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送动态的第一时间,李世信其实心里就有了计较。
随着《红盔》热播全网观众对这部消防题材电影的热捧,以及之后人民日报的点名,自己的主流关注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巅峰。
在如此大的热度之下,但凡顾鹤有一定点的理智,都不会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来自讨没趣,更不会冒着被自己几百万粉丝嘲讽的风险出来当众对线。
不论之前是多么大的梁子。
娱乐圈的规则,从来都是这样。
也就是料定了这个形势,李世信才毫无顾虑的发起了攻势。
既然你不敢跟对线,老夫当然是要骂个爽啊!
这可不是突然袭击。
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同志,绝对不会去骗,去偷袭。
对于李世信来说,这才不是什么下三滥的招式,也不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阴谋。
而是彻彻底底的顺势而为——趁着我强,喷你出翔!
其实随着知名度和粉丝量的提升,李世信的搞事风格也在随之不断的更新换代。
以前是自己什么都没有没办法,除了碰碰瓷刷一刷人设,搏一搏网友的同情心之外,凭借自身的知名度和圈内地位什么事儿都不的疾苦展现给我们的观众。
可是在那之后,你变了。
在你名声鹊起的那个时代? 受过高等教育留过洋? 且从事脑力劳动者实属少数。而大多数的平民百姓? 都还处于从经济到讯息的双重围墙之中? 对外面的世界? 对外面人对我们的看法懵懵懂懂充满好奇。
毫无疑问你有了名气也有了地位? 每每你在采访之中大谈国内国外,将两个地域两个文化之间横加对比,高谈阔论的时候。你就成为了普罗大众心目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所仰慕的对象。
从那个时候,我不喜欢你了。
因为你总是说着国外怎么发达? 国内怎么落后。总是说着国外人如何处事? 国内人又如何不堪。
我并非不喜欢你将别人的优点和我们的缺陷作对比? 而是我不喜欢你高高在上的提出了问题和观点? 却从来不说出建议和改变的方法。
我更不喜欢你在对民俗时政和历史高谈阔论的时候,你的那些见解与主张,已经完 全的超出了你的专业范围。
你完 全忘掉了? 你是一个电影人的事实。
在那一刻,我的心里你已经不是一个电影人了,我更愿意称你为公共知识分子。
何为公共?掌握话语权,且乐于透过互联网新媒体对公共事务发表评论,即为公共。
不满足在自己领域发表意见,偏偏要去干涉自己根本不懂的领域。
每每有公共事件发生,不管懂不懂、理性不理性都要评论一番,骂下应对突发事件而措手不及的官方,博得万千追随者的赞赏。
在那个时间段,大部分文化水平有限的网民扑向互联网。人们在疯狂享受互联网这个可以自由发声的权利的情况下,每一个热点事件都成了发泄口。
而像顾鹤先生这种公知,就成了为底层普通人发声的人,成了对抗官方不公的利器,成了所谓的社会最后的良心。
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节,这种情况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