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综合其他>鉴宝秘术> 第一五九五章 高仿也不容易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五九五章 高仿也不容易啊(1 / 2)

刘大彬虽然算不上一个精明的商人,但绝对不是一个蠢人,听了张天元的一番话之后,自然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都困惑不解的问题所在了。自己是从模仿开始,然而目标却定的是超越前人,一旦这东西有了自己的特点,比前人更加出色,那边过犹不及了。

当然,这种事儿并不是坏事儿,甚至可以说他刘大彬在这方面天分非常高。可放在高仿上来说,那就成为了一个致命的弱点了。

还记得前些日子一部相当火的电视剧《伪装者》里面有一段剧情。说的是明楼让阿诚去调查孤狼是谁,目标之一就是阿诚的母亲,然后阿诚就问如果发现孤狼的资料里面没有任何破绽怎么办。

当时明楼回答说,没有破绽那就是最大的破绽。

其实这个事情很容易理解,也可以放在刘大彬的身上。

刘大彬做的唐三彩和紫砂壶那绝对是堪称完美的,然而事实上古人因为一些条件的限制,使得唐三彩或者紫砂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瑕疵,有时候这些瑕疵到了后代反而会被当成是验证真品的关键证据。

这么一来,刘大彬技术提升之后做出来的高仿,反而不如以前做的那么好了,这恐怕也是他现在渐渐放弃高仿的一个原因吧。

“我相信在某个阶段,大彬哥你做的高仿拿出去之后没有任何人发现有什么破绽,没有任何人敢说有问题。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却有一些经常跟陶瓷器打交道的专家说您的这些东西拿不准对吧?”张天元笑着问道。

“神了,还真有这么回事,甚至有人在经过了碳十四测试之后还是觉得我的东西有问题,可究竟是什么问题,却也说不出来。”刘大彬急忙说道。

“大彬哥你快别夸我了,什么神不神的,其实这是好事儿,高仿虽然有利润可赚,但你总不能一辈子都靠着高仿去活吧。要想真正成为陶瓷大师。那就必须得有自己的风格!而且知道了这个原因,你以后制作高仿的时候就应该能拿得住尺度了。别人达不到的水平,你只是过了而已,既然过了。那么就稍微做差一点便是了,这很容易控制,可是有人想要达到你的这个水平,那却非常困难。”张天元来这里之前对刘大彬只是好奇和佩服,可是来到这里之后。对刘大彬那简直就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了,自己靠着仿字诀也,整个明代,可不仅仅是青花瓷,包括五彩、斗彩等等各色彩釉以及特色瓷器的诞生和发展,刘大彬要完全模仿,那绝对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光是搜集模仿的对象就很困难了,更不要说明代瓷器那纷繁复杂的制作过程。

要知道,明代的瓷器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当时烧制瓷器的瓷窑遍及全国各地。

当时较著名的瓷窑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宜~兴窑、广窑等,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的发展更为突出。明王朝的每一任帝王都在此设立官窑,民品瓷器也同时在这里大量生产。

文献载,景~德镇窑面积十公里,官民窑30余个,“昼间白烟蔽空,夜间红焰熏天”。景象颇为壮观。

明瓷胎骨颜色与元代大致同,皆为白色,明更白些。明代早、中期胎质较为精细,胎壁也稍薄一些,而晚期胎质逐渐转为粗糙,胎壁也变得厚些;明瓷的胎土比元代洗得要精细,故瓷胎内所含杂质较元代为少;明瓷器的釉质比以往更为紧密、精细,釉色品种大为增加;在造型方面,明代瓷形式多样,盘、碗、瓶、罐、炉、盒等品种齐全。

单以景德镇的青花为例:洪武时期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时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其所用青料为进口的苏麻离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为国产的平等青;嘉万时期青花蓝中泛紫,发色艳丽浓重,其青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使用;万历后期,天启至明末青花蓝中泛灰,青料为国产浙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