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早朝。
汉献帝刘协战战兢兢地坐在上首,看着站在下首的黄尚,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
分列两边的文武百官亦是用惊奇、茫然、若有所思的眼神打量着黄尚,心思各异。
“这次朝会,是想让诸位认识认识我。”黄尚淡淡地道“我叫黄尚,玄黄的黄,高尚的尚。这次剿灭董卓,我不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是想自己做皇帝。这次朝会之后,献帝就会禅位于我,谁赞成谁反对”
文武官员“”
换了别人说这种话,早就死了八百遍了,但是黄尚说这话,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
此时整座皇宫都已经被黄尚的兵将包围,谁敢反对,当场就会被拉下去斩首示众。
那些自称汉室忠臣的官员,平时叫的比谁都响,真要付出小命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和汉室共存亡。
“看来各位都赞成,很好。”黄尚说道“既如此,现在就开始禅位大典。值此非常时期,一切从简。献帝,禅位吧”
“”
汉献帝含着屈辱的泪水,按照之前的安排,念了一段汉室失德,刘家不配再做皇帝,今天禅位于黄尚之类的套话,然后摘了帝冕,脱了冕服,把天子的宝座让给了黄尚,自己跑到下首站着去了。
有豆兵将帝冕、冕服给黄尚穿戴好,黄尚坐在木质的椅子上,道“特殊时期,国号、年号等,待朝政安稳后再议。但此后上朝,诸位卿家都要三呼万岁 自此之后,诸卿家便以万岁称呼朕,明白吗”
“诺 万岁。”太傅袁隗带头高呼万岁 其他官员见状 也纷纷高呼万岁。
黄尚含笑点头,道“袁太傅。”
“臣在。”袁隗出列。
“如今董卓伏诛,还请袁太傅写一封书信 交给令侄袁绍 让他们各自散去,莫要再起刀兵。”黄尚说道。
袁隗道“臣遵旨。”
“蔡中郎。”
一个年近六旬的儒官出列,面带悲色“臣在。”
黄尚看着这个小老头 问道“蔡中郎何故面有戚色”
小老头道“董卓虽恶 对臣却有知遇之恩 今董卓身死 臣不禁为之哀。”
“大胆”太仆王允出列 指着小老头的鼻子就骂“大胆蔡邕董卓乃十恶不赦之徒 今既伏诛,自当普天同庆,你却哀其身死,莫不是董卓余孽不成”
蔡邕面色平静地看着他“吾问心无愧。”
“你”
“够了。”黄尚淡淡地道“蔡中郎是海内大儒,知恩识义 董卓虽万死难赎其罪 但的确对蔡中郎有恩 为其哀叹也是尽其情分罢了。蔡中郎恩义之心 朕心甚喜,允其闭门为董卓哀叹三日,三日后再来上朝 朕自有交代。”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睁圆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黄尚。
蔡邕更是惊讶万分,做梦也想不到黄尚不但没怪罪他,反而给了他以全恩义的机会,这这就是新的天子吗
王允没想到自己一记马屁拍在了马腿上,为了补救,连忙说道“蔡中郎还不叩谢皇恩。”
蔡邕整理了一下衣冠,十分正式和恭敬的拜倒“臣蔡邕,谢万岁恩典。”
“免礼。”黄尚说道“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诸位卿家一定要心向朝廷,莫要三心二意,不然遭了天谴,勿谓言之不预也。”
“”
黄尚拿出一张灵符“诸位卿家发誓效忠于朕、效忠于朕的朝廷,并发誓会努力为天下太平、政通人和、人人平等而奋斗终身,如有违背,便遭天打雷劈、断子绝孙、不得好死来,发誓吧”
“”
下朝后,蔡邕刚回到家中,就有一二八佳人从后堂迎了过来“父亲回来了。”
看到自己明眸皓齿、气质文雅的女儿,蔡邕心情好了许多“嗯。”
有丫鬟上前帮蔡邕脱掉朝服,换上宽松的居家服饰,过程中,蔡邕的女儿问道“父亲今日上朝,可是有大事发生了”
“的确是大事。”蔡邕说道“如今的天下,已不再是大汉天下了。”
蔡邕的女儿美目圆睁“父亲的意思是”
“变天了啊”
一番讲述过后,蔡邕的女儿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十分后怕“父亲怎可在朝堂上哀痛董卓岂不知此乃取死之道”
“唉”蔡邕叹了口气“为父亦是后怕,只是情不自禁,为父也只是遵从本心罢了。”
“父亲是遵从了本心,但若是新天子残暴,父亲是要抛下女儿独自留在世上吗”蔡邕的女儿神色哀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