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只有听凭人家处理了。”赵鞅道:“这个不可取,要是这样我们还打什么仗,说说你的第二策。”“第二策就是走动朝中大臣特别是与范氏、中行氏有间隙的大臣,陈述利害,让他们上奏朝廷,请求国君下诏退兵。”“这个可以实行,但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国君听了众大臣的建议,让二卿退兵。中行寅、范吉射他们也未必肯听。说说你的第三策。”“第三策就是联络智、韩、魏三家晓以利害,请求他们联合发兵前来救赵。”“嗯”赵鞅听罢微微的点点头,其实这也是这几天来他与诸位家臣想出的办法。赵无恤继续道:“父亲,如果单纯联系智氏或者韩氏、魏氏其中一家,他们肯定是不会带兵前来的。因为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旦他们其中一家发兵救我们,那势必会得罪范氏、中行氏,更何况其他三家中任何一家的势力都不是范氏、中行氏二卿的对手,所以智氏等三卿绝对不会单独来救我们。”“嗯,你继续说。”赵无恤的建议已经引起了赵鞅等人的重视。“首先我们应去联系韩氏,因为几百年来只有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最近,也只有韩氏最能够认识到赵氏灭亡后对他的威胁。所以我们一旦去联系韩氏,韩氏一定会帮助;其次是拉上韩氏再去联系魏氏,韩魏之间在地域上相互交错,又在实力上是较弱的两家,从心理上相互依存,所以拉上韩氏找魏氏帮忙,也一定能够成功;最后再拉上韩魏两家请智氏出兵,就会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听完赵无恤的话,在座的都点头称是。“只是派去完成这个任务的一定要是一位能够代表赵氏的得力人手。最好是赵氏的直系。”英雄所见略同,赵鞅高兴的望着赵无恤,没成想这个庶出的丑小子竟然会有如此见识。“那你之见,派何人去才好”“如父亲不弃,孩儿愿往。”既然赵无恤都已经想到了这一步,赵鞅还要说什么呢于是对他说道:“无恤,你也知道当下的晋阳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候,其实刚才我与诸位家臣商议之后,决定由你代表赵氏深夜出城,不知你意下如何”赵无恤听罢,拱手道:“能为赵氏尽力,作为赵氏的子孙无恤义不容辞,孩儿愿往。”这真是人不人活不成。想想赵伯鲁在关键时刻的退缩,再看看赵无恤的义不容辞的豪气,赵鞅感慨道:“这才是我赵氏子孙的样子,既然你愿意前往,为父还需要在给你选择一位重要的家臣陪你一同前去,方可保万无一失。”随后赵鞅转过脸问道:“哪位愿意跟随无恤公子一起出城,救赵氏与危难之中。”话音刚落,董安于说道:“如主公不弃,臣愿意跟随无恤公子一起出城。”赵鞅望着已经是须发皆白的董安于,眼睛有些湿润,“那就有劳了。”他知道赵氏到了今天的模样,家臣中也只有董安于能够担当这个重任了。当晚赵鞅率军向南门发动进攻,造成南门突围的假象,当二卿的所有兵马都前来增援南门的时候。董安于带着赵无恤趁乱出了晋阳东门。第二十七章 寻求帮助晋阳东门。偷偷出门的赵无恤和董安于并没有遇到多少敌人。一则是当赵鞅带兵进攻南门的时候,驻守东门的籍秦兵马大多数都过去增援了;二则是围困晋阳几个月来,二卿的兵马,特别是籍秦和赵籍的兵马早就疏于防范了;三则是这些兵马原本就是赵鞅自己的人手,从心里上讲,根本就不愿意调转枪头来对付自己的昔日的主公。所以赵无恤二人出城,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出城之后,赵无恤二人一路向南狂奔,经过一天一夜马不停蹄的奔袭,来到韩氏的封邑阳翟。二卿出兵晋阳的事情发生之后,韩不信、魏侈等人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封邑也必须要有像样的城池,以备今后之用,于是纷纷回到自己的封邑开始修筑城池。阳翟韩府。看到赵无恤、董安于的到来,韩不信一点也不感到惊奇。唯一意外的是,赵氏竟然会安排赵无恤这么一个庶子外出寻求帮助。“侄儿赵无恤见过韩伯父”赵无恤上前施礼道。由于韩氏与赵氏之间的特殊关系,赵无恤直接称韩不信为“伯父”。对于赵无恤,韩不信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印象。毕竟在那个非常看重出身的年代,作为朝中的重要大臣,谁会注意到赵鞅还有这么一个庶出的孩子呢看到已经长大成人的赵无恤,韩不信眼里露出惊异的神情,上前扶起赵无恤道:“无恤都长这么大了,快起来,坐下说话。”赵无恤坐下后,韩不信说道:“无恤和董先生今日前来定是有事相商不妨直说。”“既然韩伯父是自己人,无恤也就不隐瞒了,无恤今日同董先生一起来就是为了请伯父出兵帮赵氏解晋阳之围。我父兄已经被困三个多月了,再困下去就支撑不住了。”韩不信直言道:“实不相瞒,对于你父亲的事,我一直都在想办法,你没来之前,我就与魏氏多次面见国君,阻止二卿发兵,无奈事情发展之快,超出了我的预料啊没想到这么快,二卿就与你父亲开战了。”“感谢伯父这么多年对赵氏的支持,值此危难之际,赵氏只有恳请伯父出兵了。”赵无恤诚恳的说道。韩不信听罢,立即表现出迟疑的神色,必定出兵这么大的事情,他也是不敢擅自做主的,“孩子实不相瞒,你若是请我从中帮忙,我肯定是义不容辞,但若要出兵救赵就有困难了,必定二卿出兵伐赵,是国君同意的;而我等在没得到国君首肯的情况下贸然出兵攻打二卿可就是忤逆了。我实在是为难的很啦”一听到韩不信解释,赵无恤当下就有些着急了,“伯父,现在赵氏命悬一线;若继续拖下去,赵氏就完了;赵氏一旦完了,那其他三卿会好过吗”虽然是代表赵氏出来的,但赵无恤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说话办事不能跟成人相比。望着赵无恤急切的神情,韩不信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只是出兵事关重大,我不敢擅作主张。要不这样,你看现在天色已晚,你和董先生先在我府上休息一晚,等到明日,你我一同前往安邑与魏氏商议,共同进退,你看这样如何”这个赵无恤疑惑的望着身边的董安于,等他的决断。于是董安于说道:“公子的心切,韩大人已经知晓,只是出兵事大,还是等到明日与魏氏商议之后,再做决断的好。”本来赵无恤还想说几句,听到董安于这样说,也只好作罢:“好的。”晚上,韩不信在府里招待赵无恤、董安于一行。吃饭的时候,韩不信的儿子韩庚一起作陪。韩不信有一儿一女,此时儿子的韩庚已经快三十岁了,而韩不信的女儿韩俪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男人们在厅里用膳,夫人则在另一间屋子给女儿韩俪讲赵氏的故事,当韩俪听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无恤带着家臣,只身冲出敌人的围堵时,敬佩的简直不得了,忍不住溜出房间,偷偷朝屋里望了望那个庶出的赵无恤,随后跟母亲小声说道:“这个人很有水平,就是长得难看了点”。母亲听罢不由得笑了:“你将来又不嫁给他,管他难看不难看呢”韩俪听罢,脸刷的一下红了。事出紧急,赵氏命悬一线,第二天一早,韩不信与赵无恤、董安于等人又马不停蹄前往安邑。韩不信子所以如此关切赵氏的命运,除了几百年来韩氏与赵氏的特殊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韩不信非常清楚,赵氏的灭亡对于韩氏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一是几百年来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密切,他的祖先原本是赵氏的家臣,要不是赵氏几代人的提携,韩氏根本就进不了六卿,到了爷爷韩起时期又在政坛上提携赵氏,两家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二是相对魏氏、智氏来说韩氏相对较弱,一旦赵氏灭亡,中行寅、范吉射的第二个极有可能就是韩氏,所以救赵,韩氏最为出力,也是真心实意。晋国安邑。这里是六卿之一的魏氏的封邑。自从二卿向赵氏发动进攻之后,同韩不信一样,魏侈也回到了自己发的封邑,开始加固城池。虽然魏侈只是一个武夫,但他也很清楚当下晋国的局势,六卿借着国君名义,行党同伐异之实,不加固城池,谁知道下一步会轮到谁呢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郇城智府。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实力是决定本来赵无恤还想说几句,听到董安于这样说,也只好作罢:“好的。”晚上,韩不信在府里招待赵无恤、董安于一行。吃饭的时候,韩不信的儿子韩庚一起作陪。韩不信有一儿一女,此时儿子的韩庚已经快三十岁了,而韩不信的女儿韩俪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男人们在厅里用膳,夫人则在另一间屋子给女儿韩俪讲赵氏的故事,当韩俪听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无恤带着家臣,只身冲出敌人的围堵时,敬佩的简直不得了,忍不住溜出房间,偷偷朝屋里望了望那个庶出的赵无恤,随后跟母亲小声说道:“这个人很有水平,就是长得难看了点”。母亲听罢不由得笑了:“你将来又不嫁给他,管他难看不难看呢”韩俪听罢,脸刷的一下红了。事出紧急,赵氏命悬一线,第二天一早,韩不信与赵无恤、董安于等人又马不停蹄前往安邑。韩不信子所以如此关切赵氏的命运,除了几百年来韩氏与赵氏的特殊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韩不信非常清楚,赵氏的灭亡对于韩氏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一是几百年来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密切,他的祖先原本是赵氏的家臣,要不是赵氏几代人的提携,韩氏根本就进不了六卿,到了爷爷韩起时期又在政坛上提携赵氏,两家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二是相对魏氏、智氏来说韩氏相对较弱,一旦赵氏灭亡,中行寅、范吉射的第二个极有可能就是韩氏,所以救赵,韩氏最为出力,也是真心实意。晋国安邑。这里是六卿之一的魏氏的封邑。自从二卿向赵氏发动进攻之后,同韩不信一样,魏侈也回到了自己发的封邑,开始加固城池。虽然魏侈只是一个武夫,但他也很清楚当下晋国的局势,六卿借着国君名义,行党同伐异之实,不加固城池,谁知道下一步会轮到谁呢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郇城智府。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实力是决定本来赵无恤还想说几句,听到董安于这样说,也只好作罢:“好的。”晚上,韩不信在府里招待赵无恤、董安于一行。吃饭的时候,韩不信的儿子韩庚一起作陪。韩不信有一儿一女,此时儿子的韩庚已经快三十岁了,而韩不信的女儿韩俪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男人们在厅里用膳,夫人则在另一间屋子给女儿韩俪讲赵氏的故事,当韩俪听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无恤带着家臣,只身冲出敌人的围堵时,敬佩的简直不得了,忍不住溜出房间,偷偷朝屋里望了望那个庶出的赵无恤,随后跟母亲小声说道:“这个人很有水平,就是长得难看了点”。母亲听罢不由得笑了:“你将来又不嫁给他,管他难看不难看呢”韩俪听罢,脸刷的一下红了。事出紧急,赵氏命悬一线,第二天一早,韩不信与赵无恤、董安于等人又马不停蹄前往安邑。韩不信子所以如此关切赵氏的命运,除了几百年来韩氏与赵氏的特殊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韩不信非常清楚,赵氏的灭亡对于韩氏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一是几百年来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密切,他的祖先原本是赵氏的家臣,要不是赵氏几代人的提携,韩氏根本就进不了六卿,到了爷爷韩起时期又在政坛上提携赵氏,两家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二是相对魏氏、智氏来说韩氏相对较弱,一旦赵氏灭亡,中行寅、范吉射的第二个极有可能就是韩氏,所以救赵,韩氏最为出力,也是真心实意。晋国安邑。这里是六卿之一的魏氏的封邑。自从二卿向赵氏发动进攻之后,同韩不信一样,魏侈也回到了自己发的封邑,开始加固城池。虽然魏侈只是一个武夫,但他也很清楚当下晋国的局势,六卿借着国君名义,行党同伐异之实,不加固城池,谁知道下一步会轮到谁呢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郇城智府。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实力是决定本来赵无恤还想说几句,听到董安于这样说,也只好作罢:“好的。”晚上,韩不信在府里招待赵无恤、董安于一行。吃饭的时候,韩不信的儿子韩庚一起作陪。韩不信有一儿一女,此时儿子的韩庚已经快三十岁了,而韩不信的女儿韩俪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男人们在厅里用膳,夫人则在另一间屋子给女儿韩俪讲赵氏的故事,当韩俪听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无恤带着家臣,只身冲出敌人的围堵时,敬佩的简直不得了,忍不住溜出房间,偷偷朝屋里望了望那个庶出的赵无恤,随后跟母亲小声说道:“这个人很有水平,就是长得难看了点”。母亲听罢不由得笑了:“你将来又不嫁给他,管他难看不难看呢”韩俪听罢,脸刷的一下红了。事出紧急,赵氏命悬一线,第二天一早,韩不信与赵无恤、董安于等人又马不停蹄前往安邑。韩不信子所以如此关切赵氏的命运,除了几百年来韩氏与赵氏的特殊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韩不信非常清楚,赵氏的灭亡对于韩氏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一是几百年来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密切,他的祖先原本是赵氏的家臣,要不是赵氏几代人的提携,韩氏根本就进不了六卿,到了爷爷韩起时期又在政坛上提携赵氏,两家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二是相对魏氏、智氏来说韩氏相对较弱,一旦赵氏灭亡,中行寅、范吉射的第二个极有可能就是韩氏,所以救赵,韩氏最为出力,也是真心实意。晋国安邑。这里是六卿之一的魏氏的封邑。自从二卿向赵氏发动进攻之后,同韩不信一样,魏侈也回到了自己发的封邑,开始加固城池。虽然魏侈只是一个武夫,但他也很清楚当下晋国的局势,六卿借着国君名义,行党同伐异之实,不加固城池,谁知道下一步会轮到谁呢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郇城智府。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实力是决定本来赵无恤还想说几句,听到董安于这样说,也只好作罢:“好的。”晚上,韩不信在府里招待赵无恤、董安于一行。吃饭的时候,韩不信的儿子韩庚一起作陪。韩不信有一儿一女,此时儿子的韩庚已经快三十岁了,而韩不信的女儿韩俪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男人们在厅里用膳,夫人则在另一间屋子给女儿韩俪讲赵氏的故事,当韩俪听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无恤带着家臣,只身冲出敌人的围堵时,敬佩的简直不得了,忍不住溜出房间,偷偷朝屋里望了望那个庶出的赵无恤,随后跟母亲小声说道:“这个人很有水平,就是长得难看了点”。母亲听罢不由得笑了:“你将来又不嫁给他,管他难看不难看呢”韩俪听罢,脸刷的一下红了。事出紧急,赵氏命悬一线,第二天一早,韩不信与赵无恤、董安于等人又马不停蹄前往安邑。韩不信子所以如此关切赵氏的命运,除了几百年来韩氏与赵氏的特殊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韩不信非常清楚,赵氏的灭亡对于韩氏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一是几百年来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密切,他的祖先原本是赵氏的家臣,要不是赵氏几代人的提携,韩氏根本就进不了六卿,到了爷爷韩起时期又在政坛上提携赵氏,两家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二是相对魏氏、智氏来说韩氏相对较弱,一旦赵氏灭亡,中行寅、范吉射的第二个极有可能就是韩氏,所以救赵,韩氏最为出力,也是真心实意。晋国安邑。这里是六卿之一的魏氏的封邑。自从二卿向赵氏发动进攻之后,同韩不信一样,魏侈也回到了自己发的封邑,开始加固城池。虽然魏侈只是一个武夫,但他也很清楚当下晋国的局势,六卿借着国君名义,行党同伐异之实,不加固城池,谁知道下一步会轮到谁呢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郇城智府。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实力是决定本来赵无恤还想说几句,听到董安于这样说,也只好作罢:“好的。”晚上,韩不信在府里招待赵无恤、董安于一行。吃饭的时候,韩不信的儿子韩庚一起作陪。韩不信有一儿一女,此时儿子的韩庚已经快三十岁了,而韩不信的女儿韩俪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男人们在厅里用膳,夫人则在另一间屋子给女儿韩俪讲赵氏的故事,当韩俪听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无恤带着家臣,只身冲出敌人的围堵时,敬佩的简直不得了,忍不住溜出房间,偷偷朝屋里望了望那个庶出的赵无恤,随后跟母亲小声说道:“这个人很有水平,就是长得难看了点”。母亲听罢不由得笑了:“你将来又不嫁给他,管他难看不难看呢”韩俪听罢,脸刷的一下红了。事出紧急,赵氏命悬一线,第二天一早,韩不信与赵无恤、董安于等人又马不停蹄前往安邑。韩不信子所以如此关切赵氏的命运,除了几百年来韩氏与赵氏的特殊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韩不信非常清楚,赵氏的灭亡对于韩氏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一是几百年来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密切,他的祖先原本是赵氏的家臣,要不是赵氏几代人的提携,韩氏根本就进不了六卿,到了爷爷韩起时期又在政坛上提携赵氏,两家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二是相对魏氏、智氏来说韩氏相对较弱,一旦赵氏灭亡,中行寅、范吉射的第二个极有可能就是韩氏,所以救赵,韩氏最为出力,也是真心实意。晋国安邑。这里是六卿之一的魏氏的封邑。自从二卿向赵氏发动进攻之后,同韩不信一样,魏侈也回到了自己发的封邑,开始加固城池。虽然魏侈只是一个武夫,但他也很清楚当下晋国的局势,六卿借着国君名义,行党同伐异之实,不加固城池,谁知道下一步会轮到谁呢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郇城智府。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实力是决定本来赵无恤还想说几句,听到董安于这样说,也只好作罢:“好的。”晚上,韩不信在府里招待赵无恤、董安于一行。吃饭的时候,韩不信的儿子韩庚一起作陪。韩不信有一儿一女,此时儿子的韩庚已经快三十岁了,而韩不信的女儿韩俪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男人们在厅里用膳,夫人则在另一间屋子给女儿韩俪讲赵氏的故事,当韩俪听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无恤带着家臣,只身冲出敌人的围堵时,敬佩的简直不得了,忍不住溜出房间,偷偷朝屋里望了望那个庶出的赵无恤,随后跟母亲小声说道:“这个人很有水平,就是长得难看了点”。母亲听罢不由得笑了:“你将来又不嫁给他,管他难看不难看呢”韩俪听罢,脸刷的一下红了。事出紧急,赵氏命悬一线,第二天一早,韩不信与赵无恤、董安于等人又马不停蹄前往安邑。韩不信子所以如此关切赵氏的命运,除了几百年来韩氏与赵氏的特殊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韩不信非常清楚,赵氏的灭亡对于韩氏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一是几百年来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密切,他的祖先原本是赵氏的家臣,要不是赵氏几代人的提携,韩氏根本就进不了六卿,到了爷爷韩起时期又在政坛上提携赵氏,两家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二是相对魏氏、智氏来说韩氏相对较弱,一旦赵氏灭亡,中行寅、范吉射的第二个极有可能就是韩氏,所以救赵,韩氏最为出力,也是真心实意。晋国安邑。这里是六卿之一的魏氏的封邑。自从二卿向赵氏发动进攻之后,同韩不信一样,魏侈也回到了自己发的封邑,开始加固城池。虽然魏侈只是一个武夫,但他也很清楚当下晋国的局势,六卿借着国君名义,行党同伐异之实,不加固城池,谁知道下一步会轮到谁呢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郇城智府。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实力是决定本来赵无恤还想说几句,听到董安于这样说,也只好作罢:“好的。”晚上,韩不信在府里招待赵无恤、董安于一行。吃饭的时候,韩不信的儿子韩庚一起作陪。韩不信有一儿一女,此时儿子的韩庚已经快三十岁了,而韩不信的女儿韩俪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男人们在厅里用膳,夫人则在另一间屋子给女儿韩俪讲赵氏的故事,当韩俪听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无恤带着家臣,只身冲出敌人的围堵时,敬佩的简直不得了,忍不住溜出房间,偷偷朝屋里望了望那个庶出的赵无恤,随后跟母亲小声说道:“这个人很有水平,就是长得难看了点”。母亲听罢不由得笑了:“你将来又不嫁给他,管他难看不难看呢”韩俪听罢,脸刷的一下红了。事出紧急,赵氏命悬一线,第二天一早,韩不信与赵无恤、董安于等人又马不停蹄前往安邑。韩不信子所以如此关切赵氏的命运,除了几百年来韩氏与赵氏的特殊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韩不信非常清楚,赵氏的灭亡对于韩氏来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一是几百年来韩氏一直与赵氏关系密切,他的祖先原本是赵氏的家臣,要不是赵氏几代人的提携,韩氏根本就进不了六卿,到了爷爷韩起时期又在政坛上提携赵氏,两家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二是相对魏氏、智氏来说韩氏相对较弱,一旦赵氏灭亡,中行寅、范吉射的第二个极有可能就是韩氏,所以救赵,韩氏最为出力,也是真心实意。晋国安邑。这里是六卿之一的魏氏的封邑。自从二卿向赵氏发动进攻之后,同韩不信一样,魏侈也回到了自己发的封邑,开始加固城池。虽然魏侈只是一个武夫,但他也很清楚当下晋国的局势,六卿借着国君名义,行党同伐异之实,不加固城池,谁知道下一步会轮到谁呢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郇城智府。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实力是决定