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图 www.zaohuatu.com春秋大领主 !
子耳是郑国的公族重要人物,还是郑国的司空,等于是郑国排行在第三的政要,能够说得上是又一个大人物死了。
他的死会变成一种抗争,控诉楚国将郑国逼得太狠,阐述作为一个弱国的悲哀。
相信会有很多实力不强的诸侯国感到心有戚戚焉,同情郑国则是未必了。
那是郑国的国际风评非常不好,本身不存在什么信誉度的负面因数所导致。
子耳的死暂时帮不上被包夹的两个郑国“军”什么忙,能够起到作用的是战事结束后,一些被俘的郑人可以得到稍微好一些的待遇。
随同子耳去面见的楚君熊审的郑国贵族回到营地,通报子耳自杀的消息。
郑国的贵族反应并不大,稍微商量选出一名贵族前往晋军那边。
吕武再一次见证了春秋才会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有郑国贵族安然无恙地抵达自己这边,请求赎回被俘的皇耳。
这个是因为郑军失去了子耳这名指挥官,他们需要新的领导者来继续带领。
皇耳是子耳的“次官”,地位相当于晋国这边的“军佐”,他因为质问赵武为什么“不讲武德”被俘虏。
关乎俘虏了皇耳的事情吕武知道,只是吕武并不知道详细的过程。
话又说回来,郑军失去指挥官怎么来找晋国想要赎回“次官”呢?这个又是牵扯到春秋的一些习俗。
比如,一旦晋军打赢了这一场战役,他们的确需要参战的郑军有个首脑,好商量郑国怎么来赔偿晋国。
吕武并没有权力帮赵武做主。
晋君姬周也在场,同样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置权。
谁的土地谁做主,谁的财产谁管理。
皇耳被俘之后就属于赵武的财产,哪怕是国君都不能抢夺处置权,不然就是破坏规则。
他们一来没闲工夫跟求见的郑国贵族多哔哔,再来就是没处置权,道:“你为假‘将’,尽可使之。”
蒍以邓也不客气,先对子囊行礼,再接过令旗,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令旗是一种小号的三角旗,怎么摆动代表什么命令,事先早就约定好了。
蒍以邓用小旗子发号施令,会有持旗官用旌旗转达命令,更会有鼓手敲响代表命令的鼓声。
楚国“王卒”听到鼓点声开始整队,不是向前迈步推进,是不断交替成为一个更厚实的军阵,让开空间给后面的友军向前。
士鲂知道楚国“王卒”很能打,看到楚国“王卒”让出位置让其余楚军上来,多多少少是在心里松了口气。
“撤回战车,‘彻’一向前!”士鲂没有再调整阵型。
晋军这边的战鼓声开始敲响,节奏并不是很快,控制着士兵迈步的频率。
前三排都是长矛兵,第四排到第六排是战戈兵,从第七排到第十排则是弓箭手。他们就是所谓的第一“彻”了。
两军相隔约六十步(90米)时,晋军这边的弓箭手率先射箭,随后楚军只是慢半拍也射箭。
范氏大批武装弓箭手是在韩氏没落之后,早前其实也有武装,只是数量方面比较少。
毕竟,韩氏已经不是卿位家族,并且看着好像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范氏作为晋国“第一家族”干些侵权的事情,很是合情合理的吧?
晋国的其他家族?阴氏玩的是以弩为主,弓箭手算是一种增补辅助;其余家族,比如魏氏则是依然老样子。
总的来说,除非韩氏彻底玩完,要不很多家族哪怕“侵权”也不会像范氏那么明目张胆。
双方都射箭之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