨水大, 可能茶已经坏了,姜隽赔得血本无归,没脸回村什么的。好样儿的。姚彦戳动系统,兑换了真言糖。知道刘婶儿爱占便宜,所以故意将糖扔在她家门口不远处,果不其然,刘婶儿捡到糖以后,直接就放嘴里了。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她和她儿媳妇吵得有多厉害。杨氏心里畅快极了,给姚大嫂指手画脚的形容着。她怎么忽然骂起亲家来了?刘婶儿咒骂儿媳妇帮衬娘家人,可都是她自己的猜测,一直堆在心里,这回吃了那糖,甭管是谁,只要是她第一个见到的人,就会把心里所有的不满都吐出来。这不,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儿媳妇。她那儿媳妇可不是好惹的,三个哥哥全来了,这会儿都在刘家呢!姚大嫂眨巴着眼睛看向姚城。姚城看向杨氏。杨氏一挥手,去看吧,我才回来呢。于是两人便去了。姚彦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活该。想着这东西这么好,于是瞅了瞅自己积分,想要再来点的时候,系统却说已经缺货了。姚彦深深吸了口气后,又支付积分,去瞅姜隽的位置,在发现对方已经快回县城后,这才舒展眉眼,继续晒太阳。姜隽背着茶直接就往省城边赶去,他也舍得,一路坐马车,紧赶慢赶过去,直奔城里最大的茶楼,死皮赖脸给掌柜的泡了姚彦泡的茶。掌柜一看泡出来的成色就敲定了。十文钱一斤的水茶,炒好的茶按成色,在镇上卖二百文到五百文一斤,这茶楼生意好,掌柜的又识货,于是提前咨询了价钱的姜隽抬高了价,卖一两多银子一斤。除去路费,成本,卖了八十两。接着姜隽又花了三十两在城里买了些成色不错又好看的布,还有些手绢和胭脂水粉,坐在牛车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卖,到县城的时候,货卖完了,三十两翻成五十两,赚了二十两。带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几两碎银子。厉害。姚彦冲大口吃红烧肉的姜隽竖起大拇指。姜隽露出一口大白牙,这银子怎么用,你说了算。他刚回家,姚彦便让他歇着,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让他好好吃。说起茶,其实不是姚彦的炒茶技术好,而是这个时空炒出来的茶没有现代摸出来的那么有技巧,所以很容易造成苦味以及茶沫。姚彦也没客气,将二三两的碎银子拨一旁,这是咱们日常开销用的。接着又看剩下来的银票,这个时空最小的银票就是十两银子的,为了方便赶路,姜隽只留了几两碎银子,其余的都兑换成了银票。这八十两攒着,姚彦数了五张银票出去。这十两咱们在镇上开铺子,这十两咱们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流转用。听完姚彦对这一百两的安排后,姜隽喝了口茶水,开铺子卖茶叶?早饭和茶叶蛋,姚彦笑道,至于之前卖出去的那种毛尖,咱们就如你定下来的那样,卖给那掌柜的,他每年派人过来取就是了。咱们只炒毛尖卖?姜隽秒懂。姚彦点头。姜隽回来,杨氏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请他过来吃,姜隽将给大伙儿带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杨氏等又惊又喜。他们得知这一出去赚了银钱后,便什么都没问了。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喝酒。晚上姚彦也乖乖在家睡觉,没去姜隽家。第二天,姜隽和姚彦一块儿去镇上看铺子,还真有一小铺面要打出去,一年租金二两。位置不偏不倚,铺子对面是卖绸缎的,旁边是杂货铺。别看我这铺子小,那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打开侧门,这里还可以放一张床,完全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回家不方便。这倒是不错。姚彦瞅了瞅那个空间,放一张双人床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柜子不容易放下。怎么样?姜隽问姚彦。姚彦点头,成。于是姜隽付了租金,第二天姚彦没去了,姚城被叫去修整铺子。你们要做生意?地里干活的的时候,杨氏凑过来低声问道。不是我们,是大哥大嫂。姚彦说。一旁的姚大嫂一惊,一脸懵逼地看过来,啥意思?铺子是姜三哥租下来的,他出租金,我出茶叶蛋方子,早饭你们自己来,这铺子就是咱们三开的,每年分红,具体怎么做,等大哥和姜三哥回来后再说。原本姚彦是想着和姜隽一起去镇上开铺子,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村里舒服,有人干活,自己收银子不就是了?于是姜隽便把姚城夫妇拉上了。毕竟是自己大舅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姚家人盼星星似的把姜隽他们给盼回来了。姜隽的意思和姚彦说的一样,只是更详细些,姚彦在一旁吧唧吧唧地吃着姜隽带回来的糕点,其余人都围着姜隽说合约的事儿。杨氏夫妇也知道姜隽是想拉他们一把,但是这得白纸黑字的写上,不能让姜隽吃亏。为此姚父去找了姚家老族叔以及村长,一个执笔,一个见证。一嫁过来小叔子就不回家,不是对她这个新妇有意见吗?第155章 恶毒继弟爱种田于是讨价还价后, 姚彦表示中午和晚上过去吃饭,完了后还是过来住。我得帮姜三哥看家。姚彦的理由很正当。姚家人听到这话,也不可能逼着姚彦回去。而姚家和姜家一起收茶的举动, 让今年村里的人赚了点钱,好歹今年的茶叶不是那么贱卖了。所以村里人只要遇见姚家人,都会笑眯眯的。但是杨氏他们也有担心。你们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这可是老三全部的家当, 要是那些茶没杨氏说不下去了, 总觉得说太过那就是乌鸦嘴。姚彦却没她这么忌讳。放心吧,我们想过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卖不出好价钱, 可本还是保得住的, 姚彦吃着饭,一点都不焦虑。姚城也点头,老三多聪明的脑袋啊, 娘, 这事儿别着急。姚大嫂跟着点头。又过了半个月,姜隽还没回来。杨氏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姚彦见此给杨氏做了一顿饭,逼着她吃下。娘, 您别担心,姚彦劝着。我咋不担心啊,杨氏叹了口气,姚父在一旁瞪眼。让你听刘家人在那边胡说八道。什么刘家人?姚彦追问下,才知道是上次给姜隽做媒的刘家婶儿, 因为姜隽一直没回来,就到处说小话。什么外面的土匪多,姜隽可能遇害了。什么这段时间雨水大, 可能茶已经坏了,姜隽赔得血本无归,没脸回村什么的。好样儿的。姚彦戳动系统,兑换了真言糖。知道刘婶儿爱占便宜,所以故意将糖扔在她家门口不远处,果不其然,刘婶儿捡到糖以后,直接就放嘴里了。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她和她儿媳妇吵得有多厉害。杨氏心里畅快极了,给姚大嫂指手画脚的形容着。她怎么忽然骂起亲家来了?刘婶儿咒骂儿媳妇帮衬娘家人,可都是她自己的猜测,一直堆在心里,这回吃了那糖,甭管是谁,只要是她第一个见到的人,就会把心里所有的不满都吐出来。这不,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儿媳妇。她那儿媳妇可不是好惹的,三个哥哥全来了,这会儿都在刘家呢!姚大嫂眨巴着眼睛看向姚城。姚城看向杨氏。杨氏一挥手,去看吧,我才回来呢。于是两人便去了。姚彦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活该。想着这东西这么好,于是瞅了瞅自己积分,想要再来点的时候,系统却说已经缺货了。姚彦深深吸了口气后,又支付积分,去瞅姜隽的位置,在发现对方已经快回县城后,这才舒展眉眼,继续晒太阳。姜隽背着茶直接就往省城边赶去,他也舍得,一路坐马车,紧赶慢赶过去,直奔城里最大的茶楼,死皮赖脸给掌柜的泡了姚彦泡的茶。掌柜一看泡出来的成色就敲定了。十文钱一斤的水茶,炒好的茶按成色,在镇上卖二百文到五百文一斤,这茶楼生意好,掌柜的又识货,于是提前咨询了价钱的姜隽抬高了价,卖一两多银子一斤。除去路费,成本,卖了八十两。接着姜隽又花了三十两在城里买了些成色不错又好看的布,还有些手绢和胭脂水粉,坐在牛车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卖,到县城的时候,货卖完了,三十两翻成五十两,赚了二十两。带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几两碎银子。厉害。姚彦冲大口吃红烧肉的姜隽竖起大拇指。姜隽露出一口大白牙,这银子怎么用,你说了算。他刚回家,姚彦便让他歇着,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让他好好吃。说起茶,其实不是姚彦的炒茶技术好,而是这个时空炒出来的茶没有现代摸出来的那么有技巧,所以很容易造成苦味以及茶沫。姚彦也没客气,将二三两的碎银子拨一旁,这是咱们日常开销用的。接着又看剩下来的银票,这个时空最小的银票就是十两银子的,为了方便赶路,姜隽只留了几两碎银子,其余的都兑换成了银票。这八十两攒着,姚彦数了五张银票出去。这十两咱们在镇上开铺子,这十两咱们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流转用。听完姚彦对这一百两的安排后,姜隽喝了口茶水,开铺子卖茶叶?早饭和茶叶蛋,姚彦笑道,至于之前卖出去的那种毛尖,咱们就如你定下来的那样,卖给那掌柜的,他每年派人过来取就是了。咱们只炒毛尖卖?姜隽秒懂。姚彦点头。姜隽回来,杨氏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请他过来吃,姜隽将给大伙儿带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杨氏等又惊又喜。他们得知这一出去赚了银钱后,便什么都没问了。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喝酒。晚上姚彦也乖乖在家睡觉,没去姜隽家。第二天,姜隽和姚彦一块儿去镇上看铺子,还真有一小铺面要打出去,一年租金二两。位置不偏不倚,铺子对面是卖绸缎的,旁边是杂货铺。别看我这铺子小,那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打开侧门,这里还可以放一张床,完全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回家不方便。这倒是不错。姚彦瞅了瞅那个空间,放一张双人床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柜子不容易放下。怎么样?姜隽问姚彦。姚彦点头,成。于是姜隽付了租金,第二天姚彦没去了,姚城被叫去修整铺子。你们要做生意?地里干活的的时候,杨氏凑过来低声问道。不是我们,是大哥大嫂。姚彦说。一旁的姚大嫂一惊,一脸懵逼地看过来,啥意思?铺子是姜三哥租下来的,他出租金,我出茶叶蛋方子,早饭你们自己来,这铺子就是咱们三开的,每年分红,具体怎么做,等大哥和姜三哥回来后再说。原本姚彦是想着和姜隽一起去镇上开铺子,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村里舒服,有人干活,自己收银子不就是了?于是姜隽便把姚城夫妇拉上了。毕竟是自己大舅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姚家人盼星星似的把姜隽他们给盼回来了。姜隽的意思和姚彦说的一样,只是更详细些,姚彦在一旁吧唧吧唧地吃着姜隽带回来的糕点,其余人都围着姜隽说合约的事儿。杨氏夫妇也知道姜隽是想拉他们一把,但是这得白纸黑字的写上,不能让姜隽吃亏。为此姚父去找了姚家老族叔以及村长,一个执笔,一个见证。一嫁过来小叔子就不回家,不是对她这个新妇有意见吗?第155章 恶毒继弟爱种田于是讨价还价后, 姚彦表示中午和晚上过去吃饭,完了后还是过来住。我得帮姜三哥看家。姚彦的理由很正当。姚家人听到这话,也不可能逼着姚彦回去。而姚家和姜家一起收茶的举动, 让今年村里的人赚了点钱,好歹今年的茶叶不是那么贱卖了。所以村里人只要遇见姚家人,都会笑眯眯的。但是杨氏他们也有担心。你们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这可是老三全部的家当, 要是那些茶没杨氏说不下去了, 总觉得说太过那就是乌鸦嘴。姚彦却没她这么忌讳。放心吧,我们想过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卖不出好价钱, 可本还是保得住的, 姚彦吃着饭,一点都不焦虑。姚城也点头,老三多聪明的脑袋啊, 娘, 这事儿别着急。姚大嫂跟着点头。又过了半个月,姜隽还没回来。杨氏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姚彦见此给杨氏做了一顿饭,逼着她吃下。娘, 您别担心,姚彦劝着。我咋不担心啊,杨氏叹了口气,姚父在一旁瞪眼。让你听刘家人在那边胡说八道。什么刘家人?姚彦追问下,才知道是上次给姜隽做媒的刘家婶儿, 因为姜隽一直没回来,就到处说小话。什么外面的土匪多,姜隽可能遇害了。什么这段时间雨水大, 可能茶已经坏了,姜隽赔得血本无归,没脸回村什么的。好样儿的。姚彦戳动系统,兑换了真言糖。知道刘婶儿爱占便宜,所以故意将糖扔在她家门口不远处,果不其然,刘婶儿捡到糖以后,直接就放嘴里了。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她和她儿媳妇吵得有多厉害。杨氏心里畅快极了,给姚大嫂指手画脚的形容着。她怎么忽然骂起亲家来了?刘婶儿咒骂儿媳妇帮衬娘家人,可都是她自己的猜测,一直堆在心里,这回吃了那糖,甭管是谁,只要是她第一个见到的人,就会把心里所有的不满都吐出来。这不,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儿媳妇。她那儿媳妇可不是好惹的,三个哥哥全来了,这会儿都在刘家呢!姚大嫂眨巴着眼睛看向姚城。姚城看向杨氏。杨氏一挥手,去看吧,我才回来呢。于是两人便去了。姚彦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活该。想着这东西这么好,于是瞅了瞅自己积分,想要再来点的时候,系统却说已经缺货了。姚彦深深吸了口气后,又支付积分,去瞅姜隽的位置,在发现对方已经快回县城后,这才舒展眉眼,继续晒太阳。姜隽背着茶直接就往省城边赶去,他也舍得,一路坐马车,紧赶慢赶过去,直奔城里最大的茶楼,死皮赖脸给掌柜的泡了姚彦泡的茶。掌柜一看泡出来的成色就敲定了。十文钱一斤的水茶,炒好的茶按成色,在镇上卖二百文到五百文一斤,这茶楼生意好,掌柜的又识货,于是提前咨询了价钱的姜隽抬高了价,卖一两多银子一斤。除去路费,成本,卖了八十两。接着姜隽又花了三十两在城里买了些成色不错又好看的布,还有些手绢和胭脂水粉,坐在牛车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卖,到县城的时候,货卖完了,三十两翻成五十两,赚了二十两。带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几两碎银子。厉害。姚彦冲大口吃红烧肉的姜隽竖起大拇指。姜隽露出一口大白牙,这银子怎么用,你说了算。他刚回家,姚彦便让他歇着,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让他好好吃。说起茶,其实不是姚彦的炒茶技术好,而是这个时空炒出来的茶没有现代摸出来的那么有技巧,所以很容易造成苦味以及茶沫。姚彦也没客气,将二三两的碎银子拨一旁,这是咱们日常开销用的。接着又看剩下来的银票,这个时空最小的银票就是十两银子的,为了方便赶路,姜隽只留了几两碎银子,其余的都兑换成了银票。这八十两攒着,姚彦数了五张银票出去。这十两咱们在镇上开铺子,这十两咱们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流转用。听完姚彦对这一百两的安排后,姜隽喝了口茶水,开铺子卖茶叶?早饭和茶叶蛋,姚彦笑道,至于之前卖出去的那种毛尖,咱们就如你定下来的那样,卖给那掌柜的,他每年派人过来取就是了。咱们只炒毛尖卖?姜隽秒懂。姚彦点头。姜隽回来,杨氏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请他过来吃,姜隽将给大伙儿带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杨氏等又惊又喜。他们得知这一出去赚了银钱后,便什么都没问了。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喝酒。晚上姚彦也乖乖在家睡觉,没去姜隽家。第二天,姜隽和姚彦一块儿去镇上看铺子,还真有一小铺面要打出去,一年租金二两。位置不偏不倚,铺子对面是卖绸缎的,旁边是杂货铺。别看我这铺子小,那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打开侧门,这里还可以放一张床,完全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回家不方便。这倒是不错。姚彦瞅了瞅那个空间,放一张双人床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柜子不容易放下。怎么样?姜隽问姚彦。姚彦点头,成。于是姜隽付了租金,第二天姚彦没去了,姚城被叫去修整铺子。你们要做生意?地里干活的的时候,杨氏凑过来低声问道。不是我们,是大哥大嫂。姚彦说。一旁的姚大嫂一惊,一脸懵逼地看过来,啥意思?铺子是姜三哥租下来的,他出租金,我出茶叶蛋方子,早饭你们自己来,这铺子就是咱们三开的,每年分红,具体怎么做,等大哥和姜三哥回来后再说。原本姚彦是想着和姜隽一起去镇上开铺子,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村里舒服,有人干活,自己收银子不就是了?于是姜隽便把姚城夫妇拉上了。毕竟是自己大舅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姚家人盼星星似的把姜隽他们给盼回来了。姜隽的意思和姚彦说的一样,只是更详细些,姚彦在一旁吧唧吧唧地吃着姜隽带回来的糕点,其余人都围着姜隽说合约的事儿。杨氏夫妇也知道姜隽是想拉他们一把,但是这得白纸黑字的写上,不能让姜隽吃亏。为此姚父去找了姚家老族叔以及村长,一个执笔,一个见证。一嫁过来小叔子就不回家,不是对她这个新妇有意见吗?第155章 恶毒继弟爱种田于是讨价还价后, 姚彦表示中午和晚上过去吃饭,完了后还是过来住。我得帮姜三哥看家。姚彦的理由很正当。姚家人听到这话,也不可能逼着姚彦回去。而姚家和姜家一起收茶的举动, 让今年村里的人赚了点钱,好歹今年的茶叶不是那么贱卖了。所以村里人只要遇见姚家人,都会笑眯眯的。但是杨氏他们也有担心。你们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这可是老三全部的家当, 要是那些茶没杨氏说不下去了, 总觉得说太过那就是乌鸦嘴。姚彦却没她这么忌讳。放心吧,我们想过最坏的打算, 即便是卖不出好价钱, 可本还是保得住的, 姚彦吃着饭,一点都不焦虑。姚城也点头,老三多聪明的脑袋啊, 娘, 这事儿别着急。姚大嫂跟着点头。又过了半个月,姜隽还没回来。杨氏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姚彦见此给杨氏做了一顿饭,逼着她吃下。娘, 您别担心,姚彦劝着。我咋不担心啊,杨氏叹了口气,姚父在一旁瞪眼。让你听刘家人在那边胡说八道。什么刘家人?姚彦追问下,才知道是上次给姜隽做媒的刘家婶儿, 因为姜隽一直没回来,就到处说小话。什么外面的土匪多,姜隽可能遇害了。什么这段时间雨水大, 可能茶已经坏了,姜隽赔得血本无归,没脸回村什么的。好样儿的。姚彦戳动系统,兑换了真言糖。知道刘婶儿爱占便宜,所以故意将糖扔在她家门口不远处,果不其然,刘婶儿捡到糖以后,直接就放嘴里了。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她和她儿媳妇吵得有多厉害。杨氏心里畅快极了,给姚大嫂指手画脚的形容着。她怎么忽然骂起亲家来了?刘婶儿咒骂儿媳妇帮衬娘家人,可都是她自己的猜测,一直堆在心里,这回吃了那糖,甭管是谁,只要是她第一个见到的人,就会把心里所有的不满都吐出来。这不,她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儿媳妇。她那儿媳妇可不是好惹的,三个哥哥全来了,这会儿都在刘家呢!姚大嫂眨巴着眼睛看向姚城。姚城看向杨氏。杨氏一挥手,去看吧,我才回来呢。于是两人便去了。姚彦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活该。想着这东西这么好,于是瞅了瞅自己积分,想要再来点的时候,系统却说已经缺货了。姚彦深深吸了口气后,又支付积分,去瞅姜隽的位置,在发现对方已经快回县城后,这才舒展眉眼,继续晒太阳。姜隽背着茶直接就往省城边赶去,他也舍得,一路坐马车,紧赶慢赶过去,直奔城里最大的茶楼,死皮赖脸给掌柜的泡了姚彦泡的茶。掌柜一看泡出来的成色就敲定了。十文钱一斤的水茶,炒好的茶按成色,在镇上卖二百文到五百文一斤,这茶楼生意好,掌柜的又识货,于是提前咨询了价钱的姜隽抬高了价,卖一两多银子一斤。除去路费,成本,卖了八十两。接着姜隽又花了三十两在城里买了些成色不错又好看的布,还有些手绢和胭脂水粉,坐在牛车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卖,到县城的时候,货卖完了,三十两翻成五十两,赚了二十两。带回家一百两银子外加几两碎银子。厉害。姚彦冲大口吃红烧肉的姜隽竖起大拇指。姜隽露出一口大白牙,这银子怎么用,你说了算。他刚回家,姚彦便让他歇着,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让他好好吃。说起茶,其实不是姚彦的炒茶技术好,而是这个时空炒出来的茶没有现代摸出来的那么有技巧,所以很容易造成苦味以及茶沫。姚彦也没客气,将二三两的碎银子拨一旁,这是咱们日常开销用的。接着又看剩下来的银票,这个时空最小的银票就是十两银子的,为了方便赶路,姜隽只留了几两碎银子,其余的都兑换成了银票。这八十两攒着,姚彦数了五张银票出去。这十两咱们在镇上开铺子,这十两咱们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流转用。听完姚彦对这一百两的安排后,姜隽喝了口茶水,开铺子卖茶叶?早饭和茶叶蛋,姚彦笑道,至于之前卖出去的那种毛尖,咱们就如你定下来的那样,卖给那掌柜的,他每年派人过来取就是了。咱们只炒毛尖卖?姜隽秒懂。姚彦点头。姜隽回来,杨氏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请他过来吃,姜隽将给大伙儿带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杨氏等又惊又喜。他们得知这一出去赚了银钱后,便什么都没问了。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喝酒。晚上姚彦也乖乖在家睡觉,没去姜隽家。第二天,姜隽和姚彦一块儿去镇上看铺子,还真有一小铺面要打出去,一年租金二两。位置不偏不倚,铺子对面是卖绸缎的,旁边是杂货铺。别看我这铺子小,那中年男人笑眯眯地打开侧门,这里还可以放一张床,完全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回家不方便。这倒是不错。姚彦瞅了瞅那个空间,放一张双人床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柜子不容易放下。怎么样?姜隽问姚彦。姚彦点头,成。于是姜隽付了租金,第二天姚彦没去了,姚城被叫去修整铺子。你们要做生意?地里干活的的时候,杨氏凑过来低声问道。不是我们,是大哥大嫂。姚彦说。一旁的姚大嫂一惊,一脸懵逼地看过来,啥意思?铺子是姜三哥租下来的,他出租金,我出茶叶蛋方子,早饭你们自己来,这铺子就是咱们三开的,每年分红,具体怎么做,等大哥和姜三哥回来后再说。原本姚彦是想着和姜隽一起去镇上开铺子,可仔细想想后,还是村里舒服,有人干活,自己收银子不就是了?于是姜隽便把姚城夫妇拉上了。毕竟是自己大舅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姚家人盼星星似的把姜隽他们给盼回来了。姜隽的意思和姚彦说的一样,只是更详细些,姚彦在一旁吧唧吧唧地吃着姜隽带回来的糕点,其余人都围着姜隽说合约的事儿。杨氏夫妇也知道姜隽是想拉他们一把,但是这得白纸黑字的写上,不能让姜隽吃亏。为此姚父去找了姚家老族叔以及村长,一个执笔,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