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铃村如今元气大伤,强如俞天明这等靠拳头说话的虾米,如今也被朱海昌给关进了大佬之中。
其实这也不怪朱海昌对俞天明下如此毒的手,实在是俞天明太蠢了,这份坐牢的名额,是他自己笑着申请的。
本来这事儿由俞德水一个人扛着就过去了,俞天明偏要跟过来,还理直气壮的跟朱海昌顶嘴,实在不知道这人究竟有多智障。
俞德水在经过朱海昌的警告之后,灰头灰脸的回去了。
他本以为,朱海昌不过是一时气话,并未真的打算收拾自己,但是他错了,朱海昌这个人,是真的想让俞德水下台。
这天天色正好,俞德水正在家养老。一则镇政俯发来的报告,落在了俞德水的手中。
报告很长,落款是朱海昌。报告的开篇先是对俞德水这么多年以来,为铜铃村做的贡献表示肯定,表示欣慰。
然而报告的后面,朱海昌话锋一转,便严厉批评起了俞德水这个村支书,其中内容大抵都是“不为百姓着想,没有将老百姓放在首位”的说辞。
文章的结尾处,就是朱海昌给俞德水的一条建议。
朱海昌要求俞德水效仿隔壁小圆村的政绩,搞一搞村里的基础建设,做一做卫生方面的规划,为铜铃村迈入现代化农村,不留余力的努力。
这是一份沉重的报告,沉重到俞德水两手都有些抓不动了。
朱海昌凭空就来了这么一句话,却要让俞德水遭受重创。首先,卫生方面就不说了,单说基础建设这样的工程,那可是要花大价钱才能搞得起的!
基建是什么?修路呗。
修路至少需要好几万块钱,铜铃村哪有这么多的钱。别看小圆村的路都已经修好了,可实际上是人家周宇有才干,要来钱了,铜铃村上上下下哪还有钱。
这些年政俯从未往铜铃村拨款过一分钱。
俞德水老脸都黑了,想拒绝这份报告的指导工作, 但他也知道,拒绝的后果是什么。他不得不听话。
把报告一扔,俞德水去了村委会,他打开柜子找到了那本好几年没碰过的账本了。
账本上全是灰,俞德水吹了吹,便翻开账本寻找起来。俞德水是想看看这些年来, 村里还有那些能用的碎银子,用来搞基建。
可都翻到了五六年前的账目了,俞德水惊奇的发现,这五六年来村里的所有闲钱,都被自己和大侄子俞天明给瓜分了。
瓜分的好不彻底。连个毛都不剩。
那一刻,俞德水只想哭。实在没办法了,既然是镇政俯发来的报告,就算硬着头皮自掏腰包的也要搞起来。
不过俞德水仍然有他老谋深算的时候,他虽然要自掏腰包的修路,但他在能省钱的地方,全都省下来了。
比如,修路用的原料,全都是一些下等货,洋灰比石子还少,石子的质量甚至连个鸡蛋都不如。
一碰就碎。
更甚的是,人家小圆村的周宇,修得可是一条几十公分厚好几米宽,能用五十年的大马路,结果俞德水倒好,为了省钱,他只搞了一个几公分厚,两米宽的主干路。
整条路只花了六千块钱。
即便只花了六千块钱,俞德水依然心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