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全家穿越到古代> 全家穿越到古代 第2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全家穿越到古代 第25节(1 / 1)

林福全和刘翠花面面相觑,什么都没说。李秀琴也只当没看到,紧跑几步追上他们。林晓低声问林满堂,“爹,咱家卖树的钱要分给大伯吗?”林满堂自然而然点头,“肯定啊。而且还是三七分。”也就是说他们家可以分到三十八吊钱。虽然有点少,可好歹也算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林晓:“……”好想死一死,同样都是儿子,居然差别这么大。林满堂见女儿还在纠结,安慰道,“没事儿。爹有的是办法挣钱。再说了,这树都是你大伯大伯母种的,他们拿大头也是应该的。”可能就是因为分家不公的原因,原身对这个家才不尽心,有事没事就知道躲懒。林晓点了点头,拍拍她爹的背,示意放她下来。林满堂停下脚步,满脸疑惑,“这才走了没一会儿,要不再背一会儿吧。”林晓皱了皱鼻子,故作嫌弃道,“爹,你太瘦了,骨头硌得我肚子疼。”追上来的众人:“……”林满堂拿女儿没办法,只能放她下来,林晓甜甜一笑,左手牵着母亲的手,右手牵着父亲的手,甩甩左手,甩甩右手,蹦蹦跳跳回了家。刚到家门口,就听到隔壁传来陈艳娘那杀猪般的尖叫声。林晓吓得小身子跟着抖了抖,等反应过来后,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道,“突然来这么一下,怪吓人的。”林满堂拧眉,“再忍两天咱们就搬家。”林晓点了点头。第二日晌午,郝木匠带人过来伐木,林满堂和林福全收了满满一箱子的铜钱,两人数了两个时辰,确认无误后就抬着铜钱离开了。左右树全卖了,也没什么好看的。不过他走了,孩子们却没离开,郝木匠只要树干,不要树枝,他们可以将打下来的树枝全部运回家,明年熬制凉粉的柴就有了。另一边,林福全将分到的铜钱箱塞进床底下。卖树的钱再加上卖凉粉的钱已经有一百吊了。这么多钱放在家里,他不太放心。他琢磨着自家也盖一栋像二弟家一样的房子。他有两个儿子,要求村里再分一块宅基地也算合理。于是他就拿了些钱去村长家那边要求批个宅基地。村长见此笑了,“得亏你来得巧。自打你二弟家在村口盖房子,剩下的九块宅基地已经被分走八块,只剩下最后一块了。”林福全交了宅基地的钱,村长又问他打算什么时候起房子。林福全暗自算了算,还有三个半月过年,离立冬还有二十二天。可现在他连砖瓦都没定,井也没打,现在盖也来不及了。还不如等来年春天,那时候砖瓦也会便宜一些。农村人过日子自是能省则省,林福全便说了自己的打算。村长笑了,“好。还是你有想法。”末了又笑,“等明年盖了房子,就好给儿子说媳妇了。”林福全也是这样想的。当即不好意思笑了笑。林福全回了家,打算将盖房子的想法先跟亲娘说一说,没想到刚到家门口就听到一阵喧闹声。进了门才知,他二弟正在家里收豌豆呢。林满堂有了钱,就开始在村里收豌豆。没过多久,就有村民背豌豆过来卖。林满堂去关屠夫家借秤,李秀琴和刘翠花及几个孩子在边上帮忙。林福全见他们忙不开,便过来帮忙,就这么一直到了天黑。家里没有地方,收上来的豌豆就堆放在廊檐底下,林满堂不放心,要是来一场雨,这些豌豆都得泡汤。林满堂便决定明儿就搬家,早点将豌豆存放在新房的杂物间里。第二天一早,林满堂暂停收豌豆,打算先搬家。这次搬家,林满堂和李秀琴将那些破衣服全部塞进麻袋里,想着等以后挣了钱,这些衣服可以转送给别人,总之浪费是可耻的。搬进新家,林晓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她爹娘住在堂屋东侧,她住在西侧,再也不用跟他们挤同一间了。大丫二丫帮她整理房间,跟她一块出主意布置,将衣服摆进柜子里,看到整整齐齐的衣架,羡慕得不行,“我爹说我们家明年也盖房子,到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房间。”林晓乐了,“那好啊。”大丫二丫提了个建议,“你这桌上空空的,不如摆个花篮,这样更好看。”花篮?好吧,她家没有花瓶,用花篮替代也不错,林晓点头。三个丫头你牵着我,我牵着你,手拉手冲出屋。李秀琴追在后头喊,“哎,干什么去?”林晓丢下一句话,“娘,我们去摘花。”李秀琴哭笑不得。现在这个季节还有野花可采吗?搬完家,林满堂继续收豌豆。没几天,林家就收了上万斤豌豆,堆满一整间杂物间。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交完税,林满堂发现卖树得的三十八吊钱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迫切需要挣钱。第26章八月底, 林满堂和林福全一连三日到处通知亲戚朋友,要在九月初二过来参加暖房宴。李秀琴也要找厨子承办宴席,本来以她的厨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她是主人家, 要负责接待客人, 没有时间炒菜, 所以只能麻烦厨子了。九月初一, 刘翠花带着两个儿子去村上借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盘子等等。李秀琴带着大丫二丫拉着板车去集市采买厨子开的菜品。就连林晓都有任务, 她要去问问她的小伙伴能不能网到很多很多的杂鱼。枝秀得知林晓家里明天要办酒席, 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哥哥到河里网鱼。他们往年经常在河里捞鱼, 但是一直不好卖,城里人嫌这鱼太小, 收拾起来费事, 而乡下人又舍不得下调料, 做出来的鱼很难吃, 是以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买它。没想到林晓家居然这么喜欢吃这种小鱼。枝秀自觉这是个好机会, 甚至还叫了爹过来。枝秀的爹叫刘本忠, 皮肤黝黑, 四十出头的年纪, 看起来老实本份。枝秀最大的哥哥今年已经十二岁,再过几年,他就得上战场,枝秀想挣些钱供大哥读书。要是大哥能考上生员, 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从认识林晓,她靠卖鱼已经分到五十几文了。虽然有点少, 可到底也是一条来钱路子。现在得知对方要很多很多的鱼, 枝秀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于是就把她爹也叫来帮忙。她爹以前是捕鱼好手,比两个大哥还会打鱼。刘本忠见林晓只是个小娃娃,有些不信对方能要那么多条鱼。林晓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你们打上鱼,我给你钱,很公平。”看到现钱,刘本忠这才相信了。他立刻让大儿子回家,从他床底的箱子里取渔网。这渔网是他最近刚做的,用粗布和家里残旧不穿的衣服撕成条,加上野麻,卷起来的渔网。虽然比不了正规渔网,但是比起儿子和女儿弄的那些还是不错的。别看刘本忠一副老实巴交没什么大本事的样子,可他确实如枝秀所说很会捕鱼,再加又是成年男人,身上有的是力气,几网下去,网了十几条鱼。最大的足有三斤重,太小的,他重新扔回河里。撒了十几回网,直到林晓的木桶都装不下了,刘本忠才停手。林晓抬不动木桶,“你们能帮我把鱼送回去吗?我家要请十五桌客人。一桌就算三斤,也得要四十五斤。这里应该不够。”枝秀听她还要,当即就道,“要不然我让大哥先去家里提个木桶过来。到时候我们帮你全部抬回家。”林晓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行啊。”枝秀让大哥回家拿木桶,刘本忠沿着河岸撒网。等枝秀大哥来的时候,岸边已有二十多条活鱼正在草地里蹦哒。等两个木桶全部装满,他们已经走了三里多远。枝秀大哥从河边树上折了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树干当扁担。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交完税,林满堂发现卖树得的三十八吊钱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迫切需要挣钱。第26章八月底, 林满堂和林福全一连三日到处通知亲戚朋友,要在九月初二过来参加暖房宴。李秀琴也要找厨子承办宴席,本来以她的厨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她是主人家, 要负责接待客人, 没有时间炒菜, 所以只能麻烦厨子了。九月初一, 刘翠花带着两个儿子去村上借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盘子等等。李秀琴带着大丫二丫拉着板车去集市采买厨子开的菜品。就连林晓都有任务, 她要去问问她的小伙伴能不能网到很多很多的杂鱼。枝秀得知林晓家里明天要办酒席, 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哥哥到河里网鱼。他们往年经常在河里捞鱼, 但是一直不好卖,城里人嫌这鱼太小, 收拾起来费事, 而乡下人又舍不得下调料, 做出来的鱼很难吃, 是以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买它。没想到林晓家居然这么喜欢吃这种小鱼。枝秀自觉这是个好机会, 甚至还叫了爹过来。枝秀的爹叫刘本忠, 皮肤黝黑, 四十出头的年纪, 看起来老实本份。枝秀最大的哥哥今年已经十二岁,再过几年,他就得上战场,枝秀想挣些钱供大哥读书。要是大哥能考上生员, 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从认识林晓,她靠卖鱼已经分到五十几文了。虽然有点少, 可到底也是一条来钱路子。现在得知对方要很多很多的鱼, 枝秀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于是就把她爹也叫来帮忙。她爹以前是捕鱼好手,比两个大哥还会打鱼。刘本忠见林晓只是个小娃娃,有些不信对方能要那么多条鱼。林晓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你们打上鱼,我给你钱,很公平。”看到现钱,刘本忠这才相信了。他立刻让大儿子回家,从他床底的箱子里取渔网。这渔网是他最近刚做的,用粗布和家里残旧不穿的衣服撕成条,加上野麻,卷起来的渔网。虽然比不了正规渔网,但是比起儿子和女儿弄的那些还是不错的。别看刘本忠一副老实巴交没什么大本事的样子,可他确实如枝秀所说很会捕鱼,再加又是成年男人,身上有的是力气,几网下去,网了十几条鱼。最大的足有三斤重,太小的,他重新扔回河里。撒了十几回网,直到林晓的木桶都装不下了,刘本忠才停手。林晓抬不动木桶,“你们能帮我把鱼送回去吗?我家要请十五桌客人。一桌就算三斤,也得要四十五斤。这里应该不够。”枝秀听她还要,当即就道,“要不然我让大哥先去家里提个木桶过来。到时候我们帮你全部抬回家。”林晓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行啊。”枝秀让大哥回家拿木桶,刘本忠沿着河岸撒网。等枝秀大哥来的时候,岸边已有二十多条活鱼正在草地里蹦哒。等两个木桶全部装满,他们已经走了三里多远。枝秀大哥从河边树上折了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树干当扁担。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交完税,林满堂发现卖树得的三十八吊钱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迫切需要挣钱。第26章八月底, 林满堂和林福全一连三日到处通知亲戚朋友,要在九月初二过来参加暖房宴。李秀琴也要找厨子承办宴席,本来以她的厨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她是主人家, 要负责接待客人, 没有时间炒菜, 所以只能麻烦厨子了。九月初一, 刘翠花带着两个儿子去村上借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盘子等等。李秀琴带着大丫二丫拉着板车去集市采买厨子开的菜品。就连林晓都有任务, 她要去问问她的小伙伴能不能网到很多很多的杂鱼。枝秀得知林晓家里明天要办酒席, 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哥哥到河里网鱼。他们往年经常在河里捞鱼, 但是一直不好卖,城里人嫌这鱼太小, 收拾起来费事, 而乡下人又舍不得下调料, 做出来的鱼很难吃, 是以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买它。没想到林晓家居然这么喜欢吃这种小鱼。枝秀自觉这是个好机会, 甚至还叫了爹过来。枝秀的爹叫刘本忠, 皮肤黝黑, 四十出头的年纪, 看起来老实本份。枝秀最大的哥哥今年已经十二岁,再过几年,他就得上战场,枝秀想挣些钱供大哥读书。要是大哥能考上生员, 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从认识林晓,她靠卖鱼已经分到五十几文了。虽然有点少, 可到底也是一条来钱路子。现在得知对方要很多很多的鱼, 枝秀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于是就把她爹也叫来帮忙。她爹以前是捕鱼好手,比两个大哥还会打鱼。刘本忠见林晓只是个小娃娃,有些不信对方能要那么多条鱼。林晓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你们打上鱼,我给你钱,很公平。”看到现钱,刘本忠这才相信了。他立刻让大儿子回家,从他床底的箱子里取渔网。这渔网是他最近刚做的,用粗布和家里残旧不穿的衣服撕成条,加上野麻,卷起来的渔网。虽然比不了正规渔网,但是比起儿子和女儿弄的那些还是不错的。别看刘本忠一副老实巴交没什么大本事的样子,可他确实如枝秀所说很会捕鱼,再加又是成年男人,身上有的是力气,几网下去,网了十几条鱼。最大的足有三斤重,太小的,他重新扔回河里。撒了十几回网,直到林晓的木桶都装不下了,刘本忠才停手。林晓抬不动木桶,“你们能帮我把鱼送回去吗?我家要请十五桌客人。一桌就算三斤,也得要四十五斤。这里应该不够。”枝秀听她还要,当即就道,“要不然我让大哥先去家里提个木桶过来。到时候我们帮你全部抬回家。”林晓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行啊。”枝秀让大哥回家拿木桶,刘本忠沿着河岸撒网。等枝秀大哥来的时候,岸边已有二十多条活鱼正在草地里蹦哒。等两个木桶全部装满,他们已经走了三里多远。枝秀大哥从河边树上折了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树干当扁担。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交完税,林满堂发现卖树得的三十八吊钱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迫切需要挣钱。第26章八月底, 林满堂和林福全一连三日到处通知亲戚朋友,要在九月初二过来参加暖房宴。李秀琴也要找厨子承办宴席,本来以她的厨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她是主人家, 要负责接待客人, 没有时间炒菜, 所以只能麻烦厨子了。九月初一, 刘翠花带着两个儿子去村上借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盘子等等。李秀琴带着大丫二丫拉着板车去集市采买厨子开的菜品。就连林晓都有任务, 她要去问问她的小伙伴能不能网到很多很多的杂鱼。枝秀得知林晓家里明天要办酒席, 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哥哥到河里网鱼。他们往年经常在河里捞鱼, 但是一直不好卖,城里人嫌这鱼太小, 收拾起来费事, 而乡下人又舍不得下调料, 做出来的鱼很难吃, 是以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买它。没想到林晓家居然这么喜欢吃这种小鱼。枝秀自觉这是个好机会, 甚至还叫了爹过来。枝秀的爹叫刘本忠, 皮肤黝黑, 四十出头的年纪, 看起来老实本份。枝秀最大的哥哥今年已经十二岁,再过几年,他就得上战场,枝秀想挣些钱供大哥读书。要是大哥能考上生员, 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从认识林晓,她靠卖鱼已经分到五十几文了。虽然有点少, 可到底也是一条来钱路子。现在得知对方要很多很多的鱼, 枝秀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于是就把她爹也叫来帮忙。她爹以前是捕鱼好手,比两个大哥还会打鱼。刘本忠见林晓只是个小娃娃,有些不信对方能要那么多条鱼。林晓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你们打上鱼,我给你钱,很公平。”看到现钱,刘本忠这才相信了。他立刻让大儿子回家,从他床底的箱子里取渔网。这渔网是他最近刚做的,用粗布和家里残旧不穿的衣服撕成条,加上野麻,卷起来的渔网。虽然比不了正规渔网,但是比起儿子和女儿弄的那些还是不错的。别看刘本忠一副老实巴交没什么大本事的样子,可他确实如枝秀所说很会捕鱼,再加又是成年男人,身上有的是力气,几网下去,网了十几条鱼。最大的足有三斤重,太小的,他重新扔回河里。撒了十几回网,直到林晓的木桶都装不下了,刘本忠才停手。林晓抬不动木桶,“你们能帮我把鱼送回去吗?我家要请十五桌客人。一桌就算三斤,也得要四十五斤。这里应该不够。”枝秀听她还要,当即就道,“要不然我让大哥先去家里提个木桶过来。到时候我们帮你全部抬回家。”林晓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行啊。”枝秀让大哥回家拿木桶,刘本忠沿着河岸撒网。等枝秀大哥来的时候,岸边已有二十多条活鱼正在草地里蹦哒。等两个木桶全部装满,他们已经走了三里多远。枝秀大哥从河边树上折了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树干当扁担。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交完税,林满堂发现卖树得的三十八吊钱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迫切需要挣钱。第26章八月底, 林满堂和林福全一连三日到处通知亲戚朋友,要在九月初二过来参加暖房宴。李秀琴也要找厨子承办宴席,本来以她的厨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她是主人家, 要负责接待客人, 没有时间炒菜, 所以只能麻烦厨子了。九月初一, 刘翠花带着两个儿子去村上借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盘子等等。李秀琴带着大丫二丫拉着板车去集市采买厨子开的菜品。就连林晓都有任务, 她要去问问她的小伙伴能不能网到很多很多的杂鱼。枝秀得知林晓家里明天要办酒席, 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哥哥到河里网鱼。他们往年经常在河里捞鱼, 但是一直不好卖,城里人嫌这鱼太小, 收拾起来费事, 而乡下人又舍不得下调料, 做出来的鱼很难吃, 是以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买它。没想到林晓家居然这么喜欢吃这种小鱼。枝秀自觉这是个好机会, 甚至还叫了爹过来。枝秀的爹叫刘本忠, 皮肤黝黑, 四十出头的年纪, 看起来老实本份。枝秀最大的哥哥今年已经十二岁,再过几年,他就得上战场,枝秀想挣些钱供大哥读书。要是大哥能考上生员, 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从认识林晓,她靠卖鱼已经分到五十几文了。虽然有点少, 可到底也是一条来钱路子。现在得知对方要很多很多的鱼, 枝秀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于是就把她爹也叫来帮忙。她爹以前是捕鱼好手,比两个大哥还会打鱼。刘本忠见林晓只是个小娃娃,有些不信对方能要那么多条鱼。林晓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你们打上鱼,我给你钱,很公平。”看到现钱,刘本忠这才相信了。他立刻让大儿子回家,从他床底的箱子里取渔网。这渔网是他最近刚做的,用粗布和家里残旧不穿的衣服撕成条,加上野麻,卷起来的渔网。虽然比不了正规渔网,但是比起儿子和女儿弄的那些还是不错的。别看刘本忠一副老实巴交没什么大本事的样子,可他确实如枝秀所说很会捕鱼,再加又是成年男人,身上有的是力气,几网下去,网了十几条鱼。最大的足有三斤重,太小的,他重新扔回河里。撒了十几回网,直到林晓的木桶都装不下了,刘本忠才停手。林晓抬不动木桶,“你们能帮我把鱼送回去吗?我家要请十五桌客人。一桌就算三斤,也得要四十五斤。这里应该不够。”枝秀听她还要,当即就道,“要不然我让大哥先去家里提个木桶过来。到时候我们帮你全部抬回家。”林晓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行啊。”枝秀让大哥回家拿木桶,刘本忠沿着河岸撒网。等枝秀大哥来的时候,岸边已有二十多条活鱼正在草地里蹦哒。等两个木桶全部装满,他们已经走了三里多远。枝秀大哥从河边树上折了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树干当扁担。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交完税,林满堂发现卖树得的三十八吊钱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迫切需要挣钱。第26章八月底, 林满堂和林福全一连三日到处通知亲戚朋友,要在九月初二过来参加暖房宴。李秀琴也要找厨子承办宴席,本来以她的厨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她是主人家, 要负责接待客人, 没有时间炒菜, 所以只能麻烦厨子了。九月初一, 刘翠花带着两个儿子去村上借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盘子等等。李秀琴带着大丫二丫拉着板车去集市采买厨子开的菜品。就连林晓都有任务, 她要去问问她的小伙伴能不能网到很多很多的杂鱼。枝秀得知林晓家里明天要办酒席, 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哥哥到河里网鱼。他们往年经常在河里捞鱼, 但是一直不好卖,城里人嫌这鱼太小, 收拾起来费事, 而乡下人又舍不得下调料, 做出来的鱼很难吃, 是以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买它。没想到林晓家居然这么喜欢吃这种小鱼。枝秀自觉这是个好机会, 甚至还叫了爹过来。枝秀的爹叫刘本忠, 皮肤黝黑, 四十出头的年纪, 看起来老实本份。枝秀最大的哥哥今年已经十二岁,再过几年,他就得上战场,枝秀想挣些钱供大哥读书。要是大哥能考上生员, 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从认识林晓,她靠卖鱼已经分到五十几文了。虽然有点少, 可到底也是一条来钱路子。现在得知对方要很多很多的鱼, 枝秀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于是就把她爹也叫来帮忙。她爹以前是捕鱼好手,比两个大哥还会打鱼。刘本忠见林晓只是个小娃娃,有些不信对方能要那么多条鱼。林晓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你们打上鱼,我给你钱,很公平。”看到现钱,刘本忠这才相信了。他立刻让大儿子回家,从他床底的箱子里取渔网。这渔网是他最近刚做的,用粗布和家里残旧不穿的衣服撕成条,加上野麻,卷起来的渔网。虽然比不了正规渔网,但是比起儿子和女儿弄的那些还是不错的。别看刘本忠一副老实巴交没什么大本事的样子,可他确实如枝秀所说很会捕鱼,再加又是成年男人,身上有的是力气,几网下去,网了十几条鱼。最大的足有三斤重,太小的,他重新扔回河里。撒了十几回网,直到林晓的木桶都装不下了,刘本忠才停手。林晓抬不动木桶,“你们能帮我把鱼送回去吗?我家要请十五桌客人。一桌就算三斤,也得要四十五斤。这里应该不够。”枝秀听她还要,当即就道,“要不然我让大哥先去家里提个木桶过来。到时候我们帮你全部抬回家。”林晓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行啊。”枝秀让大哥回家拿木桶,刘本忠沿着河岸撒网。等枝秀大哥来的时候,岸边已有二十多条活鱼正在草地里蹦哒。等两个木桶全部装满,他们已经走了三里多远。枝秀大哥从河边树上折了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树干当扁担。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交完税,林满堂发现卖树得的三十八吊钱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迫切需要挣钱。第26章八月底, 林满堂和林福全一连三日到处通知亲戚朋友,要在九月初二过来参加暖房宴。李秀琴也要找厨子承办宴席,本来以她的厨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她是主人家, 要负责接待客人, 没有时间炒菜, 所以只能麻烦厨子了。九月初一, 刘翠花带着两个儿子去村上借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盘子等等。李秀琴带着大丫二丫拉着板车去集市采买厨子开的菜品。就连林晓都有任务, 她要去问问她的小伙伴能不能网到很多很多的杂鱼。枝秀得知林晓家里明天要办酒席, 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哥哥到河里网鱼。他们往年经常在河里捞鱼, 但是一直不好卖,城里人嫌这鱼太小, 收拾起来费事, 而乡下人又舍不得下调料, 做出来的鱼很难吃, 是以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买它。没想到林晓家居然这么喜欢吃这种小鱼。枝秀自觉这是个好机会, 甚至还叫了爹过来。枝秀的爹叫刘本忠, 皮肤黝黑, 四十出头的年纪, 看起来老实本份。枝秀最大的哥哥今年已经十二岁,再过几年,他就得上战场,枝秀想挣些钱供大哥读书。要是大哥能考上生员, 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从认识林晓,她靠卖鱼已经分到五十几文了。虽然有点少, 可到底也是一条来钱路子。现在得知对方要很多很多的鱼, 枝秀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于是就把她爹也叫来帮忙。她爹以前是捕鱼好手,比两个大哥还会打鱼。刘本忠见林晓只是个小娃娃,有些不信对方能要那么多条鱼。林晓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你们打上鱼,我给你钱,很公平。”看到现钱,刘本忠这才相信了。他立刻让大儿子回家,从他床底的箱子里取渔网。这渔网是他最近刚做的,用粗布和家里残旧不穿的衣服撕成条,加上野麻,卷起来的渔网。虽然比不了正规渔网,但是比起儿子和女儿弄的那些还是不错的。别看刘本忠一副老实巴交没什么大本事的样子,可他确实如枝秀所说很会捕鱼,再加又是成年男人,身上有的是力气,几网下去,网了十几条鱼。最大的足有三斤重,太小的,他重新扔回河里。撒了十几回网,直到林晓的木桶都装不下了,刘本忠才停手。林晓抬不动木桶,“你们能帮我把鱼送回去吗?我家要请十五桌客人。一桌就算三斤,也得要四十五斤。这里应该不够。”枝秀听她还要,当即就道,“要不然我让大哥先去家里提个木桶过来。到时候我们帮你全部抬回家。”林晓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行啊。”枝秀让大哥回家拿木桶,刘本忠沿着河岸撒网。等枝秀大哥来的时候,岸边已有二十多条活鱼正在草地里蹦哒。等两个木桶全部装满,他们已经走了三里多远。枝秀大哥从河边树上折了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树干当扁担。只是这豌豆收上来了,李秀琴开始发愁。已经有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了,他们收这么多豌豆,怎么卖出去?林满堂知道媳妇不懂做生意,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就是因为已经有人琢磨出做法,咱们才更要收豌豆。这样我们的凉粉才卖得出去。”李秀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这豌豆是一年两熟,你收了今年的,明年春天的呢?你拿什么收?”想到家里的钱勉强够,她又补充一句,“就算咱们县的豌豆都被你收了,那其他县呢?那些商贾都是苍蝇,得知咱们县豌豆涨价,肯定会源源不断将豌豆运过来。到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林满堂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那也好办。大不了,我去办个路引,咱们一起到外县卖凉粉。到时候咱们先把豌豆磨成淀粉。”李秀琴细想了下,这法子倒是可行。见媳妇没话说了,林满堂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这方子没有传开,咱们还是能挣到钱的。”李秀琴终是没话说了。又过了两日,村长召集全村村民开会,秋收完毕,马上就要交税了。林满堂新立户,散会后,特地找到村长问,他需要交多少税。村长拿着算盘报给他听,“你家十亩坡地是差田,每亩要交一百五十文;五亩沙地是中田,每亩要交三百文;田税是三吊钱,家里有三口人,人头税每人五百文,就是一吊五百文,还有户头税两吊,总共加起来是六吊五百文。”林满堂瞠目结舌,这税也太高了吧?抢钱啊?怪不得这么多人家都不愿分家呢。看来除了父母在不分家这句老话,大家还想省下两吊钱的户头税。村长见他惊讶,不得不解释给他听,“差田每亩产出大概五百文,国家税法是三成,那就是一百五十文。没错的。傻小子,现在这日子已经不错了。再往前二十年,咱们要交五成税,那日子才叫难熬呢。”林满堂终于理解为什么村民这么勤劳却如此贫穷了。六吊五百文只是半年,等明年夏收还得再交这么多,加起来就是十三吊。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竟是连两吊钱都余不下。交完税,林满堂发现卖树得的三十八吊钱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迫切需要挣钱。第26章八月底, 林满堂和林福全一连三日到处通知亲戚朋友,要在九月初二过来参加暖房宴。李秀琴也要找厨子承办宴席,本来以她的厨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她是主人家, 要负责接待客人, 没有时间炒菜, 所以只能麻烦厨子了。九月初一, 刘翠花带着两个儿子去村上借桌椅板凳以及碗筷盘子等等。李秀琴带着大丫二丫拉着板车去集市采买厨子开的菜品。就连林晓都有任务, 她要去问问她的小伙伴能不能网到很多很多的杂鱼。枝秀得知林晓家里明天要办酒席, 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哥哥到河里网鱼。他们往年经常在河里捞鱼, 但是一直不好卖,城里人嫌这鱼太小, 收拾起来费事, 而乡下人又舍不得下调料, 做出来的鱼很难吃, 是以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买它。没想到林晓家居然这么喜欢吃这种小鱼。枝秀自觉这是个好机会, 甚至还叫了爹过来。枝秀的爹叫刘本忠, 皮肤黝黑, 四十出头的年纪, 看起来老实本份。枝秀最大的哥哥今年已经十二岁,再过几年,他就得上战场,枝秀想挣些钱供大哥读书。要是大哥能考上生员, 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从认识林晓,她靠卖鱼已经分到五十几文了。虽然有点少, 可到底也是一条来钱路子。现在得知对方要很多很多的鱼, 枝秀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于是就把她爹也叫来帮忙。她爹以前是捕鱼好手,比两个大哥还会打鱼。刘本忠见林晓只是个小娃娃,有些不信对方能要那么多条鱼。林晓从兜里掏出一串铜板,“你们打上鱼,我给你钱,很公平。”看到现钱,刘本忠这才相信了。他立刻让大儿子回家,从他床底的箱子里取渔网。这渔网是他最近刚做的,用粗布和家里残旧不穿的衣服撕成条,加上野麻,卷起来的渔网。虽然比不了正规渔网,但是比起儿子和女儿弄的那些还是不错的。别看刘本忠一副老实巴交没什么大本事的样子,可他确实如枝秀所说很会捕鱼,再加又是成年男人,身上有的是力气,几网下去,网了十几条鱼。最大的足有三斤重,太小的,他重新扔回河里。撒了十几回网,直到林晓的木桶都装不下了,刘本忠才停手。林晓抬不动木桶,“你们能帮我把鱼送回去吗?我家要请十五桌客人。一桌就算三斤,也得要四十五斤。这里应该不够。”枝秀听她还要,当即就道,“要不然我让大哥先去家里提个木桶过来。到时候我们帮你全部抬回家。”林晓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行啊。”枝秀让大哥回家拿木桶,刘本忠沿着河岸撒网。等枝秀大哥来的时候,岸边已有二十多条活鱼正在草地里蹦哒。等两个木桶全部装满,他们已经走了三里多远。枝秀大哥从河边树上折了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树干当扁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