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问题出现了。
我在地址栏里输入这个匿名邮件的邮箱账号时,屏幕上弹出来的却是该用户不存在六个字,让我一时间傻了眼。
不存在?
怎么可能。我认为可能是自己输错了邮箱账号,所以在我一个个对照着输入的情况下,再度弹出来的该用户不存在的这六个字,让我直接是瞠目结舌了。
我不信邪,又重新输入了几遍,但是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答案。这让我开始不得不重视起来这则邮件。
我不禁好奇,这个邮件的发件人到底是谁?一个恐怖的想法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会是从哪尸洞里的某具复活的尸体么?
我赶紧摇了摇头。强烈的恐慌开始滋生,尸洞那恐怖的一幕幕,开始层次展开。如果真的是,如果他们真的复活出来,结果会怎样?现在尸洞那神秘的力量已经通过我们来到这里,那些人若是再复活,谁会知道发生些什么?
我立即在百度的地址栏里输入了邮件标题:某公寓惊现不腐女尸,栩栩如生,宛若活人,点击搜索。但是弹出来的却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压根就没有一条与这个新闻有关的信息。我又仔细的看了看这邮件,邮件的内容是以图片的信息发过来的。是那个晨曦报社的一张报纸。
我又在百度上输入了晨曦报社,点击搜索。搜索结果立即就是密密麻麻的跳出来一堆。我大概浏览了一下,晨曦报社是c市当时最大的报社之一。后来又更名为c市专报。
c市专报我了解,是c市最大的报社。几乎垄断了c市的所有采访。我们新安报社只是在夹缝里苟延残喘的一个小报社而已。我当时在学校的梦想就是等毕业了有一天能够进入c市专报。结果事与愿违,我不仅没能进入c市专报,而是进入了新安报社。并且随时还有被裁员的危险。
晨曦报社的结果让我有些意外。按理来说像是c市专报这样的大报的新闻,即使是80年代的老新闻,但应该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信息,可是为什么这则新闻没有呢?难道是当初录入的时候,漏掉了这张报纸?
我在这张图片上依稀还能够看出其他的新闻信息。怀着试一试的态度,将其他的新闻信息输入栏里,点开之后,不仅找到了信息,而且还找到了原文,连当时的编辑都可以查出来。
这就让我怀疑了同一张报纸上的其他新闻信息都可以查出来,为什们就单单这则新闻查不出来呢?
我仔细看了看那张照片,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我终于可以很清晰的去看这张照片了。终于我发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报纸的刊号。
我在中国知网上输入了这则报纸的信息,期数,刊号,名称。在点击搜索的情形下终于找到了这张早在80年代就已经发表的报纸。
我下载到桌面上,点开期刊。终于看到了这封报纸的原貌。在我的仔细搜索下,发现在这封报纸的某处是空白的。我对应起来,刚好就是那则新闻所在的地方。
我立即就是大吃一惊,这则那个匿名的人给我发过来的新闻,为什么在哪里都找不到?即使找到报纸的原貌那个地方也是空白一片。
直觉告诉我,这件事绝不简单。我在中国知网上查到了这份报纸的收藏馆。决定明天要亲自去看看,弄个明白。
收藏这封报纸的是c市图书馆。是c市最大的图书馆,也是馆藏数目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在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后,我决定亲自到c市图书馆查个明白。
我昨天夜里赶到c市人民医院,在医生的告知下父亲受伤并不重,只需要在医院里静养几天就可以回家了。这让我悬着的一颗心也是稍稍放了下来。换过来想,昨天父亲突然出车祸肯定是跟尸洞有关,这会不会算是一种警告呢?可是它到底要警告什么?
早上,母亲来到医院换我,让我回家休息休息。我心里一肚子的疑问,哪里睡得着,我一出医院,就打车直奔c市图书馆。
c市图书馆位于c市市中心,最繁华的那条街。对面就是市政府。我到了图书馆下车,亮出记者证就顺利地进入了图书馆的内部。有时候,我发现一张记者证简直就是一张免费通行证。现在就是这样,别人要想进入图书馆首先得办一张借读卡。而我就不需要。我找到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说是要找一封80年代的报纸。
图书馆管理人员听见我的要求,十分热情的将我带到图书馆最偏僻的一个角落。在这个角落的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有一道小门,上面挂着一把巨大的铜锁。管理员开了锁,将我带了进去。这是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摆着十几架书柜,上面摆着的全是厚厚的已经发黄的资料。包括书籍、报纸。
管理员说:“新中国建国到90年代的文献资料都在这儿了,你自己找,我还有些事要去忙。”
我点了点头,道了声谢谢。就开始埋头找了起来。这地方许是少有人来,也不见得经常打扫,书籍资料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一翻动起来就是尘土飞扬。我找了半个多小时,大汗淋漓,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那封尘封的报纸。
报纸的刊号,期数,名称和我在中国知网上查到的一模一样。报纸的内容也一模一样,在那则新闻所在的地方依旧是一片空白。唯一与知网上查到的不同的是这封报纸在那片空白处有着一个很小的字迹。我凑近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它是一个英文字母:x。
神秘的x?
我找到了图书管理员,在征得他的同意的情况下,对这份报纸进行了拍照留底。期间我曾问及管理员为什么这份报纸会在中央有这么一块空白的地方?管理员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可能是当时的印刷技术的原因。
我从图书馆出来,看了一眼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对于图书管理员所陈述的这种可能,我压根就不信,直觉告诉我,这则神秘消失的新闻,突然被人以匿名邮件的形式发给我,肯定是有原因的。
只是这个原因,我现在还不清楚。但是直觉告诉我只要这个原因找到了,我就能够摆脱那神秘力量的控制。并且让自己摆脱厄运。
回到家,我再次的点开了那封匿名邮件,仔仔细细的开始观察照片上的线索。终于我的目光停在了这张图片的右下角。
在晨曦报社,1985年7月的后面缀着一行字:记者:程阳。
我心里一跳,或许写出这个新闻的记者程阳应该知道一些内幕。我一大早就从匆匆的来到了报社。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拿起电话拨了出去。记者就是有一个好处,有专门的渠道可以查到一些专门的热线。这也算是一种特权吧。
“您好。”话筒里传出来美丽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